回覆列表
  • 1 # 頭盔先生

    我認為荀彧是忠於漢室,忠於天下。很多人糾結荀彧忠於漢室,卻為何要投靠曹操?

    先來講,荀彧為啥不直接擁護漢獻帝劉協?不擁護袁紹、劉表、陶謙,而是選擇了曹操?

    永漢元年(189年),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等物品)。九月,董卓廢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荀彧棄官歸鄉。後宗族遷至冀州避難。

    從上述可知,189年獻帝劉協是董卓推上的,軍政大權完全掌控在董卓手中。荀彧對董卓的評價是:“卓暴虐已甚,必以亂終,無能為也。”荀彧自然不可能投靠董卓。也不可能留在獻帝身邊,獻帝無兵無權,拿什麼去匡扶漢室?弄不好哪天就被董卓給殺了。所以,荀彧只好棄官歸鄉。

    既然不能擁護漢獻帝,那為啥不擁護具有皇室血統的劉表和劉璋。

    且不說荀彧全家在冀州,離劉表和劉璋的地盤太遠了。即使很近,也不會去投靠。諸葛亮尚且能看出劉表和劉璋成不了大事。有王佐之才的荀彧豈會看不出來。

    這樣一來,只能投靠地方上有實權的人物來實現自已的理想抱負了。

    荀彧到冀州後,冀州已為袁紹所得,袁紹見荀彧來,待之為上賓。荀彧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荀彧卻認為袁紹最終不能成大事。荀彧曾說:“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要知道當時的袁紹兵強馬壯,人脈廣,名聲旺;是北方實力最強的霸主。荀彧都看不上眼,更別提陶謙、公孫瓚之類的人物了。

    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要知道此時的曹操是依附於袁紹的,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剛剛有了這麼一小塊立足之地。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在這麼多人物中,唯獨看上了曹操,足見荀彧眼光之毒辣。

    他認為曹操會成為匡扶漢室的人物,所以選擇跟隨他(個人以為曹操在關東聯軍止步不前時獨自率軍追擊董卓,在天下人中刷足了聲望),想輔佐曹操拯救大漢王朝。雖然當時的曹操實力小,但有潛力。與曹操結合後,他才能掌權,才有機會充分施展王佐之才,匡扶漢室,匡扶天下。這是他當時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再來說說迎獻帝這事!

    建安元年七月,漢獻帝劉協返回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獻帝,理由是徐州還未平定,韓暹、楊奉剛剛將天子迎到洛陽,往北連結張楊,暫時還不能控制他們。

    荀彧則對曹操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怎麼敢為害呢?如不及時扶正朝廷,天下將生叛離之心。”

    曹操認為荀彧之言有理,遂應安集將軍董承的秘密召請,親率大軍進抵洛陽,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奉迎獻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從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併為其此後統一戰爭(參見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可能會有人拿上述這句話來作文章: 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

    為啥?因為周襄王在位期間,周王朝的權勢已經沒落到了極點,而被他拿來說事兒的晉文公在大敗楚國之後,毫無人臣之禮的暗示周襄王參加會盟,完全是為了向天下昭示自己霸主的地位,壓根沒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再來看看可憐的義帝,不過是楚漢之爭兩家手上的棋子罷了。做這樣的比喻,真的是一個心向漢室的漢臣說出來的話嗎?這裡分明是告訴曹操獻帝就是個奇貨可居的寶貝而已。

    而我個人認為,荀彧這麼說,只是權宜之計。要知道曹操是奸雄,如果一件特別費力且冒險的事,不能帶來極大的利益。那憑啥去幹?荀彧明白曹操是個怎樣的人,只有說到曹操的心坎上才能說動他。

    最後講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這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首先,公是什麼,公是爵位有封地,可以建國。封公可以說是曹操的一個質變,從權臣軍閥到位列諸侯了。曹公位列諸侯,本質和漢的諸王是一樣的了。所以,封公與稱王,只一步之遙了。

    而劉邦曾與群臣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王侯,沒有公,無功封侯都會共誅之。

    曹操此舉,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啥企圖。這時,讓我們看看荀彧說了啥:"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簡單明瞭的反對曹操進爵國公。如果荀彧不是忠於漢室,幹嘛要去反對。以他當時的地位和功勞,只要支援曹操,必能獲得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權利和財富。

    那時的朝廷上下幾乎都是曹操的人,反對曹操無疑是以卵擊石。以荀彧對曹操的瞭解,肯定是能想到反對是無效的,反對的後果是嚴重的。可他為何還這麼做了呢?

    從這個舉動能看出荀彧是一心只為漢朝的臣子,他可以容許曹操自封大將軍,大司馬,丞相,都沒什麼。因為以上都是漢臣,可加封魏公,就不是漢臣了。他無法容許,拼死也要爭一爭。

    荀彧的理想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結果沒想到曹操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慾望也越來越大。在曹操想要稱公的那一刻他們就產生分歧了。

    從現實出發,荀彧清醒地認識到漢不可為,於是他擁護曹操重造天下的大業,拯救黎民百姓,並建立了赫赫功績。可他與舊王朝之間在情感上又有藕斷絲連的聯絡,封建倫理綱常禮教的陰影亦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掙脫。

  • 2 # 歷來現實

    三國亂世之中,要想獲得天下,那麼必然要有一個大義的名分。曹操挾天子,除了令諸侯的同時,也是為了打起一個擁立漢室的旗幟,讓自己的力量藉機得以發展。而劉備更是憑藉自己疑似是漢室宗親,利用這樣一個身世背景,拉起了“匡扶漢室”的大旗,讓大家都聚集在了自己的麾下。

    曹操準備進爵國公、加封九錫的時候,他不惜趕走元老荀彧,原因是荀彧當時站在漢室的那一邊,勸誡他“不宜如此”,為此觸怒了曹操。

    那麼問題就來了,荀彧在《三國志》之中,是被評價為王佐之才的,又是一心以匡扶漢室為目標。既然他的目標明明是和劉備一樣,都是尊奉漢室正朔,那為什麼一開始,荀彧沒有選擇加入劉備陣營,而是加入到了曹操的麾下?而且在和曹操絕斷之後,為什麼又不選擇投奔劉備,反倒是坦然接受死亡呢?

    第一個原因就是劉備的身世。

    在《三國志》之中,劉備被認為是皇室宗親的後代之一。而這個身份,也成為了早期劉備本身的最大資本之一。但是劉備的身份真的屬實麼?這是個很可疑的問題。

    劉備號稱乃中山靖王之後,中山靖王是漢景帝劉啟之子。然而在家譜之中的順序,可以看到在劉備和中山靖王之間,已經相隔了將近十八代,有著三百年的間隔。

    再者,劉備雖然打著漢室宗親的的名號。從西漢到東漢的時間跨度來說,太過於久遠。真假與否,同樣是不得而知。荀彧那樣的人才,在看待劉備這件事情上面,肯定有著自己的看法。

    可見在劉備早期的時候,完全是沒有身世背景的。此時的劉氏宗親,由於推恩令多年來的實行,真正有權力的是劉表劉焉他們這幾位封疆大吏,很多人早就淪落到了平民階層。劉備這個時候還拿幾百年前的祖宗說事,很大程度上只為了讓自己有個名義,能夠和曹操同樣站到天下的舞臺之上。但是這一點對於那些聰明人來說,真的有用麼?一般的人民們就不用說了,荀彧可是士族出身,又是其中最有才能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荀彧出山的時候,劉備還沒有出現在舞臺上。荀彧在面對天下大亂的時候,一開始也沒有選擇曹操,而是去北方諸侯那邊。此後冀州陷入了袁紹的手中,荀彧也自然而然變成了袁的家臣。其實這個時候的荀彧,對於袁紹還是有點希望的,畢竟算是和漢室有關係的諸侯。但是相處久了,發現袁紹就只是個徒有虛名的人,從根本上就不是為了漢室而戰,只是想要將其取而代之。所以擁護漢室的荀彧,自然是選擇轉投了曹操。

    從當時的表面現象來說,曹操一直和漢朝保持著聯絡,也只有曹操願意迎接漢獻帝。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可以說全部諸侯之中,只有曹操這個人,能夠成為荀彧的後盾,幫助他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這也正是荀彧幫助曹操的原因。但是此時的劉備在幹什麼呢?他還在為了一個安定的地方發愁,先是去投靠公孫瓚,又是去投奔陶謙,最後在徐州才有了根據地。然而在他東奔西走的時候,曹操已經佔據了先機,成為了州牧。比較之下,士族出身的荀彧,選擇曹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第三個原因就是,荀彧和劉備的目標雖然是一樣的,但是之後的處置,卻是完全相反的。荀彧雖然擁護漢室,但是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家族考慮,所以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漢朝最好就是能光復天下,收回中樞權力。所以荀彧復漢,是想要讓漢朝接著以漢獻帝為主,讓東漢接著走下去,可沒有半分扶持劉備坐上寶座的念頭。

    而劉備就不一樣了,他當初的確也是為了漢朝著想,也想讓漢朝走下去。但是後來讓漢朝能夠走下去的人,不是漢獻帝,恰是劉備自己。雖然說都是劉氏的江山,但是這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劉備稱帝之後的漢朝,雖然有著漢的名義,實質上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而在這些變革之中,荀彧這些老世家的利益,還能得到保證麼?誰也不敢保證。

    也正是因為如此,荀彧雖然和劉備有著相同的目標,但是兩個人,註定是沒有辦法相處在一起的。

    第四個原因就是,在劉備身上暫時看不到希望。相對於劉備和曹操來說。劉備自然成為不了荀彧的投靠物件。因為在此之前,劉備一點實力基礎都沒有。身邊僅有的也只是張飛、關羽等人。胸懷大志而且能力非凡的荀彧,怎麼去選擇一個四處飄零、沒有穩定的軍事實力的劉備。

    另外一點就是漢獻帝劉協,就在曹操統治下的地盤當中。身為人臣,不侍奉君主,反而跑去投靠劉備。這對於荀彧來說,絕對不可取。在荀彧投靠曹操之時,曹操和荀彧二人最初的想法,自然也是匡扶漢室,要不然不可能達成合作。曹操迎接漢獻帝,雖然最後形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局面,但是荀彧也有著自己的執念,他一度是相信曹操可以幫助中興漢室江山的,只不過結局有點無奈而已。

    曹操想要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卻對曹操說:"(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自此之後,兩個人的觀念開始漸行漸遠,最終荀彧鬱悶而死。

    荀彧不管怎麼說都是個文人,此前的多次轉投,對於他的名譽來說也是個不小的影響。對於荀彧來說,自己的一生的根基,都是建立在曹操的臣子之上。即使是被曹孟德逼上了死路,為了自己的家族和名譽著想,他也只會安靜的接受,不會選擇再次背棄曹操,去投靠劉備了。

  • 3 # 小小看歷史

    劉備荀彧曹操都是三國中的重要角色,而荀彧放棄劉備而選擇曹操對於雙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試想如果荀彧選擇了劉備而沒有選擇曹操會出現一個怎樣的三國?但是歷史沒有假設,相信荀彧自己做了選擇也不會後悔,肯定是經過了三思再三思才選擇的曹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荀彧如此三思還選擇了曹操呢?

    我們以荀彧為中心,來分析這樣一個問題。荀彧早年就被人稱之為:王佐之才。在董卓自為相國之後,荀彧選擇棄官回鄉,但意識到潁川是四戰之地,於是便前往冀州避難,而當時冀州為袁紹所得,於是選擇投奔袁紹,但袁紹只是把荀彧奉為上賓,公元191年荀彧離開袁紹,投奔了曹操,曹操見到荀彧來了,很高興,說到:這是我的子房啊!這時候的荀彧29歲。

    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在幹嘛?公元191年,劉備正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因為屢次獲得戰功,但是最後也只是混到了一個縣令,雖然那時候的劉備已經是深得人心,但是依舊沒有自己強大的根據地與勢力。那時候曹操呢?曹操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等人,袁紹表其為東郡太守,也許有人會問太守和縣令啥區別?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是市長一個是縣長,這差距還是有點大的吧。

    我們在把時間往後拉一點,公元192年,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將黃巾擊敗,收其精銳,組成了自己的軍隊,原本曹操是和鮑信合擊黃巾的但其戰死,最後曹操一人扛下大旗。而劉備呢?一直被袁紹打壓,但是給曹操表太守的袁紹卻遲遲未能拿下劉備,最後還是在曹操的幫助下,袁紹才打敗劉備,後來的劉備就如同喪家之犬,一直東奔西跑流離失所,不僅沒有自己的地盤還沒有自己強硬的軍隊,而袁紹的能力也可見一般。

    無論是從開始的官職到後來的發展很顯然曹操都是優於袁紹和劉備的,其實曹操早就已經是名人,曾經和袁紹同朝為官,屠夫何進要引入外部勢力也就是引入董卓除去閹宦的時候,曹操就極力反對,而曹操同時也因為刺殺董卓而變得有膽有謀,更是表現出一種讓人深信不疑的匡扶漢室決心,或許這就是荀彧選擇曹操而沒有選擇劉備的原因吧。

  • 4 # 史無止境

    先說說最初為什麼荀彧放棄袁紹選擇曹操。排除掉范曄為了表現荀彧是漢臣特意加上的“每懷匡扶之義”,我們可以看到,荀彧真正投奔曹操的原因是“袁紹不能成大事,而曹操有雄略能成大事”。

    為什麼不選擇劉備呢?我們再看看曹操和劉備之前做了什麼?

    諸侯反卓聯盟,曹操的想法是“一戰而天下定”,這是心懷天下的雄略,而反觀其他諸侯包括盟主袁紹,心中都想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害怕戰敗失去勢力,猶豫不前。這才是荀彧去紹從操的原因。

    有人說嘴炮也不一定是真的啊,誰不會嘴炮啊。

    曹操還真不是嘴炮。他說完話沒人聽,獨自西進打了汴水之戰,差不多把自己那支軍隊打沒了。後面還要跑去揚州募兵。

    這在荀彧眼裡就是梟雄的英姿啊。

    而這時候的劉備,還只是公孫瓚麾下的一個小小的別部司馬,忙著幫公孫瓚抵抗袁紹在背後的侵吞呢。

    與其說荀彧不識劉備大才,還不如說劉備太默默無聞,人家荀彧根本不認識,更別說投靠了。

    荀彧有沒有可能為了興復漢室棄操從備呢?

    補充一點,曹操猶豫是否西迎獻帝的時候,看看荀彧的奏疏,無論范曄再怎麼洗荀彧,洗不掉這一點:在曹操猶豫是否迎天子的時候,是荀彧勸諫曹操挾天下以令諸侯,以王師之名征戰天下。

    晉文公納周襄王,當時周都城都被攻破了,周襄王就是個光棍司令,然後晉文公藉著勤王之名稱霸了。而高祖為義帝縞素,那時義帝已經是個死人了,而漢高祖劉邦藉著這個名義反攻項羽當了漢高祖。

    這兩個例子,差不多就是手把手教著曹操說,現在獻帝被趕出洛陽,我們把他帶回來當個吉祥物,就有個很好的名義征討所有諸侯了。

    把荀彧列為漢臣的人,幾乎都對這個奏疏閉口不談,而單獨說荀彧阻止曹操封魏王的事。

    當時南有呂布,劉表,北有袁紹,劉備,如果荀彧不說話,曹操未必能有架空天子的想法,甚至害怕天子來了配合其他人奪他的權。

    荀彧這一教,奸詐如曹操馬上就會了,於是見面先殺獻帝身邊那些政見與自己不合的,獻帝馬上就慫了,予取予求。

    范曄也很想跳過這段不說啊,但是他寫史書晚,陳壽的《三國志》先寫出來了,他已經沒法跳過了。就只能尷尬的,加一些黑材料抹黑曹操,抬高荀彧。比如前面的“每懷匡扶之義”,比如後面的“空食盒”。

    但實際上荀彧自始至終的想法都很簡單:投奔曹操,幫曹操平定天下。所以他不可能背棄曹操幫助劉備。

    甚至到最後的“魏公事件”荀彧持反對意見,也是因為曹操一旦成為魏國公,就相當於啟動篡位的流程了,坐實了蜀和吳“漢賊”的稱呼,再也沒有“王師”這個名義可以用了。這意味著曹操失去爭雄之心,想偏安北方了。所以荀彧才會憂思成疾,飲藥而死。

    關於荀彧是否奔劉的論證就到這裡吧,荀彧連站出來公開反對曹操都沒有做,而是選擇默默死去,就足以說明他的態度了:不可能背叛曹操。

    一種錯誤的思路就是認為要匡扶漢室就必須忠於劉協本人,別忘了劉協是董卓這個亂臣賊子殺掉少帝劉辯後立的,但大家承認了劉協的地位合法,所以他就不是偽帝。如果曹操殺掉劉協,另立新帝,各位漢室忠臣難道就沒有追隨物件了?

    所謂忠於漢室是指忠於漢朝這個框架,曹操迎奉天子,打著朝廷的旗號消滅了作亂的李傕郭汜袁術,又幹掉了在地方擁兵的呂布和袁譚兄弟,令權威墜地的東漢朝廷正常執行,可以對北方大部分地區進行有效治理。在這個前提下,曹操可以當蕭何,可以當霍光,甚至可以當梁冀,這些都是在漢朝的框架下所允許的。殺大臣是可以的,欺負皇帝也不是不行,就算你想要讓皇帝叫自己爸爸都是能夠商量的,只要你是在保護和尊重漢朝江山的前提下就行。這就是荀彧幫助曹操做的事。

    但稱公就有問題了,公的等級很高,除了二王三恪之外是沒有資格得到這個爵位的,而且曹操對自己的公國有行政權,這是連諸王都無法擁有的特權,這不是人臣之禮,而是在另立中央。漢室的框架中根本不存在這樣設定,也無法容忍這樣的機構,上一個這樣乾的人是王莽。

    以上就是荀彧為何會幫助曹操又為何會與曹操決裂的原因了。

  • 5 # 流洛之家

    你想說的是荀彧為啥選擇跟隨曹操而不是劉備?

    我個人認為有一下2點

    1、當時劉備集體太小了,而曹操集團可以說是已成氣候,實力不錯。荀彧想匡扶漢室當然得選實力強大的曹操啊,這樣自己的夢想才有可能實現

    2、曹操在政治,軍事謀略等方面,都比較厲害,相比較劉備,曹操算是雄主了,荀彧當然會選折更為優秀的曹操了。

  • 6 # k笑笑生

    這個問題很簡單,荀彧出身名門世家,年少成名,被人稱為“王佐之才”很早就被當時享譽天下的袁紹視為座上賓,可是荀彧看到了袁紹的短見並非治世能臣,轉而投靠了曹操。為什麼沒有投靠劉備呢?從時間上,荀彧投靠曹操的時間是公元191年,那時候的劉備還在四處流浪,連根據地都沒有呢,荀彧怎會去投靠?

    那麼繼續探討下為什麼荀彧會選擇曹操,曹操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一直被世人所誤解,其實曹操早期的目標也是匡扶漢室,打造一個公平的社會,重新排序社會階層,遵從“以法治國”。加上年少曹操也是英雄果敢,荀彧與他惺惺相惜。自然走到了一起,事實證明荀彧的選擇沒有錯,曹操的信任也沒有錯,正是因為這對組合,曹操有了穩固的大後方,得以在前線發揮。而後期曹操想要實現“以法治國”的理想透過漢帝已經不能實現了,也曾猶豫是否改朝換代,但是我個人覺得曹操最終沒有選擇這條路。而荀彧卻依舊忠於漢室,二者也因此產生了分歧。

    至於荀彧的死至今也是個迷,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曹操沒有殺荀彧,畢竟曹操已經到了暮年,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確定,不會這麼草率的殺掉一個同樣暮年的荀彧。不管怎樣,曹操如果沒有荀彧的幫助,成立這番霸業可能會難上許多。有更多喜歡曹操的局友可以評論留言,大家互相交流!

  • 7 # 御奢說酒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1、在前期,曹操認為漢朝還可以搶救一下,說不定還能救回來,他表現出來對漢朝的中心和為漢朝做事盡心盡力,而且曹操個人能力也比較強,荀彧想跟著曹操改變漢朝這種現狀,畢竟漢朝四百年傳承已經深入但是華夏大地的每一個人的心。而且曹操和荀彧都是官宦之家,當時的這種觀念是根深蒂固的。

    劉備當時只是個編制草鞋賣的平民,雖然他掛著一箇中山晉王之後,都過了一百多代了,而且中山晉王是有名的種馬,有一百多個兒子,到了劉備這裡可能八竿子都打不到了,宗族譜也查不到了,還是後面漢獻帝把他加入宗譜,才成為皇族的;荀彧也是世家大族,古代對宗譜非常重視的,劉備沒有宗譜,荀彧可能覺得假的,又是平民所以瞧不起他。就算劉備是真的,但荀彧已經效忠曹操了,古人對忠誠看的非常之重,僅次於孝道,所以也不在可能效忠劉備。

    2、由於《三國演義》小說把劉備美化,曹操黑化,導致了許多人有了偏見,可能在荀彧覺得劉備那是假仁假義,打這大漢皇叔的旗號,,為了收買人心,還有劉備在遇難是總是拋棄妻子兒子自己先跑路,所以更加看不起劉備,荀彧也有世家大族的尊嚴。

  • 8 # 東鳴4

    因為荀彧看清了劉備是個騙子,沒有真才實學,是不是真皇叔都兩說,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曹操胸有大志,志在天下,後來曹操得勢,有點飄了想當皇上,才和荀彧鬧掰了

  • 9 # 煙雲吐秀

    對於劉備來說,匡扶漢室是他的政治手段,主要的目標是要在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同時,由他來主導匡扶漢室,他要處於一種統治和支配地位。劉備自己說是中山王之後,是皇叔,但實際上他的這個皇叔離漢皇宗室還是比較遠的,認同的人並不多。

    而曹操完全不一樣,雖然此時的漢室已是風雨漂搖,群雄並起,軍閥割據,出了長安城沒多遠,可能就不再有人聽皇帝的話。但漢獻帝還是正宗的漢朝皇帝,曹操雖然是挾天下以令諸侯,但他是正宗的大漢朝當朝宰相,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更何況從曹操的一生來說,他一直是當漢朝的宰相,至於他兒子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從當時的實力看,劉備也遠遠不是曹操的實力可以相比的。所以,荀彧如果真想以匡扶漢室為已任,投奔曹操是正道。而投奔劉備卻並不言正名順。因為,劉備這個劉皇叔也並不名正言順。

    荀彧絕對是個人才,而且荀彧確實是一位以匡扶漢室為已任的人,他在投奔曹操之前,還投奔過袁紹,但他認為袁紹成不了大事,不會用人,之後才找機會投奔了曹操。

    大家都知道曹操多疑,但荀彧的才智還是得到了曹操的認可。荀彧的才能不僅是在軍事上,而且在政策上、經濟上都有高人一頭的見解,他和為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所以曹操說他是自己的張子房。每到關鍵時候,荀彧的計謀和策略,都很好地起到了作用,曹操正因為有了荀彧的大力協助,才能力保漢朝又支撐了幾十年。

    而對於生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荀彧沒有投錯門,也施展了自己的才華,不枉人生一回,但就和許多人才一樣,他有張良的才華,卻沒有張良的明智,不會順應時代的潮流,對他來就,我為你曹操出謀劃策,是因為我要匡扶漢室,但曹操你要加封九錫,卻已過了人臣之禮,荀彧堅持反對意見,曹操終於反目成仇,逼殺荀彧。

    如果從這個結局來看,荀彧投劉備會不會好一點?好象不會,為什麼?因為劉備稱帝了,匡扶漢室也匡到了自己頭上來了,荀彧當然也會看不下去的。

  • 10 # 鳳凰西遊

    荀彧選擇曹操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良臣擇主而事。

    荀彧早期就看透了袁紹沒有發展前途,就舉家搬遷,捨棄袁紹投奔了曹操。曹操絕對是一位明主,文韜武略,軍事才能,用人能力,遠非袁紹能比。荀彧果然備受重用,屢屢獻計獻策,被曹操接連採納,稱其為“孤之子房”。

    2.善於審時度勢

    有人說,劉備也是一位明主啊,荀彧怎麼不投奔劉備呢?這是因為,荀彧投奔曹操時,曹操已經官拜丞相,並且掌握了最大的“神器”,那就是坐擁“天子之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號令諸侯。這個時候的劉備呢,從白身起家,先後依附於公孫瓚、呂布、曹操、劉表等人,動不動就拋妻棄子的東逃西竄。試問,荀彧會明珠暗投自斷前程嗎?

    3.忠臣不懷二心。

    這裡有兩點需要解釋。其一,荀彧既然選擇了明主曹操,又備受重用,就不可能再去追隨劉備。其二,荀彧是漢朝的忠臣,並非曹家的鷹爪。荀彧投奔曹操,類似關羽所說的“降漢不降曹”,他只是因為曹操是正宗的大漢丞相,是扛著大漢天子的旗幟的。至於劉備所謂的“大漢皇叔”,在荀彧看來,純粹是野路子不算正統,說不定連劉表劉璋之流都不如,所以荀彧絕對不會捨本逐末。

    4.根深蒂固豈可輕動。

    有人問,既然荀彧這麼忠於漢朝,那為什麼曹操專權以後,他怎麼不去投奔劉備呢?我想說的是,這怎麼可能呢?他不像徐庶,籍籍無名時去投奔劉備;他也不像趙雲,單槍匹馬去追隨劉備;他更不像諸葛亮,在茅廬中等待劉備好“借殼上市”;他也絕不是像夏侯霸,受到司馬氏的迫害,才舉家遷逃到與他家有聯姻關係的西蜀劉禪。他在曹魏多年已經根深蒂固,親戚、朋友、子侄都在同朝為官,社會關係網盤根錯節,不是隨便說走就走的。

    他只不過是跟曹操在政治理念和人生追求上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最後被曹操猜忌厭惡,才鬱鬱而終。

  • 11 # 申論日記

    這個問題,可以從依然三個方面來說明:

    看出身

    荀彧(公元163年—212年),字文若,公元163年出身潁川荀氏。

    這個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潁川地方的世家大族,也叫士族,豪族。東漢的政治社會是士族政治,出身士族意味著將來可以到朝廷去做官。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服侍過四代帝王,有一定的名望。曹嵩繼承了曹騰的爵位,漢靈帝的時候做到了太尉,位列三公。

    曹操雖然出身不好,常常被人罵“閹宦之後”,但人家是正經八百的“官三代”。背景深厚。

    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劉備號稱漢孝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先不說這個劉勝特別能生,有120個兒子,劉備是他的哪一支子孫已不可考。就算他確實是劉勝的後人,到了劉備這一代,已經混的靠販賣草蓆草鞋度日了,基本與平民無異了。

    所以荀彧跟隨曹操而不是劉備的第一個原因:社會階層不同。荀彧和曹操都屬於“精英階層”了,劉備依然是“草根”。

    比資歷

    荀彧在永漢元年,即公元189年,被舉為孝廉,擔任守宮令——一種負責掌管皇帝的筆、墨、紙張的物品的官,也算是天子近臣。

    曹操在嘉平三年,即公元174年被舉孝廉,入京都洛陽做郎官。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相當於首都東城區公安局長)。曹操不畏權貴(他自己也算權貴),賞罰分明,乾得很出色,早早闖出了一番名氣。

    後來,曹操被明升暗降調任地方做縣令,又被罷官,但不久就再次被徵召做了言官(議郎)。再後來,曹操官拜騎都尉剿黃巾。董卓亂京師前已經是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了,是漢靈帝所倚重的肱股之臣。

    劉備……劉備早期的精力就比較乏善可陳了。當荀彧和曹操混跡官場的時候,劉備不是在賣草蓆就是在四處求學。天下之大,荀彧知道他劉備是誰!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二點,與曹操相比,劉備沒有名氣。荀彧也許壓根不知道劉備是誰!(前期)

    關鍵事件說明關鍵問

    黃巾起義 爆發於184年,歷時9個月。這個時候的荀彧尚未做官,曹操已經是朝廷欽命的騎都尉,代表朝廷征剿反賊了!而劉備,以朝廷招募的鄉勇身份(相當於民兵)參與討伐黃巾,雖然征戰有功,卻只被封了一個小小的安喜縣尉。即便是這個縣尉,也被劉備自己搞丟了!

    討董卓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袁術等人推舉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曹操早在公元189年董卓禍亂京師時就曾行刺董賊,刺殺不成就討回老家陳留縣,“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在以袁紹為首的聯盟軍中,曹操的官職是代理奮武將軍,算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而且整個關東聯軍中,只有曹操和孫堅堅定地討伐董卓,想為漢室出力,其他諸侯之間明爭暗鬥,各有各的小九九,最終成氣候。

    此時的荀彧,尚在袁紹帳下做幕僚。或許正是討伐董卓這件是事,讓一介書生荀彧找到了那個可以幫助自己興復漢室的英雄,所以他才在公元191年捨棄了看似強大的袁紹,投奔了依然縮小的曹操。

    那麼劉備在幹什麼呢?劉備此時也在曹操帳下效力。他和他的好兄弟關羽、張飛,不過是曹操帳下的馬弓手、步弓手,基本上是無名小卒一枚。

    綜上,當荀彧有機會和曹操、劉備同框的時候,曹操已經了些許根基,並且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局面下興復漢室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而劉備,才剛剛開始展露頭角,而且還露的不明顯。(沒有大的戰功,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

    到了後來劉備一直以匡復漢室為己任,而曹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曹操的時候,荀彧想改換門庭也已經晚了。

    彼時的劉備相當於剛上市的新公司,且沒有像樣的業績支撐。作為職位投資人的荀彧已經抓住了曹操這隻“超級大牛股”的情況下,自然是不會考慮他劉備的。

  • 12 # 歷史百家爭鳴

    想必大家都聽過荀彧,荀彧對於曹操統一北方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在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時,他進言曹操不應該如此,曹操並沒允納,最後荀彧鬱鬱而終。荀彧心中想的是匡扶漢室,劉備打的旗號也是“中山靖王之後”,兩人本應該是合作的最佳拍檔,可為什麼荀彧不與劉備合作,反而選擇了曹操?

    初平一年(公元190年),曹操幹了一件讓世人覺得他忠於漢室的事件。當時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一帶。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但是曹操因兵力不足而敗。後撤兵回酸棗時,曹操還進言應該再次作戰,可無人聽從。曹操這般行為感動了袁紹的一個謀士,那就是荀彧,荀彧以匡扶漢室以己任,看到曹操如此賣力地討伐董卓,對於漢室的忠心比袁紹要真實多了,且曹操野心沒有膨脹,荀彧自然是想歸附曹操。而當時的劉備,依附公孫瓚,只是小小的平原相,實力過於弱小,且沒有做出任何效忠漢室的表現,只有空口號,相比於曹操顯得微不足道,所以荀彧放棄劉備,選擇了曹操。

    就算劉備後面逐漸擴大勢力,手下兵多將廣,佔據荊州並攻打益州,可以做到在群雄中有話語權,但是荀彧已在曹操陣營效勞多年,也不可能再次投奔劉備,失掉自己的名節。

    曹操以為荀彧可以為自己謀天下,荀彧以為曹操可以匡扶漢室,但是他們沒有看透各自的小心思。當曹操都野心一步步顯露出來時,荀彧覺得匡扶漢室無望,抱負得不到實現,便鬱鬱而終。

  • 13 # 一輩子的偽君子

    “不可。丞相(曹操)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

    不管後人怎麼看曹操與劉備都沒用,我們必須從當事人(荀彧)的角度出發。

    “丞相(曹操)本興義兵,匡扶漢室”,此語出自荀彧之口,可見曹操在荀彧眼中就是“興義兵,扶漢室”的英雄,荀彧憑什麼不選跟他志同道合且足以成大氣候的曹操呢?

    荀彧之所以選擇曹操,既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之故,也有志同道合的原因。

    我為什麼說曹操與荀彧志同道合呢?原因有以下五點:

    1.曹操初募義兵,兵力至多隻達三千,不願再招募。而原因,曹操本人也說過:“我本可多招兵馬,但我是不願意多,因為怕兵多意盛,和強敵爭衡,反倒成了禍端,所以,討董卓時,兵馬不過數千,到揚州募兵時也不過三千。”而當時其他的軍閥募兵基本不少於萬人!可見曹操之心赤誠,不願為禍天下!

    2.孫權襲取荊州時,曾上書曹操,讓曹操篡漢稱帝,可曹操拒絕。《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說:夏侯惇曾跟曹操說:“從古以來,為人民除害的,就是人民之歸向,你的功勞和德行都很大,該做皇帝的,你又有什麼疑心呢?”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好一個“為周文王矣”,即便天命在自己這邊,也不願違背初衷,而願位居人下,做東漢末年的“周文王”,侍奉漢朝。

    3.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稱帝,曹操想稱帝,實在是簡單,你看曹丕剛上位,人心不穩,卻也能穩住帝位,而曹操稱帝絕對比他更輕易,可曹操這樣做了嗎?沒有!

    4.稱帝的曹丕跟曹操的政治做法近乎相反!曹丕稱帝是跟豪紳士族交易的,即曹丕是士族的盟友,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是用讓士族世代為官這樣的條件交換來的帝位。而曹操呢?若曹操想稱帝,他就應該像曹丕一樣討好士族,可他有這樣做嗎?不僅沒有,曹操還是士族的敵人,他是不願代表士族的利益的!若曹操真想篡漢,幹嘛給自己增加阻礙?這就像玩遊戲,幹嘛給自己增加遊戲難度一樣,為什麼?因為曹操他根本就不想“贏”,曹操根本就沒想稱帝!

    曹丕跟曹操本就不是同路人,世人竟將篡漢稱帝的曹丕跟雄才大略的曹操混為一路之人!真是可嘆!

    5.曹操名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實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漢獻帝實際上根本就是把雙刃劍。天子之側,如伴虎行,“衣帶詔事件”猶然在目,如果曹操真想篡漢,那曹操統一北方之後,足可稱帝,但曹操沒有,漢獻帝是個既不老實也不簡單的人,試看,歷代篡位者,誰會留一個這樣的“天子”?若真要篡漢,即便不稱帝,也應該會選擇廢了漢獻帝另立新帝,可曹操也沒有這樣做,他怕誰?沒有吧,曹丕都敢都能做的事,為什麼曹操不做?究其根本,無非就是曹操不想做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說得好聽,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諸侯會聽你的,那些強大的諸侯你惹不得,他要的,你都得給,比如袁紹,他要個“大將軍”的職位,漢獻帝敢不給嗎?還不是得乖乖給了袁紹,而那些弱小的諸侯就是牆頭草,誰強附庸誰,誰會聽“漢獻帝”的話,你以天子的命令來討伐敵人,敵人也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來討伐你曹操,當初董卓就被以“清君側”的名義來討伐,前車之鑑在前,曹操不懂嗎?漢朝名存實亡,天子又有什麼用處呢?而替漢朝存名的人不是劉備而是曹操!替天子保命的也是曹操不是劉備,要是沒有曹操,天子早死了!君不見,曹公逝世,曹丕弒帝?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

    曹操此話不無道理,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劉備稱帝, 孫權稱帝!這些你都看不到嗎?

    一千個觀眾,一千個哈姆雷特。切不可以今人的看法來替代古人的看法,這是犯了“偷樑換柱” 的錯誤,在別人眼裡曹操是“漢賊”,可在荀彧眼裡,曹操是匡扶漢室的“漢臣”,而劉備在荀彧眼裡可能根本不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

    荀彧的看法才是至關重要的,荀彧選擇與他志同道合的人——曹操,理應如此。

    是非至今已難以弄清,你有證據說明曹操是“賊”,我也有證據說明曹操是“臣”,各人看法不同,荀彧的看法跟各位是不一樣的,荀彧選擇了他眼中的“好老闆”、“好夥伴”,這無可厚非,也不逆常理。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 14 # 集賢院居士

    曹操最早也是匡扶漢室的,公元191年曹操起義兵反抗漢室國賊董卓,在討董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那時候的曹孟德可是深得士族大家尊重的。出身穎川士族大家的荀彧,本來先投的袁紹,可是在討董過程中身為盟主的袁紹的拙劣表現讓荀彧很失望。而曹操的表現讓荀彧眼前一亮,所以不久以後荀彧就投奔曹操。至於劉皇叔,那時候還只是個平原縣令,默默無聞聲望不高,所以荀彧不投劉備再正常不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李元霸是真的天神下凡嗎?又怎麼給秦叔寶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