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eal草莓多多
-
2 # 一葉輕舟
絕大多數人不會是傻子,一個人的秉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秉性是一個人的成長符號,不信你且看那愛利之人見利眼中那瑩瑩之光與那寫在臉上的迫切渴求,一切都不言以表;好色之徒見美色那垂涎三尺以及衝破皮囊之慾望;那狂戾之徒身上那煞氣;驕橫之徒那狂態……這些都是閱歷、智慧、對世間的理解組成的符號,更有那若隱若現的氣場,這都告訴我們某些人物訊息。
然如鬼谷所言,知識結構將人分為:智、博、辯、貴、富、貧、賤、勇、過。利益在其間縱橫交錯,將各類人交織互存,於是有了芸芸眾生、萬千之相,世人皆著相,無相怕已是那大成之人,亦正亦邪不好做於評判了。
不知問者何故道“窮人”不佔小利,佔與不佔本為人立世之根本,見人之誠信,人無信而不立。“佔”者又分以侵奪為目的見權、見財、見色起意者,經營不善無以為繼者。
那麼問者喜歡與佔著打交道呢還是與不佔者打交道呢?答案不都在各位看客的選擇裡嗎?
-
3 # 老K生活雜談
很多人家境不好很窮,但是做人很本分,不是自己的絕對不要。之前就看到過新聞報道有一些拾荒者撿到別人丟的錢,沒有因為自己缺錢歸為己有,而是主動交到派出所。雖然已經好幾天沒吃一頓飽飯了。所以人不在於窮與富,是否從小就能耳濡目染能看到好的品質的東西,不會因為貧窮或富有而做違背道德或良知的事情,這樣的人是值得社會給予鼓勵和肯定的。
-
4 # 老林觀點
一個人本質的好壞,有時候能在一件小事上完全體現出來,特別是人在某種自己缺少的利益面前。就像一個窮人,懂得不佔小便宜,這樣的人本質相當不錯。
人的天性就好佔小便宜。人天生就是自私的,但是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所以,有的人偉大,有的人渺小。
我身邊不缺經濟富裕的朋友,我記得有次跟一個蠻有錢的朋友逛超市,當時正好超市小孩用品在搞活動,正好我朋友小孩滿月沒多久,她直接興沖沖跑過去,溜了一上午,最後結賬時9塊9,但是物件不少,兩大袋呢,我驚呆了,問她怎麼做到的,她竟然一件一件仔細道來,什麼這件是掃碼送的,那件是發朋友圈送的,這件又是“明搶”的,那件又是“預送”的。其實她根本就不缺錢,甚至,這些送的她拿回去,有些甚至用不上,我只能感嘆,人的天性啊。
窮的只能是經濟,無關素質。一個人的素質,和金錢毫無關係。有太多俗稱“暴發戶”的人,金錢大把,但素質卻低下,而一些經濟樸素,面對誘惑面不改色的人,才是高素質。我讀高中那時候,給老師送禮,是悄然興起,而作為尖子班的班主任,我的數學老師,那是絕對的人品堅挺,大家都知道,十年前的老師收入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比較低下,那時候的補課也沒有現在這麼猖獗,我老師那時候,他愛人貌似正好失業,所以在那種情況下,能斷然拒接家長送禮,除了職業道德外,素質高,人品高,是絕對的。那時候。我就清楚,金錢和素質毫無瓜葛。
經濟窮迫時的行為舉止,更能體驗一個人的人品。人在面對自己缺少的東西時,貪念是極強的,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堅守底線,那這個人的本質壞不到哪去。現實中,拾金不昧的大有人在,譬如計程車司機歸還錢包,買菜阿姨站等手機失主,小學生留字條賠償小車倒後鏡等等,這些新聞充滿正能量,而正主都不是大富大貴之家,其實他們都能佔為己有或一走了之,但事實證明,一個人品好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時刻管束好自己行為。
其實人都喜歡佔小便宜。如果一個窮人能面對誘惑,特別是金錢的慾望,管束好自己行為,那他本質一定不壞。
-
5 # 江門大姐
自古說“人窮志短”,但是未必一杆子打死一船人,人窮但志不短,活出自我,活出尊嚴,不在金錢利益面前低頭的人大有人在,值得後輩學習。自小在農村老母親教導我們,鄰居開飯的時候自己懂得回自己的家,別看別人家桌子流口水,看見鄰家玩具好玩也別羨慕,更加不能偷等等……一旦養成佔小便宜的心態慢慢就演變成習慣了。如果自己想吃想玩的,那麼必須靠自己的能力爭取到,暫時沒有那麼就藏心裡對自己說,以後自己一定也會有的,終極目標肯定就會有。窮要窮得有志氣不佔別人便宜。這是一種精神,這種人值得學習。
-
6 # 南無心
我就是窮人。我是窮人。我也需要錢,但是佔便宜的事。我就不喜歡。要是佔你便宜,天天睡不好覺。你要佔我便宜。一笑奈何。也無所謂。窮人的便宜有啥好佔的。你需要我。我也願意幫你。樂已忘憂。光腳也不怕沒鞋穿。朝飲一杯水。暮枕八尺眠。自私的。不自私的。同仰一片藍天。窮的坦蕩。舍的磊落。我不願跟你玩心眼。因為。窮人有佛心。平凡也仙骨。
-
7 # 鴻哥style
廢話不多說,先舉個例子:
我知道有拾荒者撿到十萬塊的錢包沒有據為己有,在原地等候失主不求回報的『窮人』,也瞭解到家裡有好幾套房子,身家過千萬,但卻整包捲走公共衛生間的公用手紙的『富人』,你說可笑不可笑?
人的本質好不好,這個東西不好去界定,有些人本質是好的,但有可能被人威脅或利用,從而犯了滔天大罪,但他最後改邪歸正,如同佛語所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就跟佔不佔小便宜沒有多大關係了,跟人窮不窮也沒啥半毛錢關係。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本質好的人他不壞,愛貪小便宜只能說明他的道德品質不好,素質欠佳,跟窮富無關!
-
8 # 唸佛意佛
人性相當複雜。由時間空間決定。我們華人都是蓋棺論定。就古代的奸臣裝忠臣一輩子到死。能裝一輩子的忠臣就是忠臣不簡單。
-
9 # 愛奔跑的怪叔叔
大家好,我是愛跑步的怪叔叔,今天對窮不佔便宜發表下個人觀點佔便宜無輪是窮人還是富人在品質上是一樣的,不過窮人佔便宜的機會相對來說要少很多,在有小便宜佔的時候還能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堅守自己的本心,這樣的人活得有境界,這樣的人有大出息。古人云:窮則觀其所不受大家給個贊和關注,謝謝大家
-
10 # 鈴言閣普洱茶
如果一個窮人,懂得不佔小便宜,他不僅是本質好,而是大智慧的好人,終有一天會擺脫貧窮,過上富裕的人生。
事實證明,越想佔便宜的人,越佔不了便宜。有的時候,一個人無意中撿到十塊錢,但後來他會莫明其妙的損失一百塊錢。有的人老是想著去佔別人的便宜,到最後他不僅沒有佔到便宜,或者佔到小便宜,自己失去或付出的更多。
所以就有了那句老話:吃虧是福。願意吃虧的人,他永遠吃不了虧,他對別人付出的愛和力量,雖然他不求回報。但是懂得感恩的人永遠會回報給他更大的福報。
積善行德,因果報應。不是出家人的逛語,它實實在在存在世間。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去藥店買了一合藥,營業員少收了我的錢,當時我也不知道,還以為買錯了牌子,後來確定了是她收錯了錢,我本來想佔這個便宜,畢竟過了十多天了,心裡很矛盾,於是把這個事情講給兒子聽,兒子叫我把錢還給人家,我於是決定第二天去還錢,當天下午,我本來打算出門,突然又不想去了,上到我的店裡的三樓拍影片,低下頭看到地上有一根短繩,想把它撿到拉圾桶,拿起來一看是我的金手鍊,不知道什麼時候掉地上。因為三樓也是茶室,經常會有客人喝茶。心裡一緊,如果剛才出門了,金手鍊掉了就找不到了。所以,我覺得這是自己不佔別人便宜得到的福報,心裡充滿了感恩之情。
懂得不佔便宜的窮人,我堅信他的日子會像我一樣,越來越好
-
11 # 話裡話外的事
我們在現實社會中,評判窮人的標準,可能更多的是從物質方面來說。同時,大家普遍的認識就是,窮人相對來說物質生活比較匱乏,肯定愛佔便宜,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怎麼可能擺脫得了誘惑呢?這樣一來,自然而然的就上升到了人的品質問題上了。
那麼,我想說的是,其實這還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用人識人的智慧!早在唐朝,在用人識人方面,魏徵給李世民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建議:“富則觀其所養,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因其才而取之,審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長,掩其所短。”
這個建議的內容最早可以上溯到《呂氏春秋》,裡面記載了看人識人的“八觀”要訣。魏徵的“六觀”是“八觀”的簡化,都代表了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家在看人上的基本態度,就是看行為、看錶現,透過行為和表現去推斷當事人的內心世界,預測當事人的未來行動。
這其中的一個:窮則觀其所不受。說的就是,人窮沒關係,窮人不佔小便宜,這樣的人本質好。但是在我們生活中,偏偏很多人就是以“窮”為理由或藉口,總是想方設法的佔別人便宜。例如,吃飯忘帶錢包,本身抽菸卻從來都不買,坐同事順風車從來不提錢的事,朋友三四一起活動總是別人買單……還有很多很多!
然而,窮不是你佔便宜的理由!每個人的“付出”都希望得到回報,俗話說,禮尚往來,有來無往非禮也!如果只是一味的付出,卻得不到適當的“回報”,那麼這種“付出”一定會被中斷。
雖然窮,但本質好的就不一樣,他不把窮當成理由,在他看來無論窮富地位是相同的,我並不比你少什麼,所以想都不會想說佔你便宜,正所謂人窮志不短!
本質好的人不管他是不是窮,都不會將窮整天掛在嘴邊。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窮,生活上拮据,思想上富有,這種人再窮也不會讓人厭煩與低看一眼。只有那種自己窮,就把窮當成一種“資本”四處尋找優待的人。這種人一輩子都脫離不了“窮”的範疇。
因此,我們說雖然是一個物質生活不富有的窮人,但是隻要懂得不佔小便宜,做一個拿的起放的下,頂天立地的人,做人的本質是好的,有誰回小看你一眼呢?
-
12 # 講個故事給大家聽
這樣的人值得深交,這種知道自尊自愛的人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的窮人!
老話講:人這一輩子,三窮三富過到老。尤其是現在,各種投資理財,各種股票基金的,一不留神就可能連本上倉,賠得稀里嘩啦的。今天你可能笑話人,明天你就可能不如人,所以別輕易定義誰是窮人,誰是富人。
即使他現在是這個金錢社會定義的窮人,只要不佔小便宜,就不是你可以瞧不起的人。有一說一,可能很多人對窮人不佔小便宜,不是很習慣,然後還看不上,覺得這是虛偽,是矯情。你憑什麼覺得窮人就必須愛佔小便宜,這種居高臨下的做作,其實比窮人愛佔小便宜還要醜陋。
愛佔小便宜不分窮富,甚至不分文化和階層,只和人品有關。這麼說來,懂得不佔小便宜的人,當然是本質好的人。
我告訴我家孩子的是:初入社會記得兩點,第一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第二就是不佔小便宜。因為佔點小便宜對你的生活質量改變毫無幫助不說,還會敗了人品。當然有大便宜一定要佔,只不過成功的可能小了點。
窮人總是小心翼翼的大方,富人才是大大方方的小氣。
-
13 # 城鄉風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不管是窮人富人,反正是人本質上都會愛佔便宜,這很正常,本質都是利己主義。富人之所以富他應該是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或者高等學校教育!以及以及本身智商高,在社會上得到很好的歷練,懂得分享,先利人後利己,絕對不會佔小便宜吃大虧的事情。
大部分窮人 對經濟規律可能不大清楚,小部分窮人不佔別人小便宜,可能沒找到機會,或者沒找到那一個風口。也許某天有親戚朋友帶一帶說一定能成事,因為他們已經有個很好潛質不佔小便宜會得大部人喜歡,人家會願意跟你合作!
成功機率會大大提高。
-
14 # 暮然一笑終成夢
唯我利已追求完美化學物質佔據,是人的本性取決於信任感的本性。衣食住行原本是一團衝動,人越窮越非常容易激發對化學物質的佔據衝動,由於本能反應衝動攜帶著一種原生態驅動力。
按人本性的自然規律邏輯推理,人越窮越有物質慾望的難耐感,難道說是人後天性的成才素養更改或抑止了原來本性?從而能夠表明,不佔便宜並不是本性所幹,只是後天性的品性擁有更大的操縱驅動力,才可以逆本性為之。
素養是啥?自然是人著眼於實際的操縱能量或載重能力。即衣食住行認知經驗、團隊執行力,支配力、抗壓強度能力。在校大學生比中小學生比為專業知識經驗豐富;思維靈巧的人比大腦反映慢的人實行能力強;有技術性的技術工程師比普通職工對實際工作中的操縱動能(使用價值反映)大很多;有勇氣的朋友應該比無勇氣的人個人行為動能要大;結合實際擁有艱辛感受的人,比順心如意成才人的抗壓強度能力要好;親身經歷中做到“能為”的人,比認知能力上步到“能為”的人耐受效能力要好…
本能反應衝動都是人們的本性,也揹負著一種原生態驅動力,是原生態驅動力促進了人心理狀態擁有權益佔據的信任感。能牽制這類原生態驅動力強悍操縱,自然是靠人的本性自身多元化後天性擴充套件的“後天性驅動力”了,人的本性的自身素養,毫無疑問最能體現這類後驅動力敢逆本性為之…
應當瞭解,思維的成才,心理狀態的擴充套件,人的本性的本能反應衝動只有停留為心理狀態系統軟體中的在其中一元…心理狀態多元化增減的針對性擴寬,推動了人後天性的人格特質產生,品性產生,衣食住行生長習性的產生,也就會有了人的本性後天性自身素養的精準定位,心理狀態多元化停留也就會有了多元化制約,思維的擴充套件令人的感性認識步入來到理性認識,邏輯思維核心理念相反抑止了本能反應衝動的變大,即客觀抑制。
品性是一個人的成才鎖住了突顯心理狀態多元化特性的個性符號,人格特質突顯優越感在心理狀態多元化中的佔位性病變特性;品性則是說明人心理狀態多元化的多方位特性。
例如:看那愛利的人,見利眼開,臉部的表露著渴望;好色之徒見美貌並垂涎三尺;那狂戾之徒,的身上填滿殺氣;蠻橫之徒,才有縱性為之之狂態……這種個人行為方式,都託著思維成才,才擁有同歩的經驗、聰慧、工作經驗、能力、勇氣、胸襟胸懷、自控能力
、團隊執行力等方面的特性標記,即實際人品性。品性闡釋著一個心理狀態多元化綜合性特性。
正由於人有本性的本能反應欲,也是後天性打造出的品性,正所渭”不佔蠅頭小利則為逆本性,佔與不佔本處世立世之壓根,見人之誠實守信,人無信而不立。“
-
15 # 友恭書苑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確確實實是有些窮人不佔別人或集體的小便宜的。以我看來,像這樣本質好的窮人,有以下幾方面因素所促成。
一、源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通常我們評價一個人本質的好壞,往往都是看其平時的言行舉止而界定。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本質的好壞,從他平時是否愛佔小便宜就可表現出來。而這些本質好與壞,恰恰與平時的家庭教育有一定關係。
其實,懂得不佔小便宜的人,不單單是一些窮人。我相信大部分人(包括機關幹部、村幹部、企業老闆等等)都是懂得的。然而,為什麼?提問者對這些大部分人不提,而偏偏提到“有些窮人,懂得不佔小便宜”呢?這是因為這些窮人有可貴之處。
這些窮人之所以可貴,正是由於她們在極其貧困的生活中,仍然不喪失自己的骨氣與尊嚴。不因為自己窮,就去佔別人或者集體的小便宜。像這樣的窮人,為什麼有如此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呢?我想:這與她們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關。
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到大,所處的家庭環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或許有所不同。有的由於父母的工作繁忙而忽視了對子女的監督和引導,有的甚至因為生怕自己的子女在外吃虧,或受人欺負,採用了一些極端的、自私的教育方式。導致有一些人從小養成了愛佔小便宜的惡習。
然而,還有一些人雖然她們的生活過得很貧困,但在教育子女做人方面卻很嚴格。常常用家規、祖訓來約束子女,或者時時對子女說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端”,“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貪”等等做人的法則。就這樣,久而久之的在家規祖訓和父母的薰陶下,漸漸的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本質。二、有與常人所不同的剋制力人縱然有過良好的教育。但是,隨著時間的磨礪以及金錢和物質的誘惑,再好的本質也會被腐化。因此,這就需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剋制力,而這些窮苦人,由於平時過慣了粗茶淡飯的生活,感覺習以為常了。所以,這些窮人對於這種小便宜是不會佔的,這也她們本質好的原因。
三、有自珍自重的心態恰恰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人,最懂得貪佔小便宜是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這種愛佔小便宜的心態,往往容易被別人利用,或容易鑽進別人的圈套,常常是因小而失大。這也是我們家鄉老一輩子常說的俗語“貪差一斗米,失去半年糧”的原由。
以上幾點是我對這一問題看法。
-
16 # 福明166467022
這個觀點還是站得住腳的,有些窮人懂得不佔小便宜,是啊!這樣的人本質是好的,人窮去不窮,儘管很窮,但他們的尊嚴,他們的人格一點都不差,當然了,我們希望窮人變富人,期盼更多的人走出貧困,走出貧窮,脫貧奔小康,窮則思變,我們的社會更關注他們,關懷他們。
-
17 # 啤酒瓶裡的罐子
題目很好,只是不切合實際!大家心知肚明,就像房子,為什麼不降價?中國男足為什麼那麼笨?北大清華很好,可是多少人留在了海外!我兒子打寒假工,從第一次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到第三次怎麼不吃虧我就幹什麼!鄰居三樓,礦上上班,每月7000多塊錢的收入,老實的連個媳婦都找不著。五樓,小夥子,沒有固定工作,一年物件能換三個,打都打不跑,為什麼呢?
回覆列表
窮人可能比富人有更強的自尊心,不佔小便宜不代表不想佔,人都是利己主義者,人們做的選擇往往更傾向對自己有利的那個選項,不佔不過是在心裡覺得,被人說這件事比佔了那點小便宜更重要罷了。
有些窮人是真的窮,因為窮,因為要活下去,他們無瑕顧及別人的眼光,他們吃別人剩下的飯,他們要別人剩下的東西,他們為蠅頭小利撕破臉,為了活著去做一些別人看來卑微的事,是本質不好麼?
有些有錢人,他們不圖小便宜,因為佔小便宜的那個精力也許能讓他們獲得更多,他們的本質就好麼?
佔不佔和窮不窮,本質好不好在邏輯上沒有必然的關係。
當然,不是我的我不要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美德,這樣的人,無論窮富都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