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先生遼寧
-
2 # 老梁說家教
家規、家訓似乎更多的是古代家庭必備的,可以約束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為人做事的規範的文字條款,族人自覺遵守。家風是家庭家族人長期穩定下來的做人做事風格,是家規教訓的事實表現。現代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以社會主義價值觀、<學生行為規範>來規範教育孩子,實際上具體家庭的家規、教訓,只要倡導的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不矛盾,以此教育子孫是有益的,是文化積澱,是傳承光大的財富。家風更重要,通常我們說的言傳身教就是要透過良好的家風對孩子潛移默化教育。
-
3 # 數學思維馮馮
良好的家教說的就是家規,家訓。
良好的家室,必然有良好的家規,良好的家規必然出優秀的人才。我們暫且不說那些個別的情況。
為什麼會有書香門第只說呢?書香門第之家必然有一個良好傳承在裡面。說到傳承那必須是有一定的規矩的。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再到整個世界,不都是在規矩的約束下,才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嗎?
國家有法律,相對於家庭有家規是一樣的道理。國家的法律制約整個國家的人,家規制約一個家庭內部的人。
當我們把家規制定的合理,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能激勵家族人員興旺發達的時候,那麼這樣的家規無疑是可以傳承的,也是可以借鑑推廣的。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遵紀守法,志遠有為!
-
4 # 數學學易通
看法一:良好的家規、家訓能使家庭有良好的家風,彰顯家庭優良的傳統文化,以及現代家庭的和諧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而精髓。古有家訓家規,使得家族生機勃勃,家風優良,安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好的家規、家訓是子女做事、為人處事的準則,上下齊心,使得家族充滿和諧美。
看法二:良好的家規、家訓能使家庭成員充滿鬥志,彰顯血脈相連的親情。現在的很多家庭,兄弟姐妹鬧不和,對父母長輩不孝順,對子女教導沒有耐心等等,都是一種缺乏家訓和家規的反映。忘記了情同手足,忽略了骨肉相連,淡化了親人之間本不該分割的親情,所以,我們當代人應該教育孩子學習古代人的家族情懷和高尚情操、嚴於律己的家訓和家規,不斷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彰顯濃厚的親情。
看法三:良好的家訓和家規能使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價值觀念。每個人是社會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該正確認識家庭教育對社會教育的輔助意義,家庭的和諧才能使社會繁榮和諧、文明進步。如果每一個人都懂得家訓和家規,擁有小家情懷,那麼愛小家才能愛大家,人生才精彩,社會才進步,國家才能穩定。
總結:良好的家訓和家規是每一個家庭都要倡導的,也是社會文明的象徵,構建繁榮穩定的國家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對每個人的生活、家庭以及社會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
5 # 裴富強老師
哇,你這個問題好專業!好有深度!一般人回答不好,裴老師不是一般人,我來回答,哈哈哈!家風家訓的存在,本身就是規範當下,也啟迪未來!之所以,今天的家庭教育要再提家風家訓,主要是近幾十年,家族概念的迷失,宗族制度的瓦解,還有現代人員流動遷徙頻繁,導致人們忽略了在家譜中記載的那些最優秀的文化和典範,其實每個姓氏和家族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去尋找家風家訓,其實就是去了解我們的先輩在家庭教育上的智慧和方法,破解我們當下家庭教育的難題而已。先輩古人的智慧無數次證明,我們必須學習,因為我們比起祖先,可能還有太多不足!
-
6 # 老梁說教
肯定地說,無論是家規也好,家訓也罷,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無可替代的。
可以說它是家庭教育中,約束和規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言行舉止的行為準則。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每個孩子出生後,就是白紙一張,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就需要做家長的要不時的教給他們正確的是非觀和甄別美與醜的方法,修正他們平時的不規範行為。
說起教育,它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 家庭教育。佔教育總比例51%,它是培養孩子成人的地方;如果孩子不能成人的話,成了才又有何益?如果孩子有問題,70%以上的原因是源於家長,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三梁不正倒下來。我們好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或是表現不佳,全部罪責歸於學校和老師,而從不反省自己言行舉止有什麼問題,給孩子起過什麼樣表率作用,又有什麼地方值得孩子尊重和感到自豪的地方?
第二類,是學校教育。佔教育總比例的35%,它是培養孩子成才的地方。也就是家長心目中的可以考上重點小學、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地方。當然,這麼說並不是說學校就只應該抓學習,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反而更應該把德育教育放在第首位。只不過是學生畢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相對要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直接回影響到孩子,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會耳濡目染。老百姓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
第三類,就是社會教育。佔教育總比例的14%,它是讓人成功的地方。孩子們只要能成人,這是教育的最低保障;如果能成才,那麼恭喜你,國家又多了一位優秀人才。至於成不成功,我覺得不是我們要談論的話題了。畢竟,成功的路上很寂寞。為什麼呢?因為有的人,耐不住寂寞;有的人,經不起誘惑;而又有的人,扛不住打擊。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我們對成功的界定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在這裡我順表明我個人的關於教育目的的觀點:教育真諦就是要讓人養成好習慣。好的生活習慣就等於好的身體;好的學習習慣就等於有了好的學習成績;好的工作習慣就等於好的領導、好的員工!
我們人人都可以當老師,只要你有好習慣,而我們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就是我們的家長。
-
7 # 娟子樂學堂
家規、家訓從古至今都是每個家庭非常注重的一部分。在具體談論這個問題前,娟子想到了,信仰。
很多朋友會覺得,當下是一個缺失信仰的時代。大家太過追名逐利。我曾經在一次講座中和家長朋友聊到,不然我們就以【家】當做我們的信仰吧。
照顧好自己,養育好孩子,與家人之間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
家由每一個家庭成員組建,如果家庭中的成員都是健康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那麼這個家庭自然美滿幸福
社會呢,社會是不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如果每個家庭都在不斷更好的發展,那我們的社會自然會蒸蒸日上,日新月異。
國家呢,國家由社會建構,如果每個地方每個小社會都能很好穩定的發展,那我們的國家不就會越來越繁榮富強。
用結果倒推法,用未來的眼光看向現在,做好自己,過好每一天,把知道變成做到,真正感受到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堅持閱讀,和孩子形成學習與成長的共同體,把家規家訓用到每一天,每一處,其實無需我們多說什麼,孩子就會懂的如何做。
要知道就算我們把曾國藩家規家訓讓孩子背下來,也不見得會培養出一名優秀的孩子。
因為孩子永遠在看我們如何做,不是聽我們如何說喲
-
8 # 樂天瑪特伽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其實,中國從古至今都有很多傳世的有名家規。而且很多名門望族都有自己的家規。比如《朱子家訓》中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叫人要早起,打掃衛生。保持乾淨整潔。還有珍惜食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些都是很好的家訓家規。
我認為現代我們也應該有相應的家規,來規範自己和家人的行為。有了具體標準孩子們就有了做事的方向,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誠實守信的品質。比如我小的時候,我家就有自己的家規,吃飯時,大人不動筷子,小孩是不能第一個動手夾菜的。吃飯時,每個人只夾自己面前的才,不允許用筷子把菜翻個底朝天。見到長輩一定要主動問好……所以一些好的家規家訓我們應該繼承並傳承下去。我覺得這家規家訓還是應該制定的,制定符合自己家情況的家規。
-
9 # 眼鏡店軍師
現代家庭普遍原子化狀態,一家3-4口人生活在城市裡,在陌生人社會中,某種程度缺少了家規、家訓生存的場景,所以現實是極少家庭依然在傳承著家規和家訓。
對於那部分極少數繼承下來的,可以說是彌足珍貴了。無論是對自身的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筆寶貴財富。
是不是家裡德高望重的長輩出來定幾條規則,就能成為家規和家訓哪?
1.執行難:現在的小家庭生活狀態下,缺乏有效的監督,各自為政的前提下,需要家庭成員全部都真心尊重和遵守才是客觀有效的家規和家訓。單這一條就很難協調,畢竟夫妻二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差異。
2.訂立難:當代人訂立的家規和家訓,需要訂立人具有非常大的權威,才有可能贏得家庭成員的真心認同。網際網路打破了過去的資訊壟斷格局,每個人面對的世界都平攤在網路上,所以一般成功的家長有未必能真正贏得家人的100%認可。更被說訂立一個代代相傳的規則了,往往越身邊的人越不以為然。
3.傳承難:一代訂立,二代執行就很難,等到傳承到第三代就更困難了。第三代接觸的世界更是完全嶄新,他們會深刻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但肯定是來自身教而絕非寫在紙上的戒條。但是孩子喝家庭最緊密連線的時間非常短10年而已,之後就逐漸由學校和社會佔據上風了。而最初的10年家長普遍處於成長期,自己尚不成熟,又有多少能正在身體力行家訓家規哪?
4.環境難:現在正是百年之未遇的大變局,至此當下人人焦躁不安的拼搏著,用實用主義的生活著,渴望抓住機會一躍實現階級的躍遷,這個環境下每天都在鉅變,缺少一個穩定的大環境,雖然有很多東西是不變的,但是依然需要有非常好的判斷力和堅定的信念才能即不錯失機遇。
雖然說有這麼多困難存在,但是如果真的有家族傳承下來的家規家訓,那可真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情,一定要繼承和發揚。
沒有的也不必刻意去編那麼幾條,時代變化太快,我們的能量不能訂出傳承百代的規則,但是我們可以教育孩子,緊跟時代的腳步,用當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來生活,一樣可以活得精彩。
對於少數有家規家訓傳承的,對現代家庭而言就像祖上傳下來的夜明珠一樣具有非凡的價值,那種身份感和使命感是無法替代的,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訂立了規條,然後傳承至今過程中必然也有傑出的家族成員作出過傑出的貢獻,那麼這些人都將成為現代家庭內心的驕傲和榜樣。
擁有這樣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真的是羨煞旁人!
有就請珍惜,沒有也不必惋惜,活在當下依然很美好!
-
10 # 全球創享匯
我看待家規,家訓是非常認真的,對家規,家訓的積極作用是非常贊同和認可的。
首先,良好的家規和家訓是家庭教育的具體體現和工具延伸,俗話說,家是講情的地方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可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家規和家訓就是正確引導孩子教育的工具。
在教育得體系結構中,家教是教育得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時代變遷,一個人最大的家庭成功不是因為賺到多少錢,創造了多少財富,而是你是否肩負起自己的責任,透過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嚴格的家規和家教把家庭成員培養成對社會有用之才。
我們很多朋友都知道曾國潘家書和顏氏家訓,甚至我們透過學習這些先賢的家訓瞭解到,曾國藩家族後續之所以興旺發達,就是他的後代透過祖上有為之士透過社會實踐,甚至人生慘痛的教訓總結出來的智慧寶庫一言一行的傳承給家族後續者,就像曾國藩家族,為什麼不願意,也不希望他的後續家族成員再出現軍事家,就是曾國藩透過自己一生戎馬生涯感悟到,千秋邈以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的人生徹悟!所以曾國藩的後人大多數出了很多外交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等。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就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他在自己的回憶錄就提到嚴格的家規和家訓對人生旅途良好導向,孩子就是家庭的影印件,父母就是家庭影印機,嚴格而良好的家規和家訓就是這臺影印機上最具有價值的工具!
網上有個笑話很有意思,大概意思說的是啥呢?龍找龍,蝦找蝦,王八找蛤蚜!也就是說,婚姻也是講求門當戶對的,因為一個人的素養就是來源於良好的家規和家訓!今天很多人羨慕國外學生很自由,學習壓力小,作業少,其實,那只是西方社會公立教育得管窺一豹。其實,在西方公立學校都是社會的基礎教育,所以比較鬆散,可是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須進入西方私立貴族學校,在私立學校裡,大多數學生和中國類似的衡水中學一樣,必須玩命學習,也是競爭殘酷,壓力山大,我就是說,要想人前顯貴,必要背後受罪!作為家規和家訓的延伸,社會教育也是在不斷告訴我們,一個人是環境的產物,要想有所價值,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迴歸到小的教育環境,透過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嚴格的家規和家訓,不失溫情的循序漸進的教誨之下,肩負起家庭的責任和榮耀家族的使命!因為我們華人五千多年的文明之所以興旺不斷,就是因為我們有良好的家規和家訓作為傳承載體,萬事不要迷信神靈,而是要敬仰自己的祖先,心中裝著父母,就是裝著我們的家規和家訓,事事處處彰顯我們人生的孝道!
-
11 # 一束光穿過一扇窗
.【我是一束光,願為您照亮!】
古人曾經慣用的家規、家訓實際上就是現代人說的家庭教育。封建教育思想固然不可取,但確有其長處,摒棄糟粕取之精華方是上策。
古有曾國藩在朝為官期間,雖不能親歷親教子孫,但他用四百多封家書,教育後代治學持家的作風,堪稱典範!他教育子侄們要咬牙勵志,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希望後人兢兢業業,努力治學,這也是他的家族為什麼長勝不衰的原因。
因此,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實際上是對後代最好的啟蒙教育,也是後代行為規範的最初制約。這種良好的家教與現代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完美結合,才是教育的真正成功!我認為,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大的方面說,就如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是每個公民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小的來說,如一個企業,一個小廠礦,一個小團隊都有幾項規定、幾項紀律需要員工配合與遵守,這一點兒也不過分。那些成功的企業,華為、格力等等,哪一個能沒有鐵的紀律?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鐵的真理!大國小家同樣如此!
最後,我想說,良好的家規、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我是一束光,願與您共勉!】 -
12 # 水石齋書法
家規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大的!所有高素質的人都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這些家庭的教育方式除了吸收現代家庭教育的優秀方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每一代長輩的言傳身教,也就是我們說的“家規家訓”,只是大部分現代家庭都沒有形成文字的訓條。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絡,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併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從先秦到明清,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這些家訓條規一直傳承延用到民國時期,之後因為時代變遷,慢慢被簡化或者棄用。我們耳熟能詳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就是出自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出自南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每餐一食,則念耕夫”出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誡皇屬》,“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誨學說》以及《朱子家訓》、《弟子規》等等。
-
13 # 木欣哥哥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家訓體現的是家庭這個小單位中成員的行為準則。延續千年,自有道理。我們熟知的《誡子書》《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至今仍廣受現代家庭的推崇和喜歡!只有家庭這個小單位長幼有序,才能保證社會這個大家穩定安然,所以那些在當今社會優秀的家規家訓,依然對當今我們的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家訓中擲地有聲的話: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現在讀來也是振聾發聵,醍醐灌頂。告訴我們,人成功的幾大因素,言簡意賅!再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讓人心底純淨,思想空明。
當然,新的時代,教育在吸收傳統優秀的家規家訓的同時,要結合新時代背景,適度調整,以期獲得家庭教育的最佳化!
家庭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基本細胞,願每一個家庭都能母慈子孝,父愛深沉!
回覆列表
作用十分重要。就目前情況看,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接受教育中影響最深遠,差異最顯著,作用最強勁的。學校教育作用隨著學校風氣的敗壞,部分教師師德師風的低劣,一些素質偏低靠走後門混入教師隊伍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日益弱化。家庭教育的目的性很強,經常性很強,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是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全社會應該重視家庭教育,政府主管部門應該把家庭教育作為一些重要的社會發展內容擺上日程,不斷分享經驗,提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