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陶政聰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

  • 2 # 真象萬花筒

    重陽節,跟九的關係…

    九在民俗觀念是最大的數字,有長久的意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重陽節之名稱記載,始見於三國時代。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

  • 3 # 大覺938

    重陽節是中國自古傳下的傳統節日。定在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故有九九重陽之稱!發展至今又演變成了中國傳統的敬老愛老的節日。

  • 4 # 記得回火星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 5 # 秋心如海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6 # 路易錢通

    九月九 農曆,叫重陽節

    九九登高。

    中國,大中華文化,九為純陽。

    九,為,最大數目字

    《易經》九五至尊,也是說的這個。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一般,登高,放風箏,看菊花,家中聚會。

  • 7 # 語留人

    我先最簡單直觀的給您解釋,您自然就明白了。

    風水學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這個想必好多人都聽說過,數字九又是奇數里最大的,說白了就是頂天的,皇帝叫九五之尊也是這麼來的,故宮大門上門釘的數量也有這方面的考究,九月九日呢,剛好是兩個最大的陽數,所以叫“重陽”。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可追溯到上古時代,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可見中國對於“陽”的熱衷。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婦孺皆知的一句古詩,很明瞭的告訴大家,重陽節有登高、插茱萸的習俗,當然了,還有賞菊、祭祖等等。

    傳承至今呢,又多了愛老敬老的內涵,前幾年,中國正式定重陽節為敬老節,也是對古代文化的一個傳承與發揚。為什麼呢,因為還是九這個數字為陽數最大,重陽有九九歸真、老陽、極陽之意,自然就有長壽之意,當然也有“久久”諧音的意思,長久,又加上為關愛老人,宣傳孝道,故定為敬老節。

    當然了,習俗也是有傳說的,相傳東漢時期,汝河地區有個瘟魔,它一出來,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喪命。當地有個叫恆景的,瘟神奪走了他雙親的性命,自己也差點玩完。他是個有志氣的孩子,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啊,就出走學本領去了,當然是特別艱苦坎坷了,我就不刻畫了,總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遇到了仙人,學會了除瘟神之術。回到故里,恰巧瘟神又來了,恆景爬上山,待著茱萸葉,菊花酒,找到了瘟神,寶劍一揮,就把瘟神弄死了,自此重陽節就發揚光大了,插茱萸辟邪啥的習俗也就有了。

    基本就是這個樣子。

  • 8 # 東夷居士

    人們常用"九"來附會帝王,帝王被稱為"九五至尊",節目數量也要講究"九九"八十一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由此可見,中國對"九"是極其尊崇的,這也難怪古人如此重視九九重陽節。

  • 9 # 江東艾

    重陽,本來就有另外一個名字~重九。可以說,重陽因九而起,因九而生,九月初九的兩個九,兩九重疊,即為重九。九為陽數,亦為重陽。我們上古的華人,也真的是思想浪漫並且很會來事啊,硬生生的人造出一個節慶來。

    本來,這個九字,古人認為是一個大數字,九州,九天,九鼎,九千歲…… 九月初九,月和日都是九,九在易經裡為陽數,數字最大並且吉利,古人就利用這個特殊的日子搞一些活動。

    贅述:

    最早的時候,古人把這一天是當做慶祝豐收的日子。在九月農作物收穫之時祭天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這是重陽節作為節慶活動而存在的初始形式。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聚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

  • 10 # 好香白米飯

    重陽節和九的關係: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易經》中將“九”定位“陽數”,所以叫重陽。因為日期和月份都是九,所以又叫它重九。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便開始有了在農曆九月九日登高祈福、觀賞菊花、佩戴珠玉、祭祖、以及飲宴求壽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後來又添加了敬老等內容。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的時候,為了感謝天地的恩賜,便選擇九九重陽這個吉日來祭拜天地、祭老祖宗。這便是最早重陽節的來歷,它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並衍生出來,最後成了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節日。

    根據史料考證,重陽節歷史悠久,開始於遠古時期,成形在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在唐朝。唐朝的時候,正式將九九重陽定為民間節日,之後每朝每代都過重陽節,一直延續到現在。重陽和、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

    後來,到了我們近代,又因為“九”這個數字最大,有長久,長壽的意義,便寄託上了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於是,在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又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氣。到了2006年5月20日,國家把重陽節列為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登高秋遊和感恩敬老是重陽節的兩大活動主題。

  • 11 # 小璐的點滴生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極陽之數,也是單數之最。

    人們常用“九”來附會“帝王”,不僅帝王被稱為“九五至尊”,就連與帝王相關的東西都與“九”相關:青銅器有“九鼎”;皇帝周圍要設“九卿”;朝廷命官設“九品中正”;京師置九門;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深九間;就連紫禁城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都是“九路釘”,即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個,共八十一個釘。

    不僅如此,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一共九十九個品種。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節目數量也要講究“九九”八十一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

  • 12 # LANYIN

    九月九日重陽節,又叫九九重陽。

    而且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長壽的象徵,所以重陽節是全家團圓,祭祀祖先的一個節日。

  • 13 # XU鄉村小許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 14 # 圓夢組歌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個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的習俗。

  • 15 # 張華東999

    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個非常吉祥的日子,便開始有了在農曆九月九日登高祈福、觀賞菊花、佩戴珠玉、祭祖、以及飲宴求壽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後來又添加了敬老等內容。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的時候,為了感謝天地的恩賜,便選擇九九重陽這個吉日來祭拜天地、祭老祖宗。這便是最早重陽節的來歷,它是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並衍生出來,最後成了我們國家一個重要的節日。

    根據史料考證,重陽節歷史悠久,開始於遠古時期,成形在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在唐朝。唐朝的時候,正式將九九重陽定為民間節日,之後每朝每代都過重陽節,一直延續到現在。重陽和、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四大祭祖節日。

    後來,到了我們近代,又因為“九”這個數字最大,有長久,長壽的意義,便寄託上了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於是,在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又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風氣。到了2006年5月20日,國家把重陽節列為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16 # 阿鵬傳奇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 17 # 積薄為厚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九代表陽呢?其來自於古老的易經,九代表陽既動,六代表陰既靜,天道執行週而復始,物極必反重陽節則是12節日中陽氣最旺盛的一天,也是陽氣開始衰退的陰氣上漲的開始。

  • 18 # 謝家小胖子

    所謂“重陽”,重是再二之意。按照《易經》的說法,以九為陽數之極,九月初九是兩陽相重,九九又與“久久”同音,因此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寓意長長久久,大吉大利。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 19 # 每日茶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九”是極陽之數,也是單數之最

    人們常用“九”來附會“帝王”,不僅帝王被稱為“九五至尊”,就連與帝王相關的東西都與“九”相關:青銅器有“九鼎”;皇帝周圍要設“九卿”;朝廷命官設“九品中正”;京師置九門;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天安門城樓面闊九間,深九間;就連紫禁城及皇家園林、行宮的大門裝飾都是“九路釘”,即每扇門的門釘縱橫各九個,共八十一個釘。

    不僅如此,清代宮廷年節大宴,包括水果、蜜餞、點心,一共九十九個品種。清代皇帝過生日,要舉行大的娛樂活動,節目數量也要講究“九九”八十一種節目,名為“九九大慶會”,……。

    由此可見,中國對數字“九”是極其尊崇的,這也難怪古人如此重視九九重陽節

  • 20 # 正能量心語qy

    1

    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

    所謂陽,《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2

    重陽節的別稱有哪些

    重九節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中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所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

    菊花節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所以重陽節又叫菊花節。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登高節

    因為重陽節最重要的風俗活動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為什麼要登高呢?一種說法是因為重陽節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茱萸節

    重陽節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而茱萸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兒節

    重陽節又叫“女兒節”,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每到重陽,“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在這天出嫁的女子,孃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而已經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陽節都要回孃家團聚,實質上“女兒家”也是讓婦女休息的意思。

    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所以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在1989年,中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3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

    1、賞菊

    中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3、佩茱萸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本草綱目》說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而古人則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4、飲菊酒

    菊花,是中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5、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6、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鄭爽自爆《夏至未至》用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