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懸疑日誌2
-
2 # 任十三讀史
李白和杜甫是真正的好朋友。
首先李白比杜甫大11歲,算的上是絕對的大哥了。以古人長者為尊的習慣,李白對杜甫表達情感,應該深沉而含蓄;反過來杜甫年輕,說起話來就無須多少顧忌。
另外,這可能是個性的問題。李白最喜歡孟浩然,他甚至寫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句子,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這個年齡差正好跟他和杜甫差不多。那麼,李白一生寫給孟浩然的詩有多少呢?只有5首。李白寫給杜甫的呢?4首。僅以數量論,杜甫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也許只是稍稍遜色孟浩然那麼一點。
而且,彼此的情誼深淺不能用詩詞的數量來衡量,更要看質量。他的《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如果不是好朋友,誰關心你寫詩苦不苦,瘦不瘦?尤其像李白這樣的人。
最後,杜甫對李白實際是有一點小崇拜的。杜甫的詩深沉雋永,耐人尋味,充滿了人生歷練與沉澱,所以是詩聖。而李白呢?天馬行空,信手拈來,詩中充滿了雄奇的想象,所以是詩仙。同樣是大詩人,天才更容易讓人羨慕。另外,李白劍術超群,據說開元年間僅次於裴旻。
試想想,你身邊有個大哥,文武雙全,風流瀟灑,任誰都會有點小崇拜的。因此平時多寫幾首詩,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當然是在情理之中。
-
3 # 喜洋洋111888
白性浪、酒色之徒,卻偏有詩仙之名。郭沫若考其為古色目人並非空巢耒風。白詩仙粉絲無數,回覆詩文書信極少、也就浪蕩賴隋慣了,不過他例是有詩文回覆過杜甫的,雲樹之思就體現出二人之友誼耒。白大甫十四歲,忘年交比較難把握?後人稱李杜之交為雲樹之思。一一難解其義?
-
4 # 幽谷冰城
杜甫給李白寫了好多詩,證明杜甫關注李白,崇拜李白;李白沒有給杜甫寫過什麼,證明李白不關注杜甫或沒在意杜甫。
-
5 # 良人執戟2
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
天寶三載(744年)生性好動的李白對於居住十年的租住屋“梁園”實在有點煩,從蜀地來長安謀求功名的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冷落,在收到玄宗贈送的一筆錢後,李白離開長安的心情是倍受打擊的。
騎著毛驢,濛濛細雨中從繁華的東市穿城而過,那“放聲大笑出午門,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激情被冷風細雨所澆滅。
這時候的李白,是心灰意冷,滿懷憂憤的。一路的東進,終於看到了洛陽白馬寺的挑簷和風鈴的歌唱。
李白心情一振,喜好菩薩神仙的詩人當然要進這“西來第一寺”去品茗、聽曲。
揀了一副臨池的好座頭,將隨身攜帶的寶劍橫放膝前,喚來一壺好茶,叫來幾碟點心,李白靜靜的聽著堂上歌伎吟唱王昌齡的《塞下曲》,“飲馬渡秋水 水寒風似刀。”.......
李白覺得詩意“殺氣太重”,於是開啟隨身書篋,取出紙筆寫了一首《關山月》:“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 吹度玉門關。”......
一個年輕的河南囗音輕聲讚歎:“好詩,俺老百姓確實是反對戰亂的”。
李白忙起坐打量著眼前這位不速之客,一邊口中謙虛著,急忙讓坐。
中國歷史上兩位光耀千秋的雙子星座歷史性的相遇在洛陽白馬寺。
其實杜甫到洛陽是參加科考的,李世民為了廣攬天下人才,在洛陽也設了考場,目的是為了方便考生。這是杜甫多次考試落榜,正在猶豫和彷徨中,巧遇李白。
兩個天才詩人的偶遇,彷彿燦爛的Sunny掃清了各自心中的不快,兩顆純真熱切的心靈一同沐浴在友情的溫暖之中。
分手時,兩人相約於下次在梁宋(河南商丘)會面,然後一起去訪道求仙。
當年秋天,兩人如約相見,而且還遇上了“軍旅詩人”高適。三人各有不同的志向意趣,但是理想、愛好相同,都是詩詞圈子中人,但是,都想進入朝廷謀得一官半職。
第二年(745)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見面,兩人“策馬彎弓,詩酒年華“。
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寫道:“我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他們一起去尋訪隱士高人,一同去拜訪大文人李邕。
共同過了一個月圓中秋後,北風漸起。李白與杜甫在魯郡(今山東兗州)互揖珍重後相別。
杜甫寫了《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時年三十三歲的杜甫,正值壯年,訪仙不遇,科舉不中,與李白同聲相求,詩酒年華,應該說此時杜甫的詩風是雄健霸道的。
在一年多時間裡,李、杜兩次相約,三次會見,應該是知交之情很深的。
但是,分手後兩個人卻表現大不相同。
李白是一個“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的詩人,他喜歡交朋友,但是忘性又特別大,分別後就不再想老朋友了。
另一個原因,杜甫小李白十一歲,在古代,這個感情距離可能還是有的。另外我大膽揣測,李白畢竟是一個在唐玄宗那裡受到禮遇的“客座詩人”,而杜甫屢試不弟,李白小看杜甫的心理作用還是有的。
而杜甫則是相反,是一個典型的“衣不如新 人不如舊”的人,他十分懷念李白,對這位老友魂牽夢縈,念念不忘。
他寫下不少詩篇如:《春日憶李白》,《冬日有懷李白》,巜天末懷李白》,《夢李白(二首)》等詩篇。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杜甫恰在成都,這是兩位偉大詩人相距最近的最後一次機會。
杜甫欣喜若狂,寫下很有特色的一首詩巜不見》:“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㨗詩千首,瓢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杜甫多麼希望已經頭白的朋友歸來匡山。
(為了作品需要,文中敘述有虛構加工成份)
-
6 # 範克元
詩仙無酒不動筆,
詩聖望頂眾山小。
不韋三千呂春秋,
范蠡仲淹憂樂中。一一捨得。
-
7 # 愛國40335
古代人沒有現代這樣資訊流通,,即是李白寫了回杜莆的詩,沒有一個月的時間也收不到。也有可能失傳,李白雖然生性傲慢,放蕩不羈,但是李白重朋友重感情的人,不會不回杜莆的詩的。
-
8 # 粉筆頭兒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可能有好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第一個原因:唐代流傳下來的作品,實際上是缺失了很多的,也就是說可能其實李白給杜甫寫了不少,但是都失傳了,還有就是我們都知道杜甫算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了,有可能像下面圖裡面說的那樣
雖然只是調侃一下,但這種可能也不是沒有啊,可能藏著藏著就遺失了。李陽冰當時編輯李白作品《草堂集》時候感嘆“當年著述,十喪其九”。
然後就是從比較功利的角度分析,杜甫出道的時候,李白已經在詩壇頗有名氣了,那杜甫是啥,初出茅廬的小輩。這就相當於你一個新秀見到導師,你給導師寫了好多信人家只回你一封這是很正常的事,李白對於杜甫的來信可能就是一般對待,但是杜甫就不一樣了,一個大人物願意給你寫詩,後來又被李白人品折服,自然成了鐵粉。
還有就是兩人個性使然的緣故吧,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卻是寫實派,兩人文風不對路,並且李白好像也沒有很大量的給自己朋友寫過詩,杜甫倒是有不少。大概是李白比較浪漫,很少會對朋友之間的詩歌唱和有興趣吧。並且其實兩人一生好像也就見過三四次,詩歌少也能理解,反倒是杜甫寫的回憶李白的詩歌有些多了。
-
9 # 王魯直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兩人之間有過密切交往和深厚友誼。但是,李白給杜甫寫的詩少,而杜甫給李白寫的詩多,有點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意味。
一是杜甫尊重李白這位大哥。公元744年,李、杜二人在洛陽初次相遇,那時李白44歲,杜甫33歲。這時的杜甫剛剛建立起自己的詩歌風格,而李白已經名滿天下。但是,李白並沒有看不起杜甫,而是對他平等相待。杜甫對這位大哥非常尊重,所以給他寫詩較多。
二是杜甫仰慕李白的風采。李白是浪漫風格,喜歡飲酒,結交遊俠,求仙訪道。而這些特點,也正符合唐朝社會的現狀。例如,唐玄宗就喜歡求仙訪道。因此,李白結交的人都是高層的多,酒友和詩友更多。杜甫也曾經跟著李白去訪道,去登山,也曾模仿李白寫豪放的詩歌。所以,杜甫簡直就是李白的粉絲和迷弟。
三是杜甫羨慕李白的自由。李白在求官不得志後,就四處遊歷去了,他在旅途中又有了更多的新朋友,很快把杜甫忘了。杜甫在長安做小官養家餬口,但是又羨慕李白的自由自在。杜甫這種內斂和一往情深的性格,與李白是有很大不同的。
所以,杜甫寫思念李白的多,李白寫思念杜甫的少。
-
10 # 詩詞故事匯
在李白44歲,杜甫33歲那年,倆人一見如故,成為摯友,並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飲酒高歌。杜甫對李白因得罪權貴被流放,深表同情,對他的境況也十分擔憂。兩人分別後,杜甫寫了《贈李白》、《夢李白二首》等十幾首詩給李白,但李白都沒有回覆。據《新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並非故意不回,而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再加上李白居無定所,從而導致了無法及時有效的溝通。
-
11 # 煮酒話書
接到皇帝召見指令後,李白說了句:我自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高人!一句話也側面反應了李白的高傲,怎麼會瞧得上一個小迷弟呢
-
12 # 七星軒
各有各的粉絲與偶像:
杜甫是李白的粉絲,
李白是孟浩然的粉絲,
孟浩然是王維的粉絲;
王維是孟浩然的偶像,
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
李白是杜甫的偶像。
杜甫現實主義,。逢在唐安史之亂後,奔波流浪,靠朋友接濟活下來,天天苦日子,連兒子都餓死;羨慕李白天天花天酒地,到處混吃混喝,不為銀子愁!
李白浪漫主義。逢唐玄宗天下盛世,民生富足,雖後期亂了,也只踩了個尾巴。寫作神仙山神什麼都敢寫,狂放不羈,連楊貴妃都要為他跳舞,高士力脫靴,自然不注意苦逼逼杜甫,但又幻想孟浩然隱士日子。
孟浩然田園理想主義。雖想當官,但一次玄宗老大親臨面試,搞砸了;只好回山當自己的農民詩人去。想如王維般半官半隱,但哪有王維的貴族命。
分析分析一下:
性格問題,歷史環境造就不同詩風,自然尿不到一壺去。誰都羨慕誰,如圍城般,個般心酸苦逼自個兒知哦!
-
13 # 架構師筆記
在744年的時候,杜甫和李白相遇,那時杜甫32歲,李白43歲,兩人相差11歲。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揚天下,而杜甫在詩壇還只是嶄露頭角,在當時李白不僅是在年齡上比杜甫大,而且在詩壇上的輩分領先杜甫一個時代。
-
14 # 老梁0451
李白流放後訊息閉塞資訊不發達此其一,其二歷史泯滅了太多真像留給我們的隻言片語已是精華何必強求呢,另外李白的回詩不多可是寫給杜甫的也有啊,貴精不貴多嗎!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戲贈杜甫
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其他的作品也許還有隻是遺散在歷史長河中了吧?李杜李杜,不僅是因為兩人在詩歌成就上的巨大影響,而且因為他們的友誼是文學史上最珍貴的一頁,讀了這幾首後我們就知道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並不是杜甫的“單相思”,而是李白與杜甫是相知相惜的。
-
15 # 吾空問答曰出東方
回答;杜甫給李白詩表達自已仰慕,李白為何很少給他回信?唐朝至今日,盛行李,甫之風也就是詩仙和詩聖之門第高低。李白詩仙之風格是以;獨倚險峰笑紅塵,酒香華下知百世。月明千古思聚首,朝露九洲昐團園。李白是高高在上和杜甫沒有太多的語言之的勾通和自我清高,從我對李白的認知,我認為李白在詩詞這一塊領域,才華大於格律,意境好過詩詞本身之所感而以。說一說杜甫吧,他是教課書和無力迴天的閒愁。
-
16 # 書卷風雅之郭志強
按照古人禮尚往來美好品德,李杜二人迴應友情應相當,出現李白寫給杜甫的友誼詩少的緣故,主要是李白長年輾轉流徙,很多作品流失,其中包括友誼詩。
-
17 # 窗外那片雲
杜甫仰慕李白,李白同樣仰慕杜甫。這是他倆的內心。
杜甫謙遜,李白狂傲,這是他倆的性格。
杜甫當面要拜李白為師,李白馬上向杜甫鞠躬行禮,要拜杜甫為師。
在禮節上,兩人也打了個平手。
到此,李白認為對杜甫最尊敬,以後也就不放在心上了,這是李白的性格。
杜甫後來給李白寫詩,也是對李白的佩服,始終放在心上,這也是杜甫的性格的原因。
-
18 # 深圳鄭海洲
瞭解兩個基本因素,也許能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輩分差。李白比杜甫大11歲,是詩壇前輩,自然應該杜尊敬李而不是孛尊敬杜。
第二,知名度。李白少年成名,名重當世,三十歲有《蜀道難》歎為觀止,四十剛出頭有《清平調》逼得貴妃研墨力士脫靴,因傲被放逐後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也是不惑之年的作品,被當世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凡《河嶽英靈集》中24位詩人,給誰寫詩誰就能做官,最典型莫過於汪倫,當官不成,騙得李白惠顧,又送重禮,得到一首贈別詩,終於做了縣令。據此,李白沒給杜甫寫什麼詩純屬正常。而杜甫雖然名垂千古,卻是大器晚成,在少年遊歷時期和寓居長安時期都不著名,安史之亂後詩作傾向現實才驚動世人,未入選《河嶽英靈集》,也就是說他和李白的關係是粉絲與明星的關係。明星可以不關注粉絲,粉絲一定會關注明星,因此他懷著對李白的崇敬,盛讚李白詩有風骨,“清新庾開府,峻逸鮑參軍”,又贊李白詩達到了無尚境界,“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19 # 溫一壺月下酒
李白比杜甫大許多,當時李白已經成名,杜甫還沒有什麼名聲。兩人剛認識時杜甫非常崇拜李白,所以寫了很多詩來表達自己的崇拜之心,對李白之念總是牽腸掛肚。李白是天性灑脫之人,讓他對一個人念念不忘他做不到。
回覆列表
“浪漫”本身就是一個浪漫的字眼,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浪漫的特徵。就我本人而言,我還是最喜歡盛唐的浪漫。因為,在那段時期有這樣一群浪漫的詩人,是他們的浪漫、飄逸造就了那個時期文化的浪漫與繁榮,並且他們的率真、浪漫講述了一段段特別有意思的故事。
在盛唐,有一個叫杜甫的詩人,後來我們尊稱他為“詩聖”,把他的詩作稱作“詩史”。還有一位詩人叫李白,他被人稱作是“詩仙”。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們都是詩歌史上為數不多的、能夠稱得上是偉大的詩人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會覺得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則是現實主義詩人。那麼,朋友們就會認為李白所有的詩作都是浪漫主義詩,杜甫所有的詩作都是現實主義的嗎?實際上,並非如此。我說盛唐是一個浪漫的朝代,其實年輕時候的杜甫也是很浪漫的,而且也很狷狂。比如,他曾經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一詩中這樣寫道: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節選)
這首詩,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作過分析,由這首詩足以看出年輕時候的杜甫是多麼的浪漫、狷狂,這和李白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不是異曲同工呀。然而,大多數朋友都知曉的是,李白是杜甫的超級大偶像,杜甫先生深深地愛著詩仙李白。杜甫曾經給李白寫過許多詩,比如杜甫在《春日憶李白》一詩中,把對李白的愛表達的淋漓盡致,詩是這樣寫的: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春日憶李白》
這首詩大概是杜甫在天寶五載時候寫的,寫這首詩的時候,距離天寶三載那年和李白、高適三個人分別之後,估計長達兩年之久。我曾經寫過,天寶三載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和杜甫、高適三個人一起去“採仙草、找仙人、煉仙丹”的傳奇故事。而那幾個月的瀟灑生活,可能是杜甫這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所以即使分別兩年後,杜甫還會想起來李白,於是就寫了這首詩。
此詩,把杜甫對李白的愛寫得極其的細膩、深沉。杜甫開篇就說,李白的詩無人能敵,看看把李白捧得多高哦。後面援引庾信、鮑照也都是來烘托李白的詩情、詩才之高。轉而寫如今自己和李白天各一方,所以問“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把對李白的思念表現的極其的強烈,且顯得那麼的愛意綿綿。
那麼,有意思的是李白作為一代詩仙,他卻深深地愛著另外一個叫孟浩然的詩人。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一生仕途並不順達。傳說,當年因為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斷送了自己一生的仕途。即便如此,李白也非常的愛孟浩然。寫到這裡,有朋友可能認為我用“愛”這個字是為了吸人眼球,要是大家都這麼認為,那可真的是冤枉我了。因為李白用的就是“愛”這個字哦。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就這樣寫道: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風。
——李白《贈孟浩然》
你看是不是,李白開篇就說“吾愛孟夫子”。孟浩然我愛你啊,你道德高尚、風流倜儻,名揚天下。年輕時就鄙視功名,年紀大了就隱入山林之中,捨棄紅塵。你寄情山水,清風明月相伴、山花海樹為友,不去諂媚君王,這樣高山一樣的道德品格是令我仰視的。
初讀此詩,誰能想到這是詩仙李白寫的?我們印象中李白可一直是一位狷狂、高傲得要死的人哦,我們有人說李白的眼睛是長在頭頂之上的。而現在李白他說,孟浩然是他需要仰視的,足可見李白是多麼的愛孟浩然呀。
還有意思的是孟浩然卻深深的愛著那個號稱“詩佛”王維。王維和孟浩一直以來都是好朋友,當年也是王維把孟浩然引薦給皇上,準備為孟浩然牽線搭橋,好讓他在皇上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來求個一官半職。奈何這個孟浩然不爭氣,寫了首題為《歲暮歸南山》的鬼詩,孟浩然在詩中寫道: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書。
——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結果皇帝看到詩之頷聯,你孟浩然說“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不是明顯在抱怨我不是明主,不賞識你這個人才,而把你拋棄了嗎?於是,皇帝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隨後,拂袖而去。皇上的意思就是說,你孟浩然不去求取功名,我從來沒有拋棄你,你怎麼能這個樣子,來誣陷我呢?
好了,這下子徹底涼了。真的就是傳說中的那,涼涼夜色為你思念成河……後來,孟浩然在長安失意之後,他不得不選擇離開。離開前怎麼著也得和好友王維告個別,所以他寫了一首《留別王侍御維》給王維,詩是這樣子寫的: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詩先表達了自己本想留在京城長安,但是求取功名大概是沒有什麼希望了,所以就想回去了。然而,這個時候卻又捨不得好友王維。他寫道“惜與故人違”,與親愛的王維兄弟分別是很惋惜的。畢竟,當時那句“多病故人疏”也是傷害了王維嘛,所以這裡孟浩然把自己對王維的愛意與不捨重新表達,深情且真摯。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詩佛”王維,他可不像前面幾位那麼真實、直白。王維說要說“愛”,我最愛的還是“修佛”,不然怎麼能冠以一個“詩佛”的稱號呢?王維有著一顆“雲水禪心”,所以我們讀王維的詩作時,總是能感受到一股禪意。比如,王維曾在《終南別業》一詩中這樣寫到: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
王維說,中年的時候我就有心向佛了,年紀大了之後我就隱居在南山腳下,潛心修佛。這中間的快樂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你們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多麼具有禪意的一句,而且對俗世之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指引呢。
我們看,當年阮籍駕著牛車出去遊玩,走著走著沒有路了,他就坐在路邊哭。後來還被王勃寫進了《滕王閣序》中“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如此這般,為何不學學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多麼美好的選擇。總之,肯定是比坐在路邊哭要好。王維“詩佛”之名,當然是實至名歸。
浪漫,在盛唐時期可能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杜甫愛著李白,李白仰慕著孟浩然,孟浩然卻傾心於王維,結果王維超脫世俗,寄心禪佛。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親情、愛情你還愛著誰呢?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選編,毛治中註釋. 唐詩三百首[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彭定求,楊中訥等選編,.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8
歷史相關文章連結:
[1]《李白詩除了浪漫,還很搞笑,你有讀出來嗎?》
[2]《“人不輕狂枉少年”,透過這些詩詞帶你看看古人有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