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稍微懂點兒怎麼給兒童講科學小知識,家裡有孩子但是又沒有時間的朋友可以提出孩子想提問的科學小知識,我挑出提出次數多的,進行分析講解,爭取讓孩子有興趣學習並能明白。請大家踴躍發言
18
回覆列表
  • 1 # 其禾

    1.如何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愛迪生從小就特別愛問“為什麼”,喜歡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直到真正明白。現實生活中對於孩子的嘮叨,愛問問題,父母千萬不要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而是要多去培養和發展,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促進智力發展。

    2. 將書中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現在的孩子非常幸福,可以透過看精美的繪本去了解知識;也可以透過遊戲,影片,電視等學習和成長。小溫馨在起床梳頭的時候,發現頭髮莫名的“飄”了起來,她會吃驚得問我:“媽媽,你看我的頭髮怎麼變這樣了呢?”我會和她解釋這就是人體在釋放靜電的現象,把梳子在清水裡泡一會再打理,這樣會消除頭髮靜電。科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蘊藏著很多科學的知識,我們可以將這些科學的小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 讓孩子正確“擁抱”高科技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我們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她去體驗科學的神奇和快樂。隨著科技活動的增多,孩子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也越來越深。隨著科技節活動的推進,我們也可以帶孩子去科技館體驗不同的遊戲,開闊視野,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回答的不知道你還滿意嗎,有什麼問題咱們再探討。

  • 2 # 科普動力

    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還在上幼兒園,那麼現階段不是給他分析高深的科學知識,而是讓他有持續的興趣去主動了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科普類十萬個為什麼的動漫,很有效果,我們家的就給看那個,他看完後你讓他講講裡面的內容,很能提升,如果你有時間陪孩子的,也可以選擇給孩子讀這些書,帶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等等地方,同時你的知識儲備要有一些,能和孩子邊看邊講…上面的辦法經過實測,有效果,尤其是讓孩子複述這一點(不要要求太高,能大概說明白就好)…

  • 3 # 春柳老師

    既然是小朋友,我姑且認為是幼兒園或是小學生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最強的,求知慾也是最強的,只要我們引導得當,孩子的潛能就會源源不斷髮揮出來。

    對於科學小知識的學習,低齡段的孩子本身就很容易感興趣,所以我們經常給孩子“刺激眼球”,就是經常讓孩子看到我們身邊的科學小知識,加強他解惑的興趣,有了解惑的興趣,就會有解惑的行動了。

    我家小姑娘對科學小知識也是很感興趣的,恰巧我是物理老師,所以一些自然現象什麼的,很容易就能組織成小實驗和她一起操作。但我認為,做這些,家長的參與很重要,因為不是每個孩子的動手能力都強,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先從簡單的開始,比如常見的紙巾染花,白色茶花吸墨變色,磁鐵吸引排斥,生熟雞蛋滾動等等,這些變化現象直觀明瞭,容易讓孩子覺得“不可思議”,然後我們就慢慢和他說道理,也許孩子現在不完全懂,但他會有這個影像,也會有探究一二的興趣和決心。

    還有,表揚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行為,父母可以像戲精一樣,我家是,我和孩子一起動手完成小實驗,爸爸會像個崇拜者一樣發出感嘆和給我們點贊。如果小孩自己做出來了,我明知道理,也會裝著不是特別明白的樣子,讓她給我講解,講解道理布通的時候,假裝把道理說出來,問她是不是這個意思。她就心領神會了。

    所以,用我們的行動支援孩子,肯定孩子,孩子的興趣和決心就不輕易擺動!

  • 4 # 經常用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

    隨著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於一體的科技創新教育的興起,家長們為孩子選擇課外興趣時又多了一層焦慮——要不要追逐程式設計、機器人等科技教育的熱點?到底該怎麼培養和引導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教育部共同主辦,針對優秀青少年學生的科研人才培養專案——“英才計劃”在京召開了2018年總結會,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英才計劃”導師們以及科技創新領域的青少年“學霸”們紛紛就此支招。

    找熱情比追熱點更重要

    “父母唯一應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孩子的熱情所在,並鼓勵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發揮得淋漓盡致。”對於如何培養科技興趣和特長,清華學堂錢學森班首席教授鄭泉水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樊悅陽深表贊同。“最重要的是要認清自己感興趣的點,不要盲目追求熱點。”作為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樊悅陽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斬獲植物學科一等獎及學科最佳獎。他獲獎專案《山慈菇粗提物誘導肝癌細胞凋亡及相關研究》是有關中草藥抗肝癌的研究,並不涉及程式設計、機器人等當下流行的熱門學科。

    作為中學生中的科研“學霸”,樊悅陽還“支招”說,選擇科技探索的研究方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所在,“做課題的過程需要自學很多甚至是碩士、博士生要學的知識,所以最好選離生活不那麼遠的課題,比較好操作。”他的選擇就源自初中時看到電視劇中有關中醫藥的情節,“覺得中草藥十分神奇,再加上外婆喜歡熬製中草藥調理身體,便萌生了開展這種研究的想法。”

    “研究自然科學,最重要的動機就是滿足從孩子時就有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創造力的源泉。”在連續5年擔任“英才計劃”導師的陳焱看來,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拋棄從眾心理,不要盲目地追求熱門學科。“畢竟培養孩子的科技興趣和特長,其目的在於激勵和喚醒鼓舞,點燃孩子心中探尋科學之火,幫助他們發自內心尋找和解決問題。”

    中學科技教育呼喚大學思維引導

    那麼,有沒有可供學校和老師借鑑的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呢?中國科協與教育部為此開展了“英才計劃”這一探索性的人才培養專案。對於高中階段有志於攀登科學高峰的優秀青少年學生,貫穿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全階段的科研培訓實踐。在這個過程中,由來自大學的導師指導,一方面強調堅實的通識及專業的課程基礎,尋找人生的理想,另一方面全面強化研究能力,接觸並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的研究工作。

    參與“英才計劃”究竟能給對科學興致勃勃的青少年帶來哪些收穫?來自天津市南開中學的2017級“英才計劃”學員戚涵,斬獲了美國智慧人工協會(AAAI)頒發的專項獎。提到“英才計劃”,她感觸頗深:“我也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神奇與魅力,科學研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我可以去嘗試每一個想法,我可以去實現每一個創意,在科學這個領域中,有無限的奇蹟和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

    “中學教育太重要了,需要大學教師更多的參與。”陳焱說,在他看來,目前中學教育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強調知識的灌輸和應對升學考試,偏重特定解題技巧,學生在課內外很多時間都消耗在過度解題上面。而大學理科教育如數學和物理教學中,強調普遍的方法以及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他說:“我的感受是,將大學階段的教學思考融入中學教育之中,‘英才計劃’提供了非常好的切入方式。”

    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

    經過五年的探索,“英才計劃”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來自中國科協青少中心的資料顯示,5年來“英才計劃”已累計培養3000餘名中學生。在2018年畢業的568名“英才計劃”學生中,60%考入985高校,74人考入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還有4人在6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獲獎,其中包括兩個學科最佳獎,取得歷史性突破。

    然而,對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仍然迫切而任重道遠。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看來,目前的關鍵在於這種培養模式能否形成規律,形成足夠的規模和影響力,讓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青少年受益。他表示,下一步會增加、拓展“英才計劃”實施的地區和高校,繼續探索依據學生興趣進行個性化培養的機制。在他看來,目前最為迫切的工作在於更加深入地研究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增強人才培養的能力。

    “好的科技創新的苗子不是在課外班反覆刷題就能刷出來的,而是真正有興趣致力於科學研究的這樣一些具有優秀潛質的學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說:“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有效的體制機制,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基礎學科的熱愛。這既是中學的教育要求,也是大學的持續培養目標。”

  • 5 # Mary火箭媽媽

    家裡小朋友想學習科學小知識,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在不斷成長,已經有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及興趣點。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好好的抓住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努力提供一切條件幫助孩子將這方面的潛力挖掘到最深處。具體如下:

    一.父母首先要對孩子想學習科學知識的想法給予肯定,並大力支援。

    二.給孩子制定一個持續學習的家庭小制度,制度中要有目標有獎懲.確保孩子能堅持持續學習

    三.帶孩子去參觀科技館,天文館等了解一些科學現象.

    四.給選擇性給孩子報一些科學小實驗,科學小知識類培訓課程.

    五. 父母在家也可以透過實驗操作的方式讓孩子瞭解一些科學小知識.

    給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主題:《顏色變變變》

    原理:利用紅,黃,藍三原色進行配色實驗.

    紅+黃=橙色

    紅+藍=綠色

    黃+藍=紫色

  • 6 # 三變129

    有興趣就好辦事。

    個人覺得小朋友想學,家長要做的是引導、陪伴,支援。

    引導。小朋友想學是好事,但不管是哪方面的科學知識,學習正確的才行。偽科學會誤人誤己,而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才能讓小朋友走得更遠。所以在孩子有自己獨立的辨識力前,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陪伴。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有大人的陪伴和參與,會激發小朋友更大的興趣,沒人分享的樂趣不會持久,前期的參與必不可少。

    支援。很多方面,小朋友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支援自己長期或更深入的學習,所以經濟、環境、精神等各方面,家長都需要支援好。

  • 7 # 明學23

    假如你是個小朋友,就要先從興趣培養。可以考慮。看一些科普的書籍。比如伽莫夫的。還有中國版的十萬個為什麼系列書籍,再看一些科學家的傳記方面的書籍。去適當的瞭解科學發展史。瞭解科學概念形成的來龍去脈。稍長一些。可考慮除課堂上所學,應考慮讀幾何原本,古希臘哲學方面的書記,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科學發展史以及物理學各科的發展史,瞭解其概念發展的前因後果,來壟去脈,瞭解物理學發展的思想脈絡,方式方法。廣泛的涉獵,多問幾個為什麼?獨立的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久而久之,持之以恆,相信在科學上的認知水平必異於常人。

    如果要學理論物理,建議用吳大猷的物理學系列,與費曼的物理學講義為主。

  • 8 # 吳老師原在職教師

    最直觀有趣的就是帶領他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很簡單,也很有趣,比如:用醋泡雞蛋,皮變軟;雞蛋在水裡,加鹽慢慢地浮上來;紙花花瓣折起來,放在水中慢慢開花。可以在網上搜,很多實驗用的材料很簡單,又容易做,再用幾句話簡單說說原理。像變魔術一樣,充滿了樂趣,還親密了關係。

    還可以買一些比較精緻的科普書,有圖片,有說明,又淺顯,每天讀一點,孩子也會喜歡,還能堅持下去。

  • 9 # 童心媽咪

    建議透過以下方式:

    1、繪本

    很喜歡奇幻物理、魔幻化學這套書,透過故事的方式,把知識點融入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理解。

    2、科學實驗書籍

    孩子透過自己親手做實驗,透過觀察實驗反應,進行思考和驗證,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把知識內化。

    3、影片

    透過一些影片課程,對於低年齡的孩子來說,比較容易激發興趣。

    4、科學課程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科學課程的培訓班,進行系統的科學啟蒙和學習

  • 10 # 風雲我輩之漫步科研路

    大家好,我不是權威,我是漫步科研路。

    小朋友想學習科學知識表示他對這個世界充滿的好奇,這樣的興趣確實可以好好培養。但是我們家長往往對一些科學現象一知半解,不能給孩子非常系統專業的解釋。這也是部分家長非常苦惱的地方。

    我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現在買了好幾套關於科學小知識的書,這類書不是簡單的文字解釋,而是把科學知識放在了一些小的故事裡,或者畫成非常有意思的圖畫解釋。比如妙想科學系列,神奇的校車系列等等。可以說給小孩子的科學書籍是非常多的,我們需要去篩選。如果你不會,那你就在網上買的時候看看別人的評論,或者熟人也可以給你推薦。拿到這些書籍之後可以堅持給他每天講一本,我們家的小孩經常要求我們給他重複講某個科學故事,所以基本一套書籍可以讓孩子享受很長時間。

    作為家長你其實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去了解科學知識,因為那些書本上都把那些知識點搞得非常形象,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怎麼回事。另外,我也有給孩子訂巧虎系列,他可以跟著影片去學習很多科學知識。我們也可以找一些科學現象的影片給他們看,他們也會非常感興趣,譬如我之前給孩子看撲蠅草的影片,他後來就一直學捕蠅草抓昆蟲。

    為了一直保持孩子的那顆好奇心,我們也可以自己提出問題,讓他去思考,或者你們一起討論。這是個很好的跟孩子互動的機會。我們有時候雖然不知道答案,你可以告訴孩子可以透過什麼方法可能找到答案。大人完全不需要什麼都知道,跟孩子一起學習才是最好的,可以共同進步。

  • 11 # 小滿媽媽的生活

    想要讓孩子愛上科學,不要用灌輸的方法,那樣孩子得到的很有限……如果給孩子進行科普,我們的原理一定要嚴謹!嚴謹!嚴謹!

  • 12 # 王的學習筆記

    首先要知道:

    有的時候興趣和“明白”是矛盾的。

    有的科學知識表面看很簡單,但實際上沒有非常複雜的邏輯和知識基礎根本無法搞明白,比如:為什麼七種顏色的光組合就是白光?只是拿個三稜鏡分光並不能解釋清楚。

    因為這涉及到對“光是什麼”、人眼對光的感知、光譜學的理解。而“光是什麼”這是多年困擾物理學界的巨大難題,科學家稱之為“光的波粒二象性”。

    你要是為了跟孩子講清楚問題,給他灌輸很多知識,洶湧而來的資訊和繁複的邏輯會讓他產生嚴重的煩躁甚至生理痛苦,他就再也不想聽了。

    很多時候成人總是習慣用講給成人的方式來講給孩子聽,這非常糟糕。要知道孩子的前額葉皮層(也就是主要負責邏輯的腦區)還沒有發育完成,很多東西就是不懂,這大概就像沒有腿的人無法做跨欄一樣,這是個生理基礎限制。

    什麼更重要?

    因此就要根據孩子的特徵來進行內容設計和方式選擇。

    前額葉皮層發育不完善的人,感知、情緒這些反應就佔了大比例,也就是孩子更依賴於感覺和情緒作出反應、行動,更容易被刺激感官和情緒的東西吸引。

    很多兒童教育專家說,孩子的興趣重要性遠大於知識積累,這是對的,但是不完全。

    在我看來,孩子的感知、情緒,以及在此上延伸出來的興趣,遠比知識積累、邏輯完備重要。

    因此應該這麼做:講解內容層面:

    儘量選擇比較“高階”的、偏應用層面的內容,比如可以講解火箭為什麼可以飛離地球,用二踢腳或氣球演示,而不要講解比較根本的、偏哲學的問題,比如火箭克服重力上升,重力是什麼?

    因為“高階”的東西,有“低階”的、“根本”的東西作為支撐,如果孩子感興趣大人還有空間引導孩子去探究,但是如果直接問“低階”的東西,那就需要深厚的哲科思維去研究,這對孩子來說幾乎不可能。

    另外偏應用層面的東西比較“看得見摸得著”,容易激發孩子的感官。

    講解方法層面:

    儘量用類比、比喻或者直接感受的方式。很多科學教育機構把各種實驗演示給孩子看就是讓孩子直接感受,而不是像學生上課那樣抽象枯燥;

    有些關鍵的地方必須下定義時,所下定義一定要用最專業的名詞,讓孩子一次記住,不要改來改去令他們迷惑。

    講解效果設計層面:

    刺激感官;有獲得感;易於炫耀。

    前兩個好理解,最後一個“易於炫耀”的意思是,孩子學個東西都喜歡炫,所學東西一定要讓他能夠在別的孩子面前說出來,讓對方羨慕,這一點能大大激發他繼續學習的動力。

    如果他說不出來,他慢慢就會變成一個孤傲的人,覺得別人都不理解自己,不理解科學世界的美,就會變成謝耳朵。

    要知道把學到的東西說出來給別人聽,還能讓別人羨慕,這不僅僅是鞏固了所學知識(輸出型學習),而且還加強了表達能力,一舉三得!

  • 13 # 趙氏子方

    怎樣才能讓小孩子明白並有興趣學習科學知識?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首先,要想明白科學原理,只靠我們口頭上講,他們並不一定能聽明白,而是要多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科學現象,輔助他們動手做一些科學小實驗(適宜兒童做的科學小實驗很多很多,網上一搜,就可以搜到,實驗材料也很容易得到,而且很安全),這樣他們才能理解的更深刻,現在的孩子,大部分的知識學習還是靠死記硬背,親身體驗的機會太少。馬雲說:“知識是學出來的,而文化是靠玩出來的”越是會玩的孩子,越聰明。至於科學興趣的培養,同樣也是要靠多觀察,多體會,愛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在遊戲中學科學,他們才會對科學感興趣。平時多帶他們到當地的科技館去參觀玩耍,讓小孩子透過親身體會去學習科學知識,體驗科學的樂趣,讓他們感到科學很好玩,這樣他們會更喜歡科學。另外就是多觀看一些科教類的電視節目,比如央視的《加油向未來》,《自然傳奇》,湖南衛視的《新聞大求真》等,都是很經典的科學節目,很受歡迎,老少皆宜,很貼近生活。至於科普書籍的閱讀,也是有必要的,讀的多了,也可以長知識,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還要靠實踐,畢竟小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限。最後,分享一個我們學校學員在家裡做的科學小實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當中是找性格相同還是互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