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

    魯迅先生對待原配朱安可以說盡到了作為名義上的丈夫的職責。

    魯迅先生與原配朱安的夫妻關係,是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人生悲劇。假若就是以目前的社會形態來看待,一個正在日本留學讀書學習的中國青年,突然被母召喚,千里迢迢,風塵僕僕趕到家鄉。馬上就讓他和一個從未謀面,目不識丁,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女孩結婚,其結果可以想象而知。

    封建社會人們的婚姻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事人就是道具。一切聽由媒妁之言,父母的安排,哪裡還有個人的意見?大家子弟一個不願意,還可以納三妻四妾。普通人家充其量過不好了,也就是女人沒有生下傳宗接代的男丁,一封休書就可以把女人打發了。

    魯迅先生是周家的長門長子長孫。周家就是浙江紹興一個沒落的官僚家族,從小失去父親的魯迅先生,母命不可違,至少是青年時期魯迅先生的苦衷。

    朱安沒有被魯迅先生休掉,讓她跟隨先生的母親生活,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已經是不錯的結果。

    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如何看待與評價?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不能也不可以用眼前的目光來判斷正確與錯誤。

    魯迅先生與原配朱安的婚姻關係,只是那個年代許許多多人經歷的一個縮影。魯迅先生失逝後,許廣平最後仍然將朱安養老送終。從另一個角度看,朱安最好的結局還是不錯的。(2020/01/01)

  • 2 # 陸仁璋

    魯迅被公認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民主戰士,在魯迅去世之後,來自全國的各界人士為他舉行葬禮,並稱其為民族魂。說這些是先表明我的態度,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受人尊敬的。

    而魯迅先生和原配夫人朱安之間的關係是他被人詬病一件事情。至少很多人認為這是魯迅一生的汙點。首先在下結論之前,先讓我們瞭解一下事情的經過,分析分析魯迅先生的做法,看看是否有不妥的地方。

    魯迅是1881年生的,小時候的事情可以略過不提,須得一說的是魯迅十三歲時,魯迅的祖父介孚公因事下獄,他的父親變賣家產贖出了魯迅的祖父。魯迅的父親也因此患病,家道從此衰落。

    直到魯迅十六歲那年,其父親也因病去世,那段時間是魯迅最痛苦的歲月,後來在《吶喊》的序中,魯迅也提到了給父親看病時出入藥鋪和當鋪,以及受人嘲笑的經歷。魯迅升學時,因為家境的變換,就上了當時不用花錢的江南水師學堂。

    1901年,也就是魯迅20歲那年,魯迅被江南督練所派往日本留學,後來在仙台學醫期間,也就是1906年,魯迅聽聞母親病重而回國。從這也就步入了我們的正題——魯迅被母親騙了,騙他回來是為了給他娶房媳婦,而女方也就是朱安。

    魯迅不好違逆母親的意思,只好拜堂成親。不過,他並沒有和朱安行夫妻之禮,次日就啟程回了日本。

    魯迅走之前對朱安說過,說這個婚禮並不作數,以後或走、或嫁人都隨朱安的心意。

    後來,朱安一直和魯迅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直到死去。魯迅死時,朱安也曾經請求許廣平(魯迅夫人),希望和魯迅合葬,但沒有得到同意。

    朱安的一生我們說是一場悲劇,在這場悲劇裡,魯迅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她拜堂成親,其他什麼都沒有做。可以說朱安是因為這個婚禮而被束縛了一生。

    我們再看魯迅的做法,他並不算負心薄倖,如果是入了洞房再說這個婚禮並不作數,我們可以笑他虛偽(參見郭沫若等人的事蹟),所以,他並沒有強迫朱安做什麼,朱安一生孝敬魯迅的母親,可以說是她的選擇。

    最後,做個小結,魯迅先生似乎也是有錯的(結了婚,自己又不認),可這件事又是魯迅母親的問題(包辦婚姻),朱安又把拜堂成親這一紙婚禮看的太重(受三從四德的封建流毒影響太重)

    所以,在這幾個錯誤中,魯迅似乎是最無奈的那個,別人都是有選擇的,而他卻沒有選擇。

    所以再所以,又說到那萬惡的封建制度和受束縛的思想了,別人都罵了幾千遍了,我在此就略過吧。

  • 3 # 秦一農夫

    朱安是魯迅先生的家人揹著先生,包辦而成的婚姻。由於長期受封建禮制的制約和影響,象這種情況在中國的民國時期是很普遍的,當時很多具有新思想的文化人,對於這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都是非常深惡痛絕的,有的甚止和家庭決裂,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有的也象魯迅先生這樣,並沒有采取極端的辦法,而是用"養”起來的辦法,以求得母親的原諒和寬恕。

    好在朱安是一個極善良的舊式女子,並沒有因先生的冷淡而洩氣,對於魯迅先生從來都是心存敬意,對於先生的母親也十分孝順,這一點使魯迅非常感動。所以都是每月寄錢回家,不讓家人受一點委曲。直到後來遇到許廣平,也一直一如既往從未間斷過,直至把家搬到北京後,也把朱安帶到了北京生活。

    就在魯迅先生1936年逝世後,許廣平也並沒有丟棄先生的家人和朱安,仍想盡辦法按時接濟,直至朱安去世。

    對於我們局外人來說,對於朱安這個封建禮制下的犧牲品,是十分同情的,但無論當時和現在對於魯迅先生,外人很少有人指責先生,對於魯迅先生對待朱安的態度也是非常理解的。因為當時這種現象確實太普遍了。

  • 4 # 金秀雲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朱安是他母親安排的,魯迅並沒和朱安在一起,因為這個婚姻是魯迅媽媽一手安排的,他根本不同意,結婚第二天魯迅就回日本了,這個無實的婚姻就這麼放那了,他讓朱安可以隨意嫁人,但是朱安是個傳統女性,很守舊那種人,一直沒走,陪著魯迅母親生活,可以說朱安這一生也是很苦。魯迅先生的真名叫

    周樹仁,是隨了母親姓 ,他的筆名叫魯迅,他的學生許廣平,也是他的愛人。為了革命事業他們在一起同敵人鬥爭。魯迅先生的著作有很多 ,有三味書屋,還有同年的夥伴叫閏土,還有吶喊,還有痛打落水狗等等文章。

  • 5 # 金甲戰象

    從當時的情況和朱安性格素養來說,魯迅對她的方式應該是最適當的了。為什麼這樣說?我們先分析其它幾種可能性。

    第一個可能,他們能在一起嗎?對於這段包辦婚姻,魯迅是做過努力的。但兩個人思想、見識相差太遠,很難勾通。比如一次,魯迅拿給朱安幾塊從日本帶回來的糖,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很多人沒有見到過的稀罕物,結果朱安吃過之後卻說,這種糖她以前吃過很多。雖然她只是為討丈夫歡心,但顯然文不對題。諸如此類在生活中兩個人完全說不到一起,想不到一塊。你會試著和一個非洲原始部落的女人朝夕相處、永遠在一起嗎?結論很顯然,不能。

    朱安

    第二個可能,魯迅能休了她,讓其另尋幸福嗎?既然不能在一起,那麼魯迅能不能和她離婚,並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她找個好人家重新嫁了,尋找新的歸宿呢?顯然更不能。以當時清末民初的農村社會氛圍會有人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嗎?再說以朱安的觀念也絕對不會接受,也不可能像張幼儀那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

    讓朱安另嫁?超越時代的想法顯然行不通

    第三個可能,魯迅能和她生一個孩子讓她晚年有靠嗎?對於朱安悽慘的晚景,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如果她和魯迅有一個孩子的話也許情況會好轉不少,那魯迅為什麼沒有成全她呢?結合上面他不和沒有感情的女人在一起生活來看,顯然魯迅對於精神生活的重視是同時代甚至是到我們這代人所不能比的。

    大師的境界不是常人能比的

    第四個可能,魯迅能為了她一生不和別的女人接觸嗎?做為一個正常的男人,魯迅已經很剋制了。有一個資料上說,每到冬天,魯迅都穿一條單褲以免自己有什麼(你懂的)。直到48歲的時候才和許廣平有了一個孩子。這對於朱安來說,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但這也是正常的。魯迅也顯然是一個很自律、很負責任的人。

    48歲才有孩子

    現在很多人把魯迅拿出來用人性、用道德等各種方式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以期找到令他們渴望的結果。朱安可能是唯一的突破口了,覺得是陷大師於不義的最好口實。但那個時代、那樣的社會觀念下,魯迅這樣做已經是對她最大的保護了。

  • 6 # 魏青衣

    說起魯迅的感情史,瞭解些許者,或許會說魯迅先生是一個渣男,拋棄了自己的髮妻,選擇了與自己的學生許廣平結婚,但稍微瞭解深入一些就會發現,魯迅先生根本不是什麼渣男,魯迅是一個有孝心,也敢於追求愛情的人。

    想起魯迅,最令人難以忘記的莫過於那張不苟言笑的,時刻叼著一個菸斗的形象,看上去無慾無求,只有滿腔的憤怒,書寫於歷史畫卷中。

    魯迅一生曾經有過兩個妻子,其中一個就是朱安,也是魯迅的第一任妻子,但對於這個妻子,魯迅時滿心的厭惡,朱安長得並不唯美,但這並非魯迅討厭朱安的原因,魯迅之所以討厭朱安,是因為朱安是母親以封建舊思想,強行要求魯迅迎娶的女子。

    彼時的魯迅在外求學,母親為了給魯迅一段婚姻,以重病為由要求魯迅回家,回家以後,等待魯迅的是一個素未謀面的,長相併不好看的女子,朱安。

    對朱安,魯迅是拜完堂,洞房都沒有就離開的,魯迅打心眼裡討厭朱安,於是在幾天以後就迫不及待的去日本研究學術了。

    另一個妻子則是許廣平,也是魯迅公開承認的妻子,雖然許廣平與與魯迅是師徒關係,但魯迅明顯並不反感與許廣平在一起這件事,放到其他某些道貌岸然的文化人那裡,魯迅這種做法雖然他們也會有,但他們卻會喜新厭舊,諸如徐悲鴻,郭沫若,相較於這些人,魯迅敢愛敢恨,從未被世俗束縛。

    而就算是面對自己的正牌妻子朱安,魯迅其實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朱安在嫁給魯迅以後,雖然沒有做魯迅真正的妻子,卻做了一個真正的妻子應該做的一切,照顧魯迅母親幾十年,魯迅雖然沒有給朱安做真正妻子的機會,但卻一直感激她對自己母親的照顧,儘管魯迅對朱安態度並不好,但魯迅卻也給了朱安平淡的生活,朱安照顧魯迅母親固然令人敬佩,魯迅沒有強行退婚不也是魯迅的仁慈嗎?

    魯迅從頭到尾對朱安都沒有絲毫的想法,甚至連退婚都不能,不僅僅是因為朱安是魯迅的母親看中的女子,更是因為朱安如果脫離了魯迅,生活都會是問題。

    魯迅對自己不喜歡的女子尚且能考慮她的未來,難道這還不夠仁慈嗎?魯迅與許廣平,兩人之間擁有戀人該有的默契,舉案齊眉,幸甚至哉,魯迅的選擇是完全沒有錯的,不僅僅是沒錯,魯迅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已經做到最好了。

  • 7 # 韌性大媽很快樂

    朱安!我覺她沒有得到丈夫的真愛,做一位舊社會時代的婦女,也只能那樣了嗎。可是她成了魯迅先生原配夫人,在這一點上,她這一生很值得贊!也在歷史留名了,人生失去什麼,得到什麼!我想也是天註定的!

  • 8 # 七追風

    “悲劇”永遠不是某一兩個人造成的,現代很多人無法理解魯迅那個時代的境況。

    (朱安和魯迅)

    清末民初,民間很少認為婚姻和愛情,能有什麼直接關係。魯迅的家人、朱安的家人,包括朱安本人在內,都不覺得“包辦婚姻”有什麼問題。不就是夫妻倆沒見過面嘛,結婚以後慢慢培養感情唄,有了孩子一切都好了。

    魯迅18歲那年,朱安21歲。雖然魯迅還在南京上學,但是老家已經開始張羅結婚的事情了。我們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朱安接受的家庭教育中,是不包括“反抗”的。如果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她太膽小懦弱了——但是那個時代,大家都是這樣,不能怪朱安。

    魯迅不出所料的有些抗拒,他在日本的時候,寫信回家要求悔婚,但是老太太不同意。違抗父母之命就是不孝,魯迅背不起這麼大的罪過。

    魯迅又寫信,希望朱安不再裹腳,然後念些書,朱安的家人自然無法理解,很抗拒。我們現在來分析的話,有可能是魯迅心懷希望,看能不能把朱安變成接受新思想的女性,兩人也許婚後還能“培養感情”。另一種可能性,魯迅知道朱安家不會理解自己的要求,說不定拖一拖這門婚事就黃了。

    但是一直拖到魯迅25歲,事情還是沒有轉機。

    (魯迅母親與朱安)

    老太太假裝生病,把魯迅騙了回來,讓他趕緊和朱安成婚。婚禮完全是舊式的,魯迅還專門裝了一條假辮子。親戚們都知道魯迅不願意,所以做好了“出意外”的準備。結果,朱安果然不是魯迅喜歡的型別——有些人覺得,你要是不想結婚,就不要參加婚禮,堅持到底!

    所以說很多人不瞭解當時的境況,現在都是自由戀愛、自由結婚,家長很少會干涉。但是在那個時代,結婚都是父母安排的。

    如果魯迅堅決不同意,甚至大鬧一場,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自己老太太氣病了,魯迅成了不孝之子;朱家等了這麼多年,就是這個結局,丟盡了面子;朱安已經28歲了,又被退婚,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沒有愛情的婚姻能不能接受?當然可以,至少對於魯迅那個時代而言,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更何況,朱安願意嫁給這個不認識的新思想青年,她甚至為了討魯迅開心,婚禮上專門穿上塞了棉花的大鞋。

    你若是魯迅,在那個年代,該如何選擇?

    婚後的魯迅和朱安,是冷淡而互相尊重的。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中,魯迅評價自己的婚姻為:“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的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老太太看著兒子兒媳這樣,也覺得奇怪,“他們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時不多說話,但沒有感情,兩人各歸各,不像夫妻。”

    魯迅和朱安的選擇,就是儘可能平平淡淡的過日子。大家要注意,這是兩人共同的選擇。

    (魯迅與許廣平)

    “兄弟失和”事件之後,魯迅準備搬家,曾經詢問過朱安的想法,看她願不願意回紹興老家生活,朱安選擇了繼續留在魯迅身邊;當許廣平慢慢進入他們的生活之後,魯迅沒有考慮和朱安離婚,朱安也沒有考慮離開這個家,兩人依然選擇在一起生活。

    如果朱安和魯迅離婚了,她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呢?

    沒有愛情的婚姻,魯迅和朱安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朱安是順從,平淡的生活;魯迅是保持對朱安的尊重,平淡的生活。

    如果你認定這是一出悲劇,那魯迅和朱安都有錯,那個時代更有錯。但是,儘量不要把現代人的觀念強加給魯迅或者朱安——你習慣的生活環境,並不是每個時代的人都可以擁有的。

  • 9 # 探秘吧

    魯迅與他的原配妻子朱安,一生無性無愛。

    這是不爭的事實。

    魯迅為此事,生前死後都受到詬病。

    有人說,魯迅既然不愛朱安,為什麼不選擇離婚呢?

    詩人徐志摩與張幼儀,郁達夫與孫荃,不都選擇了和原配離婚嗎!

    其實,不是魯迅不想離婚,而是從封建家庭走出的朱安,不肯離的。

    朱安一生都努力想和魯迅和好,她細心孝敬婆婆,全力照顧魯迅的生活,一直到死都想和魯迅和葬。

    我們不得不承認,魯迅也曾經為這個婚姻努力過。

    結婚前,正在南京水師堂學習的魯迅,知道未婚妻沒有文化,又是小腳。特意讓母親轉告朱安,要學識字,放腳。

    可幾年後,被母親從日本騙回成親的魯訊,還未入洞房,就被噁心了一下。

    在嗩吶聲中,一頂花轎抬了過來,花轎還沒落地,卻從轎裡掉出一隻大號的,塞著棉花的繡花鞋。眾人鬨堂大笑。

    原來,新娘知道魯迅喜歡大腳,可自己是小腳,就想穿一雙大號的繡花鞋糊弄一下,反正拜了天地就是夫妻了。

    一輩子做事認真的魯迅,還未見新娘就有了被欺騙的感覺。這讓魯迅很失望。

    新婚夜,他獨坐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搬到了母親房中去睡,第三天就回日本了。

    後來,他的弟弟周樹人,曾對魯迅的失望做過解釋,他說原因就是,朱安既沒文化,又沒放腳。

    三年後,魯迅從日本回國。兩人的關係還是不好。母親曾問過魯迅,為什麼兩人好不起來?

    魯迅說,和她說話很無趣。

    “有一次,我說日本有一樣東西很好吃。她說,是的,是的,我也吃過的。其實,別說紹興,連中國都沒有,她怎麼能吃過?”

    朱安的隨聲附和和了無生趣的回話,一下子倒了魯迅的胃口。

    其實,莫說是感情豐富的大文豪魯迅,就是我們普通人,第一次見面就被欺騙,聊天時又不在一個點上,也很難培育出感情。

    終此一生,朱安都追隨著魯迅。兩人同在一個屋簷下,互相尊重,但交流不多,各做各的事情。

    用魯迅的話說,朱安是母親送給自己的禮物,他必須終生供奉著。除此之外,毫無辦法。

    從封建家庭走出的朱安,講究的是三從四德,信奉的是從一而終,她寧可自己終生不快樂,也會讓自己符合封建婚姻傳統,生是周家的人,死做周家的鬼。

    知心理解認為:朱安的不離不棄,忍辱負重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縮影。而魯迅沒有硬逼朱安離開,因為他知道,一紙修書,可能會逼死一個女人。魯迅與朱安是封建禮教害苦的兩個人,這場婚姻沒有贏家,雙方都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

  • 10 # 銳增雙鍾

    魯迅一生反愚民,過分片面誇大了愚民之邪惡,魯迅認為“愚昧的民眾,死多少是不足以為可惜的”《吶喊自序》,據學術考證,魯迅和朱安的感情隔閡主要還是魯迅反愚民的思想導致的。朱安不識字,沒有文化,當然不可能像學者那樣思想敏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美人魚》裡的老人魚什麼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