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情實感的世界

    幸福都是一樣的,不幸各有各的一面,沒有最悲哀,只有更悲哀。

    總的來說,天人永隔,我認為是比較悲哀的。

    因為無力改變。

  • 2 # 龍晨

    其實當愛情變成了適可而止,好自為之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關於你倆之間存在的問題。雖說愛情沒有對錯,但愛情是相互的,一個拍掌打不響。

    你既然對此感到悲哀,那麼更要從你倆自身出發,好好把問題解決。但如果傷痕已深,已經無法挽回的話,請記住這恩果,往後的路還長,留著傷過換來的經驗,避免再重蹈覆轍吧。

  • 3 # 南雁文心

    其實這是愛情比較好的結局之一。因為有好多所謂的"愛情"是盲目的,有些是單相思,有些是涉世未深,被對方所謂的光環所套住,真正的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雙方彼此產生的愛情還真不多。

    即使是真摯的愛情,也面臨著各種考驗和挑戰,因此有長有短也不為奇,所謂“因不太瞭解而相愛,因太瞭解而分手","初戀只開花不結果“等是有現實依據的;對於一份感情,當愛己逝去,適可而止,好自為之是比較明智的做法;難道還要死纏爛打,誓不罷休才不悲哀?

    當愛情己不再,彼此適可而止,好自為之,重新過好自己的生活是對曾經付出的愛的較好回報……

  • 4 # 胖虎i

    從未感到愛情。

    只有無盡的背叛和相互利用。

    到最後一無所有。

    也許還人財兩空。

    到最後別人問你一句,你哭的這樣難過,是因為愛情受傷了嗎?

  • 5 # 一杯金水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經歷了過程才懂得。比如一段戀情,要經歷過在乎才懂得珍惜,經歷過傷害才懂得保護自己,經歷過悲傷才懂得是否要放下。在珍惜和放棄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地意識到,其實生活並沒有那麼的執著,沒有什麼是過去不去的,關鍵在於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這往往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每一段戀情的開始都是美好的,每一個過程,都令人尋味。然而,最後雙方各自走各自的遺憾,卻深深埋在腦海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回想起來,讓人暗自憂傷。從一開始愛一個人,就非得佔有,甚至是死纏爛打,最後落下彼此的傷害......慢慢地才發現,原來愛一個人不一定要在一起,遠遠看著心愛的人開心也是一種快樂。能相愛固然很好,不能也無所謂。

    愛情講究的是兩情相悅,如果有一方不愛,千萬不能勉強,否則萬劫不復。愛情是充滿快樂的,而不是永不止境的傷害。如果愛情都是傷害,那愛情還有和意義?所以愛情要懂得適可而止,讓自己還能遇見,讓別人有機會。

  • 6 # 沈小陸

    不同的人經歷的愛情都會不一樣,當然感觸也會不一樣,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情歌能唱出不同的回憶不同的眼淚呢?

    【我適可而止,你好自為之】在我看來幾乎算不上一段健康的愛情,單看字面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一方在不停的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甚至忘記了尊嚴,忘記了底線,忘記了自我,而另一方卻把這樣的付出當成了自己的負擔,沉重的枷鎖,時刻想著要逃。

    而且雙方在放棄的時候,連出發點都不一致,付出的那一方是因為永遠得不到重視,得不到回報,所以放棄了,被迫接受的那一方是因為終於解脫了,終於能直接告訴對方我並不需要你的愛了

    這樣的愛情,不論對哪一方來說都是失敗的,不僅僅是悲哀,任何一段不完美的感情都可以悲哀,但這樣的感情卻是犧牲過度,也許影響到精神,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的傷痕可能很久都無法痊癒,極度付出的那一方從此不敢再付出,從而害怕新的戀情,甚至有自虐拒絕被愛的傾向,而被迫接受的那一方也開始不敢隨便接受周圍人正常限度的關愛,甚至出現牴觸的負面情緒——當然這個是比較嚴重的後果了

    所以在一段感情中,除了對方,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先要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別人,懂得把握一個度是在處理一段感情裡面最首要的事情。

  • 7 # 敬五月

    能夠放下的不是愛情,是人生中的插曲。

    因為一輩子很長,你會遇到很多人,你會經歷很多事,你會再次喜歡上別人的,不要難過和悲傷,時間可以治療所有的情傷。

  • 8 # Q小姐的自愈室

    看完了王安憶的《長恨歌》又把影視劇瀏覽了一遍,心中說不出的惆悵。想寫下寥寥數筆,表達心中無限的感慨。或許只有“洩憤”出來了,才能揮手告別這段故事,以不同的心情去接受另外一本書。 第一次看到《長恨歌》這個名字,我想起白居易的那首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千古風流的詩歌。可惜我只記住了最後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長恨歌》非彼《長恨歌》可是王琦瑤“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的一生,誰又能解其之“恨”。 王安憶用女性獨有的細膩寫出了四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老上海的風情,像潺潺流水,一點一滴的流入人們的心田。她寫上海的弄堂,白鴿,流言,就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的故事,帶著最深情的擬人化,瞬間讓所有的東西變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最初的幾個章節,看似晦澀生硬與故事情節毫無關聯,可是它奠定了全文感情色彩的基調。故事的主人公王琦瑤就是在這樣的弄堂裡,有鴿子,有夾竹桃,有閨閣,有流言的上海城市中長大的。而上海的變遷與這個女人多舛命運的一生也是絲絲相關的。這讓我想起了雨果《巴黎聖母院》的開篇也是這種結構。彷彿,一個城市與一個的人的命運之間有著某些不可或說的情緣與牽連。在他們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這個城市的影子,代表著這個城市所賦予給他們的內涵。 王琦瑤一生的命運從上海的弄堂開始,上海的弄堂造就了千千萬萬個王琦瑤,可是“滬上淑媛”“上海三小姐”的王琦瑤只有一個。那是因為她身邊有吳佩真,吳佩真把她拉進了片場,片場的拉麥開啟了她另一個不同人生。因為她身邊有蔣麗麗,蔣麗麗及其家人把她打造了跟她美貌相匹配的人生最輝煌的頂端。還因為她身邊有程先生,她佔據了這個男人一輩子的愛戀。 片場的霓虹燈下的“開麥”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悸動,“人心最經不起撩撥,一撥就動”就像小仲馬《茶花女》中那句話“獲取一顆沒有被人進攻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天真單純的她被瞬間虜獲。片場是她達到人生頂峰的開始,也是她悲慘命運的宿命。但是作為上海弄堂閨閣裡出來的女子,她並沒有因此而傲嬌,飛揚跋扈而是沉靜著,不遠不近,不卑不吭。 我們都很明白王琦瑤為什麼選擇了李主任而並非程先生。因為她愛慕虛榮嗎?不是,雖然程先生社會地位不及李先生,但是能給她一個名正言順的地位。是因為她貪念錢財嗎?也不是,雖然程先生不如李先生錦衣玉食,可是也能讓她衣食無憂,不用像愛麗絲公寓的“金絲雀”永遠只剩下漫無天際的等待。我想,王琦瑤是狡黠的,在她心裡,她早就將兩人比了千千萬萬遍。經歷了那場上海小姐的選拔,她不再是從弄堂出來的女子,而是璀璨燈光下一顆耀眼的星星,她所追求的愛情就像是李主任那般神秘而莊重。最終,她遵存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人認為愛情是細水長流的溫存,有人認為愛情則是激情濃烈的灑脫。她只是選擇了後者。愛情是沒有理智的,愛情中加了理智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隨著李主任的遇難,王琦瑤海市蜃樓般的愛情夢想徹底破滅。華人總愛說:物必其反。她用整個青春和前程投進去的東西隨著李主任的死而灰飛煙滅。她的命運在此斷做兩截,曾經的黃粱美夢一去不復返,剩下只會更加艱難。但是,陪著她的,還有程先生。如果這個時候,只要她願意,程先生依舊會待她如初,他們依舊很幸福。可是,她沒有。若果說愛情是杯滾燙的茶,那程先生就是杯不溫不火的茶。她對他有情,有恩,有義,唯獨沒有愛。 回到鄔橋療傷的王琦瑤遇見了阿二。阿二就是一張白紙,瞬間被她身上上海小姐獨有的氣質所迷戀。其實我們也知道,王琦瑤不可能愛上這個黃毛少年。她知道阿二迷戀的不僅是她的美貌,還有對紙醉金迷繁華的嚮往和追求。他的單純和真摯只能博她“撲哧”一笑而已。鄔橋與上海是兩個截然不同卻又能讓她惺惺相惜的兩個城市。他們相容並濟著所有,能撫慰抹平所有。但是,更加淳樸的鄔橋水,鄔橋人並未滌盪和剔除她身上與眾不同的紅塵眷念。 後來回到上海的王琦瑤過上了一種看似平靜淡泊是生活,可是她仍未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夜深人靜,她也是輾轉反側。心中除了孤獨寂寞更多的是不甘。雖然有過致命一擊,可是她才二十幾歲,她還有如花的美貌,還有優雅的氣質,還有好長的人生,還可以重新來過。這個時候一個粉面少爺康明遜闖入她的生活。她知道跟著他沒有未來,可是為了心中的那份漣漪,那份對愛的渴望,她也是豁出去了。意外的,她懷孕了。她像承諾的那樣,沒有糾纏於康明遜。為了給肚子裡的孩子找個“名副其實”的爸爸,她賴上了中俄混血兒薩沙。但是和那個有賊心沒賊膽的粉面少爺一樣,薩沙也是倉皇而逃。 此時的王琦瑤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似乎已經成長起來,骨子裡多了一些忍讓,一些堅韌,忍著流言蜚語,忍著痛苦哀傷她獨自生下了女兒薇薇。她知道今非昔比,即便穿著旗袍,也無法搖曳出當年的風姿。此刻,程先生依舊在她身邊不離不棄。其實,只要她願意,程先生願意做她女兒名義上的父親。但是,為了她跟程先生最後的一點情誼她斷然的拒絕了。既然“ 開頭錯了,再拗過來,就難了。”隨著時代的變遷,程先生也做了冬日裡最後一片秋葉隨她而去。 後來,女兒薇薇長大,王琦瑤依舊落落大方,典雅端莊。女兒的好朋友張永紅成了第二個王琦瑤的翻版。隨著女兒的遠走他鄉,只剩下自己一個要孤老終身的時候。她仍舊不甘心,想捉住這愛清的最後尾巴的時候,對舊上海十分好奇的老克臘注入她生命裡的最後一點活力。但是這個時候任何事情,任何人早已時過境遷。當老克臘半夜醒來,看著身邊蒼老的容顏嚇得落荒而逃的時候,撕碎了她最後一點點念想。無論她怎樣想要追求愛情,無論怎樣犧牲自己,她感動的只有她自己。 可能在這個女人眼中,愛情是高於一切的。為了抓住心中那份虛無縹緲的愛情,她可以毅然決然的放下一切。她與吳佩真的友情在試鏡失敗後慢慢淡化,在與蔣麗麗姐妹深情在其單戀中退出,與嚴家師母的友誼也在心存芥蒂中結成。她與家人是冷漠如冰,跟女兒也是暗自攀比。唯獨選擇愛的時候是不計後果的發狂,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冷靜。也讓我們很難看出她最愛誰,會愛上誰。但是,自古紅顏薄命,她終究也沒落下個善終的結局,卻是那樣悽慘的死去,不由得令人唏噓。 活在愛情中的女人註定是悲哀的。要怪就怪她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錯了,全篇都是錯。信心是錯,希望也是錯。最後一錯到底。我想我希望的愛情應該也是這樣的:在能堅持的時候千萬別輕易放手,哪怕是錯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中不乏像王琦瑤那樣對愛情存在幻想的人。從最開始的為愛情與麵包的糾結,到再為得不到之苦而糾結鬱悶。可是我們終究容忍不了生活驚濤駭浪後的死寂如水。如若可以,我倒想像她那般有情調把波瀾不驚的生活過得精緻而典雅,風趣而不失莊重。 一曲長恨歌,不過是趕了一場繁華,只是低迴慢轉都訴著告別,曲終人要散,時間最具有腐蝕力,洗盡了鉛華,那奪目的榮耀最終都會成為過眼雲煙,留不住的風景。

  • 9 # 小蚊子1008情感領域

    看完了王安憶的《長恨歌》又把影視劇瀏覽了一遍,心中說不出的惆悵。想寫下寥寥數筆,表達心中無限的感慨。或許只有“洩憤”出來了,才能揮手告別這段故事,以不同的心情去接受另外一本書。 第一次看到《長恨歌》這個名字,我想起白居易的那首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千古風流的詩歌。可惜我只記住了最後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長恨歌》非彼《長恨歌》可是王琦瑤“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的一生,誰又能解其之“恨”。 王安憶用女性獨有的細膩寫出了四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老上海的風情,像潺潺流水,一點一滴的流入人們的心田。她寫上海的弄堂,白鴿,流言,就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的故事,帶著最深情的擬人化,瞬間讓所有的東西變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最初的幾個章節,看似晦澀生硬與故事情節毫無關聯,可是它奠定了全文感情色彩的基調。故事的主人公王琦瑤就是在這樣的弄堂裡,有鴿子,有夾竹桃,有閨閣,有流言的上海城市中長大的。而上海的變遷與這個女人多舛命運的一生也是絲絲相關的。這讓我想起了雨果《巴黎聖母院》的開篇也是這種結構。彷彿,一個城市與一個的人的命運之間有著某些不可或說的情緣與牽連。在他們身上留下或多或少的這個城市的影子,代表著這個城市所賦予給他們的內涵。 王琦瑤一生的命運從上海的弄堂開始,上海的弄堂造就了千千萬萬個王琦瑤,可是“滬上淑媛”“上海三小姐”的王琦瑤只有一個。那是因為她身邊有吳佩真,吳佩真把她拉進了片場,片場的拉麥開啟了她另一個不同人生。因為她身邊有蔣麗麗,蔣麗麗及其家人把她打造了跟她美貌相匹配的人生最輝煌的頂端。還因為她身邊有程先生,她佔據了這個男人一輩子的愛戀。 片場的霓虹燈下的“開麥”是她人生的第一次悸動,“人心最經不起撩撥,一撥就動”就像小仲馬《茶花女》中那句話“獲取一顆沒有被人進攻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天真單純的她被瞬間虜獲。片場是她達到人生頂峰的開始,也是她悲慘命運的宿命。但是作為上海弄堂閨閣裡出來的女子,她並沒有因此而傲嬌,飛揚跋扈而是沉靜著,不遠不近,不卑不吭。 我們都很明白王琦瑤為什麼選擇了李主任而並非程先生。因為她愛慕虛榮嗎?不是,雖然程先生社會地位不及李先生,但是能給她一個名正言順的地位。是因為她貪念錢財嗎?也不是,雖然程先生不如李先生錦衣玉食,可是也能讓她衣食無憂,不用像愛麗絲公寓的“金絲雀”永遠只剩下漫無天際的等待。我想,王琦瑤是狡黠的,在她心裡,她早就將兩人比了千千萬萬遍。經歷了那場上海小姐的選拔,她不再是從弄堂出來的女子,而是璀璨燈光下一顆耀眼的星星,她所追求的愛情就像是李主任那般神秘而莊重。最終,她遵存的是自己內心的想法。有人認為愛情是細水長流的溫存,有人認為愛情則是激情濃烈的灑脫。她只是選擇了後者。愛情是沒有理智的,愛情中加了理智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隨著李主任的遇難,王琦瑤海市蜃樓般的愛情夢想徹底破滅。華人總愛說:物必其反。她用整個青春和前程投進去的東西隨著李主任的死而灰飛煙滅。她的命運在此斷做兩截,曾經的黃粱美夢一去不復返,剩下只會更加艱難。但是,陪著她的,還有程先生。如果這個時候,只要她願意,程先生依舊會待她如初,他們依舊很幸福。可是,她沒有。若果說愛情是杯滾燙的茶,那程先生就是杯不溫不火的茶。她對他有情,有恩,有義,唯獨沒有愛。 回到鄔橋療傷的王琦瑤遇見了阿二。阿二就是一張白紙,瞬間被她身上上海小姐獨有的氣質所迷戀。其實我們也知道,王琦瑤不可能愛上這個黃毛少年。她知道阿二迷戀的不僅是她的美貌,還有對紙醉金迷繁華的嚮往和追求。他的單純和真摯只能博她“撲哧”一笑而已。鄔橋與上海是兩個截然不同卻又能讓她惺惺相惜的兩個城市。他們相容並濟著所有,能撫慰抹平所有。但是,更加淳樸的鄔橋水,鄔橋人並未滌盪和剔除她身上與眾不同的紅塵眷念。 後來回到上海的王琦瑤過上了一種看似平靜淡泊是生活,可是她仍未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夜深人靜,她也是輾轉反側。心中除了孤獨寂寞更多的是不甘。雖然有過致命一擊,可是她才二十幾歲,她還有如花的美貌,還有優雅的氣質,還有好長的人生,還可以重新來過。這個時候一個粉面少爺康明遜闖入她的生活。她知道跟著他沒有未來,可是為了心中的那份漣漪,那份對愛的渴望,她也是豁出去了。意外的,她懷孕了。她像承諾的那樣,沒有糾纏於康明遜。為了給肚子裡的孩子找個“名副其實”的爸爸,她賴上了中俄混血兒薩沙。但是和那個有賊心沒賊膽的粉面少爺一樣,薩沙也是倉皇而逃。 此時的王琦瑤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似乎已經成長起來,骨子裡多了一些忍讓,一些堅韌,忍著流言蜚語,忍著痛苦哀傷她獨自生下了女兒薇薇。她知道今非昔比,即便穿著旗袍,也無法搖曳出當年的風姿。此刻,程先生依舊在她身邊不離不棄。其實,只要她願意,程先生願意做她女兒名義上的父親。但是,為了她跟程先生最後的一點情誼她斷然的拒絕了。既然“ 開頭錯了,再拗過來,就難了。”隨著時代的變遷,程先生也做了冬日裡最後一片秋葉隨她而去。 後來,女兒薇薇長大,王琦瑤依舊落落大方,典雅端莊。女兒的好朋友張永紅成了第二個王琦瑤的翻版。隨著女兒的遠走他鄉,只剩下自己一個要孤老終身的時候。她仍舊不甘心,想捉住這愛清的最後尾巴的時候,對舊上海十分好奇的老克臘注入她生命裡的最後一點活力。但是這個時候任何事情,任何人早已時過境遷。當老克臘半夜醒來,看著身邊蒼老的容顏嚇得落荒而逃的時候,撕碎了她最後一點點念想。無論她怎樣想要追求愛情,無論怎樣犧牲自己,她感動的只有她自己。 可能在這個女人眼中,愛情是高於一切的。為了抓住心中那份虛無縹緲的愛情,她可以毅然決然的放下一切。她與吳佩真的友情在試鏡失敗後慢慢淡化,在與蔣麗麗姐妹深情在其單戀中退出,與嚴家師母的友誼也在心存芥蒂中結成。她與家人是冷漠如冰,跟女兒也是暗自攀比。唯獨選擇愛的時候是不計後果的發狂,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冷靜。也讓我們很難看出她最愛誰,會愛上誰。但是,自古紅顏薄命,她終究也沒落下個善終的結局,卻是那樣悽慘的死去,不由得令人唏噓。 活在愛情中的女人註定是悲哀的。要怪就怪她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錯了,全篇都是錯。信心是錯,希望也是錯。最後一錯到底。我想我希望的愛情應該也是這樣的:在能堅持的時候千萬別輕易放手,哪怕是錯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中不乏像王琦瑤那樣對愛情存在幻想的人。從最開始的為愛情與麵包的糾結,到再為得不到之苦而糾結鬱悶。可是我們終究容忍不了生活驚濤駭浪後的死寂如水。如若可以,我倒想像她那般有情調把波瀾不驚的生活過得精緻而典雅,風趣而不失莊重。 一曲長恨歌,不過是趕了一場繁華,只是低迴慢轉都訴著告別,曲終人要散,時間最具有腐蝕力,洗盡了鉛華,那奪目的榮耀最終都會成為過眼雲煙,留不住的風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巨峰葡萄什麼時候剪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