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啟冉心理諮詢
-
2 # 水崑崙
懶散應該是人性本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不喜歡呢?所以要想約束人的行為,所以要從相對對人性有所約束的種種地方下手,從時間角度來看,要選擇一些時間比較長的事情下手,比方說將目標定得遠一點,但是不是太難,每天必須要做一點,這樣日積月累才能夠成功的一些目的,這樣壓力不是太大,但是每天又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慢慢可能會克服你的懶散狀態。
再或者將自己主動適應到某個集體之中,可以參加一些正能量的社會組織,只要你參加這個組織,組織自然會有規章制度,或者說有隱形的規矩在約束你,這樣也是會克服你的懶散狀態。人的語言或者行為,有的時候是很容易被幹預的, 就是看你是否會願意的。
還有一種能夠克服人的懶散狀態,就是你要能夠有愛心,因為你有愛心,你可能更加願意得到別人好的評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人,與別人產生一種相對為泛化的關係,自然也是會懂得剋制自己的懶散狀態。當然這種愛心不能氾濫,否則討好型人格就是這麼來的,一定要懂得有個度。
-
3 # 心理諮詢師羅羅
自律就是自我約束。
人天性向往自由,不喜約束。
所以自律自然就會有有內心不願意,不願意自然自律常常失敗。
首先,要完成自律先得接納我們本性的特 質。也就是說,當我們自律失敗或是有畏難情緒時候,要理解到自己的這份情緒,允許這份情緒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打擊自己。
2、自律的專案不要一次定太多,一樣一樣攻破,把每一樣要求自律的行為變成習慣,那就容易得多,再進行下一項。
3、要自我覺察。當自己自律過程想放棄的時候,要提醒自己,把關注點放在自律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不斷的強化它。
4、製作一些提示語,放在自己常見的地方,比如手機屏保,比如辦公桌上,提示自律的益出
5、當做到自律別忘了認同和肯定自己。
2
-
4 # 與關係共舞
一個人是否可以自律,是需要看TA的意志力賬戶裡的意志力總“存款”有多少。意志力存款多的,自然自律就比較容易,而意志力存款少的呢,自律就很難,堅持不了幾天,也很容易停下來。
所以如何讓一個人變得更加自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關鍵就是如何增加我們的意志力賬戶存款。
我們都知道,賬戶存款從存取的靈活程度來分,大概可以分為定存和活期2種,前者主要為長遠財務規劃準備,而後者主要應用於日常流水開銷。一個定存資產大的人,我們誇其有錢人。而一個活期賬戶流水多的人,我們誇其會生活。
所以我們的意志力賬戶也分為長期意志力和日常(活期)意志力兩種。長期意志力賬戶的多少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活期意志力賬戶決定我們的日常行為。
我們先說長期意志力。當我們說到長期意志力強者,我們會想起誰?比如馬雲,巴菲特,芒格等。他們的成功和他們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分不開。
生活中我們也見到有一種人,無論TA決定做什麼,都能夠去堅持並且實現。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快200斤體重,一年以前他說打算開始馬拉松,一年以後他不僅瘦了30多斤,而且還真全程跑了下來。而我的另一個朋友,5年前就說要跑馬拉松,而到現在3公里都跑不下來。這就是長期意志力的作用。
那麼長期意志力是怎麼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和我們的成長經歷有關。比如父母若一個意志力比較強大的人,那麼孩子在映象神經元的作用下就很自然會去模仿這種品質。
那麼對於那些沒有長期意志力定存的使用者該怎麼辦呢?——建設我們的活期意志力。
有儲存習慣的我們都知道,當活期賬戶餘額多的時候,自然我們會挪出一定比例去定存賬戶。
活期意志力其實和你每天的精力管理與微習慣意識是息息相關的。
一般來說,每天晨起的時候,是一天意志力的高峰,這也是為什麼老祖宗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早起,並且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早上完成,這絕對是一個好習慣,背後有它的科學邏輯。
晨起後的意志力賬戶是消耗的還是增加的,就和我們後續的活動很有關係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活動是消耗我們意志力的,比如我們的飲食結構(是否高糖食物),我們的一些微習慣——如習慣性的刷微信,和聽一段低品質的流行樂,或者遇到一個負能量人的糾纏等等。這一天下來到晚上,大部分人就會覺得身心疲倦,提不起勁,就喜歡躺在那兒繼續刷手機到半夜。
所以為了增加我們活期賬戶的意志力,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每天有意識地結構化地去補充我們的精力和能量(建議去看《精力管理》一書)
2、每天堅持一個有意義的微習慣,比如每天1分鐘的俯臥撐,每天早起一分鐘,每天給孩子講一個5分鐘的故事等等。這些微習慣不用多,1個就好,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些微習慣都會給我們的意志力活期賬戶增加存款。(可以閱讀《微習慣》一書)
3、為自己創造正能量環境,且儘量遠離負能量的環境(包括人、語言、行為)等。
只要能做到這些,我們活期意志力賬戶的意志力自然就會越來越多。當儲存到一定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多餘的活期意志力存入長期意志力賬戶。當我們長期意志力賬戶也越來越多的時候,恭喜你,你正開始成為內在強大的人,你開始擁有能力去創造你自己的人生,實現你的夢想!
努力吧!
-
5 # 愛自然的貓
自律的人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
如果你想自律,那就給自己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是切合實際的,透過努力你能夠達到。然後一點一點的去實現它。
比如我想減肥,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個月瘦6-8斤,怎樣達到目標?
每天運動40分鐘,吃飯5分飽,多吃蔬菜水果,雞蛋,牛奶,少吃主食,不熬夜,早睡早起,生活規律,做到這樣,每天都有新變化。當看到喜歡的食物時,用意志力控制吃的衝動。
當一個人為理想奮鬥時,很美。越自律,越美麗!
-
6 # 運自靜成
人天性都是懶散的,能坐著不會站著,能躺著不會坐著。可是在經歷了生活的種種磨難之後,有人就想換個狀態,能坐著就不能躺著,能站著就不能坐著。這個覺悟是生活給的,能不能做到就靠自律。首先別一開始就高大上,還是從小事做起,培養和訓練自律的習慣。這個不要就二個:早睡早起。不玩遊戲不看手機,到點就睡,到點就起。除此之外,每天檢查是不是按要求做到了,是不是有其它情況,妨礙和影響,沒嚴格落實到位。心理上有無異常,靜靜的撫平情緒。這個改變日常的舉動如果可以做到,就可以加碼其他專案了。這個看似輕而易舉的早睡早起,也不是那麼容易,畢竟它是改變日常作息,規律生活的一部分。
律己不僅僅是律身更要時時律心。這個才是重頭戲。日常生活本來就不會太平靜,心理心情會隨時起起落落。這個梗一定要過,不然自律落實起來難度係數有點大。人為何總是發常誓,許常願,就是落實不了,還是心理問題沒跟上。習慣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跨越的事。不過自律與心理可以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自律有成績,心理也會竊竊有喜。人除了排解不愉快之外,也要學會自我激勵。驅逐懶思想和懶細胞。這個自我鬥爭在形成自律習慣之前一直都在,不可掉以輕心。
在自律的路上不忘有機會適當展示一下自律的成績,這對自律現在時大有裨益,幾張今昔對比圖發出去,或者留此存照也是促進信心提高鬥志的必要“手筋”。人是千變萬化的特別是心情心理,在這個上多上點心還是必須的。規律作息,嚴格執行,時間管理,自律的路上,不忘自我嘉許,時間會給自律者點贊,這個周圍人看得見,自律者本人也會親身體驗。
-
7 # 雷小阿倫
打個比方吧:比如說你決定每天早起鍛鍊身體,但是一直好像缺乏自律做不到!
首先,從實際來說你可以適當的改變下計劃,不必每天都要早起運動,也不必運動量太大,因為這樣的話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導致你堅持不下去!你可以試著隔一天早起運動,在運動量上也可以慢慢的加大,總之要給自己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你的心理壓力不會過大,也更容易堅持下去!記住一口是吃不成一個胖子的!
其次,是要有一個積極的身份認同!從思想上來說你要做的不僅是激勵自己早起運動這件事,而是要從潛意識裡認同自己就是一個自律的人,哪怕是假裝都要假裝出來,用行動來改變狀態,這很重要!如果你認同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那麼你做任何事都會自律,更別說早起運動了。如果你心裡不認同自己是一個自律的人,那麼僅僅就在早起運動這件事上死磕你會覺得非常累,也更別說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了!
總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慢慢來!同時在潛意識裡要給自己打氣是一個自律的人,這比你在某一件事上要求自律要有用的多!
-
8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養習慣的初期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下去。
針對長期堅持,今天我就來給知友們分享幾個我常年在用的神招,超好用的!
簡單易行,讓自律變得輕輕鬆鬆。
1.習慣基於次數,而不是時長
我們在養成習慣通常相信21天,30天理論,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就可以讓好習慣變得自然而然,與我們永不分離。
如果一直堅持下去,效果肯定超棒,但一旦一開始要求我們每天重複做的時候,就會產生心理壓力
只要一天沒有去做的時候,心理充滿負罪感,“我為什麼這麼懶呢、這麼沒有意志力?“
甚至會產生一種排斥心理,順手可以完成的小動作,因為每天要做,到點要做,讓體驗變得不愉快。
後來乾脆臣服,不了了之。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判斷我們在養成一個新習慣上是否有進步,不是看堅持的天數,而是一段時間內這個習慣的頻次有沒有上升
比如你需要養成每日覆盤的習慣,一開始一個星期只記得覆盤3-4次,後面慢慢加到4-5次
最後大腦會更有意識將時間分配到這件事情上面,這就是習慣養成的過程。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中途被打斷來判斷自己的成敗,理解了這一點,是養成長期習慣的基礎。
2.用 2 分鐘,建立習慣性選擇
《掌控習慣》這本書提到一個超級好的概念
習慣屬於自動選擇,會影響到隨後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是的,一個習慣動作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但是它可以塑造你在幾分鐘或幾小時候採取的行動。
總結來說
其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選擇,很多都是我們習慣性的選擇。
其二:選擇只有幾秒鐘,但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
比如,下班回家吃完飯,你是準備躺在沙發上看會兒電視,還是準備去書房找本書
比如,你在減肥,你是選擇去一家素食館,還是去一家烤肉館(寫到這裡想給你們放張圖)
你的選擇是習慣性選擇,你吃完飯就打開了電視,一套動作行雲流水,自己都沒意識到。
那,如何改變習慣性選擇呢?
利用 2 分鐘法則
你想養成寫作的習慣,先每天寫一句話
你想養成健身的習慣,先穿上跑鞋
你可能會覺得 2 分鐘能有啥用?只寫一句話,穿上鞋能改變什麼?
但此處的重點不是去做一件事情,而是在腦海中建立選項。
你可能無法使整個過程都習慣化,但可以透過 2 分鐘法則讓第一個動作變成下意識的動作。
3.轉變你的身份
培養好習慣非常有效的方式是加入一種文化,養成一種信仰。
有胖友,在建立一個新習慣的時候由於某種動機想要改變,於是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比如,我要考研
為了考研,玩命學習,以為就此走上自律的人生,但考研結束不到半年就打回原型了。
以結果為目標,一旦目標實現了,推動你努力前行的動力也就失去了依託。
所以培養好習慣前先改變思維,我們應注重建立新的身份,即“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裡舉個超級氣人的栗子:
高曉松在他的節目中說自己是個很懶的人。但他出身在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家庭裡,身邊人的學識、素養和眼界都非同一般,結果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隨波追流”啦。一不小心就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所以我們在養習慣的時候,不要只專注在養習慣這件事情,一定要融入到相應的圈子裡,去和他們交朋友,體會他們的信仰。
在那樣的圈子裡,你所需要養成的習慣是日常的事情,不需要耗費精力。
4.最狠但最有效的方法,習慣承諾
習慣承諾是你向外界承諾,如果你沒有完成什麼什麼,就獲得什麼懲罰(好刺激啊)
為了養成好習慣,我嘗試了很多方法。
什麼即時獎勵啊,列計劃表啊,都用過,但對我效果不好,不是忘了寫計劃,就是自己皮實,獎勵不要了,這些方法都治不了我想貪圖安逸的本性。
直到我知道有懲罰機制的時候,比誰都乖
我加入一個寫作社群,每週必須寫一篇文章,如果不寫,直接被踢出去,為了面子,為了錢,我也得寫,有了壓力,真是動力十足呀。
我們很多行為都是在迴避痛苦哦,就像不太願意用承諾機制懲罰自己一樣
所以知道它的有效性了吧。
-
9 #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說到自律這個話題,在疫情之後,我所接觸的個案諮詢中爆發了大量的學生,因為學習無法自律,所以呈現出厭學學習成績下降的問題。而自律這個話題一直以來也總是為人津津樂道。自律的人會變得很強大,自律的人似乎能夠更多的獲得成功,那麼自律的能力如何來培養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個段子: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勤奮小人跟懶惰小人,某一天勤奮小人像打了雞血一樣,想要努力做出一點成就,而懶惰小人這個時候就會悠悠的跟勤奮小人說:“再等等吧,先玩一玩再說。”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在某些時刻進行掙扎,活在這兩個內心小人的鬥爭之中。誰打贏誰?就能夠反映出一個人自律能力的強弱。
自律,從心理學上的解釋是自己對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就是說,在不需要他人外在的監督,鞭策的情況下,你自己是否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合理的安排時間,並且透過刻意的約束自己,從而達成你最終想要取得的成果。
想要成為一個自律的人,我們就要完成這三點,第一個,你有一個目標管理,第二個你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第三個你是能夠透過刻意練習去用意志力約束自己的做,完成這三點,那麼你離自律就不遠了,下面我們具體來談一談。
第一點,目標管理:拿學習舉例,我們有時候說孩子為什麼對學習不上心,沒有辦法自己管理自己,因為說到底學習它並不是一個目標,它只是一個途徑,我們透過學習可以考上211,985,可以報考自己心儀的大學,可以成為教師,建築師,可以變成我們想成為的人。這些才是目標,那當我們只是讓孩子去學習,而沒有給孩子訂一個確切的目標,那他就會因此覺得沒有目標,沒有努力的方向。那這個時候自律也就變成了無根之源。所以要想一個人自律,首先我們要找到一個能夠激發他動機,激發他管理自己能力的這樣一個目標。
第二點,時間管理:說到不自律,一般來說都是沒有辦法再按時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或者是總是拖延拖拉,那這就涉及到我們怎麼樣很好的去有效規劃自己的時間,去利用大塊的時間,碎片化的時間,將不想幹活,不想學習的時間去重新整合。那麼在時間管理上,事情之間有輕重緩急之分,我們可以列出一個清單,我應該先把什麼事情先做了,然後呢,再花時間去做其他不太重要的事,這裡就涉及到啊個人的這種規劃能力,因為我們這個問題不涉及時間管理,所以我也不再過多的展開。
第三點 ,用意志力去刻意約束自己,不受外界干擾,這一點呢,其實跟時間管理是掛鉤的,我們的大腦其實在每一次逼自己一把的時候,他都會變得更加的強大,大腦的肌肉猶如我們身上的肌肉一樣,如果我們只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大腦的這種肌肉就會也變得鬆弛。所以每當我們逼自己一把,在你不想學不想運動的時候,去強迫自己運動10分鐘20分鐘,我真正的去做,那麼每當你這樣去克服自己的惰性一次,你大腦的肌肉就強大一點。
其實再自律的人,再優秀的成功人士,他們也有內心抗拒想要休息,想要放鬆,想要趁機偷懶的時候,但是什麼讓他們異於常人呢?是他們這種管控自己約束自己逼迫自己的能力。所以刻意練習能夠忍著這種不是趕去逼自己一把,也是培養強大自律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環。總結一下,培養自律,讓自己不再懶散。首先,需要設定一個目標,然後,運用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透過一次一次逼迫,逼迫自己去完成。慢慢的你將會發現,自己有了自律的表現,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慵懶。
回覆列表
自律的背後是有一個動力在驅動,更多是您的夢想和目標,有短期要達成目標,有遠期的夢想,因為有目標和夢想,所以您會有動力做一些改善,改正懶散的習慣。這個目標和夢想也可以是為了更快樂、更幸福的生活,或是帶給別人快樂等。
還有向我們的榜樣、偶像學習,但凡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律的。
自律是基礎,是自我成長的必要,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期望您踏著自律邁向雲端,從而體會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