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山夜雨涮鍋

    其一是劉宋本身實力不夠強,其二是劉宋格調不夠高。

    先說實力問題。劉宋本身只是中國長期分裂的東晉-南北朝大背景下,作為南朝的一個朝代。從空間上來說,劉宋最鼎盛時期,佔領天下也不到三分之二,對北方並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

    從開疆拓土的角度,劉宋在佔領關中之後,很快又丟失了。即使劉裕掌權時的領土擴張,也並不比同時期的主要對手北魏要強。

    題主提到了“元嘉之治”,但聽到元嘉這個年號,相信多數朋友都能想起中學時學習的那首辛棄疾《永遇樂》的句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之治的後續就是被北魏打得落花流水,所謂有文事而無武備,算不得太輝煌。

    從持續時間上,劉宋也就五十多年,加上劉裕專權的東晉末年,也就半個多世紀。放在歷史上,比同樣偏安的南宋、東晉都要短。

    各方面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不夠,那麼被多數路人忽視也就沒什麼奇怪了。

    再說格調問題。

    中國其實很講究格調,也就是所謂道統和大義。你實力弱,但道統和大義佔了,也能傳誦一時。比如蜀漢,實力比劉宋差得多,時間也比劉宋短,但靠著劉備、諸葛亮從立錐之地打拼出三分天下,靠著劉備、諸葛亮、姜維三代人為了興復漢室不倦努力八十年,靠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人心目中的楷模。

    而劉宋呢,這方面實在是爛泥糊不上牆。

    先說劉裕,做了東晉的實權大將,本來學習曹丕和司馬炎,來個依樣畫葫蘆也沒人說你啥。可是他吃相太難看。為了趕著爭權篡位,居然扔下剛剛收復的關中地區跑回去,把數萬將士浴血奮戰的地盤和廣大關中父老扔給胡人。為了趕不及篡位,居然一連毒死兩個東晉皇帝。要知道,過去曹魏篡漢,司馬篡魏,至少前朝皇帝是榮華富貴頤養天年的,劉裕開始壞了規矩,太遜了。

    再說劉裕的用人也有問題,任用一群才能平庸年紀輕輕的自家人,鬧得烏煙瘴氣。關中丟失一半責任就在劉義真頭上。

    而在劉裕死後,劉家人宗室爭鬥,自相殘殺,比起西晉八王之亂也差不太多。

    以上,劉宋實力既不夠強,格調又不夠高,那麼被廣大群眾忽視也就毫不奇怪了。五十幾年的朝代,指望靠著靈光一現的亮點就名垂千秋,難度大了點。

  • 2 # 盡英

    整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確實比較混亂,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換大王旗,時間又處在大家最熟悉的三國後,比較熟悉的隋唐前,不是特殊的歷史愛好者,是沒有太大興趣和精力去把這段歷史理出個頭緒的。其實,中國漫長的歷史朝代中,能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也就是春秋戰國,楚漢之爭,三國,隋末唐初,武則天,宋仁宗,兩宋之交,康雍乾,清末,解放初而已,這也是拜各種演義小說所賜,這也說明了文史一家,沒有傑出文學作品表現的朝代,關注度低也就不稀奇了。

  • 3 # 東秋妮

    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宋文帝在繼承和延續宋武帝劉裕生前推行的多項改革政策的基礎上開創的一個盛世,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

    這一時期,劉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的名人都活躍在這個時代,建康文學史論在這一時期發展到巔峰,《世說新語》、《後漢書》、《三國志注》等曠世名著誕生於這一時期,元嘉之治開創了魏晉以來最好的社會局面,也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

    《宋書》贊曰:

    “三十年間,氓庶蕃息......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

    “昔漢氏東京常稱建武、永平故事,自茲厥後,亦每以元嘉為言,斯固盛矣!”

    背景

    元嘉之治,是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期間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宋武帝劉裕由於出身底層,深知底層百姓的疾苦。於是,劉裕從他掌權到稱帝前後,推行了多項改革政策。

    在政治上,他體恤民情,集權中央,整頓吏治,重用寒門,以策試選拔官吏,彌補九品中正制的缺陷,廢除苛法,輕徭薄賦,賑濟窮人,打擊豪強士族,限制士族地主兼併土地,還地於民。主持“土斷”,並精簡許多僑州郡縣,擴大政府的賦役物件。同時,發展教育,大力籠絡文人,弘揚文化,廣收圖籍和書籍。

    在軍事上,由於宋武帝劉裕在晉末南征北討,平定孫恩、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軍閥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使劉宋疆域的北部防線到達潼關、黃河一帶,為江淮流域的百姓休養生息提供了北方大片緩衝的屏障地帶。

    公元422年,在位僅三年的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後,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因“嬉戲失德”而遭到殺害,立劉裕三子宜都王劉義隆,史稱宋文帝。

    宋文帝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宋書·良吏傳序》),在位三十年間,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開創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這一時期,劉宋與北魏雖多次交戰,但宋魏交戰都是發生在北方的河南和淮北地區,南方的淮南和江南得到較為長期的安靜。

    學界一般認為,宋文帝第二次北伐的失敗,導致“元嘉之治”衰敗。但其實,作為一種政治局面,“元嘉之治”衰敗於太子劉劭弒殺文帝后,劉劭之亂標誌著經宋武帝和宋文帝兩代人的努力才構造計程車族、庶族、宗室互相制衡以及中軍與外軍互相牽制的平衡體系被徹底打破。

    宋孝武帝即位後,對元嘉時期制度進行了系列改革,力圖恢復宋文帝元嘉時期的繁榮。

    官制方面,他削弱東宮官屬、加強皇宮禁衛,設立御史中丞專道制度,取消郡縣官入仕年限、縮短其任期,將服親相臨制度擴大化、制度化。

    政區方面,他分割荊、揚,復立南兗、兗和南豫三州。

    統治政策方面,他抑制宗室、重用近臣。

    經濟方面,他推行土斷,獎勵養馬,限制封山佔水,改鑄錢幣,設立臺使。

    但作為一種政治局面的“元嘉之治”已經一去不復返。

    形成發展

    劉裕改革

    宋武帝劉裕從他掌權時起,到他代晉做了皇帝,曾對當時積弊已久的政治、經濟狀況有所整頓。

    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整頓吏治

    他當時罷掉或處死的官吏,有許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親信、功臣中,有“驕縱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嚴厲懲罰,甚之處死。

    二、重用寒人

    東晉時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權一直掌握在王、謝、庾、桓四大家族手中,選拔官吏,主要依據門第,所謂“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選出的官吏多是無才無識之輩。

    劉裕掌權後,下令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時的精神選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劉穆之、檀道濟、王鎮惡、趙倫之等。

    三、繼續實行“土斷”,抑制兼併

    劉裕於義熙九年(413年),再次實行“土斷”政策。除南徐、南兗、南青三州都在晉陵(今江蘇鎮江、常州一帶)界內,不在土斷之列外,其餘都依界土斷。多數僑置郡、縣被合併或取消。在戶籍上,不再分土著和僑人。對於勢家大族隱藏戶口的,嚴厲清查。還禁止豪強封錮山澤、亂收租稅,人民可以任意樵採捕撈。

    四、整頓賦役制度

    劉裕下令嚴禁地方官吏濫徵租稅、徭役,規定租稅、徭役,都以現存戶口為準。凡是州、郡、縣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佔據屯田、園地的,一律廢除。凡宮府需要的物資,“與民和市”,照價給錢,不得徵調。

    此外,還減輕雜稅、徭役等。

    劉裕對政治、經濟的整頓,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

    劉義隆再續

    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劉義符即位,兩年後,大臣徐羨之等殺劉義符,立劉裕三子劉義隆,史稱宋文帝。

    宋文帝在位二十八年(424-452)。

    宋文帝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

    宋文帝劉義隆多次下令勸課農桑,獎勵墾荒,採取減輕農民負擔的政策,發展生產。

    劉宋前期20多年間,戰爭較少,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出現了“元嘉之治”的繁榮景象。

    評析

    元嘉之治,是南朝劉宋在宋武帝劉裕和宋文帝劉義隆這兩代君主的勵精圖治下所創造的盛世。元嘉之治進一步打擊了腐朽、黑暗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對勞動人民的痛苦亦有所減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文化成就

    建立四學

    元嘉十五年(438年),文帝徵豫章處士雷次宗到建康,在雞籠山開館,聚徒教授。文帝幾次親到學館,聽次宗講學。

    同時,何尚之立玄學,何承天立史學,謝元立文學,與雷次宗的儒學合稱四學。

    史學上,這一時期裴松之、裴駰、裴子野並稱為“史學三裴”。

    其中,以裴松之《三國志注》最為著名。史書記載,宋文帝以陳壽所著《三國志》記事過簡,命裴松之為之作補註。《三國志注》對後世註釋史學影響深遠。

    同時,這一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范曄著《後漢書》,該書與《史記》、《漢書》和《三國志》並稱為“四史”。

    文學上,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筆簡潔俊秀,記錄了魏晉人物數百位,後者無出其右,成為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之作。

    “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在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改革方面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科技領域,宋政權雖然短暫,卻同樣留下了燦爛的光芒。

    醫學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宋文帝時,政府設定了太醫博士、太醫助教等醫官,專門負責醫學教育工作。

    宋元嘉二十年(443),何承天製成《元嘉歷》,此曆法比以前的歷法更加精密,推動了中國曆法的發展。

    不過,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劉宋末年的著名科學家祖沖之。他經過艱苦的研究,終於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後7位,這一傑出成就領先了歐洲1000年之久,成為中國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此外,他還製造了指南車、發明了使用機械開動的“千里船”,還有他發明的“水碓磨”極大地提高了農民舂米和磨粉的效率,推動了江南經濟的發展。

    此外,書畫、圍棋、佛教、道教等也在這個時候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給後世都留下了極大的影響。

    衰敗

    元嘉之治的衰敗,主要始於宋文帝劉義隆晚年的北伐失利。

    雖然文帝早年也進行過一次北伐,但規模並不大,時間也較短,那次宋魏主要是在相互爭奪河南地,並未波及淮北、淮南和江南,緣由在於:

    當時北魏並未統一黃河以北,且受柔然和吐谷渾的牽制,還沒足夠精力和兵力侵犯劉宋的淮北。

    後世史家大多認為,宋文帝傾全國之力在時機並不成熟,尚未準備充分之際,且受紙上談兵的王玄謨蠱惑,貿然發動第二次北伐,又在人事佈置和調兵遣將上失誤,冤殺一代名將檀道濟,自毀長城,士氣大跌,引起北魏大規模反攻,是導致國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宋文帝憑藉富強的國力,經常出兵擊魏,想收復黃河以南土地 。430年,遣將北伐,魏人斂兵河北以避之,宋朝得了虎牢、滑臺而不能繼續進取,兵力並不足堅守。至冬,魏人大舉南下,所得之地復失 。魏太武帝勇武善戰,統一黃河流域後,有吞併江南的奢望。

    450年,南北兩個全盛的國家爆發了決存亡的大戰爭。

    450年,魏太武帝自率步騎十萬攻宋懸瓠城(河南上蔡縣東),宋將陳憲堅守苦戰,魏軍死傷甚重,敗退。

    接著,宋文帝發大軍,分水陸數路北伐,魏太武帝也發兵號稱百萬渡黃河來應戰。

    宋將王玄謨率主力軍攻滑臺,被魏主力軍擊敗。柳元景、薛安都破魏洛州守軍,收復陝城和潼關。宋文帝因王玄謨潰敗,召還柳元景等軍。

    451年,魏軍乘勝攻彭城,徐州刺史劉駿(宋文帝子)決心堅守,魏太武帝攻城不克,率大軍南行,攻盱眙城(江蘇盱眙縣)不克,又率軍南行直到瓜步(江蘇六合縣境),聲言要渡長江。宋沿江戒嚴,每戶都得出丁男來服役,王公大臣家子弟也不能免。魏兵缺糧,前面有大江,後面有宋兵堅守城鎮,只好退走。

    魏太武帝攻盱眙,向宋守將臧質求酒,臧質給他一罐便尿。

    魏太武帝受辱,大怒,全力攻城三十日,魏兵屍體高與城平,仍不能攻入,又只好忍辱退走。

    這次大戰爭,宋兵力小,魏兵力大,宋進攻中原,失敗是難免的。

    宋文帝並無戰爭經驗,每次出兵作戰,總要預先制定計劃,限制將帥的機動性。

    交戰的日期和時刻,也必須由宋文帝親自決定。

    朝廷離戰陣路途遙遠,常常坐失時機,這也是遭致失敗的一個原因。

    魏是野蠻的國家,每次作戰,總是驅迫漢民在前陣,鮮卑騎兵在後面馳逐,漢民前進得慢一點,就被騎兵踏死。魏兵走到的地方,屠殺宋民異常殘酷,少數人被捕捉到北方去作奴婢,算是幸運,多數人都被殺死。攻城尤其避免用鮮卑人。魏太武帝猛攻盱眙,給臧質信裡說:

    我派出的攻城兵,都不是中國人(鮮卑人)。攻東北城的是丁零人、匈奴人,攻南城的是氐人、羌人。你殺死這些人,省得他們在中國作亂,對我只有好處,你盡力殺吧!

    魏兵作戰就是這樣消耗大量非鮮卑人的生命來進行的。

    魏太武帝南侵失敗,儘量發洩了他的所有野蠻性。

    宋朝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地方,都遭受大破壞。

    魏兵一見丁壯人就殺,刺嬰兒在長矛上,舞矛以為戲樂。

    擄去生口(被捕獲作奴婢的人)一萬多人,聽說宋兵來追,把生口全部殺死。

    魏各軍又捕捉宋民,驅回北方,有的捕得五千餘家,有的捕得五萬餘家。

    魏兵經過的郡縣,房屋被燒燬,變成一片白地,春燕歸來,只好在樹上造巢。

    宋從此國力大損,魏兵馬死傷也過半數,南北兩朝都疲憊,不敢再輕易較量兵力。[6] 元嘉之世,本來稱為南朝富庶的時代的,經此一役,就元氣大傷了,而北強南弱之勢,亦於是乎形成。

    評價

    《資治通鑑》(卷一二一)中載有宋文帝給他弟弟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義恭的書信,說:“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工業,大懼負荷!汝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念裁抑。工青遇士大夫以禮,與小人有恩;西門、安於,矯性齊美;關羽、張飛,任偏同弊。行己舉事,深宜鑑此!……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荊州)府舍,略所諳究。計當不須改作,日求新異。凡訊獄,多決當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借,不可妄以假人,暱近爵賜,尤應裁量。吾於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以貴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聲樂嬉遊,不宜令過;蒲酒漁貓,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又宜數引見佐史,相見不數,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復何由知眾事也。”。《資治通鑑》記載這一書信,實際是在敘述宋文帝的政治思想。

    宋文帝的元嘉之治,在南朝歷史上確是難得的。宋文帝為政,抓了幾件大事。

    他屢次下詔減免租稅(《宋書·文帝紀》)。

    儘管這一減免的範圍和程度是有限的,雖然主要是對人民積欠的減輕,但人民卻可以減輕一些負擔。

    二是鼓勵農桑。

    東晉末年以來,南方經濟在政局動亂中受到損害。宋文帝時,“農桑情業,遊食者眾,荒菜不開”的狀況,依然存在。

    於是,宋文帝下詔,號召他的巨民“鹹使肆力,地無遺利,耕蠶樹藝,各盡其力”。並把勸農成績的好壞與仕途升遷聯絡起來,“若有力田殊眾,歲竟,條名列上”(《宋書·文帝紀》)。

    宋文帝鼓勵農桑的效果是較為顯著的,一些廢棄田地被闢為良田,農民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

    經過劉裕父子的努力,晉末以來“治綱大弛,權門併兼,強弱相凌;百姓流離,不得保其產業”(《宋書·武帝紀》)的狀況有所改善。

    史稱其時:

    “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繫,吏無苟得。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多,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宋書·良吏傳序》)

    這一派歌舞昇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難免帶有封建史家過於渲染的色彩。

    但不管怎麼說,元嘉時期確是南朝最安穩的時期。

    "元嘉之治"因為:

    1.劉宋不是大一統王朝

    2.當時處於崩塌的背景

    所以雖曇花一現,卻少有提及!

  • 4 # 妖鬼雜談錄

    劉宋所謂的銳意拓疆也不過兩任皇帝,雖然有元嘉之治,也不過是一時亮眼,而後續的劉宋皇帝依然荒淫無道、濫殺。

    劉宋少提及的原因,可以從整個時代與劉宋時代,兩方面論述。

    1、整個南北朝時期都比較少提及

    劉裕篡晉,開啟了南北朝的時代。但是從五胡亂華開始,五胡十六國與南北朝整個這個歷史時期都比較少提及。

    至於少提及的原因,有民族問題、政權混亂問題、政權短暫當權者無道等問題,劉宋時期雖然有劉裕與元嘉之治兩個皇帝,成為南北朝一時亮色,但是也淹沒在南北朝黑暗混亂的歷史當中被一併遮掩。

    提及劉宋,必定提及南北朝歷史,必定提及歷史上的斑斑血淚。

    2、劉宋雖然是南朝疆土最大,存在時間最長,但是未完成統一,而且也只存在60年。

    劉宋銳意拓疆也談不到,雖然有多次北伐,但是不過形勢使然,最終也沒有完成統一。元嘉之治讓南朝宋社會經濟得到一定發展,宋文帝三次北伐,第二次北伐與北魏兩敗俱傷,劉宋的實力開始走下坡。

    元嘉三次北伐,宋文帝不僅沒能收復失地,反而使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損失。

    3、劉宋,只有武帝、文帝兩位比較有作為

    劉宋時期,宋武帝劉裕與宋文帝時期,比較有作為,使劉宋社會經濟的到恢復與發展。但是從孝武帝開始,劉宋就開啟了要麼宗室互相殘殺,要麼就是皇帝荒淫無道的情況。

    劉宋統治下的南朝亮點,也是相對與南北朝歷史對比下。但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劉宋並不突出。

    所以無論是從時代背景的願意還是劉宋自身的原因,都沒有特別值得必須提及的情況。

  • 5 # 彪哥出遊

    首先用辛棄疾的一句詞來概括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看到有答友說因為元嘉之治持續的時間太短,所以少有提及,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其軍事上表現太差,學界一般認為宋文帝第二次北伐的失敗導致“元嘉之治”衰敗。這完全與其父劉裕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風格不符,被北魏吊打的“元嘉之治”,後世自然評價不高。

    但是元嘉之治也是有被人稱道的地方的,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年號元嘉),宋文帝在繼承和延續宋武帝劉裕生前推行的多項改革政策的基礎上開創的一個盛世,因其政治較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文化的各項政策,從而出現了短期內經濟終於有所恢復,人民生活較為安定的政治局面。

    這一時期劉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謝靈運、劉義慶、鮑照、裴松之、范曄、顏延之、祖沖之、何承天等對後世文化影響深遠的名人都活躍在這個時代。

    自毀長城

    元嘉之治的衰敗,主要始於宋文帝劉義隆晚年貿然發動第二次北伐,又在人事佈置和調兵遣將上失誤,冤殺一代名將檀道濟,自毀長城,士氣大跌,引起北魏大規模反攻,是導致國力衰退的一個重要原因。檀道濟一句“自毀長城”是對其最好的概括,親爹打下的大好江山在他手上不斷丟失,讓人慨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古代文人常感嘆政治抱負不如意,才華是否等於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