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925795
-
2 # 一李
不上班可以
只要你付得起代價
你可以不上班,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你付得起相應的代價。
把小便池搬進美術館的藝術家杜尚,不上班也不工作,他只要很少的錢便可以維持溫飽。然而一沒財富,二沒房產,三沒子女。
換做是你,你能忍受嗎?
愛他的人讚美:現代藝術之父;恨他的人痛罵:藝術花籃裡的毒蛇。但不論是讚揚還是唾棄,杜尚在漫不經心之中成為了世人公認的大藝術家。
他卻從不把藝術當回事兒,創作僅僅是隨手的幾筆塗鴉。不僅如此,在名氣登峰造極時,杜尚突然停止作畫,如休止符般戛然而止。
這在世界級藝術家中絕對是一種奇異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杜尚突然著迷於國際象棋。後半生,他樂在“棋”中,不管不顧,氣定神閒,頗有幾分禪宗意味。
他說:“我重視呼吸勝於生活。我對自己的一生相當滿意。”
這份超脫,你做得到嗎?
很多人叫囂著要辭職,但你問他什麼時候寫辭職信,他不吭聲了。
房租沒著落,IPhone7買不起,說走就走的旅行寸步難行。追悔莫及,想回歸工作日常,還要千辛萬苦找尋新工作……哪裡是出路,分明是自絕後路。
無可奈何,我們變成了
厭倦的一代
無處可逃,無路可選。
看似手裡攥著眾多選擇的年輕人,實際上別無選擇。
網際網路供應生活方式,平等展現各個階層的生活。年輕人豔羨著別人的幸福,失望地回看自己,茫然而疲倦:“我得活著,我得拿工資生存。但我沒有特別的野心,我就想活得舒服。”
這是一群“厭倦者”,渴望更好的選擇,卻缺乏鬥志和熱忱,無可奈何地成為邊緣人。如同選民中那些“沉默的多數”,他們的數量驚人地龐大。
厭倦的不僅是工作,還有無可作為的生活。
一是“人生贏家的故事”。十全十美的人生,讓是厭倦者們夢寐以求。
川普女兒、希爾頓姐妹、國民媳婦劉濤、LV太子妃……有才華有頭腦,有爹有錢顏值高。上天的寵兒佔盡了一切美意。
更可怕的事情是 “人家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真讓人瞠目結舌:還有活路嗎?
他們疲倦地嘆了口氣。
人生贏家當不了,於是“迴歸田園的論調”鋪天蓋地。
羨慕之情很強烈,害怕改變的心也很決絕。厭倦者們依舊沉重地上班,不情願地消磨天日。
人們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出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厭倦的盡頭,還是看不到終結的厭倦。
所以機器革命時代會出現反對工業化的嬉皮士,社會高速發展的階段會出現不想工作的年輕人。更極端的,出現瞭如同“返祖”一樣穴居在家的宅男宅女,只考慮生存問題便好,簡直退化到人類本能線以外。
厭倦是種本能
你看別人怎樣應對?
竇文濤是出了名的勤奮。而他在節目上口吐真言:“我也不想工作。工作於我是個生活艱難。我的確喜歡做節目,但如果我是個遺產繼承人,我就不做了。”
說歸說,一旦工作開始,如同舞臺燈聚焦在演員身上的瞬間,竇文濤本能性地認真幹活,精神抖擻。
視繪畫如生命的陳丹青,一隻手揣兜走在路上,另一隻手還在勾畫人物輪廓。他厭惡規規矩矩地去上班,但可以“像蟲子一樣,起床就開始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覺為止。”
對工作的熱愛,早已變成了他們的生理習慣,甚至是本能。
幾十年前的陳丹青在最想畫畫時,必須與土地打交道。種地枯燥而漫長,幾乎耗空他的身體和靈魂,唯有拿起畫筆才能迴歸自如。
“很渴望能有單位能收容我。怎樣都行,就是不要再去種地。”為此,他做過文化館的見習美工,也為村委畫過六百多個骨灰盒。
以竇文濤和陳丹青為代表的六零後群體,時代要他們必須擔起責任的重擔。年輕的他們憧憬工作,渴望成長,目標明確地努力。
簡單而貧乏的年代,帶來極低的生存壓力和極少的可選擇性。此時,人對求生、求好、求向上的動力達到最強。
他們將這種慣性保持至今。
保持飢渴,保持愚蠢
而如今擺在年輕人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充滿機遇與誘惑的世界。我們無法擺脫人性的慾望,也難以擺脫時代的侷限。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凌厲之風,學著接受艱難和困苦。
時代靠著一種簡單粗暴的邏輯,只灌輸一種價值觀,只制定一個成功標準,試圖把所有人成功地擠向一個地方。
那些不屬於此地的人,只感到疲憊和厭倦。
其實,每一代人都有不得不去面對的時代侷限和人生窘境。每個人也都有最適合安身立命的一隅之地。
-
3 # 灰灰說
當你摸著自己空空的口袋時,一切不情願都會煙消雲散的,迷茫的原因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忙碌起來就不會有這麼多想法了。
-
4 # 方向感52680502
20多歲不想上班?是迷茫、浮躁導致的。
外部原因:因為從改革開放到今天的30多年裡,已經逐漸形成不同社會階層,尤其是體現在財富、資源上有著巨大的差異。
比如別人家的孩子20幾歲要創業,他爸會給他5個億人民幣,允許他失敗三次。而你爸給你五個“意”,同意、主意、隨意、注意和看天意,家裡的老底可能都是借來的,現實只允許你失敗0次。別人失敗了得到的懲罰是回到萬達好好接班(多麼希望這輩子能有一次這樣的懲罰,流淚)。而你失敗了,本來打算退休的爹媽,可能要到萬達重新找工作上班。
別人強姦一個花季少女(當然這只是例子,不能做喲)父母周璇一圈,判個監外執行,繼續在外面瀟灑。而你掏個鳥蛋,父母跑斷了腿,等著你的除了罰款,還要被判了10多年(想想都蛋……疼)。
別人20多歲一個創業想法,就拿到了上億的投資(他爹投的……我猜的…),30歲不到就成了上市公司CEO。而你20多歲只能有個想法,看到別人上市的新聞只能說個“哦”。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同是20多歲的年輕人,富二代、官二代們的跑車、豪宅、網紅………還有小目標,這些紫迷金醉的奢侈生活,像島國大片似的每天在你面前現場直播,無時無刻刺激著你脆弱神經和小心肝,但是,你能做的只是默默看著、嘲笑著(我知道你也想要…其實我也想要…),所以,你當然著急、當然會累了。
自我原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用句俗話說: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20多歲你把慾望當理想,什麼都想要,卻什麼都做不好。遇到挫折就後退,得到點小利就滿足。
從來沒給自己做過任何一個職業規劃、財務規劃和時間規劃。卻期待著領導賞識你、同事理解你、幸運女神眷顧你。(我的女神是蒼井空…祈禱她能眷顧我)
20多歲的的你,減肥堅持不過3周,看書超不過3本。可是你牛啊,目標不止3個,理想能裝3筐。試問你有哪個職業堅持了3年?即使堅持了3年,你有符合3年的專業水平嗎?就像你上了3年大學,就有3年的大學知識嗎?3年大學你只忙著“上”了,職場3年你只學會了“熬”。所以,你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想要改變,先停止抱怨。不要在抱怨富二代的奢侈生活,那可能是人家生活的常態,而且那是人家爹媽給的沒搶沒偷。只是在你爹媽貪玩享樂的時候,別人的爸媽在艱苦奮鬥、不斷試錯和積累。人家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奮鬥和積累才有今天的生活,所以你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新中國才成立60多年,別忘了那句老話,往上數三代,大家都是農民的孩子。那為啥過了三代,你還是農民。而別人卻不是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當然,更不要抱怨你的父母,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確實沒怎麼努力。但是如果你是個成熟的人,你應該把抱怨父母的時間用來改變自己。否則,20年後你的孩子也會來抱怨你。這就是佛說的因果關係。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靠,感覺自己好有文化,看不懂的都沒文化……)
除了不抱怨,你還有學會不浮躁,因為浮躁會導致迷茫,迷茫了心就亂了,心亂了就會累。身體累了可以休息,心累了只會萬物具灰……
我本人前兩個月就很浮躁、很迷茫,今天就和你們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解決的。我解決浮躁、迷茫的方法就是看書(這樣顯得有文化…害羞…),我看的書是《孫子兵法》。(是不是很有文化…哇…哈哈…)
首先,說明一點大家對《孫子兵法》誤會,在此之前我也一直以為《孫子兵法》是本打仗的書,裡面可能講的是一些計謀、策略。
其實不是,《孫子兵法》這本書講的是對戰略的思考,講的不是讓你如何勝,而是讓你在戰略規劃上就處於必勝的位置。不好意思,跑題了,忘了是要講我如何不浮躁的了……
我本人呢也是20來歲,創業2年多了在經營一家平面設計工作室,這兩年多每天讓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我們還沒死,又活了一天。所以除了沒死之外每天都是抑鬱寡歡的,簡直生不如死。
畢竟,當初我們創業的時候,我是懷抱著用設計改變世界的夢想的。為此我看遍了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所有的影片演講,因為我覺得只有他們才配得上做我的精神導師。
然而,現實是每天我們在為200元的設計稿加班到深夜,只要甲方爸爸開心我們可以把LOGO放到無限大……兩年多的時間,我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各個行業口中的“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設計是什麼意思了。(你們能理解我嘛?寶寶心裡苦啊…我的喬布斯、扎克伯格…我的理想…碎了一地…)
說說《孫子兵法》對我的啟發,不能再跑題了。其一:戰爭勝負不是在戰場上的,戰爭在準備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準備的充足與否,已經決定了勝負。(就像我們工作室,成立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是悲劇了……只怪孫子兵法看晚了……)
其二:行軍、休息走路都是戰爭,拿破崙征服歐洲大陸的秘訣就在這裡,當別的軍隊訓練一分鐘走70步的時候,他要求自己的部隊每分鐘走120步。你想想在千變萬化的戰場上,他們的速度、效率是對手的2倍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其實,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細節的重要性,人的差異不是體現在業餘時間,而是體現在一個愛好、一個行為甚至一個念頭上,我們要做的是每一秒都要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觀念。畢竟我們都處在社會的最底層,要走的路才剛剛開始。
其三:先要做到不可戰勝,在去思考戰勝別人。社會競爭就是如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打造成優秀的人才,使自己成為行業的稀缺資源。這樣在社會競爭中,天平才會偏向你。
其四:等待的重要性,等待是很重要一種戰略。大秦帝國為了一番偉業,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和準備才發到那場戰爭,從而才一統六國。所以放下我們那顆浮躁的心吧,偉大的事業都是從小事一點一滴做起的。
最後總結一下,我覺得我們20多歲的時候,應該做的是給自己選擇一個方向,做好時間規劃、財務規劃和職業規劃。放下那顆浮躁的功利心,用心的堅持下去。
記住不是20多歲才會累的,不努力30多歲你會更累。用句俗話說: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5 # 小罈子英語電影推薦
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併為之能奮鬥一輩子的事(工作),前提是不要讓家人擔心,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不然的話你的壓力會更大,不要有小孩子的心理,你已經是一個成人了,該為自己負責!
-
6 # 管錐
如果這樣的話建議你換工作,尋找有激情,具挑戰性的。趁年輕還沒老就拼一把為了錢也好,為了豐滿忙碌的工作也罷。
如果非要離開,可能略有不捨倒不如休假出去走走,管他想也好,不想也罷,就是離開一段時間,再回去,認識下心靈的自己。
-
7 # 木魚生
昨天晚上和兩個很久不見的朋友一起吃火鍋,而一起相聚的原因很簡單:一個朋友要去“海漂”了。
去想去的城市,做想做的工作。
吃完火鍋八點多,再到起身時卻已經十點半。我們一直在聊過去彼此在讀書時的瞎嗨日子,一起練舞排舞跑學校的時候,聊現在工作的不如意,也會觸及到未來再見時。
一
尚在研究生的朋友說“那會高中多好,多簡單,只要把這張試卷寫完就好了,自己費盡心力琢磨出來了一道難題就像自己得到了全世界”。
如果我們高考能多考5分怎麼樣?
研究生興奮的說,如果當年我就考個模擬分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可能我就真的去學了經濟,當上了帥氣的操盤手。就算高考比現在就多個三、四分,我也能學個西醫,不至於現在這麼受限。
準備“海漂”的朋友說,當年美術藝考改革,專業上線,但文化不給力,復讀了十幾天,結果還是去讀了大學。結果第二年回到改革前,她失去了很多機會,比如,佛羅倫薩美院當年來湖南招公費應屆留學生了,而她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
我想起當年那幫子人。
仍在做編劇的,雖然寫著自己都不想看的故事,但拿著一集劇本就是4~5位數的薪酬也無所謂了。堅持做後期的在廣電大樓裡日常加班到深夜,但至少工作給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挺高。
而我?日常鹹魚。
我只能一笑,痛苦使人成長,可是絕大多數人在剛剛感受到痛苦的時候就放棄了。
所以二十好幾還是個長不大的小孩。
二
讀書時候想工作,工作後懷念讀書。這似乎是個不可逆的命題,所以我們都在瞎幾把蹦噠中長到了二十多歲。
那時候拼了命想早點畢業,這樣就不受約束,經濟獨立,想怎麼嗨就怎麼嗨。畢業後發現自己生活並沒有那麼多“如意”。工作中受了氣,也只能朋友相聚時候吐吐槽,週末只想一個人去超市逛半天,或者癱在床上兩天不出門,再看一眼鏡子裡的自己,明明二十幾歲的年紀,活的不像樣子。
三
我記得高中班主任常說的一個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她帶過的一個學生,復讀了大概四五年吧,非央美不上。
第一年,專業不過線
第二年,專業的某項差點
第三年,專業終於OK了,結果英語沒考到最低標準線
第四年,專業沒過
當所有人以為他的夢想遙遙無期,考央美是痴人說夢的時候,在又一年的寒暑交替,風雨兼程中,他終於走進了央美大門。
雖然花耗的時間成本和金錢都比較大,雖然走的路比其他人要長,但是終究熬出頭了。
這樣才會更加珍惜吧。
四
我們總是很嫌棄前輩給出的經驗或者教訓,總是把這些當做段子,或者有著“別人的故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迷之自信,等到自己經歷後才發現,自己是一個大寫加粗的“傻逼”。
不過這樣也好,人生多點經歷也不是壞事。
不過,一條道走到黑,也不是壞事。
當然,這條道得是前途光明的康莊大道。
-
8 # 十點讀書
其實許多人的長大成人,都是從離校後的二十幾歲開始的。
我們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風刀霜劍後,真正理解了父輩的艱辛不易,懂得用一個成年人的姿態,來努力奮進,堅持隱忍。破繭成蝶的美麗,其實正孕育在蛻變的痛苦裡。
二十幾歲,本就是吃苦的年紀。所謂的年輕就是資本,並不只是嬌豔欲滴的臉龐、青春煥發的軀體,還包括吃苦的能力和不怕重來的勇氣。
問題只在於,你吃的那些苦,是否能夠照亮前進的路。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看,孟夫子早已將道理說明,吃苦的意義,在於從磨難中修煉從前不具備的能力與品質。
二十歲時,趙麗穎還在各個片場打醬油跑龍套,看過白眼受過閒氣,卻並不妨礙她揣度別人的動作眼神,思考表演的要義。後來我們看到的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角色,都來自於她的前期鍛造和磨礪。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並非誰都天賦異稟。更多平凡的人生,是一步一個腳印,用今天的辛勤耕耘,去換取明日的果實累累。
人生是個不斷的積累過程,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空中樓閣。那些牢固的基石,都要靠著年輕時的努力來一點點打下。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階級固化、有逆襲困境,卻絕不是一個對付出視而不見的時代。它的可愛之處,正在於它承認你的付出和辛苦。
真正的黃金時代,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更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
9 # 落櫻繽紛10433266
當熟悉工作之後,對工作已經帷幄運籌,這個時候已經不能認真對待工作,俗稱職場老油條,說明自己已經在這個工作崗位不具備上升空間了,要麼換工作,要麼換崗位才是最好的選擇
-
10 # Lucy小胖子
誰想工作呀 家裡又不是多有錢 20幾歲不說你掙錢養家了 至少你要掙點自己的生活費吧 年輕都不努力掙錢 老了你會沒年輕的資本 更不好過日子的
-
11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與娃一起成長的寶媽,在探索生命真義的路上狂奔或緩行。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好有共鳴。二十幾歲不想上班,覺得每天上班的內容就是不停地重複,毫無新意,毫無挑戰;自己是一個小小螺絲釘,做著這樣的工作看不到有什麼意義有什麼價值;到底什麼工作最適合我呢,可以每天活力充沛、開心地、快樂地上班?可想想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擅長的領域、特別精深的能力,眼前一片茫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可是這樣的班,這樣的日子,真的不想繼續了啊!
從題主的問題中,看到了題主想改變現狀的願望,只是還沒有找到改變的方向,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做。一個人到底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可能真的要花很長很長時間去尋找、去嘗試;在與現實的碰撞中,最後開拓出自己的道路。我也同樣依然在尋找,在嘗試,以前朝九晚六白領的工作完全放棄了。摸索了四五年,只是剛剛看到一點黎明的曙光的樣子,而是不是就是我的方向,還需要繼續前行,繼續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不斷磨礪,才能知道。
最適合自己心性、品質、能力、天賦的,到底是什麼?
能夠去做這樣的嘗試和選擇,其實是非常幸運的。
所以,對現在工作的不滿、覺得沒勁,我覺得恰恰說明內心有找尋的動力,這樣的苦惱的狀態,必然推動一個人去追尋去改變,而要改變,必然意味著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挑戰未知的領域,從而更充分地瞭解自己、發展自己。這是一個最終與自己相遇的過程。
而我一直覺得,遇到真正的自己,充分地瞭解自己是誰、怎麼樣、到哪裡去,是我們篤定地生活、行走在這個世界上的,充要條件。
所以,從你的提問看,其實挺替你高興的。
如果能迅速寫出答案,那麼恭喜你,你對自己的瞭解是比較充分的;而一般情況下,可能要實踐上好幾年,才能作出比較肯定的回答吧。
如果三個圈裡的答案高度重合,那麼熱烈地恭喜你!這意味著人格整合已經達到相對完美的境地。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讓人工作愉快;一份自己擅長的工作,讓人有勝任感和自我激賞;一份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工作,讓人感到幸福。三者合一,就是最適合自己、最完美的工作。
另外一個小小的建議是,在打工謀生的同時,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想想自己小時候最愛玩、最愛做的事是什麼,多年來從未放棄的喜歡的事是什麼。有豐富多樣的興趣愛好,永遠不會把生活過得乾巴巴、了無生趣。
而誰能知道,自己日積月累的愛好,什麼時候不會成就一份事業呢?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
12 # 璟煜故事匯
二十幾歲的年紀正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大好年紀。而一份工作又是我們實現這一抱負的平臺。不想工作的年輕人往往沒認識到這一點,依然每天沉迷於手機娛樂無所事事,自然久而久之就在實現抱負的這條路上偏離的太遠太遠,到頭來都是一通抱怨。
年輕人,請正視自己現在的責任,趁你還有大好年華,在應有的年紀努力一把,不然以後的生活很容易捉襟見肘。
從現在起把消極悲觀的情緒消除掉,可以去跑步健身,記住任何時候運動都是你找到新的自己的一個途徑。然後靜下心來根據自己的規劃多讀書充實自己,這是一個能很好的留住時間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的積累是你面對未來的唯一資本。最後有一兩個知己好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他們會發現你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時候你可以用你積極的一面去喚醒他們。
-
13 # 青唐pur
二十幾歲,其實沒有十年,在二十幾歲的節點上,尤其對於女生是最美好的青蔥歲月。
作者說二十幾歲其實沒有十年,算起來也只有三年,第一點在大學裡無所事事,打著遊戲煲著劇,睡著大覺,第二年意識到了畢業後的緊迫性,開始找工作各地跑,第三年,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忙著被催婚。忽然發現自己都已經三十歲了呢。
節選《二十幾歲,沒有十年》
二十幾歲你敢不敢放棄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放棄一切去拼去闖,你會覺得這個時間對你太殘酷還是給了你機遇,最怕的機遇到了你的手邊,你卻無視了它,選擇了安定的工作。
今天在車上,旁邊坐著一位阿姨,從上車到下車,一直在說著她的女兒的點點滴滴,從頭說到尾,一直都在說她的女兒有多優秀,她多驕傲。其實我那會兒一直在想,為什麼她把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女兒身上,而不是關注在自己的身上。
中午恰巧吃飯遇到了餛飩小店的老闆娘,她跟店員聊天說自己,從結婚後就在沒有穿過一次裙子,穿過裙子的唯一一次就是婚紗。女人天生都是愛美的,可是一些生活或許讓她喪失了愛美的權力。
前幾年微博很火的一個故事,一個畢業了幾年的女孩來到一個麵館,因為叫的牛肉麵裡面的肉少和老闆爭執起來。結果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為牛肉的多少,而是如她所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這三個小故事,寫了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女人的故事,其實我最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她們“不想要的生活”,當然我也不能以偏概全。
對於二十幾歲來講,最重要的還是蟄伏,不斷地提升自己,尤其對於女孩子來講。對於放棄一項安穩的職業,穩定的生活,是很難的決定,也許在家裡人眼中,適時地工作、結婚、生子,安穩的度過一生才是一個女孩子該有的狀態。
可是,總有人不甘於平凡,不甘於現狀,去拼,去闖哪怕頭破血流也不曾說過一個“苦”字兒,我們現在的大學生朋友,因為上課,就上幾節課而叫苦不迭,說活著好累,人生好累,可是她們未曾做過任何努力去改變,說完之後開啟淘寶買買買,說是這樣才能緩解疲憊的情緒。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意思是:畢業的那一天,我才真正的發現,我再也不用浪費時間的活著了。他說出了大學70%的學生的現狀,四年時光,原地踏步,或者持續的退步。
對於自己來說,為何不邁出關鍵的一步,去尋找機會,把握機會,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只希望自己可以走穩當,走踏實,做到不違心。
因為微習慣的意義就在於微小的改變,以及堅持的巨大意義。很多情況下,因為看不到反饋會選擇放棄,不能堅持到底,當然可以在堅持不住的時候休息一下,不必刻意的為了做到堅持而去堅持。
在學會堅持的同時,用娛樂活動來享受堅持的意義。
不斷的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思考方式,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認知觀念,從一點點開始,有喪的時候,那就只讓自己喪一會兒,放縱一回。
最好的堅持就是,勇於堅持。
每天不想上班,工作沒有熱情;痛恨星期一,企盼星期五;工作駕輕就熟,做事越來越沒勁;對工作內容不滿意,不知道如何改變;沒什麼核心競爭力,越發焦慮迷茫,該怎麼辦?
回覆列表
二十幾歲不想工作,其實有幾個人想工作呢,再說了其實很多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興趣,更多的是為了生活,當今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在工作,還有好多人現在可能正在找工作,人生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興趣,每個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是不想工作和不工作是兩個概念,除非你有足夠的錢,那麼什麼都不用說,不工作,想幹嘛幹嘛,可是這個社會有幾個人能那樣呢,所以說實在不滿意這份工作
可以選擇換工作,前提自己得有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知道自己不只是一個人,還有一個家,社會發展的很快,物競天擇,看自己的選擇,當然,如果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可以去創業,還有希望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很多人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重複工作,很簡單,為了家,為了更好的生活。
最後努力奮鬥,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得權利,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三思而後行。懂得責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