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延慶卅四年

    據我所知,都是日本的一些戰列艦,因為航空母艦已經成為潮流和趨勢了。

    大和號、武藏號、金剛號等等。

  • 2 # 響寶寶改二甲

    那其實還是挺多的

    畢竟著名這個定義十分模糊,而且題主也沒說是不是非得已經造出來的(笑)

    簡單說一下,不過具體歷史就不講了,因為我想到的“著名”的戰列艦還是蠻多的

    首先是大和級

    歷史向海軍迷必然知道的戰列艦,某種意義上和隔壁陸軍的鼠式坦克是一個概念(不過鼠爺可能沒有虎式出名?笑)

    (1941年12月在宿毛灣進行航速測試的“大和”)

    大和級戰列艦(やまとがたせん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其排水量、搭載主炮口徑(46cm)均是史上最大。也是日本建造最後的戰列艦艦型。

    1號艦為“大和”、2號艦為“武藏”。3號艦“信濃”是因應對美國作戰需要設計變更為航空母艦並完工下水。

    其次是隔壁美華人的依阿華級

    (衣阿華號戰列艦側舷齊射的照片)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建成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銳的一級戰列艦。這一級戰列艦因日本帝國投降簽字儀式於其3號艦密蘇里號上進行而名揚萬里,同時,首艦衣阿華號因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需要,而成為歷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戰列艦。此外,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0年代)的戰列艦,4艘同型艦仍儲存至今。

    由於衣阿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列艦成為美國海軍實際上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衣阿華級是現存的戰列艦中現代化程度最高,主炮威力最強的戰列艦,因此相當知名,在美國也經常出現在各種流行文化中,比如電影《超級戰艦》

    然後還有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號於1940年)

    俾斯麥級戰列艦(德語:Linienschiffe der Bismarck-Klasse)是納粹德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所建造的兩艘戰列艦的船級。它們是德國海軍建成的最大型軍艦。其中俾斯麥號於1936年7月動工,1940年9月落成;而其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則是在1936年10月進行龍骨架設,1941年2月完工。

    兩艘同級艦的服役生涯都是短暫的。俾斯麥號僅參加了一次軍事行動,即出擊至北大西洋的“萊茵演習行動”,以襲擊從北美髮往英國的補給船隊。在行動中,它摧毀了英國戰列巡洋艦胡德號,並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擊損新式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在皇家海軍追逐了3天后的最後一戰,俾斯麥號遭擊敗並沉沒。致沉的原因仍然存在分歧,英國的主要來源主張對艦隻的沉沒負責。然而據羅伯·巴拉德和詹姆斯·卡梅隆的考察證據表明,俾斯麥號的沉沒最有可能是如同其倖存船員所聲稱的自沉。

    提爾皮茨號的生涯並不引人注目;它於1942年被遣往挪威水域,並在當地行使存在艦隊的職能以威懾從英國至蘇聯的護航船隊。期間它曾多次遭到皇家海軍及皇家空軍的襲擊。1944年,艦隻被蘭開斯特轟炸機的三枚高腳櫃炸彈命中,造成嚴重的內部破壞並使之傾覆。提爾皮茨號最終於1948年至1957年間被拆為廢鐵。

    俾斯麥級出名主要還是因為在丹麥海峽海戰中俾斯麥擊沉了英國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後者在戰鬥中因為彈藥庫殉爆而沉沒,當然也有很多說法稱並非俾斯麥的炮彈引發了殉爆,而是歐根親王號的主炮炮彈引發了殉爆,但這不妨礙俾斯麥變得出名(其次,作為德國最後,最大的戰列艦,德棍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德華人的死對頭英華人自然有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胡德號(英語:HMS Hood ,舷號:51),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巡洋艦,屬於海軍上將級戰列巡洋艦;艦名典故為紀念18世紀英國皇家海軍上將塞繆爾·胡德子爵,為歷史上第4艘以“胡德”(Hood)命名的軍艦。該級軍艦在戰爭緊急應對法案(Emergency War Programme)之下的1916年下令建造,原先預定建造4艘,但是在日德蘭海戰顯示英國軍艦設計存在重大瑕疵;建造中的戰艦實施大規模設計修正。然而英華人清楚設計先天弱點很難在後天追加改正中修復,所以海軍上將級的後續艦在1917年取消建造,只有胡德號完工,也讓胡德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戰鬥巡洋艦。

    胡德號完工時,她是英國最好、世界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同時也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象徵與驕傲;稱她為全能的胡德(The Mighty Hood)。

    從1920年代起,胡德號參與英國多次炮艦外交與國力展示演習,包括地中海訓練、1924年實施的環球巡弋任務,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爆發時,胡德號長期派駐地中海艦隊作為嚇阻武力運用。直到1939年才返回英國本土實施全面檢整,雖然皇家海軍有計劃讓她在1941年實施全面現代化工程,但是在1939年9月歐戰爆發後該工程遭推延,胡德號只進行小規模改良即再度投入戰場。

    1941年5月,胡德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戰艦奉命攔截試圖穿越封鎖線威脅大西洋航道的德國戰艦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5月24日丹麥海峽海戰一役,胡德號與德軍俾斯麥號戰艦交火,不到十分鐘就被擊沉。

    胡德嚴格意義上是戰巡,而非是正規戰列艦,不過作為“最後的戰巡”還是給她老人家一點面子,畢竟俾斯麥都露面了

    厭戰號戰列艦

    厭戰號戰列艦(HMS Warspite)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該艦於1913年11月26日在達文波特皇家船廠下水,至今仍是皇家海軍最負盛名的船艦之一。二戰期間厭戰號因得到安德魯·康寧漢爵士讚譽而獲得稱號“可敬的老女士”。

    厭戰號與其他同級艦一樣由兩人共同設計。其中之一為約翰·費舍爾爵士,他在史上第一艘無畏艦“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ought)”下水時便是第一海務大臣。另一位為溫斯頓·邱吉爾,當時的海軍部長,也是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從設計到建造的首要角色,他勸說已退休的費舍爾爵士重出江湖,並受到後者造艦思想的影響。

    厭戰號戰列艦可能是HMS真正的招牌,即使是HMS的BIG7都無法和她相比。厭戰號是皇家海軍歷史上獲得戰場榮譽最多的軍艦,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獲得榮譽最多的軍艦。並且厭戰號是歷史上移動中的戰艦對移動目標實施炮擊的有明確記錄的最遠命中記錄保持者,一發主炮炮彈在大約26000碼(超過23.5公里)的距離上命中義大利戰列艦儒勒·愷撒號。

    英德到齊了,也不能少了法華人的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英語:Richelieu-class)是法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同時是法國有史以來建造噸位最大的戰列艦。本級艦在1930年代設計,預計對抗義大利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整體設計類似於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放大版,其主要武器採用8門380毫米45倍徑1935年型主炮,並配置於2座四聯裝炮塔內,而2座主炮塔以揹負式佈局全設置於前甲板。其標準排水量為35,000長噸(36,000公噸),在航速上可達32節(59千米每小時)。

    由於黎塞留級前三艘艦分別於1935年、1936年、1938年等不同年份開工,在建造過程中各艦又分別更改方案,因而造成本級艦共有3種子型別艦艇。原預計共建造4艘,但只有3艘安置龍骨,並且只有前2艦完工。黎塞留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服役,而尚·巴爾號在二戰後才開始服役;2艦在建造期間曾於達喀爾戰役與卡薩布蘭卡海戰為維希法國作戰。在法屬西非倒戈後,2艦轉為自由法國與同盟國的指揮下。首艦黎塞留號隨後加入英國海軍本土艦隊與遠東艦隊作戰行列,並在1945年後前往法屬印度支那支援該地法軍。讓·巴爾號則到1950年後才正式完工,並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支援英法聯軍登陸埃及塞得港。1960年代後,本級艦逐漸退至第二線。黎塞留號於1968年拆解,讓·巴爾號則在1970年拆解。

    在歐洲列強的戰列艦中,黎塞留級的設計相當的特殊,不但兩座主炮塔全部佈置在艦體前方,炮塔設計還使用了獨樹一幟的四聯裝方案,並且和英華人的英王喬治五世級的四聯裝方案還不盡相同

    還有嗎?

    當然還有,我在開頭也提到了,“著名”這個定義非常的模糊

    如果不給明確的定義的話,我還能繼續講下去

    三大BIG7:日本長門級,英國納爾遜級,美國科羅拉多級英國皇家海軍最後的戰列艦:前衛號(不過前衛46年才服役,因此實際上算是戰後船)幾大圖紙戰列艦:日本超大和級,美國蒙大拿級,德國H級,英國獅級,法國阿爾薩斯級義大利海軍唯一的亮點: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不過這要扯下去就沒完沒了了

    因此就這樣吧

    有問題請提問我將盡量作答

    鬥魚:@女裝了不是群主的響醬

    Twitch:@HibikiForever

    求關注~

  • 3 # 鐵桿軍迷

    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戰鬥武器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由於艦上裝備威力巨大的大口徑艦炮和厚重灌甲,具有強大攻擊力和防護力。戰列艦曾經是人類創造出的最龐大、最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唯一具備遠端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臺,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號戰列艦9門主炮右舷順次射擊,據稱可導致這艘排水量45000噸的龐然大物側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計劃建造6艘,首艦依阿華號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Iowa 舷號BB-61),1940年6月27日在紐約海軍工廠正式動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紐澤西號(New Jersey 舷號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現役;密蘇里號(Missouri 舷號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號(Wisconsin 舷號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現役。伊利諾斯號(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號(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後停建,均未建成。

    “大和”號戰列艦

    1941年10月30日,大和號在宿毛灣鵜來島和衝島標柱間進行全速公試的畫面,當時的狀態為公試排水量69304噸,151700軸馬力,螺旋槳每分鐘223.2轉(照片為人工上色,攝影:橋本敏郎)

    這是目前流傳最廣的戰艦大和建造照片,也是唯一一張詳細的舾裝照片,攝於1941年9 月22日吳工廠舾裝艦橋,畫面右邊的是鳳翔號航母(遮風欄呈豎起狀態),鳳翔遠方為間宮號給糧船,背景為停泊在二河川口的驅逐艦群。左側可見第6戰隊的重巡洋艦加古、衣笠、以及一艘特設給油船。長期以來日本人對這張照片的鑽研判讀機會發展成一門學問。拍攝者為造船部設計官橋本敏郎技術大尉。日本投降後橋本前往東京,以“技術資料兼民族紀念品”的名義將照片託付第二復員省(原海軍省)官員福井靜夫儲存。

    俾斯麥級戰列艦

    ▲納粹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不讚嘆“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隻”,這就是納粹德國最強戰列艦“俾斯麥”號。

    它以普魯士鐵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國最先進的工業和科技智慧結晶,其武備之強令同時代戰艦望塵莫及,只用6分鐘就消滅了被稱為英國海上國力象徵的胡德號戰列艦,震驚了整個世界。然而,初戰3天后,“俾斯麥”號就永遠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戰與初戰一樣驚心動魄,至今仍為無數軍迷津津樂道。

    號稱“不沉的海上鋼鐵堡壘”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考慮到其在亞洲和歐洲的潛在敵國日本和德國正在積極擴軍備戰,於是根據英、美、法三國簽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1937年開始建造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 BB55)、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艦華盛頓號戰列艦1938年6月14日開工,1941年5月服役。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佈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

    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黎塞留級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其設計遵守1936年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限制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不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大於14英寸即356毫米)的規定,是典型的條約型戰列艦。

    同級艦有英王喬治五世號(HMS King George V )、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約克公爵號(HMS Duke of York)、安森號(HMS Anson)、豪號(HMS Howe)等5艘。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維內託級戰列艦

    維托里奧 維內託級戰列艦是義大利建造的一種戰列艦。維內託級首批2艘:維托里奧 維內託號(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奧號(Littorio);2艘改進型:羅馬號(Roma)、帝國號(Impero,音譯為“因佩羅”號)。

    20世紀30年代法國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已經顯得陳舊落後了。最初,義大利海軍準備建造一種可以和“敦刻爾克”級相抗衡的新型戰艦,最後,義大利海軍決定設計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即後來的維托里奧 維內託級戰列艦。  

    ▲維內託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 納爾遜(1758-1805)命名。

    設計與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曾計劃建造N3型戰列艦,因《華盛頓海軍條約》夭折。根據條約最後妥協的結果,日本、美國可以保留完成條約規定的未完工的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美國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英國則能夠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建造安裝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而不受條約中10年內不得建造戰列艦的規定的約束。根據這一協議,英國海軍1922年11月在條約規定的噸位內開始建造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勢力迅速膨脹的日本為爭奪海上霸權,重新制定了八八艦隊的計劃。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劃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效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

  • 4 # 文旅攬勝

    1,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號戰列艦9門主炮右舷順次射擊,據稱可導致這艘排水量45000噸。

    2,“大和”號戰列艦 1941年10月30日,大和號在宿毛灣鵜來島和衝島標柱間進行全速公試的。

    3,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 希特勒稱它為“德國海軍的驕傲”,就連敵人丘吉爾也不得。

    4,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

    5,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號於1935年開工,但法國相對薄弱的造船工業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月21日是克羅埃西亞球星曼朱基齊生日,如何評價他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