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總是害怕寫作文,每次寫作文都要掙扎很久,甚至排斥作文。
11
回覆列表
  • 1 # 星期六的晚上呀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孩子普遍怕寫作文的原因是:

    一、從口頭言語到書面言語的困難。

    兒童是先學會口頭言語而後學會書面言語的。由於書面言語遠比口頭言語複雜和困難得多,因此,孩子要由口頭言語到學會寫作形式的書面言語,就存在著很大的困難。

    二、理解、熟悉作文物件的困難。

    作文,不管是記事、敘事或描述、議論的形式,它總要有一定的物件,要表達一定的事物,總不能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所以,作文首先就有一個理解、熟悉作文的物件的問題。對孩子來說,要他們理解、熟悉作文的物件是一個大的困難,他們感知事物,很不善於觀察和進行抽象思維 ,不懂得事物的外部特徵和相互聯絡,所以,作文時拿起筆來,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真是“萬事起頭難”的困惑。

    三、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困難。

    作文雖然也要具體形象思維參加,但主要依靠抽象邏輯思維。要在掌握字詞的形式和意義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概念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的思維活動和進行推理、判斷、歸納、演繹等思維形式,才能進行作文的構思,才能用簡練的語言經過修飾來表達思想,做到說之有據、言之有物,條理清楚、層次井然 ,最後把作文寫好。

    作文與做人

    一個人不會說可以,孔子說: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不會說,將行動用在做字上,動手能力就強了,這是更好的事情。

    會寫從某程度來說也是一種“做”,對於筆桿子來說,寫就是一種“做功”。人必須學會寫,這個很重要,一個人如果會寫作了,是一勞永逸的事情。

    學生時代會寫作文成績好,對考上大學很有幫助;工作期間會寫作,對提高工作能力會有好處。一個人的筆桿硬了,會受益一生,走到哪裡會響到哪裡。

    寫作是人生成功的基礎。

  • 2 # 黃老師說教育

    很多孩子怕寫作文,大多的是因為不留心、不愛看書、不喜歡讀背、不注意平時的積累,導致語言匱乏,詞不達意,或者是“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事實上,只要平時多讀書、多背優秀作文和詩詞名句、多寫日記多做讀書筆記,慢慢的豐富積累,作文水平自然就會很快提高。

    我認為,做人與作文密切相關,有時甚至是和諧統一的。

    具體說來,兩者的關係表現為四個方面:

    第一、怎麼做人。很多古書,記載一些老祖宗的話,對我們很有啟迪。

    很多古話教育我們如何做人,與人相處的時候對人要很和藹。做任何事時,我們不要左右為難、拖拖拉拉、猶豫不決,該下決心就要下決心。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看淡得失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第二、逆境、順境看襟懷。有的人身處順境的時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來就怨天尤人、是捶胸頓足,甚至嚎啕大哭。

    做人,要有襟懷,襟懷坦白。不要只看眼前,目光短淺。

    第三、臨喜臨怒看涵養,要做到做到“大喜臨門不張揚,無故加之而不怒”。

    做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寬廣的襟懷。凡事看開看淡,上帝為我們關上門的同時,一定幫我們開啟一扇窗。

    第四、和諧相處,團結一致。

    在跟大家一起相處時,不要額外一條筋,要搞好團結。

    顯然,在做人方面達到高境界,我們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做到這幾點,待人處事、自己身心修養等方面都能相應有更高層次的提升,這種情形下作文,還發愁不會寫?

    請相信,只要做好人,作文水平必定有很大提升!

  • 3 # 丁小逸DXY

    首先應當具體分析寫不好作文的原因。

    先說“沒東西可寫”。究其原因可能是生活圈子小,見識少;也可能是閱讀少,實踐少:還可能是沒有興趣,“用心”不夠。

    再看“寫不好”。這可能有三個原因:一是肚中有“貨”,但表達不好。不知從何寫起,詞不達意,遣詞造句能力差,平時語言積累太少。二是肚中有“貨”,但不想寫,不願寫。對寫作有牴觸情緒。三是肚中有“貨”,但“貨色”不好。思路不清,缺乏條理,內容不真實,胡編亂造。

    建議採用以下對策鼓勵和幫助孩子:

    1.愛生活,勒觀察。要讓孩子熱愛生活,積極熱情地參加各種活動,主動地關心周圍的人和事,就能獲得寫作的“源泉”。要做有心人, 對於周圍的事物多多細心觀察,就能獲得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寫作時就不會言之無物了。

    2.多閱讀,勤動腦。多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而,積累詞彙, 熟悉表達的句式。同時要讓孩子名動腦。多交流讀書的感受與收穫,消化吸收書中的營養。

    4.勤寫作,多修改。勤寫多練是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可以寫觀察日記,與生活隨筆,建作文小檔案等。另外,文章寫出來以後要多修改,- 是自己反覆改,二是讀給別人聽,徵求意見,三是請寫作水平高一點的人幫著改。長此下去,孩子的作文水平肯定能提高。

  • 4 # 十里熱愛

    沒有不會撰寫的文章,只有不敢撰寫的文章。

    孩子害怕寫作文,我個人認為是信心的原因,一些孩子沒有充分的信心認為自己能夠寫好,於是害怕而不敢寫。

    作文與做人有關,作文裡面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結構,都是將作者的思想的體現。作文無非是將作者的觀點付諸文字而展現出來,作文其實並不可怕,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嘗試。

    對於散文,作者可以先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蒐集相關優美詞句以及美好的詞彙、多加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詩散文以能增添自己的文采,從而撰寫出一篇辭藻華麗但並不會華而不實的文章。

    對於議論文,作者需要的是就某件事將自己的觀點完全的展現出來,並且加上能夠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來說服人心,當一篇議論文真正做到說服別人的時候,這篇文章它就成功了。

    對於說明文,作者需要的是將某件事物以官方的語言非常精準、明確地描述出來,而其中必定要包含相關的資料。說明文的難點在於,作者必須在前期就將所要說明的事物的相關資訊找齊並篩選出所需資料,再用非常官方的語言描述出來,語言精確,結構嚴謹。

    ……

    我認為只有不敢撰寫的文章,沒有不會撰寫的文章。

  • 5 # 重獲新生的螞蟻

    父母要分析孩子膽小的原因,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嬰兒生來懼怕兩樣東西:一是怪而大的聲音,二是身體失去支援和跌倒,其它的懼怕心理都是後來養成的。成人恐嚇或父母遇事大驚小怪都會影響孩子,使他們產生懼怕心理。其次,要設法消除誘因,不嚇唬孩子,不講恐怖故事,經常帶孩子與他所害怕的東西接觸,便於孩子瞭解、熟悉和習慣對方。讓孩子學習克服懼怕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教給孩子周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使孩子知道什麼是危險可怕的,什麼是不可怕的。同時,父母自己應克服懼怕心理,這對改變孩子膽小是十分重要的。 我認為寶寶膽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所以自信心的培養十分重要。 首先,為寶寶多創造一些交往和溝通的條件和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總是呵護有加,孩子勢必少了與人交往的經驗,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相處,顯得比較被動。父母要帶著孩子多串串門,多參加一些聚會,孩子會在觀察父母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同時,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會比較放鬆,膽子會大起來,逐步產生自信。 其次,寶寶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單獨和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學會遵守規則;跟小孩子玩,可以學會照顧別人。待他交到幾個好朋友之後,膽子自然就大了。當然,年幼的孩子之間往往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糾紛”,最好試著先讓他們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透過適當的體能鍛鍊,讓寶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也是不錯的,不但可以發展寶寶肢體的協調能力,促進大腦思維發育,更可以直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在家裡,父母有意識地讓寶寶自己在另外的房間玩耍。你要時不時地和他說幾句話,讓他放心。和寶寶一起玩的時候,有意識地給寶寶設計一些情境,比如讓他單獨去另一個房間給你取書或是他的玩具,鍛鍊寶寶的膽量。 寶寶膽量大小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就先天因素來說,我的感受特別深。我兒子對鞭炮聲就表現出特別的恐懼,每每週邊放爆竹他就大哭,甚至全身發抖。此外,他也不像鄰居家的孩子那樣,很高的臺階都敢跳,他對高度敏感性特別強。像這類的膽小,只能給孩子時間,慢慢適應。 從後天因素來看,我認為與成長的家庭環境關係很大。長輩對孩子的過度呵護、做錯事時不當的指責,都可能導致孩子膽小。但我想這方面歸根到底由父母的舉止言行決定,膽小怕事的雙親必然養出膽小怕事的孩子。 能否解決寶寶膽小的問題關鍵在於父母,而且基本上是順其自然的事情。當然,要縮短孩子適應環境的時間,主觀努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關於膽小,我想做一個簡單劃分: 一類膽小屬於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這類情況不能定性為膽小,不一定會成為日後性格發展中的問題。 另一類膽小屬於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成長中多次遇到“威脅”刺激,而逐漸形成了一種反射性的行為。比如說:被厲害的小朋友欺負時不能採取適當的反應方式來保護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於是孩子的行為呈現出固定化模式。 後一種膽小是需要父母關注的,其道理是: ·孩子最初採取的對應行為多是自然反應,如果不加以干預,就會成為行為習慣。 ·一個刺激下的反應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個孩子在外面對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行為聽之任之,那麼在家中也會對前來串門的“霸道”小客人一讓再讓。 ·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嘗試新的應對方式,而非總是被動和忍讓。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選擇新方式有效地應對“強橫”,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學習人際交往中適應性行為的機會。 從天性的角度看,膽小孩子的氣質特點是:安靜、溫和、靦腆、順從、忍讓、謹慎、軟弱,少有主動要求。這些特點發展下去都屬於內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遺傳而來,天性不容易改變。對這樣的孩子,要多一些寬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勵,肯定其做事有獨立性,勇敢有為。只有實踐過程帶給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屬於他自己的經驗“資本”。 從後天的角度說,膽小隻是一種表面現象,其本質說明孩子的獨立性欠缺。對這樣的孩子,切忌簡單粗暴、嚴加管束、過度保護、批評貶低、包辦代替。父母莫要表現得過於“強大”,否則會造成孩子“窩囊”無能。 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幼兒尚不能自我評價,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被人視為“膽小鬼”,有可能就不願再去嘗試那些“膽大”的做法而維持“膽小”的狀態。父母不要不斷地責怪孩子表現不佳,允許各種各樣的弱點貫穿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援,當孩子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援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對於幼童來說,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

  • 6 # 淅爸育兒記

    孩子害怕作文的部分原因

    我知道一部分原因,但不代表全部,大家做隔參考:

    曾開設過課後輔導,帶孩子們寫作文可以說是最頭疼的了,他們總是抗拒作文,大體上原因如下:

    1. 字數限制

    到了一定年級,作文就會有字數限制,可一些孩子平時積累不夠,或者對於詞彙、句子的理解本就不深刻,運用起來就顯得十分為難,這就讓他們連湊字數都難以做到。

    包括了識字不足,包括了理解不足,也包括了詞彙量不夠,詞不達意。

    2. 沒有體驗的題目

    不得不說,整齊劃一的作文題目是讓一些孩子難受的,因為孩子根本就沒相應的體驗。

    例如我的週末,很簡單對嗎?但對於一些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週末,或者說他們的週末本就是一筆流水賬。

    沒有體驗感的事情,讓孩子如何寫得出來?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寫和爸爸媽媽去旅遊的,可問題是那幾個孩子根本就沒和爸爸媽媽去過旅遊,甚至是向父母提出有類似作業要出去旅遊一番,而父母也總是覺得無聊、忙而拒絕,讓孩子自己編。

    3. 過於要求的嚴格

    作文是一項綜合性訓練,需要寫出事件,需要寫出感受,需要運用過去所學的知識。

    但一些家長在教孩子作文的時候,要求是真的高,忽略了孩子的實際情況,一急就寫不出來,寫不出來就罵,就埋怨孩子。

    這就讓孩子加深了作文很難的想法。

    先會做人,然後作文

    成功作文,成功做人?我持否定態度。

    如果魯迅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沒有知識儲備,沒有先樹立自己的三觀,他就寫不出書來。即便是網文也同樣如此。

    你讓孩子寫“我的愉快週末”,那麼你的先讓他體會週末,讓他在週末裡有意地捕捉自己的快樂,並把這份感受及時記錄下來,而不是讓他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越是會編作文的孩子,其也越是會撒謊,更寫不出什麼好文章來。

    讓孩子寫好作文

    我認為,作文和唱歌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最講究個真情流露,真實感受,文字如何描述只是技巧,字數是為了讓內容飽滿,唱歌同理。

    當孩子討厭作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循序漸進:

    1. 從寫不出來,到寫得出來,而不是寫得好

    生活是可以記錄的,尤其是手機拍攝那麼方便的當下,你有沒有試過帶孩子體驗相應的作文內容,同時又給孩子拍拍影片,記錄他的生活日常,也及時讓他說下他的感受?

    當坐在學習桌前提筆的時候,一邊觀看自己的影片,一邊用語言記錄,再轉化成文字,內容就不成問題,這就讓孩子可以有東西可寫。

    2. 從寫得出來,到寫得好

    寫得好是需要訓練的,文筆的訓練,這就需要孩子能透過實踐去體驗詞彙、句子的意思。

    就如“鋤禾日當午”,你帶孩子體驗過農耕,他才能體會到如何“汗滴禾下土”,最起碼 ,你也可以給孩子看過類似內容的影片。

    透過這些一點一滴的積累,孩子的詞彙運用才會越來越好。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彌補,老師教會了孩子詞彙的表義,我們需要在生活中讓孩子去深刻這些表義,化為他們所能運用的。

  • 7 # 黃蜂二師兄

    說個自己切身體會,我的老大寫作文我推崇60分主義,因為作文字身就是沒有滿分的,每次看女兒的作文,我就挑作文中的亮點來誇獎,加上多練習,女兒的作文可以算優秀了!詩仙太白劇照

    而對於老二,我因為長年不在家,我老婆就對孩子要求比較苛刻,多讀課外書是對的,但是要提取孩子的興趣點,作文也應該循序漸進,發掘亮點,提高孩子的興趣和自豪感。醉酒寫詩

    可是孩子他媽嚴格要求,讓孩子形成了完美思想,不完美不下筆,結果現在其它學科都很好,反而對很容易的寫作畏首畏尾,每次作文都是猶豫再三,生怕寫的不完美,生怕遭到母親的責罵,結果作文分數很低,最可怕的是對寫作文有排斥心理。一生愛酒

    著名作家講作文有幾種境界,1)眾裡尋他千百度,2)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光姍欄處,3)山窮水盡疑無路,4)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靠知識積澱,二靠臨場發揮,三靠興趣引導,四靠觀念闡述。酒仙與貴妃

    文章是自己志趣志向的引申和發散,也和自己做人的態度有息息相關的藕斷絲連的關係,不要強求,不可威逼,就連貴妃求著名詩仙太白的詩句時也知道不可強求,那麼多家長怎麼就不懂這個道理呢?

  • 8 # 天馬909張冰河

    小學生的作文基礎,是對自然,生活的親身感受,透過簡單的文字,組成簡單的語句,而表達出自己簡單的認知,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練習過程。家長配合教師,誘導,引導,輔導子女,提高對自然界和生活的觀察力,啟發其思維的想象力,以自己的體驗和語言,用文字敘述出來。既是作文。

    從我兒子學前班開始,我做家務活,就引逗兒子參與。作飯時一邊講故事,一邊教他擇菜。炒菜時讓他觀看,而後一起享受美味,意在讓他參與生活。從一年級開始,就教導他,自己制定簡單的作息制度,而且必須做到。從小培養生活的自立,自律能力。從兒子八歲起,他自己就可煮牛奶,煮雞蛋,自做早攴,自己騎腳踏車上下學。透過日常的親自參與,出一些小問答題,讓兒子回答,如,自己穿衣,疊被子,打理自己臥室衛生的感覺如何,並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提出不足之處。這是生活方面的培養。

    經常帶兒子去自然界的田間地頭,識野草辨花木,認果樹,認粧稼。秋天到果園摘桃梨蘋果,草莓,甜瓜,西瓜,還有各種蔬菜。教兒子怎樣垂釣,汽槍瞄準射擊等等,娛教娛樂。每次遊玩,我都會耐心解說,對於兒子無數的為什麼,也會知道的耐心解答,不知道的也如實相告,在玩耍中引起兒子的觀察力和親身感悟的興趣。教兒子寫作文,耍抓題目的重點,寫自己所見景物,所聽聲音,風雨的實況。這是加強兒子對大自然的感悟,開啟對美好事物的想象和欣賞能力。

    所以,兒子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畢業,成績未下前三名,大學的畢業論文獲一等獎。得到老師的好評。

    寫出好的作文,必須讓孩子們參與生活,能自理的儘量自理。親近大自然,瞭解認識體驗大自然的感受,還有生活的樂趣,才能才思敏捷,筆下有文,出口成章。

    自己浮淺的看法,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灌籃高手》如果山王工業其他人畢業,小河田是否能撐起球隊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