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許多年輕寶媽忙或者懶?塗方便,只給寶寶包紙尿褲,這讓寶寶養成了隨時拉尿拉屎的壞習慣,有人甚至相信洋人偽醫學認為把尿對孩子有傷害?這種育嬰方法導致二三的孩子沒有按時拉尿拉屎的習慣。
11
回覆列表
  • 1 # 遠嫁霞霞vlog

    關於嬰幼把屎把尿從幾個月開始比較科學,關於這個問題我來做一個回答。首先要刷到的是每個孩子他的體質不一樣,所以80把尿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說你家孩子體質比較好非常好的話,可以從四個月開始,如果說孩子本身就體質弱,那麼可以從五個月或者六個月開始是最為科學的,因為你過早的去給他把的話,那他就會影響孩子的脊椎,還有影響孩子的一個性格。

  • 2 # 早教媽媽育兒優選

    首先,不建議把屎把尿。嬰兒發展規律中到了一定月齡寶貝會逐漸的開始自我控制大小便,這個時候身體器官的成熟控制讓孩子像成人一樣可以意識到大小便並坐在坐便器上進行。

    把屎把尿壞處多。

    1、導致憋尿反射不足或者缺失

    在如廁訓練問題上,除卻生理方面的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十分重要: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使得孩子感到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是自己的主人。如果剝奪孩子的自主權,提前訓練,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造成傷害。傳統的把尿,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

    寶寶要到2~3歲時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才會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基礎。很多父母都明白,提前練坐對脊椎發育不好,其實把屎把尿也是一樣的道理啊,是在提前練習還沒完全發育好的肌肉群。

    也許有媽媽會說,我家6個月不到就可以固定時間把屎把尿了啊。這個其實真不值得炫耀,這是由於多次強化訓練後,寶寶有了條件反射而已。他們完全不懂根據尿意排洩,而是在等父母把的動作或者是“噓噓”聲來小便。而這樣提前訓練發育還未成熟的肌肉,會導致憋尿反射不足甚至缺失。換句話說,就是寶寶無法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撒尿拉屎,而是要靠外界的提醒才可以進行。

    2、大了反而容易頻繁尿床

    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裡把尿的孩子,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

    白天也不把尿,或很少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較早開始會使用坐便器,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為不把尿和少把尿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孩子,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被混淆,對便意的掌握很差。

    另外孩子大了再尿床,父母會容易責怪,怎麼越大越尿床了?這又進一步增加寶寶的心理負擔,從而進入一個惡性迴圈。

    寶寶多大可以訓練自主如廁?

    寶寶自主如廁的成功訓練完全取決於身體和情感上準備就緒,並沒有很確切的時間。多數孩子在2歲時會表現出對“自己上廁所”的興趣,但也有部分孩子要等到2歲半甚至更大。在這件事上可是急不得的。過早開始訓練,可能導致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學會。

    如何正確有效地訓練寶寶排洩?

    1、 最初幾周,讓孩子(不必脫衣服)坐在兒童專用坐便器上,告訴他坐便器的知識,比如坐便器的用途以及何時使用它。

    2、 當寶寶心甘情願坐在坐便器上之後,家長可以取下尿布試著讓寶寶坐在坐便器上方便。

    3、 當孩子適應坐便器之後,可以把寶寶尿布上的排洩物扔到坐便器裡,這樣可以讓寶寶更深入地理解坐便器的意義。

    4、準備一個可愛的坐便器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個方便而可愛的坐便器會讓寶寶更願意在有尿的時候主動去找坐便器,或者告訴大人。還會讓寶寶慢慢學會自己脫褲子提褲子,學會控制自己準確坐上坐便器的動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這些能力的提高,還會增強寶寶的自信。市面上賣的坐便器有很多種,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愛好來選擇。一種不喜歡就換一種試試。

    5、還有一個廣泛適用的辦法,就是大人上廁所的時候讓孩子進來“觀摩”。小孩子都是從模仿中學習的,尤其喜歡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來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感覺。告訴寶寶,“媽媽想小便了,要去廁所,坐在馬桶上,然後噓噓,然後起來提褲子,然後沖水。”很多寶寶會僅僅因為喜歡沖水而喜歡使用馬桶的。

  • 3 # 營益優

    寶寶多大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

    只要寶寶有以下行為就可以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了:

    ▲能坐穩坐便器

    ▲能聽懂和跟隨簡單的命令

    ▲穿著紙尿褲,不願意排尿排便,紙尿褲能保持數小時乾燥

    ▲經常模仿大人如廁

    ▲能口頭表達排便的想法

    一般來說,在孩子2歲左右進行如廁訓練是最好的。當然,每個孩子接受如廁訓練的時間有所不同,如廁訓練對女孩比男孩要容易,女孩的平均年齡是29個月,男孩是31個月。

    其實沒必要過早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只有當孩子膀胱控制力、括約肌發育到一定程度,寶寶才具備自主排尿排便的生理基礎。

    如廁訓練怎麼做?

    ①前期準備(寶寶1歲半左右)

    ▲教寶寶一些上廁所的簡單的詞彙

    ▲勤快更換紙尿褲,讓寶寶喜歡上乾爽的紙尿褲環境

    ▲找一個適合寶寶的坐便器,並放在寶寶能夠方便如廁的地方

    ▲給寶寶看如廁訓練的書籍、影片等

    ②訓練過程

    ▲設定固定時間,鼓勵寶寶如廁(如早上起來後)

    ▲每2-3個小時提醒寶寶如廁

    ▲男女寶寶都先訓練坐式如廁,等男寶寶大一點再進行站立排尿訓練

    ▲語氣要溫和,耐心教導,寶寶做不到,也不貶低羞辱寶寶

    推薦一款如廁訓練神器:拉拉褲

    拉拉褲,又稱成長褲,是專為學步階段寶寶設計,也是如廁訓練的好幫手。

  • 4 # 遠赴人間月

    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

    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呢?一般來說,從寶寶3個月起就可以開始訓練,但是給寶寶把尿最好的時間是在寶寶1歲之後。

    家庭必備!嬰幼兒日常生病用藥指導>>

    嬰兒幾個月把尿

    嬰兒幾個月把尿?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當寶寶超過三個月之後,這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把尿了。

    當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頸椎的肌肉已經有力了,可以自主抬頭。這時候媽媽給寶寶把尿,那麼寶寶頭部也不會耷拉下來的弄傷頸椎。因此,如果是給寶寶把尿,等寶寶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的。雙手抓住寶寶的大腿,讓寶寶的身子和頭部靠在你的身體上,這樣就可以把尿了。

    媽媽可以在白天可以鍛鍊把大小便的習慣。首先,媽媽要觀察寶寶本身的排便刺激反應,一般排便時會有臉部發紅、皺眉、眼睛凝視、腿扭動等,應立即拿便盆,發出“嗯、嗯”或者“噓、噓"的聲音,誘導排便。注意時間不能太長,如果排不出來,可以過一會兒再把,堅持下來就會習慣的。如果是到冬天和晚上,冬天太冷,晚上睡覺時間長,媽媽可以給寶寶適量使用紙尿褲。

    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

    在中國,很多媽媽早早地希望透過把尿來進行把尿訓練,實際上,媽媽不適宜給1歲前的寶寶把尿,因為這時候給寶寶把尿,會引發寶寶多種傷害。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寶寶1歲半到2歲之間。

    相對來說,1歲半至2歲,寶寶心理和生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如寶寶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具備了訓練大小便的基礎,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的抱姿與口語提示(如尿尿、噓噓聲等),媽媽可以給寶寶兒把尿,並適時地做出示範。

    如何給寶寶把尿

    1、觀察寶寶,瞭解他的排便模式。寶寶一般什麼時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總是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排便,比如剛剛睡醒的時候?還是會在必須排便的時候,做出某些特定的聲音、動作或表情?

    2、當你的寶寶發出典型的即將排便的訊號時,你用雙手從後面輕輕地分開寶寶的雙腿,扶著寶寶凌空坐在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寶寶還很小,豎頭不是很好,就讓他的頭、頸、背舒適地靠著你的一側胳膊或是你的腹部。

    3、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或是其他類似水流的聲音,或是說尿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在這個聲音和排便之間產生關聯。

    4、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後,你都要重複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時間久了,你的寶寶就會把這個聲音作為要排便的訊號,把自己要排便的意願,跟把尿聯絡起來。

    5、晚上睡覺時,在床邊放個尿盆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呢?一般來說,從寶寶3個月起就可以開始訓練,但是給寶寶把尿最好的時間是在寶寶1歲之後。

    家庭必備!嬰幼兒日常生病用藥指導>>

    嬰兒幾個月把尿

    嬰兒幾個月把尿?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當寶寶超過三個月之後,這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把尿了。

    當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頸椎的肌肉已經有力了,可以自主抬頭。這時候媽媽給寶寶把尿,那麼寶寶頭部也不會耷拉下來的弄傷頸椎。因此,如果是給寶寶把尿,等寶寶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的。雙手抓住寶寶的大腿,讓寶寶的身子和頭部靠在你的身體上,這樣就可以把尿了。

    媽媽可以在白天可以鍛鍊把大小便的習慣。首先,媽媽要觀察寶寶本身的排便刺激反應,一般排便時會有臉部發紅、皺眉、眼睛凝視、腿扭動等,應立即拿便盆,發出“嗯、嗯”或者“噓、噓"的聲音,誘導排便。注意時間不能太長,如果排不出來,可以過一會兒再把,堅持下來就會習慣的。如果是到冬天和晚上,冬天太冷,晚上睡覺時間長,媽媽可以給寶寶適量使用紙尿褲。

    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

    在中國,很多媽媽早早地希望透過把尿來進行把尿訓練,實際上,媽媽不適宜給1歲前的寶寶把尿,因為這時候給寶寶把尿,會引發寶寶多種傷害。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寶寶1歲半到2歲之間。

    相對來說,1歲半至2歲,寶寶心理和生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如寶寶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具備了訓練大小便的基礎,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的抱姿與口語提示(如尿尿、噓噓聲等),媽媽可以給寶寶兒把尿,並適時地做出示範。

    如何給寶寶把尿

    1、觀察寶寶,瞭解他的排便模式。寶寶一般什麼時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總是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排便,比如剛剛睡醒的時候?還是會在必須排便的時候,做出某些特定的聲音、動作或表情?

    2、當你的寶寶發出典型的即將排便的訊號時,你用雙手從後面輕輕地分開寶寶的雙腿,扶著寶寶凌空坐在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寶寶還很小,豎頭不是很好,就讓他的頭、頸、背舒適地靠著你的一側胳膊或是你的腹部。

    3、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或是其他類似水流的聲音,或是說尿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在這個聲音和排便之間產生關聯。

    4、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後,你都要重複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時間久了,你的寶寶就會把這個聲音作為要排便的訊號,把自己要排便的意願,跟把尿聯絡起來。

    5、晚上睡覺時,在床邊放個尿盆。晚上寶寶醒來吃奶之前,或是有煩躁表現的時候,就給他把尿。媽媽也可以晚上給寶寶戴尿布,不過這可能會讓一些寶寶對把尿這件事感到混亂。如果你想讓寶寶光著屁股睡覺,別忘了在他身下墊二三塊防水尿布,以防他尿床。當他尿溼後,可以輕輕地抽出最上面那塊防水尿布,這樣可以儘量少打擾他的睡眠。

    給寶寶把尿的好處

    1、把尿能提升親子聯絡。因為媽媽為了給寶寶把尿,要頻繁觀察寶寶要排便的跡象,這會讓媽媽更加了解他的需求,從而讓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子聯絡更加緊密。而且,有的媽媽為了晚上給寶寶把尿,會讓寶寶跟自己睡在同一張大床上。

    2、把尿會讓寶寶更舒服。寶寶尿溼或便汙尿布後,往往會哭鬧,就是用紙尿褲有時也會這樣。而且,不戴尿布,寶寶就很少會長尿布疹。

    3、培養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隨著寶寶大動作技能的提高,當寶寶會爬或會走了之後,媽媽更容易鼓勵寶寶自己到尿盆那兒去,或是用大寶寶的馬桶。

    4、減少資源浪費。全球範圍內,垃圾填埋場每年要堆積2200萬噸的廢棄紙尿褲。減少傳統布尿布的使用,同樣對環境有益,因為清洗棉布尿布也需要能源。減少尿布的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同時還能為媽媽節約開支。

    5、把尿是自然的方式。在中國,給寶寶把尿的歷史由來已久。寶寶不戴尿布,媽媽們也可以抱著寶寶去做各種事。寶寶光著的小屁屁一般不會弄髒媽媽的衣服,因為媽媽們知道怎樣預判寶寶有排便的需求。當媽媽發現寶寶發出了想要排洩的訊號時,可以讓寶寶面朝外,給寶寶把尿。而且媽媽也不用整天都盯著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然會知道寶寶什麼時候要排便了。

    給寶寶把尿的壞處

    1、把尿耗費時間和精力。支援把尿的人也認為:媽媽不必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時候給寶寶把尿,其他時間給寶寶用尿布。但是,這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混亂。事實上,媽媽越是始終一致地堅持給寶寶把尿,媽媽成功的機率就越高。如果媽媽已經重新上班了,家裡請了保姆,你得說服保姆能夠堅持給寶寶把尿。所以無論如何,媽媽都得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2、寶寶可能還沒準備好。兒童發育專家說,寶寶在12個月大之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而且在18個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點點的自控能力。雖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滿18個月大之前,大多數寶寶都無法自己有意識地上廁所,無法告知媽媽排便需求。

    3、寶寶可能會抗拒。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有的寶寶這幾周配合把尿,過兩週卻頻頻尿褲子;有的寶寶排便之前不給媽媽訊號;也有的寶寶反抗把尿,甚至幾天不排便。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如果掌握的時間不對,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給以後的如廁訓練帶來困難。

    4、寶寶可能會失誤。如果媽媽給寶寶把尿不戴尿布,那寶寶可能會經常尿褲子。有時,寶寶可能不會給媽媽要排便的訊號,媽媽也可能來不及給寶寶接尿。雖然支援給寶寶把尿的人堅持說,這種方式總體來說要比用尿布更乾淨,不過媽媽可得隨時準備好清潔用品和寶寶的換洗衣物。

    5、寶寶身體可能受傷害。太早把尿,可能造成肛脫、肛裂、尿頻。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1)括約肌受損傷:由於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2)脫肛:區域性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

    (3)肛裂:脫肛又會造成寶寶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

    (4)尿頻:如果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孩子由於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給寶寶把尿有必要嗎

    如果媽媽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是,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那把尿很有意義。而且,把尿還能為以後寶寶自己大小便奠定基礎。但是如果想透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來都不尿褲子,那成功的機率不會很大。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積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訊號,這個訊號透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這個部分的中樞就會下達開啟尿道括約肌的訊號,訊號到達,括約肌放鬆,完成一次排尿。

    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寶寶,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寶寶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

    大部分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膀胱才能發育得能憋住尿了,才能明白自己必須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訊號,並會提前告訴媽媽。到那時,寶寶才準備好了,真正的大小便訓練最好從那時開始。

    給寶寶把尿注意事項

    1、當寶寶失誤,也就是尿褲子的時候,爸媽要保持平靜、放鬆。爸媽的態度可能會決定寶寶對把尿這件事的態度。要知道選擇給寶寶把尿,就意味著你已經準備好他偶爾或經常會失誤。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壓,也不要懲罰寶寶。爸媽要溫柔、積極,再加上一點幽默感,讓寶寶喜歡把尿。

    2、在給寶寶把尿這件事上,爸媽不用過於較真。偶爾可以給寶寶用尿布,比如晚上或是外出的時候,這樣會更方便。為了減少寶寶因此產生的混亂感,爸媽可以儘量用傳統棉布尿布,因為紙尿褲吸水效能太好,寶寶尿溼或便汙後,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3、不要強迫寶寶把尿。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即使爸媽始終如一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方法也無可挑剔,但寶寶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時哭鬧,一放下就尿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隨他自己的意願。多準備幾條給寶寶換洗的褲子,並及時清洗、消毒。

    4、為了方便,把尿的寶寶多半會穿開襠褲。現在市面上很多嬰兒褲子都是開閉襠兩用的。買回來後,只要小心剪開褲子的襠部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根據寶寶的身體結構特點,後襠開縫會比前襠略長些。如果給寶寶穿開襠褲,得注意家裡的衛生,特別要注意地板的清潔。外出時,給寶寶戴上尿布,或是閉襠褲,別忘了再拿幾條更換的尿布或褲子。

  • 5 # 樹哥媽媽

    我家沒有刻意把過,我們是到八個月的時候他不願意拉在尿不溼裡,我把他就尿,然後我就把了,我覺得孩子到了年齡自己就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房最看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