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周慕白1988

    在唐代的眾多詩人之中,如果要說到詠史詩寫得最好的,恐怕非杜牧與劉禹錫莫屬了。

    杜牧,字牧之,長安萬年縣人,人稱“杜牧”,以區別於“大杜”杜甫;他又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都是晚唐的大詩人。

    這二人之所以並稱,那是因為他們的詩歌成就相當,都是晚唐詩壇的扛鼎人物。但如果要說到性格以及詩風,卻不盡相同。我們都知道,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以風流名聞天下,留下了許多風流逸事。而李商隱呢?則是以多情著稱於世,甚至達到了濫情的地步,情詩寫了一籮筐。要知道,風流與多情那是不一樣的。

    杜牧總是給人這樣一副印象:他於夜間在繁華的揚州城中漫步,然後晃晃悠悠地就晃到了青樓,接著,便是大大方方地叫出幾個自己喜愛的歌姬來,與她們把酒言歡,相互調笑著。他則沉醉在這溫柔鄉里,沒事自己偷著樂,晚上也就不回去了——這叫風流不羈。

    而李商隱不一樣,人家那可是博愛型的,見一個愛一個,見兩個愛一雙。請注意,筆者這裡所說可不是什麼青樓女子。並且每次都用情至深,要不怎麼能寫出那麼多悽美的情詩來呢——這便是憂鬱多情。

    至於詩風,也不一樣。杜牧最善長乃七言絕句以及詠史詩,寫得那叫一個好,詩情俊朗,詞采清麗,風格悠揚,讀後令人滿口餘香。而李商隱的詩則情深意遠,纏綿悱惻,隱晦迷離,加上他愛用典故,寫出來的詩一般人都看不懂,搞得就跟現代的朦朧詩一樣,看不懂就對了,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下面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杜牧都有哪些個風流韻事:

    據唐代於鄴的小說《揚州夢記》記載:唐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杜牧三十一歲,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府中擔任掌書記,而這個幕府當時就設在揚州。

    略知中國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不僅開始由盛轉衰,而且全國的經濟重心也開始南移。而揚州這時憑藉它優越的地理位置(京杭大運河的中轉站),一躍而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繁華的大都市,夜生活那叫一個豐富,長安、洛陽統統都得靠邊站。所以李白才說“煙花三月下揚州”;而有一個叫徐凝的唐代詩人,更是發出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感慨。

    其實,遠在隋朝的時候,就有一人,為了能夠一睹揚州美女的芳容,竟開著自己的豪華遊艇,沿著京杭大運河就去了,誰知到後來竟把自己的江山都給弄丟了。這個人叫楊廣,也就是隋煬帝。由此可見揚州的魅力之大。

    杜牧一來到這裡,那可樂壞了,要知道,他那時候可是一高階公務員,工作輕鬆,薪水又挺高。每每一下班以後,他便來到這繁華的境地,遊走在煙花柳巷之中,而且還不回家吃晚飯,真是要有多自在就有多自在。這樣時間一久,他就乾脆不回家了。

    終於,他的這個生活作風問題被領導牛僧孺給知道了。牛僧孺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把風流才子杜牧怎麼樣,而且居然還派了一隊人馬在暗中保護他,生怕他酒喝高了出事,萬一他哪天酒喝多了,突然間歇性神經發作,跟唐伯虎一樣,來一場裸奔怎麼辦?這豈不是有損國家公務員的良好形象?

    可杜牧那是相當的淡定,自認為自己聰明絕頂,而且還十分低調,自己的所作所為別人肯定不知道。

    於是乎,一個人在花天酒地,一群人在看著他花天酒地,直到杜牧安全離開。

    兩年之後,也就是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在揚州的任期已滿,轉而擔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在離別的宴會上,他的長官牛僧孺老大人以一位長者的身份對杜牧說:

    “杜牧啊,年紀輕輕的,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要經常去那些不該去的地方。這個我想你心裡明白,我就不多說了,你自己今後注意吧!”

    杜牧的回答就比較搞笑了,首先,他裝著一頭霧水的樣子,滿臉疑惑地看著老大人,然後很淡定地說:“很慶幸,下官在這方面可以說還是很檢點的。”

    牛僧孺一聽,不禁哈哈大笑。不光是他笑了,筆者也笑了,你說你乾的這點破事,整個揚州城的人都知道,你還以為別人都不知道呢?

    牛僧孺也不跟他辯解,只命人拿出書簍一隻,遞給杜牧,你自己看吧。

    杜牧一翻,臉頓時紅了半邊,估計得紅到脖子根上。只見那上面詳細地記載了“某年某月某日,杜牧都到哪家青樓去了、叫了哪幾個姑娘、幾時回來的、安全情況如何”等等密報。

    杜牧看完之後,對牛僧孺那是感激涕零,老大人真是個好人。據說他當時還流下了深情的淚水。

    這則故事後來也見載於宋人的《太平廣記》中,真實與否已無法查證,或許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杜牧在揚州確實有過一段荒唐的生活,連他自己都說:“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值得一提的是,就以他這個生活作風,居然還敢嘲笑白居易,說白居易的個人生活作風有問題。確實,白居易在晚年時養了很多家姬,年齡稍大一點的他都不要。可是縱然白居易真的養了很多家姬,可那也不能跟你杜牧相提並論啊!

    當然,我們要知道,杜牧可不是那種只會風流的才子而已,人家在年輕時那是很有理想的,並且還精通軍事,寫過一本《孫子注》,絕對是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熱血青年,其堂哥杜悰更曾經當過將軍,搞得杜牧那是羨慕不已。

    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生平:

    先來說說他的家世,不得不說,杜家乃是顯赫世家:

    其遠祖杜預,乃是西晉時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西晉滅吳時的統帥之一,可謂是能文能武;其高祖曾任尚書右司員外郎,麗正殿學士;其曾祖杜希望,歷任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郡太守,並加銀青光綠大夫,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同時,也是一位軍事家,乃是唐玄宗時期的邊塞名將,且愛好文學。要知道,武將們一般多以大老粗居多,能寫出自己名字的那就已經很不錯;爺爺杜佑,學歷史的都知道,乃是一大名鼎鼎的史學家,博古通今,著有《通典》兩百卷,還歷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他父親杜從鬱,雖然沒杜佑成就大,但好歹也是一駕部員外郎。

    應該說,杜牧對於自己的家世那是十分自豪的,不僅如此,他還經常誇耀他們家書多,說“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所以說,杜牧那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打小就是一貴族少年,就跟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一樣,童年生活是富裕且快樂的。

    不過可惜的是,其父杜從鬱過早的離開了人世,這時候,他那當宰相的爺爺也已經故去,家境是一日不如一日,可謂是家道中落。但這恰恰磨練了杜牧的意志,他沒有忘記他們家是書香門第,也沒有忘記這詩書傳家的祖訓。於是,越是在艱苦的環境下,他越是發奮讀書。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杜牧在年僅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博學,尤其專注于軍事和治亂的研究,這就很有他先祖杜預的遺風,不僅學問好,還精通軍事。在二十三歲那年,他就寫出來一篇奇文,叫《阿房宮賦》。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年僅二十六歲的杜牧高中進士,緊接著,他又考中了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於弘文館校書郎一職。

    關於他是如何考上進士的,《唐摭言·公薦》記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

    話說,當時的禮部侍郎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去主持進士科的考試,百官都在城外為他餞行。

    這時,一個老頭子騎著毛驢就過來了,他可不是什麼張果老,而是當時的太學博士吳武陵,跟柳宗元是好友,一代名士。

    崔郾連忙離席迎了上去,誰知吳老一見崔郾,就把他拉到了一邊,拍著他的肩膀就說:“你擔任這次考試的主考官,乃是眾望所歸的事情,老夫也很放心。雖然老夫老了,不能像你一樣為朝廷排憂解難,但還是可以為你推薦一些賢士的。而老夫今天來,就是要為你推薦一個人,要說這個人,那真是個人才。前些日子,老夫偶然發現一些太學生在討論一篇文章,老夫走過去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叫《阿房宮賦》。要說這篇文章那寫得真好,這個人也非常有才華。我知道你崔侍郎工作忙,日理萬機,恐怕沒有時間去閱讀這篇文章,不如今天讓老夫為你誦讀一下。”說著,他便把杜牧的《阿房宮賦》讀了一遍。

    而這個崔侍郎,也算是一個有品味的知識分子,聽完後也覺得寫得好,稱讚不已。

    吳武陵便乘熱打鐵,要求崔郾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將杜牧評為狀元。

    崔郾滿臉的不爽,推辭說:“狀元已經被他人預定了。”

    吳老窮追不捨,大聲說道:“如果真的當不了狀元,那就退一步,讓他以第五名的身份及第,如何?”

    崔郾仍在猶豫不決。

    吳老急了,最後竟倚老賣老地說:“多大個事啊!如果還不行的話,就請你把這篇文章還給我,看有沒有比這寫得更好的了。”

    崔郾被這個老頭逼得沒辦法了,只好應承下來,這樣吳老才放心地走了,崔侍郎則無奈地搖搖頭,目送這個老頭子離開。

    最終,杜牧就以第五名的身份考中了進士。

    得知自己考上進士以後,杜牧甭提有多高興了,立馬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這種喜悅之情: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來。

    放榜的時候,洛陽的花兒都還沒有綻放。我們這三十三個高中的進士,個個都騎著高頭大馬,得意洋洋地走在大街上,我們是要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出席各種各樣的宴會;在宴會上,我們喝著秦地的美酒,心裡那個爽啊,滿面春風的,好像這春色都被我們帶進了長安。

    這三十三個人,就是這次進士及第的全部人數了。屈指一算,大致就相當於今天全國高考各省文科狀元的總和,可就這個數目,在唐朝來說那還算高的,要知道,在唐朝前期,及第的人數一般就只有十幾名,中唐以後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

    據統計,在唐朝二百九十年的歷史當中,所有的進士加起來,攏共就只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這樣一算,平均每年也就二十二個人。人數少,能考上的那都是人才中的人才、精英中的精英。對於這樣的人才,人們都很樂意去宣傳他們,比如詩人張籍就說:

    東風節氣近清明,車馬爭來滿禁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萬裡盡傳名。

    ——《喜王起侍郎放榜》

    這二十八個人,他們的大名一下子就傳遍了千里萬里,所謂一舉成名天下知,應該就是這個樣子。

    接著,杜牧便開始進入仕途,正式當官:

    唐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被授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唐大和二年的十月,杜牧應闢,隨江西團練使沈傳師奔赴洪州,出任江西團練府巡官一職,試大理評事。洪州,即今天的江西南昌,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說起這個沈家與杜家也算是世交。這沈傳師還有個弟弟,叫沈述師,這哥倆都是文學愛好者,也都喜歡結交當時的知名文人,所以,這哥倆與杜牧的關係都很不錯,杜牧所寫的《李賀集序》,便是應沈述師所請而寫的。

    杜牧在江西的時候,經常往沈述師他們家跑,在他們家那是一邊聽歌一邊賞舞,還蹭吃蹭喝的,搞得不亦樂乎,根本就沒把自己當外人。這還不算,他還看上了他們家一位名叫張好好的歌女。只可惜,主人沈述師對這位女子也分外珍惜,於是搶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在宣州時將她納為小妾,搞得杜牧很是失落。

    唐大和九年,杜牧在洛陽與張好好不期而遇。此時的張好好已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

    面對昔日暗戀的物件,杜牧感慨萬千,隨即寫下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由於當時的杜牧在書寫時情緒飽滿,感情真摯,寫出來的字那是無比的飄逸,這就為杜牧贏得了書法家的美名。

    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唐朝真跡實在是少之又少,這幅《張好好詩卷》自然也就顯得十分珍貴。在這幅詩卷上,有宋徽宗、賈似道、年羹堯、乾隆等一大批名人的鑑定印章。據說當年溥儀皇帝“北狩”之時,倉皇之中還不忘攜帶此卷。後來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個人所有。1956年,張伯駒又將這幅詩卷捐給了政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杜牧不愧為杜牧,現代人要是失戀了,只會在KTV唱唱失戀的情歌罷了,而杜牧失戀了,卻失戀出了一件國寶。

    唐大和四年九月,公元830年,沈傳師出任宣歙觀察使,杜牧便跟隨他去了宣州幕。

    唐大和七年四月,公元833年,沈傳師入京出任吏部侍郎,杜牧便去了揚州,擔任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推官、監察御史裡行,後轉為掌書記。開啟了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的生涯。

    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杜牧出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

    唐開成元年,公元836年,杜牧應闢,出任宣歙觀察使崔鄲幕團練判官。

    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杜牧出任殿中侍御史。

    唐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杜牧遷左補闕、史館修撰。

    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杜牧出任膳部員外郎,不久轉比部員外郎,兼史館修撰。

    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杜牧出任黃州刺史。

    唐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杜牧出任池州刺史。

    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杜牧出任睦州刺史。

    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杜牧出任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

    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出任吏部員外郎,同年秋,自求出任湖州刺史。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杜牧出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杜牧出任中書舍人。

    以上便是杜牧的全部覆歷,可以說,杜牧終生都當著不大不小的官,據說這官當得都還不錯,每到一個地方時,總能興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

    杜牧四處為官,這樣也就能夠在各處遊歷,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而且每到一處,他都要賦詩一首。年輕時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流連於山水,醉心於青樓。

    杜牧出生那年,距離“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十八年了,這時候的大唐王朝可謂是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面臨著諸多的內憂外患,那傳頌千古的“盛唐氣象”早已不在。

    杜牧無可奈何地面對著這一切,只能以自我放達來尋求解脫,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種閒適的生活,不比辛棄疾精力旺盛,整天喊打喊殺的,然而這恰恰成就了他在詩歌上的創作。

    無比遺憾的是,杜牧擔任中書舍人沒多久,就在那一年的歲末,他竟一病不起,不久便告別了塵世。關於杜牧臨死前的狀況,他自己在《自撰墓銘》中說得很詳細:

    今歲九月十九日歸……酣而不夢,有人朗告曰:“爾改名畢。”十月二日,奴順來言“炊將熟甑裂”。予曰:“皆不祥也。”十一月十日,夢書片紙“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傍有人曰:“空谷,非也,過隙也。”

    人生猶如白駒過隙,臨死前的杜牧在睡夢中感知到自己大限將至,遂自作墓誌銘,盡搜生平所作之詩文,投火焚之,只保留十之二三,後雙目一閉,卒於出生地長安安仁裡,終年五十歲。

    杜牧,子牧之,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六年。晚唐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之一,與李商隱並齊名,世稱“小李杜”。

    總體而言,杜牧的一生,是瀟灑的一生,是風流倜儻的一生,才名遠播,詩情俊逸,性情豪邁,不拘小節;在政治上他也是有所建樹的,尤其是在軍事方面,那更是了不得。但那時的大唐王朝總體趨勢已經不行的。所以,杜牧也就只能寄情于山水,過了一個浪漫蘊藉的一生,雖然他的一生很短暫。

    最後,我們來看看他的詩歌創作:

    嚴格意義上來說,杜牧不光是詩寫的好,他的古文也寫得很好,都堪稱名家。清學者洪亮吉就曾說:“唐代詩文兼具者,惟韓、柳、杜牧三家。”比如《阿房宮賦》,就曾使太學博士吳武陵老先生欽佩不已。

    至於詩歌創作,杜牧與李商隱作為晚唐雙璧,為唐詩的絢爛留下了最後一抹神采。而終唐一代,詠史詩更是無與倫比,一詠三嘆,引人深思。其詠史詩多以七絕形式呈現,也就成就了杜牧在七絕上的無上地位。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寄揚州韓綽判官》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杜牧的七絕大多都膾炙人口,並且廣為流傳。筆者個人認為,在唐朝的眾多詩人之中,除了李白與王昌齡之外,在寫七絕方面,當無人出其右。

    比杜牧晚出生十年的李商隱,有感於其人品詩情的卓越不凡,曾作《杜司勳》一詩讚美道:

    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

    刻意傷春復別離,人間唯有杜司勳。正是對其詠史詩的最高評價,也可以說是杜牧一生的真實寫照。

  • 2 # 姞雪心

    文武雙全貴公子

    杜牧是官N代。

    從最近的血緣來說,他也是官三代。

    祖父杜佑曾出任宰相,封岐國公,不僅是政治家,還是史學家。

    正史記載,杜佑做過小縣丞。參與過軍政當過經略使(戰時統管地方軍政)。也做過地方大員,回京後還主持過財政改革(主要是節減財政支出),修過史。

    可謂允文允武,也是一名從基層歷練上去的宰相。晚年地位顯赫時,還能做到急流勇退,甚至手不釋卷地活到老,學到老。

    有這樣的祖父,小杜公子,不牛X,也不行啊。

    所以,杜牧本身對軍政和治亂,也頗有建樹。幾次獻策平定地方叛亂和削藩。

    當然,祖父光環太耀眼,所以小杜公子的傳記,是附帶在祖父杜佑傳記中的。

    詩文並秀

    說起杜牧,雪心腦海裡第一印象是他的《阿房宮賦》而不是詩。

    這篇《阿房宮賦》是杜牧23歲時寫的,觀點十分犀利。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在漢朝,儒家學說窄化成綱常理論後,民生問題,在膨脹的君權之下,變成了君王的逆鱗。

    而在安史之亂後,各地藩鎮勢力日漸坐大。

    杜牧在這種背景下寫《阿房宮賦》,強調基層建設和民心所向,是一個相對正確的大方針。

    民生穩定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願意開戰,謀反更是賠本買賣。但很可惜,當時的朝堂已陷入了你死我活的黨爭局面,並沒有人理會小杜公子的建議。

    在牛李黨爭中,小李公子(李商隱)和小杜公子可謂難兄難弟,兩人都對黨爭和站隊毫無興趣,都是想要實現治國抱負的有為青年。

    但李商隱最後只能夾著尾巴做人,默默寫下一首又一首無題。

    杜牧呢,自然是寫文拍磚,左一磚,右一磚,終於把自己拍出了京城。

    李黨領袖人物李德裕,既看重他才能,多次採納他建議,但最後還是把他排擠出京城。

    對此,小李公子還挺佩服小杜公子的,還寫詩讚嘆過。

    雖然杜甫之於李白是粉絲追大大,但小李杜的關係還不錯。

    薄倖名?

    說起杜牧的風流薄倖。

    空有其名,卻沒有足夠的史料支撐。

    他的祖父杜佑,就是開頭提到的牛逼閃閃的那位,到是在晚年把妾扶為正室,而飽受非議。

    這行為,在封建時期,是對宗族嫡長制的大挑戰。

    放到現在,絕對是一本炙手可熱的言情小說。

    至於杜牧本人有沒有拋棄玩弄女性呢?至少沒有可靠的史料來支撐這個說法。

    反而民間流傳,他多次求調湖州,只為在那邊娶一名女子,結果去的時候,人家已經嫁人了。

    作為一個貴公子,他當然是……不利用自己的權勢,默默離去。

    而所謂的薄倖,也全是他自己在詩裡寫的: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遣懷

    也就是個自嘲的句子,還當真了?

    當然,和祖父比起來,杜牧的仕途是坎坷的,理想抱負皆不得實現。

    最後臨死前,還燒掉了那些曾經慷慨陳詞的文章,實在令後世扼腕。

  • 3 # 彭英傑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被後人尊稱為”小杜,以別於盛唐時期的杜甫,後人將之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因以自號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

    杜牧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史館修撰,司勳員外郎等職,以中書舍人致仕。李商隱曾贈詩云: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他的主要成就是詩,賦,古文,與白居易,元稹,李商隱,許渾,韋莊等共同撐起了萎靡不振的晚唐文壇。

    杜牧前期的詩,憂國憂民,感時傷事,傷今弔古,兼收自然山水。他的絕句,足以媲美盛唐的王昌齡,睥睨群雄。如江南春,山行,七夕,赤壁,清明,泊秦淮,遣懷,贈衡陽妓陳湘等,無一不是膾炙人口,百讀不厭。他的律詩有早雁,嘆花,秋思,寄遠張好好詩等,皆是渾然天成,自成一派。晚年略有消沉,乃身世飄零所致也。

    漢賦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先秦散文,楚辭,漢賦,六朝駢麗,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對聯……漢朝的李斯,楊雄,東方朔,班固,張衡,司馬遷……賦家輩出;《兩都賦》,《二京賦》等名篇層出不窮。然而,杜牧的《阿房宮賦》以它的詞藻典雅,狀物細緻,諷喻準確,切中時弊而最終孤篇壓兩漢。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簡直是晚唐的重劑猛藥,濟世良方。

    杜牧也寫過一些文辭,繼承了韓愈廣袤浩大的風格,在盛唐與北宋之間,架起一座古文直通的橋樑。杜牧是晚唐文壇不可多得的領軍人物,為全唐詩文劃上完美的句號。

  • 4 # 全民美育報

    首先在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杜牧的仕途了,杜牧詩文寫的好,仕途卻不太順利。

    也許是覺得自己太有才了,所以才和目前的境遇有鮮明的對比吧!杜牧總是覺得自己壓抑的抱負無法施展出來。

    在一般人的眼裡,杜牧生活的很不錯了,在弘文館上班,安定而閒適,經常去逛青樓也是出了名的。日子平淡,無憂無慮,這樣的生活有多少人羨慕不已呢,他卻覺得很鬱悶!

    他也不敢辭職,李白那樣的勇氣不是誰都可以有的,杜牧出身世家,祖祖輩輩都是當官的,他的爺爺是三朝重臣,往遠了說他們家族在西漢時期就是高官輩出,他雖然仕途發展不順利,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所以,就有些想不開,覺得自己現在的小小職位有些對不起祖先們曾經的輝煌。

    目前的境況,他也要感謝一個人,此人就是牛僧儒。牛僧儒是進士出身,做過唐朝宰相,杜牧和他交往的時候,他在節度使的位置上,杜牧在他麾下也樂的清閒,在揚州四處閒逛,成了當地青樓的常客。就在這個時候似乎他的機遇到了,皇上召他回帝都任職,走的時候和牛僧儒告別時,杜牧才知道這麼多年牛僧儒一直保護自己,將秘密告發自己行蹤的材料壓下來的保護他的,杜牧為此很是感激。

    就這樣杜牧離開杭州來到京城,等待他的並不是仕途順利,而是屢遭坎坷。杜牧回到了京城任職監察御史,但隨後又被打發去黃州、池州等等。他頭頂上的顯貴世家的光環到了他這裡,依然光環不在。

    總的說來,他的仕途就是不太順利!

    杜牧也遊歷了很多地方,每到一處也寫過不少名篇。

    我們先說赤壁之戰,赤壁有兩個出名之處,一個是歷史地位,這場戰爭之後就形成了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另一個就是詩詞界的地位,懷古抒情之詩引發歷代文人前往憑弔。

    最出名的當然是唐朝杜牧的七絕《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以及宋朝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廣為人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這裡就不多往下寫了。

    杜牧寫赤壁的時候,正是他懷才不遇,找不到實現理想抱負的時候,這個時期的杜牧對赤壁的文章就少了如蘇軾的《赤壁懷古》那種波瀾壯闊的場面,而是多了幾分諷刺,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就是說如果不是來了一陣東風的幫忙,東吳能大獲全勝,那麼銅雀宮住就是東吳的二喬了,這句話的意思也大概就是周瑜的幸運而已,在眾人眼裡豪氣萬丈的赤壁之戰就變的不是那麼的傳奇了!

    他還有很多的名篇佳作如: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

    雖然他的仕途不太順利,但他的詩文卻是了得,留下了很多後世傳誦的名篇。

  • 5 # 訊飛快讀精選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花心還是深情?

    盛唐時有老李杜,詩篇名垂青史,萬口相傳;晚唐時有小李杜,一個叫李商隱,一個叫杜牧。

    李商隱寫得一手好情詩,比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有故事的人讀了,總忍不住潸然淚下。沒故事的人讀了,也要心有慼慼,被帶入情境,分一杯難過。

    今天要講的詩人,是“小李杜”中的杜牧。

    杜牧的代表作不少,比如《遣懷》,比如《江南春》,比如綺麗絢爛的《阿房宮賦》,無一不顯示出驚人的才華。

    才華豐厚,人自然多情,這好像是大多唐朝才子的標配。要風流倜儻,才更顯學富五車。杜牧作為才子中的佼佼者,更成為了風流詩人的代名詞。關於風流,杜牧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杜牧在洛陽當御使的時候,擅自跑到兵部尚書李司徒的家宴上。李司徒家裡豢養了大批舞女,其中有個叫紫雲的最為出名,杜牧到達家宴,見到紫雲後,便向李老爺索要紫雲。並賦詩一首:“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偶發狂言驚滿坐,三重粉面一時回。

    這一行為,當真又唐突,又輕狂,李司徒俯首而笑,眾歌姬也“回首破顏”,說這位才子放蕩,當真放蕩得可愛,色而不淫,大約是風流的最高境界。

    得到紫雲之後,杜牧每到一處,遍訪勾欄民舍,四處搜尋美女,尤其在揚州為官十年期間,幾乎日日流連青樓,多年以後,杜牧離開揚州,寫下名傳千古的詩句: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失意潦倒,攜酒漂泊江湖,沉湎於楚靈王喜好的細腰女子和趙飛燕的輕盈舞姿。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醒悟回頭,卻在青樓女子這中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

    說才子花心,杜牧也曾痴心過。

    遊戲人間的才俊在28歲那一年終於遇見此生摯愛,當時就向對方求親。無奈女子的母親以女兒太小為由拒絕了,杜牧當下就提出,希望對方等他十年,十年之後,定來迎娶。

    之後,杜牧時刻不忘湖州,可自己官卑職小無法在指定地方任職,直到好友擔任宰相,相思了14年的杜牧趕到湖州上任,無奈一打聽,佳人已為人妻。

    杜牧並沒有依仗權勢強迫女子離婚,而是給了一份厚禮好好送女子回家,盡顯君子之風。

    之後不久,杜牧就離開了湖州,永遠離開了那個傷心之地。

    說花心,這位才子曾眷戀一人,永不能忘,心中也曾有白月光,硃砂痣,凝在胸口,擺在心尖;說深情,這位才子踏遍青樓,遍尋絕代佳麗,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位才子,究竟是花心還是深情,後人看不穿,恐怕連自己,也看不穿。

  • 6 # 軒轅說文史

    “哎呦,武陵兄,是什麼風把你給吹來了,快請,快請呀。”

    “哈哈,廣略兄,你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呀,我可是無事不登你這三寶殿的啦。”

    一番推杯換盞之後,正題開始了。

    “廣略兄,恭喜你擔任東都洛陽進士科考一職,我呢,老啦,廢物一個了,不能再和你攜手為朝廷排憂解難了,在我行將就木之際,盡些許微薄之力,我再次為朝廷向你推薦一個賢才。”

    “哦,何人?”

    “不滿廣略兄,此人才是在太學發現的,你先欣賞一下他的一篇文章。請看:”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噫!這是一個叫杜牧之的年輕後生寫的《阿房宮賦》。”

    “嘿,廣略兄,你這早就知道啦,文采超讚吧,這次的狀元那就內定給他吧。”

    “呵呵,武陵兄,你開國際玩笑吧,這都啥時候了,你懂的,早就內定啦。還有就是這個小杜嗎,我早就聽說他生活上好像不夠檢點呀,那個平康坊去的次數可能比你我兩位老兄加起來還多呀。”

    “這個嗎,唉,你我都是過來人,年輕人可以理解呀!唯才是舉,唯才是舉,那就榜眼。”

    “也定啦,最多這個數,兩隻手。”

    “這怎麼行,我跟你說呀,老崔,這個小杜啊是803年生的,陝西西安人,祖父杜佑人是前宰相呀。”

    “這小子在十幾歲時,因瞭解到我們的大老闆唐憲宗討伐藩鎮。遂有報國之志,在完成課本作業後,經常閱讀軍事書籍,還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同時又寫過許多策論諮文。”

    “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結果是大獲成功呀。這篇《阿房宮賦》是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寫的,份量不輕的呀,這個你可要掂量掂量呀!”

    “好吧,但我的能力只能給他最高一隻手,五個數,第五名吧。”

    就這樣,26歲的杜牧,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原本可以取得狀元,但因名次早已被內定了,最終以排名第五進士及第(其實這次被內定的狀元在歷史上也並沒有留下多少聲譽,今天的我們,每年的高考狀元們似乎後來有成就的似乎也不多)。

    杜牧的高考之路還算是順暢的,在進士及第後,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唐朝的制度是進士及第後要再透過明經科考試後,才可以做官的)

    那麼杜牧同學常去的那個平康坊具體是怎麼一回事請呢?各位可別先入為主的想得歪了,其實那是由官方認證和經營的歌妓性質的娛樂場所啦,欣賞一下美女的歌舞,才子們還可以唱和一番。至於會不會有一些進一步的動作,那就看你的本事和緣分了。

    及第做官後的杜同學對美女的喜愛可謂是有增無減呀,何以見得。慢慢道來,當時有個叫沈傳師的,官至江西觀察使。

    因他們兩家是世交,沈傳師還有個弟弟叫沈述師,兄弟兩人也都是文學愛好者,愛屋及烏啦,對文人自然是額外眷顧了,世交加杜牧的才華,他們三人的關係那就是絕對互粉和好基友啦。

    欣賞歌舞時,眼睛那可是沒閒著,尋找和發現美女,箇中滋味那是老司機們都懂得的。其中一個叫張好好的歌女進入了杜巡官的視線,多次接觸之後,好感倍增呀。

    可惜的是,就在兩人感情升溫之時,他們兩人的眼神被主人讀懂了。嘿,好你個杜牧之,兄弟喜歡的女人你都想泡。

    世交加好基友,不好對杜基友交惡,於是來了個釜底抽薪,我把你這薪抽掉,看你還怎麼發熱,發燒,發騷。迅速將張好好納為小妾,收入囊中,這時的杜同學是有苦說不出啦,正式成為兄弟的老婆了,你還想怎樣,快到嘴的肥肉就這樣給丟了,我們這位杜同學只有臨淵羨魚的滋味啦。

    幾年後,杜大才子一次在洛陽巡歷時,與昔年的心上人張好好不期而遇了,遺憾的是,當年的美人,今日已淪落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令杜大才子好不悵惋,前後之事有其詩為證(節選):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

    . . . . . . , . . . . . 。

    也許是因為張好好一事,杜牧沒多久,就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盛邀,做了牛的大秘,駐地揚州,全權負責節度使府一切往來的公文。那時的揚州與今日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啦,可謂是勝過今日的大上海在全國的地位(三分明月二分在揚州)。

    對心性曠達的杜牧來說,那可是如魚得水,宴遊甚歡也。“愛好”不可丟,此“志”須常存。說起來這位牛總還是很愛惜杜秘書的了,為了防止杜秘書做出一些太出格的事情,每天在杜秘書夜遊妓館時都會派一個暗中保鏢潛伏左右,但都不會說破此時。

    幾年後,在杜牧離開揚州時,這位牛總不無愛惜的對杜牧說道“你是年輕人,很有才華,這當然是好事啦,這次到別的地方工作,有些行為上的事情還是要檢點一下為好呀。”

    “牛總好,你對我的抬愛我很感激啦,可我沒做什麼不檢點的事啦!”

    “呵呵,小杜啊,這些你看一下,每天晚上在哪裡,做了何事,是否有誤。”

    “這個嗎,地上的縫隙怎麼這麼小,羞煞我也。”有其詩為證: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這次我們的杜大才子被調回京做了監察御史,由於工作表現突出,其中有段時間還同時兼任了東都洛陽的管法紀的監察御史(紀委)。

    就在兼任洛陽監察御史期間,杜大才子上演了一段奇葩而又美好的豔事。

    雖然已經退休了,但還是怕影響不好,再加上杜牧是管法紀的御史,所以這次宴會就沒有請他,可杜牧卻不這麼想呀,這種好事怎能沒有我呢,美女多的地方怎能錯過。

    於是,杜牧便不請自來了。主人一看,管法紀的,自己主動參與,那就好好招待吧。三杯美酒下肚以後,我們這位杜大人直奔主題而去,“這個尚書大人,我聽說你這裡今天有個叫紫雲的美媚,素有豔名,可否一賞。”

    李尚書哪敢怠慢這位紀委大人,急忙傳喚這位紫雲姑娘至杜牧面前。這位杜紀委凝目一看,果然名不虛傳,真個是美豔絕倫,“那個李大人,此女宜相惠也。”啥意思,白話就是這個美女應該送給我。

    呵呵,這話一出可謂是語驚四座,這也太直白了吧,搞得這些個美女們笑得的是花枝亂顫,香粉滿地,此事有其詩為證:

    兵部尚書席上作

    華堂今日綺筵開,誰喚分司御史來。

    偶發狂言驚滿坐,三重粉面一時回。

    精彩不斷,持續上演,接著來。這紀委三年任期結束,時年三十六歲的杜牧被宣徽觀察使崔鄲看重,招致幕下,授予宣州團練判官一職,那就走馬上任吧。

    工作之餘賞花遊玩不可少呀,聽說湖州地區美女如雲,那就轉轉,時任湖州刺史的崔君早聞杜牧的詩名啦,豈可怠慢,盛情款待吧。

    且看這位崔刺史怎樣個盛情,美酒和美女那是少不得的。於是乎這位崔刺史一紙紅標頭檔案,本州所有在籍的名妓全部到齊,你杜大人隨便挑選。

    熟可知,這位杜大人是曾經滄海,除卻巫山。嘿嘿,我只能對你崔大人說,有些遺憾呀:“美是很美啊!但還不夠盡善盡美呀。”

    不如這樣吧,我們一起開個party,來次“海”選,哦,此地無海,有湖,那就來次“湖”選,我的策劃方案是這樣的,“我們政府來舉辦一次全民的競渡活動,到那時肯定全湖州的人都會來觀賽的。我呢,就在這人群中慢慢尋找我所鐘意的美女。”

    好啊,杜兄,真有你的,那就檔案下發,速速辦理,賽事的舉辦可謂是空前成功功的。用宋大媽的話說就是,好傢伙那是人山人海呀。這位杜大才子挑的那是一個不亦樂乎呀,但結果,讓他很是失望,腿都走酸了,觀“花”太久,眼睛也撐的慌,都要罷工了,一直到傍晚,竟沒有一個鐘意的。

    整個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正在杜大人心情失望之際,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人群中一位鄉村老婦人領著一位大約十幾歲的女孩子甚是驚豔。

    這時的杜牧好像是打了激素一般啦,精神瞬間抖擻,“這個女子才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只能是俗物啊。”於是這般,這母女倆就被安保們邀至官船之上。

    什麼情況,突如其來的事情把母女倆搞得是有些害怕了。

    “這位是我們的杜判官,大人相中了你家姑娘。”

    “是這樣呀,判官大人好,稟告判官大人,我們家姑娘還小呢。”

    “不急不急,本大人不是馬上就要娶她的,只是先訂下日期。”

    “大人,日期何定?如果將來失約,又該當如何是好?”

    “這個好說,我杜某還是很自信的啦,用不了十年,我必然會是這裡的郡守,如若十年之約不來,那你的女兒可以嫁給別人。”

    還能說什麼,大腿和胳膊還是分得清的,只能收下聘禮。結果是:天不遂願,杜牧曾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直到十四年後,杜牧才如願,但當年的婚約已過期,佳人早已嫁作他人婦,已生三子,此事的打擊對政治失意的杜牧來說可謂是非常大的,因此感嘆不已,有其詩為證:

    嘆花

    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

    作為大才子的杜牧此類豔事可謂是不勝列舉,各位可能要說了,這杜牧就是一個好色的“渣男”,色鬼一個呀。

    本人的觀點是:這樣的說法是有些偏頗了,一個人是有多面性的,還有就是杜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色之徒啦,結合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地位,這也是杜牧的無奈之舉吧。

    當時的唐王朝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藩鎮、宦官、權貴等之間的你爭我奪,皇權已旁落,杜牧忠於的是李唐王朝,不是你們之中的哪一個家奴,再由於當時的牛李黨政,搞得一代才子是無真正用武之地的。

    縱觀杜牧的一生,做的都是一些沒有什麼實權的小官(在地方上,只要是有實權的時候,他還是有很多為當時人們所稱道的政績的)。

    實在做不了什麼實質的大事,政治上的抱負無法實現,青史留名無望,那就退而就其次,在女人的身上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吧,這不,在這歷史上還真是詩和女人讓他聲名遠播了。

    杜牧的內心是孤獨的,是痛苦的,太多失意的文人寄情的是山水,而杜牧是並沒有徹底的遠離政治,只好寄情於美酒和美女,自始至終,杜牧都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四十八歲的杜牧因不滿意朝政,時常感嘆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後居於樊川別墅,閒暇之時以文會友聊以慰藉。

    公元852年,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負,愛情上所心愛的美人都沒能如願,長期的鬱悶,怎能不生病,苦盼十四年的女人最終竹籃打水,多重的原因導致年僅五十歲的杜牧因病走到了他人生的終點。

    杜牧可謂是晚唐詩壇的最後一座豐碑,本文的主旨不是給大詩人抹黑,為的是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感知他的無奈,假如你和詩人的所處環境相似,你又會如何行事呢?

    杜牧

    軒轅

    身逢亂政願難成,

    豔事乖張偃智慧。

    誰個他年同此歷,

    青樓聊寄幾薄名。

    文:軒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FBOYS中你認為誰的演技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