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暖媽育兒記
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呢。
個人認為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也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方方面面都要不斷的自我提升,跟著孩子重新長大一次。
1.首先是不斷提升學習的能力
有了孩子,才會發現潛藏在婚姻中的很多矛盾會漸漸顯露出來。隨著孩子的到來,我們學著為人父為人母,學著怎麼跟孩子相處,怎麼與一家人相處。特別是和老人住在一起,育兒觀念的不同,特別磨合人的心性。既要學習好的育兒理念,也要照顧一家人的和諧生活,還要考慮到工作如何均衡,這是每個平凡如我的大多數家庭的必須課。
2.不斷提升自己抗壓能力
孩子一天天長大,難免總會有別人家的孩子。守住自己的底線,孩子是自己的,傾聽外界的聲音,但不要為他們所擾。孩子優秀也好,不優秀也罷,都是自己的。我們只要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就好,牽著蝸牛散步,靜等花開。
還有孩子生病了,沒有比這個更能熬人,病在孩身上,疼在娘心上。最能考驗人。堅定自己內心的聲音。
3.不斷提升自己閱讀的能力
我是有了孩子以後才開始讀書的,育兒的,心理學的以及工作的。有了孩子要知道孩子的發展規律,懂得孩子。那麼書籍和交流就凸顯了重要性。讀書可以靜心,和孩子一起讀書,可以享受一段愉悅的親子時光。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與子共讀,卻只有短短十來年的時間,珍惜每一個共讀的日子。
4.不斷提升自己英文水平的能力
親子閱讀,英文是其中的一部分。慶幸,我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學起來。我的基礎很差,我可以為了給孩子讀書去買原版的繪本,聽原版的音訊,把不認識的單詞標示出來,熟練以後輸出。不怕說出口,只要願意去成長。
5.不斷提升自己下廚房的能力
學著為家人做飯,為寶寶做各種美食,是暖是愛是幸福。
-
3 # jason媽咪有辦法
就我自己而言,孩子真的教會了我很多事情。
孩子出生其實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就開始大量閱讀有關育兒的書籍。從孩子出生,養育到成長到心理,方方面面都有涉獵。
在這段時間積累了大量孩子生病時如何使用綠色方法,而不是單純的吃藥打針,由此自己也愛上了中醫,買了不少中醫書籍閱讀。
孩子上幼兒園如果之前更關注養育的話,等孩子上幼兒園了,我更多地開始關注幼兒情緒管理,幼兒與他人交往能力,幼兒心理學等等。
這段時間孩子身體會比較健康,也不太擔心他隨時會生病,苦惱,擔心的變成他如何在集體活動中變得更外向活潑,與小朋友相處之道。
這段時間我開始閱讀了大量育兒心理學的書籍。並探索早教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上小學在孩子正式進去小學後,也就是意味著他正式開始學習時,我與他一同學習唐詩,一同學習英語,一同學習如何處理與老師,同學的關係。
所以說,隨著孩子的成長,用心的父母是會學到很多之前沒有涉獵的知識的,很多各行業的媽媽因為有了baby才開始研究育兒心理學,並寫作出書,這些都是用心的媽媽。
我也會隨著孩子的成長學習到不同的知識,我感謝兒子的到來與陪伴。
-
4 # 壹媽探索成長的神奇
網上關於養育孩子有個很流行的段子:養個兒子,跟玩遊戲差不多,建個帳號,起個名字,然後開始升級,不停的砸錢,砸錢,砸錢。一年升一級,等以後等級起來了,裝備也神了,卻被一個叫兒媳婦的盜號了!這個段子雖然很搞笑,但確實是深刻的反應了當父母們的心以及父母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做的事情。孩子自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開始了升級打怪的旅程。我們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新生兒的各種哭鬧問題,孩子的習慣養成及性格培養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提升哪些能力,才能升級打怪至通關呢?總結下來有如下三點:1.多工處理的能力你需要在一天時間裡起床、餵奶、做飯、洗衣服、晾衣服、睡午覺、看書、換尿片、打電話、上網、買菜做飯、洗碗……這就是多工處理的能力。2.情緒管理能力你需要在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在商場哭鬧時,想看電視但是不被允許時,不好好吃飯的時候,為了不吼孩子,為了避免自己後悔的時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且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這需要強大情緒管理的能力。3.快速學習的能力像上面說的,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育兒難題,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那麼這個時候一方面我們尋求別人的幫助,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惡補育兒知識,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快速學習能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家長們,我們一起加油吧,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也不要被落下,和他們一同成長,遇見全新的自己。
-
5 # 曾敏敏老師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1、父母擁有革新自己的意識
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也要能常常反省自己。認識自己、革新自己,改掉自身的毛病和習氣,剋制物慾、私慾,排解各類煩惱,成就自己,達到人格的圓滿和完善,待人處事的圓滿。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有許多毛病,也是需要反思和觀照自己;當家長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教育自己;當家長想要孩子改變,也是需要改變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的人格。養育孩子,無疑就是父母們完成健全人格的一場修煉!
2、父母擁有美好思維
好思維,好人生,父母的意識思維會影響孩子,所以父母需要有一個好思維。
我們要假定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學會把人生困頓、挫折、苦難當做寶藏,轉化為成長的臺階。遇事能夠從“成長“、“感恩”裡面找到事情的正面動機。這種知足並感恩的美好思維,確實能夠幫助塑造樂觀的積極心態。
3、給孩子一個樂觀從容的榜樣
人性不能扭曲,長期遭受迫害,人格的心理屬性變異(心理疾病),會導致人格缺陷。把心門開啟,保有樂觀開朗,擁有從容感恩的心態,把光明請進來,照破黑暗,讓內心的情緒平和流淌,寧靜能生智慧!
據心理學家表示,人的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父母的樂觀或悲觀對孩子的人格都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因為“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講話的方式。”所以,幫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父母在孩子面前須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4、健康的體魄必不可少
人格健全,不僅是知識層面的,更是身心上的健全,身心相互影響,身體在影響情緒,所以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運動,還可以在生活注意飲食清淡,減少心中雜念和慾望,以此來調整身心健康。
5、美好家庭生活從好習慣開始
不要小看生活中細節之處的好習慣,它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生活質量,增進幸福感。在雜亂無章的空間中生活會產生壓力,居住處適宜很有必要。物我不二,保持物理空間的有序同時也可以幫助保持心理空間的有序。
居家的整理,可以本著這樣的簡單原則:對於那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不買、不收;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遠離物質的誘惑,放棄對物品的執著,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當你把屋子整理的井井有條時,你同時也把自己的種種事情和過去都整理好了。這也是屬於革新自己的一部分。
6、教孩子做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人
美國塔夫斯大學教授理查德•勒納爾的“5C”理論廣為流傳,他提出,在青少年身上有五個閃光點,分別是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nection)、聯絡(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關懷(caring),但勒納爾又說:“其實用一個‘C’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奉獻(contribution)。”
也由此可見,“奉獻”是我們發展人格健全必不可少的,也可以換句話來說,就是“奉獻”精神將會幫助我們發展能力、自信、品格等等。
“奉獻”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以小見大,可以從身邊做起,尊重父母,孝養父母,甘願為家人付出;觸及別人的生命,長養慈悲心,關懷和幫助他人,多存善心,樂於做善事,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當然,父母想孩子擁有這樣的美好品質,必須自己去實踐,成為孩子的榜樣;而想獲得智慧和幸福,原則規律也很簡單,關鍵在於是否有一顆謙卑誠懇的心,在生活中踏實的做到,讓待人處事圓滿!人Grand SantaFe傾向健全,越容易獲得人生的幸福!
-
6 # 王大毛是美女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溝通、理解、包容、信任、陪伴、關愛、正確引導、傳遞正能量等等的能力。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因此,我們要身體力行,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平安、快樂、健康的成長,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益的人。
-
7 # 鄒曉芒的書房
有一種說法雖然不完全正確但是有一定道理“只有當了父母,才是真正的成年。”
我們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自我完善,成長。有些是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有些則是我們需要認真去學習的。今天只談一條,父母的學習能力。比如,孩子要學英語,發音不好的爸媽是不是就需要對著錄音自己練習一下,不然你念出來的單詞就是對孩子耳朵的傷害;比如孩子要學古詩,早把古詩丟到腦後的爸媽是不是得再撿起來,好給孩子解釋解釋這詩的意思;比如帶孩子去科技館,那些你早就還給老師的物理、化學、生物知識,是不是得看看,不然孩子請教你的時候,你一問三不知是不是也不合適呀?還有上學時候的奧數,社會調查報告,讀書筆記,自我介紹的錄影,那些孩子需要的幫助,父母是不是都需要略知一二呢?所以我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學習的能力,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家長需要提高自己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成為孩子眼裡不落伍的爸媽。 -
8 # 九鬥學生心理
同步學習和成長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孩子有自己成長的方向,家長也應該有自己的成長規劃,不僅僅在職場,在家庭,在親子關係,在管理自己的情緒,在與人溝通的技巧上都要和孩子保持同步,甚至比孩子更快的成長節奏才行。
1.保持學習的態度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很多家長(包括很多高學歷家長),工作之後停滯不前,不再有閱讀、不再有學習,這種狀態真的很可怕。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要讓孩子看到和理解的是終身學習的態度,而家長也在不斷的提高自己,就是孩子最高的榜樣。
2.控制情緒的能力。每個家長都有過情緒失控,孩子不聽話、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等等,都是我們情緒失控的“導火索”,任何情緒失控的父母都無法和孩子獲得良性的溝通,只會導致和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無法溝通,直到沒有溝通。
3.幫孩子整合資源的能力。這個年代即使資訊來源更多,但是如何找到對孩子成長有價值的資訊依然很重要,孩子適合讀什麼書、孩子小升初哪些學校哪些特殊政策、孩子參加高校自主招生有什麼條件、孩子的興趣領域哪個老師很不錯,這些雜七雜八的資源都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整合,或者更多的幫助孩子整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資源整合能力會越來越重要。
4.時間整合和規劃的能力。工作很忙、家務很多、週六日陪孩子各種輔導班,沒有自己的時間。而要想和孩子更多的親子互動,整合時間的能力也變的越來越重要。工作時如何更高效、時間利用如何才能更合理、時間如何擠出來(搶出來),對家長都是考驗。
-
9 # 嘀嗒兒噠
家長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可以說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引導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家長首先要提升的就是自我的素養。
一、做孩子的好榜樣。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的就是父母應該首先為給孩子做好榜樣,而不是自己都沒做到卻反過來要求孩子。身邊很多這樣的父母:自己下班就抱個手機玩,而要求孩子遠離電子產品,乖乖看書做作業;自己當年考卷全是“鴨蛋”,現在要求孩子必須優秀。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得首先學會做什麼樣的父母。如果自己當年沒有做到優秀,至少現在能跟孩子一起進步,而不是對孩子嚴苛的督促。
二、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孩子三歲前基本都是模仿和學習身邊人的行為習慣。育兒專家表示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主要是由父母來照顧的。父母作為家長,要傳遞給孩子正確的行為習慣,並高效率的陪伴孩子成長,給予孩子絕對的安全感。
三、陪孩子一起成長。
隨著孩子長大,他的人生中會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對孩子的影響也真實存在,不管是好的壞的,父母才是孩子堅實的後盾。當孩子需要你給予建議和幫助時,希望你的建議是中肯的,幫助是恰當的。在孩子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是一樣的父母,因為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愛;每個階段我們又都是不同的父母,因為我們隨著孩子成長而成長!
-
10 # 堯媽成長記
培養孩子的同時也是給自己提供自我成長的機會,也是自我修行的必經之路!
要想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父母要在平時不斷的充電,多看一些育兒書,多和其他有經驗的父母談論,看自己在教育孩子路上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變的!
我們都說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最需要的確實誠實的父母,對自己誠實,對孩子誠實,對的裡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錯了就改正,不必在孩子面前覺得失了面子!
跟上孩子的步伐,以至於在溝通上代溝太多,多參與孩子平時的活動,更瞭解自己孩子的習慣秉性,陪伴才是對長情的告白,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育兒!
-
11 # 沛澤媽讀心理
其實自從孩子出生就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孩子小的時候要學習育兒,知道孩子哭了是因為餓了、渴了、拉了、病了,還是其它的什麼原因,瞭解什麼是敏感期、叛逆期,以及在寶寶成長的關鍵期如何應對?
等到孩子大一些,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就更得學習了,因為你每天都得輔導功課啊!把有些已經就飯吃了的知識重新撿起來!
總之每個家長都是全能手,不易不易!
-
12 # 健康開心曉
就說些大實話大白話吧。我覺得做了家長,就是要帶隊伍的人了,而且是終身職業,又光榮又有壓力。
一. 保證身心健康,因為自己健康Sunny,才可以保護孩子身心健康。
二. 經濟上保障要穩定,除了身心健康,就是需要經濟問答保駕護航,當然如果買房了有穩定居所會好些。家人有個頭疼腦熱意外,都是有一定經濟後備比較好。
三. 熱愛勞動,和不斷提升的勞動能力,這樣才可以一起做家務,把家建設的越來越好,上有老下有小才可以得到合格的照顧。如果有人不參與勞動,或者根本不提高學習家務勞動,常年落在一個人身上,家庭就會有情緒矛盾,也會因為一個人兼顧工作家務而不具有可持續性。
四. 仁慈禮儀等良好的教養,不怕落後,就怕看不起貧寒的人,眼睛總是向上看,而不體諒關懷困難的人,這樣的家庭就會失去人心,也不長久。而我們都幫助困難的人,才可以有更多朋友,給孩子教育才不會走向虛榮,偏執,欺軟怕硬,嫌貧愛富的一意孤行的路上。
五. 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只好一天容易,只好一段時間也容易,難得就是一直做好,堅持下去,永遠都好,那麼這些美好品質行為習慣才可以紮根,才可以轉化為家風,而不是一時興起裝樣子。讓美好的品德在家裡紮根,在孩子心裡血脈裡紮根,一直傳承下去。
-
13 # 積極家庭教育
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孩子的心理特徵也在不斷髮生改變,家長的教育策略也需要調整,所以家長自身的能力也要水漲船高。0-6歲,父母教育的核心是愛,這個階段家長需要愛的能力,表達愛,給與愛,接收愛。
6-12歲,父母教育的核心是陪伴,這個階段家長需要陪伴的能力,騰出時間,挖空心思帶孩子玩,充滿耐心,體驗各種新奇事物。
12-18歲,父母教育的核心是尊重,這個階段家長需要尊重的能力。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想獨立了,家長能放心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嗎?孩子闖了禍,家長能包容嗎?孩子早戀了,家長能理解不暴跳如雷嗎?
高質量的愛,高質量的陪伴和高質量的尊重都是一種軟能力,都需要父母學習才能提升和獲得。
-
14 # 鵜鶘心理
每一位負責任的家長都希望運用自已的方式教養孩子,培養出思想活躍、性格開朗,有個性主張,有自尊心,還能理智地服從權威及提出的要求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不能完全滿足家長的期望值。對於這些微小的遺憾父母們總是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焦慮和緊張,害怕孩子會因此在未來的人生和學業中遭受到挫折和坎坷。正所謂愛則生亂,過度的關愛和控制,往往會抑制住孩子獨立發展的空間,反而會造成孩子膽小怯懦,惟命是從,缺乏自主精神。所以如何與時俱進、客觀科學的教養孩子是廣大家長需要知曉和掌握,不僅如此,在家庭以外的社會實踐和磨練也是對孩子生存能力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們不應忽視。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有哪些?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控制能力,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傾向時,父母要及時覺察並對做出耐心地指導,改變孩子的行動方向。
父母要經常性地向孩子提出合乎他們智力發展水平、生活自理和情緒控制能力的要求,並在孩子完成的過程中給予信心和鼓勵,在孩子面對學習新技能的挑戰初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指點。
父母要時刻關心孩子生活學習的情況和表現,並透過率先垂範和剖析事理的方式使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情,服從符合邏輯和法律規範的約束。
父母要以愛和尊重對孩子進行安慰和愛撫,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好的成績和行為表現時,進行必要的讚揚和獎勵。
-
15 # 苗媽說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什麼能力?”能提出這樣高質量問題的題主,都是優秀的題主,哈哈。
苗媽在育兒基調方面,在孩子一歲以前,我的想法是“陪孩子一起長大”,但是等過了一歲之後,發現思路得調整,於是我修改了一個字,叫“和孩子一起長大”。育兒一場,越發覺得,身為家長,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重新整理的觀念還很多,要實踐的育兒理念還很多,育兒路上,絲毫懈怠不得。
我孩子現在快七歲了,讀小學一年級。和同時期的我相比,我覺得她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鉅變,比如:
1.他們知識面廣,資訊接收渠道繁多。 我孩子手機功能比我玩得還溜,她用ipad玩遊戲,學英語,她去科技館瞭解外太空,瞭解物種起源……而我小時候,哪能接觸這麼多東西呢,都只知道傻玩。
2.他們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只要用心選擇,他們可以更好地開發潛能。比如名目繁多的各色培訓班。關於培訓班,常出現極端反應,要麼就打著“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的口號啥班都不給孩子報,要麼就是盲從聽風就是雨啥都給孩子報。苗媽倒是覺得,時代不同了,結合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還是有許多培訓班值得讓孩子去深入學習的。比如我孩子學拉丁,因為她喜歡音樂喜歡運動,所以這樣的體育舞蹈類培訓班,可以充分開發她的愛好,也不會讓孩子覺得太累。
3.他們少了許多跟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少了許多成群結隊玩耍的機會。現在的孩子,還是獨生子居多,放了學就是各回各家了。不像我們小時候,可以漫山遍野撒丫子跑,親近自然,攀上爬下,各家串門,玩到天黑再回家家長也放心得很,不像現在時刻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恨不能家裡有個人辭職了專門陪伴才好。
所以時代不同了,孩子成長的大環境改變巨大,隨著孩子的成長,做家長的,要擁有一種核心的能力,就是終身學習的能力。
終身學習力可以幫助我們家長:
1.思維開闊,不固步自封。不能總拿我們小時候的情況來要求現在的孩子,比如我們那時候書包很輕,我們那時候作業很少,我們那時候怎樣怎樣。
2.上進,給孩子做榜樣。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先做那樣的人。想要孩子愛學習,自己先學習起來。比如我除了關注育兒資訊,自己還看許多書,還學英語,甚至還付費學跟我專業不相關的各種有趣課程。
3.做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和護航者。一個有終身學習意識的家長,思維繫統是不斷更新的,他會關注社會發展趨勢,關注孩子自身的優劣勢,幫孩子掌握好大局,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資源,同時內心因為有格局,會少盲目與焦慮。
我是苗媽,一個教師媽媽。熱愛獨立思考,崇尚終身學習,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
16 # 育兒路上紅綠燈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產品的話,家長就是生產線;孩子是影印件的話,家長就是原件。也就是,你認為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提升,也就是自身需要提升的能力了!
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飲食營養均衡、講究衛生條理
平和穩定的情緒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處事不驚,無大喜大驚
不卑不亢的競爭力切勿“氣人有、笑人無”,無理的攀比和爭競
自我管理和自制能力懂得節制,做該做的,爭取該得的,捨棄沒必要的
做個有趣的人有自己的小愛好、隨處能發現生活的美好和趣味
我想有了這些能力,你就是一個幸福力非常強的父母了。這樣影響著孩子,他還會差到哪裡去?
-
17 # 語文老師錦繡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方方面面的相關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跟你“玩”!否則你就Out啦!
第一,首先是有關文化綜合素養的提升。
有了孩子,我們的身份變了,說話做事都有了約束。怎麼才能與孩子相處好呢?怎麼與家裡其他人相處呢?當我們自己的觀念與自己父母發生衝突時怎麼處理呢?……這麼多問題是不是很頭疼啊?
這些都有一個磨合期,就是學習期。我們必須做到家人的和睦相處,和諧生活。另外還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時間如何做好平衡呢?都是費神的事呢。
第二,自從有了孩子,你的耐煩心是不是變好了?看問題的角度也變了,凡事也不像以前那樣激進了,對生活中有些無可奈何的事也能來開了?換句話說,我們的抗壓能力是不是增強了?
比如說,面對自己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的容貌啊、個子高低胖瘦啊、說話走路早晚啊、成績好與不好啊等等,我們是不是都必須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啊?
更嚴重的是如果遇上孩子生病啊什麼的,小孩子不會講話時,你是不是很無能為力啊?
不要著急,慢慢來!你會學會渡過這些生活本來的樣子的。只要我們相信自己!
第三,給孩子樹立榜樣。
這裡很重要!就是學習哦!其實也沒什麼哈!就是要我們靜下心來看看書!陪孩子一起讀讀故事,看看繪本之類的!是不是很簡單?其實我們自己也學習了呢!
簡單是小事,堅持是大事!
這個好習慣會讓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感激自己的!它直接關係到孩子以後的“分數”哦!你提前做好了鋪墊,到時候就偷著樂吧!這個快樂又享受的陪伴日子值得我們每個家庭擁有!
第四,戶外“活動”,鍛鍊的魅力。
帶著孩子和家人一起活動,讓孩子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養積極向上,愛運動的Sunny孩子。
第五,帶孩子一起享受做美食,培養孩子對家庭凝聚力的感知,享受不一樣的天倫之樂。
任何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家人才有能力更好的去愛別人!才會收穫更多的愛!
祝生活愉快!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因為孩子即將上四年級了,確實感覺到作為家長需要不斷提升。淺談一點個人感受吧,僅供參考。
我一直認為,父母親最需要提升的是三個方面:情商管理、學習能力、自我修養。
先說情商修為這一點,為什麼我要放在第一位,因為我希望孩子能夠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而我作為媽媽,應該為他做好榜樣。其實,很多人都不想承認自己情商低下。我家孩子某天跟我說,他聽廣播時,有關於情商這一段時,就特別有感受。他說自己有時候就特別不會掌控自己的情緒,過後又覺得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告訴他,其實媽媽有時候也是這樣,但是這種事後後悔完全不起作用,我們要做的是在當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再來說說學習能力這一方面,我認為家長几乎很難認識到這個。總覺得自己是成年人,無所不能了,但我想說孩子不缺學習機會,最缺乏的是家長。家長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不懂怎樣與孩子相處等等,只是一味地抱怨,卻從來不尋求方法去解決。貌似經常在聽育兒微課打卡,實際上是為了聽而聽,完全沒有任何效果。不擯棄舊的觀念,不學習新的育兒理念,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這是缺乏學習能力的家長的真相。
最後講一講自我修養,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因為家長們忙於奔波,幾乎已經忘記了該提升自己。當我們還在原地踏步時,孩子卻在迅速成長。如果說我們的業餘時間裡,可以從手機和電腦裡解放出來,潛心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其實這是最好的榜樣力量。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我開始學習彩鉛畫,每天都堅持,哪怕是再累再晚,都從未間斷過。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到現在一年多過去了,我在繪畫方面獲得的樂趣,以及帶給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在育兒路上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