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爺

    每個小孩進入青春期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叛逆,異性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這時候,如果父母強烈反對他們與異性交往,他們會抱怨父母給他們的自由太少,進而會在情感上和行動上與父母產生強烈的對立。 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女士卻認為,孩子對異性有好感,說明他正處於需要培養與異性交往能力的時期,如果父母對此處理不當,錯過了這段時期,很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擇偶狀況。她說,“情商,還包括與異性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很多人到了擇偶年齡卻迴避這個問題,通常與父母扼殺了孩子青春期與異性的正常交往有關。”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有喜歡的異性,家長首先應該意識到“這是一件美好而正常的事情”。張怡筠說,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情感萌芽冷嘲熱諷或橫加干涉,孩子會覺得談戀愛很糟糕,以後也很難真正去愛。因此,父母要當好孩子的“感情教練”,首先要做的是關注,即主動發現異性對孩子的吸引力。幫助孩子接納對異性的好感以後,就可以開始引導孩子自我完善。 有人專門為此做了調查,調查發現:“從喜歡一個人,引導到具體喜歡這個人的什麼地方,孩子們會發現,原來我們喜歡的是這些優秀的品質,這種喜歡的感覺也就會明晰起來。”這是一位老師的回答。許多家長不願意和孩子談異性交往,或者認為言之尚早,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已經比家長所處的那個青澀時代要成熟很多了,“有的孩子會去網路上搜索,然而網路只能給予知識,卻不能給予正確的價值觀。” 知心姐姐盧勤曾接到一個電話:“有個六年級女孩打電話問:“我喜歡我們班一個男生,我能和他結婚嗎?”“不行!”我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到你住的地方和你面談行不行?”她問。“行!”我答。20分鐘之後,她來了。坐在我對面的床上,就問:“為什麼?”“因為人會變。我先問你,你喜歡他什麼?”我也直截了當。“他學習好,個子高高的,臉白白淨淨的。”我給她講了我認識的兩個男生,一個是小學同學,一個是剛參加工作時認識的男生。這兩個男生髮生重大變化。小時候長得又白又高的男生,長大又黑又矮了;而那個20歲出頭的男生,本來不高不白,可長到30歲卻是一表人才了。 “你看,他們變了吧。男人在沒成熟之前,都會發生很大變化。”“那我們快畢業了,我能告訴他,我愛他嗎?”“不行!你告訴他,他就嚇跑了,因為他還沒長大。你把他留在心中,可以和他保持聯絡,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你覺得你還喜歡他,可以告訴他,‘我愛你!’”聽完我的一番話,她哭了,“我媽要像你這樣知心就好了。我媽自從知道我喜歡他,就堅決反對,還罵我不要臉,我很傷心,也很生氣,我想我非要和他好!看你能把我們怎麼樣!知心姐姐,你的話我聽進去了,你放心吧,我會照你說的去做的,做個出色的女孩!” 認識異性,是成長中的必修課,只要家長做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就能夠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航向,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給孩子多一份關懷,多一份溫暖,讓孩子感受來自父母的愛,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 2 # 我是嘉嘉媽媽

    家有小女初長成,十二歲,剛剛踩上青春期的門檻。

    個頭已跟媽媽一般高,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以下是跟孩子溝通後,孩子提供的答案,媽媽原封不動的照搬上來。

    1.父母不要翻看孩子的私人物品,特別是上鎖了的;

    2.孩子想買某樣東西的時候,父母不要直接拒絕,要先問清買的是啥,為啥要買?

    3.別總跟孩子提你已經長大了,要獨自去做什麼事情了!

    4.孩子給父母說話的時候,就算父母不感興趣,也儘量安靜的聽,不能直接說不感興趣;

    5.父母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吼,要細聲細語的說;

    6.孩子已經懂了事情,父母不要反覆提醒;

    7.孩子想過兒童節的時候,父母不能說你已經長大了,不能過兒童節了;

    雖然都是變相的在給媽媽提意見,但媽媽總算知道她為啥偶爾會鬧情緒了!

    媽媽的觀點就是溝通與尊重。

    多多溝通,容孩子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作為父母,我們都是過來人,好好相處吧!

  • 3 # 知行者kevin

    懂比愛重要。

    要學會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行為。孩子需要愛他們的人,更需要懂他們,理解他們的人。所以正確的親子關係應該是朋友的關係。因為只有在這種關係下,孩子才願意和父母講真話,把他心裡的東西與父母進行分享。當孩子不再願意與父母溝通,把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告訴你的時候!你們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無條件的接納。

    無條件的接納是指在心態上我們要認同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成為自己,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父母的人生。我們有些父母將自己的期望而未實現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續集。父母的這種愛對孩子是有要求的,就不屬於無條件的接納。你只要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一個翻版的父母。

    不放棄自我成長。

    每一個父母也並不是一個完善的個人,他們也需要成長,同時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一個榜樣。只有父母承擔了,境界高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我們要做的不是教育小孩,而是影響他們。如果你希望孩子身上有什麼品質,那作為父母先努力的去做到。父母沒有做好的方面,很難要求孩子做好。所以有句話說的很好: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不放棄自我的成長。

  • 4 #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很多父母是一半欣喜一半心酸,特別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對父母的話也不再言聽必從,很多時候甚至和父母對著幹,這就讓很多為人父母者大喊頭疼,而如果不能幫助孩子很好的度過青春期,那麼孩子的人生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覺得要喝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處,最主要的是和他們多進行溝通,注意是溝通,而不是說要求孩子還像小時候一樣,你說什麼他就得做什麼。

    何為溝通,就是指互相推心置腹、心平氣和的交談,而且父母必須要拿出你的誠意和真心來,不能隨意嘲弄他們 可能在你看來比較幼稚的想法,畢竟他們都只是孩子,你只有真心誠意的對待孩子的對話,你才可以走進他的內心。

    溝通的第一步我覺得是傾聽。

    學會傾聽是一件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可能孩子的想法在我們眼裡都不值一提,甚至是可笑的。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隊他們的想法加以嘲弄或者不屑一顧,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比並不真誠,也就不可能說出他真實的想法,久而久之,你要想再走進他的內心,那就是很困難的事情了。

    所以,當你和孩子在一起溝通的時候,先做一個好的聽眾。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才有可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其次,個人覺得對待孩子的事情要學會放手,這個早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就應該試著放手。

    放手並不是對孩子放置不管,而是對一些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或者他自己的事情,比如洗衣服等讓他自己完成,再或者他交朋友,我們只需要做提醒,而不需要代勞。這樣,孩子才會覺得自己的成長是有意義的,不是僅僅只是年齡的增加。

    給孩子適當的空間釋放自己的情緒和感情,不過多幹涉他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從而才可能反過來尊重父母,和父母成為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些事情告訴父母,讓父母幫忙或者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傾聽者。

  • 5 # 圖M咪育兒育己

    其實“青春期”這個名詞真的是蠻難解釋的,我想家中但凡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從小那個無比依戀我們、圍著我們轉的“跟屁蟲”,會在某天突然拒絕我們的手!以前總是快樂、滿足、合作的小孩不見了,眼前的只剩下這個充滿悖逆、憤怒、沮喪的“陌生人”……

     從生理學角度說,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他們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我們過分呵護。他們想自己做主,穿標新立異的衣服,穿耳洞、戴耳環、甚至刺青……他們總想擺脫我們家長對他們的“束縛”,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所以,當我們家長過度管制他們的時候,這對他們來說是簡直是難以忍受,他們根本不會也不願意去俯首帖耳“受制於人”。

    因此,我們為人父母的一定要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我們。如果我們想控制他們就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具體要怎樣做呢?我有以下一些建議!

    第一點:

    做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有科學的理念,我們要清楚明白,打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完全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這股力量就是荷爾蒙。  

    已經有科學家發現,荷爾蒙會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也就是解剖學中所說的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起伏都會比較大。大腦最晚成熟的區域是額頁,一般要到20至25歲才成熟(因此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以20歲作為成年標準)。額頁是大腦的總指揮,掌管理智、決策,人能控制自己不好的意念,使“潘多拉的盒子”總處於封閉狀態,就全是額頁的功勞。而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被荷爾蒙折騰得陰晴不定,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所以整個人顯得衝動不理性。

      瞭解了孩子其實是荷爾蒙使孩子的心緒不穩,我們做為父母的 ,便可以對孩子多一分體諒,少一分責怪,心態也能變得平和、冷靜一些。比如,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知道她那只是在宣洩情緒,而不是故意和我們“對著幹”、更不是“挑戰我們的底線”;他們為一點小事哭泣不已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那也是正常反應,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他們在發牢騷的時候,我們也能包容,不會拒絕傾聽……只在我們更理解孩子的時候,親子關係才不會那麼緊張,孩子的青春期才會過得更順當一些。

    第二點:

    做為父母,我們也要及時、適時的去調整心態。

       面對孩子的突如其來的鉅變,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時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孩子一不聽話自己就先沉不住氣。 一定要學著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干涉過多。所在,在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成長時,我們大人也要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法。就像我們坐在樹蔭下乘涼一樣,陰影會隨著Sunny移動,我們也要不斷的挪移我們的位置,才不會被Sunny曬到。而不是坐在那一動不動。。。。。。

    第三點:

    努力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儘量與孩子保持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通暢,這才是管教叛逆孩子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贏得孩子合作與信任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地解決問題,當大人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時,他們更趨向於合作,並在今後逐漸靠攏父輩的價值觀,以真正成熟和獨立的姿態迴歸。

  • 6 # 21克媽媽育娃記

    初中三年馬上結束,回想孩子鬧青春期的日子,我就覺得,那是一份寶貴的成長財富,處理的好,增加了親子關係,處理不好,就是兩敗俱傷。

    孩子有青春裡的行為是正常的,千萬別如臨大敵。青春期的孩子表現症狀也不一樣。有的之前是一個乖乖女,忽然變的像刺頭一樣,處處和你對著幹。有的之前默默無聞的從不和別人說話,一下子變成話嘮。有的之前活潑開朗,一下子變的宅起來。等等。總之變得和之前不一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發育,身體結構的變化,使他們對身體的羞澀緊張害怕。所以做父母的,家裡是女兒的媽媽要站出來,是兒子的爸爸要站出來。父母要告訴孩子對生命的認知和啟蒙。這個十分重要。比如給孩子買個蛋糕慶祝孩子的初潮,讓孩子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喜悅。給孩子們上堂青春生理課。讓孩子們從正規渠道瞭解青春知識。

    其次,要和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不要和他們對著幹,否則會兩敗俱傷。如果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父母的陪伴很到位,從不缺失,成長環境很好,親子關係非常和諧,沒有打壓辱罵,孩子沒有什麼心理創傷。那麼這個孩子的青春期,會非常順利而且會找到人生目標,奮發圖強,以後成為一個有為青年。反之,從小對孩子不管不問,動不動就呵斥打罵,孩子小沒力量反抗你,長大了,學識眼界都提高了,就會反抗你。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功課,父母需要足夠的寬容和耐心,愛心。央視紀錄片《鏡子》就是最好的詮釋。尊重孩子,找補缺失的過去,提高自己有能力幫助到孩子。

  • 7 # 樹懶讀書會

    在青春期,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援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有時候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青春期,不能單純用傳統的理論來支撐了。

    有的孩子可能要比同齡孩子提前一兩年甚至更長進入青春期,家長一定要仔細觀察。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叛逆。

    還記得自己上初中那會,有那麼一段時間,不愛跟父母說話,更不願意聽他們的建議,一開口經常是以吵架結束。他們讓往東,我就往西,總之只有跟他們對著幹才覺得舒服。

    為人父母,當發現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一定要做好調整。

    1, 與他們交流要儘量語氣溫和,不要以命令的口吻。

    2, 多多傾聽他們的想法,不要急於否定。

    3, 多帶他們出去走走,親近親近大自然。

    4, 引導孩子多讀一些關於青春期自我調整的書籍。

  • 8 # 晴朗小屋

    關於青春期該如何和孩子相入,這是個很難簡單就用幾句話來說清楚的問題。上週的時候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起她的好友,一直以來認為自己和孩子是“朋友”式的家長,結果到了青春期,孩子同樣出現了“叛逆”,開始拒絕去上課外班。從我們聊天中她發現,雖然她的朋友一直覺得自己和孩子是朋友,但實際上,在決定孩子該做什麼,不做什麼的時候,家長不自覺的就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這個是對孩子好,那個是對孩子不好來判斷孩子該做什麼,不做什麼的。這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時迷茫的原因。我的教育一直是“民主”,怎麼忽然就這樣了呢?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原因或多或少都和父母有關。真正的和孩子“共情”,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目前也有很多這樣的培訓,還是比較有效果的。

  • 9 #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首先說我不認為青春期就一定是叛逆期。青春期雖然有它特殊的一些行為方面的表現,但是有很多的孩子都能夠平穩的度過青春期。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出現了比較強烈的叛逆行為。至少可以說明一點就是在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上,不是說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而是以前積累下來的問題在這個時候爆發了。

    這時候要做到的,首先是要理解孩子。我總是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行走的荷爾蒙。表現會各有不同,比如說我自己的女兒18歲,沒有什麼叛逆的行為,但是在前兩年長了滿臉的青春痘。做父母的,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可以類比,想一想當初媽媽懷孕的時候會有早期的孕辰反應,你們是怎麼對待的?所以說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要理解理解還是理解。不要去責備,不要去加上叛逆的標籤。

    另外,從行動上來說,要做到多看,多做,少說,儘量不說,沉默是金。有些時候父母不免要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覺得看不過去,但是如果你靜下心來想一想,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忍一忍就過去了,可能孩子過兩天,他自己也能夠意識到。比如說很多這個時期的孩子都不願意收拾房間,如果你願意收拾,在徵得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管,如果說你不願意收拾,你就什麼都不要說,說不定過兩天她哪天心血來潮,他收拾得乾乾淨淨的。至於感覺跟父母不親了,那是他要宣佈自己的獨立,那麼該獨立就讓他獨立去吧。過了這段時間,該是你的還是你的。

  • 10 # 呂臻

    關於青春,文學作品裡很多的讚美,青春的澀,青春的判經離道……用任何語言來形容都不為過,無叛逆不青春。

    對於青春期的叛逆,首先我們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和認知。允許孩子正確的犯錯,在錯誤中獲得成長才是最最重要的。

    這個時期,孩子情緒波動比較大,學業的壓力逐漸加大,荷爾蒙的影響等等都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和無所適從,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接納和包容,做一個孩子心聲的傾聽者,在孩子旁邊陪伴,去理解孩子。

    更多的是守望和等待,急不得。

    「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這是聖經箴言裡的一句話,非常經典,也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反應了他的內心,孩子的需要其實遠深過表面的行為,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更好的疏導和溝通。

    孩子就是我們人生的產業,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除了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小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非常重要。有了書籍的滋養,孩子很多的問題自己也會消化掉,培養孩子對世界的正確認知以及品格的塑造,大量閱讀功不可沒。

  • 11 # 楂楂紅

    青春期的孩子,性格轉型期,有很多的不穩定性。家長要善於揣度孩子的心理,正確引導孩子的喜好,語言上要注意分寸,不可過激。

    對於孩子犯的錯誤,適時提醒,改正了就是好孩子,點評鼓勵要及時。切忌揪住小辮子,諷刺挖苦。孩子雖然長大了,但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個孩子。走的路線不對,幫忙調整即可,切忌把自己的主觀思想強加於孩子,引孩子反感。

    在主觀認識上,給孩子以寬容、大度的發展空間;客觀交流溝通上,與孩子交朋友,知心話語,互相溫暖。把握孩子前進的方向不失偏頗,才能與之和諧相處。

  • 12 # DANAO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會有這樣抱怨:“我媽特煩人,什麼事都嘮叨個沒完!”“我爸特暴力,總是大吼大叫的。”“我特別不喜歡和我爸媽說話,他們老教訓人。” 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也同樣有很多不滿:“我兒子最近脾氣特大,一點兒小事就能惹得他生氣。”“我現在都沒法和孩子說話,說不了兩句就得吵架。”“我孩子跟個刺蝟似的,一點兒不能批評,要不就跟你急!”、 是什麼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敵對? 父母總是會把自己放在一個主導者的位置上,用趾高氣昂的樣子來教育孩子。人類本省的嚮往是自由,對拘束、管制天生有一種抵制性,更不用說對於青春期荷爾蒙分泌過剩的他們來說會怎麼樣了,這種教育方式只會使他們的牴觸現象表現的更加明顯。 當家長與孩子談話的時候多是教育、命令、訓誡、責備的口氣,而不是心平氣和地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會引起孩子的請強烈的反感,即便是善意的忠告也會引起孩子的不滿。比如,孩子可能會聽完父母的話扭頭就走,還用力把門關上,發出“砰”的一聲。這時父母的反應一般都是大發雷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粗魯的行為是在忤逆自己,這必定會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執。 到底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才能讓他們樂於接受呢? 其實孩子只是父母行為的翻版。換句話說,父母想要孩子怎樣對待自己,那麼就應當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時就需要父母降低一貫姿態,將孩子看做與自己平等的人,也這樣才能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與對話。 讓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會因為什麼而反抗。 比如,父母責備孩子抄襲別人的作業,很可能獲得孩子的反唇相譏:“您上學的時候就從來沒抄過別人作業嗎?”這是因為孩子想用父母的錯誤來降低自己犯相同錯誤的內疚感,以減輕內心壓力;或者孩子會把自己偽裝得很強大。父母其實更多的要理解孩子,明白他們的生氣,有事只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錯誤,讓自己顯得不是那麼沒面子,並不是真的對父母無禮。畢竟孩子也是一個有完整個性的人,各位家長,請不要立刻用誇張的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這樣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的談話才能更加坦誠、和諧,在溫暖的氣氛中進行。 父母該怎麼做呢? 1、耐心傾聽, 其實傾聽是最好促進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方式,當一方在說話時,另一方只有安靜傾聽才會將關係進行下去,所以父母在下決定之前,如果不能確定,最好先靜下來,聽一聽孩子是怎麼說的。很多時候,孩子真的就是需要一個傾聽者,父母願意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遠比不停地建議、忠告、批評有效得多。 2、輕鬆的氛圍, 當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時,父母要做的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不要還沒有開始就否定孩子的說法,或者想法。你可以用溫暖、沒有攻擊性的話語進行溝通,這樣會讓孩子卸下心防,願意與父母促膝交談。 而且你會發現只要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受到攻擊,自尊沒有被踐踏,他在談話的過程中常會對事件進行自我批評,說出一些你想要對他說的話。積極地傾聽孩子說話比批評、責備、嘮叨、建議更有效,同時也能讓孩子變得更獨立、更成熟。 請父母一定要記住,如果你想讓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改正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所在,自覺地改正自己的錯誤。讓孩子進行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更需要父母的寬容、理解和支援。無休止的批評、傲慢的態度、嘲諷的語氣都會讓孩子與父母產生心理隔閡,使父母和孩子間的關係變得更糟。

  • 13 # 拾荒的小孩兒

    很多時候 雙方關係緊張除了彼此對待某些事情的看法不同之外 更多的是雙方在溝通上存在差異 或是在說話的語氣 用詞方面不注意 讓對方感到不舒服 青春期是個矛盾的敏感階段 這個時候 該如何跟父母好好溝通 是現今大部分家庭要面臨的挑戰

    小時候 你遇到問題或有心事 第一個反應多半是跟父母說 不管是什麼事情 你都會很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感覺 而且也完全信任父母 接受他們的意見 可是現在 你可能覺得父母不再那麼瞭解你 也開始感覺到 有時候可能不想告訴父母那麼多事情 在與他們聊天過程中 會有所保留

    有些事情不告訴父母 這樣做不對嗎 不一定 只要你不是存心欺騙他們就可以 十幾歲的年紀 應該擁有自己的一些小秘密 但不管是父母不瞭解你也好 還是有些事情不想跟他們說也好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你心裡有事一定要說出來 而父母也希望聽到你怎麼說

    跟父母溝通有時好像開車一樣 如果你開車遇到路障 一定會選擇其他的路 而不會就這樣停下來

    路障一: 你想跟父母說話 但他們似乎沒有留心聽

    這個時候 你也許感到有點小難過 如果遇到這種問題 你會怎麼做呢 朝著他們大吼大叫 進自己的房間不跟他們說這件事 還是等到適當的時候再跟父母說呢 理智告訴我們第三個方法是最好的 但你往往選擇第一個和第二個 對不對

    前面兩中做法 結果是 父母要不覺得你莫名其妙發脾氣 不尊重父母 就是覺得你什麼事都不告訴他們 同時這件事情你也沒有辦法從他們那裡得到幫助

    路障二: 你的父母想跟你說話 但你就是不願意

    有的時候上了一天的課 真的很累 這個時候父母還要讓你跟他們說說你今天的情況 也許真的有點不願意 最直接的方式是 “你們好煩 我好累 不要問了行嗎” 你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 估計已經知道了 惹父母不高興 反而懷疑你隱瞞一些事不敢跟他們說 這會促使他們問的更多 你就會更生氣 結果兩敗俱傷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 何不坦白的告訴父母 今天你很累 等下再談學校的事情 然後主動關心父母 問他們 今天你們順利嗎

  • 14 # 愛子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該如何與父母溝通?這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問的問題,看出來是青春期的孩子想和父母進行溝通。我不禁有點心疼這個孩子,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更焦慮的往往是父母,他們渴望走進孩子的心,而這裡卻是這個孩子提出了溝通的渴望,感慨孩子懂事的同時,我覺得這對父母多少有點失職。是怎樣的經歷,讓孩子如此渴望和父母的溝通,哪怕是在叛逆的青春期還這樣想。

    對於這個孩子,我想說以下幾點:

    1.青春期會和父母有衝突,有分歧,情緒偶爾會控制不住,比較大,這都是正常的青春期反應。孩子不要覺得過度內疚或自責,需要正確面對這件事。

    2.如果父母深明大義,那麼可以找個時間,最好是他們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和他們好好聊聊你心中的困惑和想法,你需要指導和幫助的地方。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也願意去了解你,給你的問題解惑。只不過偶爾他們工作的壓力使得他們有心無力罷了。

    4.你有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多找些良師益友,和他們交流和溝通,和你的同齡人在一條線上齊頭並進,有一個優秀的榜樣在前面引導你,你的人生也會更精彩。

    5.閱讀。書是他人智慧的結晶,看看別人的思想,看看那些你崇拜的名人的傳記,對人生你會有更深的認識。

  • 15 # Anniewas

    如果你在青春期,你的父母很大可能是處於更年期,青春期時候難以與父母溝通本來就是正常的,處於更年期的父母很容易發脾氣,不過也因人而異,其實父母除去這層“父母的光環”之後不過也只是普通人罷了。

    作為孩子,應儘可能包容和理解。如果父母一味地指出你的不對,你就說出你自己的感受,比如說:“你說的話讓我很不舒服,我難過極了”;“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盡全力了”等等。你可以先嚐試著這樣做。

  • 16 # 心家教線上

    從提問題的角度來看,您是位青少年朋友,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是挺欣賞您的。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跟父母溝通呢?

    第一,需要溝通的問題多是意見不一致的。因為大家看法一致,倒不需要費口舌去溝通了。既然意見不一致,那作為孩子一方,需要透過和父母溝通獲得一些權力的話,我們首先需要把父母的心思想透。做到這一點,我們才可能實現很好的溝通。

    比如,我們要想想,父母意見或者要求的出發點是什麼?比如,不讓自己玩手機。父母的出發點是什麼?想清楚了,再去溝通,我們會容易。溝通最大的問題,就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慮自己的問題。

    第二,考慮了父母的出發點之後,和父母商量、表達自己的需求。看看跟父母能否商量出一個既滿足自己又能達到父母要求的路子。比如,父母不讓玩手機是怕耽誤學習、影響視力,那我們保證先完成作業,為了不影響視力,自己會玩多長時間,請父母來監督。在執行過程中,自己說到做到,父母對自己信任了,限制就少了。

    溝通這個問題,總結一句話就是要實現“雙贏”,不能想控制父母,父母想控制自己,也要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交流時,容易動情緒、發脾氣,這會嚴重影像溝通,這需要我們作為孩子注意的。理性地、慢慢地和愛自己的父母溝通,取得信任,達成自己願望,這是成長很重要的鍛鍊,加油!

  • 17 # 訴言莫千

    青春期的叛逆和躁動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正常的溝通和交流沒有作用的話,可以多帶孩子一些家庭活動和遊戲,從生活和遊戲中教育孩子和傾聽孩子的想法,父母更應該以身作則。

  • 18 # 仁壽955

    作為父母是從青春期過來的人,應該是對孩子們的青春期理解和有體會的。青春期的孩子們大多都有煩燥不安及帶有叛逆性的心態發生。這個時期的家長們要有一個合情合理心態來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們,鼓勵孩子們多看看青春期的有關知識書藉,還要多與孩子們勾通,多與孩子們交流,多陪孩子們看看電影,郊遊,盡力不讓孩孑們青春期的叛逆心情岀現,更好的陪著孩孑開心,快樂,幸福,順利渡過青春期!

  • 19 # 海納百川0629

    青春期的孩子性情波動較大,主觀意識比較強,自尊心比較重,情感善變。這個時期的家長,要根據這些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的特性,先進行對應的心理進行自我調整。不要再用把孩子當成兒童的方式來與孩子相處,而是用對待成人的態度,來與孩子寬容的“交朋友”。多換位思考,多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多尊重孩子的選擇,遇到事情多與孩子商量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樣下來孩子就會無形的覺得自己是這個家庭裡不可缺的一員。如此,整個家庭與孩子相處會更和諧。

  • 20 # 元上中醫黃良雪

    謝謝邀請!這是一個情感教育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存在著叛逆心理,就是說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但這思想還不成熟,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還不是完善,與父母的思想之間有一種不平等關係,孩子要求獨立,而父母對孩子寄以厚望,非得管到位不可,結果恰恰相反,孩子不幹了,關係這樣相處就緊張了。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講道理,講願景,講孝道、講尊重,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平等的關係上來看待,逆來順受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孩子受不住氣就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或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溝通是一種藝術,孩子此時也是在高壓之下學習,如果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問題,他們會認為我們不理解,說的話都是天馬行空,沒有可靠的。此時孩子就不願意聽你的話。

    我教別人家的孩子是經驗不足,我孩子小時候就是這樣,表面上很聽話,你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結果,有一天不高興了,才說出真話,“這些事(拉小提琴)都是你們逼的”。我們把我們以前沒有做到的事,強加到孩子身上,讓他們雲幫我們實現沒有完成的夢想,看看現在孩子的壓力有多大,比上班族還累,而且是一週到晚都是沒得好好放鬆,報了文化課補習,還得上興趣班,毛筆的、音樂的、舞蹈的、武術的……,想想一個孩子身上有多重的壓力,難道這些都是孩子本身的興趣?我覺得父母的興趣會多一點。所以,在這一點上,一定得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們考慮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假若,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靠近孩子的心近一點,溝通就無障礙了,也順暢了!我的經驗不足,只能談這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瑞汽車為何賣轎車賣不過吉利,賣SUV賣不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