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風浩蕩
-
2 # 資料完善度低
那我只能用現代知識為你解答:
”道”是指事物的屬性丶本質和運動變化的規律性。比如人,生物性丶動物性是其基本屬性;“食色性”簡言之即“吃喝拉撒睡”是其本質;生老衰亡是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就是“道”。
”法”是方法,程式丶過程的合理選擇。如古代遇天災或瘟疫,一是採用醫藥的方法;請”道士”設壇做“法事”活動也是重要方法,求天保佑丶安扶人心,重大事件“皇帝”親臨丶天師作”法”。
”術”,技術手段,如“拳術”丶”劍術”,是在實踐中探索出的。
”器”則指“工具”,既指利用外物,也指人工發明製造的一切工具。如“自然外物”,石頭丶木棒都可作工具使用;人工發明製造的“器”就太多太多。士兵的槍械丶大炮等武器丶醫院的“X光機”丶“CT掃描器”丶“汽車丶火車”等等都是”器”。
現在理解沒?
-
3 # 地球9999
道、法、術、器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處世法則。道家主張“以道御術”,即悟道後再行修煉法術。對於教育,也有一定的道理。
“道”,是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就是我們做事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於教育來說,就是讓人成為最好的人,適應社會的人。
“法”,就是根據規律制訂的法則,是人定的。它是在自然規則執行中尋找和總結出來的方法,屬於理論範疇。教育的“法”,就是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器”,是有形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育中,指的是教師實現教育所需要的工具 ,好比數學老師的圓規、三角板,理化生老師的實驗模型、實驗用具,電腦、多媒體、小黑板、地圖等等。
這就是說,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長的規律,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在培養人才時,要制訂相應的教育理念,再採用恰當的方法、合適的器具,達到教育目的。
康德說:“教育之目的就在於使人成為人。”我覺得,康德是獲得了中國古代“道”的精髓。我們要培養有靈魂有信仰的健全人格的人。
-
4 # 鵬學天下
“道、法、術、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道:就是核心思想、理念、本質規律。很多時候有人糾結是自然規律,還是人定的思想,其實王陽明早說了“天理即人心”,我說“天理因人而存在”。
法:就是法律、規章、制度。是以“道”為基礎制定的不可違背的原則,比如有些經常掛在嘴邊卻不知所云的“大道自然”或者“以人為本”。
術:方法與技巧,是可以以道為原則,做出反應和選擇的,是以“道”為指導原則的。即“以道御術”,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很多人把“御”翻譯成“承載”,實際上更貼切的是“駕馭”。聯想公司提出“如果遇到公司沒有相關規定的事,就按‘企業文化’辦!”,這就是以道御術。
器:是指工具,比如桌椅板凳或者企業裡的打卡機,還有EXCEL管理表格之類的。總之“器”用來體現道的思想,是人體器官的延伸,從而簡化問題,更快達成目標,是體現“器以載道”的應用。
“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說你該怎麼跟著“天道”去做。“法”也有善惡之分。順應天道的“法”就是善法,相反,違背天道的“法”就是惡法。“術”是指技術層面上的操作方法。“器”是指有型的物質或是有形的工具。有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四者關係:做事做人要以“道”為根本,講究方“法”和利用規律,透過採用最好的工具(器),採用最好的技“術”,來完成你要達到的目的!
結合教育和教學實際,我們要這樣理解“道、法、術、器”及其關係:
1.教育必須遵循規律 這個“道”,打好基礎,因材施教,一步步提高,不能拔苗助長,欲速則不達嘛;
2.在教育過程中要善於利用“法”,按國家的教育大綱進行,不能脫離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自始至終堅持“以人為本”;
3.教育是有方法的,有技巧這“術”的,要讓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學,不要死記硬背,學習有學習的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難成大器;
4.教育過程還要關於使用“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教育中要有效地利用先進的教學輔助,比如網上教育、電子教學、遠端教育、善於利用手機、網路、他人成果、他人資源來進行教學。
總之,教育過程是一個“道、法、術、器”靈活運用、相互支援、有機統一的具體實踐過程,要合理安排、綜合利用,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
5 # 李志勇LZY
天地物人之間;古今中外事業;
世襲政教觀念;堅持各自體制;
皆文明己深化;各有獨有道理;
古今時代法變;中外續新戰術;
手工自動化器;教育論有點亂。
存認基研,試續新果,
若能發表,僅供參考,
-
6 # 一卓升學規劃
從古至今,對道、法、術、器這四個字有很多解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許這正是中國的道家文化博大精深的理由。
這四個字是一個有機聯絡互相作用的整體,可以立體地解釋客觀世界的邏輯關係,是一種從上至下、由表及裡的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形成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道
道是規律、理念,是一種很高的境界。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教育的規則就是“傳道授業”,目的是培養人才,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依據人性的特點,開啟智慧、引導興趣。遵循教育規律,確定教育目標。道,決定著教育的方向,如果違背規律,走錯方向,將會南轅北轍。
2、法
法是制度、規則,法以“道”為基礎,尋找、總結出教育理論,制定出不可違背的教育制度和原則,它是一套規則體系,是實現教育價值觀的指導方針。教育也是動態的,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需求而改變。不斷總結、改進,融合中西教育理念,例如教育體制改革、高考制度改革,使未來的教育培養人才適應社會所需,所以,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教育理論中要從發展的角度加以理解。
3、術
術是方法、技巧,是器的載體,是一種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要在法的基礎上實施,也是在制定的教育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方法,教育不但要有一定的方法,還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教育工作者行為,對受教育者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術還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解決已知問題,還要解決未知問題,對不同的教育物件採用不同的術,才能實現教育尊重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4、器
器即工具,是有形的物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術的延申,適應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工具是“法”和“術”能夠更好地得以實施的保障的前提,例如網路教育,也是一種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器的一種。教育的工具,要體現效率,提高學習意願和興趣,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總之,教育也是一個體系,教育理論透過“道、法、術、器”進行解釋,四字缺一不可。有道無法、有術無器或有術無道,都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
7 # 味哎兒
很簡單。
道,是方向的指向朝向的所在述詞。
法,是方案.設計藍圖的述詞。
術,是技術技巧的述詞。
器,是成才.成人.成有益人的述詞。
教學教習裡則呈:
教出不做壞惡邪事的,對人及人群有宜益利的,本領高強,本事極大的學生出來,此是道項。
具體授其七十二變,還是三十六變,爬雲還是跟頭雲,用啥工具法寶,訣咒,等,歸法項。
訓練其身體肢體側重哪方面靈通,歸術項。
受教者掌握程度,歸器項。即多且精為大器,少而專一精為小器,學不成為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此為寶器。教人套用此意。
-
8 #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道、法、術、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傳承所強調的四個層面。所謂“道”即萬物變遷迴圈中亙古不變的規律,是靈魂,是方向,是指導思想;“法”是在探求“道”的過程中經過實踐思考、歸納總結出的規則體系和方法原則;“術”是在規則體系指導下的具體操作技術,只要“道、法”不變,“術”可千變萬化;“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有形的工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用“道法術器”形容事物的不同層面,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膚淺的認識,而要深入內裡,掌握規律,把握原則,瞭解方法和技術,以及相關的工具和環境。
將“道法術器”理念融入學校管理,改進學校管理的方式方法,有助於加快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道、法、術、器”基本內涵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傳承強調這樣四個字,“道”、“法”、“術”、“器”。
“道”,是自然環境、事物的自然規律和發展方向;即“天道”。
“法”,是為循“道”、成事、達到目標制定的方法;即“人法”。
“術”,是為使“人法”得到落地實施採取的技術層面的技巧和方法。
“器”,是為使“術”取得更好、更有效率的結果所必需的工具。
簡而言之,可總結為: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願景和戰略;策劃制定符合事物規律、規避風險和實現願景的目標、方法、方案、行動路線;在“道法”的統御下,具體策劃制定具體實施的技術層面的方法、技巧,以有效的做好每一件事;並在做事時使用適宜的工具器具,以保證達到“術”的結果,提高“術”的效率。
“道、法、術、器”在教育理論中的理解1、教育的道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唯一不變的道就是:所有的教育,歸根結底,都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要把著力點放在教育者自我的成長上,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不是要求孩子怎麼樣。孩子身上呈現的所有問題,都是在折射他們的渴望,這些渴望就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沒有給到的。比如家長太浮躁,定不下來,孩子就會多動,不專注,因為他渴望寧靜;比如缺少有效的溝通,孩子會沉溺於電子遊戲,因為他渴望陪伴和理解。
教育是一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道作為最高境界,也代表著學校的發展方向、願景目標和辦學理念。根據外部環境、政策措施和學校型別層次等因素決定學校發展方向;學校要發展到何種程度;以什麼方式和速度達到發展方向最終目標。通常,學校願景較為抽象宏大,表明學校未來要達到的位置。但是學校目標必須是具體、可衡量的,制定目標是為了明確學校的發展規劃以達到願景。辦學理念體現學校及其幹部教師的價值取向,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使命。
2、教育的法
教育的成效取決於教育者本身的狀態,最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教育者本身就像是一杯滿滿的水,從杯口自然而然溢位來的水,就是最好的滋養。不斷地修煉自己的狀態,是教育者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所謂的狀態,就是人生的高度,如果教育者的身心都在一種很低下的狀態,整天糾纏於名利得失,雞毛蒜皮,孩子如何能夠有靈性,有智慧?就是原本有靈性的孩子,也被邪氣和俗氣矇蔽。
教育者應該怎麼修煉自己的狀態?紮根到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培養內心的高度。具體地說,就是“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潛其心,觀天下之理;定其心,應天下之變。”(唐朝的施肩吾語)
倡導“大其心”,就是格局要大。所謂的格局,就是一個空間,包括長寬高。長,就是眼光要長,以未來定義現在,基於三十年之後的孩子的生命狀態,來考慮現在的教育。站在三十年以後看,現在的很多教育都不必要,有些甚至在灑毒藥。寬,就是包容,接納更多的美好。所謂“容”,就是下化之,把不好的人和事拿過來而化之。高,就是人格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格局的就是高度。教育者的格局越大,給孩子的成長空間就越大,孩子的格局就越大。
講究“虛其心”,就是要有敬畏之心。所有的智慧都來自敬畏之心,一個人沒有敬畏之心,智慧是會繞著他走的。敬畏什麼呢?敬畏天命、敬畏大自然、敬畏大人。
擁有“平其心”,就是保持平和。只有控制好自己地情緒,才可以就事論事。人生修煉到最後,就是兩個字:平和。所有的大教育家,都是平和的。
力求“潛其心”,就是克服浮躁,沉潛到水的深處,紮紮實實成長。教育的清流,在水的深處。可是大部分人都漂浮在水面上,只能喝苦水。(作為一個老師,對這一段真是深有感觸!天天忙著做表面文章,整一個又一個新名詞:翻轉課堂、案例教學,申請一個又一個的專案,參加各種各樣的教學比賽,每天都很忙,我們真的是在做教育嗎?)
明悉“定其心”,就是知止,知止而後定。關於知止,本身就需要講的太多,應悉心揣摩,也未必說的清楚,自己領悟吧。
當教育者自己修煉到一定的狀態,你就能開啟一扇門,這扇門就叫“感動”。感動真的東西,感動於美好,感動於善良。這種感動會傳遞給孩子,讓教育進入一個更寧靜和美好的狀態。
教育的法也有尊重規律的內涵,這個世界上的人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清晰的,一類是不清晰的。所謂的清晰,就是能尊重客觀規律,把握事物的本質。教育的規律,就是生命的發展規律。教育應該“率性而為”,所謂的率性,就是順應和尊重人的本性。
當然這裡也包括學校治理的“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法規,而是指確保學校有效運轉的體制機制,包括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學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時,要講究合法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在規章制度中,學校章程是立校之本,而管理制度是貫徹學校章程的重要保障。
3、教育之術
所謂的教育,本質上就是引領。一個優秀的老師,就是要掌握合適的喚醒點,不早不晚,這個喚醒的點,一般都是和自尊心有關,自尊心是把自信心和責任心連結在一起的鏈條。用真善美的東西去感動孩子,人一旦被感動,很容易觸發自尊。
教育者的使命不是教育,而是引領。你如果身上有光,就能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你要站得足夠高,走的足夠遠,成為一個有光的人,你的光亮能夠照亮孩子前行。成為一個有光的人,是教育者的使命。
學校之“術”也應包含選人用人之“術”。學校要想發展壯大,首先就要選對人,建設優秀的幹部教師隊伍。學校之“術”應注重團隊合作。如果教師想要在專業上快速成長,那就必須構成一個團隊,團隊中相互借鑑、共同提高。學校之“術”在於鼓勵和加強學習。需要建立內部學習機制,並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鼓勵幹部教師勤總結、勤思考、勤交流,轉化學習和科研成果等。
4、教育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指有形的工具和載體。善於使用“器”的學校,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之“器”一般包括學校環境、發展平臺、核心專案等。
學校要加強環境治理和文化建設。一是環境設施,包括辦公室、交通環境、室內光線、佈局設計、辦公裝置等因素。二是文化氛圍,真誠自由、平等向上的文化氛圍最能帶動幹部教師朝好的方向發展。學校要自主搭建或者借力各種發展平臺,還要以重大專案為抓手,深入推動課程改革,加強和完善學校課程體系的頂層設計。要加強特色課程的研發與開設,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特長培養的需要;落實“課堂革命”,推動課堂教學改進和創新,將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總結千年沿襲的處事哲學中蘊含著一脈相承的教學智慧,道、法、術、器四者各為基石,彼此交融,相輔相成,缺一則不能成為體系,教學中只有堅持做到道明、法當、術巧、器精,四者並舉,遵循規律才能教有所成,學有所得。
“道、法、術、器”這四個字看似簡單,真正運用起來仍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因地制宜,根據自身優勢特色,找準方向和著力點之後,才能達到“道、法、術、器”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相互支撐、靈活運用、合為一體的至高境界。
總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實際教學中做好“器”的管理,是循“道”而為的要求,是實施“法”的要求,是提高“術”的效率必然。
參考文獻:
1.陳如平,學校治理的“道法術器”;
2.陳巖,林格談教育的道、法、術。
-
9 # 知行合一時
因為我從事的是企業管理培訓,道、法、術、器在教育理論中,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道:代表規律。
法:代表方法論。
術:代表方法。
器:代表工具。
在教育中,道、法、術、器要有機結合。
要告訴學員器(工具),還有告訴他使用器(工具)的術(方法),並透過大量的術(方法)找到法(方法論),進而發現真正的道(規律)。這樣才能達成“知行合一”,從自己的知識體系。
回覆列表
道,規律,機理,能生髮拓展。
法,原則,宗旨。
術,方法,技巧。
器,工具,裝置,儀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