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旭儒
-
2 # 快遞員14
耳濡目染。這麼小的孩子,很多思想、行為、習慣都是從家長、大人那裡學來的。長輩無意中的平常話語,可以使孩子非常深刻並牢記在心。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種態度或取向。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結果。但是我認為,前者的可能性是佔據大多數。同樣道理,孩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乃至思想品德,大都是從身邊家長、長輩、同齡人身上傳承或輻射過來的。
-
3 # 安娜解憂熱線
孩子在每個階段需要媽媽扮演的角色都是不一樣的。
小時候希望有個全職媽媽,每天都在身邊,可以無微不至地關愛照顧自己,媽媽就是孩子的天,即使職場媽媽要去上班,也是哭喊著叫媽媽不要去。
而到了開始讀書的時候,有了同學間的比較,又看到別人家職場媽媽的靚麗幹練,會覺得自家的全職媽媽遜色了,希望也能有個職場媽媽,在別人說自己媽媽是做什麼的時候,能自豪地說出媽媽的職業,畢竟家庭婦女在別人的眼裡是沒有職業女性那麼受重視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暑假期間,職場媽媽仍然要上班,不會有那麼多時間來管孩子,孩子可以去上培訓班,與小夥伴玩耍,有較多的社交。而全職媽媽在家仍然對孩子管手管腳的,經濟上也沒有職場媽媽的家庭那麼寬裕可以讓孩子去參加夏令營之類,只能窩在家裡聽嘮叨,肯定是希望媽媽去工作讓家裡條件更好點了。
作為媽媽,要自己規劃好生活,不能說為了孩子怎樣怎樣,以前為了孩子而全職,現在為了孩子而工作。這樣太被動了。想步入職場的媽媽,孩子開始讀幼兒園就可以準備上班了,接送問題可以花錢請小飯桌之類的機構幫助,畢竟全職六年以後年齡較大,在職場的劣勢會越來越大的。
人要為了自己活,不要說為了孩子,孩子也不願意因為大人的選擇揹負責任。畢竟人都是趨利的,孩子不會像成年人那樣拐彎抹角,他長大了,需要一個讓他自豪的職場媽媽作為榜樣,而不是隻會做家務的全職媽媽。
現在有種趨勢就是以孩子為天,萬事都說為了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進步,直到孩子指出不需要全職的陪伴時才會覺得寒心。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希望每個媽媽都能明白這一點。
-
4 # 為你踮起腳尖
我覺得你應該感謝你的孩子,讓你有重新走入職場的支援。
我不知你是否很享受六年的全職媽媽時光,我只知道我自己全職三年了,時時刻刻能夠感受到自己在被社會所遺棄,自己的落後。我在全力適應自己全職媽媽的生活,同時也在心底暗暗期盼著自己有一天可以走出去,可以成為職場媽媽。
我從不認為職場媽媽就照顧不好孩子。陪伴是講究質量的,而不是說時間的長短。一個天天只玩手機的全職媽媽肯定不如那個下班回家就關了手機陪孩子的職場媽媽。所以孩子要求你出去工作,其實是為了你好,讓你的生活又多一份色彩,為什麼不呢?
-
5 # 我家兒女初長成
說明孩子長大了,希望媽媽有更好屬於自己的生活啊!應該感到高興!
其實,我老大也曾經跟我說過,媽媽我長大了,你可以不用老陪著我了。那時候我的感覺非常奇妙,從此刻開始我們也要逐漸適應漸行漸遠了!
-
6 # 北漂橙媽
我也快5年了,一直有工作機會但因為他放棄。
都是全職媽媽,特別理解你的不容易
也許他覺得可以獨立了,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這是他成熟的標誌
你覺得呢
-
7 # 弘雅長安A
你有幾個孩子,如果只有一個孩子,這就要認真想想,全職在家六年,真的全是為了孩子嗎?
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玩伴,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你繼續在家全職,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怎樣的價值呢?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孩子平時上學需要你接送,現在孩子放假了,他可以去爺爺奶奶家玩,可以去找同學玩,可以在家自己玩,可以報個夏令營去讓孩子換個地方玩。。。。。有無數種方式可以讓孩子體驗更有趣的生活,而你卻固執地選擇了唯一的一種:自己在家帶孩子!
更關鍵的是,現在已經不是你來決定怎樣孩子更喜歡,而是由孩子自己提出來:媽媽你出去上班吧!
這是什麼心態?已經很明顯了好不好,孩子已經對媽媽的全職陪伴不再感興趣了,所以孩子給出了最直接的反應:你出去上班吧,你去找點自己的事做吧,不要一天到晚盯著我了!
再說得直白點:媽媽,你離我太近了,請你離開一點!
既然孩子都已經給出了這麼明顯的態度,做媽媽的居然毫無反省,反而質疑起孩子是什麼心態來,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媽媽的失職。
再說回媽媽,全職在家六年的時間裡,你都做了些什麼?每天洗衣掃地做飯?除此以外,還做過其他的事情嗎?有考慮過出去工作接觸一下更廣闊的世界嗎?有想過孩子大了以後自己將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嗎?
如果這些你一條都沒有考慮過,請不要急著質疑孩子,還是先質疑質疑自己吧。
-
8 # 親子成長手記
這位媽媽覺得重新去工作不好嗎?如果覺得不好的話,就不去唄!相信孩子是向著你的
孩子才上一年級,你全職陪了他6年,在這六年,母子朝夕相處,除了血緣親情,相互之間的感情投入也是非常充足的。所以,孩子肯定是向著你的呀!他在處事上,也會以你為先,為你考慮。
6歲的他,慢慢也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他堅持讓您去工作,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在聽到眾說紛紜的大家分析的原因之前,美媽一定應該相信:孩子並沒有嫌棄你,他肯定是想成全或者補償媽媽。
6歲的孩子這麼小,想得到這麼多嗎?
那就要看孩子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裡了。
看媽媽提的問題:為了孩子在家全職六年我就只是說說字面啊,這位美媽肯定是有能力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的,不管是在6年前還是現在,去不去工作是一種選擇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去工作就是為了全心為了孩子,您想想,這樣的思想平時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體現出來,或者有時候還帶著一些對原來工作的嚮往,那這種壓力不是孩子該承受的。
孩子可能是想成全媽媽,讓媽媽回到自己喜歡的環境中去。當然也有可能媽媽是被嫌棄了呵呵,這種可能也有,但是回頭來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個獨立的個體,前六年的陪伴,是媽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孩子誤打誤撞,說不定這種嫌棄剛好能成全你!
任何一種改變都需要勇氣!我們要做的是在任何階段,都直面生活給我們的贈予,心態調整好,媽媽開心,一家都高興呢!
不管如何,都是為了孩子,要讓孩子飛得更高,媽媽心態一定要穩定、平和。加油,美媽!一起煉心!
-
9 # M媽說育兒
首先祝賀你,孩子終於大了,你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孩子想讓你去上班,可能是上學以後和小朋友們討論起來自己媽媽是幹什麼的,覺得自卑了。我記得婆婆和我聊老公小時候,婆婆一直是家庭主婦,有天老公說“媽媽你怎麼不去上班啊,我們班上同學媽媽基本都上班,就你在家裡待著”,小的時候孩子依賴媽媽不想媽媽去工作,但是大了以後,孩子希望有一個積極向上,認真工作的媽媽,在同學面前會更自信。
對於全職媽媽來說,職場媽媽覺得很羨慕,其實我想說的是全職媽媽真的很累的,每天帶孩子,做飯,洗衣服,洗澡,講故事,溜娃,真的不比上班輕鬆一點,我在產假期間確實分分鐘鍾想去上班,因為帶孩子太累了。自從《我的前半生》開播後,我想全職媽媽也有了危機感,如果你的孩子大了,去工作一下,未嘗不是個好事!
-
10 # 糯米麻麻Coco
孩子長大了,知道媽媽應該有自己的事情做了。我覺得如果有合適得工作崗位,不妨去試一試。很多全職媽媽在家呆地越久,跟社會脫離的就越深,作為全職媽媽最怕的也就是這個吧。
我還沒有全職媽媽很久,雖然每天在孩子身邊,但有時也會隱隱約約感到覺得沒有工作支撐著我,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沒有安全感。我還在適應當中,我的孩子還小,還需要我的陪伴,所以盡力適應全職媽媽這一角色。
你的孩子上小學了相對於幼兒園孩子來說自理能力獨立能力都比較強,媽媽可能不需要在生活上照顧太多,孩子也希望看到不一樣的媽媽。如果孩子這麼支援,那麼我想你也應該挑戰下自己。
-
11 # 蔥媽育兒加油站
現在的孩子都早熟的很。既然孩子上小學之後讓您堅持讓您去上班,也許是有他的考慮吧。我覺得您可以跟他好好的談一談,弄清楚他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至少讓孩子不要對自己有誤解,認為自己是偷懶、不思上進,才在家裡全職的。
另外就是人覺得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確實家長媽媽也可以考慮出去工作了。一方面可以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另外一方面還可以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感覺。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兩個人的生活經歷不一樣,那麼給孩子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孩子需要一個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照顧他的媽媽,也需要一個能給他做出榜樣的媽媽。
-
12 # 一同成長
不想媽媽管了唄!被管了六年了,想自由了!
跟我家孩子一樣,我帶就很聽話,去外公外婆家就變嬰兒。
-
13 # 童話鎮0911
可能是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吧!
根據你的描述推測孩子應該是上小學一年級了,他可能是觀察過周邊同學的父母,然後來跟自己的父母做一個對比,感覺別人的父母可能和自己得父母不一樣,希望有同學那樣的父母吧!說明小孩是一個心思特別細膩的孩子,另外一個是不是就是說小孩覺得你對他(她)的約束特別大,或者是說經濟方面會不會小孩感興趣的東西也沒有經常滿足他,他覺得說家裡面媽媽上班的話會因為疏於陪伴,會用物質這方面的一些東西來補償他(他)。
我家孩子是小學三年級,我全職了兩年後創業,確實能覺察到全職媽媽教出來的孩子稍微有點區別。但是媽媽在家全職,孩子肯定會特別有安全感。
-
14 # 香草珠兒
孩子的身心是在不斷髮展的,每個階段對家長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第一,孩子在上小學前,尤其是在上幼兒園以前,需要媽媽全身心的陪護。
因為學前孩子自理能力很差,需要媽媽全天候24小時的照顧他們的吃喝拉撒,還要陪他們玩,陪他們做遊戲。跟媽媽在一起,可能是他們最快樂,也是感覺最安全,最踏實的時候。
當然,這時候的全職媽媽也是最辛苦的,需要媽媽全身心投入對孩子的照顧中的。
第二,孩子上小學以後,對媽媽的依賴性減少了,但對媽媽其他方面的要求可能提高了。
首先,孩子可能渴望家裡有更多的經濟收入。
在學校跟同學交往的時候,孩子們之間肯定會互相談論各自家裡的情況,尤其現在的孩子也非常容易攀比。家裡一個人有收入,肯定比不上兩個人都工作的收入高。孩子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想讓媽媽去上班。
其次,孩子可能想看到媽媽更好的外在形象。
因為上小學以後孩子都需要接送,一些職業女性的媽媽可能穿的更加時尚、大方、得體,有品位。相對來說全職媽媽不需要上班,可能穿得要隨意一些,比較注重舒適性,而少了一些視覺美感。
再次,孩子可能想看到一個與時俱進的媽媽。
因為做了六年的全職媽媽,多多少少會與社會有些脫節,而孩子們更喜歡流行的東西,所以可能孩子想讓媽媽跟上他們的思想,能夠與時俱進。
現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自尊心也比較強,喜歡跟人攀比,有時候也會有幾分小虛榮。
-
15 # 真心爸媽
因為孩子想要一個讓他驕傲的媽媽。
孩子會慢慢開始在意媽媽的形象媽媽會在意孩子成長成什麼樣的孩子,其實孩子也會在意媽媽是什麼樣的媽媽。這一點,孩子上到幼兒園大班或者小學低年級時,會明顯地顯現出來。
他會觀察別人家媽媽是什麼樣的,自己的媽媽是什麼樣的,比如媽媽的髮型、媽媽的衣著、媽媽關心的話題、媽媽的氣質、媽媽的工作是什麼等等。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的媽媽是最棒的,這是一種很正常、很健康的心理。比如我家小兒小時候,真心媽媽曾經留過超級短的頭髮,小兒上小學低年級時,就好幾次跟我說:“媽媽,你把頭髮留起來吧,我覺得長頭髮的媽媽更漂亮。”後來我把頭髮一點點留起來了,孩子就特別滿意。
媽媽積極進取的形象,會讓孩子更驕傲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個能讓自己驕傲的媽媽,而媽媽有個積極進取的形象,無疑會讓孩子更驕傲。
這位小朋友提出讓媽媽去上班,很可能是有了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覺得媽媽現在的形象沒有那麼好,不那麼讓自己驕傲。
孩子可能還不知道如何向媽媽表達他的這些感受,但他讓媽媽去上班的提議,其實已經明確表達出了他的希望:他希望媽媽有個更積極進取的形象。
真心媽媽有一次應邀去小兒學校,給他們年級的孩子做了一個小講座,回到家裡,小兒就特別驕傲地跟哥哥說:“我們的媽媽,很強的!”孩子驕傲的神情,讓真心媽媽又震動又感動。原來媽媽是什麼樣的形象,對孩子來說是如此重要!
積極進取的媽媽,也讓孩子更自信積極進取的媽媽,不但讓孩子驕傲,也會讓孩子更自信。他會覺得,我的媽媽很棒,我也會很棒!這樣,孩子就給了自己非常正面的期許,讓他發展得越來越好。
相反,如果孩子覺得媽媽髮型老土、衣著過時,氣質不佳,而且整天都是柴米油鹽,話題狹窄,外面的事什麼都不知道,他也會很懷疑自己:我的媽媽是這樣,我自己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當然,我並不是說,全職媽媽一定是這樣的形象,但也不得不承認,與職場媽媽,尤其是那些特別積極進取的職場媽媽相比,全職媽媽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方面的表現,可能是差強人意的。
所以,真心媽媽的建議是,如果孩子上幼兒園、上學後,全職媽媽有條件恢復工作,最好孩子儘早恢復工作,這樣既可讓孩子為媽媽感到驕傲、鼓勵孩子的自信,媽媽自己,也更容易找到“自我實現”的感覺,而不是覺得為家庭、孩子奉獻了一切,自己的“自我”卻迷失在日復一日的育兒和家務中。
-
16 # 職場喵女王
喵女王觀點:媽媽不僅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更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需要一個不斷成長的媽媽,讓TA為之驕傲和仰望。
說說自己吧,孩子四個月的時候,我就重返職場。幾乎從那時起,我就會不管她是不是聽得懂話,當我換好上班的衣服,都會跟她說媽媽去上班了,晚上下班陪你玩兒,所以她從小就知道媽媽是要去上班的。
在她上幼兒園之前,她特別喜歡週六日,我不上班陪著她,也會跟我商量可不可以不上班。但是一到週一,她就知道我要上班了。就開始期待著週末的時光,會一再跟我確認,比如說你還要再上幾天班就放假,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是她知道我一直是工作的。
她小的時候,問過我這樣的問題,比如說為什麼她的小夥伴的媽媽不上班呢?可以看得出來,她也很羨慕那些媽媽可以一直陪在身邊的孩子。但是她仍然知道我是需要工作的。
在職場上打拼的媽媽。只要處理得當,不把壓力和一些負面的情緒帶回家,整體而言都會讓孩子看到工作的狀態,一個成長的狀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我一個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不光在職場上創業開公司,事業做得風生水起,同時還不斷的深造。在40多歲的高齡,出國留學,一年時間氣質提升都非常大。所以她的女兒說:“媽媽,你知道你在校門口接我的時候,高高的個子,那麼好的氣質,我心裡有多麼驕傲嗎?” 所以我想孩子,是希望有一個讓自己驕傲的媽媽。
讓你上班可能只是希望改變你的狀態,全職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一樣是令人敬佩的媽媽並不是說全職媽媽,就沒有了值得驕傲的地方,我想無論是全職還是每日在職場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呈現出來一種狀態,就是不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一直保持著開放的心態,保持著好奇心,去接觸新事物。
即使全職在家,也可以讀書,上線上課程,如果能夠賺錢更好。
在很多領域上,能和孩子聊得來,甚至能給孩子指點。
思想上活躍,顏值上一直保持水準以上,應該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擁有的媽媽的狀態吧! -
17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認識的一位媽媽,因為各種原因,從生老大開始就全職在家了,生老二後婆婆過來幫忙,家務基本是婆婆做,她負責輔導學習。
現在老大(兒子)已經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不起她,覺得媽媽在家偷懶不幹活。
事實上,她在家做各種理財,這幾年更是因為炒房,賺的錢一點也不比早出晚歸的丈夫少。
但是老大就是覺得媽媽不上進。
他認為錢是爸爸辛苦上班賺的,活是奶奶乾的,媽媽就只會逼他學習。
我天天跟小學生打交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天然就崇拜那些較為體面的職業。
像警察、老師、醫生、科學家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受人尊敬的行業。
孩子提起時都覺得面上有光。
至於企業家、生意人、IT從業者、金融從業者,即便是收入很高。
孩子們心底也是不以為然,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錢的重要性……
這個社會從來就沒有人把全職媽媽當成一份偉大的工作,官方態度也從未尊重全職媽媽的付出。所以全職媽媽的職業認知為零。
全職媽媽雖然很辛苦,但有一個殘酷的真相:孩子們真的以為媽媽在家就是休息。特別是當他們上小學開始比較辛苦的學習後,越發會覺得媽媽在家偷懶……
-
18 # 大計
你是為了孩子,但卻成為了孩子不期望的樣子。現在孩子都很聰明,他已經察覺你因陪他失去的太多。期望你能因為工作而充實起來。看似勞碌的全職媽媽們,時長因為沒有約束而放任自己,沒有規劃和計劃,人生沒有了自己的目標和規劃。孩子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你只是在他年幼的時候負責管教和愛護,而你的人生也是你自己的,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規劃。這樣的愛才不是強加,華人需要明白這種權衡的尺度。不然終究想留的留不住,兩眼淚目。
-
19 # 左手教書右手育兒
這位媽媽你好!首先,我想跟你說一句:“為了家庭和孩子,你這6年受累了,你辛苦了!”
我平時的工作非常忙,但要問我什麼時候最忙,我的回答是週末。因為,平時工作日的時候,家裡老人搭把手帶一下孩子就挺累的,週末的時候,我就必須全面接手了。我先生在外地工作,所以週末的時候,我一個人要完成接送大寶上興趣班,帶二寶玩,做飯的任務。雞零狗碎的事情多如牛毛,每個媽媽都差不多,所以我一直認為全職媽媽比在職媽媽更加辛苦和不容易。
當初,不論是什麼原因,你決定了全職帶孩子,我都覺得是十分了不起的決定。雖說自己帶孩子不會錯過孩子的成長,但是,你為此付出的精力和時間,直接影響了你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
我想,你一定也看了《我的前半生》這部電視劇吧!羅子君離婚前就是一個專注擺闊和買買買,一心只為防小三的全職媽媽,結果居然被看似普通的大媽凌玲奪走了自己深愛的丈夫。
電視劇裡有個片段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平兒和爸爸談論眼睛的角膜的時候,她想到的卻是敷腳的腳膜。所以,她和陳俊生的思維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了,才失去了他。
我推測了一下,是不是可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以孩子堅持要求你去工作:
1.孩子受到了外界的刺激
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之間可能會互相瞭解彼此家中的情況。別的孩子說我媽媽是做什麼的,問你的孩子:“你媽媽呢?”你的孩子說:“我的媽媽在家照顧我。”這個小朋友或者其他幾個小朋友感到奇怪,不能接受什麼的,可能還有什麼別的讓人不舒服的言論。這一點促使孩子覺得你需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起碼,讓他能介紹得理直氣壯些。
2.你的生活狀態出現了一些問題
可能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出門得比較少,所以在穿著上比較隨意。讓孩子覺得不好意思。另外,你可能過度關注孩子,把孩子視為自己的全部,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等過度苛責,讓孩子覺得壓力特別大,希望你能有自己的事業,變得更美,同時也讓孩子感到更加輕鬆。
3.孩子希望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媽媽
你對孩子和家庭的付出孩子是感同身受的,TA感受到了你的不快樂,所以希望你能夠走出去,變得快樂一些。正好TA要上學了,你也可以重新開始你的事業,你們一起從頭來做,一起加油,一起進步!
我的推測畢竟只是推測,建議你還是能夠好好地跟孩子聊一聊天,可以接受孩子的建議,選擇一個你願意為之奮鬥的職業,全力以赴開始你嶄新的人生!祝你一切順利!
-
20 # 天官賜福百無禁忌
孩子說的很委婉,可能你的關注全部用在他身上了,孩子覺得壓力很大,又不想頂撞你讓你傷心。我覺得孩子上學後,如果家裡沒有老人需要照顧,不缺錢也應該去上班,或者做些自由的職業也挺好的。
回覆列表
首先作為您來說,選擇全職在家6年時間,一方面是為了給孩子的生活上提供便利和照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看護和陪伴孩子度過最重要的黃金6年。
這種選擇既是作為家長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為了孩子長遠的發展和成長而所做出的打算。可是我們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呢?這一切的想法都沒錯,可是您是否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的什麼?這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次既然孩子暑期讓你堅持外出工作,說明孩子想擺脫恁對她的管制和約束,這時要考慮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是否合理,可行和客觀。同時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是否經常受到您的干擾和干預呢?這一點上需要恁進一步落實。
再次在你們彼此的相處上,是否能夠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平等和良好的溝通呢?尤其對待孩子的心事是否能夠做到完全的聆聽和投入,而不是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剝奪了孩子積極表現的慾望和機會,這也會影響到你們彼此的關係,因此您不僅要守住自己的底限,還要堅持你們之間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