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唐、明、清皇帝陵墓都很有名,但是宋朝的皇帝陵墓怎麼很少有提及?
10
回覆列表
  • 1 # 大國小人談歷史

    北宋皇陵在河南鞏義黃河岸邊,為了背山面水,採取了比較少見的坐南朝北的方位。北宋滅亡後遭到盜掘和毀壞,但是還保留了不少石像生。

  • 2 # 多渠道創富caifxue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 (永昌陵) 鞏義芝田鄉

    北宋的陵園主要集中於鞏義市2個陵園。

    鞏義地處河南省中部,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屬於淺山丘陵區。南部嵩山綿延,北部邙山橫貫,伊洛水蜿蜒奔流其間,由西向東注入黃河。北宋諸陵就建在南依嵩山北麓、北傍洛水河岸的黃土崗地上,自然地勢呈南高北低,東穹西垂狀。北宋時期陰陽堪輿術盛行,宋統治集團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之說,皇帝姓“趙”,陵域地形以“東南地穹,西北地垂”為吉地,而鞏縣自然地理環境優越,正符合北宋陰陽堪輿術中所要求的塋域條件。因此北宋九帝,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餘七帝均埋葬在鞏縣,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統稱“七帝八陵”。

    金人攻陷宋朝的國土後,立降金的劉豫為皇帝,建立傀儡政權“大齊”。這個劉豫,是個驕奢淫慾的人,為了搜刮到更多的民間膏脂,打起了掘墳盜墓的主意,特別設立一個盜墓機構——“淘沙官”。《宋史劉豫傳》說他“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連北宋諸帝的陵寢也被他盜挖、焚燬。

    盜墓皇帝劉豫畫像

    南宋六陵,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12日公佈), 位於紹興市皋埠鎮攢宮山,距紹興市區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寧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紹陵等南宋六帝陵寢,故稱宋六陵。此外,還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後陵、宋徽宗後陵、宋高宗後陵。佔地2.25平方公里,為江南最大的皇陵區。

    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率人盜掘宋六陵,破槨裂棺,竊取隨葬珍寶,不計其數。幸被山陰義士唐珏等人事先獲悉,潛入陵墓以他骨偷換陵中遺骸,作標記於石函,遷葬在紹興蘭渚山天章寺前,唯理宗顱骨巨大,不敢調換。

    元滅明興,朱元璋下詔將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顱骨和其餘諸陵歸葬舊陵,立碑植樹,繞以牆垣,並建義士祠,以紀念唐珏等人。到清代後期,陵已荒蕪。

    20世紀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間,繚以周垣,其餘僅存墓冢、墓碑、祭桌。 20世紀60年代,墓冢被剷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1970年後,墾為茶園,地面建築盡毀,現陵區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為六陵標誌的200餘棵古松,陵區環境依然保持上世紀70年代風貌。

  • 3 # 上黨小生

    不是被盜的原因,漢陵和唐陵也曾經被大規模盜取,但是也流了下來。主要是漢唐明清的皇陵在皇帝繼偉開始就修建,一般都要修十幾甚至幾十年,當然規模宏大,也就有名了。而宋朝皇陵是在皇帝死後才開始修建的,為了不耽誤皇帝下葬,一般幾個月就要修建完畢,所以時間特別倉促,陵墓規模也就小,所以也就不太出名。

  • 4 # 河洛源

    宋陵又稱北宋皇陵,是北宋帝后以及功臣勳將墓的統稱,全部位於河南省鞏義市。共葬有帝陵8座,後陵22座,宗室勳臣墓近千座,總佔地達156平方公里。

    宋陵北鄰黃河洛水,南依嵩山,風景秀麗,風水絕佳。宋陵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開創了我國古代帝陵墓集中埋葬的先河。

    宋陵相對於其它如漢唐、明清帝王陵而言,知名度確實不夠高。北宋滅亡後,宋陵由於臨近洛陽至開封官道,位置明顯,根據歷史文獻可知,除了宋太祖永昌陵和宋仁宗永昭陵以外其它帝后陵寢破壞較為嚴重。北宋滅亡後,統治中原的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金和元,二者對宋陵基本談不上保護。

    近年來,隨著旅遊的熱度持續高漲,歷代帝陵因為其神秘性也成為遊客關注的焦點。而地處鞏義的宋陵在帝王陵寢旅遊熱潮中明顯處於下風。這和地方的重視程度也是有這很大的關聯。

    宋陵規模宏大,集中於鞏義市,佔地多達156平方公里,一旦大規模開發保護,涉及的拆遷以及文保開發資金是縣級市鞏義所不能承受的。而鞏義的康百萬莊園又是目前鞏義的旅遊龍頭,相對而言,宋陵的開發力度明顯滯後。

    雖然宋陵知名度不高,但是宋陵的歷史文物價值絲毫不亞於漢唐和明清帝陵。宋陵這一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帝陵群必將發出其璀璨的光芒。

  • 5 # 吳鉤的鉤沉

    這裡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宋陵規模不大,在歷朝皇陵中,鞏義宋陵可能是最為簡陋的。完全不及漢唐皇陵之宏大壯麗。有人說,洛陽邙嶺上隨便哪個帝王的陵丘都比宋陵大。

    第二個原因,宋陵受破壞非常嚴重。北宋皇陵在鞏義。金人攻陷宋朝的國土後,立降金的劉豫為皇帝,建立傀儡政權“大齊”。這個劉豫,是個驕奢淫慾的人渣,為了搜刮到更多的民間膏脂,打起了掘墳盜墓的主意,特別設立一個盜墓機構——“淘沙官”。《宋史·劉豫傳》說他“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連北宋諸帝的陵寢也被他盜挖、焚燬。江湖宵小的盜墓故事我們聽得多了,“一國之君”(雖然是一名僭主,畢竟也打著“大齊皇帝”的名號)居然也幹起掘墳淘金的行徑,這是何等的荒唐?如今,鞏義宋陵多散落在荒野,成了莊稼地。

    南宋皇陵在紹興。南宋被元軍滅掉之後,紹興的南宋諸陵又被一個叫做“楊輦真珈”的番僧所毀。據周密《癸辛雜識》續集的記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八月,楊輦真珈驅使“人匠丁夫,前來將寧宗、楊後、理宗、度宗四陵盜行發掘,割破棺槨,盡取寶貨,不計其數。又斷理宗頭,瀝取水銀、含珠,用船載取寶貨”;十一月十一日,又“將孟後、徽宗、鄭後、高宗、吳後、孝宗、謝後、光宗等陵盡發掘,劫取寶貨,譭棄骸骨。”其手段之罪惡,令人髮指。而且,在元廷的放縱下,“江南掘墳(之風)大起,而天下無不發之墓矣”。元朝統治之野蠻,由此也可見一斑。

  • 6 # 蕎麥同學

    歷朝皇陵中,宋陵可能是最“簡陋”的。鞏義宋陵完全不及漢唐明清皇陵之宏大壯麗。有人說,洛陽邙嶺上隨便哪個帝王的陵丘都比宋陵大。鞏義宋陵多散落在荒野,成了莊稼地。儘管也立了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牌子,卻看不出有什麼保護措施。一個最富庶、文明的王朝,其帝陵卻落了個這麼荒涼的局面。

    北宋皇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從公元963年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經過千年來的無數劫難後,只有遺址尚存。

    熟悉宋史的人都知道趙匡胤自選陵墓的一個傳說:趙匡胤非常想遷都洛陽,但被他的弟弟趙光義和群臣阻攔,心中非常悲苦。當他從洛陽回開封經過鞏義時,他祭奠埋在這裡的父親,更加悲從中來。於是,他登上闋臺,面向西方,要來彎弓,對臣下說:“我生不能居西京,死當葬此地!”彎弓搭箭,響箭向西北飛馳而去,箭落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

  • 7 # 人生如翠

    盜墓皇帝劉豫畫像

    南宋六陵,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2月12日公佈), 位於紹興市皋埠鎮攢宮山,距紹興市區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寧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紹陵等南宋六帝陵寢,故稱宋六陵。此外,還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後陵、宋徽宗後陵、宋高宗後陵。佔地2.25平方公里,為江南最大的皇陵區。

    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率人盜掘宋六陵,破槨裂棺,竊取隨葬珍寶,不計其數。幸被山陰義士唐珏等人事先獲悉,潛入陵墓以他骨偷換陵中遺骸,作標記於石函,遷葬在紹興蘭渚山天章寺前,唯理宗顱骨巨大,不敢調換。

    元滅明興,朱元璋下詔將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顱骨和其餘諸陵歸葬舊陵,立碑植樹,繞以牆垣,並建義士祠,以紀念唐珏等人。到清代後期,陵已荒蕪。

    20世紀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間,繚以周垣,其餘僅存墓冢、墓碑、祭桌。 20世紀60年代,墓冢被剷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1970年後,墾為茶園,地面建築盡毀,現陵區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為六陵標誌的200餘棵古松,陵區環境依然保持上世紀70年代風貌。

  • 8 # 藍眉綠黛

    宋陵,北宋皇陵位於鄭州鞏義,我2013年國慶期間,到鞏義探訪了七帝八陵,北宋除了擄走的徽欽二帝死在他鄉,其餘七個皇帝再加上趙匡胤他爹也被追封為皇帝,所以叫七帝八陵。這些陵墓分佈於鞏義的田間地頭,儲存狀況令人擔憂。

    宋陵全都建在平原地帶,有神道,闕樓,石像生,封土等構成。經歷千年風雨,只有鞏義市區的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被開闢為公園,闕樓等進行了復原。其餘均只留存石像生和陵墓封土。有些甚至是石像生亦蕩然無存!

    希望有關部門重視起來,保護好宋陵!保護好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 9 # 老李讀史

    宋朝的皇帝一直非常注重節儉,宋朝的陵墓建造時間和秦漢唐相比周期較短,不像秦王嬴政一登基就給自己造陵墓,修建陵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宋王朝大量的財政用於養兵、養官,瞭解宋朝的人知道,宋朝招兵並不是為了抵禦外敵的,而是為了安撫民眾,通常哪裡鬧饑荒了,皇帝就要去那裡招兵,養兵、養官的錢佔到了宋朝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八十,除此之外還要向遼國進貢歲幣,這當然也是宋朝的官兵不堪一擊的原因之一,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當屬義軍,就是像水滸傳中宋江的隊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宋朝宰相一年的收入大概是三百萬人民幣,可見官員的待遇至高。

    因此,宋朝明文規定皇帝還在位的時候不許修陵墓,晏駕之後,才開始修建陵墓,而且修建時間不允許超過七個月,所以宋朝的陵墓大多是非常簡陋的,北宋的皇陵在河南鞏縣附近,排除靖康之變中被金軍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外,北宋歷朝任用賢相,政治還是比較清明的,而南宋就比較缺少賢相,由於戰事連年,因此武將較多,皇帝身邊一群奸臣主和派,其實南宋被滅不是偶然,而是某種必然,我指的宋朝陵墓主要是北宋陵墓。

    我答的是主要的原因,不是宋朝的陵墓是什麼樣?而是宋朝的陵墓為什麼是這樣?

  • 10 # 諶人

    這是歷史的遺憾

    宋是中國歷史上閃爍理性光輝的人文政權,重社稷民生,輕皇家作派,有歷朝規模最小的皇家宮殿,最不顯眼的皇家陵園。宋代皇帝死了殯於汴京宮中,再開始營陵,“天子七月而葬”。

    宋皇陵由於工期短,當然“簡陋”,但不乏精緻,若能存留但今天,雖可能不及秦始皇陵、茂陵(漢武帝)、乾陵(李治、武則天)豪華氣派,但絕不會乏肅穆莊嚴。

    北宋皇陵毀於金的入侵,金人大掘漢墓,挖出棺木用作餵馬食槽,此風蔓延,金炮製的橫亙在金、南宋之間的“大齊”政權傀儡皇帝劉豫,乾脆設立盜墓機構——“淘沙官”,“淘”盡了北宋諸皇陵。南宋被滅後,冒出一個“楊輦真珈”番僧,指揮竊賊破壞發掘了南宋皇陵,元朝統治者不聞不問,導致盜墓之風盛行,在這“洛陽鏟”的故鄉,宋皇陵的精華毫無僥倖、在劫難逃。

    如今,這些皇陵,已不見蹤跡,只剩下一些石頭,散落在荒野、莊稼地裡。只有幾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牌子,在述說著它們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宋皇陵很少被提及,已不需要回答,歷史的遺憾,祖上的羞愧!讓它們永遠塵封在記憶裡吧。

  • 11 # LLR不吐槽會死

    回答問題前我想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宋朝皇帝陵墓的基本情況。

    兩宋享國320年, 北宋都東京汴梁,皇陵在永安(今河南鞏義)。南宋行都為臨安,皇帝攢宮位於今浙江省紹興。這兩處是當今最為集中的宋代皇陵和宗室墓葬區。

    對於兩宋皇陵之所以不如其他主要王朝知名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身規模小

    北宋皇陵位於嵩山以北,洛河東南,今河南省鞏義市區南部。整個墓葬區共有8座皇帝陵、21座皇后陵墓,及數量可觀的皇子、后妃等宗室墓葬。北宋傳9帝,7位葬在鞏義,徽宗、欽宗二帝由於歷史原因未能葬在家族陵區。(圖為北宋皇陵神道及石像生)

    南宋紹興皇陵,史料中稱之為“攢宮”,其形成經歷了幾十年的歷史程序。紹興元年,哲宗元配皇后崩,高宗尊遺誥:“梓取周身,勿拘舊制,以為他日遷奉之便”。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宋代皇室並未將臨安、紹興當做真正都城,仍然想著有朝一日直搗黃龍,還於舊都。因而在陵墓的營造上也就沒有費更多的功夫。南宋共7帝,除末3帝由於戰亂未得葬在紹興。(圖為南宋皇陵兆域圖)

    北宋皇陵的陵園結構,見於《宋會要輯稿》、《宋史》等相關文獻記載。我們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宋真宗的永定陵舉例。永定陵兆域範圍南北約為1100米,東西寬約720米,而漢武大帝之茂陵,僅封土底邊長就230米,而武則天和李治合葬的乾陵,整個兆域面積達到了229平方公里,是若干個永定陵的面積。南宋皇陵更不必說,陵區的面積更加狹小。相比於秦皇漢武、洪武、康熙,宋太祖及其子孫的陵墓只能用寒酸來形容了。

    2.陵區損毀嚴重

    兩宋末年都恰逢連年的對外征戰,且都城都被攻破,封建社會敵對王室的陵墓區往往都是破壞的重災區。以南宋皇陵為例,文獻中記載,元兵佔領臨安之後,南宗諸攢宮就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皇陵地宮被武力破壞,墓中陪葬物被洗劫一空,諸帝后的遺骨被棄之荒野,宋理宗的頭骨更是被製成了飲器。當時對黃陵的損毀程度可見一斑。明清皇陵雖然在近代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畢竟年代較晚,特別是清代皇陵,知名度高,且儲存程度好。

    3.宋代喪葬思想的轉變

    宋代經過了五代十國的戰亂,統治者充分吸收了前代皇陵會遭到後世的盜掘,便實行薄葬,且兩宋皇帝均不預作壽陵,西漢天子即位一年即開始營造陵墓,天下貢賦三分之一都填充山陵。而宋代均是在皇帝駕崩之後再修建陵墓,因工期原因規模便不可能過大。南宋統治者稱都城“行都”,皇陵為“攢宮”,從營造之初就沒有按照很高的規格,僅當其是先人身後暫時的居所。

    4.考古工作的滯後

    相比於漢唐和明清帝王陵墓,宋代皇陵的考古工作開展的時間較晚且不夠完善,這也受制於皇陵的破壞程度大等因素。

    最後,仍然想為兩宋皇陵正名一下。雖然兩宋王朝最終的結局都堪稱慘烈,但宋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在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已是登峰造極的高度,其皇陵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曝光,促進兩宋皇陵乃至宋代社會更加深入的研究。

  • 12 # 史學達人

    這是趙匡胤的功勞,趙匡胤確實是個好皇帝,他深知人民生活的不易。在他當了皇帝之後,他就下了一個命令,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宋家的子孫就不要大修皇陵了。

    大家都知道秦朝開始,從皇帝登基後,不管皇帝年紀多大,在他們登基的這一年就開始著手修皇陵的事情了,就連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比較節儉的皇帝,漢文帝也是如此。

    這個皇陵一直要修道皇帝死為止,只要皇帝不死,修皇陵的工程就不能結束。否則的話,就太不像話了,若是皇帝沒死,你提前結束了工程,你是意思,好像事在盼望皇帝死一樣。

    在宋太祖趙匡胤看來,做這樣的事情,簡直就是荒唐透頂。

    很多百姓還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在看看你們的鋪張浪費,太不像話了。

    所以,宋太祖立的規矩就是,修皇帝陵可以,但是不能活著的時候修,必須死後才可以動工,而且無論如何都要在三個月內把陵墓完成。

    這就是宋朝皇陵和其他朝代的皇陵比起來略顯寒酸的原因。

    不過話說又說回來,趙匡胤確實是一個好皇帝。他的一生都是十分的簡樸的,他的衣服一般都是穿了又補,補了又穿的。實在不願意穿的時候,他也不扔掉,而是賞給大臣們來穿,皇帝給的衣服一般都是被稱為黃馬褂,所以,作為臣子的也十分的開心。

    在一個就是,趙匡胤其實是想告訴大臣,我作為皇帝都這麼簡樸,你們作為臣子的就看著辦吧。

    關於節儉,趙匡胤還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言論,別看我貴為一國之主,很有錢,其實我只不過是為百姓守財而已呀。

  • 13 # 文蹤旅跡

    皇帝陵墓隱藏著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是中國歷史的微縮景觀,是一部實實在在的信史。

    每一座皇帝陵墓都能給我們呈現歷史的區域性面貌,應該說都很有價值和名氣,這自然也包括宋朝的皇帝陵墓。其實,宋朝的皇帝陵墓並不是被很少提及。這些陵墓在中國帝陵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至於題主說的宋朝皇帝陵墓被很少提及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這些陵墓目前還沒有成為知名的旅遊景區。

    以北宋皇帝陵墓為例,位於河南省鞏義市的北宋皇帝陵墓區,埋葬著北宋九個皇帝中的七個,算上也埋葬在這一區域的趙匡胤父親——趙弘殷,鞏義市的北宋帝陵被稱為“七帝八陵。”按照古代的喪葬制度,這裡還陪葬著大量的皇親國戚和後宮麗人,北宋帝陵區的宋代墓葬少說也近一千座。這些墓葬從963年趙匡胤建設自己的永昌陵開始,其修建歷時超過了160年,陵園的總面積超過了25平方公里。

    北宋皇陵的建設有著嚴格的規範,每座陵墓都坐北朝南,陵園地面有宏大的生活和祭祀用禮制建築,包括上宮、下宮、宮城、神道等等。墓冢都呈覆鬥形,為整個宮城的中心。皇陵地宮按照地面宮殿的格局修建,氣勢宏大,十分奢華。北宋皇帝陵墓神道兩面列置大量石刻,有翁仲、華表、瑞禽等等。

    一座皇帝陵墓就是一座歷史博物館。由於歷史原因,北宋皇帝陵墓和其他朝代的帝陵一樣,也曾經遭受了盜墓惡行的困擾。

    我曾經走過鞏義的“七帝八陵”,面對這樣一處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不得不慨嘆前人的智慧。我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北宋帝陵區一定會建設成為很有名氣的國家遺址公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拼搏的年輕人怎麼看待“養生”?什麼樣的養生方式能讓你接受,還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