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敘茹
-
2 # K學長帶你飛
產品經理是個啥..... 產品汪的我,也嘗試補充描述下……1.產品經理,不一定是經理,是一個職業名稱。不同level的產品經理,思維高度和工作內容是不一樣的,下圖還算貼切。2.他是產品靈魂架構師。說人話,是解決問題,併產出商業價值的人。3.產品經理不是程式設計師,不是設計師,不是品牌公關市場,不是BI,但這些你都得懂。4.產品經理,需要有人格魅力,有一定追求和品味,言出必行,可獲得團隊的信任。5.產品經理,自帶管理素養,優秀的往往會轉部門負責人或者CEO。6.產品經理待遇怎麼樣?網際網路行業都差不多,看起來年薪高,但時薪就那樣。7.產品經理需要權衡工作和生活,他也是孤獨的,需要懂人性,不然就不會有“搖一搖、漂流瓶”。8.你需要講得出風花雪月的故事,市場戰略侃侃而談,也要能擼起袖子幹。9.產品經理是條狗,這是一首歌。
-
3 # 一隻社稷師
“梳理整個產品邏輯需求及產品流程並能夠將其產品思路理順後轉化為使用者需求和商業需求的人”。
至於產品經理的日常任務是幹什麼的?這裡我想我有必要善意地提醒大家,“產品經理”並不是管理崗位,除了執行權外它並沒有任何其它的特殊權力。
2到3年的產品經理
對於公司而言:產品經理就是領導或BOOS的一個移動筆記本,將他們口頭上的戰略需求,即興需求統統收集儲存後,透過自己的經驗藉助產品工具將收集到的各種需求進行歸納分類,然後再透過競品分析,市場和使用者的反饋進行圖紙畫設計。
對於團隊內部而言:產品經理擔當的就是一個連結多部門協同辦公的“連結者”
這個段位的產品經理日常通常需要做的事情有:收集需求,梳理邏輯,繪製產品原型圖和流程圖以及PRD文件,協調開發進度,配合測試找BUG等工作。
對於產品經理而言,要想在這個領域立足,如果僅僅只具備這些最基本的產品能力是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可言的,產品經理一定要具備創新思維和判斷能力,能夠透過表像去還原事物本真。挖掘使用者的真實痛點去解決使用者的迫切需求。作為產品經理需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善良慈悲的心靈,當然溝通能力也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軟技能之一,希望選擇了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同行們能夠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的努力探索下去,將使用者的痛點作為己任,想使用者之所想,解使用者之所難。發揮自己的潛能為社會,為人類多製造一些驚喜!多送去一些快樂!
-
4 # 股民歐陽楓
產品經理可以簡單分為網際網路的和非網際網路的
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就是制定產品需求、做出需求文件、協調技術將產品開發出來的崗位,有三大任務:需求分析、產品設計和專案管理。
非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一般許可權就很大,多半是經理級別的管理崗,比如醫藥公司產品經理,這個藥品的策劃、生產到銷售可能都會歸產品經理管。
-
5 # 淘氣面試官
產品經理網上搜一搜有很多,這個問題百度百科都能給出標準答案。
這裡只補充三點:
2、產品經理需要PRD能力、demo能力、行業/業務理解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創新創造和最佳化的能力。做的好的產品經理本質上已經初步具備網際網路CEO的大部分能力。所以優秀的產品經理非常適合創業。
3、產品經理越來越細分化,所以專注某個細分領域專注研究是正途。比如理財產品經理,SAAS產品經理,HR方向的產品經理,供應鏈金融產品經理。
-
6 # 實在人王老師
謝謝邀請!產品經理其實在很多行業很多事情都會涉及到產品經理的工作,只不過它可能不叫這個名字。舉個例子,比如做飯的大師傅也有產品經理的工作,設計菜餚,保證口味,事後收集反饋等等。不能孤立的認為產品經理只是IT行業,其實任何創造產品的行為都可以認為是產品經理的職責。 而且未來這個工作會是整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崗位。
目前一般IT公司的產品經理職位主要工作有這幾項
1.產品戰略方向和發展的規劃
2.推動產品功能實現
3.需求分析使用者需求挖掘
-
7 # 閒雲IT觀
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
說點理論性的,我對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總結是一句話:
解決真正的問題。這裡面有三個點,逐步遞進為:
問題,真正,解決。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使用者提需求給你:我要吃滿漢全席。
第一個層次,問題。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到:這個人想吃東西,想的是滿漢全席。
於是很多人都會直接給出一個方案:給他滿漢全席。
如果不細想,好像沒什麼問題——這也是造成很多人真的以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誤會所在:貌似很簡單嘛。
可是,要我說,這只是停留在產品助理階段。
因為如果你細想一下,就應該能體會到這裡面不是這麼簡單的答案。
於是就來到我們第二個層次:真正的問題。那麼要挖掘真正的問題怎麼做呢?
有現成的方法,不過就是大多不會想到這一層去挖掘而已。
比如如果你對這個使用者稍微多訪談溝通一下,可能就能瞭解到,他可能只是餓了,“順便”放大下需要想能不能吃頓好的,於是提了滿漢全席這麼個點子。
然後到達這個層次的產品,可能就會著急往第三個層次跑,去想出各種解決方案。
比如親自下廚做啊,讓他感受家庭氛圍,或者帶他下館子,讓他體會到滿漢全席之外還有其他風味人間。。。。。。
這其實只是達到了正常產品經理的思維程度。
優秀產品經理會思考到哪些程度呢?他會考慮到自己下廚或帶吃館子,抽不抽得出時間,錢包的錢夠不夠,交通方不方便,以及最重要的該使用者合不合胃口等綜合性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我們會說到的統籌資源,心中有底。
或許最後你衡量出來的解決方案結果,就是協商後,在隔壁幫他買兩個招牌包子,既解決了該使用者的飢餓問題,又不用花費過多的時間人力乃至金錢資源。
所以最後再重複一次:解決真正的問題。
3個層次:
1.問題
2.真正
3.解決
我的回答就是上面這樣,希望對題主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8 # 一碗龍蝦飯
網際網路行業產品經理的工作主要分為五個階段: 1、行業調研階段,包括市場調研、行業現狀分析,使用者畫像分析,比如做一個遊戲產品,要知道市場上的同類競品及現狀、目標使用者特徵等; 2、產品定義階段,包括市場機會分析,產品規劃,運營策略,使用者需求,如此時需要對遊戲產品做出整體的規劃策略; 3、需求階段,包括需求收集、需求整理、文件輸出、技術討論,大多數產品經理都會選擇藍湖來做高保真互動原型展示; 4、開發階段,包括專案跟進、專案釋出,這個時候產品經理主要是推進專案的如期進行; 5、運營階段,包括資料統計與分析、意見收集、活動運營,此時產品已經投入市場,需要做的是儘快佔有市場份額。 據此,產品經理應該具有 1、資訊整合能力 2、宏觀策略規劃能留 3、學習及軟體應用能力 4、溝通和專案管理能力 5、運營能力
-
9 # 111
一、需求收集:
二、需求管理
各種渠道過來的需求很多,會都彙集到需求池裡,需要進行需求管理,並進行需求優先順序排定
需求管理:
需求優先順序:
每一個階段的產品都會有產品目標,比如月活、活躍度、收入等,實現某些需求,對完成目標有幫助,且開發量不大的需求優先順序高。
三、完成需求PRD(需求說明書)
需求說明書即使用文字、影象、流程圖、設計稿等對需求進行說明,以便開發、測試人員能理解需求,並按需求進行開發。常用藍湖協作。
四、需求評審
需求評審,即基於PRD組織研發人員進行需求評審,
評:需求是否合理、有價值
審:需求是否有漏洞、是否完整、是否描述清楚
五、跟進需求開發
1、進入開發階段,產品需要跟進開發,並及時回覆研發對需求的疑問,因為需求PRD就算很詳細,但是也不可能把所有問題都考慮清楚。有些問題,是在開發階段才會發現的,此時需要產品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提供產品方案。
2、在開發階段,產品也需要提前介入測試使用,比對是否和設計的一致,介面一致、互動一致、功能一致。如發現問題則提前反饋研發進行修改。
六、版本上線
在約定的產品交付時間前,研發完成了開發及測試,產品自己也體驗了,無明顯缺陷,則可安排上線。
七、上線跟蹤
資料:
1、產品上線後,則可提取新功能、新介面的資料
2、分析資料,看產品功能是否帶來正向的價值,是否有最佳化空間。為下一次產品版本提供最佳化方向。
使用者反饋:
持續收集使用者需求。
八、其他產品工作
1、產品規劃,基於公司業務目標,制定產品長期規劃
2、更新產品手冊,產品手冊是提供給客服、銷售等人員瞭解產品、給使用者做產品解釋的文件
3、競品調研
4、研究使用者
如何做好產品經理,我覺得就是在做以上工作時,保持一顆熱愛自己產品的心,儘量做到極致,同時多主動體驗其他產品、多思考、總結。大家可以用藍湖將原型圖邏輯連線靜,並詳細有邏輯的加上註釋。
-
10 # 騰訊技術工程
分享下鵝廠產品經理@xingtan 取得3 年 3 款產品百萬級增長工作中的一些實際案例。
做增長工作數年,從工具產品、內容產品再到社交產品,最終都收穫了百萬級的增長。這個過程中我深感增長方法之可拓展性:無論是做什麼產品,都離不開做留存、做規模、做營收;透過增長這套科學的方法,我們可以快速抓住關鍵點,並且高容錯地落地。本文會透過實戰案例剖析相關方法論,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
1、我的增長通用方法論 — 如何確認核心增長點?如何輸出關鍵增長策略?如何進行規模化增長?
2、我的增長實驗案例 — 如何進行 AB 實驗驗證?以隨手記、嗶哩嗶哩漫畫、水印相機等產品為案例進行分享
3、我對產品增長的一些思考
一、我的增長通用方法論
透過我的增長工作經歷,我會提出:一種視角兩個模型渠道三步 的方法論,能夠快速對一個產品進行拆解分析,提出策略方案,完成增長。在陳述方法論時,我也會結合相關產品案例背景,方便大家理解。
1、如何確認核心增長點:透過定性結合定量的視角,精準界定核心增長點
以隨手記為案例:隨手記是一款個人記賬理財的 APP,透過對日常支出、收入的記錄,完成對自己財物狀態的瞭解。
隨手記當時狀態: 1、早期獨角獸,但隨著記賬理財類應用新進者如雨後春筍般冒
出,流失快速加大; 2、產品問題:反人性的工具產品,使用者無法堅持,難以養成習慣,留存、活躍低。
隨手記的增長目標: 如何提升記賬使用者的留存和活躍
1)繪製使用者旅程圖 + 結合資料分析 = 洞察關鍵問題
2)梳理流量漏斗模型,量化關鍵增長引數和增長問題
(因隨手記流量漏斗模型時間久遠未找到,用美顏相機的案例替代)
透過定性結合定量的分析可以發現隨手記當前核心問題是:
1、新使用者不能馬上感知到記賬價值,導致啟用率低;
2、新使用者不能馬上熟悉操作,導致長期留存低;
3、新使用者熟悉操作後,不能使使用者養成記賬習慣,導致快速流失;
4、量化產品目標後,梳理流量漏斗模型有明顯低於預期的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把定性和定量結合為一種視角來看,當下使用者的心理狀態,在資料表現是什麼?我需要做什麼事情改變使用者的心理狀態,才能得到資料提升,該方法後續我還應用在了多款產品的分析中,比如 QQ 自習室:
在完成核心增長點定位後,下一步重點是以什麼方法輸出對應增長策略?
2、如何輸出關鍵增長策略:活用模型建立策略假說,滾動實驗驗證假設
1)新使用者模型的應用案例 — 以隨手記為案例
在建立新使用者分群時,有一個前提條件:當用戶下載/開啟產品,我們預設使用者是有記賬需求的,只是根據當前使用者狀態,可以拆分成不同型別的使用者群體;而新使用者的大策略方向是重轉化-aha 時刻,根據新使用者體驗模型:轉化 = 慾望 - 摩擦;我們可以把新使用者可以分為四類象限使用者以及輸出對應策略:
2)老使用者模型的應用案例 — 以QQ 自習室為案例
針對老使用者,關鍵是如何讓使用者更高頻更長期的使用產品,所以我常使用的模型是: B(行為)= M(動機)* A(能力)* T(觸發)
以下是針對 QQ 自習室,結合模型提出的策略假說:
透過上癮模型,可以梳理清楚自習室使用者的留存增長鏈路:首先針對自習室的自習目標使用者透過紅點、服務號、運營活動觸發,讓使用者產生首次/再次自習的意願;當用戶進入自習室產品頁面後,透過房間分發策略(好友/學伴/學習小組...)找到合適的自習室進行轉化;在使用者進入自習房間後,透過自習工具(氛圍/陪伴/安全...)促使使用者開始自習;最後在使用者自習結束後有成就、有沉澱;透過上癮模型的閉環讓使用者在下次自習需求產生時,自動想到 QQ 自習室。
在進行增長策略輸出時,透過新老使用者模型拆解和假說,可以讓我們在設計增長策略時候,考慮問題鏈路更加全面和完整,最終透過成本和收益預估進行上線的優先順序排序。
在產品最佳化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考慮透過渠道對增長效果進行放大,並形成規模化的增長。
3、如何進行規模化增長:建設渠道放大能力,衡量 ROI 進行科學投放
第一步: 建立渠道打分模型,進行渠道質量監控;
1)現存渠道打分模型
實際評分維度、指標權重設計、以及評分細則,需要結合自己負責產品的目標和市場現狀來制定。
2)渠道質量異動監控,方便調整渠道策略&預算比例;
第二步:建立投放鏈路資料監控——以廣點通 API 接入為案例
第三步:衡量渠道 ROI 投放,端內重點提升使用者 LT
如何提升 LT(生命週期):不用渠道新使用者的端內承接策略
如何提升 ARPU:延長使用者生命週期、新的付費場景、新的商業模式
如何降低 CAC:廣告素材、出價/調價策略、人群
二、我的增長實驗案例
我拿典型的增長模型 AARRR 中的部分實驗案例展開,這塊內容主要是怎麼透過分析資料進行實驗驗證,分享做實驗的思路和經驗。實際的增長模型和實驗上線節奏需要考慮當前市場的情況、產品的階段、產品的最終目標來確定。
1)AA 獲取+啟用實驗:重點找影響使用者完成關鍵行為的因素,比如從什麼渠道來、以什麼玩法承接等。核心關注關鍵路徑轉化率及留存成本衡量
實驗名稱: 產品<隨手記> - 某渠道使用者的鏈路最佳化實驗
實驗背景:
當時負責隨手一個比較有效的拉動啟用的渠道,因合作費用較高,需要拉平成本,找到 ROI 最大化的方案。資料現狀:此渠道使用者啟用率低、留存率低。
提出假設:
a. 透過新人禮包引導新使用者完成產品功能使用,透過產品價值可以使新使用者轉化留存;在留存的前提下,增加各變現業務的曝光,預期能提升導流效果;
b. 透過記賬挑戰賽,有助於把新使用者轉化為啟用使用者,最終提升此渠道使用者質量,拉平獲客成本;
c. 透過社交渠道進行裂變活動,繼續產生新增使用者,降低此渠道的獲客成本;
d. 此渠道使用者特徵為空閒、無聊、愛薅羊毛,透過每日任務玩法型活動更有利於承接和變現流量。
實驗指標: 記賬轉化率、次日/7 日/30 日留存率、各項導流轉化率。
實驗驗證:透過新使用者隨機分配到 abcd 四組實驗組的下載落地頁,進行實驗驗證。
實驗結果: D 方案變現效果最佳,99%顯著性提升,ROI 最高,D 方案全量。
2)R 營收實驗:關鍵點在這個⽤戶值得我補多少錢,以完成對我有利的操作或轉化。具體手段:RMF 使用者分層、⽤戶關鍵⾏為界定(判斷依據)、特定補貼⼒度(經營效率)。
實驗名稱: 產品<嗶哩嗶哩漫畫> — 未充值使用者破冰實驗
實驗背景: B 漫使用者的付費使用者佔比 x%較低,希望針對未付費使用者進行充值返現活動,達到增長首次充值使用者的目的,並透過實驗實現充值與消費金額最大化。
提出假設: 設定 X 元充值返 X 活動,可提升使用者破冰率、充值 ARPU 值、復購率,且 ROI 可控;
實驗想法:對使用者進行分群實驗:高、中、低頻使用者,針對 A 組(高、中、低)使用者可見活動,B 組(高、中、低)使用者不可見活動;
實驗分析:
a. 破冰活動 A 組對於破冰人數提升在 36%,但對於充值 ARPU 沒有提升,ROI 極低。
b.破冰活動復購率較低,低於常規充值使用者。
c. 分人群看,破冰活動僅對於近期登陸天數在 8 ~ 30 天的中頻使用者有效果;對於高頻使用者,雖然破冰率提升,但 arpu 未上漲;對於低頻使用者,雖然破冰率提升,但 arpu 下降幅度較大,且消費金額未提升。
實驗結論:針對中頻使用者進行破冰補貼。
3)R 自傳播實驗:核心是什麼場景什麼人,傳播什麼內容,使用者願意回來;並同步關注負向影響,建立負向指標預警機制。
實驗名稱: 產品<水印相機> — 儲存照片預設帶品牌 LOGO 水印實驗
資料發現:水印相機使用者在照片拍攝完成後,80%以上使用者的分享場景在社交軟體的工作群;
提出假設: 在使用者拍攝完成後預設增加水印相機的品牌 LOGO 水印,可提升使用者的留存率和自傳播係數;
實驗指標: 使用者拍攝儲存率、次日/7 日/30 日留存率、品牌 LOGO 水印關閉率;
實驗想法: A 組實驗組預設不帶品牌 LOGO 水印、B 組實驗組預設帶品牌 LOGO 水印;
實驗結果: 儲存無負向影響,次日留存率+0.8pp,三留+1pp,99%顯著性提升;實驗組全量。
小結,在實驗結束後,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 AB 實驗的結果,還可以透過更多維度的實驗結果分析加深對產品和使用者的認知,才可以在不斷實驗滾動中對我們自己負責的產品和使用者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我對產品增長的一些思考
1)價值感知是使用者留存的核心
使用者如果難以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既導致使用者在初期缺乏使用動力,也使得使用者在後期很容易放棄使用轉向競品,因此強化產品價值的體現和溝通,是提升新使用者留存的關鍵機會點,也是增強產品在同類軟體中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
a. 美顏相機新使用者啟用率 x% — 價值感知 — 最快讓使用者拍出變美的自拍
b. 水印相機新使用者啟用率 x% — 價值感知 — 最快拍出最準確的工作照片
c.隨手記新使用者啟用率 X%— 價值感知 — 最快理清財務賬單
2)易用性是留存的前提
但僅有價值是不夠的,酒香也怕巷子深,讓產品更加順應人性,讓即使是零基礎的使用者也能自然地上手,比如隨手記新人引導、賬本推薦,比如自習室的自習房間推薦 - 解決使用者選擇合適房間的問題,才能轉化更多的使用者。
3)額外激勵是留存的助推器
在明確產品價值、提高基礎功能易用性的基礎之上,提供初期啟用的額外激勵,可以作為使用者留存的助推器,透過積極反饋增加使用產品的正面體驗,幫助使用者更加輕鬆的培養起使用習慣,達到最佳效果。
4)場景拓展 - 善用柔性引導機制是轉化小白使用者的捷徑
柔性引導的成功需要讓使用者能容易的發現、激發使用者共鳴,呈現有說服力的立場,併為使用者下一步的行動提供明確的指引,比如水印相機新增工作水印樣式後,針對渠道新使用者展示浮窗引導使用,轉化率較高,後續留存也較好。
增長在做什麼?我的理解就是,用更有效率、更科學的方法,快速定位產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透過滾動實驗的方法,確定最優結論進行結果放大。
最後,一個產品的資料指標體系的建立、渠道中 PUSH 功能模組的完善等都是增長裡很重要的環節,後續會再跟大家分享。在明確產品價值、提高基礎功能易用性的基礎之上,提供初期啟用的額外激勵,可以作為使用者留存的助推器,透過積極反饋增加使用產品的正面體驗,幫助使用者更加輕鬆的培養起使用習慣,達到最佳效果。
4)場景拓展 - 善用柔性引導機制是轉化小白使用者的捷徑
柔性引導的成功需要讓使用者能容易的發現、激發使用者共鳴,呈現有說服力的立場,併為使用者下一步的行動提供明確的指引,比如水印相機新增工作水印樣式後,針對渠道新使用者展示浮窗引導使用,轉化率較高,後續留存也較好。
增長在做什麼?我的理解就是,用更有效率、更科學的方法,快速定位產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透過滾動實驗的方法,確定最優結論進行結果放大。
最後,一個產品的資料指標體系的建立、渠道中 PUSH 功能模組的完善等都是增長裡很重要的環節,後續會再跟大家分享。
回覆列表
先不說什麼是產品經理吧!先說說產品經理的工資大概是多少吧!一般北上廣的初級產品或者產品專員工資在8000-12000,有3-5年經驗15000-20000,產品專家和高階產品經理22000-35000,產品總監產品vp300000-不封頂。那可以看到產品經理根據不同的工作年限和經驗,薪資不一。
大多數程式設計師或者網上描述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說的是產品助理和專員這個級別,他們一般沒有專案主動權,會基本的原型設計的文件編寫類似於初級開發。
而大多數企業中的主力產品都是3年左右經驗的標準產品經理,能獨立跟進一條產品線。能收集使用者需求,能轉化成技術或者產品解決方案,能初步調動開發資源,設計資源,能協調和對接各個業務部門,這個階段的產品一般不會主動創新和探索,只是能夠應付需求。
再上一級的產品就基本是很少見到的了,這個階段薪資待遇已經不能說明能力了,很多大廠的普通產品可能也能拿到這個薪資,但很多其實只是螺絲釘。高階產品經理是基本能夠一個人排程整個開發團隊,一個人具備管理多條產品線,而且能夠並行,確保開發工作有序進行,產品戰略有效落地。而產品專家或者資深,只是對某一個領域方面畢竟專長。要知道一個開發團隊的工資是多少?可以試一下,如果一直是產品主導開發和專案推進,這個階段的產品離職代價會非常大,開發團隊閒置一個星期這個工資可不是小數目。
最後產品總監都是高階產品經理升上來的,空降除外。產品總監主要工作就是戰略理解和產品規劃、市場洞察這個方向了,除此之外還有元件產品團隊和人員培訓。重點是服務好老闆,同時還得讓各種不靠譜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