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樹xa

    我來說說這個叫法吧!

    第一個觀念:所有的商品滿足客戶三個需求:使用,心理,身份的需求,所以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和投資態度來定

    第二個觀念:攝影器材嚴格意義上來說,越貴的鏡頭不一定是畫質最好的!舉例尼康58 1.4g和佳能50 1.2的銳度不如價格一般的適馬50art,在虛化,過渡方面可能會好一些。本身上的是品牌稅[可愛][可愛]

    第三列舉案例:一個朋友職業優秀攝影師,就一個佳能小痰盂50 1.8出了好多牛片,現在換成機身索尼r3,仍然用的這個佳能50狗頭!人家的出片秒殺市面上很多大師作品!

    總結下:狗頭和牛頭的區別價格是一方面。很多時候滿足的是人的自信心,用來彌補攝影的技能不足!

    上幾張不是牛頭的照片

  • 2 # 建武

    我不是大師,但我認為準確。

    我曾經一度起了個名字叫:狗頭看世界

    因為手裡沒有牛頭[呲牙]哈哈,只能用狗頭來拍攝。

    之所以有牛頭狗頭的說法,還是由成像質量這個標準來區分的。相機是大腦,鏡頭是眼睛。有一雙好眼睛才能犀利地看清景物,色彩還原,虛化景深。

    牛頭不光是器材黨一直心心念的,也是攝影大師們的常用鏡頭。

    有能力就上牛頭。[耶]

  • 3 # 小k印像

    多年之前,小k第一次接觸單反相機時,也曾問過類似的問題:

    所謂的牛頭,泛指市面上的高階鏡頭,畫質好、價格高、做工好;狗頭一般泛指入門級鏡頭、或技術指標較低的鏡頭,通常價格低、品質和耐用度一般:

    經過多年的實踐,小k認為牛頭和狗頭並不是絕對的,二者的界限也因人而異,畢竟最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頭”。但高階鏡頭和低端鏡頭的區別,特別是畫質和規格上的區別還是實實在在的。從個人經驗出發,小k給大家幾個建議:

    一、個人技術不過關,牛頭=狗頭

    如果大家手頭上有所謂的狗頭,接觸攝影時間又不長,小k不建議您馬上更換牛頭,因為這個階段的瓶頸不是器材、而是技術:

    連基本的構圖、用光、色彩都不懂,給你一個幾萬塊的牛頭,一樣拍不出好片子,所以利用價格低廉的狗頭練練基本技術,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做法:

    二、技術提升後,多個狗頭不如一個牛頭

    如果你是一個有些資歷的老法師,基本技巧都掌握了,那麼就不要再購置狗頭了,這時的瓶頸已從技術變為器材,把之前的狗頭置換為一顆牛頭,而不要繼續購置更多的狗頭,不然以後鏡頭置換的費用相當不菲: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關於攝影的相關問題,朋友們可以關注小k後傳送下圖各類關鍵詞,獲取小k為您整理的獨家攝影技巧,祝您攝影愉快

  • 4 # 我的攝影我的團

    “牛頭”與“狗頭”是攝友們完全從鏡頭的成像效果以及鏡頭的售價對專業鏡頭以及非專業鏡頭的一個分類,這個還是有必要的。

    首先咱們來看看它們的售價,咱們可以看到,一款經典的狗頭,狗頭就是咱們經常說的套機鏡頭。

    佳能的18-55比較經典的狗頭的一個焦段,售價699塊錢!沒錯你沒聽錯!就是連一千塊錢都不到!很便宜是不是?那咱們再來看看,同樣品牌的佳能的牛頭的售價,24-70 /2.8第二代USM它的售價是11999元!好了,至少從售價上咱們可以看到這麼一個驚人的差異,差異已經達到十倍以上,那它們的實際差異真的就像它們的價格差異這樣這麼大嗎?那首先,咱們得知道來評價一款鏡頭的好壞優劣,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判呢?好像鏡頭就是決定畫質的,哪個畫質好,那肯定哪個貴,其實對於評測一款鏡頭來說,需要做的功課還是非常多的。

    不得不說畫質肯定是重中之重,但是對於畫質來說呢,又分成幾種不同的檔位來測試,比如說,一個鏡頭的中心解析度,還有一個鏡頭的邊緣解析度,鏡頭對畸變的控制,最大光圈,抗眩光能力,散景星芒,鍍膜,非球面鏡,ED超色散,三防能力,大小重量,鏡身材質,內外變焦,以及還有色彩感受,就是說一款鏡頭到底怎麼樣,那這些引數基本都需要綜合考量的!

  • 5 # 麥客聊生活

    攝影的世界只有牛人 沒有牛頭

    攝影的世界只有他看到 我看不見

    攝影的世界只有他用了某焦段 而我在拉風箱

    攝影的世界只有他欠曝 但是耐看

    攝影的世界只有他準備了一月 只是拍幾張

    攝影的世界只有他願意為光影 耐心守候

    他是牛人,牛人無輪狗頭牛頭 金圈紅圈

    鏡頭只是長得漂亮卻沒有靈魂

    給鏡頭靈魂的人是攝影師

  • 6 # 絕對瞬間人文影像

    準確,沒什麼問題。鏡頭根據光學設計、體積、材料成本進行製造,以對應不同的細分市場。

    狗頭就是狗頭,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價格(相對)便宜,體積小分量輕便於攜帶。但缺點也很多,比如光圈小,最大光圈畫質較差,邊緣暗角和鬆散,抗眩光差,沒有防抖,畫面變形大等。

    對於精通攝影的人來說,透過豐富的經驗和操作技巧,也能夠用狗頭拍出完美的照片。但這只是迫不得已的折中選擇,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儘可能使用最好的牛頭,畢竟很多場景可遇不可求,因為器材的原因失之交臂,未免太過於遺憾。

    一般而言,變焦鏡頭裡狗頭的比例更高,但對於牛頭、狗頭的區分,大家的標準又不盡相同,我們透過以下幾種方式確認:

    一、看光圈值:恆定大光圈>恆定中光圈≥浮動大光圈>浮動小光圈

    變焦鏡頭中,一般最大光圈是F2.8,如果在所有的焦段都能保持F2.8恆定光圈的話,這個鏡頭就是屬於高素質的牛頭了。比如我們俗稱的“大三元”:16-35/F2.8、24-70/F2.8、70-200/F2.8等;

    接下來就是恆定中光圈的鏡頭,一般是光圈恆定為F4,是鏡頭中最具價效比的型別。就是我們常說的“小三元”:16-35/F4、24-105/F4、70-200\F4等。

    還有一類浮動光圈變焦頭,但光圈值較大,比如F1.7-F2.8、F2.8-F4等,早期或非全幅數碼上有此類規格,但因為製作成本不比大三元之類少,所以基本上很少見;

    最後就是我們所說狗頭了,變焦倍率高,光圈浮動範圍極大,且最大的光圈只能在廣角端短暫停留,焦距一旦拉伸,光圈馬上變小。例如24-240/F3.5-F6.3。此類鏡頭一般只有廣角端畫質還可以,變焦越長,畫質就越差。

    二、看變焦倍率:3倍變焦>4~5倍變焦>5倍以上

    這個其實不用多說,專業的牛頭變焦倍率都在3倍左右:24-70、70-200等;第二檔是24-105、70-300、80-400;第三檔就是24-240、18-300這樣的超級大變焦。

    三、看畫質平衡:全開光圈就畫質極佳>縮小一檔光圈就畫質極佳>在F4或F5.6達到極佳畫質>全程畫質鬆軟

    剛才談了光圈,因為光圈是決定鏡頭價值的第一參照要素。但如果定焦鏡頭,大家都是F1.4、F1.8的大光圈的話,怎麼區分呢?就是看各光圈下的畫質了。

    我們說的最好的牛頭是最大光圈就即可用,焦點銳利,焦外柔美,所謂“刀銳奶化”。這種頭通常不但是牛頭,還被稱為神頭,但價格也很高昂,令人望而卻步。比如佳能的50/1.2II , 尼康58/F0.95、大法的85/1.4等。

    第二檔是最大光圈下畫質一般,比如銳度不高,暗角大,反差小,邊緣畫質差等,這個最大光圈只是設計上的理論值,並不實用。但一旦縮小一檔光圈,比如F2或F2.8時,畫質立刻達到刀銳奶化的境界,我們一般也把此類頭稱為牛頭;

    第三檔就是大光圈、縮小一檔光圈下時畫質都勉勉強強,需要在F4或F5.6時,整體畫質中央到邊緣才能達到最佳平衡,屬於勉強及格;

    最後一檔就是任何光圈下,畫質都是鬆鬆散散,甚至到F5.6以後的小光圈畫質還會倒退……這一般都是早期鏡頭,或小品牌的產物,銳度差,景深效果生硬無比。拋開玄學的話,這類鏡頭很難用好的。

    我記得後期尼康有一支35/1.4G 就是這樣,大家反響都不佳……

    所以鏡頭必然分牛頭有狗頭,有人喜歡慢慢收集,有人喜歡一步到位。其實現代鏡頭都不太會出現光學素質很差的產品了,我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拍攝題材,合理配置自己的攝影器材。如果你是專業攝影師,專業的牛頭是必須要入手的。如果是普通愛好者,儘量選擇中檔價效比高的鏡頭,買了狗頭也別嫌棄,存在必然合理,先用好手裡器材才是正道。

  • 7 # 龍城木炎

    不準確,關鍵在在於使用者對鏡頭的把控和對鏡頭的瞭解,每支鏡頭都有它的優缺點,只有熟知鏡頭的特性,揚長避短才能拍出好作品。

  • 8 # 小仙女王百萬

    1.如果以絕對素質如解像力、通光量、色彩這些作為評判標準的話,“牛頭”“狗頭”還是比較準確的,人們可以透過這些標準快速找到符合“技術硬指標”的鏡頭

    2.如果以創作水品來評判的話,我想“牛頭”“狗頭”並不是一部攝影作品好壞的核心變數。好比說用“小孔成像”拍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作品,到底該叫他“牛頭”還是“狗頭”呢?

  • 9 # 吙狐1

    牛頭也好,狗頭也好。最關鍵的是鏡頭後面的這個頭最牛。牛狗頭是攝影圈內大家閒後聊說的,說多了就成了圈內標語了,當然鏡頭的素質好差確實有不同,價格用料擺在哪裡了,同時不同的場景高素質的鏡頭與普通鏡頭出片畫質決然不同的。

  • 10 # 永恆攝攝

    不準確,因為主要是能拍照的鏡頭就行。一些人士把鏡頭分為三,六,九等,優與劣是出於攝影目的來考慮,把鏡頭分類來說事,如果按他們這樣說法,生產廠家還需要生產嗎?永遠只有合適,沒有優劣之分!

  • 11 # 野馬攝影

    野馬哥不是攝影大師,但我認為牛頭與狗頭,是可以從一些引數、價格上區分的。但是,如果運用得當,狗頭也能拍大片,如果運用不好,牛頭也不一定能出好片。

    畢竟器材是一個輔助,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有句話說的好,決定能不能拍出好作品的,並不是相機前面的那個頭,而是後面這個頭!今天野馬哥就來說說鏡頭與攝影的關係吧!

    一、鏡頭對成像質量起較大作用

    對於鏡頭和機身哪個重要,哪個更值得花錢,歷來爭論頗多。做為微單或單反來說,都是可交換鏡頭相機,因此一個機身配兩個以上的鏡頭是理所當然的。一鏡走天下的,適合生活記錄類的朋友,而充分發揮微單和單反功能的,必然是用不同的鏡頭來拍不同的場景。

    以野馬哥對相機的瞭解來說,鏡頭的作用還是非常之大的,由於機身的更迭更加快速,而鏡頭的更新速度則要慢許多。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買鏡頭更加保值。

    同一個機身,如果把鏡頭從狗頭換成牛頭,還是有非常明顯的改變的。這也是可交換鏡頭相機的樂趣之一。

    所以從上面的原因,野馬哥會認為鏡頭比機身更重要一些。但鏡頭也要擅加使用,否則是無法加分的。

    二、瞭解你的鏡頭

    1、不同的鏡頭,用途不同

    在鏡頭的售價中,一分錢一分貨的說法還是存在的。即越高階的鏡頭,採用的特殊玻璃更多,鍍膜技術越好,對焦速度越快,防抖效能越好,所以其價格也就越高。

    比如象24-240這種超長變焦的鏡頭,確實解決了便攜的問題,但一來變焦比大,必然在某些焦段的成像質量弱化,二來光圈變的很小,雖然有不錯的防抖,但在弱光下拍照顯然要更加小心。

    所以,如果是追求完美的攝影師,會根據場合適用最佳鏡頭。比如,如果是拍人像,用50 1.8小痰盂,效果一定好過24-240的50端。

    而很多攝影師偏愛定焦鏡頭,因為定焦鏡頭的成像質量更好,光圈可以做的更大,當然這樣做的同時,要犧牲掉很大一部分的便攜效能。

    所以,根據不同的拍攝場景,選用合適的鏡頭,是攝影師的必修課!

    2、每個鏡頭,有自己的最佳成像區間

    每個鏡頭,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瞭解自家的每一款鏡頭,讓他們在最佳光圈和最佳焦段(指變焦鏡頭)工作,才能拍出更好的影象。

    但有時候不必糾結於具體引數,打個比方來說,很多鏡頭的邊緣成像畫質相比中心畫質要差許多。那麼在拍照時,儘量將主體安排在遠離遠緣的地方(事實上這些邊緣也不是視線中心)。

    另外,有些鏡頭有很強的炫光,那麼在拍照時,選好不易產生炫光的角度,或者用後期的方式去處理即可。

    還有,鏡頭的暗角,這就值得分情況利用了。不喜歡暗角的,可以通過後期去除,喜歡暗角的,可以保留,更能製造特殊的氛圍。

    器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活學活用,發揮出器材的最大潛力,才是正道!

    三、合理使用,狗頭也能拍牛片

    野馬哥當年買過一本書,就叫《狗頭也能拍牛片》,印象中還是一本暢銷書。攝影其實有很多的環節,共同決定了能不能拍出高質量的畫質。這裡我們就高質量畫質,而不涉及藝術性,來說說決定畫質的一些因素。

    1、機身因素

    機身的成像單元的畫素、成像風格,及影象處理器對影象的處理等,都對畫質有所影響。比如,尼康的成像風格偏銳利,很適合拍風光大片,而佳能的成像風格偏柔,則在拍攝人像時更有用處。

    高畫素可以帶來更好的細節表現,給後期更大的剪裁空間。但同時也在高感上有所損失。另外不同品牌的機身,不同型號的機身,它們的成像風格都不盡相同,應該細加選擇。

    比如5DSR,是一臺高畫素的單反,在棚拍人像時表現比較好,但如果用於日常攝影,可能並不是最佳選擇。

    2、鏡頭因素

    鏡頭的因素,上面已經說過了,不管是變焦或定焦,長焦或廣角,微距或遠攝,各種鏡頭,都有各自的用處。

    而且,一般鏡頭都有自己最佳的成像光圈值,比如,最大光圈,也許並不是可用的,收縮一兩級,可能會得到最佳畫質,我們需要了解每一顆鏡頭的脾性,來揚長避短!

    小痰盂從價格和光學特性來說,絕對稱的上是一枚狗頭。但收縮一兩級光圈的成像質量,非常之好。加上其低廉的價格,可以說是攝影愛好者值得人手一隻的鏡頭!

    3、對焦因素

    對焦是一個攝影基本功,但事實上很多愛好者卻犯了對焦不準的毛病。因為有時候我們在拍攝回放的時候,如果不放大細節來觀察,很容易忽略了對焦不實的情況。

    對焦準確,有賴於選擇合理的對焦模式,合理構圖,同時對相機的操控也要比較精準,必要時採用手動對焦來精確處理。

    例如野馬哥喜歡的微距攝影,就經常要用手動對焦來進行精確的控制。同時,還可能需要拍攝一系列不同對焦點的照片,通過後期景深合成的方式,來確保在微距下獲得大景深的效果,讓主體成像清晰。

    4、曝光因素

    曝光三要素的控制,也是攝影基本功。相機的拍攝模式,也是曝光三要素不同的組合與控制方式。曝光正確是得到高質量照片的基礎。因此必須合理使用相機的測光與自動曝光模式進行拍攝。

    5、後期因素

    通過後期,可以修正很多前期拍攝時的問題,改變明暗與飽和,改變色彩,銳化降噪,以獲得更好畫質的照片。

    無後期不攝影,在數碼攝影時間,人人都需要掌握一些後期處理方法,根據數碼成像的風格,其實每一張照片都值得進行一下銳化處理。

    6、輸出因素

    最簡單的一點,如果把大圖片,改小了輸出,顯然輸出的精度就會不足,所以要確保成品的質量,選擇最好的輸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我們著重討論了獲得高質量影象的諸多因素,其實鏡頭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根據鏡頭的特點善加使用,同時結合其他攝影因素,在正確的構思下,才能夠得到滿意的照片。片面追求牛頭,並不是攝影應有的態度。而如果能用狗頭拍出牛片,那麼再讓你更新為牛頭,豈不是好上加好?

  • 12 # 西紅柿烎炒番茄

    準確

    不管是那個行業

    同一品牌下一分錢一分貨

    沒有那家會把好的賣的比差的便宜

    對於鏡頭來說

    影響價格定位的因素太多了

    例如光圈、畸變控制、焦慮、用料等

    牛頭自然是在很多方面都比狗頭厲害

    最常見的就是光圈

    例如尼康的50定的1.8和1.4這兩個頭

    光圈咋一看差不了多少

    但價格一個一千多一個一萬多

    區別不僅在光圈上還有成像上也是差別很大

    所以同一品牌下一分錢一分貨

  • 13 # 南方之南

    我雖然不是大師,但我願意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所謂牛頭、狗頭,只不是攝影圈裡約定俗成的叫法,是對鏡頭裡,好鏡頭、差鏡頭一個民間的稱呼。專業叫法是金圈鏡頭或紅圈鏡頭,大概齊的講,沒有金圈或紅圈,基本是屬狗頭系列(僅限尼康、佳能品牌)。

    能稱之為牛頭的鏡頭,大概具有以下兩個明顯的特點:大光圈且恆定,變焦不超過3倍。“大光圈且恆定,變焦不超過3倍”這兩個特點主要是指變焦鏡頭,比如大三元的70-200,變焦倍數在三倍之內,恆定光圈是f/2.8是大三元,而恆定光圈是f/4就成了小三元,雖然只是差了一檔光圈,價格也差不多是一倍,這就是光圈的重要性;而定焦鏡頭就不存在恆定不恆定、變焦倍之說了,主要還是光圈的大小,比如105f2.8(微距)和105f1.4,價格差不多差了一倍。從此也能看出光圈在攝影中的重要性:不只要景深的變化,還有光線攝取量的變化,從而還帶來快門的變化和感光度的變化。

    光圈就是這麼神奇!

    牛頭除了以上這些特點外,區別就是高科技材料應用,這些指標在我們外行人連熱鬧也看不出來,我們頂多就是人云亦去,抱著“一分錢一分貨“的想法姑且就"從“了吧。

    本人曾經也用過最爛的狗頭,也用過大三元,在除了鏡頭之外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區別還是相當大的,說這的我覺得都是廢話,要是一樣誰還花錢買牛頭?!

    牛頭,一定有它“牛“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一個人,後來對方背叛而心生恨意,這一輩子還會原諒對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