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臨沂老趙vlog
-
2 # 教師王文雅
光芒
[guāng máng]
向四面放射的強烈光線:~萬丈。~四射。
麥芒
[mài máng]
麥穗上的芒。
廉芒
[lián máng]
猶鋒芒。比喻剛直不撓之稟性。
芒屨
[máng jù]
芒鞋。宋 蘇軾《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明 王守仁《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清 吳偉業《贈同年嘉定王進士》詩之二:“彊飯卻扶芒屨健,高歌脫帽酒杯狂。”參見“芒鞋”。
芒焰
[máng yàn]
1.見“芒焰”。
芒針
[máng zhēn]
即針。針身纖細而長,形如麥芒,故稱。
芒忽
[máng hū]
芒、忽皆為極小的計量單位,兩者並稱用以形容極其微小。
眼芒
[yǎn máng]
眼光;視線。清 黃景仁《題馬氏齋頭秋鷹圖》詩:“秋高江館寒生稜,眼芒忽觸瑤光星。”清 黃景仁《十四夜趙舍人秉淵招集酒後偕步燈市》詩:“眼芒旋落酒暈奇,談綺烘成燭花巧。”
荒芒
[huāng máng]
1.荒昧。指上古之時。
精芒
[jīng máng]
光芒。
豪芒
[háo máng]
1.毫毛的尖端。比喻極細微。豪,通“毫”。《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漢書·敘傳上》:“獨攄意虖宇宙之外,鋭思於豪芒之內。”顏師古 注:“豪芒之內,喻纖微也。”唐 韓愈《調張籍》詩:“流落人間者,太山 一豪芒。”
芒鞋
[máng xié]
亦作“芒鞵”。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青芒
[qīng máng]
草名。如茅而大,長四五尺,快利如鋒刃,七月抽長莖。可作繩索或草鞋。
九芒
[jiǔ máng]
光芒四射。亦指四射的光芒。
芒昧
[máng mèi]
模糊不清,難以辨識。芒,通“茫”。
森芒
[sēn máng]
枝葉繁密貌。
禽芒
[qín máng]
見“禽荒”。
芒芠
[máng wén]
混沌貌。芒,通“茫”。
芒洋
[máng yáng]
1.亦作“茫洋”。亦作“芒羊”。遨遊馳騁、行動自如貌。漢 嚴遵《道德指歸論·聖人無常心》:“當此之時,溷沉太虛,霑溺至和,民忘心意,芒洋浮游,失其所惡,而獲其所求。”唐 韓愈《雜說》之一:“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唐 劉禹錫《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團練觀察處置使王公神道碑》:“今夫以文學芒洋當世者,誰如 華卿,庸自棄邪?”
垂芒
[chuí máng]
1.伸出芒刺。
蜂芒
[fēng máng]
亦作“蠭芒”。鋒芒。蜂,通“鋒”。
空芒
[kōng máng]
空中的耀眼的光芒。
刀芒
[dāo máng]
刀尖。
陬芒
[zōu máng]
邊遠僻小之地。
芒消
[máng xiāo]
亦作“芒硝”。即硫酸納。多產於含鹽滷的湖澤地帶。工業上用於製造玻璃、蘇打等。中醫學上稱為“樸消”,用於治療腸胃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痰熱壅積等症。
芒彩
[máng cǎi]
光彩;光芒。
斂芒
[liǎn máng]
收斂鋒芒,含蓄。
芒刃
[máng rèn]
1.指刀劍銳利處。俗稱刀尖、刀口。
北芒
[běi máng]
見“北邙”。
汪芒
[wāng máng]
古國名。
芒郎
[máng láng]
牧童。
芒然
[máng rán]
見“茫然”。
怒芒
[nù máng]
刺射的光芒。
忽芒
[hū máng]
見“忽區”。
芒芴
[máng wù]
亦作“芒忽”。亦作“芒惚”。亦作“茫惚”。同“恍惚”。形容不可辨認,不可捉摸。
芒角
[máng jiǎo]
1.指植物的尖葉。
芴芒
[wù máng]
恍惚。形容不可辨認或不可捉摸。語出《莊子·至樂》:“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乎芒乎,而無有象乎?”《鶡冠子·世兵》:“渾沌錯紛,其狀若一,交解形狀,孰知其則,芴芒無貌,唯聖人而後決其意。”
毫芒
[háo máng]
1.毫毛的細尖。《韓非子·喻老》:“宋 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晉 葛洪《抱朴子·釋滯》:“離朱 覿毫芒於百步。”唐 裴鉶《傳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輝室,可鑑毫芒。”宋 司馬光《清逸處士魏君墓誌銘》:“天長不息兮,地大無疆;人寓其中兮,細於毫芒。”
混芒
[hùn máng]
1.亦作“混茫”。混沌矇昧。指上古人類未開化的狀態。
芒頭
[máng tóu]
鋒芒。比喻人的氣焰或勢頭。
芒鞵
[máng xié]
見“芒鞋”。
微芒
[wēi máng]
1.微弱的光芒。
芒針
[máng zhēn]
也作“芒針”。即針。針身纖細而長,形如麥芒,故稱。《列子·湯問》:“詹何 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蓧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晉 葛洪《抱朴子·論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為芒針,歐冶 不能鑄鉛錫為干將。”
芒草
[máng cǎo]
芒茅
[máng máo]
茅草的一種。
耀芒
[yào máng]
光芒照射;光芒。
芒穎
[máng yǐng]
穀類種子殼上的細刺。引申為尖端。
芒芒
[máng máng]
廣大遼闊貌。《詩·商頌·長髮》:“洪水芒芒,禹 敷下土方。”晉 陸雲《榮啟期贊》:“芒芒至道,天啟德心。”清 顧炎武《山海關》詩:“芒芒 碣石 東,此關自天作。”
春芒
[chūn máng]
春草。
角芒
[jiǎo máng]
1.稜角芒刺。形容星的光芒。
星芒
[xīng máng]
1.星的光芒。
芒屩
[máng juē]
1.即芒鞋。
遺芒
[yí máng]
指殘剩的茅草。
芒碭
[máng dàng]
1.大而多貌。
芒炎
[máng yán]
見“芒焰”。
芒神
[máng shén]
即 句芒。傳為司春之神。後世亦作耕牧之神祀之。
諄芒
[zhūn máng]
虛擬的人名。
針芒
[zhēn máng]
1.亦作“針芒”。
晦芒
[huì máng]
昏暗。芒,通“茫”。
芒履
[máng lǚ]
芒鞋。
芒刺
[máng cì]
1.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迷芒
[mí máng]
見“迷茫”。
石芒
[shí máng]
1.亦作“石鋩”。山石的尖端。
稻芒
[dào máng]
禾芒,稻尖細刺。
芒粟
[máng sù]
1.穬麥的別名。
輸芒
[shū máng]
傳說蟹於八月稻熟時,腹中有一稻芒,獻於海神。事本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蟹,八月腹中有芒,芒真稻芒也,長寸許,向東輸與海神,未輸不可食。”宋 王十朋《會稽風俗賦》:“輸芒之蟹,孕珠之蠃。”
芒荒
[máng huāng]
猶大荒。遼闊的荒野。
渾芒
[hún máng]
廣大無邊貌。
芒芋
[máng yù]
澤瀉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澤瀉》。
芒果
[máng guǒ]
同“杧果”。
雄芒
[xióng máng]
1.刀劍的利刃。
笆芒
[bā máng]
即芭茅。參見“笆茅”。
麥芒刀
[mài máng dāo]
一種尖端如麥芒的刀。
黃芒瘴
[huáng máng zhàng]
見“黃茅瘴”。
大芒落
[dà máng luò]
見“大荒落”。
青芒履
[qīng máng lǚ]
道士穿的一種草鞋。
九芒珠
[jiǔ máng zhū]
光芒四射的明珠。
斑地芒
[bān dì máng]
《哈里波特》系列中的一種魔法物品,其分泌物是一種常用的魔法材料。
大芒駱
[dà máng luò]
見“大荒落”。
紫芒刃
[zǐ máng rèn]
九天神兵,為魔教合歡門妙公子金瓶兒所有。
觸角芒
[chù jiǎo máng]
為昆蟲觸角頂端的枝狀突起。
光芒萬丈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
如芒在背
[rú máng zài bèi]
見〖芒刺在背〗。
鋒芒畢露
[fēng máng bì lù]
比喻銳氣和才幹全都顯露出來。多形容人氣盛逞強。
芒刺在背
[máng cì zài bèi]
像芒刺紮在背上一樣。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嶄露鋒芒
[zhǎn lù fēng máng]
鋒芒:刀、劍等兵器的尖端或刃口,引申為人的稜角和銳氣。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初露鋒芒
[chū lù fēng máng]
比喻剛顯露出某種力量或才能。
口角鋒芒
[kǒu jiǎo fēng máng]
言詞尖銳,不讓人。
展露鋒芒
[zhǎn lù fēng máng]
表現出銳氣、展現才華。
小試鋒芒
[xiǎo shì fēng máng]
稍微顯示一下本領。
芒芒苦海
[máng máng kǔ hǎi]
佛教語,遼闊深遠的樣子。比喻苦難無窮無盡。
騰焰飛芒
[téng yàn fēi máng]
指光芒四射。
避其鋒芒
[bì qí fēng máng]
其:他的;鋒芒:勇猛的氣勢。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
作作生芒
[zuò zuò shēng máng]
作作:光芒四射的樣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聲勢顯赫。
負芒披葦
[fù máng pī wěi]
猶言披荊斬棘。
萬丈光芒
[wàn zhàng guāng máng]
形容光輝燦爛,照耀到遠方。
作作有芒
[zuò zuò yǒu máng]
作作:光芒四射的樣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聲勢顯赫。
有作其芒
[yǒu zuò qí máng]
干將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劍刃發出了光芒。
布衣芒屩
[bù yī máng juē]
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北芒壘壘
[běi máng lěi lěi]
北芒:也作邙山,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漢魏時,王侯公卿多葬於此;壘壘:墳冢一個挨一個。形容墳墓很多。
竹杖芒鞋
[zhú zhàng máng xié]
古人外出漫遊地常備用具。
色正芒寒
[sè zhèng máng hán]
指星光清冷色純正。
鋒芒毛髮
[fēng máng máo fà]
刀劍的刃如毛髮一樣細。形容細微的事情。
心如芒刺
[xīn rú máng cì]
心裡像芒刺扎一樣難受。
鋒芒所向
[fēng máng suǒ xiàng]
向:指向。指鬥爭中矛頭所指的地方。
細入毫芒
[xì rù háo máng]
形容細微到極點。明 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三》:“唐 初雖有山水,然尚精工。如 李思訓、王摩詰 之筆,皆細入毫芒。”清 俞樾《<七俠五義>序》:“事蹟新奇,筆意酣恣,描寫既細入毫芒,點染又曲中筋節。”
鋒芒逼人
[fēng máng bī rén]
鋒:刀鋒;芒:槍頭。比喻言詞鋒利,給人以威脅。
花須蝶芒
[huā xū dié máng]
形容草書筆法優美熟練。
光芒四射
[guāng máng sì shè]
強烈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
不露鋒芒
[bù lù fēng máng]
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芒寒色正
[máng hán sè zhèng]
指星光清冷色純正。也藉以稱頌人的品行高潔正直。
背若芒刺
[bèi ruò máng cì]
猶言芒刺在背。
針尖對麥芒
[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
比喻雙方都很厲害,互不相讓。
針尖兒對麥芒兒
[zhēn jiānr duì mài mángr]
指爭執時針鋒相對: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
平斂鋒芒
[píng liǎn fēng máng]
平: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 斂:收斂節制 鋒芒:刀劍的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喻指:對待事物的尖銳部分要像靜止的水面一樣,能屈能伸,寬容大度,並且有足夠的自信來負起應負的責任,這樣才可能會肩負起重任,將存在的意義發揮到極致。
芒鞋竹杖
[máng xié zhú zhàng]
指到處漫遊。
小芒洲島
[xiǎo máng zhōu dǎo]
小芒洲島在香洲西南部19公里,橫琴島西北側,南望大芒洲,東臨馬騮洲水道,北距大陸1.55公里。
回覆列表
力量才氣的鋒芒,小麥的麥芒,水果中的芒果,還有節氣中的芒種,燦爛的光芒,還能組成四字的鋒芒畢露,鋒芒所向,小試鋒芒,結果光芒萬丈,光芒四射……有很多不一一舉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