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Athena8

    教育孩子有三句真言: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需要長時間去領悟這三句話。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也是父母的問題的寫照。建議運用EQ情緒處理法中的,接納、分享、肯定與設範、策劃未來四個步驟,有效的解決自己以及孩子的情緒問題。是需要自己先學會認識情緒,表達情緒,以及釋放情緒,然後教給孩子用情緒臉譜認識情緒,體會情緒的感受,使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釋放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 2 # 幼兒教育指導師Kevin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不聽大人的話,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就會深感頭疼。“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說什麼,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麼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在家裡,姍姍總是鬧彆扭,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讓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個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麼大的不同,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麼說“不幾年前,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上。統計顯示,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瞭解我的心;要求太嚴,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你有什麼想法?第一,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恐怕你也不願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線在一起。但是,靜下來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滿意,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別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孩子雖然嘴上沒說,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並且已反應在行為上。的確,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成人沒有以身作則

    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時,以往我們總是要問上一句“這孩子是怎麼了?”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實,有許多問題的產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對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願聽他們的話嗎?即使爸媽說的條條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從,孩子愈大,這種現象愈明顯。比如,姍姍的爸爸就有這個問題,他不讓姍姍在看電視時吃東西,可是自己卻經常如此。姍姍有好幾次忍不住給爸爸提意見,結果逢他看的高興時,他就說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興時,他不但不聽,還發脾氣,擺出家長的架子壓人。起初,姍姍只是在這個問題上不服,漸漸地,這種不滿就擴散開來,爸爸說的話都不願意聽,姍姍的叛逆心理愈來愈嚴重。

    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再有一些父母無視孩子地成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小孩子對待,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這是造成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兒園裡老師經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姍姍聽了以後特別想做點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一天,姍姍提出晚飯後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媽媽左思右想一番,還是以“萬一碗摔碎了怎麼辦?”“碎片刺破手怎麼辦?”等理由拒絕了她。沒有做成事情,姍姍可不高興了,睡覺時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還賴在爸媽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處罰她。

    第二天晚上,姍姍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飯後姍姍又提起洗碗的事,媽媽再次重複昨天的理由,沒想到小姨卻爽快的說:“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夠不著水龍頭,我給你墊個小凳子,萬一碗摔壞了也沒關係,小姨再買新的。”小姨話剛說完,姍姍就興奮的大叫起來:“謝謝小姨。”接著,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認真、仔細。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見,父母確實要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難道孩子天生就是一個不聽話、愛搗亂的孩子嗎?孩子真的想做一個處處和爸媽作對的人嗎?其實應該說,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長。

    換個角度來說,父母喜歡乖孩子的真實理由是什麼?我們不喜歡孩子和自己作對的目的何在?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這樣的心態對待自我意識萌發,獨立性、自主性正蓬勃發展的孩子,是否有點太自私、也太短視了呢?

    管教孩子任性的六種方法

    (一)任性的表現

    孩子太隨心所欲了,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想要,否則就大哭大鬧。相信很多媽媽為此都傷透了腦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這種任性行為在一定條件下是父母對孩子過分寬容和嬌縱的結果。比如,父母總是在孩子哭聲的折磨下順從寶寶的心願;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緒不穩定,易衝動,經常以執拗發洩不滿,更助長了任性行為。有的孩子不聽話,父母感到無奈,於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導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6種方法

    轉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提示在先 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後,“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只要帶孩子去商場,提前就跟他約好:“今天上街買衣服不是買玩具,答應就帶你去。”

    有意冷落 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耍賴時,家長要不予理睬,給他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更不要和他討價還價。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沒趣而作出讓步。事後再對孩子做簡單而認真的說明,說清不能做的原因,並用“相信你以後會聽話的”之類的話來鼓勵他。

    榜樣示範 利用孩子喜歡童話故事人物的心理,激發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長可以說:“你不是喜歡鐵甲小寶嗎?他就喜歡吃菠菜。”

    適當懲罰 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寶寶故意把東西扔到地上,家長可以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後,要求他將東西揀起來。如果孩子不服從,則可採取取消購買食物或玩具的承諾,或是“單獨隔離”的懲罰方式。這種懲罰性的措施,會使他確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態度十分堅決。這樣,寶寶那種“我獨佔”,“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

    注重表揚 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規限孩子的不良習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誇獎。這樣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大人贊成和允許的,什麼是大人反對和制止的;就會知道專由自己的性子來就會受到懲罰,聽話乖巧、不亂髮脾氣就會得到表揚和獎勵。

  • 3 # 半杯乾坤

    3--6歲是孩子自我意識增強的時期,獨立意識、獨立能力明顯增強。可是父母的教育可能還停留在孩子兩歲的時期,0--3歲,更多的時候是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的獨立思想意識還比較差。可是三歲後就明顯不同了。

    所以父母加強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只有不斷的進行自我教育才能跟上孩子的思維發展。

    現在的孩子獨特個性非常明顯,如何因材施教擺在每一位父母的眼前,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我們的寶寶,也才能更好的引導我們的寶寶健康成長!

  • 4 # 寂靜的力量

    妄想制服孩子,改變孩子的性格是錯誤的做法。

    為什麼孩子不聽話?

    你要想一想是不是經常把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如果你能經常把孩子拉到自己的戰壕裡,孩子在很多事上會樂意配合你的。

    請想一想:你有陪孩子玩過嗎?經常和孩子成人式的聊天嗎?能尊重孩子的不同嗎?能體驗孩子的情感,做到和孩子共情嗎?如果自己是孩子,喜歡被父母怎樣對待呢?這樣設身處地想,孩子就會擁有一個理解自己的爸爸或媽媽,他(她)內心的安全感就大大提升,就會樂意進入爸爸媽媽的軌道。

    要儘量少的限制和約束孩子。對孩子過多的約束,影響孩子的自由性格,不利於孩子創造性的發揮。尤其是,過多的限制,可能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體驗,帶來人生的殘缺。父母也並非完人,不可能所有的教導都是對的,所以父母應該少教導,對自己也不確定的事先別急著下結論,不妨持開放的態度。

    父母儘量少的建立規則,要幫助孩子自己建立規則。比如,報興趣班,讓孩子自己去選擇,這樣孩子如果中途不喜歡了,就可以告訴他(她)應該善始善終,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孩子幾點睡覺,幾點起床方面,可以和孩子商量,約定好時間共同遵守。等等。

    另外,父母應該少說廢話,減少重複性的話語,養成一件事只說一遍的習慣,而且說了儘量要執行。孩子看到父母言出必行,孩子自然會減少懈怠。孩子會學習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父母遇到事情簡單粗暴、任性固執,孩子也會複製。此時,父母應反思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好的榜樣。

    總之,父母要讓孩子體驗到真真切切的愛,孩子就會有愛的迴應。沒有必要讓孩子每件事都聽父母的。

  • 5 # 樂妞寶貝

    我家小女兒就是喜歡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小公主啦!豬八戒啦!等等。

    四歲到六歲就是一個競爭期,他們喜歡挑戰,要讓他們贏,贏了他們就會很開心,輸了就會哭起來。

    我們要和他們一起玩遊戲,讓他們贏,讓他們找到那種贏得感覺。

    我家大寶是兒子,喜歡和我一起玩剪刀石頭布,他要是贏了就會跳起來,他要是輸了,就會不開心,所以偶爾的我就會故意輸了,讓他去贏,他很開心

  • 6 # 親子教育文化

    3-6歲,孩子很倔,叛逆不聽話。

    這個時期的孩子屬於自我認同期,是孩子的內在次序構建期,也是是培養孩子自信和性格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得到認可和鼓勵!

    溝通方式

    有次陪孩子寫作業,由於孩子情緒不好,心情有點糟糕,寫出來的字很難看。我有點焦慮就批評了他幾句:“認真點,寫的這麼亂七八糟的,難看死了!”。孩子聽了以後,滿臉委屈默不作聲,又接著寫。可是還沒有成效,於是我改變了一下語氣又對孩子溫柔的說:“寶貝,你要繼續加油喔!不然的話,會被其他同學超過的,你看這幾個字寫的不錯喔,相信自己,你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孩子這個時期,最需要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認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好結果!

    同理心,包容心

    有一次,兒子不小心把女兒的玩具給弄壞了,女兒跑來哭訴:“爸爸,哥哥把我心愛的玩具弄壞了,要他賠我!然後哇哇大哭。”於是,我蹲下身子,把女兒攬入懷中,撫摸著孩子的頭說:“寶貝,心愛的玩具壞了,不能玩了,我也很傷心,你看哥哥也不是故意的,我讓他給你道歉好不好?”女兒抬起頭看著我說,:“道歉有什麼用?反正已經壞了,就要他賠!”又哇哇大哭起來!

    我只能靜靜的攬著他,等到他情緒穩定後,又跟他說:“玩具壞了,沒有的玩,的確很傷心,可是哥哥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讓他給你道歉,然後我在幫你修一下好嗎?我們原諒他好不好?…”聽到這裡女兒抬起頭,默默的看著我的:“好吧,但以後不准他動我的玩具!”

    我馬上稱讚:“寶貝好棒呀!懂得寬容了,好佩服你!”對女兒豎起大拇指!

    女兒馬上高興起來。

    先同理孩子的內心情緒,再引導孩子擁有一顆包容心,讓孩子懂得寬容他人,並且要及時提出表揚!

    在家庭裡要打造一個和諧氛圍,多一些歡聲笑語,仰慕尊敬等話語,用愛開感召孩子,喚醒孩子內心的良知,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問題,跟孩子坦誠溝通,並且正確引導,做的好要及時提出表揚!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爸一枚,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著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再遙遠!

  • 7 # rou和遠方

    其實怎麼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呢,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道德的。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是獨立意義上的另外一個人了,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脾氣特質,這是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也跟遺傳,環境,家裡的教育,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都有關係。我們能影響的是他的人格,這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不論孩子是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只要能在他的人格結構的各方面彼此和諧,那就是健康的人格。

    這一階段的孩子應該是上幼兒園的三年,從脫離母親的呵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所見所知,適應學習,都不再受大人的實際控制,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觀意識,當然顯得不那麼聽話了。但孩子年齡很小,一些判斷,認知還有侷限,一些關鍵問題,尤其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如果不加已整理干涉會形成不好的習慣和影響。

    孩子永遠不會百分百的聽你的話,但一定是百分百的模仿者。所以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是最立竿見影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具有持續性,延長性,隱蔽性。這裡我特別提到隱蔽性,是因為它不會有說教引起的孩子內心憤懣和抗拒,這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對孩子講道理,而是你在孩子面前做了什麼示範。另外這種隱蔽性,可能會讓家長覺得沒在孩子身上起什麼作用,而放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其實榜樣對孩子的作用是微妙,隱隱的,孩子也是有面子的,需要時間觀察和模仿的,所以,別急,它總會讓孩子意想不到的成長。並且這種成長是雙向的,也包括家長本身。

    另外製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氣氛非常重要,可以吵鬧,也可以安靜,但一定是爸爸愛著媽媽,媽媽想著爸爸。這是給孩子安全需要的根基。孩子不會有生理上的安全缺失,也很少會過於叛逆,過激。

    那麼,做到這些,其它的諸如倔,不聽話,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或成為不是問題的問題,孩子有自身的獨特性,差異性,不論是你平時對孩子嚴厲,還是寬鬆,你的孩子一定會很幸福的長大,擁有健全的人格。

  • 8 # 遊在西班牙

    3-6歲的孩子主要還是玩。多點陪伴,多點鼓勵。讓他在玩的當中學會堅持,在玩的當中找到他的喜愛,以及堅持下去。這是我和兒子之間的感悟。3-6的兒子幾乎顯示不出有反判。他會問很多很多為什麼?我們都是從嚴肅的角度回答他的問題。從來沒有無視他的問題。

  • 9 # 使用者6905872345697

    小孩的性格有很大的益傳因素,小孩不知,最容易體現出來父母的性格。有父母會問,我沒有,因為你以成人,想事,在你發火時的心態是什麼現壯表現,你的孩子他會表,現出來。對於很多不聽話的小孩子,必須嚴管教育,多講道理,多接足事物讓他明確通理,小孩是苗,成才靠父母。

  • 10 # 晴天媽媽親子情商課堂

    首先,3-6歲是孩子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的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如果說我們還要按照以前的方式去餵養和教育孩子,那就不適合了。教育就是一個不斷的放手的過程。

    這個階段他也會從家庭生活進入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首先他必須要有自己的私有意識,有自己的掌控感。

    我家寶寶今年四歲,就像之前家裡來了親戚帶著孩子,去玩她的玩具她都會去搶過來不給別人玩!

    我肯定很生氣呀,就是不斷的叫她去學會分享,孩子很委屈,也很倔。弄不好就哭了。

    知道後來在一本育兒書裡看到,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自己的界限感。就是哪些是自己說了算的,就像我們大人,有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也有不想跟別人分享的時候。明白之後,我會告訴孩子如果有小朋友到家裡來,你的玩具有特別喜歡的可以先放起來,也要準備好和小朋友玩的玩具,因為你去他家的時候他也會跟你一起分享她的玩具。

    育兒的前提是要和孩子產生共情。

    要讓她知道你理解他,那麼再講道理的時候她才能聽的進去。

    還有,就是改變性格,你首先得了解孩子是什麼性格?

    有些孩子天性只是這個階段才會有的,特別寶貴的童真。

    有些性格是在環境中形成的,孩子是養育者的一面鏡子。

    一個父母恩愛,家庭和諧的孩子的性格應該不會差。

    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影印件錯了,需要改的是原件!

    我是晴天媽媽,親子情商教育踐行者。

  • 11 # 智愛陪伴成長中心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變成什麼樣,身邊環境的影響是主要原因。

    首先得看看孩子身邊有沒有脾氣倔強的人,先讓其糾正,或是至少在孩子面前不是這樣,否則你再希望用語言糾正,孩子還是會“有樣學樣”。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想要孩子將來獨立,建議不要打壓孩子的自主性。但一切可以商量著來。家長可以這麼和孩子說:“你這樣讓我感覺……你可不可以……”孩子說“不可以”、“不要”是常有的事,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並且發自內心的各讓一步,而不是用商量的語氣,強迫孩子做一件事情。如果孩子不同意,最好在保證孩子安全和時間不衝突的情況下,尊重孩子。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心平氣和的和家長“商量”了。

    孩子不會一天長大,成年也要18年,沒有什麼做一件事情就能讓孩子轉變的事,家長換一種教育方式,可能要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是一年才可能要有效。

    家長有耐心,才能教出內心有力量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的城市家鄉還隔離嗎?我們出門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