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刀三國

    孫劉聯盟本身就不牢靠。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孫權集團和劉備集團本來就是兩股不同的勢力,都有著各自的利益。

    孫權

    不要以為孫劉聯盟的破裂是因為關羽沒有處理好和孫權的關係或者說是曹操在挑撥離間,這些都只能算是“導火索”而已,其根本原因就是雙方的利益發生了衝突。

    曹操

    簡單列舉三點原因來說明孫劉聯盟本身就不牢固,誰來維護也沒有用。

    其一,在荊州戰區孫權一直安排著重兵,周瑜、魯肅等幾任“大都督”都親自駐守在荊州前線,劉備同樣安排了大將關羽屯兵數萬把守,雙方各自提防著;

    其二,孫權同意借部分領地給劉備的根本目的是:多樹曹操之敵,利用劉備集團來牽制曹操,並給自己留出時間去攻取交州以發展實力;

    其三,公元215年,孫權討要荊州不成,便派遣了呂蒙進攻長沙、桂陽等郡,此時雙方已然交戰了。

    關羽

    這三點均說明了孫劉聯盟只是暫時的,關係破裂是遲早的事,表面上“你儂我儂”,背地裡各懷鬼胎。

    《三國志》記載:是時劉備令關羽鎮守,專有荊土,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

    關於“孫劉聯盟”,司馬懿用了四個字道破,即外親內疏。

  • 2 # 小柯談事

    首先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揮師南下要踏平江東,當時孫權和劉備只有聯盟才能抵抗曹操。在戰後三家共分荊州,曹操擁有北邊的襄陽和樊城,劉備擁有荊南四郡,孫權擁有江陵和江夏。當時劉備的勢力還很弱小,為了抵禦曹軍,孫權把江陵借給了劉備。這就是所謂的借荊州。

    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孫劉聯盟也只是暫時的。隨著劉備入川佔領了益州,又北進攻取了漢中,領土已經橫跨荊益兩州,勢力達到了巔峰。這時孫權開始憂慮起來,關羽在長江上游,如果想要攻取江東,順江而下非常順利,東吳無險可守。孫權曾向關羽求親,關羽不但不答應這門親事,還把孫權羞辱一番。在關羽北伐的時候,軍糧短缺,居然私自徵取東吳的糧倉。這一系列的事情,都說明關羽根本沒有把孫權放在眼裡。但是孫權自始至終都把荊州看作是東吳的領土,早晚必會奪取。

    所以孫劉聯盟破壞的主要原因還是孫權,次要原因是關羽。在夷陵之戰之後,孫劉兩家再次聯盟,直到蜀國滅亡,雙方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原因很簡單,三個國家一強兩若,只有吳蜀聯盟才能抵抗魏國,這樣的聯盟也符合吳蜀兩國的利益。

  • 3 # 簡簡單單就好的吧

    孫劉聯盟其實本身並不可靠,維繫就是本身的利益。劉備借荊州一去不還,這對於孫權來說是一個刺,而且大將周瑜還因此喪生,自然有所間隙的。在中期劉備的勢力得到擴充,而且不斷的北伐對於孫權集團來說,是並不願意的。一家獨大代表著威脅,所以利益根本發生變化,自然會改變方案,呂蒙讓關羽失敗失去了荊州導致其死亡了。劉備對於關羽是非常倚重的,最終導致了劉孫集團不斷開戰就是劉備也死在了這上面。

  • 4 # 半壺老酒半支菸

    魯肅死後,孫劉聯盟實際上破裂了。雖然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竭力修補,但是破鏡難以重圓——互相之間都殺了好多人結下了血仇,雖然表面上還有孫劉聯盟,但實際上不互相捅刀子就算不錯了,守望相助那是想都別想了。

    三足鼎立時期,大家都想做那個撿便宜的卞莊,但是卞莊刺虎的精髓,在於“小者死而大者傷”。本來劉備孫權兩隻小老虎聯合起來,是能夠跟大老虎曹操掰一掰手腕的,可是這兩隻小老虎先掐起來了,差點把曹操樂死。曹操這隻大老虎還沒咋出汗呢,孫權就把關羽這隻小小老虎給幹掉了,爪牙正利的大老虎曹操自然有能力繼續咬孫權幾口。

    孫劉聯盟的促成者,首推魯肅,其次才是諸葛亮,最後拍板簽約(沒有簽字儀式但有聯姻)的,是孫權和劉備。只可惜魯肅死得早,而劉備又不怎麼聽諸葛亮當個,再加上想透過踩著關羽的肩膀立功揚名的呂蒙和陸遜,孫劉聯盟就成了一捅就破的窗戶紙,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呂蒙呂子明。

    建安二十二年,四十六歲的魯肅病逝,接班管軍事的呂蒙沒有魯肅的深謀遠慮,他只想幹掉關羽而揚名立萬,卻沒想到幹掉關羽之後,一方面要面對劉備復仇的怒火,另一方面又要承受來自曹操的軍事壓力。

    呂蒙選擇的時間也不對,即使要幹掉關羽,收復荊州全境,也得等曹操和關羽打個兩敗俱傷你再出手,結果關羽剛打垮了于禁,曹操的大部隊還沒跟關羽決戰,呂蒙就來了個“白衣渡江”,背後捅了盟友(當時孫劉聯盟還存在)一刀子。

    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政治上卻大大丟分,劉備果然打來了,曹操也不肯幫忙,弄得孫權主動向曹操稱臣——赤壁之戰不就是因為孫權不肯臣服於曹操才打起來的嗎?

    赤壁之戰的成果,被孫權和呂蒙一次短視的軍事行為斷送了。

  • 5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孫劉之間的聯盟不過是緊急情況下的雙方自救而已,當時曹操攜帶號稱百萬的兵力南下,孫權與劉備任何一方都不是曹操的對手,為了活下去這個共同目標,孫劉聯盟成立,之後雙方以少勝多在赤壁之戰中戰勝曹操,曹操元氣大傷,再也沒有絕對實力滅掉孫劉二人,至此天下三國鼎立就此而成。

    共同抵禦曹操的任務完成,沒了生死存亡,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兩者之間的矛盾也開始出現,但在諸葛亮和魯肅等人的維護之下雙方還未撕破臉皮。

    魯肅死後,孫權在魯肅的繼任者呂蒙的輔佐下,開始對一直借荊州不還的劉備一方有了異樣的想法。

    孫權想你借我的該還我了,不還我就自己去拿。

    劉備想我借了本就沒打算還給你,你要我自然不給。

    於是關於荊州也就是雙方各自的利益展開了拉鋸戰,最終孫權命呂蒙率兵討要,劉備命關羽死命防守,結果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一死,劉備被衝昏了頭腦,親率兵為關羽報仇,雙方聯盟不破而破。歸根結底一句話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雙方利益產生衝突,聯盟便沒有存在的意義。

  • 6 # 四川達州人

    這麼分析孫劉聯盟的破裂原因:

    一、赤壁大戰成果分配的偏差

    208年赤壁大戰時,孫權是為了擴大力量,拉攏荊州不願意投降曹操的勢力,共同對抗強大的曹軍。畢竟,曹操不戰收服劉琮,南征劉表的目標如此輕易達成,根本就沒把(也從來沒有)劉備放在眼中,威嚇孫權就是想再乘這個機會拿下江東這塊肥美之地。

    劉備則完全是為了生存,否則曹操順利拿下江東,自己只能南逃交州或者西入益州,作為喪家之犬,不管是去蒼梧郡或者是去益州的老關係(劉焉之子)劉璋處,顯然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就如開始投靠劉表那樣。

    所以,孫劉聯盟的實際表現非常給力。孫權不僅派遣周瑜程普領精銳水軍三萬做前鋒,自己領後軍做增援,還對整個孫劉聯軍提供後勤補給,補充軍糧軍械。這是非常難得的,畢竟大半年前劉琦所部軍隊還是江東的敵人。而劉備集團也沒吃白飯,劉備關羽領軍與荊州水軍作戰十多次,雖然實力不足但也小有收穫,起到了聯盟友軍的牽制與協助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曹操無法寸進,最終只能放棄作戰目標攜帶主力撤退。

    然而,赤壁大戰後的收益分配並不怎麼符合雙方的期待。

    江東歡送曹軍主力後進攻曹仁的南郡,花費一年時間還在張飛等人協助下才取得勝利。江東收益就是南郡一地。而劉備則趁機攻取荊南作為安身地。雖然四郡窮困,人口稀少無法擴張兵馬,但是很安全啊。孫權拿著富裕的南郡卻又被劉琦部分的江夏郡隔離,後勤補給線不安全,又得時刻警惕並未損失多少實力的曹軍自襄樊南攻,顯然江東士兵的陸地作戰水平令孫權始終憂慮。

    所以,劉備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不僅娶得美人,大搖大擺去江東(去拜見岳父靈位,請見大舅哥有什麼丟份的?)然後大搖大擺回家。又在周瑜死亡,魯肅上位情況下獲得南郡。赤壁的勝利果實90%被劉備吃下,江東所得也就只是劉琦江夏郡的那部分。

    這出了這麼多錢糧,戰士陣亡傷殘,結果分配到這麼點收穫,孫權難道就沒壓力嗎?

    這是江東奪取南郡後的局面:

    這是劉備得南郡後的形勢圖:

    二、雙方地位的轉換

    此時,劉備兵強馬壯,除漢中之外已經全據益州,又掌握荊州五郡,實力超越了江東。

    孫權恐懼嗎?

    當然會恐懼。勢力膨脹的劉備集團擁有足夠多的軍隊,尤其是關羽佔據的荊州,不僅可以北擊襄樊,東北攻豫州,還能利用江陵順江而下攻擊柴桑甚至直接威脅江東核心區域的丹陽吳郡。

    所以孫權要求劉備歸還南郡。這也是正常的思維方式。

    但是劉備吃下去的肉怎麼可能隨便吐出來呢?

    雙方立即針鋒相對,準備開戰,可見孫劉聯盟的政治基礎已經喪失殆盡。雖湘水分界暫時緩解了戰爭的爆發,那也不過是曹操進攻漢中導致劉備恐懼曹軍順勢南下而已。事關孫權命脈的南郡問題依舊沒解決。

    這是215年湘水分界後的形勢圖:

    三、孫劉聯盟執行者關羽的因素

    《襄樊-江陵戰役》簡要圖解:

    對孫權來說,南郡事關生死。對劉備來說,南郡是北伐的側翼軍團要地(當然也包括對江東的突襲發起地),所以孫權在積累怨氣,也在窺測機會。

    作為劉備集團二大王,荊州總督,荊州方面軍總司令關羽,始終積極策劃北伐。並在多方籌劃之下發起襄樊戰役。

    然而荊州方面軍守備有餘,進攻卻是嚴重不足的。

    首先,兵力不足。

    關羽雖留下近兩萬守備隊,搞了比較多的防禦辦法,但也造成出征部分只三萬人。進攻襄陽樊城後遭遇曹軍援軍而無力擴張戰果,快速攻下兩城。戰役自7月發起,至10月初孫權決心動手前仍未結束(若襄陽被關羽擊破,則江東未必敢招惹這樣的得勝之師)。也正因為戰事的牽延未決,江東才有了發起偷襲的膽量和戰機(若關羽見機而果斷撤退,則江東依舊不敢偷襲江陵)。

    其次,關羽對士大夫、將領沒有收為己有。

    潘俊、糜芳、傅士仁等高階將領紛紛輕易投降江東、宜都太守樊友棄城逃亡(就是不走也守不住的,陸遜親自出兵宜都三縣,樊友那點兵只能添菜)、劉封孟達拒絕出兵(看地圖就該知道,上庸根本無法救關羽,何況才幾千計程車兵),作為荊州方面軍總司令,關羽顯然是有責任的。

    最後,後勤準備不足。

    關羽自211年主持荊州方面,到開戰的219年,軍糧都還準備不足。投降曹軍及投靠來的反曹勢力都得吃飯。顯然關羽內政沒做好,戰前籌劃不足。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基本道理。結果關羽派軍隊去江東地盤的湘關運走其府庫糧食—無論是否是盟友,此舉已同搶劫。這當然給予了江東出兵的藉口—反擊關羽賊軍的劫掠是也。

    所以,內修政理,外和孫權,關羽都沒有做到,當然會最終失敗。

    甚至關羽公開辱罵求婚使者,斥孫權為犬。這無論在個人修養方面,還是對待盟友主君的基本禮儀,都是有極大欠缺的。那麼,江東憑什麼信任孫劉聯盟的具體執行者關羽?又憑什麼信任劉備有和平相處的意願?

  • 7 # 德全不畏

    太史公所著《史記》中有一句著名的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用來說孫劉聯盟,再合適不過了。

    孫劉聯盟經歷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狀態都取決於各自利益的需求。

    第一階段。曹操舉中原之全力,揮軍進攻荊州。然後計劃從荊州出發,一舉平定南方。

    荊州被曹操攻下後,虎視劉備和孫權。劉孫兩家感受到了曹操的巨大威脅,產生了組建聯盟共抗曹操的想法。

    依附荊州的劉備帥慘部與劉琦合兵一處後,迅速派諸葛亮出使江東以聯合孫權。孫權則幾乎與劉備同時派出魯肅去聯合劉備。雙方一拍即合,組建聯軍,並在赤壁大破曹軍。

    第二階段。曹操在荊州戰敗後,主力迅速退回北方。在荊州的大部分地區,駐守的兵力都很薄弱,成了孫劉覬覦的物件。為了爭奪荊州的土地,孫劉聯盟迅速的破裂。併為此爆發了兩次規模比較大的孫劉戰爭。

    第一次是,孫權軍襲殺關羽,奪取荊州。

    第二次是,劉備帶著大軍出蜀東進,發起了夷陵之戰。

    第三階段。夷陵之戰後,孫劉兩家的實力被極大的消耗之後。發現曹魏更加強大,已經徹底統一了北方,擁有了中原、關中、雍涼的廣大領土。孫劉都缺乏單獨對抗曹魏的實力,於是又組建了聯盟以求生存。一直到後來蜀國滅亡,孫劉聯盟才宣告結束。

    可見,孫劉的聯盟關係是單純以利益為基礎,不斷的進行著博弈,該合則合,該分則分。

  • 8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已經被歷史所證明,書中描繪了三國時期總共100年的歷史,將那個時代發生的歷史故事,加以虛構的手法,完整的展現在人們眼前。

    大家最熟悉的三國曆史應該就是赤壁之戰了吧。赤壁之戰是三國時代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國演義中描寫得最刺激、最精彩的情節。赤壁之戰對壘的雙方是曹操和孫劉聯盟,也是北方和南方的終極之戰。

    兩方的戰略目的不一樣,北方的曹操是想借著官渡之戰的餘威,一舉拿下南方,完成一統天下的霸業。而南方的孫劉聯盟則是保衛戰,抵抗曹操的入侵。

    孫劉聯盟建立的直接促成因素可以說就是曹操的南下,本來荊州和江東是有血仇的,劉表埋伏殺了孫堅,江東與荊州一直戰火不斷,經常發生摩擦,可謂是世仇,同時也是戰略對手,互相視對方為自己一統南方的最大競爭對手。

    劉表死後,劉備劉琦佔領了荊州,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孫權決定放下成見,與荊州攜手面對大敵。經過雙方的代表諸葛亮和魯肅的奔波周旋,孫劉兩家正式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曹軍。在赤壁大戰中,孫劉聯盟以少勝多,擊敗不可一世的曹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發展迅猛,很快就得到了半個荊州,手下囊括了諸葛亮、龐統、馬良、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文臣武將,羽翼逐漸豐滿。之後劉備入川,奪取了西川,又在漢中之戰中擊敗了曹軍,奪取了東川,漸漸成為三分天下的一極。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好景不長,孫劉聯盟齷蹉不斷,生出了嫌隙,在關羽北伐的時候,作為盟友的孫權居然背後捅刀子,奪取了荊州,害死了關羽。劉備怒不可遏,起傾國之兵東征,孫劉聯盟正式破裂。

    那麼,孫劉聯盟的破裂到底是因為孫權還是關羽?或者是其他人呢?

    其實孫劉聯盟的破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孫權與關羽的矛盾。劉備入川時,帶的軍師本來是龐統,但是在進攻雒城時,龐統身中流矢而死,劉備手下缺乏謀士,於是調鎮守荊州的諸葛亮入川,諸葛亮入川前,將荊州的軍政大權交給了關羽。

    劉備在諸葛亮的援軍到來之後,在益州大殺四方,勢如破竹,接連攻下了多座城池,之後有擊敗了曹操,奪下了漢中,擁有了叫板孫權和曹操的資本。但是荊州是劉備從孫權手中借過去的,劉備發展得那麼順利,孫權自然想要收回荊州。

    於是,孫權派使者去跟關羽談判要收回荊州,關羽哪裡會將自己的地盤拱手相讓,將使者趕了回去。孫權雖然生氣,但是從大局考慮,他也沒說什麼,還想著跟關羽結成兒女親家,鞏固孫劉聯盟。但是關羽卻對前來求親的使者罵道:虎女焉能嫁犬子。

    這話一出,孫權就火大了,我好歹也是一方諸侯,跟你大哥平起平坐的,關羽雖然名氣大,但是侮辱孫權也引起了江東朝野的怒火,於是孫權開始跟曹操勾結,在曹軍與關羽交戰之時,派呂蒙和陸遜白衣渡江,端了關羽的後方,奪回了荊州,也出了一口惡氣。

    孫權這樣做雖然滿足了自己短期的利益,也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但是也破壞了孫劉聯盟。關羽固然傲氣十足,孫權也不能說完全正確。孫權狹隘的心胸,沒有大局觀,直接導致了孫劉聯盟的破裂。所以,孫權和關羽都要負很大的責任。

    其次,還有劉備和諸葛亮也是造成孫劉聯盟破裂的原因之一。關羽是劉備的義弟,沒有誰能比劉備更瞭解這位結義兄弟,關羽的傲氣是他的一大缺點,劉備不可能看不到。但是長久以來,劉備不僅沒有幫助自己的兄弟改掉這一缺點,反而縱容關羽的傲氣增長,所以劉備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哥。

    得知自己的義弟去世後,劉備就失去了理智,一心想要為關羽報仇,置孫劉聯盟的大局於不顧,哪怕是諸葛亮、趙雲等元老功勳苦心勸諫,劉備仍然執意要伐吳。這時,劉備犯的錯與孫權一樣,太過自我,沒有大局觀,兩家交戰也是聯盟破裂的標誌。

    諸葛亮也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他入川前,將荊州的軍政大權全都交給了關羽,但是並沒有為關羽配備相應的文官,或者是關羽高傲到不需要諸葛亮給他安排文官輔佐。而之後關羽北伐也是諸葛亮圍魏救趙,為了解漢中之困使出的計謀。所以說,諸葛亮也要負一定的責任。

    縱觀上文,我們發現了其實孫劉聯盟的破裂,離不開一個原因,那就是荊州的歸屬。孫劉的爭鬥幾乎都是圍繞著荊州來進行的。

    赤壁之戰後,荊州是東吳的戰利品,劉備捷足先登,先佔領了部分城池,接著又向東吳借了荊州,既促成了自己佔領荊州的事實,也給足了盟友面子,更不用跟強大的東吳軍隊對抗。東吳也因為劉備既是盟友,也是孫氏的女婿,答應了將荊州借給劉備。

    可是隨著劉備的迅猛發展,奪取了東西二川,眼看著劉備的實力就要凌駕於東吳頭上了。孫權想起劉備當初還是要來求自己將荊州暫借給他的,現在居然比自己還強大,自然心理就不平衡了。而且荊州位於江東上游,對江東的戰略安全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孫權說什麼也要奪回荊州,之後就發生了白衣渡江事件。

    主要就是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牽動著魏蜀吳三家的心,所以才會成為孫劉爭鬥的中心。劉備是有大志向的梟雄,就算是賴賬也不會把荊州還給孫權。而孫權一直把荊州視為自己的地盤,也決不允許這麼一個重要的威脅掌控在別人手裡,就算是盟友也不行。所以,圍繞著荊州進行爭鬥的孫劉兩家雖然暫時因為北方的壓力結成了同盟,但是反目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在所有人的預料之前發生了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胎產後半年內,經歷了剖宮產痛、餵奶痛、熬夜、大寶車禍、婆媳吵架、老公提離婚,未來的婚姻該怎樣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