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要叮噹貓

    我其實小時候很少捱打,但是被媽媽罵就是家常便飯,經常無緣無故的罵,小孩子嘛有時就算做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裡其實可以好好說,但是我老媽就是上來就罵,真的都不能想象是一個母親罵自己親女兒的話,我只能說很難聽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會生氣,還一個就是我現在的性格很自卑,有時和人聊天都覺得不會聊就怕哪句話說錯了。長大了以後出去上班了媽媽就沒罵過了,一出去也就什麼都不計較了,就覺得那是親媽能怎麼樣,就算當時罵我時我恨不得她死去,有時又覺得還不如我死了算了!而且我出去上班我媽從沒主動給我打過電話,每次我打電話回來我媽也不會說你過得好不好自己在外面小心點,就只會說不要亂花錢要省錢不要買太多吃的!從不會說在外面要吃好喝好!又能怎麼樣呢,還是親媽 始終是有血緣關係的,就算之前做過太多自我覺得傷害過我的事我也不想記得只想忘記!現在我遠嫁外地也很少打電話回去,之前也是經常打,但是每次我媽都是隨便兩句話就不想說了,相反兒子兒媳的電話倒是可以聊很久,所以我現在基本不打電話!但也一年回去一兩次,每次住個一兩個月!畢竟父母年齡也大了!無所謂計較太多!

  • 2 # 暖爸實驗室

    不該記仇,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父母也不是完人,我們開始做孩子的時候,他們也是剛開始做父母,所以他們也是新手。

    答案是:只有不記仇,你才能面對自己,面對未來。

    記住父母對我們的“不好”,對我們的成長有幫助嗎?能讓我們變的幸福嗎?

    不能。

    這隻會讓你產生受害者心態,今後生活上遇到的不順都歸結於父母對我們造成的影響,讓父母為我們背鍋,這樣會喪失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我知道豆瓣上有“父母皆禍害”小組,我也知道現在很多流行的心理分析動不動就把一些問題歸結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上面。我知道有些父母確實做了一些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事情。

    但是這又怎麼樣?誰在小時候沒有磕磕絆絆,誰走路沒有摔過跤?誰沒有受過傷?

    但是所謂生命就是,不管土壤多麼貧瘠,給一點Sunny就能燦爛,給一點雨露就能生長,即使是在懸崖峭壁上,岩石上有一個縫隙,根鑽進去就能存活。

    沒有誰成長的環境是完美的,誰的成長都有風雨,或者是受限於物質條件,受限於父母的眼界,或者是缺少父母的關懷。但是這又怎麼樣?生命的成長本來就不可能在完美的條件中進行。

    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斷的吸取養料,去生長,去進化,去完善自己,去追求未來,不糾結於過去,這難道不是生命的常態嗎?

  • 3 # 使用者56616466188

    孩子你都打了,孩子記不記仇這事兒你也管?問題是孩子記不記仇不是你能控制的!

    什麼事兒非得暴力解決呢?不主張打孩子,對80、90後父母來說,“打孩子”也許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然而,從沒打過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絕對不打孩子,而世上極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十分後悔、自責。

    打不打孩子,需要掌握分寸,打孩子對孩子影響太大了!

    打孩子對孩子的影響

    影響親子感情

    養成暴力傾向

    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導致拘束、緊張情緒

    讓孩子失去內疚感

    但下面這4件事兒絕對不可以打孩子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雖然主張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殘酷、虐待性地責打孩子,或者沒頭沒腦地亂打一氣,逮住哪裡打哪裡,不管是頭部還是臉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絕不允許拍打孩子的頭、眼睛和耳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漫畫家井山雄彥要繼續創作《灌籃高手》,有人知道詳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