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詩一歌
-
2 # Joseph-Chan
當然有,現代漢語在全球範圍內是指普通話,普通話除了有國內的水平測試,還有給外國人考核的HSK考試。
英文的所謂高階詞彙,也是給外國人區分的,英語國家的幼稚園裡,老師也能教高階詞彙chimpanzee (黑猩猩),因為它和cat, dog 一樣是動物。也可教 astronaut(太空人),因為他和police, fireman, postman 一樣是一種職業。
我們中國雖然也有意識地教小孩簡單詞彙,但是小學也會不自覺地教了很多高階詞彙-成語和典故。
-
3 # 大膽說
無論是漢語抑或是英語都有高階詞彙與普通詞彙的區別的。
語言確有詞彙高低等級之分不可否認的是,英語與漢語的詞彙量巨大,大多數語言,都存在著高低等級的詞彙區別。
其他語言暫且不說,不過就漢語與所學習的英語來說,詞彙的等級是顯而易見,也是我們必然會遇見的一種情況。
正是因為語言詞彙量的豐富程度,一字之差幾乎能讓人的表達提升多個檔次。
當我們在表達上使用“朦朧”一詞時,有的人則會使用“氤氳”,這便是普通與高階詞彙之間的區別。前者讓人理解,而後者更顯水平。
高階詞彙會比普通詞彙更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雖然詞彙有分高低,可在實際運用中,卻不是高階詞彙多多益善,反而有時普通詞彙更有利於人們的理解。
高階詞彙對人的文化水平與知識量的要求更高,因此它的普及性也變得更低。底層群眾的基數龐大,也是佔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部分群體。
這類人群文化水平低,高階詞彙反而讓人聽得迷茫,甚至曲解意思。之所以越簡單的東西越具有普遍性和流行性,正是因為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可以理解呀。
高階詞彙適用於一些專業的知識或場合,普通詞彙則更用於日常口語交流。二者相得益彰,分場合使用才是最好的。
學習高階詞彙有必要嗎在語言的學習上,不能只追求片面的理解與普遍性的基礎知識。
詞彙量上很多人只要求能懂日常生活語言即可,而忽略更高層次方面的提升。外語方面暫且不論,母語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有學習高階詞彙的必要性。
不僅對生活及工作有利,更是前人的智慧結晶。若是拋棄,則是損失巨大的精神與文化財富,得不償失。
高階詞彙在專業化知識或是書面表達時,用到甚多。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高階詞彙也是豐富我們的表達方式,更是促進社會文明必不可少的基石。
不必要全數掌握,至少在一些高階詞彙上,我們要能夠熟悉。畢竟中華文化博大,若是對高階詞彙都半點無知,不免有點落後。
-
4 # 閒看秋風999
將漢語分為“高階詞彙”與“普通詞彙”有誤導之嫌。漢語詞彙無所謂“高階”和“普通”之區別。通俗的講,只有“書面語”和“口語”,或者“文言文”與“白話文”之分。
英語單詞之所以要分成“高階”和“普通”,僅僅是為了英語分級教學而用。切不可套用到漢語上來。
比如說某某人死了。就可以按照此人的地位以及分佈這個訊息的場所(媒體)選用不同的詞彙,或者文言,或者白話,或者口語。過去皇帝死了,叫做“駕崩”;皇上的老婆兒子女兒,當大官的死了,叫做“薨”。現在流行通用的叫做“逝世”,表示敬仰的用“與世長辭”。委婉的用“沒了”,“走了”或者“見馬克思”。帶貶義的用“一命嗚呼”或者“死有餘辜”,口語用“翹辮子”“見閻王”,等等。
粗粗統計一下就有: 殉道, 殉節,殉難,遇難,被準,揭難,藏難, 遇害,田徑, 就義。以及逝世,去世,謝世,長逝,百年,四遊,登仙,作古。
以及永別,分手,等等。還有隕: 是稱元帥、大將之死。 (如將星隕落) 溺: 稱末成年人之死,亦稱找死者。 夭: 稱幼年人之死。 羽化: 古稱成仙為羽化,稱年高或尊長者之死。 圓寂: 是稱佛或僧侶的逝世。 涅磐: 稱佛之死。 等等。
因地制宜。不同場合,不同物件使用不同的漢字來表達同一件事情,恰恰就是漢語本身的精妙之處。
因此漢語詞彙也沒有高階與普通之分。比如朋友從外地來玩,到你家裡“小住”了幾天,就睡在客房裡或者和你擠在一起; 你還請他吃了一頓大餐。如果外國貴賓就不能說“玩”,應該是“到訪”;當然也不能說在某某賓館“睡”了幾天,而要說在某某賓館“下榻”。吃飯不叫吃飯,就做“赴宴”或者“宴請”。
回覆列表
1漢語博大精深,與英語不可同日而語。
2漢語很多,是英語不能相比的。
1句和2句意思相同,表達的深度不同,這就是高階詞彙和普通詞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