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敵神噴
-
2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職位,西漢時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後來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漢末雖是三公鼎立 , 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新莽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 。
-
3 # 雜畿
袁紹出自著名士族汝南袁氏,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叔曾祖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湯官至司空、司徒、太尉,生父袁逢官至司空,叔叔袁隗官至司徒、太傅,家族中四世居三公之位者多達五人,故號稱“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袁山松書記載,袁紹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兄長五官中郎將袁成早逝,袁逢將袁紹過繼給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術,所以在血緣上,袁紹及袁術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由宗法繼承權關係來看,也可視為堂兄弟。
袁紹的母親僅是個婢女,早年袁紹的地位頗見低微。《典略》載瓚表紹罪狀曰:“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汙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袁紹父親袁成喜歡結交當時上層門閥的豪爽之士,自大將軍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與他交往。
此後,袁紹先擔任大將軍何進的掾,又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
188年,袁紹被舉薦為中軍校尉,成為漢靈帝新建立的西園軍的副領袖。
-
4 # 東海已有幾座山
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至於一樓所說的袁紹是不算的.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職位,西漢時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後來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西漢末雖是三公鼎立 ,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新莽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 .
-
5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四世三公的袁家,到底是什麼來頭?
各位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應該注意到了,三國的開篇,交代完劉關張和曹操之後,便說的是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一起,召各地軍閥進京圖謀殺十常侍的事,結果何進反倒被一幫太監殺了,董卓與袁紹鬧翻,袁紹出逃,和曹操一起組織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越,袁紹因為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家,所以被擁立為十八路聯軍的盟主。三國的故事由此轟轟烈烈地拉了開來。
胖妞今天說的不是三國不是袁紹,想給各位說一說袁家這個“四世三公”是怎麼一回事。
所謂“四世三公”,是指袁紹家往上溯四代,一直到他高祖父,每一輩裡都出過位居三公的大官。而袁家在東漢末年是一個大家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其勢力,不遜於東漢初期和中期的“鄧、耿、竇、梁、馬”五大家族(參見老衲讀史舊文《五大家族治東漢》系列)。
這麼大一個家族,人員眾多,關係複雜,胖妞怕說不清理不明,特畫一幅袁家主要人物關係圖,列於下:
(汝南袁家四世三公譜系圖)
當然,胖妞也不是就發這麼個圖就完了,挑裡面幾個袁家人的故事說說吧
袁安:一個又懶又倔的老頭子
袁家的興盛,應該是從袁安開始的,雖然他爺爺在西漢末東漢初也做過官,但那是芝麻粒大小的,不值一提,他爹袁昌史書中沒多說,事蹟不詳。
到了袁安,袁家就怎麼突然飛黃騰達起來了呢?《後漢書》中有一個神化了的故事。說是袁安他爹死了,他媽讓他去給他爹找一塊風水好的墓地。袁安就在外面到處尋摸,路上遇到了三個書生,相互就聊起天來,書生問,你慌慌忙忙地想到哪裡去呀?袁安說,我給我爹找墓地呢。書生隨手一指,說,不用找了,聽我的,就埋這裡,保證你們家可以世世代代做大官。話一說完,三個書生一眨眼就不見了。袁安知道遇到神仙了,於是就把他爹埋在了那個地方。
這當然是鬼扯的,當不得真。下面說正事。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故事,叫“袁安臥雪”,這個故事《後漢書》沒有收,是晉朝周斐《汝南先賢傳》裡的,估計不會太假。話說有一年冬天,大概在袁安三十歲左右的時候,京都洛陽一帶紛紛揚揚地一連下了十多天大雪(小冰川紀?),地上積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門。洛陽令到下面巡視災情,訪貧問苦(洛陽令怎麼下訪到汝南去了?)。見家家戶戶都掃雪開路,出門謀食。來到袁安家門口,大雪封門,無路可通,洛陽令以為袁安已經凍死了,就叫手下人鑿冰除雪,破門而入,進去看見袁安趴在床上,蜷在被子裡,就剩一口氣了。洛陽令問袁安:你怎麼不出門去找吃的啊?袁安回答:大雪天裡每個人都又餓又冷,我不應該再去麻煩別人!洛陽令於是就認為袁安這個人品德高,舉他為孝廉。
袁安由此而踏上了仕途。
胖妞我呸!!!
為什麼要呸?那個時候,是劉秀死後幾年,明帝初接位的時候,東漢王朝一片欣欣向榮,一般人家都有那麼點餘錢餘糧,碰到大雪,不至於為口糧發愁。說大雪積了一丈多厚,有點誇張,加上古時度量衡與現在不同,那時候的一丈,相當於現在的兩米出頭。好吧,算兩米。兩米的多的雪,左鄰右舍的,都活得很正常,家家掃雪開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但偏偏袁安他一個四肢俱全的大活人,為什麼躲在被窩裡快餓死呢?
一個字:懶!你看他,三十歲的人了,還沒老婆。要問胖妞怎麼知道他沒老婆?上面說了呀,洛陽令到他家,只看到他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呀,沒見他有老婆。真要是勤快一點,到了三十歲肯定能娶到媳婦的。而且,這下雪的這些天裡,每天除掉一點雪,也不至於最後兩米多高的雪封門。
就是這樣一個懶鬼,寧可餓死,也要躺在床上,到了最後,自我表揚說不想麻煩別人。要按胖妞說,這種人餓死了活該。但偏偏世人都被他感動了,不僅由此當上官,後人還把他作為“感動中國道德模範”,不少名人以“袁安臥雪”作畫,現在這些畫,在拍賣行都可以賣出天價來。
唐·王維《袁安臥雪圖》
後來袁安一步一步地往上升官,從縣令、太守到河南尹(負責京城治安),後來進入中央,從太僕到司空、司徒。最後死在司徒任上,年約六十多歲。
當時他在做任城縣令的時候,楚王劉英謀反被廢,牽連到幾千人被抓起來,漢明帝要求儘快審結此案,這個案子就交給了袁安,但袁安是個縣令,官太小,於是升他為楚郡太守,專門負責這個案子。謀反這是個大罪,很多被抓的人受不了嚴刑拷打自殺了。袁安接手後,堅持“疑罪從無”的原則,釋放了一大批人,這可把手下的人嚇壞了,紛紛跑來勸袁安,說,這是皇上親自交代的大案,那些依附楚王的人都應該是和楚王同罪,都應該殺頭的,大人你放走了這麼多人,皇上是會生氣的啊。袁安說,怕個球,出了事一碗都是我的,不關你們的事。剛好這時候漢明帝不想把事情搞大了,看了袁安要求放人的奏摺,也同意了,最後有四百多家,少說也有一千多人無罪釋放了。
這些人,多少都是有頭有臉的人,這不殺之恩記到了袁安的頭上,老衲估計就是因為這個事,袁安後來才屢次得貴人相助,得以平步青雲。
袁安最為出名的事,就是反對竇憲攻打北匈奴,很不給竇太后面子。竇憲的故事,老衲前面詳細說過,這裡不多說,當時為了這個事,袁安沒少在朝堂上和一品大員吵架。在此之前,章帝時,為制定對付北匈奴的政策,他就和太尉鄭弘、司空第五倫、大鴻臚桓虞吵得不可開交,還以辭職相威脅,章帝最後向著他,先後讓他頂替第五倫做司空,再頂替桓虞做了司徒。
等到和帝時,竇憲攻打北匈奴的時候,他聯合司空任隗一起,和其他朝廷重臣包括竇太后在內,吵了十多次,還把竇家的親信官吏四十多人給免了職,到最後,竇憲得勝回來後,兩人站在大殿之上你罵我我罵你,搞得最後竇憲急了,拔出劍來,說,你信不信老子砍死你?袁安說,好啊,你砍啊,你不砍老夫還不依……
就這麼吵來吵去,吵了幾年,袁安這個倔老頭,終於吵死在司徒任上了。
袁閎:一個又懶又宅的啃老族
袁氏一族,往下去的雖然當大官的不少,但也沒什麼好說的,但偏偏一個沒有當官的,叫袁閎,可以說一說,因為他充分繼承了他的高祖袁安的秉性,不僅懶,還宅,美其名曰隱居在家,其實就是宅在家裡啃老。
話說袁閎這個人,年紀小的時候還是很吃苦耐勞的。《後漢書》說,在他小時候,他爸袁賀在彭城(現在的江蘇徐州)做國相,他一個人偷偷從老家汝南(現在的河南駐馬店)跑去看他爸。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也有300公里,袁閎這孩子靠著一雙腿,硬是走了過去。見了他爸之後,回老家時,他老爸要用車送他,他說自己暈車,不肯坐,又走了幾百里路回了老家。
後來他老爸死了,袁閎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政府部門幾次召他去做官,他都拒絕了。他住在一間破屋子裡,種種田,讀讀書,日子過得很清苦。他做大官的叔叔袁逢、袁隗說要給他送點米送點錢,他也一概不要。
後來,這瘋孩子瘋得越來越嚴重,袁閎認為逢此亂世,他們袁家卻富得流油,這太可恥了。他決定要去隱居,不和這個可恥的袁家發生任何關係。
袁閎和袁紹、袁術他們是同輩,但在董卓剛剛禍亂朝綱的時候,漢朝的江山還沒亂得不可收拾,何況他決定去隱居的時候,離董卓作亂還有十多年之久。
但袁閎決定隱了,當他把頭髮披散,擬出一個深山密林的“隱居攻略”時,忽然覺得不妥。哪裡不妥呢?他琢磨著:我老孃還在哦,嗯,父母在,不遠遊,那還是等老孃死了再隱居吧。
各位看官,你道他是懷著孝心麼?胖妞呸!!!
請看看袁閎他是怎麼做的。他自己修了一間小土坯房,圍著土坯房修了一個小院子,重點是,這個院子沒有門!只在上面弄了一個小窗戶!然後呢,他就躲在這個土坯房裡,吃喝拉撒都在裡面(真不講究個人衛生啊)。吃的哪裡來?讓他老孃給他送來,從窗戶裡遞給他。他也只見他老孃一個人,其他的人,就算是自己的老婆伢也不見,真是奇哉怪也,這天下大亂,和他老婆伢有什麼干係?
就這麼著,後來他老孃死了,他也不出來參加喪禮,還繼續蝸在那個土坯房裡。後來是誰來給他送飯,胖妞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一直呆在裡面,呆了十八年,直到死翹翹,死的時候五十七歲。
唉,偏就是這麼一個又懶又宅又啃老的傢伙,又有無數人認為他有節操,有道德,是世人的榜樣。胖妞曰:啊呸~
-
6 # 願每一天都更好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成員及由來:
袁紹的家族有四代人連續地擔任了“三公”的職務。其高祖父袁安擔任司徒,其曾祖父袁敞擔任司空,其祖父袁湯擔任太尉,其父袁逢擔任司空,四世居三公高位,後人稱“四世三公”。
袁紹家族三公人物簡介:袁安:漢明帝時,袁安開始任楚郡太守,政號嚴明,斷獄公平。在職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後歷任司空、司徒。
袁敞:少時研習《易經》教授弟子,因父親袁安的緣故任為太子舍人。公元116年(任司空。
袁湯:家學淵博,後入仕為官。桓帝即位(公元147年)遷司空,歷任司徒、太尉等高位。
袁逢:袁紹和袁術的生父,以寬厚篤誠著稱於時。漢靈帝時任太僕,後為司空、執金吾。
-
7 # 人伴賢良品德高A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職位,西漢時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
8 # 雕刻歷史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職位,西漢時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後來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西漢末雖是三公鼎,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新莽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
袁紹袁術家族號稱四世三公,指的是他們的祖上曾連著四代人都有人位至三公,表示家世顯赫樹大根深。據統計,這些三公分別是: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袁紹祖上的“四世三公”背景屢屢被提起,併成為他在官場中非常重要的政治資源,在諸侯會盟討伐董卓時,他也因此而被公推為盟主。曹操當時對各鎮諸侯說:“袁本初(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如果結合東漢門閥逐漸形成的時代背景來看,可以發現四世三公是多麼巨大的政治資源和顯赫的家世背景。
東漢時期,士人主要透過察舉、徵辟出仕。被舉、被闢的人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門生、故吏為了利祿,甚至不惜諂附、賄賂以求固結。大官僚與自己的門生、故吏結成集團,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東漢後期計程車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領袖。所謂門閥大族,就是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上具有這些特徵的家族。東漢時期選士首先看族姓閥閱,所以門閥大族的子弟在察舉、徵辟中照例得到優先。門閥大族是大地主中長期發展起來的一個具有特殊地位的階層。當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們聯結、周旋。門閥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勢力更具有壟斷性,實際上統治了這些州郡。袁紹的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就是這種制度下的典型產物。
只是袁紹本身能力一般,又遇上了亂世奸雄曹操,所以後來逐漸被曹操所剪滅。曹操掌權之後施行“唯才是舉”的選人用人政策,不僅是為了招納實幹的人才為己所用,也在一定意義上是為了摧毀袁紹等人的門閥世族。
-
9 # 甜城小痞子
【四世三公】 (sì shì sān gōng) 【解釋】:世:父子相繼;三公:執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示例】:吾家~,百姓所歸;吾效應天順人,正位九五。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詞性】:古代的代詞。 【根據】易中天《百家講壇》中說:就是他(指袁紹)這個家族有四代人連續地擔任了“三公”的職務。 而其它有人說是:因高祖父袁安為司徒、祖父袁湯為太尉、其父袁逢為司空,所以四個世代中(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迄其父共四世)出現過擔任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職位,故稱袁術的家世為「四世三公」
-
10 # 新知傳習閣
袁紹家族的四世三公: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袁紹是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將軍、太尉,領冀州牧,持節總督幽青並冀四州。封鄴侯,是東漢西園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其史書為十三路),左將軍袁術之兄,也是三國時代前期勢力最強的諸侯
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職位,西漢時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後來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從武帝時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稱為三公。漢武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大司馬權越丞相之上。成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確立起大司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 西漢末雖是三公鼎立 , 但仍以大司馬權力最大。新莽時,沿襲了西漢三公制。東漢初仍設三公官,改大司馬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 。
袁紹(?-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年)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
11 # 船伕
袁氏四世三公,換作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老袁家從祖輩兒到現在可都是當大官的!
秦朝權力最大的官職是呂不韋擔任的相國,左右丞相則是相國的副手,但大家都知道,呂不韋和秦始皇的那點事兒,所以呂不韋死後,相國這個官職也“涼涼了”!相國職位空缺,但丞相被保留了下,李斯擔任的就是丞相,權利也是大的很,不然沒有李斯的配合,內臣趙高是做不到秘不發喪,假傳聖旨的。
到了西漢,承襲秦制,第一任相國是大名鼎鼎的韓信!
其八月,以信為【左丞相】,擊魏。六月,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史記•淮陰侯列傳》高祖二年,拜為假【左丞相】,入屯兵關中。月餘,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別與韓信東攻魏將軍孫遫軍東張,大破之。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遂取臨菑。——《史記•曹相國世家》當然了,漢初那會還在打項羽呢,所以劉邦幾乎把所有權利都給了韓信,才有了後來十面埋伏的鴻篇鉅製,畢竟沒權利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啊!韓信死後,曹參和蕭何分別都當過相國和丞相,直到諸呂之亂後,相國這個官職才真正“死掉”,退出了歷史舞臺。此後,丞相成為百官之首,權力最大,其次是太尉和御史大夫。此時的三公為:丞相(後改稱大司徒)、太尉(後改稱大司馬)和御史大夫(後改稱大司空)。
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朝廷的人事權、行政權都由丞相負責,皇帝只負責最後的確認,皇帝的任何詔命也都需要交給丞相去實施。這讓一代雄主權力怎麼受的了!場上看比賽哪有下場親自踢帶勁,因此漢武帝開始不斷削弱大司徒(丞相)權利,先是將人事權和司法權轉移到了大司馬手底下的尚書,以達到架空大司徒的目的。然後又加封衛青、霍去病大司馬大將軍等職,位在三公之上(此後大司馬取代了太尉官職)。此時的三公為: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注意順序變了,負責軍事的大司馬在第一位)
袁氏三公到了東漢,漢光武帝劉秀把這三個名字換了下,改為:太尉、司徒、司空。而我們問題中的袁氏家族,擔任的三公就是這三個職位,如下圖:註釋1:《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竟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回覆列表
兩個都是!袁紹還是袁術是同父異母。 袁紹是妾生的,為庶出,年長為兄;袁術是妻生的,為嫡出,年次為弟。 四世三公:世:父子相繼;三公:執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漢代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另外《後漢書·楊彪傳》也記載: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弘農楊氏與汝南袁氏皆為漢末四世三公的大族。 因高祖父袁安為司徒、祖父袁湯為太尉、其父袁逢為司空,所以四個世代中(自高祖父、曾祖父、祖父及迄其父共四世)出現過擔任三公(司徒、司空、太尉)的職位,故稱袁紹的家世為「四世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