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代尚書院

    民國時人丁康保說得非常好:“書雖小道,然非識力高於腕力,則終身學書亦不能得其妙義。若逐日讀書倍於讀帖,讀帖倍於臨池,則心領神會,意到筆隨。雖日有進益,終覺生澀,斷不至流於俗骨,而市野之氣更無從來吾腕底。作書亦不可無夙慧,若多寫有益經典,亦能隨時增慧,蓋經義湛深,寫時自消俗慮,俗慮日減,則慧業日增。”

    古人智言,可為當代書家指點迷津。

    自古以來,書法的精進不僅僅是“技”的嫻熟,更在於學問文章的涵養,也就是“道”的提升。

    就是黃庭堅所說“聖哲之學”、“養於胸中”對於書法的意義。如此,才能在“技”與“道”的互補中找尋書法藝術的真諦。“技”靠練,要熟;“道”靠修,要養。惟其如此,“技”“道”兩合,才能共進。

    自蘇東坡首倡“技道兩進”觀後,元人郝經在此基礎上又詳細論述了“由技入道”、“以道進技”的方式和途徑:“澹然無慾,翕然無為,心手相忘,縱意所如,不知書之為我,我之為書,悠然而化然,從技入於道”;“然讀書多,造道深,老練世故,遺落塵累,降去凡俗,翕然物外,下筆自高人一等矣。

    此又以道進技,書法之原也”。這值得當代書家深思和踐行,也是本屆國展之後楷書創作需要不斷加強的。

  • 2 # 楊軍108398491

    怎樣理解書法中的‘技’與‘道’?

    個人認為。技,單從字面上理解:是由手和支兩個偏旁組成。用手支撐起用以謀生的手藝(技能,技巧,技藝等)。道,萬事萬物的執行軌跡,或可理解為事物之發展規律,亦可說道是哲學範疇方面的。先說技,從書法藝術層面講,技沒有道高。技:與之相近的詞語有雕蟲小技,蟲篆之技,微不足道,不足掛齒,微乎其微,舉手之勞等。從這些資訊理解,在透過一定的付出努力取得某個方面的成果,就適於用到這些詞語。當然,就是取得一定的成果,中間付出的努力過程中也是要用到‘道’的。就拿書法來說,在楷書的練習過程中,就不能一味地依樣畫葫,也要動用道。這個道就是要你善於總結,提煉,發現你所臨習帖子中的規律,並抓住它,利用它。如:在字的結構方面,用筆方面,佈局方面等。技,止於表面,一個人的書法寫的好是一方面,上升到道的層面,還要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思想道德方面,文化藝術方面,為人處事方面。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沽名釣譽,唯我獨尊,驕傲自滿,三觀不正等,這些是與書法中的道是不挨邊的。書法中的道亦如我們常說的人生觀,在練習書法中,沒有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上面,你的字寫的再好,也是停留在技術層面,要想上升到道的層面也是枉然!

    才疏學淺,說的有些凌亂,見諒!

  • 3 # 智慧書法

    謝提問!書法的“技”,是指祖宗、前人遺傳下來的寫字的技巧、方法、規範、法度,書法中的“道”不是門道(技巧),是書法表達的靈魂、思想、意境、境界、激情、時代精神。在書道面前,筆墨技法為零,道為“黑洞”,具有吸光的能量,向人類釋放正能量。

  • 4 # 袁聰

    書法的‘’技‘’:是指漢字書法的基本知識、常識和基本規律,書法的書寫水平、水準、技術、技藝、技巧,書法的基本功夫,如‘’永‘’八法,指的是以‘’永‘’的八個筆畫,即點、橫、豎、鉤、提、撇、短撇、捺,闡述的是楷書筆勢和組字方法。中國書法的技藝基礎、基本功,大體以‘’永‘’字的這八筆為基礎,進行書法技藝的練習、練功為基本原則,稱之為書法的‘’技‘’。

    書法的‘’道‘’:是指歷朝歷代書法名人、名家和書法愛好者,根據各人的雅賞、欣賞、鑑賞,趣味、品味、趣氣、愛好、特點、特長、善長、專長、志向、角度、程度等各自選擇、形成、獨創自己書法字型的形體的門路、套路、流派、風格、準則,稱之為書法的‘’道‘’。

    書法的‘’技‘’和‘’道‘’:最基本的書法知識、常識,最基本的書法規律、規則是指————帛書、陶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石鼓文、隸書、飛白書、分書、楷書、草書、行書、魏碑、碑碣、法帖、宋體字、瘦金體、六分半書、破體書、蝌蚪書、秦書八體,以及漢、隋、唐,魏晉南北朝等時期的書法特色。

  • 5 # 錦陽山

    書法的技是指書者應具備的基本筆法、墨法和章法。這是書法的基本功,也是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初學者必須透過“技”這一關。技術不過關,書法就半途而廢。掌握書法的技之後,就要體會書法之道了。實際上,很多傑出的書法家或因天賦超人或因高手指點或因學養深厚,在習練書法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體悟書法之道。所謂書法的道是指書法藝術中存在的美與醜、正與欹、巧與拙等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

    書法的美指優美、流美之意,多數人容易理解。對書法的醜這一概念的提出,就要想到明末清初傅山提出的“寧醜勿美”的觀點。當時書界皆學優美的趙孟頫、董其昌書法。多則俗。所以,傅山就提出“寧醜勿美”的觀點。醜,是美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醜陋。美學上的醜是指人和物外表滑稽、誇張、醜陋,但內質是美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世界的深度認識,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性。戲劇上丑角、人們喜歡的醜石的美就是美學的上的“醜”的美。書法的醜,是指書者有對字的形態進行誇張,創作出有悖於常理的書法作品。如徐渭、楊維楨、鄭板橋的書法。這些書者對書法的美有獨到的體悟,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對社會思潮的反叛。所以,他們的書法是不同於優美書法的另外一種美。

    書法的正是指工整、規範。書法的欹,是書者追求字型的奇絕,在不工整中求工整。正如,白楊樹挺直為美,而梅則以斜以曲為美。一味追求書法的正,就會失之死板。趙孟頫的書法工整流美,很多人對他頂禮膜拜,但董其昌卻看出趙孟頫書法工整有餘而欹斜不足。他說:“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該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董其昌說的不錯。二王書法之所以神妙,就在於他們把握住了正與欹對立統一的關係。

    書法的巧,是指書者對書法技法的掌握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但也有一類書法如書法歷史初期的大篆書法及草創時期的行草書法等,由於技法還不夠成熟,寫出來的字型富有拙趣,給人以新奇的美。一味追求書法的巧,就給以甜熟之感;一味追求書法的拙,則給人以粗陋之感。只有二者之間巧妙的取捨,才能寫出富有神韻的書法作品。

    書法之道還有熟與生、雅與俗、情與理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筆者在其他博文中已有論述,此文不在贅述。

    書法的技與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少書法之技,對書法的道體會再深,也無法在書法創作實踐中體現。董其昌看出趙孟頫書法在“道”上的不足,但晚年也承認,自己書法在“技”上不如趙。康有為是書法的理論大家,對書法之道可謂理解深透,但由於書法之技不過硬,他對自己書法創作不滿意,自謂“眼裡有神,腕裡有鬼”。趙孟頫自嘆學不來米芾的書法,並非技不如人,而是沒有米芾對書法道的體悟。

    所以,正確把握書法的技與道,對書法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6 # 至真養生

    能問出這樣的問題,有二種人,一是初學者;二是久習不效者,或陷於瓶頸者。這兩種人都是高人,因為書法之根本就在於此,所以這兩種一定會在書法方面,成為頂極高手,書法中的“技”,是指在書寫中的方法,或叫筆法,掌握熟練後,就能生出技巧,技法。書法中的“道”是靈魂、是神韻,是大法,“技”是表現“道”的一種方法,只有理解和感悟到後,並能把技與道合二為一,融會貫通、隨心所欲、運用自如時,即天人合一時,就如有神肋一般,達到這個境界就是“神”在寫字,是神意結合,如果這樣你就有和王羲之,趙孟頫齊名指日可待了,甚至超越他們也是有可能的,努力吧朋友!

  • 7 # 原創詩書

    如何理解書法的技與道?其實就用形和神來形容說明就好了:

    1.技即形,即字的視覺化外形,不管是篆、隸、行、楷、草,還是蘭亭、多寶塔,咱們都是從純筆法的視覺化外形和表象來進行識別的。技多指書法的某一點(隅)的戰術體現,如附圖即為行楷;

    2.道即神,直白說也叫道行,不管是書寫何種字型,注重從氣勢、流暢等用筆的法度上能體會出書者的喜怒哀樂等心理特徵。多指書法作品的章法的戰略佈局。

    總之書法就要技道雙修,點面共謀,不可或缺。

  • 8 # 大悔憶智周

    有個書法家說過,書法拼到底是拼文化。

    我也認為是這樣。

    我並認為,書法拼到底還要拼情感。

    羅丹說:“藝術即情感。”

    因此我認為,書法的目的在於抒情和表達文化,但又須戴著鐐銬跳舞。

    這個鐐銬,就是書法的法度,沒有法度的書法不是書法,因為它不具備書法的審美要素。

    你吼書射書頓腳書針管書,固然可以審美或者審醜,但請問你書法的點畫、結體、行氣、章法在哪裡,你書法的功力在哪裡?

    文化、情感和上升到藝術層面的書寫就是書法的“道”,而要實現這“道”須有技術作為手段而不是走捷徑想當然。

    以上是我想當然的理解。

    正規的說法長這樣:

    技:手藝,才能,本領; 道:事物的本原和普遍規律。

    技應該進於道。

    技是道的前提,道是技的歸宿。

    技與道的關係,最高境界是:

    在更高層次上,技就是道,道就是技。

    由具體的技到抽象的道, 技完成了質的飛躍,研技之人也完成了自我超越----體悟了道的境界:心與物的對立消失了,手與心的距離消失了,物我交融,了無分別。

    對於書法來說,就是所謂心手雙暢吧?

    技法與自身文化修養、豐富情感已經融為一體。

    但不管怎麼說,無論書法愛好者還是書法大家乃至書聖,書法的技與道之間的關係,只能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乃至終身的臨池書寫來彌合。

    書法不是悟道就能省去對技的掌握過程的。

    我讀過一本《怎樣寫行書》,真是寫得頭頭是道,從具體的筆法到美學原理。

    但是,一看所附作者行書作品,大失所望。

    會說不會做啊!

    歸根結底,書法書法,根本在書。

    書法的藝術層次,書法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境界,沒有書寫的爛熟技法,無從談起。

    所以,狂言“我書意造本無法”的蘇東坡,還得承認“書貴難”。

  • 9 # 瀚墨無極

    書法的“技"與“道",不要理解似神乎其神,其實並沒那麼深奧,“技”乃技術、技巧、技法、規律等,簡單說,包括姿勢、指、腕科學的用筆,合理安排點與點,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書寫中的“技”;由此,掌握好書寫中的技術,這只是學習書法中的第一步,是學書者必跨越的一關。

    書法透過技術性的形式體現,進入一個審美的精神境界,就是所謂道。

    道。乃悟性、靈感,包孕宇宙萬物化生的神理,流露出永珍自然之美。

    如《蘭亭序》人與自然境象的和諧統一,才是書家學識、修養、思想的充分體現。

  • 10 # 可臥聽夜雨可笑看雲起

    書法的技是指書者應具備的基本筆法、墨法和章法。這是書法的基本功,也是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必經之路。初學者必須透過“技”這一關。技術不過關,書法就半途而廢。掌握書法的技之後,就要體會書法之道了。實際上,很多傑出的書法家或因天賦超人或因高手指點或因學養深厚,在習練書法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體悟書法之道。所謂書法的道是指書法藝術中存在的美與醜、正與欹、巧與拙等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

    書法的美指優美、流美之意,多數人容易理解。對書法的醜這一概念的提出,就要想到明末清初傅山提出的“寧醜勿美”的觀點。當時書界皆學優美的趙孟頫、董其昌書法。多則俗。所以,傅山就提出“寧醜勿美”的觀點。醜,是美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醜陋。美學上的醜是指人和物外表滑稽、誇張、醜陋,但內質是美的,反映了人對客觀世界的深度認識,體現了人的本質力量的豐富性。戲劇上丑角、人們喜歡的醜石的美就是美學的上的“醜”的美。書法的醜,是指書者有對字的形態進行誇張,創作出有悖於常理的書法作品。如徐渭、楊維楨、鄭板橋的書法。這些書者對書法的美有獨到的體悟,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對社會思潮的反叛。所以,他們的書法是不同於優美書法的另外一種美。

    書法的正是指工整、規範。書法的欹,是書者追求字型的奇絕,在不工整中求工整。正如,白楊樹挺直為美,而梅則以斜以曲為美。一味追求書法的正,就會失之死板。趙孟頫的書法工整流美,很多人對他頂禮膜拜,但董其昌卻看出趙孟頫書法工整有餘而欹斜不足。他說:“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該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董其昌說的不錯。二王書法之所以神妙,就在於他們把握住了正與欹對立統一的關係。

    書法的巧,是指書者對書法技法的掌握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但也有一類書法如書法歷史初期的大篆書法及草創時期的行草書法等,由於技法還不夠成熟,寫出來的字型富有拙趣,給人以新奇的美。一味追求書法的巧,就給以甜熟之感;一味追求書法的拙,則給人以粗陋之感。只有二者之間巧妙的取捨,才能寫出富有神韻的書法作品。

    書法之道還有熟與生、雅與俗、情與理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筆者在其他博文中已有論述,此文不在贅述。

    書法的技與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缺少書法之技,對書法的道體會再深,也無法在書法創作實踐中體現。董其昌看出趙孟頫書法在“道”上的不足,但晚年也承認,自己書法在“技”上不如趙。康有為是書法的理論大家,對書法之道可謂理解深透,但由於書法之技不過硬,他對自己書法創作不滿意,自謂“眼裡有神,腕裡有鬼”。趙孟頫自嘆學不來米芾的書法,並非技不如人,而是沒有米芾對書法道的體悟。

    所以,正確把握書法的技與道,對書法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11 # 勉仁齋書法

    書法藝術是技與道的完美結合,書者應悟其何為技何為道,如學技不入道則不可成大家。而學書有成者,必是有極高靈性者。所謂靈犀相通,藝精道深也。藝術源於社會、人文、自然。學書之快感並非在於超越古人,而在於品味人生,臻於天人合一之善境。

    魯迅先生說:“書法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不是舞蹈,卻有舞蹈的節奏。”書法要達到如此純美空靈之境,書者的心境、意境、心象,技法、節律、章法等六要素缺一不可。

    心境:是指一個人由靜而空,因空而生色的禪悟。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須有四個方面的修養歷練:養精蓄銳,引而待發;斂氣凝神,心無旁騖;空而不空,海納百川;神遊八極,天人合一。如果達到如此境界,也就達到了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乘物以遊心”的理想境界。書者如果達到這樣的境界,則能表達自如,行筆有度,心手雙暢。如將軍之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也可呼之則出、令行禁止。

    意境:昔公孫大娘舞劍,“ 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恕,罷如江海凝清光”。吳人張旭善草書,見公孫大娘舞劍,頗得神妙,自此草書豪蕩激揚,自成一家。所謂意境,指書者將某種行為匯入自己的意識,並使之具象化,然後流於筆端。則可見行為之神韻,節律,音響,甚至章法的流轉啟合。學書之人每觀古今之精品,如能進入作品之意境,則可感受人之何為永生——人雖死千年,觀其作品,猶如此家猶活至今。與之如活一世之感覺,古人之言行舉止、人品性情皆歷歷在目!

    心象:指書者對社會、人文、自然感悟之後在心裡形成的一種既抽象,又靈動的感覺。這種感覺充滿玄機,充滿靈性。作為線條藝術的書法必須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心象,才能讓書法形神兼備,昇華為藝術品, “形具而神生”。所以書法表達也必須先致力於線條(形)的流轉有度,落筆驚風,然後才有神韻的綽約多姿,激盪人心。

    技法:即指筆法和墨法。筆法指用筆之法。執筆有深淺之分,行筆有正欹、提按、使轉之別,所以在運筆時必須根據字的結構、間架以及書者對整幅字的總體認識和把握,才能做到執筆和行筆的選擇準確無誤。墨法,即用墨之法。墨有濃、淡、厚、薄之分,水有深淺、滯暢之別。用墨之法和用水之法相濡相沐,互為表裡。在具體的用墨過程中,又必須懂得紙和墨的屬性,在行筆時才能準確掌握用墨的多、少、輕、重,或潑或洇,妙趣天成。書者應認真領悟:墨、水、紙、壓筆的深淺以及行筆的速度之間的關係與度。

  • 12 # 小胡愛寫字

    我的理解是書法的技是指筆法,字的架構,而道是指對書法的歷史的瞭解,領悟先人書法的思想內涵,融會貫通,加以繼承發展。

  • 13 # 溫暖68765

    書法的技,當然是指功底,從最簡單的筆畫,到字的框架結構,點滴都馬虎不得,必須實打實10幾年的基本功。否則不要提書法藝術,也就是“書法的道”。道是書法與美的相得益彰,是一種隨心而成,必被大眾所接受的大乘之作。不炒作,隨遇而安的靜水深流。要有安於寂寞之心。

  • 14 # 龍山雲

    技和道的關係,就像電腦的軟體與硬體的關係,二者缺一不可,技體現了道,道昇華了技,相輔相成互為陰陽,道法自然。

  • 15 # HLG歡哥的

    書法的技術在於運用毛筆的筆鋒,多學習古代的字帖找到筆法的運用技巧,書法的道我認為是多方面的,一是要識字,認識古代到現在的字,能通曉中國歷史中的文人墨客,知道每個字帖的出處和故事,書法是美的,是讓人享受的,不學江湖,追尋古法,找到和古人寫書法時意境,彷彿世外桃源,。世俗繁華與我無關的境界是學書法的享受,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 16 # urna風之度0

    書法之技,就是追求眼球美,細分為:筆法、字法、墨法、章法。書法之技,缺少情感思想,只有形式美,可無限重複,帶有“工藝化”特徵。

    書法之道,就是“認識你自己,找到你自己” ,達到道的最高境界:自我、自然、自由。

    細分為:以意馭形,以意馭字,以意馭文,形意一體,人書一體,天人合一。

    意,就是當下的真實思想情感,喜怒憂思悲驚恐怡等,怒則字重,憂則字滯,喜則字飛,逸則字靈。文字隨歷千年,我們還能感受背後的心跳,感受生命的投入與釋放,這不是玩玩技法能同日而語的。

    書法之技,向外追求。

    書法之道,向內返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晶豬皮凍能做灌湯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