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志弘
-
2 # 翁子涵
扯淡這個詞語,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閒扯、沒事幹胡說八道。下面具體的解釋一下:
先說淡字,淡本來應該是指味道,比如說"這水太淡",本是個形容詞,但也可當動詞用,《水滸傳》裡的黑旋風李逵同志就常說"這些日子沒沾一點葷腥,嘴裡都淡出個鳥來了";再比如"淡出江湖",這裡的淡字都是動詞。而扯字跟淡字,無論如何也沒有扯到一塊的理由。但如今既扯到了一塊,則必有其來歷。它們兩字用婚姻來形容的話,它們是二婚,這扯字的原配其實本應是"蛋"字。"蛋"字本意是卵,比如雞蛋、鴨蛋、龜蛋等等。
扯淡一詞出現在書面的歷史並不長,據考是五四時期。扯蛋原本是民間俚語,市井之言,後被文人借用,卻又嫌蛋字不雅,有隱指男人襠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後沿襲下來。
近來網際網路上有一種說法,認為“扯淡一詞出現在書面的歷史並不長,據考是五四時期。以“扯淡”二字在古籍電子庫當中檢索,在明清小說中此二字的用例比比皆是,相反,“扯蛋”這種粗俗的稱呼,倒有可能民間後來的附會和惡搞。
歇後語
拿繩子串乒乓球——扯蛋(扯淡)
-
3 # 胡來煮酒
扯淡,是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閒扯、沒事幹胡說八道,目前瞭解的有三種意思,分別有不同的出處。
1.胡說亂道。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 杭 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卜誠 道:‘沒得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
2.指閒扯。《西遊記》第六四回:“但不可空過,也要扯淡幾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無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也就是沒有可說而又強要說,既無幫閒的才能,又要做幫閒的事之類。”
3.沒意思,不相干。 明 紀振倫 《三桂聯芳記·征途》:“思量做這官兒,真個叫做扯淡,一連餓了三日,不嘗半口。” 清 趙慶熺 《香銷酒醒曲·雨窗排悶》:“西風裡,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別問這扯淡的話吧,’有人反對說,‘當兵打仗,山南海北,這哪有個準兒!’”
-
4 # 雅趣邢軍談古道今
扯淡還是扯蛋,曾經有點爭議。其實最早是扯蛋。蛋暗指男性睪丸,略顯不雅,於是都寫成淡。民間粗語,褲襠里拉二胡~弦(閒)扯雞b蛋。其實古今文學大家,包括四大名著裡都曾經用過這詞,咱們看看。
【扯淡】1.胡說亂道。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 杭 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卜誠 道:‘沒得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2.指閒扯。《西遊記》第六四回:“但不可空過,也要扯淡幾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無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也就是沒有可說而又強要說,既無幫閒的才能,又要做幫閒的事之類。”3.沒意思;不相干。 明 紀振倫 《三桂聯芳記·征途》:“思量做這官兒,真個叫做扯淡,一連餓了三日,不嘗半口湯飯。” 清 趙慶熺 《香銷酒醒曲·雨窗排悶》:“西風裡,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別問這扯淡的話吧,’有人反對說,‘當兵打仗,山南海北,這哪有個準兒!’”
扯淡,是中國民間文化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不同有各種叫法,比如: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閒扯、沒事幹胡說八道。下面具體的解釋一下:
先說淡字,淡本來應該是指味道,比如說"這水太淡",本是個形容詞,但也可當動詞用,《水滸傳》裡的黑旋風李逵同志就常說"這些日子沒沾一點葷腥,嘴裡都淡出個鳥來了";再比如"淡出江湖",這裡的淡字都是動詞。而扯字跟淡字,無論如何也沒有扯到一塊的理由。但如今既扯到了一塊,則必有其來歷。它們兩字用婚姻來形容的話,它們是二婚,這扯字的原配其實本應是"蛋"字。"蛋"字本意是卵,比如雞蛋、鴨蛋、龜蛋等等。
近來網際網路上有一種說法,認為“扯淡一詞出現在書面的歷史並不長,據考是五四時期。扯蛋原本是民間俚語,市井之言,後被文人借用,卻又嫌蛋字不雅,有隱指男人襠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後沿襲下來。 ”事實上,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以“扯淡”二字在古籍電子庫當中檢索,在明清小說中此二字的用例比比皆是,本詞條第一部分所列的幾個例子都是17至18世紀的中國作家所使用的“扯淡”一詞。相反,“扯蛋”這種粗俗的稱呼,倒有可能民間後來的附會和惡搞。
-
5 # 麥地影視
本意是淡化,比較濃的東西,一扯開就淡了。經過後人附會演變,就有了閒扯、胡說、犯貧、不相干的意思。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朝,具體典出何處已經無所考了。但是從宋朝以來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詞語。
下面例舉幾例:
1.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杭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
2.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無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3.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別問這扯淡的話吧,’有人反對說,‘當兵打仗,山南海北,這 哪有個準兒!’”
總的說來,扯淡一詞由來已久,作書面語時意為淡化,做方言時意為胡扯、閒扯言。一般而言這個詞用於方言,北方人用的較多,東北尤為突出,南方人使用較少。
-
6 # 投條說
誰能告訴我“扯淡”的來歷?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扯淡,也有扯蛋;扯閒蛋、扯閒話之說。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說話滿嘴胡謅,沒個正經兒的話。本意是形容比較濃的東西,一扯開就淡化了。
此話出處較多。最早見於明《萬曆野獲編》中:“精扯淡”……清末《留東外史》“也可扯淡許多心事”……等。
魯迅曾解說扯淡一詞。他在《書信集.致增田涉》裡說: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無幫閒的才能。
-
7 # 將君說電影
哈哈,這個問題問的好!
首先我們看字面意思,扯:拉扯的意思,把一個東西拉開。淡:淡化,直白的理解就是顏色變淡了。把兩個字的意思結合在一起就是拉扯開就就變淡了。濃的東西拉扯開就變淡。這只是字面的意思。
這個詞以前多在北方方言中使用。一開始的用意是常年不在家,對家中甚是想念。回到家跟家人拉會家常,心中的思念就淡了。而扯又有了說的意思,說著說著就心中的思念淡了。
後來這個詞還有胡說八道的意思,說著說著就說偏了。這個時候聽者就會來一句別瞎扯淡了。
還有閒扯。這個時候你把扯看成說。你就明白了,閒的無聊來說一說。
瞎扯,盡扯那些沒用的之類的。這就是扯淡的來歷。有意思吧。
-
8 # 華中勝陽光61號
扯蛋,原本是一種方言,文人覺得表達不雅,後改為扯淡。有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但這個故事估計也是別人造的。古代有個大員外,他的正房呢,不能生育。後來這個員外納了一房小妾,小妾生了一個孩子,由於正房的權力實在太大,安排管家和下人造謠說這個孩子是他生的,並大宴賓客。這個員外有個朋友看不過去。送禮當天他把一隻雞蛋塞到公雞的體內。然後禮單上面寫著下蛋公雞
-
9 # 春風拂面1920
“扯淡”一詞,是一句日常俗語,現.在多指無聊,漫我邊際的閒談。同時也掯沒有根據,不可相信的無稽之談。
這個用詞在北方最常見,扯淡作為胡說之意。“扯淡”還產生了語氣較輕的“閒扯”、“閒談”之義。《西遊記》第64回寫道:“但不可空過,也要扯淡幾句”。
清人孔尚 任《桃花扇·修札》亦云:“無事消閒扯涗,就中滋味酸甜。”
沒意思、無聊才是“扯淡”一詞的真意。似乎為了印證這一點,在河南省淇縣城城,就真有一塊含有此意.的“扯淡碑”。而且成了淇縣這個具有歷史的古縣的名勝古蹟之一。
-
10 # 私享這一刻
在河南淇縣有一扯淡碑,碑文有一行字:再不來了。
河南南陽產玉,名叫獨山玉,和新疆白玉、湖北綠松石、遼寧岫玉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玉。玉在中國是很早就被加工為藝術品了,一般作為祭祀的用品。後來又用玉比做君子,更加提高了玉的身價。
明朝人莫懷古,家裡藏有一個用南陽獨山玉雕刻的杯子,名字叫做一捧雪,杯子裡斟滿酒後,會浮現出一朵朵美麗的花球。
藝術太過於精美,會遭到老天的嫉妒的,精於術者必死於術。
以前禹縣有位建築大師,建築技術極為高妙。四周的財主都找他來蓋房子,他蓋的房子一處比一處精美,越往後蓋得越發精奇,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他被一個財主重金聘請,去給那個財主蓋房,蓋好後,世人驚歎為天宮。
這個財主怕他蓋出比這個更好的房子,在完工謝師酒裡下了毒,把他給毒死了。
歷史上,因為懷璧有之而亡國破家的人,比比皆是。可是人們對美的追求,卻一天沒有停息過。有人說女人禍水,美麗的女人尤甚。其實是人的慾望是禍害的根源。美麗無罪,慾望害之。
莫懷古為人和氣,愛好幫助人,有一天,他的家人莫成遇見一個以裝裱字畫為生的落難人,名叫湯勤。
莫成可憐他,把他帶回了莫家,莫懷古見湯勤能寫會畫,就收留了他。有時候,禍患就是在不經意中埋藏下來的。我們總是在做好事的時候,只想到了對人的愛,沒有想到其他。我想這正是人之所以被稱為人的原因吧。
湯勤是個好色之人,見到莫懷古的夫人雪豔,竟然大膽調戲,莫懷古知道後,馬上把他辭退了。
不久,湯勤轉投到嚴嵩的門下作了門客,為了討好主子,他對嚴世蕃說了莫家的傳家寶--一捧雪。老子說: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不貴難得之貨,使人不為盜。正是看透了人的慾望之心的話呀。
嚴世蕃派人去莫家索要。莫懷古藉口要隆重奉獻,請人造了一個假的送上嚴府,湯之盤銘說:無總於貨寶,生生自擾。
莫懷古是讀書人,也看不開這一關頭。自以為好的計劃,正是禍端的開始。
湯勤知道一捧雪的奧秘,一試就知道是假的。嚴世蕃派人去莫家搜要,莫懷古帶著家人逃走了。嚴嵩下令捉拿莫懷古。在河北薊州,莫懷古被官兵抓到。薊州知府戚繼光是莫懷古的同窗,要搭救莫懷古。
莫懷古不想連累師兄。
這時,他的僕人莫成願意代死。於是戚繼光放走莫懷古,斬了莫成。可是又被湯勤識破,並抓住了莫懷古的妻子雪豔。湯勤逼雪豔和他成親,雪豔假裝答應,在洞房之夜,懷刀刺死湯勤,然後自殺。
莫懷古倉皇出逃,在淇縣一家廟裡做了和尚,尋找報仇的機會,可是一直找不到。
這時候的俠客們,好像全部消失了。直到莫懷古要死的時候,也沒有機會報仇。在臨死的時候,他才明白,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裡的悲憤,什麼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什麼天理昭彰,善惡有報,全是他孃的扯淡。
他死時囑咐後人,為他立一碑石,上書:扯淡,再不來了。
-
11 # YE河裡的海豚YE
扯蛋是中國民間文化中的經典造詞,根據地域有許多不同叫法,比如:白呼,忽悠,誇白等,又因為各地的文化差異,所以很難給予準確的定義,只能求大同定義為:沒有根據的閒扯、沒事幹胡說八道。現代通常視“扯淡”為普遍寫法。網路用語。
-
12 # 顛強時代
首先呢筆者所說得“扯淡”這個詞,在我們北方得農村多出現,用於我們得地方語言,也算是我們得一種土話,也就是難登大雅之堂得語言,“扯淡”這個詞表面得意思呢就是:事情沒有什麼依據性,胡亂編造,不符合事情得實際性,也算是一種貶義詞吧。在我們這裡如果一個人把事情故意搞大,對於解決事情沒有合理得意見,我們往往就會回它一句“這事你不是瞎扯蛋嗎”,我認為筆者所說得“扯淡”這個詞語有時會被寫成“扯蛋”雖然有兩種寫法,但他們得意思應該有相同之處。它應該是一個動詞,用於表達物體得意識形態,這個筆者可以查閱下有關資料確定一下。
關於“扯蛋”這個詞得由來,我們都應該看過“小品王”趙本山得一個小品,裡面講述得趙本山拿著一些禮品去送禮最後範偉戲弄,而在這些禮品中就有烏龜得“蛋”,我們見過烏龜單得讀者們都應該知道它的蛋是聯著的,不是分開一個一個得,最後趙本山喜劇性得說了句我終於明白什麼是“扯蛋”了,怎麼拽都拽不開,當然這只是一個喜劇小品,他沒有很科學得解釋這個詞得由來。
-
13 # 西山逸隱
[呲牙] 應該起源於明代,蓋屬民間俚語。盛行流傳近千年,其作用、意義無須多說。
實證參見《西遊記》、《儒林外史》及三言二拍等明朝小說、話本即可明白。
對了,現存河南淇縣出土之明代“扯淡碑”,系最佳實錘。[呲牙]
-
14 # 讀書是福
扯淡是漢語詞語,拼音chě dàn,本意是淡化,比較濃的東西,一扯開就淡了。經過後人附會演變,就有了閒扯、胡說、犯貧、不相干的意思。大多以東北方言見多。出自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今上初年,高新鄭被逐家居,患家末疾,忿鬱無聊,每書壁及幾牌雲"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數,則華亭、內江、江陵諸郄在胸中,已漸消化矣。
含義:1.淡化。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今上初年,高新鄭被逐家居,患家末疾,忿鬱無聊,每書壁及幾牌雲"精扯淡"三字,日以百數,則華亭、內江、江陵諸郄在胸中,已漸消化矣。
清末民初平江不肖生《留東外史》:你年內回家去一趟,享享家人團聚之樂,每日和親戚故舊來往,也可扯淡許多心事。
2. 胡說八道。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杭人)又有諱本語而巧為俏語者……言胡說曰"扯淡"。"
《醒世恆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我想當初佛爺,也是扯淡!"《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卜誠 道:"沒得扯淡!就算你相與老爺,你到底不是個老爺!""
3.閒扯。
[例一]《寒山問拾得》: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無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所謂"扯淡"一詞,實較難譯。無幫閒的才能。"
4.沒意思,不相干。
明 紀振倫 《三桂聯芳記·征途》:"思量做這官兒,真個叫做扯淡,一連餓了三日,不嘗半口湯飯。"清趙慶熺《香銷酒醒曲·雨窗排悶》:"西風裡,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章:""別問這扯淡的話吧,"有人反對說,"當兵打仗,山南海北,這哪有個準兒!""
-
15 # 田福貴
在學術界,關於“扯淡”這個詞的起源問題,還存在很大爭議。著名學者、河南大學王立紅教授,為我們詳細闡述了“扯淡”這個詞的前世今生。
說西楚霸王項羽,為了給樊噲一個下馬威,就賜了他一大隻生的豬前腿讓他吃,樊噲就用自己的劍,一片片切來吃了。我們知道,青銅劍本來就不如鐵劍鋒利。再一個,精英用的劍,不僅要是青銅鑄成,而且還故意弄得鈍一些,他們可能覺得越鈍越好啊,越鈍就越顯得出水平來,這叫“反樸歸真”。所以用劍切肉是切不動的,好在樊噲還有一把蠻力,既然劍是沒法用了,大不了一片片撕了吃。他也真不得了,一手抓著豬蹄,一手捏著豬腚,大叫一聲“呔”,生豬腿就這麼斷裂了,驚得旁人那是瞪大了眼睛。樊噲也顧不了那麼多了,胡亂地啃了幾下,就等著項羽喊停。項羽一看,還有比老子更狂野的,不由地就生出了相惜之情啊,所以就不再為難他了,說道:“壯士!能復飲乎?”樊噲也趕緊借坡下驢,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然後就把生豬腿丟在一邊,端起酒杯來。
可見司馬遷的記載的確和事實有出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樊噲接過彘肩,左手執蹄,右手捏腚,扯而啖之。”當然了,這聽起來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議,一般人是絕對做不到的。大家注意最後這“扯而啖之”四個字。“啖”(音同淡)在古漢語裡就是“吃”的意思,“扯而啖之”,簡稱“扯啖”,就這麼慢慢流行開來,專門用來形容那些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事。假如一個古人說的話太離譜,另外一個古人就會罵他“扯啖”,還會向他吐口水。因為“扯啖”這兩個字,既缺乏語言上的快感,也不符合文字的暴力美學。像“混蛋”、“滾蛋”、“壞蛋”這樣的詞,叫著好聽,寫著好看。所以“扯啖”就漸漸演變成了“扯蛋”,這樣一來,終於有了快感和美感。再後來啊, 咱們國家開展了反低俗運動,提倡高雅的生活,所以“扯蛋”又變成了“扯淡”。
回覆列表
扯淡是漢語詞語,本意是淡化。化比較濃的東西一扯它就淡了,經過後人附會演變就有了閒扯,胡說。扯淡一詞出現在書面的歷史並不長,據考是五四時期,扯蛋原本是民間俚語,市井之言,後被文人借用,卻又嫌蛋字不雅,有隱指男人襠下的意思,便自行把“蛋”字改成了“淡”字,以示清高後沿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