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先生Vlog
-
2 # 不容易99173
沒有,她是死在了馬嵬坡。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
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
在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的二尊院,有一塊規模不大的墓地。位於墓地的最前面,靠近大海處是“華僑”楊貴妃的墓地,是由亂石砌成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平臺。
臺上有5座石塔,被日本人稱為“五輪塔”,列為國家保護文物。這裡既無規模宏大的廟宇,也無墓碑之類的明顯標誌,只有墓前插著的幾束鮮花,證明不斷有人前來掃墓。
據說朝拜楊貴妃墓之後,可生個漂亮可愛的孩子。墓前有兩塊年代較新的木板,一是關於楊貴妃之墓的介紹,一是關於“五輪塔”的說明。
在介紹楊貴妃墓的木板上寫著:充滿著謎團和浪漫色彩的楊貴妃之墓———關於唐玄宗皇帝愛妾楊貴妃的傳說。傳說她在馬嵬驛兵變中並未被逼自縊身亡,真正死的是其替身侍女。
而楊貴妃在皇帝親信的護送下,從海上乘船逃走,漂流到日本向津縣半島的唐渡口,不久之後因病身亡。當地人為了哀悼她,將她葬於二尊院。
後來,楊貴妃託夢於唐玄宗。唐玄宗命人制作了釋迦如來和阿彌陀如來兩尊佛像,命陳安帶到日本安放在楊貴妃的墓地。陳安多處尋找,未能找到楊貴妃墓地的下落。
就暫時將兩尊佛像安置於京都的清涼寺後回國。後來,人們得知楊貴妃漂流身死的地點是山口縣,但清涼寺眾僧對兩尊佛像愛不釋手,就又製作了完全相同的兩尊佛像。
並將新舊佛像各一尊分別安置在京都的清涼寺和山口縣的二尊院。關於楊貴妃的去處還有另外一種傳說。傳說她由親信護送到了有“夜郎”之貴州。
來到貴州之後居住在一個叫羊坪(琴鞏)的地方,也葬於此地。據說當地還有她的墓穴,有一些村民還自稱是她的後代。
-
3 # 可愛阿季
這只是一個有關楊貴妃的歷史典故,至於題主這個問題我一直感到很詫異。楊貴妃不是死於馬嵬坡嗎?怎麼又流亡到了日本?剛剛去搜索了一下,發現網上竟然有日本女星自稱是楊貴妃後裔的新聞,或許這是一種輿論炒作吧。我個人不認同這種看法,至於其他有關楊貴妃流亡日本的傳說,我個人也不贊同這種觀點
-
4 # 桑榆情感說
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殺伐決斷善於治理的皇帝,有開元盛世的豐功偉業,然而,自從迷戀上楊貴妃,夜夜歡歌不思朝政,導致發生給天下帶來災難的安史之亂,楊貴妃也因此被殺馬嵬坡。而後的歷史中,還有民間傳說裡,卻有楊貴妃會去日本,去了瀛洲,去了天宮等多種說法。死了就是死了,為什麼不說她死了而說去了別處?華人的腸子向來都是九曲十八彎,為尊者諱,為親者諱,做得出,說不出,或者不想,或者不忍,於是楊貴妃就去了日本、瀛洲、天宮等等。還有許多此類例子,順治帝年紀輕輕病死了,就有出家的傳說;朱允炆被朱棣燒死了就有換了太監衣服逃跑了的傳說,等等,不一而足。……就說到這吧。
-
5 # 史海閒聊
正史上描述,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但似乎這些歷史,並不為人所接受,民間有很多不同的傳說,其中流傳最深的,就是當年她沒有死還去了日本,後來就在日本定居了,甚至還在日本結婚生子了。
先說東渡日本這件事情,雖然困難是困難了點,但有了鑑真東渡日本的事蹟,說明還是可以去得了的,當年楊貴妃是在逃命,這點苦也是吃的了的,關於楊貴妃的生育問題,有人說是因為肥胖導致的,也有人說,是因為常年用香水,其中含有麝香,所以會導致不孕不育。
關於楊玉環在日本的後代,也不一定就是她生的,而且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當時楊貴妃到底有沒有被殺死。
唐玄宗一行人到了馬嵬坡之後,陳玄禮就找到了李輔國,兩個人和太子一合計,就說楊國忠是個奸臣,而安祿山造反,就是逼迫皇帝殺了楊國忠,要是太子能出面,把楊國忠給殺了,事情就解決了。
楊國忠此人在朝中專權霸道,仗著自己的妹妹是貴妃,受到皇帝寵愛,楊家人因此也引起了民憤,再加上殺了楊國忠之後,陳玄禮就有了上位了機會,而且唐玄宗想要禪位給太子,這個時候不巴結太子,還等什麼時候呢?
太子李亨性格懦弱且膽小怕事,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打贏,結果在第二天的時候,恰好就有二十幾個吐蕃使節,問楊國忠要吃的,士兵們就紛紛吶喊起來,說楊國忠謀反,大家要殺掉楊國忠,這些人出來的太蹊蹺,而且士兵下手也下的太痛快了。
也是陳玄禮提出要殺掉貴妃,實際上楊貴妃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高力士從旁鼓動皇帝,說是士兵們殺了楊國忠,貴妃娘娘要是不死,大家怕被報復,所以也要殺掉楊貴妃才可以。
唐玄宗被逼無奈,也不得不下令殺掉自己愛妃,既然他們都想要殺掉楊貴妃,才是最好的選擇,那他們怎麼會偷偷把人換下來呢?
陳玄禮這麼一個聰明人,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的美貌,就連自己的性命也不顧了?當初楊貴妃被縊殺之後,皇帝做的事情,就是把屍體抬了出來,讓陳玄禮等人檢查,檢查之後陳就趕緊扣頭謝罪,很明顯是楊貴妃死了,所以也沒有後來的去日本,在日本留下了後代一說。
-
6 # 樸實的青年
當年,歷史上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被逼無奈一尺白綾賜死楊玉環在馬嵬坡下,當年只有三十八歲,但是,很多民間傳說楊貴妃當年並沒有死,而是被唐玄宗送出去,死的只是一個丫鬟,而且,唐玄宗在平定了安史之亂之後,還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是,並沒有找到,也正因為這樣,坊間就一直在流傳楊貴妃沒有死,而楊貴妃當年到底有沒有死,也就成了一個歷史謎題。
據悉,有傳言說,當年楊貴妃被送去了日本,當年盛唐光景,日本送遣唐使前來唐朝參觀學習,將文化搬運回日本,來往頻繁,貌似也是有這個可能。除此之外,對於楊貴妃的死法也是眾說紛紜,還有一個說法是說,楊貴妃當年的死亡地點並非在馬嵬坡下,而是在佛堂裡,由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
此外,還有說當年的楊貴妃並非是被縊死,而是被叛軍殺害了,這樣的說法也是根據杜牧的詩來推測的,除了上述兩種傳言,還有一種是說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總之無論是怎麼個死法,歷史上記載確確實實楊玉環是死了,但是,民間的說法卻有所出入。
之前,日本女星山口百惠,曾經說自己是楊玉環的後人,並透過族譜企圖證明楊玉環當年,並沒有死,而是跟隨遣唐使去了日本,甚至最後還拿著族譜到中國來尋根,最終卻是能夠證明山口百惠的祖籍卻是是中國浙江,而且祖上也確實是姓楊,但是這並不能證明楊玉環就沒死,去了日本。
另外,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這樣一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在暗示楊玉環當時並沒有死,總之這個歷史謎題,估計是解不開了,畢竟,距離楊玉環死已經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了,我們無法還原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
-
7 # 聽喵說歷史
喵~這個問題本喵可以回答,楊貴妃並沒有去日本,不論新唐書還是舊唐書,亦或是文人墨客的詩句,通通都表明楊貴妃確實是死在馬嵬坡了。
新舊唐書都說貴妃是縊死在馬嵬坡的佛堂了,行刑的人正是高力士。而在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還有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可以看出他們認為貴妃是死於亂軍之中了。而劉禹錫的“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則認為貴妃是吞金而死。不論死法是什麼,楊貴妃在馬嵬坡香消玉殞是大家的共識。
而在1936年曾有一個日本少女在電視臺宣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人,還拿出了所謂的證據。而日本的一些書籍例如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記載了貴妃可能並沒有死,還跟隨遣唐使逃到了日本。而中國的一些學者也認為這種說法是很有可能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說呢,那都要怪那個大詩人白居易先生了,因為他的那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既然不見那就是可能沒有死了,之後君王找道士招魂又是“上窮碧落下黃泉”找不到那就是沒死,後來又在蓬萊山海間找到了貴妃,還有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故事”蓬萊對應的就是當時的日本,再加上一直有遣唐使往來中日之間,因此貴妃沒有死並且逃亡日本的傳說就能成立了。
喵~實際上根據史書的記載,貴妃確實是死了,但是大家都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楊貴妃三個字已經超過了她本身的意義,它象徵的是那個朝代的輝煌繁榮和美麗,還有“萬國來朝”的恢弘氣勢,所以面對它的隕落大家都很難接受。再加上楊貴妃的死因成謎,所以大家更願意相信恢弘的大唐總有一點美麗留了下來的,我們自己都編織了《長恨歌》這樣美麗的故事,更何況當時瘋狂崇拜大唐的日本呢?
-
8 # 劉皇叔講作文
我是麻辣語文劉老師,對歷史和名著有特殊的愛好。
歷史上有許多傳說,包括楊貴妃去日本,其實這都是後代人對於古代名人的一種臆想。真實的歷史上,楊貴妃不可能去日本。下面是我的分析:
一、當時的具體條件,使楊貴妃去日本不可能實現。
馬嵬坡當時的局勢十分緊張,軍士譁變,楊國忠已經被譁變的軍士殺死,就連皇帝的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譁變後的軍士情緒,處於嚴重的不穩定狀態,一點火星都可能會導致局面完全失控。
此時玄宗皇帝及身邊人,斷然不會做出苟且之事,來搪塞軍士。平時的卿卿我我,詩情畫意,在涉及到自己身價性命面前,都做不得數,當不得真。更何況,玄宗是皇帝,是整個帝國的領袖,當面臨女人和江山社稷的唯一選擇時,沒有人會選擇女人,而捨棄江山社稷,和自己的性命。
而譁變的軍士們,既然已經殺了楊國忠,就絕對不會放過楊玉環這個隱患。斬草除根,務必除盡。否則後患無窮,那都是性命做賭注,來不得半點僥倖。
當時是在馬嵬坡,一個驛站這裡發生的事情,也不可能有條件給唐玄宗他們做偽的可能。居住條件,隨性人員,行裝配備等,都沒有可能實現殺死一個假楊貴妃,留下一個真楊貴妃。
二、沒有這個必要。
對於帝王來說,楊貴妃只是一個女人,別說這個女人就是唐玄宗的性命,別提後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那是一個失去權力後的老人對往昔歲月的懷念,更是後來文人們的自我陶醉而已。
劉邦可以在逃亡途中把自己孩子推下車,可以視自己的老爹老婆在對手項羽那裡為什麼,設定請對手“分一杯羹”;劉備多次逃跑期間,老婆孩子丟在敵人手裡;我們不是帝王,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把摯愛當生命。可沒有帝王是這樣的。
帝王之所以為帝王,在於他們與常人有異。他們的志向,眼光,胸懷,選擇,都異於常人。南唐後主李煜被困開封,自己的女人一樣要經常進宮侍候宋太宗趙光義,作為男人,他能做的不多,也就是每次小周後回來後打他罵他枉為男人卻不能保護自己的女人的時候,默默承受,並且寫幾首詩詞表示自己的不滿。
所以,根本就沒有帝王為了一個女人而選擇冒自己失去控制失去性命的風險。
三、當時的局勢,沒有去日本的條件:
當時安祿山的叛軍已經將長安攻破,長安以東,長江以北都已經成為叛軍地盤,燒殺搶劫,民不聊生。即便當時楊玉環不死,逃亡的路上,也會被叛軍劫掠,去不了日本。以安祿山對楊玉環的感情,斷然不會放過她去日本。而是要納入自己的室內獨自享受了。當然,亡命途中,死於兵亂的可能性會更大。甚至餓死,都是大機率事件。
四、作為楊玉環本人,她會選擇逃亡嗎?
楊玉環和李隆基的愛情,轟轟烈烈,我們就當是真的愛情吧。如果他們之間沒有你情我濃的愛情,則唐玄宗不會選擇放過楊玉環;如果他們之間有那樣濃烈的愛情,則楊玉環會選擇獨自逃亡,留下自己的男人獨自面對困難的滅頂之災嗎?
我們仔細想想,不會的。
如果你摯愛的男人面臨滅頂之災,而唯一的解救大案就是你的生命,你會如何選擇?我想,楊貴妃的選擇是,自己死,男人活。
就不說被動的客觀條件了,即便是主動,楊貴妃也會選擇自己死,男人活。
-
9 # 濤史觀
日本的楊貴妃墓位於山口縣的著名寺院——二尊院。
雕像來歷其實這座雕像是1993年模仿中國馬嵬坡楊貴妃墓雕像的樣子建造的,高3.8米紀念楊貴妃是38歲去世的,是當地一景。
野史記載,未有歷史實證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避難只見於野史,類似於現在的網路小說。並沒有有力的實證可以證明。
大肆宣揚成就的傳奇故事文化的傳播,以及唐朝發生的大事,在當時日本遣唐使的傳遞下到了日本,日本的民眾加以想象和發揮,寫一段傳奇故事也不足為奇。再加上後世給楊貴妃寫書立傳,再拍幾部影視作品,看上去煞有其事,其實不過是講了一個傳說故事,根本不可能是真實歷史。
-
10 # 環球娛樂看點
這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個腦洞文:緣起緣滅“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玉環,你能聽到我為你彈得這首曲子嗎?”雖然是初秋,但是天氣已經很涼。唐明皇披著白裘斗篷,坐在庭院裡撫琴,他素來喜歡熱鬧,但身邊卻沒有一個能說上話的人。“馬嵬坡呵,馬嵬坡,我這一輩子都不想去那個地方。不知道玉環在東洋住的是否習慣,當時我應該和她一起走的啊。”說著,唐明皇回頭四處望了望,他怕,是的,他害怕他的兒子日唐肅宗的爪牙聽到會把自己的玉環抓起來。親信遭到清洗,高力士被流放巫州,陳玄禮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觀,唐明皇不知道他還可以相信誰。當年,馬嵬兵變,作為一國之君的他竟然被自己的臣子威脅。當時的他已經不像一個皇帝,或者是自此之後他就不再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當時他認為這是太子幕後的指使,所以說和太子始終心存芥蒂。太子早就不是在自己面前不敢喘粗氣的小孩子了,勢力逐漸的大過自己。雖然自己被尊為太上皇,但他知道,這個江山早就不是他的江山了。想到這裡,唐明皇面露苦笑。但眾人不知道的是,貴妃並沒有死。八年前…“陛下,陳玄禮和眾將士在門外求見。”“他這是要造反!他怎麼不帶眾將士衝進來?!”唐明皇怒吼到。“皇上,末將不敢,末將只有一事相求。為了大唐,為了黎民百姓啊。”陳玄禮在臨時搭建的寢宮外面高聲喊道。眾將士手裡拿著火把,火燃燒著燃料發出“咔咔”的響聲,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煙火味。“玉環,我怎麼忍心捨得你呢···罷了,江山,朕不要了。你陪朕到邊疆吧,我們以後過普通人的生活。”“萬萬使不得呀,陛下,你因為環兒失去了江山,讓環兒一輩子也過意不去啊。更何況環兒的父母家人以亡,不如讓我隨他們去吧”玉環哭道。“陛下,末將有一個主意,不知道當講不當講···”一邊的高力士說道。“但說無妨。”高力士湊到唐明皇的耳邊,“······”“陛下,請出來見眾將士一面吧!”陳玄禮催促道,很明顯如果唐明皇如果再不出去,眾將士很可能會直接衝到他的面前。畢竟是一個老人了,唐明皇在高力士的攙扶下走了出去。這時候的他不想拿出皇帝的威嚴,看著眾位手拿兵器的將士,嘆了一口氣。“朕答應你們便是,賜楊玉環白綾三尺。”楊玉環被賜死後,唐明皇派人把楊玉環的屍體抬到驛館,召陳玄禮來檢視。陳玄禮沒有起疑心,匆匆看了一眼便卸下自己的盔甲磕頭請罪。·······在日本遣唐使回國的商船上,楊玉環扶著商船的欄杆,看著海邊交界的落日。“三郎,今生我們還能在見面嗎?”傳說還是真相?1963年,日本一女孩在電視中展示了其家譜,說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無獨有偶,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採訪時稱:“我是中國楊貴妃的後代。”這個訊息讓華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中國的兩位學者周作人和俞平伯就探討過這個問題。從他們之間的通訊中可以看到,先是周作人自日本朋友處知道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便寫信告知俞平伯先生。俞平伯覆信中曰:“傳說雖異,證據亦足為鄙說張目,聞之欣然。不知能否由日本友人處復得較詳盡之記敘乎?”。眾所周知,白居易是著名的寫實派詩人,他所創作的《長恨歌》絕不是漫無邊際的浪漫想象,而是有據可依的。俞平伯先生對《長恨歌》及相關作品專門作了考證。指出一個重要證據:正史、野史和詩文作品均提到,安史之亂兩年後唐玄宗要改葬楊貴妃,就私下派人掘墳,拾到了一個“香囊”。當太監把這個香囊獻給唐玄宗時,玄宗愛不釋手,終日掛在身上。試想,如果貴妃真的死了兩年,屍體早已腐爛,“香囊”必然充滿了腐屍的味道。普通人尚且不會碰觸這樣的香囊,貴為皇帝的唐玄宗又怎麼會終日愛不釋手?傳說,禁軍將領陳玄禮愛慕貴妃的國色天香,不忍心殺她,就與高力士合謀,以侍女代死。而負責運送屍體、檢驗屍體的官員恰恰是高力士和陳玄禮,這才瞞天過海,救了貴妃一命。在陳玄禮的親信和日本遣唐使的護送下,貴妃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
-
11 # 清水空流
先說結論,楊玉環東渡日本應當是有可能性幾乎沒有,自縊而亡的可能性很大。但歷史沒有詳細的記載,僅僅是分析和探查而已。
公元755年年底,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的名義造反,一路高歌猛進。一個多月就殺到東都洛陽,而已經70歲,在位43年的唐明皇已經沒有當年誅殺二武的氣魄。長期的帝王歲月已經抹去了他的雄心壯志,在得知潼關失守以後,李隆基帶著楊玉環姊妹、部分宗室皇親,以及楊國忠、韋見素、陳玄禮,高力士和近侍從延秋門出逃,已經沒有了當年剛剛登基時的英明果決。步入垂暮之年李隆基已經開始惜命了。
楊玉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豐腴著稱,初為唐明皇兒子壽王李瑁之妻,李隆基父納子妻、有揹人倫。但極是寵愛楊玉環,唐明皇愛屋及烏,楊氏一門雞犬升天,可以說,安祿山造反和楊國忠的無能有一定的關係。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楊玉環是一個善良的女性,對於這一切的安全她只有被動地接受,楊家的人為所欲為,應當與她的關係不大,歷史的安排讓她只有逆來順受。安史之亂突然爆發,讓李隆基措手不及,只有倉皇出逃,楊玉環時年37歲。
馬嵬坡之變,名義是三軍義憤要求誅殺楊國忠洩憤,而實際上卻是一場軍事政變,是太子李亨與部分朝臣以及陳玄禮為了控制朝局,讓李亨登基的前奏,誅殺楊氏一門也是為了爭取輿論的支援,而楊玉環的死不過是一個附帶品而已。逼死楊玉環是一個註腳而已。面對禁軍的威逼,李隆基被迫無奈,讓楊玉環自縊而死。
最先提出楊玉環未死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但此時離楊玉環去世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在就是中唐時期李肇的在《唐國史補》但這個史料比白居易還晚。但這兩處的記載都是模糊記載,也就是說揣測之言,沒有明確的說法和證據。或者說是他們自己想法。在歐陽修的《新唐書》明確記載楊玉環屬於馬嵬坡。可見宋代之前都認為楊玉環被縊而死。
而之所以對楊玉環的是死有異議,是因為沒有發現楊玉環的屍體,安史之亂結束以後。李隆基派人在埋屍之地沒有發現屍體,在當時楊玉環自縊而死,禁軍必將驗看屍體,而陳玄禮要想保住楊玉環不死,首先就得讓禁軍士兵相信楊玉環已死,再就是瞞過禁軍將士把楊玉環隱藏。而這兩點是應該好做了,禁軍的驗看失守,也就看看而已,絕對不敢動驗看,至於隱藏,完全可以委託給當時擔任鴻臚寺卿(相當於現在外交部長)的楊宣。楊宣是楊玉環的侄子,而楊完全可以把楊玉環隱藏在日本人使團了,待風聲過後,可以隨同遣唐使前往日本。而以上的分析完全不成立。是徹底的自我分析。
日本大明星山口百惠明確說明自己是楊玉環的後人,而1983年也有日本人拿出族譜說自己是楊玉環的後人,而日本也有楊玉環的墓地,而日本也有大量關於楊玉環的記載,但這些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楊玉環就算當時沒死,被隱秘地藏了起來,也無法東渡日本,想想鑑真東渡日本九死一生,那還是大唐興盛之時,官府輔助尚且如艱難,而安史之亂的時候,天下大亂,從陝西到浙江,再由浙江東渡日本,無異於痴人做夢。根本無法實現。換句話說,楊玉環假死的可能性極小極小,至於假死以後被隱匿而活命的更是天方夜譚。
至於在日本為何有此書法呢,很簡單,那時候大唐如日中天。萬國朝拜。日本如此說法,不過是仰慕大唐文化,造假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而馬嵬坡沒有楊玉環的屍體,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掩埋比較匆忙,而李隆基忘記具體掩埋位置,二是楊玉環被盜墓。之所以關於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愛情傳說這麼多,一是出於對楊玉環的同情。二是這段千古戀情讓讓人有了太多的話題和人們對美好婚姻的嚮往。
後世往往把安史之亂怨在楊玉環的身上,這是男人對最無能的表現,把江山失守的原因與紅顏禍水聯絡在一起。是封建文人最無恥 的託詞。應該數安史之亂的最大責任者就是李隆基,所謂:漁陽鼙鼓動秦關,不信曲江信祿山。禍端本是君王起,何須掩面怨玉環。
-
12 # 四十五度說
我們先來參照參照一下,同時期的鑑真和尚東渡日本。
同樣都是唐朝所處的大背景一樣,造船技術和航行技術都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別看現在有了輪船和飛機到達日本十分的容易,感覺像是到自己的後花園轉了一圈那麼短的時間就抵達了日本。但是一千多年前的鑑真可真是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達日本東京,前前後後共花了十一年,經歷了五次失敗以後才最終到達日本。況且當時兵變事發突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楊貴妃如果想要成功的東渡日本,怕是比現在的登天還要難。
關於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可能性大多是後人臆想出來的。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俞平伯說楊貴妃可能並沒有死,而是去了日本。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宣告,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關於這些說法當然需要一個浪漫的傳說來支撐,馬嵬坡死的是一名侍女,而她本人乘船到達日本山口縣久津,現在這個地方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而這些描述楊貴妃東渡的都是日本的傳說,而中國一般認為楊貴妃死在馬嵬坡中。
而很多中國和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常常把蓬萊仙島和扶桑都和日本聯絡起來。剛好符合了後人浪漫的情懷,愛江山也愛美人,不過是利益面前的一塊遮羞布罷了。況且以唐玄宗的鐵血手腕,怕是寧可楊貴妃死在他面前,生死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才安心。
-
13 # 小廟居士二世
希望是真的。國內無法容身的時候只能遠走他鄉。而且唐朝時候的日本處處模仿大唐,有個貴妃娘娘樂意去避禍肯定是樂顛顛的接待的!
-
14 # 桃花石雜談
……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獲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這意思就是在馬嵬坡士兵譁變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軍隊還不散去,玄宗讓高力士問為什麼大家還不退,士兵們回話說賊本還在,玄宗知道士兵們是要求殺楊玉環,不得已只能下詔,在一個佛室裡讓楊玉環自縊死了,埋在了馬嵬坡西邊的路邊。
(19世紀日本畫家畫的楊貴妃)
而且《舊唐書》後來還記載,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局勢平息後從四川回長安又路過馬嵬坡時,還特意又去楊貴妃的墓悼念,並且挖開墳冢,看到裡面:
(18世紀日本浮世繪里的楊貴妃)
而且如果唐玄宗當時知道楊貴妃沒死,他回長安路上還故意回去把楊貴妃的墓挖開幹嘛?讓大家看到裡面沒屍體,或者屍體不是楊貴妃?如果連他都不知道楊貴妃沒死,當時誰有那麼大膽子為了個快四十的女子讓皇帝冒被揭穿之後被叛變軍人殺死的風險去搞調包計?所以其實這事真的不太可能。
日本的傳說不妨一聽雖然可能性很小,但日本關於楊貴妃到了日本的傳說卻也是很早就開始流傳了,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在日本的傳說裡,楊貴妃確實被調包了,然後被護著到了今天上海附近,坐船出海經過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的久津村唐渡口登陸,最後在那裡度過後半生,並留下了後代。因為是在山口縣,所以她的後代都姓山口,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紅極一時的偶像明星山口百惠甚至就曾經親口自稱是楊貴妃的後代。
(好事者對比山口百惠與楊玉環的相貌)
不僅如此,現在在山口縣的這個久津村,還建有一座二尊院,據傳竟然是唐玄宗讓人到日本修建的。據說是楊貴妃後來託夢給唐玄宗,說自己沒死到了日本,唐玄宗就派白馬將軍陳安帶了兩尊佛像來到日本,結果陳安到日本也找不到楊貴妃,就把兩尊佛像放到日本京都回國了。後來山口縣的人聽到訊息,把兩尊佛像請了回來,建了二尊院。而這個久津村現在甚至以楊貴妃故里自居,成了知名旅遊景點。
(日本“楊貴妃故里”二尊院)
(日本山口縣的“楊貴妃故里”)
所以其實這種可能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且日本的這種傳說,附會白居易《長恨歌》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長恨歌》裡說楊貴妃在“蓬萊宮中日月長”,古代的日本人就抓住了,說我們日本就是蓬萊,所以楊貴妃就是到了我們這。但日本曾經自稱蓬萊不假,但這個蓬萊可是中國道教裡的概念,中國古人說的蓬萊就是道教裡的仙宮,和日本八十竿子也打不著啊。
所以日本關於楊貴妃的傳說,恐怕也就是根據古詩附會的傳說而已,大家聽聽就行,真去玩了當聽故事也行,當真可就實在沒必要了。 -
15 # 國色天香132220653
感覺應該是去了,其實她當時應該選擇寧死也不去日本。落架鳳凰不如雞我想應該說的就是她,日本人的卑賤根性絕非她那種高傲高貴的人所能想象的,我想她應該是受盡委屈和人格上的羞辱。
回覆列表
資料記載,有關楊貴妃東渡日本的說法由來已久。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的質疑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
白居易寫《長恨歌》畢竟離馬嵬坡事變的發生只有50年,因為時間的接近,再加上白居易也是朝廷命官,應該可以得到真實的素材。但是,他又不可能將實情一一寫出,所以在《長恨歌》裡只能寫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詩句,來暗示楊貴妃逃往了海上仙山。
《長恨歌》裡寫到的仙山在哪裡呢?
我們知道,海上有蓬萊等三座仙山是中國道教所構思的神仙居住的仙島,但是在日本的文學中,蓬萊山是指日本。因此,與日本遣唐使與密切交往的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暗示楊貴妃逃亡日本,難說他是完全的捏造。
那麼日本又是如何傳頌楊貴妃的故事的呢?供奉楊貴妃墓的日本古寺二尊院的長老慧學和尚曾經這樣記述說:“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於廟後。”天寶15年,就是公元756年。
公元756年,楊貴妃和她的侍女,漂流到了日本山口縣油谷町久津的一個叫唐渡口的地方,登陸不久楊貴妃就去世了,當地人把她安葬在一個往西看得到大海、能夠遙望故國的高坡上。後來楊貴妃託夢告訴玄宗,她到了日本,已經不在人世,從此天上人間,生離死別,只有來世再見了。悲痛萬分的唐玄宗派了白馬將軍陳安前來祭奠,但是陳安沒有找到墓地,把帶來的兩尊佛像和十三層的大寶塔寄存在京都的清涼寺就回去了。
油谷町的小寺聽說此事後,向京都清涼寺要求儲存這兩尊佛像,據說最後得到的是兩尊仿製佛像,但不管如何,這一小寺因為供奉這兩尊佛像而得名“二尊院”。
日本文學作品中,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都記述了相同的故事,他們推斷楊貴妃確實沒在馬嵬坡被勒死,而是坐船逃到了日本,來到了山口縣。
前不久,我去山口縣採訪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時,專門去尋訪了楊貴妃的遺蹟。
楊貴妃墓所在的長門市油谷町,距離普京總統與安倍首相舉行會談的溫泉旅館不遠,開車30分鐘就可到達。當地老人告訴我,油谷町就是安倍首相的老家,他的祖先就在這裡生活。
油谷町有一個美麗的海灣,就叫“油谷灣”,油谷灣的高坡上,有一個寺院,叫“二尊院”,楊貴妃的墓就在這一個寺院裡。
寺院裡有一尊楊貴妃的漢白玉雕像,1993年,油谷町政府出資請中國西安美術學院用漢白玉專門雕塑的,與馬嵬坡的楊貴妃像大小相同,在西安雕刻完成後,千里迢迢運到日本。但是日本的這一尊楊貴妃雕像,要比馬嵬坡的雕像瘦一點,可能是日本人不太喜歡胖美人的緣故。
在雕像的後邊有一個五層的石頭塔,大概有兩米高,這就是楊貴妃的墓。塔的周邊有幾座小石塔,據說這些塔都是跟隨楊貴妃來日的侍女們的墳墓。
在楊貴妃墓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渡口,叫“唐渡口”,顧名思義,就是唐朝楊貴妃上岸的地方。
就在這一個渡口的附近,還有一個博物館,叫土井浜博物館。展示的資料顯示,從1953年到1988年之間,在油谷町的海灘邊,先後挖掘出了三百多具人的屍骨。專家們考證說,這三百多具屍骨都是古代華人,為什麼說是華人呢?因為這些人在埋葬的時候都有一個特別的姿勢,所有人的頭顱都面向大海,向著中國的方向。當地人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移民。聽他們這麼一說,我心裡咯噔了一下:莫非安倍首相的祖先也是華人?
楊貴妃墓在日本已經是省級保護文物(山口縣政府指定文物),同時還被賦予了“守護女性”,幫助不孕女性“安全生育”的求子功能,還有幫助年輕人找物件結良緣。80年代日本著名歌手山口百惠就曾經說過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
油谷町還有很多“楊貴妃特產”,“貴妃饅頭”裡面有豆餡兒,據說吃了能夠像楊貴妃一樣漂亮;當地種植的大米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楊貴妃之夢”,說種子就是當年楊貴妃帶來的。在楊貴妃墓的邊上,還有一座旅館,名字叫“錦波旅館”,遺憾的是,不是“靜波旅館”。
從2011年開始,長門市將每年的10月7日定為“楊貴妃紀念日”,稱為“火炎祭典日”,二尊院將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