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學習之窗
-
2 # 常棣tandy
說到底還是來自底層農民思想的狹隘性和保守性。一旦處於優渥的環境,安於享樂的意識便在不經意間轉換成相互攀比、爭權奪利的鬥爭意識。
一、天京變亂髮生的根本原因咸豐六年( 1856 年) 上半年,太平天國取得了西征和天京破圍戰的勝利,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但是,軍事上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政治上的穩定和政權的鞏固,相反,相對平穩的環境使革命隊仙內部的消極因素迅速滋長起來。
太平天國的主體是來自於社會下層的廣大農民。小生產者的保守性與狹隘性,使其無法洗淨自己身上的封建東西。隨著軍事上的不斷推進,“天國”內部安富尊榮的意識逐漸膨脹,“隨之而來的是人間天國的封建化”。將領們進入南京後,便大興士木,將清朝官員和富商大賈的衙門、豪宅裝飾一新,變成各自的府院。 洪秀全的天王府周圍 10 餘里,牆高數十丈,分為內外兩重。楊秀清的東王府也是“窮極奇巧,騁心悅目”。在重門深院之內,領袖們的生活日趨腐化 ,他們“爭奇鬥富,盛飾鞍韉”、大肆顯示排場。
領袖們不僅在生活上奢侈墮落,還公開地宣揚“君權至上”、“ 三綱五常"等封建思想。在《天父詩》中寫道:“眾小爾們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膽。我差爾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爾們安遵,一不顧王顧主都難“還有“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這樣的辭句。
領袖們還規定一套相當嚴格和繁雜的封建等級制度:凡高階官員出行,下級官吏和普通士兵必須迴避或跪於道旁,敢於對而行走者斬首。當年的農民領袖,已變成新的權貴,太平天國明顯地蛻化為封建政權。
隨著形勢的發展,許多地主、鄉紳、胥史等投機分子加入到太平軍隊伍中來,一些城市遊民和清軍的散兵遊勇歸附了太平軍,他們或心懷叵測,伺機破壞;或舊習不改,為害黎民,嚴重腐蝕、破壞了太平軍的純潔和團結。
隨著領導集團生活的日益腐化和等級觀念的逐步加深,首義諸王之間的矛盾漸趨尖銳 其中最主要的矛盾首先在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之間展開。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開創者,是太平天國最高領袖。定都天京後,他日益沉溺於宗教,每到一處,必深藏不露,將軍政大事悉數託付給楊秀清處理。
手握大權的楊秀清為所欲為,不時以“天父"的身分對洪秀全橫加指責。他鋒芒畢現,自然引起洪秀全的疑懼和不滿,洪、楊之間的矛盾迅速升級。
楊秀清不僅與洪秀全有著很深的矛盾,他與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也暗中不和。特別是北王韋昌輝,表面上對東王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論事不三四語,必跪謝曰:‘非四兄教導,小弟肚腸嫩,幾不知此"”,極盡逢迎諂媚之能事,而內心則銜恨入骨,伺機取而代之。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集團內部的矛盾,直接孕育了令人痛心的天京事變。
二、天京變亂的過程咸豐八年(1856 年),隨著太平天國軍事形勢的迅猛發展,楊秀清以為大事將成,內心中一直在不斷增長的試圖奪取最高統治權力的慾望開始急劇膨脹。 是年七月他又一次假稱“天父”下凡,對洪秀全說:“爾與東王均為我子,東王有咁大功勞,何止稱九千歲?“洪秀全對曰:“東王打江山,亦當是萬歲。"楊秀清還不滿足,又問:“東王世子豈止是千歲?”洪秀全被迫答道:“東王既是萬歲,世子亦便是萬歲,且世代皆萬歲。 "楊秀清這才心滿意足地假作“天父”答曰:“我回天矣。”
楊秀清逼封萬歲,使洪、楊之間的權力鬥爭白熱化,洪秀全預感到自己有完全失去權力的危險,遂決定採取斷然措施,下密詔調遠在江西、湖北前線督師的韋昌輝 、石達開返京。
韋昌輝得到詔書後,火速回師,抵達天京時已是八月初三深夜。他將隊伍分佈在各個要害地段,佔領所有通往東王府的街道。 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指揮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進東王府,上至東王本人,下至其家眷、侍從、文武官員,不分男女老幼,統統殺死。韋昌輝必欲將東王的勢力斬盡殺絕,於是又想出一條毒計:偽稱天王因他殺人太多而下詔令其受鞭刑四百,讓楊秀清手下尚未遭其殺戮的官兵前往觀看。
楊秀清餘部“並不知死期將至,一一先行解除武裝,盡將軍械存放在兩大房子內,然後一同前往天京大廣場觀看韋昌輝“受鞭刑”。韋昌輝見楊秀清部下已齊至廣場,使命親信帶兵從外面包圍,然後逐一殺死。
2 萬名太平天國的精銳將士就這樣被韋昌輝給殺掉了。當韋昌輝在天京大肆殺戮的時候,翼王石達開正在武昌前線督師。
因為路途遙遠,他得到密詔的時間晚於韋昌輝。還未起行,便得到了韋昌輝大肆屠殺的訊息,遂火速由前線趕回天京。大屠殺後天京城內的慘象使他不忍舊睹,他嚴斥韋昌輝的殺戮罪行。
這時,韋昌輝感覺到石達開也是他攬權道路上的嚴重阻礙,便又決定除去石達開,石達開得報,率親從衛兵連夜逃走,而 一家老少均慘遭不測。逃離天京的石達開上奏天王,要求立斬韋昌輝,並要親視其頭,否則便佔領天京。韋昌輝的血腥屠殺早已激起天京城內廣大將士的極端憤慨,洪秀全也明白不殺韋昌輝無以謝將士,於是下詔殺死 韋昌輝及其幫兇秦日綱,並將韋昌輝的首級送往寧國石達開軍營。 歷時兩個月的天京變亂終於結束。
石達開回到天京,舉城歡悅,眾人同舉他提理政務,又因欽仰他的義氣, 稱他為“義王”。石達開謙辭不受。可是,遭受楊、韋之事的沉重打擊後,洪秀全對外姓輔政心存疑忌,看到軍民擁護石達開,便擔心重蹈東王覆轍,於是封他的長兄洪仁發為安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與石達開共理政事,以便牽制。石達開看洪秀全對自己毫不信任,一方面不肯忍辱負重,一方面又不願意仿效韋昌輝發動軍事政變,於是率領 10 萬精兵,離城出走。
三、天京變亂對於太平天國的後果石達開的分裂行動進一步擴大了天京事變對天國革命事業的負面影響,再一次給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帶來了嚴重損失。石達開雖然才能過人,但脫離了“天國”大本營,孤軍與敵周旋,勢必處處受挫。
天京變亂以及作為其連帶後果的石達開負氣出走,成為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第一,軍事上,太平天國由此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由於韋昌輝石達開相繼從前線撤出重兵,就給了處於困境中的清軍以喘息之機;韋昌輝、秦日綱殘殺大批精英將士,石達開出走又散去10萬精兵,導致革命隊伍的中堅力量損失殆盡。
於是,清軍乘機反撲,先是上游的武漢失守,接著曾國藩指揮湘軍步步下逼,於咸豐七年(1857年)猛攻九江。九江西連武昌、東接安慶,位居江西咽喉,貞天侯林啟榮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率部固守達 一年之久,最後城破,林啟榮與全軍1.7萬人全部犧牲。
九江陷落後,湘軍圍困天京上游的最後 一個戰略要地安慶。到咸豐八年,太平軍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所佔州縣大部分陷落。與此同時,清朝欽差大臣德興阿率清軍於咸豐六年攻陷揚州,重建江北大營,並於咸豐八年初從揚州蔣王廟取道儀徵、六合,進抵江浦,屯駐於小店、安定橋、陡岡一線;咸豐七年欽差大臣和春 ,幫辦大臣張國樑重建江南大營,咸豐八年初以攻取天京為目標,分兵向天京進逼。這使太平天國不得不從積極進攻轉為消極防禦。
為了護住東南半壁江山,他們在清軍天羅地網般的圍困中左突右擊,疲於奔命,始終無法開展積極主動而又有效的軍事行動。 雖然在以後二破江北、江南大營的同時出現過暫時的形勢好轉,但終未擺脫戰略上的被動地位。
第 二,政治上,“朝政不綱”,“人心離散”。
楊秀清為人雖然狂傲張揚,不知自律,但其人卻有才幹。 李秀成後來回憶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內訌後,洪秀全任用寵臣蒙得恩辦理政事,於處“人心改變,政事不一,各有一心”。 洪秀全又“專信同姓之重”,使那些有才能的將領無法發揮作用,庸愚無能之輩卻高居顯位,國勢於是江河日下。
再加上至高無上的“天父” 被殺,使得廣大將士原本堅定的宗教信仰發生嚴重動搖,人心日漸冷淡,銳氣大減,向清軍獻城叛變之事在後期屢屢發生。
因此,這場內亂使得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成為其走向失敗的關鍵 一步。
(正文完)
-
3 # 寶樹白石
當一個王朝衰敗控制不了局面的時候,就會用無數個推翻政府的組織,起來取而代之,到處都會燃起造反的烽煙,這些組織每一個首領都為著自己的終極目標,皇帝這個目標努力拼殺著,這些組織會匯成一股巨大的潮流,聚集在一起推翻政府而取而代之。
當政府被推翻後,這些造反組織就開始互相廝殺,為一個皇帝的寶座拼命搶奪,而出現新的另一場戰爭。中國的歷史反覆的上演著一幕幕這樣的活劇。
洪秀全打進南京坐了皇帝,但是為爭奪皇帝這個寶座的戰爭才剛剛開始,楊秀清派的廣西派,和洪秀全的廣東派,開始了血腥的內戰,互相殘殺,血染南京,屍滿秦淮河。分崩離析。石達開氣走,敗於四川大渡河。楊秀清被洪秀全殺掉,洪秀全死於宮中,韋昌輝被洪秀全利用殺死楊秀清官兵兩萬多人,後洪秀全又殺死韋昌輝。
內訌,使太平天國滅亡的喪鐘敲響,當喪鐘敲響的最後時刻,湘軍官兵奮勇向前,破門而入,全殲洪秀全最後的殘餘,晚清時期中國最大的禍害洪秀全賊寇,被全部肅清。
-
4 # 永宣論史
其一、楊秀清權欲膨脹,威脅到了洪秀全和其他實力派的權益;
其二、韋昌輝等其他實力派有投機而獲得更大權力的野心;
其三、洪秀全要變更權力結構,實現政教二權合一,做真正的實權皇帝,主導了這場讓實力派互相剪弱的政變,個人做了最後的贏家,但輸了太平天國。這才是本質原因。
-
5 # 孝陵衛小校
根本原因就在於天平天國這一政教合一的政權出現了二元化領導。
1848年,馮雲山在紫荊山地區傳教時被當地團練王作新的逮捕,而洪秀全人在廣東,2000教眾群龍無首,上帝教面臨著被解散或逮捕的風險,內部也出現了危機,很多信徒想要退縮放棄。這個時候燒炭工楊秀清渾身抽搐、口吐白沫,然後起身,用一個低沉的聲音向大家宣告:“我是上帝”,以上帝的身份對大家作了安排。
楊秀清的做法在當時無疑挽救了拜上帝教,使革命的火種保留了下來,但楊秀清也是有私心的,從一個普通的教眾一躍而成為大家最崇拜的主神,這是他自己皮這一下皮出來的。但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拜上帝教出現了兩位教主,一個是創教的洪秀全,一個是宗教系統中最高地位的楊秀清。
此外肖朝貴也仿效楊秀清,做了同樣一翻動作之後,貧農阿貴變成了耶穌。
緊接著打下永安後,太平天國開始建制,以楊秀清為東王、肖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本來是普通教眾的楊秀清和肖朝貴一躍成為太平天國最高領導層,而且反居為傳教付出巨大心裡的馮雲山之上。鑑於楊秀清的身份和能力,洪秀全下令西王以下全聽楊秀清節制,那麼其實楊秀清就成為太平天國實際上的掌權者。
這樣在天國內部,君權神權互相交叉,尊卑顛倒成為了體制上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不得不說楊秀清的軍政才能確實很厲害,太平軍僅僅3年就打下了南京。建都後,他們認為天下基本大定,整個統治集團的目標有二:一是推翻清政府,二是爭奪最高領導權。楊秀清就更痴迷於後者,大權在握卻只是九千歲的楊秀清,越看洪秀全越是一個傻逼,要是沒有自己,天國能有今天?為了爭奪最高權力,他以天父上帝的身份作出了杖責洪秀全,逼洪秀全稱自己為萬歲等惡劣事件。
洪秀全只得詔韋昌輝迴天京,密謀殺死了楊秀清,但隨著楊秀清的死,大家出現了一個信任危機——上帝會死?因此有很多人開始懷疑上帝教,而且楊秀清多年經營,忠心屬下很多,天京城發生了重大的內訌。
殺掉楊秀清之後,天王開始思考,韋昌輝是不是會成為下一個楊秀清,接著由聯合石達開幹掉了韋昌輝。迴圈的邏輯又出現,石達開是不是下一個韋昌輝或楊秀清,石達開只得率部離開。
殺來殺去,血流成河,當時建立政權的元勳屠戮殆盡,而天王本人才能真的是一般(畢竟秀才都考不上),從此更加醉心於奢華糜爛的生活。
1856年,太平天國在走上頂峰的同時也迅速衰落了!
-
6 # 一枚明粉
在歷代農民戰爭中內部發生火併很正常,這是透過內部整合走向勝利的必經之路。至於整合失敗元氣大傷的也常有,那就沒辦法了。1、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一起在大澤鄉起義,在陳勝稱王后,吳廣率軍北上,頓兵滎陽之下。之後派偏師周文西進,也以失敗告終。
(秦末農民戰爭)
自然引發內部危機,田臧與假王吳廣意見不合,他認為“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然後借陳勝之名殺害了吳廣。
內部不僅沒有起到整合作用,反而迅速土崩瓦解。
2、黃巢在最初黃巢和王仙芝聯合作戰,相互配合。經歷過一次王仙芝投唐的不愉快,在後來王仙芝被俘殺。黃巢獨立出來,稱為黃王,才開始向前發展。
(黃巢起義)
3、朱元璋的紅巾軍紅巾軍從來不是一支,劉福通與徐壽輝的不是一支,郭子興和他們也若即若離。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只屬於第三把手。
(朱元璋整合內部花了很大精力)
所以朱元璋在渡江後先是集慶攻城戰,張天佑、郭天敘陣亡,之後又把郭天爵、邵榮殺死,才實現了內部整合。具備了令行禁止的條件。
4、李自成的大順軍李自成在最初和其他首領一樣,會盟聯合作戰。隨著李自成在河南建立政權,這種流動作戰縱橫天下的模式已經不可取。
(整合後的李自成部隊取得了郟縣會戰勝利)
他和羅汝才(曹操)的矛盾也開始顯露,最後以李自成火併羅汝才而告終。
之後,李自成實力猛漲,張獻忠直接避而遠之。經歷過內部整頓的他才有了與孫傳庭決戰,北伐京師的實力。
總結: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在農民戰爭中,血腥的內部整合很正常。如此才能確立權威,令行禁止,為打天下提供基礎。
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也是如此,雖然有信仰、人事、導火線等諸多因素,本質上是權力的分與合,內部的整肅問題。
(顯然,天京事變是一次失敗的整合)
參考文獻:李開元《秦崩》
《大順史稿》
李新峰.《朱元璋任職考》,《邵榮事蹟鉤沉》
-
7 # 秦右史
1856年,太平天國爆發了天京事變,其實就是高層合夥人之間一次公開的流血鬥爭與派系分裂。
為什麼呢?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國早期形成的權力結構和資源分配不合理。我們可以把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的派系分為四種。
具體來說,第一是以神權為中心的洪秀全及其追隨者,第二是掌控世俗權力的楊秀清及其提拔者,第三是在外征戰的諸王及強勢軍官,第四是遊離於以上三大派系的邊緣派。我們可以看到,洪秀全深居簡出,楊秀清縱橫捭闔,早死的幾位創業元老後繼無人,如蕭朝貴,馮雲山,楊秀清失去約束。
並且,取得天兄的神權地位。新興戰功群體又在楊秀清壓制下,不得晉升和獲得話語權,矛盾在不斷累積。
洪秀全實際事務處理的能力有限,一心完善自己構造的神學體系,不免被逐步架空。隨著楊秀清的跋扈,洪秀全危機感不斷上升,故而打算利用外部追隨者的兵力來實現鐵打不動天京的大換血。
韋昌輝忠誠於洪秀全,但是私心較重,事情辦砸了。被網友吹噓的石達開,大局意識淡薄,性格又比較隨性,這就導致楊秀清死後,原本雖然有問題的平衡被打破,出現了更大的問題。太平天國禍起蕭牆,利益分配不均衡,導致了內部瓦解,使得政治元氣大損,銳氣不復,成為由盛到衰的重點轉折點,幾大巨頭之間拼了一個你死我活,非常遺憾。
當然,天京事變的最大意義,乃是直接把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人拉下神壇,洪秀全所謂太平的夢想像泡沫一樣煙消雲散,天國平均的神話與宗教體系的大崩潰、大分流,成為天國覆滅的先兆。
-
8 # 沉墨I方之城
簡而言之:權力分配不均衡,洪秀全德不配位,楊秀清想徹底控制太平天國。
中國曆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他們失敗的主要根源大部分都源於內部分化,導致組織瓦解,被朝廷或者其他勢力鎮壓或者吞併。
太平天國也不例外,但是作為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來說,太平天國運動又相對於其他的農民起義運動更徹底,政治口號更鮮明,群眾基礎更穩固,軍事力量更強大,因為他們獨創了一個信仰體系: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的創立,為太平天國運動帶來了非常大的優勢,能迅速的聚集起一幫勞苦大眾,並且使用宗教手段把民眾進行思想固化和管理,這對一個政治運動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國前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塑造了兩個具有神權的領導人:天王洪秀全和天父楊秀清。(天兄蕭朝貴死得早,對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不大)
而恰恰是這種宗教信仰為基礎的農民起義運動為後來的天京事變帶來了禍根,甚至是直接的罪魁禍首。
太平天國運動自金田起義後,一路發展壯大,最後攻下了應天府,定都南京,改名為天京,這是太平天國運動達到了頂峰,也是中國農民起義歷史上取得的少有的成就。
太平天國自從定都天京後,重蹈了農民起義軍內部分化的覆轍。
洪秀全作為天王,無論是在農民起義運動的領導權上,還是拜上帝教的宗教神權上,都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他在整個運動中的能力卻是有限的,特別是在軍事和政務能力上遠不如其他幾個王,特別是東王楊秀清。
東王楊秀清雖然出身燒炭工,但卻極具政治、軍事天賦,可以說,太平天國能打下一片江山,有大部分是楊秀清的功勞。
更重要的是楊秀清也在拜上帝教的宗教體系中具有神權——他可以天父附體。
既然楊秀清可以天父附體,那麼從宗教神權角度來講,他地位和權力是比洪秀全要高的,畢竟他可以隨時跳大神,讓洪秀全跪下來聽他的,洪秀全是沒有任何辦法來回避的,畢竟拜上帝教是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信仰基礎,要是動搖了這個信仰基礎,那些信眾是不會跟他們玩下去的。
雖然在宗教上,楊秀清的神權地位比洪秀全高,但是政權地位上,洪秀全可是萬歲,楊秀清只是個九千歲,還是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上。
這就尷尬了,跳大神的時候,萬歲給九千歲跪著;上朝的時候,九千歲給萬歲跪著。
這種尷尬的局面對雙方來說都彆扭,最彆扭的其實是楊秀清,雖然他佔有神權的優勢,但總不能時時刻刻都跳大神啊,跳完大神不還得去天王殿門前跪著嗎,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洪秀全基本不理朝政,所有事務都交於楊秀清打理,無論是政務能力還是治理能力,楊秀清都強於洪秀全。
我能力強,實力大,還自帶天父附體光環,憑什麼我還得聽你的,天天給你跪著請個安,高呼萬歲,楊秀清心裡不平衡,換誰,誰都不平衡!
楊秀清遠比洪秀全有政治遠見和理想,甚至清朝的部分名臣對他的評價都相當的高,既然是個能人,就絕對不願意屈居在廢物洪秀全底下,於是就有了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想在政治上取得與洪秀全同等的地位。
楊秀清的想法其實很樸素,洪秀全當宗教領袖就行了,實際的政權領袖讓我來幹,我們各幹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洪秀全可不這麼想,非常擔心能力強,有實力的東王楊秀清趕自己下臺,甚至殺了他,於是秘令韋昌輝和秦日綱領軍迴天京勤王。
韋昌輝和秦日綱回到天京後,對東王楊秀清及其黨羽進行血腥屠殺,天京事變爆發,自此太平天國內部發生重大分裂,由盛到衰,沒過幾年導致被清軍徹底剿滅!
總體說來,太平天國運動內部的神權和政權的二元交叉是天京事變爆發的根源,但這個根源的核心內容是人性的貪婪。 -
9 # 貳馬叄石説歷史
1856年,天平天國攻下南京,改名為天京。此時的太平天國佔據了清廷的重要賦稅之源,按照當時人們的看法,此時的太平天國和元末明初的朱元璋沒什麼大的區別。都是佔據了南京,即將一支偏師北伐,打破異族的統治,甚至當時的英國還派了使者節前往南京進行訪問。
此時的太平天國革命形勢大好,然而就在同年的9月1日,發生了血腥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勳幾乎被屠戮殆盡,從此太平天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很多政權的滅亡,都是在外部壓力驟減的時候發生的,而此時的太平天國面臨著曾國藩湘軍的威脅。外部壓力也不小,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麼血腥的政變呢?
當我們穿過歷史的層層迷霧,我們會發現太平天國的政權構成是很有意思的。洪秀全是國建元首兼教主,提供理論支援。楊秀清是“天父”,他可以在一些時候對教主洪秀全有制約作用,他負責日常的軍政事務。作為教主的洪秀全是需要保持神秘的,他不可能天天拋頭露面的斷案子。楊秀清的存在,則幫助了不擅於處理軍政事務的洪秀全。
在打下南京之後,洪秀全和楊秀清的矛盾激化就不可避免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理想與現實的激烈碰撞。洪秀全在拜上帝教中所提出的理論就是,要求天下人都拜上帝,那麼就需要搗毀寺院,道觀甚至文廟。而搗毀文廟則會讓讀書人離心,而當時社會上的精英分子對你這個政權不再支援的時候,這個政權是沒法進行下去的。而楊秀清在打下南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邀請南京附近的有識之士來幫助他,為了籠絡天下士子,楊秀清還拜了文廟,這與洪秀全的教義是完全違背的。
在創業初期時候,洪秀全的理想化教義可以吸引一些底層老百姓的支援,但是政權建立後,這些理想化的教義則會喪失老百姓的支援。比如洪秀全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在最開始的時候,底層的老百姓是支援的。而當政權建立後,要求老百姓留夠自己吃的,剩下的全部上繳聖庫,這在一些老百姓看來,你這就屬於明搶。在建立了太平天國後,按照正常的做法,或許應該輕徭薄稅,安定人心,然後積蓄力量北伐。那麼明知道這些不可為,那麼洪秀全還要將這些堅持下來呢?沒辦法啊,因為天平天國是靠理論和理想起家的組織,他只能把這一套堅持下去。在楊秀清的現實面前,理想的洪秀全一定會與楊秀清發生碰撞。
天京事變之後的天平天國出現大問題,首先就是行政效率大幅下降,其次是士氣也大幅下降。原先蠱惑民眾的宗教理想,在天京事變後徹底暴露給了世人,戰場上民眾也不賣命了。之前的天平天國遇到過敗仗,但是從來沒有士兵譁變,叛變之類的事情,天京事變後這些事情屢見不鮮。
太平天國是宗教起身的,在建立政權後沒有跨過理想到現實的轉變,也就註定了它最後只能滅亡。
-
10 # 東北是我的家鄉
天京事變其實就是太平天國集團,幾位高位的領導人相互奪權的一次屠殺。有人說,這次事變的罪魁禍首就是楊秀清,還有人說的韋昌輝。但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洪秀全!
洪秀全是為了排除異己,才主演了這麼一場驚天動地的事變!因為在天京事變之前,楊秀清就已經掌握了太平天國的大權。而作為最高統治者,洪秀全不能坐視楊秀清做大,於是想方設法抑制他的勢力。到最後,洪秀全甚至有除掉楊秀清的想法。然而,楊秀清卻在太平天國內部,掌握了主權。於是洪秀全一直在等待時機,一舉將其打倒!
-
11 # 歷史的蝸牛
天京事變是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之間發生的一次公開的分裂。
定都天京以後,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之間嫌隙日生,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各自結成自己的勢力集團,進行爭權奪利的鬥爭。東王楊秀清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其驕傲專橫的作風擴大了他和洪秀全、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等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間江南大營被打垮之後,楊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和石達開回部對付楊秀清。
韋昌輝接令後立即率兵迴天京,包圍東王府,誅殺楊秀清及其眷屬,在天京城內製造大屠殺,實行恐怖統治,並殺死楊秀清全家老小,石達開逃往安慶。韋昌輝的屠殺和暴虐統治激起了天京將士的憤怒,石達開也要求洪秀全懲辦韋昌輝,洪秀全遂於11月初處死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 11月底,石達開回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務,但是對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為王,處處牽制石達開。1857年6月石達開率部出走,1863年5月陷入清軍包圍,全部被剿滅。
天京變亂使太平軍元氣大傷,並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天京變亂是太平天國內部鬥爭的結果,也是農民起義侷限性的體現,太平天國在佔領天京後,領導集團迅速腐化變質,缺乏進取精神,貪圖享樂,導致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回覆列表
一、什麼是天京變亂?
1856年8月中楊秀清逼洪秀全給他加封“萬歲”,洪表面上同意,答應等到9月下旬楊壽辰時正式加封。另一方面,洪又下密詔,召在江西的韋昌輝立即返回天京救駕。 9月1日 ,韋率三千多人回到天京,當夜就與秦日綱包圍了東王府。 9月2日凌晨 ,對楊及親屬、東王府的官員、部將、士兵進行屠殺。第二天又在天京城內進行了大搜捕,死於韋之手者前後達二萬餘人。9月中旬,石回到天京,勸韋仃止濫殺,但遭拒絕,韋又想殺石,石當夜逃出,韋殺了石全家。石逃出天京後,在安徽集結十萬多人的隊伍,上奏洪秀全,要回師“靖難”,韋也引起天京城內外官兵的不滿,11月初,洪殺死了韋昌輝。石達開回京輔政。但洪又對石產生猜忌,讓其兄安王洪仁發,福王洪仁達同石共掌大權,牽制石,並要加害石達開,1857年6月,石達開帶隊伍十餘萬離開天京。
二、為什麼會出現天京變亂?1、圍繞內訌如何引起、由誰負責的問題有幾種不同意見及原因
①由於楊秀清飛揚跋扈,野心太大,逼封萬歲,意在纂位。他是咎由自取。
②韋昌輝要負主要責任。韋出身地主,是混進農民起義隊伍的階級異已分子,“陰柔奸險”,心懷叵測,他偽託洪的密旨進入天京,擅殺東王,血洗天京,內訌由他一手造成,實屬反革命叛亂。
④石達開雖身處危境,對平定韋的屠殺起了重要作用,又遭猜疑,但他不顧大局,分裂出走,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力量,也應受到譴責。
以上從不同的角度,指出四人應負的責任,也有各自的理由。造成意見對立的原因:事件本身的起因、過程比較複雜,二是史料史實的引用問題。
一是逼封萬歲。它是天京事變的導火線,是事件的起因,但缺乏直接材料。一種意見認為:是楊偽稱天文下凡,逼洪秀全封其萬歲,圖謀纂奪洪秀全的領導權,(羅爾綱),根據是《李秀成自述》:楊要洪封其萬歲,“那時權柄皆在東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這是事變的起因。但也有意見認為,從現有材料看,“逼封萬歲”事實的根據不足,《石達開供詞》:“韋請洪誅楊,洪不許,轉加楊偽號,韋不服,便將楊殺死”。好象是洪主動加封楊“萬歲”,事變是韋昌輝擅殺楊秀清引起的。還有的分析認為,“逼封萬歲”是為了製造殺楊的藉口而來自天王府的謠言。
二是“密詔”問題。韋殺楊是奉洪的密詔,還是擅殺?一般記載說韋是奉詔,並論證說,如果沒有洪秀全的命令,韋昌輝不可能擅自從前線回京,也不可能進入防範很嚴的天京城。但也有人認為沒有密詔,最有力的證據是石達開供詞,說韋昌輝“偽詔”,即假託洪的命令回京擅殺,李秀成的供詞也沒有提及(石的供詞是錄供,別人代筆,李秀成的供詞是親筆,但事變時他還不是最高將領),到底誰是真的難以斷定,到底有無密詔,又是一懸案。
2、天京變亂出現的原因分析
由於對“逼封萬歲”和有無“密詔”存在異議,因而對洪、楊、韋在事變中的責任便存在不同評價。歷史上許多事件的細節,由於缺乏史料,可能很難搞清,我們在思考事變的原因時,可以暫時拋開對個人責任的追究,探求事變發生的階級原因和社會原因。從中可以看到歷史的必然與偶然的關係:
從現象上看,天京事變是偶然的,上述對洪、楊、韋、石個人的分析,都說明了這種偶然:如果沒有密詔,韋到不了天京:如果洪猜忌心不那麼重,重用石,就不會發生石達開出走事件。這都是一種個人因素造成的歷史偶然性(個性心理、經歷等,這種情況歷史上很多見:如項羽因驕傲而失敗,劉邦因善用人而勝利)。往往一個人的政治地位越高,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就越大。
但我們也要看到,在一些歷史偶然性的背後,還有歷史的必然因素在起作用。必然因素是反映歷史發展的一種總趨勢,是個人活動環境中不可避免的制約因素。從這個角度看,內訌不是偶然發生的,它是農民起義內部矛盾發展成對抗性矛盾的典型,是舊式農民戰爭不可避免的結果。
農民是小生產者,小生產的地位使他們在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的同時,還具有保守性、狹隘性、分散性、落後性,他們不能代表自己,即使在革命時,都無法擺脫封建思想的影響。他們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權,但這個政權又不得不沿襲了封建政權形式,沿襲了封建等級制度,太平天國政權的封建化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於天國政權的逐漸封建化和伴隨這種封建化而來的思想蛻化,導致了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和矛盾的激化。
表現:①內部爭權奪利鬥爭的發展:洪要建立洪氏王朝,定都天京後,他領布詔書,宣揚自己為真命天子,君臨天下,永掌河山,宣揚“茲我天王,口為天口,言為天言,詔書頒發,天下鹹知”。在天國內,楊秀清具有代天文傳言的資格,楊的身份,是一人(洪)之下,萬人之上。定都天京後,他雖大權獨攬,但也不滿足。東王府東試中出的試題是“四海之內有東王”,樹立自己的權威,對其他王則“威風張揚,不知自忌”……造成洪楊,楊與其他王之間的矛盾。韋昌輝雖然沒有楊那麼大的權勢,但對楊不滿,“奸詐相似,陽下之而陰欲奪其權”。韋的哥哥與東王妾兄爭宅,東王怒,欲殺其兄,發北王議罪,韋請對其兄五馬分屍。這些矛盾的實質:爭權奪利。
②生活上追求享樂,進入天京後,各王府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以奢侈和排場來顯示自己的權力和威風,“各王面盆溺器俱系赤金”,各王府都有千人以上的各種屬僚官員和侍從服役人員。“東王每出,儀仗隊千數百人,如賽會狀”。他們還制定了一套繁鎖的禮儀制度,高階官員出行,下級官員和士兵必須迴避和下跪,違者殺頭;洪秀全頒發詔書,如臣下叫出他妃嬪的姓名,或者抬頭看一下她們的面容,也是犯了大罪,要殺頭。
③用封建的君臣關係代替“天國天兄”平等關係。天國內部,不僅有森嚴的等級制,而且有世襲制,確定諸王世子“皆是管理世間者也”。還有九族同升制,即不僅諸王的妻子兒女,就是他們的旁系親屬,也“一體同稱國親”,前輩為國伯,同輩國宗,後輩為國相。他們還制定嚴酷的刑罰,鞭打、枷杖、斬首外,還有點天燈,王馬分屍等。燕王秦日綱帳下一個Wrangler因禮節不周觸犯了楊的一個“同庚叔”,衛國侯黃玉崑處理此事時,以為只要鞭打就行了,但東王大怒,不僅罷了黃玉崑的職務,杖三百,說秦日綱管教不好,杖一百,Wrangler則被五馬分屍。他們用這些刑法,維護自己的特權。
歷史說明:在革命風暴中建立的農民政權和封建政權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農民小生產的平等平均思想與封建專制思想之間,也沒有不可透過的萬里長城。農民在不堪忍受時,會揭竿而起,並建立自己的政權,但農民擺脫不了封建專制思想(帝王思想,等級思想,皇權神授,三綱五常)的影響,無法克服政權的封建化過程,無法克服內部的消極因素。內訌就是政權封建化及天國領導人思想蛻化的必然結果。
三、天京變亂產生了怎樣的影響?1、從領導集團來看,金田起義時的領導核心,除馮雲山、肖朝貴已先後在全州和長沙戰死,至此,楊秀清、韋昌輝死於內訌,石達開離京出走,首義諸王只剩下洪秀全,使太平天國失去了初期那種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2、從軍事力量上看,內訌的結果,失去了最有威信的軍事統帥,太平軍的骨幹力量至少損失在兩萬人以上,石達開出走時又帶走了大批精銳部隊,使軍隊元氣大傷。軍事形勢惡化,1856年底,放棄武昌,1857年,江西大部喪失,1858年,湘軍攻陷武昌,1857年12月,南北大營重建。
3、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國用以維繫人心的理想的破滅和精神的崩潰。過去人們奉為萬能的至高無上的“天父天兄”、“天王”、“真命主”和具有極大權威的“聖神風”,都由於兄弟相殺而失去威靈,過去一再宣示的“同扶真主”、“永享天父大福”等政治諾言,也幾乎完全破產。人們看到,被“天父上帝次子”洪秀全稱為“清胞”的楊秀清和稱為“正胞”的韋昌輝,都在自相殘殺中死去,起義之初誓同生死的老兄弟都慘遭殺害,還說得上“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麼?內訌使“天國”的理想光輝黯然失色。內訌使天國由高潮走向低潮,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相持和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