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當然可以。這一點都不用懷疑。

    練字的學習方法有多種,老師直接傳授,自學,還有透過網路媒體學習等。不管是那一種,都離不開臨帖。學習書法,首先要對文字存有恭敬之心。字不敬,心先病。只有心存敬畏,心正,筆才能正。給你推薦幾本易於初學的字帖。顏真卿多寶塔碑。這是顏真卿四十多歲時的代表名作,作品遒勁有力,雍容大度,用筆工整,結構嚴謹。是初學者練習筆力,增強控筆能力的最佳範本。

    柳公權玄秘塔碑,是柳公權的顛巔峰之作。筋強骨健,結構完美,所謂心正筆正的最好詮釋。

    歐陽詢九成宮,則被譽為楷書的極則,作品秀麗清勁,剛健挺拔,如玉樹臨風,凜然而不可犯。其實可以學習的古代經典字帖很多,關鍵的不是學習他人的字形。而是在字形中找到他們的書寫方法。學會了他人的用筆方法,字形則隨己之意,生成於無形之中。

  • 2 # 五美軒十三紅

    不練帖真的不能讓字變好!

    古往今來,凡字寫得好的,都是透過臨帖來實現的,歷史上沒有記載有誰不臨帖而把字寫好了的,至少那些書法名家全都是透過臨帖把字寫好,而被人們所公認的。書法是一個最講傳承的藝術,傳承就是取法,取法則需臨帖。王鐸曾一日臨帖一日創作,活到老學到老。真正學書法是不可能離開臨帖的,而且是學到老臨到老。

    練字不能閉門造車,關在家中廢寢忘食不透過臨帖來把字寫好是不可能的事。想把字寫好,先得把帖臨好,從字帖中吸取營養,從古人筆下吸取經驗。書法或許是一個再也超越不了古人的藝術,即使想創新,其必要前提是先走進傳統,透過入帖後,才有可能出帖。

    推薦幾種法帖供樓主選擇,我就不上圖了:

    楷書: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鍾紹京《靈飛經》、王寵《南華真經》、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陰符經》、顏真卿《勤禮碑》

    行書:王羲之《聖教序》、顏真卿《三稿》、米芾手札、蘇軾手札

    草書:王羲之《十七帖》、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孫過庭《書譜》

  • 3 # 筆尖寫字課堂

    “長時間寫字帖,字真的會變好看嗎?”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量變能否引起質變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好的量變會產生好的質變,不好的量變自然不會產生好的質變,也就是說長時間寫字帖,字會不會變好看,還得看你具體怎麼做的。

    下面我們就從量變能否引起質變,以及怎樣寫字帖字才會變得好看幾個方面入手來談談怎樣才能把字寫好。

    第一,好的量變才能產生好的質變

    很多人說字是練出來的,這話不假,但是要說只要長時間寫字帖或者說多寫幾個字,那麼字自然就變得好看了,這話我就不同意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要不然怎麼解釋有的人做文字工作,雖然寫了一輩子字,但為什麼還是寫不好呢?有的人練字得法,雖然才兩三個月為什麼字的質量卻有飛速的進步呢?

    這說明,“量變產生質變”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得看放在哪裡來說,比如放在書法練習裡來說,就不是絕對的了。

    趙孟頫說古人練習書法是這樣的: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臨之,便可名世

    古人練習書法,僅僅得到了幾行字,專心臨習,就可以名世了,這說明書法練習重質量而不應該重數量。

    唐代書家李陽冰說:

    昔王逸少攻書多載,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

    李陽冰的這段話是說,過去王羲之學習書法,並不是泛泛地學,而是專注於“永”字十五年,把“永”字學會了,就能寫好一切字了。[唐李陽冰篆書]

    這段話雖說有些誇張的成分,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量變引起質變”是有條件的,只有有效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英章先生自己也曾說當初父伯教習書法的時候,讓他把“高山流水,陽春白雪”寫了八年。[田英章書“高山流水”]

    我想,不管是趙孟頫也好,王羲之也好,田英章也罷,都是有道理的。不要一味地認為只要是量變就能產生質變。它也有可能往相反的方向發展。

    第二,不好的量變不能引起質變

    前面我們說過了,對於書法的學習來說,並不是你寫得比別人多,你就會比別人寫得好,而是看你學習得不得法,和數量沒有絕對的關係。

    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對“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有獨特的見解,他說:

    書法功力不是時間加數量,而是準確的重複

    這裡啟功先生闡明瞭數量和質變的關係,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有的人寫了很多字帖,天天都在寫然而寫不好,而有的人寫字的時間很少,但寫的時候很用心,雖每次只寫了二三十分鐘,也只寫了幾行字,然而效果卻明顯得多。[啟功書法]

    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蘊章老師曾在講座裡強調:

    學習書法並不是機械的數量的累積,而是有效的練習,一天形成的壞習慣,一個月也難以改掉,一個月形成的壞習慣,一年也難以改掉,而一年形成的壞習慣,恐怕一輩子也難以改掉。

    所以,正確理解“量變引起質變”這句話才是解決你能否寫好的關鍵。[田蘊章書法]

    我們透過舉例分析,量變引起質變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面,實際也就解決了“長時間寫字帖,字會變好看嗎?”這個問題,然而還不夠,解決怎樣運用字帖,怎麼寫好才是關鍵。

    一,學會讀帖,精準臨帖

    有人說書法就是運筆,掌握了運筆就能寫好,我說非也!書法的第一步讀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漢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漢字有音美,形美,意美,書法何嘗沒有這“三美”呢?

    我們寫字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觀察漢字的形態,具體來說就是觀察每個筆畫的位置,長短,粗細以及和其他筆畫在空間上的聯絡,如果按照“一點是全篇之準”來說的話,那麼每個筆畫都是另外一個筆畫的參照。[魯迅書法]

    以上說的是讀帖,讀帖以後就是臨帖了。關於臨帖的方法,古人論述可謂十分精闢。

    宋姜夔《續書譜》裡說道:

    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

    這裡姜夔強調的是臨帖要“思用筆之理”把行筆的脈絡搞清楚了,下筆便胸有成竹了,初學書法,可看一筆,寫一筆,只求質量,不求數量是保證進步的關鍵。

    總結起來,學習書法臨帖是不二法門,也是唯一要務,臨帖也是書法學習者終生的事情,我的總結是:仔細觀察,大膽推敲,嚴格落筆。

    還有古人對於臨帖的要求是要做到和字帖上的字達到“重影”,也叫作合掌,這雖然是極高的要求,也沒有人能做到,但是把要求提高了,態度和行為就不一樣了。

    二,循序漸進,筆法,結構,章法“三下鍋”

    什麼意思呢?因為就技法層面而言,筆法,結構,章法是書法最基本的三個要求,學習書法的順序也應該是筆法,結構,章法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和步驟。

    對照現在的字帖,都是基本筆畫,間架結構,作品練習示這樣的編排順序,這是一種科學的編排方法。

    對於筆法而言,掌握了基本筆畫,就能寫好組合筆畫,因為每個漢字都是由最基本的筆畫組成的,萬變不離其宗。

    對於結構而言,要在同類字中找相同的規律,例如橫豎筆等距,穿插揖讓,中宮收緊,結體勻稱等等,在結構方面要多積累構字規律,可參考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穿插揖讓”結構規律示例]

    對於章法而言,是在筆畫和結構過關的前提下產生的,原則上來說,不存在單字寫得好而全篇寫不好的說法,全篇沒有寫好,也就說明單字的結構還沒有解決,因此,練習章法也是一種“回爐重造”查漏補缺的好方法。

    然而,筆法,結構,章法雖然可以分開來談,但是三者不可偏廢,筆畫要放在單字裡去檢驗,結構要放在章法裡去表現,三者齊頭並進,也就是我所說的“三下鍋”。

    三,步步為營,舉一反三

    明代王世貞曾說學習書法的奧妙:

    法成之後,字型有管束;一字管兩字,兩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兩行,兩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紙。凡此皆學者所當知也。

    這就是說書法學習雖然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才能曲徑通幽,但也不是說要墨守陳規,亦步亦趨地走,而是要找其規律,從而舉一反三。

    這裡所說的“舉一反三”的“三”自然是泛指,不是說你學會了一個字就要會寫三個字,這裡著重強調的是書法規律的重要性,要做到舉一可以“反百”“反千”,能否做到“舉一反三”是練習是否得法和有效的檢驗方法。

    據新華社統計,我們的漢字有十萬之多,所以如果要把字寫好,那豈不是要把這十多萬字每一個都練習一遍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也沒有這樣做的,我們要學會找漢字的規律,特別是結構規律,書寫規律對於我們來說是大有裨益的![顏真卿《多寶塔》楷書書法]

    例如學習《九成宮醴泉銘》,學習《多寶塔碑》學習《神策軍碑》,我們就可以採用先學常用字,簡單字,筆畫少的,而後進一步學習常用偏旁部首,例如學會了“會”這個字,那麼“含”字“今”字就會寫了,這就是舉一反三的實際例子。

    四,持之以恆,摒棄抄帖

    學習書法,貴在堅持,堅持有兩個方面,一是三分鐘熱情,二是見異思遷。這兩種都是學習書法的大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法既要學,又要練,這又回到了我們前面書法質變是“準確數量的積累”問題上了。

    蘇軾說:“筆禿千管,墨磨萬錠。”可見學書法的付出是必然的。

    清《壯志歌》中有一句說:“寒氈坐透,鐵硯磨穿。”用來形容學習書法可謂是再合適不過了。

    書法就是在一筆一畫的千錘百煉之中體現其姿態之美,精神之美,意境之美!

    想要把字寫好,在方法上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切忌抄帖。

    抄帖的意思就是全然不顧我們上面所講的觀察筆法,結構,章法等等,而是信筆書寫,把書法的練習當做一種任務來完成,雖抄了幾本字帖,然而沒有真正寫好一個字,這就得不償失了,而且往往還會打擊練字的信心,這些都是方法不對所致的。[蘇軾書法作品]

  • 4 # 神韻軒書法

    任何藝術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書法寫字帖也是一樣,有一分功力,才有一分水平。

    智永、王鐸、何紹基臨帖四十年,形成自家風格。說明學習書法是長期臨帖,字才好看而有水平。

    梁同書主張學書一天三五百字,還要多讀帖,他說:"為高必因丘陵。″學書一道,除兒童時描寫上大人仿本外,方圓平直,粗能自書矣。即當盡心作楷,或日書三五百字,不可間斷,至半年一年之後,自然漸熟。熟則骨力強、步伐齊、心膽大、性靈出。然後以心之所好,無論晉、唐,把玩之,領會之,略得其趣,再講臨摹,所謂高之丘陵具矣,然政不須描頭畫角,較短論長,求中郎之似,鄰兒童之見也。

    學書之道在於多寫多悟,臨帖時多對照原帖校正。這樣反覆多次的精臨,循序漸進,功到自然成,字就會變好看了。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小楷《陰符經》為歐陽詢所書。)

  • 5 # 尹衛東痴墨拙篆

    當然可以。臨帖就是從看中學、學中悟、悟中習練書寫功力、章法與神韻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逐步地掌握書寫的筆法、技巧和規則,為日後的進一步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長時間的臨帖而打牢書寫基本功,書法的創作是無從談起的。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6 # 維179628508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至於你的字能好看到什麼程度,那就另當別論了。俗話說得好,同樣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重複的事情認真做,你就是贏家。意思就是,只要你不忘為做好某一件事的初心和堅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匠精神,並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會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像這種成功的案例不勝列舉。比如,各路奧運冠軍,各行各業的專家等等,無不是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的。

    學習書法也是同樣道理。那些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們,哪個不是用掉成缸的墨汁和用禿數不清的毛筆,才成就為一代宗師。

  • 7 # 聲遠q95393702

    我的回答是,選一本你自己喜歡的字帖,楷書或行書,照字帖上的字練,把自己原來的寫字的壞習慣去掉,堅持三年的學習,每天寫二小時左右,你的字一定會寫的很好,有字帖的味道,漂亮耐看!

    本人喜歡書法,練隸書四年左右,

    下面是我的習作!

  • 8 # 書法有云

    長時間寫字帖,字真的會變好看嘛?長時間的臨寫字帖是字可以變好的一個前提。也就是說:想要把字寫的好。那麼它的前提就是一定要長時間的臨帖。但是,長時間的臨帖並不意味著字一定能夠寫好。這裡頭會涉及到選t帖及臨帖的方法。只有選帖正確,臨帖方法沒有問題。如此,便能夠在長時間臨帖中使字變得好看。

    圖片:啟功書法

    一、選擇字帖

    大體上來講,正如題主所提問的一樣。長時間的臨寫字帖,是可以使字變得好看的一個前提。但這裡頭涉及到字帖的選擇,字帖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古人曾精闢的對字帖的選擇說出了“”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的句子。

    在中國的南方。一般人的審美是比較喜歡飄逸、清秀的風格,而在北方人們更多喜歡那種雄渾、粗獷的風格。倘若南方的書法學習者去選擇帶有北方風格的字型,那麼可以他學習的效果可以說是事倍功半,遠不如選擇那種清爽、秀美的風格來的快。

    圖片:孔侍中帖

    二、臨帖的方法

    臨帖的學習方法我們一般是繼承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臨摹學習法。所謂臨摹學習法是臨寫法和摹寫法的統稱。

    簡單來講,臨寫法就是一邊看著字帖一邊進行書寫的一種學習方法,而摹寫法則是將透明薄紙覆蓋在字帖上進行描寫的一種學習方法。

    臨寫法比較容易得到古人的神采,而摹寫法則比較容易得到古人的字形。臨寫和摹寫在書法臨帖學習中相互交替來使用可以使我們的臨帖效果形神兼備。

    圖片:鄧石如《篆書文》

    綜上所述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長時間的臨帖學習是可以使字變得好看。但是,前提要字帖選擇沒錯以及臨帖的方法沒有問題。只有如此,在臨帖的學習中就能夠體會出自己的書寫不斷在進步。

  • 9 # 狂草控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字會變的好看,人也會變的好看呢。因為在書寫中能夠尋找到樂趣,感悟到書法之美,體會到漢字淵源的博大精深。修字即修心,心靜乃萬物皆賦予我們美感。當然,一開始肯定有曲折與紆迴的,但是隻要我們足夠用心用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古有池水盡墨,積筆成冢,先賢為大家做出了表率。如果您喜歡書法,那就行動吧,不用猶豫,不用懷疑的。一己之隅見,供參考。

  • 10 # 申正義文

    長時間寫字帖,字真的會變好看嘛?這可不一定!我身邊的一位朋友臨了近十年的帖,但寫出來的字連自己都不滿意,最後改行去學詩詞了,當然這是個例。

    一般來說,要寫一手好看的字,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臨帖,而且是持續不斷的臨帖才可以獲得。但,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擇帖是否對路?臨帖的方法是否正確?筆墨功夫,審美意識等綜合素養是否俱備?臨帖不是死臨硬寫,還要精細讀帖,隔三差五的涉獵其他經典法帖,以利開闊視野,補充養分。如果只一味地埋頭臨帖,且不能觸類旁通,從中去感悟帖主的筆墨精神,即使你花費多長時間臨帖,也是圖勞無功。

    “天道酬勤”。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畢竟是少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學書法也是一樣,只要將路子走正,方法得當,專心投入,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字,將會越寫越好看。

    以下為本人臨王羲之《樂毅論》區域性

  • 11 # 王乃棟說書畫

    長時間寫字帖,毛筆字是真的會變好看點。古人寫了一輩子,所以基本上人人會寫一手好看的毛筆字。

    但是長時間寫字帖,雖然毛筆字變好看了,卻並未變成書法,只變成了好看的書寫。所以古代讀書人雖然個個會寫一手好看的舘閣體毛筆字,其中能成為書法家的毛筆字,按比例計算可能萬分之一都不到。

    為什麼?因為寫得好看的毛筆字,和寫得符合筆法的書法,根本不是一回事,雖然兩者都是毛筆字,形式上看起來一樣,但實質上有本質的區別。唐代孫過庭《書譜》說過其中的差距是: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因此提問者和答題者如果弄不清楚這個關鍵問題,說來說去均不免是隔靴搔癢了。

    這個事關藝術的問題,不可不知。

  • 12 # 雨夜構想

    長時間寫字帖和長時間學習字帖是兩個概念。

    就算是一輩子都在寫字帖,要是不用心去學習。始終都是照葫蘆畫瓢,學不到書法的精髓也是徒勞無功。很多人都是這樣,他們在不斷的寫字帖,就是看不到進步,反倒是離開字帖就不會寫字了。這就是典型的只寫字不學字,這樣的趨勢下去,說的嚴重些很有可能到了最後連字都不會寫了。這麼說可能有點聳人聽聞,事實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

    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虛心學習的過程。學習時候要舉一反三的學習才會把字寫的漂亮,不僅要寫字帖還要學字帖,認真的讀帖臨帖,直到背帖,脫帖。一直到自己創作作品。這才是真正的學習之路,千萬不要一味的寫字帖,陷入一個死迴圈無法自拔那將是最壞的結果。

    大多時候我們學習書法,都是要先臨帖的。可是有些人會陷入到一個誤區之中,那就是把臨帖當成了第一要務,以為只要臨帖熟練了,寫出來的字自然漂亮。殊不知,臨帖時寫的很好,離開字帖就不會寫字。這就是不讀貼不背帖的缺點的體現。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寫,適當的停下來學習一下書法知識也是十分必要的。

  • 13 # 窩神怎麼說

    長時間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很好的途徑。選擇合適的字帖很重要,規劃自己學習的順序也很重要。只要長期堅持,讓自己的字變得更漂亮,那是肯定的。

    初學書法者,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帖,建議從楷書開始學起,如顏真卿、歐陽詢等。然後漸漸再練篆書、隸書等。有專家建議按照中國文字的發展順序去一一習練。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臨摹字帖,不代表就是簡單的照著描摹,臨帖必須先讀帖,先研究作者的筆意章法、用筆手法、結字規律,分析作者的創作規律和構字意圖。

    精讀字帖以後,才開始對臨,對臨的過程中不斷的印證讀帖的理解,修正自己的筆法。

    對臨之後,可以開始嘗試背臨,背臨的過程中,逐漸加深自己對原帖的理解,熟悉原帖的規律。

    最後,可以嘗試意臨,在自己對原帖理解的基礎上,可以延續原帖的風格,去發揮創作。

    練習書法非常適於的調養身心、修身養性。只要持之以恆,加上正確的方法,肯定是會讓你的字越來越漂亮的。

  • 14 # 抱庸詩書

    但是,長時間的對著字帖練習未必就是最好的方法,這樣容易疲勞,視覺疲勞審美疲勞,要保持激情不減是很難的事情。關鍵的還是要得法,得有效果。我經常舉的一個例子是,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文書筆吏,寫字就是他們的飯碗,是他們一生都在堅持的工作,但是我們看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有幾個是從文書小吏寫出來的?所以僅靠量度的積累,未必能實現質的變化。

    這裡要講一講悟性,書法中所講的悟性是開悟開化,並非就一定要是天賦異稟。就比方說臨摹,有的人只終於抓形,有的人同時能看到筆法,有的人還能從中總結風格,這就是悟性的差別。書法學習具有一定的基礎之後,怎麼學就要比學什麼更重要。點畫結構與結體是書法的基礎,個人基礎到底怎麼樣,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然後再去選擇確定學習的方法。

    針對提高個人書寫基礎的方法,主要分兩種:一是固強,二是克弱。比如自己的強項在於筆法嫻熟,結構基礎好,行氣也不錯,而缺點在於點畫粗糙,結體不美觀等等。那麼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先固強的方法,讓優點變得更加突出,從而掩蓋一些不足。也可以重點抓克弱,彌補書法的短板。雖然最終是殊途同歸,但效率大不一樣,要針對個人的實際靈活處理。

    書法的學習,臨帖是最重要的方法手段,看帖學書法絕對不會錯,但十年讀一帖的做法究竟有沒有必要值得商榷。依據我個人的實踐體會,硬筆書法臨一本字帖,一般不超過半年,主要是看線條結構與結體,硬筆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深挖細掘,書法自學有時也要堅持“大行不顧細謹”,取走你最需要的東西。最艱難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融塑自己的書寫風格,這個是需要貨比三家、博採眾長的,人生短暫,還是要追求一個效率。

    抱庸妄談。(挺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15 # 翰墨書道

    不知題主所謂的寫是什麼意思。

    寫,一般情況下就是抄錄和書寫。但對於書法,是不會用寫這個字的因為寫,是不可學好書法的,書法是靠練出來的。練也不是反覆的抄寫,而是對照字帖去臨摹練習,這樣才有希望學好書法。寫字不需要字帖,但練書法是需要字帖的。就是不需要字帖的練習,也是按照過去所學習的書法知識與知識來書寫的,是和我們的大眾化的日常書寫有著本質的區別的。長時間寫字也可能會使得自己的書寫水平有進步,但絕對不可能學好書法。書法的學習需要模本或字帖,而且是經典的優秀的書法字型。透過長時間的臨摹學習才能學好書法,寫出具有書法藝術氣韻的作品來,嚴格意義說我們日常書寫是算不上作品的,除非是書法家的日常書寫,但仍然比較少能夠稱得上作品,書法作品多是創作而成的。古代的經典書法作品有的是作品,有的叫帖,和現代人的書寫水平是不同的。

    寫字帖,按照本意就是抄寫不是臨摹或對臨,寫字帖可以不用讀帖,而臨摹是需要讀帖的,就是在臨摹之前要對範字進行分析研究,掌握點畫形態位置,偏旁部首和結構組合方法、特點,以及用筆技法,取勢神韻等,都有分析到位,做到胸有成竹。然後按照讀帖所得在紙上進行對臨練習,直到能夠背臨下來。才算完成一個字的臨摹學習。這樣才能寫好書法或字。

    如果就像學生抄課文那樣抄字帖,是不可能寫好字的,因為你不是在學寫字,而是抄文字內容。更嚴重的是在反覆重複自己的錯誤,如果不對照字帖檢查,來糾正錯誤的話,一旦養成習慣,積習難改。為以後的臨摹學習反而帶來了更大的副作用,得不償失。

  • 16 # 古帖今臨

    這是肯定可以的!

    但是光臨摹字帖而絲毫沒有進步的也大有人在,原因不單單隻有一個!

    1.沒有注重臨摹方法,盲目練習

    很多朋友透過朋友的建議買了毛筆,買了墨水,買了一堆宣紙,一本字帖就開啟了書法之路。然而並沒有注意練習的方法,直接對著字帖就是“抄”,寫完一張很滿足,寫完一堆更滿足,然而十天半個月下來,看似很努力看帖練字,卻沒有絲毫進步!這是因為沒有去仔細觀察字帖中筆畫的基本長短,線條粗細、方向也沒有注意到,這是其中一個問題

    2.頻繁更換字帖

    有些朋友在初學的時候一下子搞不清楚想要學哪一家的哪個字帖,聽人推薦就購買一套,聽另一個朋友推薦就又購買一套,然後練習的時候,練了幾天就顯得煩躁了,於是就換帖繼續臨摹,不稱心就又換帖,這樣淺嘗輒止,是沒辦法把字寫好看的!建議大家在臨摹字帖的時候要選擇一套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持之以恆臨摹下去!

    說到持之以恆,第三個問題就是

    3.不能堅持臨摹下去

    學習書法是一項很枯燥的活動,若不是有一百分的興趣愛好,要堅持下去靠的還是毅力,靠的是堅持!很多朋友方法對了,選帖也做了,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制定好一個練習計劃,總是前幾天練著練著,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就沒影了。這樣子臨帖即使認真了,沒有持之以恆地練習也還是沒辦法把字練好的!

    綜上所述,認真臨帖是能夠把字練好看,但還需要臨摹方法,認真讀帖,先認準一家一帖然後持之以恆地練習!

  • 17 # 神州書畫研習社

    一、無數古人和今人的學書經歷證明:學習書法(毛筆字或硬筆字)最正確的、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臨摹書法名家的經典法帖。

    二、字帖在書法史上有四種存在形式——

    a形式:”書法真跡“——字帖原本是指書法名家的親筆書寫、流傳下來的真跡。這種字帖真實地傳達了原作者的“筆法”、“字法”、“章法”、“意境”的所有細節,是後人學習書法的珍貴資料,例如去年在日本展出的《祭侄文稿》即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書法真跡。

    b形式:”書法摹本“——名家書法“真跡”是極其珍貴的,不要說後人,即便是與“名家”同時代的人也是很難見到的,於是產生了書法真跡的“摹寫本”,例如現代人見到的《蘭亭序》即是唐代流傳下來的摹寫本(唐代能見到《蘭亭序》摹寫本的也只限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幾位重臣)。

    c形式:”碑刻拓片“——為了擴大名家書法的”閱讀面“,滿足普通人學習書法的需要,古人把名家的字刻在木板或石板、石碑上,上墨拓印,製成字帖(歷史上著名碑刻的原拓片是珍貴的文物)

    d形式:”現代印刷“字帖——現代人把名家真跡或碑刻影印而成的字帖(影印技術為現代人學習書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三、學習書法為什麼要臨習字帖?

    a、入門的需要——掌握筆法

    是不是掌握筆法是判斷一個學習書法的人是否已經入門的標準。臨帖是學習筆法的便捷門道。

    b、快速進步的需要——節省時間

    掌握筆法(入門)以後,就要學習字法、章法、意境等書法要素,這些東西是很抽象、很難懂的,只要反覆認真臨習、體悟才能掌握,如果不臨帖要弄懂這些東西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歲月。

    c、綜合提高的需要

    臨帖不僅能學習技法,還能從字帖中學習與書法相關的知識,提升眼界、格局。

    四、怎樣臨帖?

    a、選字帖

    我們臨帖的目的是學習書法名家筆法、字法、章法等,因此書法名家的經典墨跡本是首選,選不到墨跡本再退而求其次,選用碑刻本。

    b、選有代表性的單字——少而精

    為便於學習筆法、字法,要選出有代表性單字來重點臨習,選字要少而精。

    c、選字組、選片段——循序漸進

    學習章法要循序漸進,根據學習目標選字組、選片段穩紮穩打、步步過關,要精選多練,精益求精。

    d、臨創結合——走出字帖

    臨帖後期,要臨創結合,鼓足勇氣、大膽嘗試、邊臨邊創、學以致用,最終走出字帖。

  • 18 # 墨緣7144611883

    對於長時間寫字帖,字真會變好看嗎?這一問題是不確的。如果買本字帖,不掌握要領,每天都在抄寫,既使時間再長,字很難變的好看。只有按照字帖的要求,認真臨摹,堅持不懈,天長日久,當臨寫到形神兼備時,字就會變得好看了,一般都是先學楷書,楷書學好了,工作、學習還是滿足不了需要,還應學行楷,只有把行楷書學好了,達到應用自如,這才是學習書法的主要目的。下面就把我臨元代趙孟頫的楷書發表到網上,希望與朋友們共同交流。

  • 19 # 藝海緣945

    這個問題毋容置疑,百分百是這樣的結果。但臨帖必須注意方式方法,不然離開字帖就是自我體,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到底該如何臨帖呢?其實這個問題我以前跟大家分享過,在此不妨在複述一遍,加深印象。

    一、影摹。就是將紙直接覆蓋在字帖上一筆一畫的書寫。這樣寫,能準確地把握筆畫的正確書寫,掌握字的間架結構,把原字“影印”下來,這樣寫出來的字跟原貼一模一樣,肯定好看。

    二、對臨。就是對照字帖一筆一畫地寫。這樣寫,能正確把握筆畫書寫時的運筆、行筆和收筆的執行方向,準確把握點畫位置,對字的結體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但對臨需注意,別看一筆寫一筆,而是要看一字後寫一字,逐步提高到看三五字或一行再臨,這樣長期練習下去,才會有長足的進步。

    三、背臨。就是要對字帖通篇默臨。這首先要熟悉字帖原文,能夠背誦原文,在此基礎上再背臨原字帖。如果能完整地把原貼背臨下來,說明功夫基本到家了,可以考慮從事書法創作了。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把字寫好,寫出風格和水平,寫出不一樣的人生。

  • 20 # 勝友如雲24

    你的問題太簡單了,長時間寫字臨帖,字當然會變好看了。前提必須是臨帖和堅持。如果不臨帖,又不能每天堅持寫,那就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現在有200萬給你做投資,你會做什麼?或者如何分配才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