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有小毛驢的富壕

    15集 生日那天他媽媽急著上班沒有遵守給他做海帶湯的諾言,沒戴頭盔騎摩托被抓到警察局,後來他爸媽來領他回家,他媽媽坐到他旁邊後,眼神躲閃著跟媽媽說了對不起之後,以為媽媽要打他,提前縮好了脖子

    媽媽心疼又好氣,結果媽媽很溫柔的撫摸他說沒受傷吧

    之後的鏡頭也是媽媽在撫摸和你安慰兒子,母子倆在警察局一起哭鼻子。應該是一個感覺有所虧欠一個感覺有所愧對吧。

    之後回到家,媽媽給他補做了海帶湯,也到了媽媽該去英語學院的時間,於是媽媽讓他自己吃完,他說我不想一個人吃

    語畢自知提了過分要求,埋下頭乖乖吃飯

    媽媽心裡很感觸,坐下陪他吃飯

    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開始主動和媽媽聊天,聊鄰居家孩子們的八卦

    真是像極了高中時候的我,家裡有父母各種煩,覺得被管著不自在,大學離家了只有假期回家,父母半天不在家心裡就有點失落

  • 2 # 藍兔說電影

    請回答1988這部劇算是韓劇裡面比較經典的了,當初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其實剛開始並沒有覺得這部劇有多好看,尤其是第一次聽到劇中為了增添搞笑氣氛放的羊的聲音,反而覺得很懵,搞不懂為啥編劇會放羊的聲音進來。不過看了幾集後,就被這部劇細膩的情感秒迴帶入到了劇中。

    不得不說,南韓人在拍攝這類題材的影片,對人物情感的刻畫加上臺詞的結合,真的是非常的走心,難怪無數的女孩子們熱衷於追韓劇,就讓我這個男的在看這部劇的時候也時不時被感動。

    記憶最深的就是德善的姐姐寶拉出去工作,走出家門做進車裡,他的父親拿出一卷錢給寶拉。寶拉從小就是個有主見有思想的女孩,在家中也是比較強勢的,父親是一個憨厚老實善良的人,大女兒寶拉跟父親不時有矛盾產生,父女感情並不很好。但是年輕的寶拉並不懂得父愛的深沉,平日裡,父親為了這個家一直在工作忙碌掙錢,不時還帶回來一些出於同情購買的一些不需要的東西,雖然遭到了寶拉母親的責罵和寶拉的白眼,但父親總是嬉嬉笑笑的不放在心上,因為父親知道,他們是最親的一家人。父愛並不是表現在臉上和話語上的,父愛的深沉是要用心慢慢品味和發現的。

    寶拉坐在車裡準備出去打工掙錢,這時候父愛的深沉就表現的淋漓盡致,演繹出太貼地氣的普通老百姓的一面,拿出一卷錢,塞給女兒,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寶拉是自己的女兒,擔心女兒在外面不能照顧好自己,擔心女兒在外面受委屈,就算掙不到錢也沒關係,只要女兒過得好就是父親最大的心願。

    父親並不想讓女兒去打工,但是寶拉長大了,是需要獨自面對社會的時候了,猶如女兒嫁人一般,總有一天子女都要離開父母溫暖安全的翅膀,飛向天空。父親太明白了,所以就算十萬個不想讓女兒走,但還是尊重了寶拉的想法。

    而寶拉在看到父親拿出錢塞給她自己的一剎那,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父親是多麼的愛她,那一個寶拉也真正懂得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於是綁不住內心的情感,哭了出來,但她不想讓父親看到她在哭,父親也不想讓寶拉看到他在哭,於是寶拉啟動車子,慢慢開走,從後視鏡看著父親注視她離去的背影。

    這就是父愛,這就是親情,這就是世界上最關心我們的人,向父愛致敬。

  • 3 # 看遍生活百態

    《請回答1988》是聽身邊朋友推薦才知道的,剛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型別,就沒有去看。後來有一段時間沒有劇可看,就找到了這部劇,說實話,第一次看,看第一集不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可能就是感覺風土人情和語言都不太習慣。

    後來又看了一次,硬著頭皮看完了前兩集,誰知道越看越上癮。被鄰里之間的親近感動,被幾個少年的親情感情感動。

    我感受最深的一幕是最後成寶拉和成善宇結婚的時候,寶拉爸爸穿著寶拉送給他的皮鞋,被德善發現鞋子大。當時的父親被自豪和分離弄的緊張不已。尤其是兩個人都不善於表達,寶拉爸爸給寶拉的一封信:“寶拉啊,27年前的這個時候,聽到你媽媽的慘叫聲,隨後就聽到你的啼聲,爸爸至今記憶猶新,當時那個渾身血汙的嬰兒,什麼時候長這麼大了,還出嫁了。寶拉啊,希望你不要忘記,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是爸爸最珍貴的寶石了。我愛你,我的女兒,無比感謝你成為我的女兒!”

    劇中寶拉和寶拉爸爸的親情線一直都是平凡樸實但是卻催人淚下的。每次看都是淚點。推薦大家去看一下。

  • 4 # 阿彤木來啦

    請回答1988》是南韓特別溫情的一部電視劇,在大學期間,就一直聽同學說超級好看,正好那段時間荒劇,也是那個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這個劇。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那天姐姐寶拉過生日,而德善的生日只離姐姐只有3天,那也是她18歲的生日,在很早前,德善告訴媽媽今天她想單獨過生日,但是今年的生日還是跟姐姐一起過,再給姐姐唱完生日歌后,爸爸拔了幾根蠟燭,給德善唱起了生日歌,德善的委屈瞬間爆發,善良的德善哭著說,為什麼姐姐和弟弟有雞蛋吃,而自己只有黑豆?為什麼姐姐和弟弟吃雞腿,自己只能吃雞翅?為什麼姐姐可以單獨過生日,而自己不能?善良的德善哭泣著說“為什麼偏偏是我,我也喜歡雞蛋呀,我也喜歡吃雞腿呀”看這一段時間,眼淚忍不住的往下流,是呀,都是孩子,為什麼唯獨是我,懂事善良的德善真的好可愛呀。以前自己總覺得爸爸媽媽偏心,因為弟弟一哭,我都會捱罵,等我長大後,發現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從來不吝嗇,甚至比弟弟還要多很多。

  • 5 # 贈你滿心歡喜

    《請回答1988》這部劇,最近又再重溫,剛看完第一集。

    靠著以前的記憶,最讓我忘不了,也最最心酸的一幕是德善奶奶去世。

    德善和姐姐,弟弟一起來給奶奶奔喪,本來以為家裡肯定會大哭小叫,還想著要如何安慰爸爸。

    沒想到的是,一進門竟然看到爸爸喜笑顏開的陪客人喝酒,院子裡除了滿地的鍋碗瓢盆一片狼藉之外,看不到誰有傷心的表情。

    兩個姑姑還在攀比誰的首飾更值錢,那個時候德善的內心是凌亂的,一如看劇的我們,難道德善的爸爸姑姑們,都是不孝子孫?

    姑姑哭著扔掉首飾:“帶你還有什麼用啊,媽媽都沒有了”。

    那一刻突然理解了,大人們不是不孝,不是不哭,而是有些眼淚一定要跟能懂的人一起流。

    兄妹一起長大,媽媽是他們共同的媽媽,有關媽媽的回憶也只有跟他們一起分享才有意義,這才是一奶同胞打不斷的血緣所在。

    哭完之後,兄妹幾個坐在媽媽的靈位前,一起回憶有關媽媽的過往,回憶他們小時候的歲月,鏡頭拉遠,音樂響起,場面格外溫馨,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下來。

    生老病死,一個人一輩子誰都會經歷,故事的情境代入感太強了,不用看劇,即便是回憶也會讓我的眼眶瞬間溼潤。

    因為剛看完第一集,我就說一下第一集裡讓我感觸頗深的細節:到了飯點兒,除了阿澤之外,幾個孩子的媽媽都站在門口,大聲的喊著各自孩子的名字,讓他們回家吃飯的場景,瞬間把我拉回了80年代。

    現在基本聽不到家長喊孩子吃飯了,住樓房的住樓房,即便住衚衕裡,孩子們也都有手機,電話手錶,媽媽再不用扯著嗓子喊孩子了,但是有媽媽喊回家吃飯的記憶,卻讓我念念不忘。

    所以現在回老家,媽媽做好了飯,我會扯著嗓子在院子裡喊:爹,吃飯了!哥,吃飯了!弟弟,吃飯了!

    我就喜歡聽他們答應的聲音:知道了,來嘍!

  • 6 # 拾憶情

    善宇外婆來看望女兒,為女兒留錢。兒女在父母眼中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即使已為人母,父母仍然牽掛擔心,你過得好與不好,他們一眼看穿,好感動啊,有父母的疼愛掛念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德善的爸爸對德善說: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做的不好希望你告訴爸爸。看到這裡時淚奔了,我曾經不止一次的抱怨過我的父親,嫌棄他嘴笨,懶惰,不求上進,不能給我們足夠好的生活,現在想來覺得,可能父母能給我們的已經是她們的全部了,而我們卻不懂,我們也有累也有想逃避放棄的時候,請允許他們也有累的時候,父母並不是萬能的,我們要學會體諒。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孩子,請給彼此一個學習的機會。

  • 7 # 舟慶華

    回答這個問題,以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九八八年,我們十八歲。高中畢業,奔向似水流年的職業。

    如果不是這個問題,單指什麼。不放心,查了搜尋。果然,是韓劇。

    久已不看電視,更別說韓劇了。國內好電影好電視劇那麼多,追他國。我有點懵。

    原來是韓劇,那我也掰扯掰扯。因為它的體裁,還蠻對我的胃口。

    說得是鄰里情,親情,友親,愛情,戀情。

    其它四個,誰都必經。經營的很好。我透過這個韓劇說說鄰里情。

    小時候,一個東西長長主巷,每間隔錯對50米,就有南北小巷,通往另一條主巷。

    我們的主巷,叫后街。主巷及小巷裡的大人,小孩,爺爺奶奶,全都認識。

    不耽是點頭微笑的那種,我們經常串門,看別人家的電視,父母回來晚了,吃別人家的飯。

    有了重活,鄰里也幫著幹。大家齊上。

    四合院,有一家三代獨住。也有大的四合院,幾家不同姓的同住。

    也其樂融融。

    大人做飯,老人聊天下棋喝茶,小孩們做不完的遊戲。諸如打沙包,跳皮筋,跳繩等等。

    快樂了自己,相融了別人,也鍛鍊了身體。

    這都是以前的回憶。

    現在的鄰居,住十幾年都不熟悉,也不打招呼。

    一個小區住著,見了面繃著,誰也先不開口。

    卻安然住了許多年,許多年。

    現在的交往,大都是興趣交往。大多是廣場舞的一簇,大合唱的一幫。秦腔京劇一堆,跑吧登山的搭汕。

    鄰居的疏遠,遠的不能再遠。

    高樓大廈,白天裡的高,深夜裡的燈火闌珊,一堵高牆,恍似沙漠遠。

    現在的人們,最沒有的就是,鄰里情。

    為此,小區沒有共同的活動室。公共活動的空間。

    古代的民居,居住,學堂,議事廳,公共區域,規劃很到位,也人性。

    現在的建築,是不是少了交際的空間。還是我離題萬里,洋洋灑灑一路,不著邊際。

    但鄰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只要民住,誰也不是孤芳自賞的一個。

    鄰里情,更是新風尚,值得提倡。

  • 8 # 山海仁愛

    《請回答1988》於2015年11月6日在南韓tvN有線臺播出,該劇主要講述了1988年在首爾市道峰區雙門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描繪了一個溫暖的親情、鄰里街坊小市民傳統的愛情與友情的故事。這部劇在豆瓣有評分9.7分之高,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劇裡有哭點有笑點,對於每一個人物刻畫得很細膩,演員的演技也是很真實,一幀幀畫面既溫暖又感人,也讓15年的德善進行故事敘述的方式讓大家猜最後德善跟誰在一起,勾起觀眾的好奇心,所以這部劇可謂是“神劇”。

    劇裡德善、阿澤、正煥三個人的關係可以說是整部劇的主線,雖然跟平常電視劇的套路一樣,但是在1988裡面給觀眾的感受就是單純又溫暖感動的。德善會因為好友說正煥喜歡她然後就去對他好渴望獲得相同的回報,正煥會早早起床在大門等德善一起上學,而阿澤用自己的方式粘著德善依賴她。

    然而他們是一起長大的夥伴,正煥從阿澤的表現中察覺到阿澤喜歡德善,阿澤發現正煥的錢包中放著正煥和德善的合照。他們開始在友情和愛情中糾結,結果就是友情戰勝了愛情,他們不約而同地放棄追求德善。

    長大後的他們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卻沒有料到在1988年那一個晚上所有的事情已成定數。睡夢中的阿澤親了德善,也許在這個親吻中德善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喜歡,她早已做了選擇,但是她在友情面前退縮了。

    長大後的正煥恨1988年的自己,恨自己錯過了德善。長大後的他也知道他不會與德善在一起了,因為他錯過了那個時機,緣分也不會經常找他。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過這次的錯過是一輩子而已就算正煥真的去跟德善表白了也只能是被當做開玩笑一樣一笑而過了。

    善宇的媽媽是小編最心疼的存在了,丈夫意外身亡留下一雙兒女在身邊,沒有念過多少書的她靠著政府的救濟、鄰居的幫忙支撐下去。可是人生總是不公平的,婆婆對自己惡語相向、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要求將兒女交給婆婆撫養一連串地擊打著她,但她並沒有放棄,可能“為母則剛”讓一個這麼瘦弱的人用自己的能量將兒女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旁白有一句是這樣說的“聽說神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這個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依舊力大無比。”是的,媽媽這一個詞僅僅是一喊就觸動人心絃的存在。

    所有的父母也不是一出生就會當父母,他們也是自己爸媽的孩子,只是年齡讓他們學會去堅強。媽媽過世時等到哥哥回來才嚎啕大哭的德善爸爸,在媽媽祭日時想媽媽的正煥爸爸。他們在孩子們的面前永遠是最勇敢的戰士,彷彿世界上沒有他們不會的東西,也曾彷徨過迷茫過,但是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時又重拾武器繼續與命運的不公戰鬥。親情就是這樣一個偉大而又平凡的存在。

    《請回答1988》是一部很真實的電視劇,裡面的人情冷暖,各種片段都能觸動著觀眾的心絃。回想起裡面的劇情,可能會讓你嘴角帶笑亦可能讓你感動落淚。雖然有各種的波折,但是都熬過去了,除了靠自己的力量,鄰里之間的幫忙讓著五家人度過了許多波折,感情也根深蒂固地植根在每個人的心裡。這是最美好的感情,如果真的存在,那一定是人生最美好的模樣。

  • 9 # 晨影影視屋

    《請回答1988》這部劇裡有共鳴有感動真的很多,基本每一個場面和每一個細節都與那個時代緊密的聯合起來。雖然不是在中國,但大多數的場景與中國的那個時代也很相似。

    如果說最被感動的一幕,我覺得鄰里間情義與父母子女間的情感流露時最感動。

    《請回答1988》講述的是88年住在南韓首爾的雙門洞的五個家庭之間的鄰居間溫暖與情義,青梅竹馬的五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愛情與友誼,還有那個年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因為它的主要場景與我們以前生活的場景非常相似,所以感覺很真實,回顧那個年代就像溝起童年的回憶。

    一 最感動的一幕鄰里間溫暖的情義最感動

    德善去修學旅行前一天,德善媽媽為了給德善旅行的零花錢,找政煥媽媽去借錢,可是因為曾經借過太多實在不好意思再開口借錢,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有眼力見的政煥媽媽知道了之後,晚上以送玉米的名義偷偷把裝錢的信封放在玉米籃裡。這一幕看得我心裡暖暖的,特別感動。

    那個時候的鄰居真是跟俗語<遠親不如近鄰>一樣,鄰居之間的情義很厚重。互相之間也很信任。現在雖時代發展了,人情卻不如往日,有時會讓我們懷念起那個鄰里間特別純潔的日子。

    其實德善爸爸是在銀行上班,算是比較體面又收入好一點的工作。雖然有三個孩子在讀書,但是如果省吃儉用的話,也不至於這麼窮。只是德善爸爸心地太善良,曾經替朋友擔保出了問題,只能用工資的一部分要還債,所以德善家才過得這麼苦。

    後來有一天不用再還債了,工資信封原封不動拿回家時,對他們一家人來是無比高興的日子。不只是能改善生活,還可以存錢的希望,讓他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父母與子女間的情義讓我最感動

    德善他們長大了爸爸也快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離退休幾年前就被通知榮譽退休了,預退的浪潮也沒有放過南韓的工薪階層,工作了一輩子的人即將退休的感覺遠比我們相像中的要難受得多,而且那個配音的歌很觸動心絃<有朝一日終會逝去的燃燒青春>,這是我最感動的一幕。

    政煥的爸爸與媽媽也在經歷著步入老年生活前的更年期。媽媽常常對家人發火,又隨時掉了眼淚。面對孩子們的成長高興的父母,面對自己的老去卻難以接受。

    為了安撫父母的心情,孩子們商量著對策。

    政煥他們給爸媽舉行遲來的婚禮。

    德善他們給爸爸舉行退休儀式。孩子們做了感謝牌送給爸爸,雖然以後再不能以職稱稱呼,但不變的是一個妻子的丈夫,三個孩子的父親。這個場面很感人。

    二最觸動內心的細節01

    家家都還沒有洗浴和熱水器,洗頭只能用盆接水和燒熱水洗,這個過程可能70~80年的孩子們經歷過的很多。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相先洗後洗的問題也會爭論半天,真的是感同深受。

    02

    德善聽到朋友的一句”他喜歡你“,就開始喜歡上了善宇。少女心真的很純潔,聽到了一句話,就能陷入愛情。相信不少中學或高中生有同感。

    03

    寶拉對離家出走的劉東龍說:“你現在這麼大了還要爸媽照顧嗎?你這個年紀有慈祥的父母不重要,有錢的父母比較重要”。

    是的,虛榮心佔據整個心靈的年紀,想穿體面又漂亮的衣服,是每個學生的願望吧?電視劇把這種心理刻畫得真實鮮活。讓每一個經歷過那個青春期的人沉浸在懷念中感同深受。

    04

    成人後的政煥對德善告白,但告白來得太晚了,德善喜歡他的時候他沒有把握住,而這個時候德善的心已在阿澤那裡,很心疼政煥。只能說他們倆沒有緣分。

    也許政煥已經知道德善的心變了,但他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心畫上句號。為了送走德善,只能用半開玩笑的方式告白與告別自己的初戀。

    《請回答1988》是一部比較真實的反映生活的電視劇,除這些之外電視劇裡還是很多感動與共鳴的場面,分分鐘就被感動。大家可以去看看。

  • 10 # 姐姐愛看韓劇

    《請回答1988》這部劇,最近又再重溫,剛看完第一集。

    靠著以前的記憶,最讓我忘不了,也最最心酸的一幕是德善奶奶去世。

    德善和姐姐,弟弟一起來給奶奶奔喪,本來以為家裡肯定會大哭小叫,還想著要如何安慰爸爸。

    沒想到的是,一進門竟然看到爸爸喜笑顏開的陪客人喝酒,院子裡除了滿地的鍋碗瓢盆一片狼藉之外,看不到誰有傷心的表情。

    兩個姑姑還在攀比誰的首飾更值錢,那個時候德善的內心是凌亂的,一如看劇的我們,難道德善的爸爸姑姑們,都是不孝子孫?

    姑姑哭著扔掉首飾:“帶你還有什麼用啊,媽媽都沒有了”。

    那一刻突然理解了,大人們不是不孝,不是不哭,而是有些眼淚一定要跟能懂的人一起流。

    兄妹一起長大,媽媽是他們共同的媽媽,有關媽媽的回憶也只有跟他們一起分享才有意義,這才是一奶同胞打不斷的血緣所在。

    哭完之後,兄妹幾個坐在媽媽的靈位前,一起回憶有關媽媽的過往,回憶他們小時候的歲月,鏡頭拉遠,音樂響起,場面格外溫馨,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下來。

    生老病死,一個人一輩子誰都會經歷,故事的情境代入感太強了,不用看劇,即便是回憶也會讓我的眼眶瞬間溼潤。

    因為剛看完第一集,我就說一下第一集裡讓我感觸頗深的細節:到了飯點兒,除了阿澤之外,幾個孩子的媽媽都站在門口,大聲的喊著各自孩子的名字,讓他們回家吃飯的場景,瞬間把我拉回了80年代。

    現在基本聽不到家長喊孩子吃飯了,住樓房的住樓房,即便住衚衕裡,孩子們也都有手機,電話手錶,媽媽再不用扯著嗓子喊孩子了,但是有媽媽喊回家吃飯的記憶,卻讓我念念不忘。

    所以現在回老家,媽媽做好了飯,我會扯著嗓子在院子裡喊:爹,吃飯了!哥,吃飯了!弟弟,吃飯了!

    我就喜歡聽他們答應的聲音:知道了,來嘍!

    覺得特別幸福!

  • 11 # 朝氣蓬勃的星星周

    奶奶去世那一集,德善覺得爸爸和姑姑為什麼奶奶去世時沒有哭,卻一直在和其他人聊天,讓德善有點生氣,最好原來這幾姐弟都在等大哥。原來一個人一直撐著,就是想等著那個最信任的人回來。還有一個就是德善爸爸一直買外面奶奶買的東西,但是自己的生活也不是很好。問阿澤什麼時候最想媽媽,阿澤說自己沒日都想媽媽。原來平時吵架是討厭媽媽,但是我真的不能失去我媽媽。

  • 12 # 文武雙全的小饅頭

    1988裡面有太多感人的畫面,看完已過幾年,

    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深受觸動的是寶拉結婚的時候。

    寶拉給爸爸買了雙皮鞋,以為知道父親的尺碼。

    父親一直說很合腳,其實大了一碼。

    婚禮那天德善塞了衛生紙才勉強合腳。

    寶拉看著父親的鞋哭得很難過,長這麼大,自己居然不知道父親的鞋碼。

    一方面是對於父親的愧疚,另一方面則是對自己女兒身份的抱歉。

    父親即使鞋不合腳,仍然很自豪、滿意地穿上最“合適”的皮鞋,

    是對女兒的愛的最好迴應。

    寶拉和父親都是不善言辭的人,寶拉說過很羨慕德善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對家人的愛。

    但是自己卻無法表達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

    於是在婚禮結束後,父女倆不約而同地選擇用寫信的方式來告知彼此的愛。

    讀信的時候,是他們哭得最兇的時候,也是我哭得最兇的時候。

  • 13 # 生生沐沐

    最感動的莫過於,德善爸爸給德善買了一個蛋糕在便利店門口安慰德善,那一句,德善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讓人止不住流淚,爸爸媽媽也不是生下來就知道怎麼做爸爸媽媽的,他們也是在學習,所以我們更理解他們的那些行為。

    好哭很好哭,但是也很詼諧。

  • 14 # 新小白123456

    就是吃飯時大家相互送吃的,小時候雖然窮,家裡有好吃的也是那樣和鄰居分享,現在條件好,鄰里之間卻顯得有也生疏,時常懷念小時候的時光

  • 15 # 最強孫悟空打野

    最感動的一幕是寶拉開著車撞見爸爸,爸爸給她買了藥,並在後視鏡裡看爸爸那一幕!這一幕是這部劇最打動我的,還有一些小細節,德善媽媽自己護膚品見底的細膩情感的表情,又是寶拉在結婚場景和爸爸的演繹,爸爸初嫁女的不捨,寶拉爸爸的表演真的給100分滿分都不夠!善宇媽媽也是把喪夫的心酸演的淋漓盡致,牙疼不捨得去醫院,自己一個人又要照顧連個小孩的前提下還去澡堂打工,不想自己媽媽看到自己過的捉襟見肘,借衣服借道具,卻又被發現後的哭戲,把兒子小女兒當成自己人生中唯一活著的意義,全心全意為這個家的付出,後面對兒子的期望過高導致誤會了兒子,把刮鬍子不小心刮到的口子當成和混混的打架鬥毆,實則善宇這孩子為了讓媽媽開心一點,做的飯菜鹹了有雞蛋殼了都不會有半句怨言,看見媽媽這麼晚了看電視睡著了突然想起自己飯菜沒吃趕緊坐在樓梯上吃完因為知曉媽媽每次善宇回家會開啟書包拿飯盒看看有沒有吃完或者洗淨。說到寶拉,真的是勵志代表,幾平米的地方備考親妹妹看了都潸然淚下心疼不已,為正峰抱不平後激勵混混的手勢舞實在爆笑又勵志,還有那段反社會的起義與爸爸的鬥爭媽媽的可口婆心的勸導。還有我們正煥的深情,單相思了許久的德善,我們崔澤從小到大在圍棋上下的功夫,都說童子軍苦,我們崔澤相比其他孩子沒有媽媽的母愛又要照顧爸爸感受,實則心酸心疼,還好後面抱得美人歸,德善恰好又把崔澤照顧的很好,善宇崔澤寶拉比較勵志,可其他角色也都不易,都說家裡三個孩子老二最心酸,懂得都懂,wuli正煥成績很好,雖然敗家了一點但也足夠暖心,他會等德善一起上學會調解和媽媽的關係反正這個孩子做了很多好事,只是很難發現,每個角色都惟妙惟俏,恰到好處,栩栩如生,各自扮演著這個角色該有的樣子,每個角色都非常棒,造就了這部劇高分並無限n刷的廣大並日漸增多的忠實粉絲,這部劇是大韓民國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暖心經典電視劇,造就了那些演員在看過這部劇的民眾心裡揮之不去的角色記憶,德善,善宇,寶拉,崔澤等,就像老友記一樣,這部劇真的值得每個人去看,看了你會感謝自己當初點開了iqiy,看了第一集甚至幾十分鐘就會想繼續看下去,甚至想快速看完,我當時年夜飯都抱著手機看!哈哈哈哈!hope u enjoy!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的普通話過二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