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句本
-
2 # 談秦說漢
嬴政親政之前,趙姬已經為嫪毐生了兩個兒子。因此,嫪毐已經將自己定位為太后的男人,還與丞相爭權奪利。當他發現嬴政對其並不認可,甚至殺心已起。於是利用太后掌控的王宮的衛隊發動軍事政變,欲廢黜嬴政改立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王。
趙姬本是邯鄲城的一名貌美善舞的女子,被大商人呂不韋納為妾室。後來呂不韋遇上在趙國為質的秦國落魄公子異人,準備以風險投資,將其運作為秦王,同時又將已經有了身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做長遠謀劃。趙姬到了大期生下一子,叫嬴政。
在呂不韋的努力之下,異人被趙國送回咸陽,成為了華陽夫人的嫡子,並改名為子楚。由於種種原因,趙姬與嬴政仍然留在邯鄲。公元前250年,子楚繼位為王,也就是秦莊襄王。這時才從邯鄲接回趙姬與嬴政,但秦莊襄王做了三年秦王就死了。
嫪毐得到太后的支援,權力膨脹公元前247年,13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因秦王年幼,丞相呂不韋與太后趙姬共同主政,精力旺盛的趙姬很快與呂不韋舊情復燃了。但呂不韋沉迷於權力,擔心與太后的私情會影響前程。於是,將生理功能特別強大的嫪毐假閹割後獻給太后。
趙姬得到嫪毐之後,果然非常滿足,從此不再糾纏呂不韋。並將嫪毐封為長信侯,將山陽之地賜給嫪毐,後來又將河西太原郡更改為嫪毐的封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遊獵對嫪毐一律不加限制。事無大小都由嫪毐決斷,嫪毐權力忽地猛增。
嫪毐其實也就那麼點能耐,卻頂了大用,趙姬甚至為其生了兩個兒子。為掩人耳目,太后與嫪毐搬到秦國的舊都雍城一起風流快活。得勢後的嫪毐也跟呂不韋一樣名利雙收,廣納賓客,招徠名士。天下人紛紛投奔於他,請求安排一個好職務。
嫪毐與呂不韋爭權最初太后與丞相共同理政時,趙姬一介女流,對國家管理一竅不通,也懶得去理,所以天下大事幾乎是呂不韋一個人在決斷,倒也沒什麼矛盾。但嫪毐得太后寵信之後,開始代表太后發號施令,而且有些命令與呂不韋的決定相左,讓人無所適從。
很快,嫪毐與呂不韋之間產生了矛盾。秦國原本存在三派勢力,一派是以丞相呂不韋為首的外臣勢力;一派是以羋氏為首的外戚勢力;一派是嬴姓宗親的王族勢力。這時又產生了第四種以趙太后與嫪毐為首的新外戚勢力,只有秦王政毫無實權。
嫪毐與趙姬之間本身屬於名不正、言不順和地下情,加上趙姬平時過於霸道。楚系的羋氏勢力、嬴姓王族宗親勢力、外臣勢力竟然組成了聯盟,共同將趙太后的新外戚勢力孤立起來了。因此,在雍城的趙太后與嫪毐,沒有辦法掀起什麼風浪。
嫪毐想透過軍事政變改立自己的兒子為秦王秦王嬴政漸漸長大了,對外面關於母后與嫪毐的風言風語亦早有耳聞。而嫪毐與趙太后在雍城生活十分張揚,有次嫪毐酒後失言,稱自己是秦王“假父”。嬴政聽到後憤怒異常,下令調查,證實嫪毐不是閹人,確實與太后有姦通且生子的醜事
公元前238年,贏政在雍城的蘄年宮行冠禮。嫪毐與太后商量,嬴政親政之後,可能會清算他倆的醜事,不如先發制人,殺死嬴政,擁立他倆所生的兒子為秦王。於是,嫪毐利用太后的璽印,調動王宮衛隊發動軍事政變,圍攻嬴政所在的蘄年宮。
嬴政立即令丞相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率軍平叛,逮捕了嫪毐,處以五馬分屍之刑。所有支援嫪毐叛亂的主要負責人被處死,參與叛亂計程車卒全部被流放。嫪毐與趙姬所生的兩個孩子被裝進布袋活活摔死,趙姬被幽禁於雍城,並言永不相見。
以呂不韋為首的外臣與以昌平君、昌文君為首的楚系羋氏外戚強強聯手,平定了嫪毐的軍事政變,嬴姓宗親勢力反而在一旁觀戰。很快又查出,嫪毐案牽連到了丞相,呂不韋被免職,不久被迫自殺。剛剛親政的秦王嬴政,就下了好大的一盤棋。
嫪毐本身沒有實力,他是藉助太后輔政的權力狐假虎威,權力用順溜了,反而迷失了自我,竟想用趙太后掌控的王宮衛隊發動軍事政變,殺死經過官方認證的秦王嬴政,立自己的私生子為秦王。也不知道趙太后與嫪毐的腦子是不是真的缺根筋,把廢立秦王當作過家家一樣簡單。
2020/12/9
-
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嫪毐這個人是秦國曆史上很特別的一個人,他最早是呂不韋的門客,嬴政母親趙姬成為寡居的太后時,趙姬舊情復燃與呂不韋私通,呂不韋這個人對男女之事並不太感興趣,他是商人出身,對地位和權力非常感興趣,呂不韋又擔心嬴政一天天長大,發現了自己和趙姬的事,於是為了脫身,就找到了嫪毐,把嫪毐獻給太后。
嫪毐唯一的長處就是:男人的能力特別強。呂不韋把嫪毐當成宦官送進宮,但並沒有讓嫪毐成為真的宦官,而是以假宦官的身份進宮服侍太后,然後就是太后趙姬與嫪毐私通,嫪毐充其量只不過是太后的玩物而已,他正式的身份不過是宮中的宦官,而且是個假宦官。
趙姬與嫪毐
但是,在太后趙姬的寵信之下,嫪毐的地位居然水漲船高,不僅受到太后的寵信,而且太后趙姬心甘情願為嫪毐生下了兩個兒子,要知道趙姬可是秦國太后,太后跟人私通生下兒子,那可是見不得人的大事,雖然秦國曆史上一直有這個傳統,比如宣太后就和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人家宣太后是為了秦國犧牲,而趙姬則純粹是為了個人享樂。
從後來的情況看,太后趙姬對嫪毐動了情,以某種我們不知道的理由,將嫪毐封為長信侯,在秦國無功不封侯的制度下,趙姬居然肯為嫪毐封侯,人家呂不韋花了幾千金歷經千辛萬苦把嬴子楚扶上秦王寶座也不過封了個文信侯,嫪毐啥功勞也沒有,就跟呂不韋的爵位相等,這除了太后趙姬的任意而為也沒有其他理由了。
趙姬
嫪毐的長信侯是爵位,有封地,有封田,但是嫪毐在朝中並沒有正式的官職,光有個爵位是沒辦法有權力的,但嫪毐的情況顯然不是這樣,因為嫪毐的權力後來在朝中居然能跟相邦呂不韋分庭抗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了解當時秦國的政治情況了,當時秦王嬴政沒有成年,也就沒有親政,暫時不參與政治決策與過程,估計每天也就是在學習治國和看書了,朝政由太后趙姬和相邦呂不韋把持,相邦是秦國的百官之首,負責處理朝政和糾察百官的錯誤,呂不韋和趙姬的職責是分工的,呂不韋負責處理具體的政事,而趙姬只負責做決策,並且趙姬保管了秦王的印璽和太后的印璽。
嫪毐
秦國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趙姬,因為她是最後的決策人,但趙姬是個女人,她又不像宣太后那樣,很有政治能力,趙姬沒有政治能力,並不能很好地處理政務,基本上是呂不韋說啥就是啥了,但是自從趙姬與嫪毐私通後,太后遇到事就不再與呂不韋商量,而是與嫪毐商量,於是嫪毐就開始參與政事,所以也可以說嫪毐的權力全部來自太后趙姬,在秦王嬴政沒有親政前,太后就是秦國最高決策人。
秦國曆史上並沒有宦官封侯的先例,嫪毐是第一個,嫪毐能夠崛起,完全是靠太后提拔的,嫪毐權力最高峰的時候,家裡有僮僕數千人和門客數千人,還有很多朝中大臣依附於嫪毐,比如衛尉竭、內史肆、中大夫令齊等二十人多人,這批人也成為嫪毐謀反的主力。
趙姬與嬴政
衛尉是守衛秦國王宮的長官,是有兵權的,內史是掌管法令、擬定文書,協助君主處理內政的官員,當時是太后主政,所以就是協助太后,中大夫令是掌管王宮宮門的長官,這些都是秦國當時在職的官員,而且都是實權官員,這些人都能依附嫪毐,可見嫪毐當時的權力確實大。
呂不韋當時雖然是相邦,但是決策權在於趙姬,況且趙姬是太后,是當時秦國最高決策人,所以無疑朝中有一批官員倒向了太后,而太后凡事與嫪毐商量,所以儘管嫪毐沒有正式的官職,但在官中的地位已經形成了,後期如果太后不管事,把手一揮,讓手下人找嫪毐,嫪毐就無形中成為一個實權者,甚至呂不韋有時候奏事都有可能是向嫪毐報告的。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呂不韋與嫪毐已經勢同水火了,因為嫪毐已經分掉了呂不韋的權力,這讓呂不韋感到擔心,呂不韋本來就是權力慾望強的人,現在他一手給自己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當然對嫪毐是相當的不滿,而嫪毐在太后的縱容之下,野心也一步一步增大,甚至心生叛亂之心。
呂不韋
嫪毐叛亂的理由是什麼?他只是宦官,根本當不了秦王,他身上沒有任何秦國的血脈,就算是他與太后趙姬所生的兒子也是沒有秦國血脈,根本當不了秦王,那麼嫪毐為什麼要叛亂呢?
嫪毐從一個底層人物,呂不韋的門客,一躍成為秦國最有權勢的人,他最需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權勢,而不是更近一步,因為他已經到達人生的巔峰了,根本不可能再進一步了,他是宦官,又沒有秦國血統,就算與太后趙姬生了兒子,也沒有任何能當秦王的理論基礎,嫪毐不會不知道這個情況。
從嫪毐起兵的細節來看,他針對的不是秦王嬴政,而是呂不韋,因為嫪毐與趙姬是居住在雍城的,當時秦王嬴政也在雍城的蘄年宮舉行加冠典禮,按理說嫪毐在自己的地盤很容易攻擊秦王嬴政,但是嫪毐卻攻打了咸陽,秦王嬴政又不在咸陽,就算攻下咸陽也沒有用,秦王嬴政照樣可以調動秦國其他地方的軍隊前往鎮壓。
嫪毐被殺
嫪毐的目的應該是先殺呂不韋,後軟禁秦王嬴政阻止其親政,然後與趙姬一起繼續把持朝政,因為嬴政一旦親政後,趙姬就失去了權力,趙姬沒了權力,嫪毐就什麼也不是,而呂不韋又是嫪毐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嫪毐就想著先除去呂不韋,奪取相權,再阻止嬴政親政,繼續掌權。
跟隨嫪毐起兵的至少有數千人,包括上面講到的衛尉竭、內史肆、中大夫令齊等二十多人,以及下面縣裡的軍隊和警衛士卒、騎兵、門客等等,看得出跟隨嫪毐的人真是不少,這說明嫪毐是有一定能力的,但明顯秦王嬴政早有準備,嫪毐被嬴政徹底擊敗,然後被族滅。
-
4 # 屁香屁香的史料館
嫪毐是秦始皇母親十分寵信的男寵,秦國曆史上有如秦昭襄王之母專權的先例。嫪毐算是事發被迫自衛反擊,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謀反。
趙姬為便於掩人耳目,攜嫪毐搬遷至秦國陪都雍城居住,二人生下兩個兒子。隨著太后對嫪毐的日漸寵信和重視,呂不韋的權勢開始受到制衡,而嫪毐愈見囂張,被封為長信侯。嫪毐的勢力卻逐漸發展成了能與呂不韋抗衡的勢力。同時嫪毐與呂不韋也勢同水火。
嫪毐封侯之後,以山陽為其住地,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地,所得賞賜豐厚異常,雍城的一應事情決於嫪毐,宮中事無大小也均決於他,家中童僕賓客多至數千人,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有千餘人。嫪毐與大臣作樂,酒後失言,說出自己乃秦王假父。秦王嬴政聽到訊息,憤怒異常,當下密令調查虛實。後來得到密報,說嫪毐本不是閹人,確與太后有姦通且生子的醜事。
嫪毐敗露後盜取太后和秦王的御璽,調動縣卒和宮衛士卒宮騎,攻擊秦王所居蘄年宮,並且要誅殺呂不韋。秦王命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動咸陽士卒攻嫪毐,戰於咸陽。嫪毐大敗,被夷三族,嫪毐及其黨羽均被五馬分屍。趙姬與嫪毐的兩個年幼的兒子也被套進麻袋,活活摔死。趙姬得以免死,被逐出咸陽。
-
5 # 歷史說說歷史
嫪毐本人沒什麼才華能力,唯一獨特的便是那“陰關桐輪”效能力,之所以封為長信侯也是因為得到呂不韋和趙姬的寵愛。
假遭腐刑而進宮
嬴政年幼時秦國大權被呂不韋和太后所掌管,但當嬴政逐漸長大成人,呂不韋開始害怕與趙姬私通關係被發現,同時又不得不繼續滿足趙姬。呂不韋聽聞嫪毐有“陰關桐輪”獨特能力後便將他收為門客,在與趙姬合謀後將嫪毐送入宮中服侍太后。同時趙姬對掌管腐刑官員進行賄賂,只是拔掉嫪毐眉毛作為藉口矇混入宮。在這一期間趙姬與嫪毐又生下二子,為了掩人耳目兩人便從咸陽搬到雍城居住,同時嫪毐也被封為長信侯,正處在他一生當中權力巔峰的時候。
酒後吐真言
始皇九年,某日嫪毐與大臣飲酒作樂,於是說出自己是“秦王假父”話語。秦始皇在聽到訊息後,命令手下調查事情真偽,後來得知嫪毐並非真正的宦官,經常與太后私底下通姦,並且育有二子。嫪毐這次無意說出事情真相也意味著自己已經大難臨頭,不僅自己被夷三族還要牽扯到相國呂不韋。
企圖舉兵反抗
嫪毐罪名被坐實後還曾經一度竊取太后和秦王的御璽企圖調動宮衛士卒進行反抗,最終皆被秦始皇鎮壓。嫪毐兵敗身死被夷三族,自己本人和黨羽被處以極刑車裂;趙姬被趕出咸陽,兩個孩子均被活活摔死;相國呂不韋遭受牽連被罷官,流放蜀地過程中服毒自殺。
-
6 # 路遙lgy
嬴政十三歲時繼承秦王位,但是由於年齡小,有太后趙姬聽政。國事基本都委託給呂不韋管理。嬴政稱“呂不韋”為仲父。
太后趙姬不到三十歲守寡,耐不住寂寞,與呂不韋又續前情。可是嬴政慢慢長大,呂不韋也力不從心,擔心事情敗露與己不利。於是找來據說效能力很強的嫪毐,將他獻給了趙姬。
趙姬有嫪毐服侍更是日夜貪歡不已,離不開了嫪毐。不久,趙姬懷孕。趙姬和嫪毐擔心事情敗露。就買通人說趙姬居住宮中不吉利,應該遷出。嬴政不知道緣由,就同意母親趙姬牽往雍宮。
趙姬不和嬴政住在一起,更是與嫪毐肆無忌憚的住在了一起,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嬴政不知道這些事情,還在母親的要求下,封嫪毐為長信侯,賜奴婢千名,食邑山羊。
嫪毐更是飛揚跋扈起來,私下與趙姬謀儀將他們的兒子立為嗣王。嫪毐畢竟是市井小人,一次喝醉酒後,與大臣爭吵,自己大聲道“我是秦王假父,你敢與我鬥口?你難道有眼無珠,不識高下嗎?”。大臣不甘心將此事告知了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本是尖刻之人,聽了嫪毐的事,馬上讓人秘密調查。結果是嫪毐冒充閹人入宮,與太后有姦情,有兩個兒子皆是事實。
嬴政頓覺恥辱大怒,決心整治嫪毐。嫪毐這時聽說事情敗露,不想坐以待斃,就偽造詔書調兵對服秦王。結果被秦王打敗。
嫪毐被五馬分屍,兩個私生子皆被殺,趙姬被囚禁。
嫪毐只是一個小人,要說能力,或許就是司馬遷說的效能力很強吧!其他就談不上了。他企圖謀反只是困獸之鬥,為了活命掙扎罷了。最終逃脫不了分屍,誅三族的命運!
-
7 # 春秋風雲
談嫪毐離不開呂不韋,呂不韋不僅將愛妾趙姫獻與嬴異人,而且在秦宮下了血本,幫嬴異人坐上王位,他自已也獲益非淺,得到秦國相邦職位,也有很多人斷定:贏政就是呂不韋的兒子。嬴異人死後,趙姬的兒子嬴政即位,權力更加集中到呂不韋手上。
起初,贏政即位,年少朦朧,太后經常招文信侯呂不韋私通。待贏政逐漸長大醒世,文信侯怕醜事敗露引來災禍,就想抽身而退。然太后趙姬正是虎狼年紀,怎可輕易放過他?好在他發現一個市井無賴,名叫嫪毐,雄性激素旺盛,其陽具曾穿桐木車心繞庭三圈,司馬遷原話為:“以其陰關桐輪而行”,若以此人偷樑換柱,太后必然樂不思蜀。於是收為門客,經過一番太監裝扮,呂不韋將嫪“車軸”送入太后洞房,太后喑喜,從此與呂不韋視若路人,不再糾纏。
嫪毐以太監近侍身份服侍太后,很受太后寵愛,日夜尋歡,還為嫪毐生了兩個兒子,不久即封為長信侯,以太原為國,國中大小事務全憑嫪毐處理。嫪毐也學呂不韋養士,天下之人爭相成為他的門客,不久,其門客即達數千人。
嫪毐沒有呂不韋的學識和心機,他一不小心就原形畢露。秦始皇九年的一天,嫪毐與宮中侍衛飲酒後玩博彩遊戲,其間與人產生爭執,他仗著有太后撐腰,氣焰十分囂張:老子是大王的乾爹,你這個屌絲敢和我爭?眾人聽後驚恐而散,被呵斥的侍衛向贏政報告,說嫪毐並非宦官。贏政大怒,下令將此事交由司法機構調查處置。
嫪毐聽到訊息後如坐針氈,他知道冒充太監當死,私通太后更當死,親手為秦王制造兩個弟弟,更是死有餘辜。為今之計只能挺而走險,先殺掉贏政再說。手裡才區區幾千門客,要想殺掉贏政談何容易,必須藉助秦王玉璽,而玉璽正在太后手中。嫪毐為了得到調兵的玉璽,分別使用了一哭(性命危)、二媚(媚惑)、三騙(不殺嬴政)、四搶的手段,趁雍城要舉行成年禮而咸陽空虛時舉兵,意圖攻擊蘄年宮消滅嬴政。嬴政得知後,派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攻打嫪毐。雙方戰於咸陽,嫪毐一方聲稱:宮裡住的是假秦王,現奉秦王令要緝拿假王。昌平軍部隊英勇善戰,這邊不堪一擊,被斬首數百,其本人倉惶逃命,後被抓獲歸案。當年九月,將嫪毐車裂而死,滅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將嫪毐黨羽車裂而死,滅其宗族;門下舍人罪輕者發配蠻荒之蜀地,其人數之多,達四千餘家;遷太后於雍陽宮,殺其二子。
回覆列表
嫪毐處在權勢巔峰時,究竟是什麼樣?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詳細的記載:“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馳獵恣毐。事無大小皆決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為毐國。”
也就是說,嫪毐被封為長信侯,領地在山陽這個地方。在趙太后的寵信縱容下,嫪毐可以隨意使用秦國王室的宮室、車馬、衣服、苑囿、獵場。此外,趙太后將自己掌控的家事國事,通通交給嫪毐處理決定。這些還不夠,後來趙太后又將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區賞賜給嫪毐,作為封國。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從另一個角度也有一段重要的記載:“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也就是說,嫪毐並不像咱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個隱藏在秦國後宮中的假太監,趙太后的面首玩物,他有氣派的府邸,不僅使喚著上千的奴僕,而且公開招攬各國遊士,門客謀士數量十分龐大,即便跟戰國四大公子(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相比,他嫪毐也絲毫不遜色。
《戰國策·魏策》中有一段記載更能顯示出嫪毐在秦國的權勢地位達到了何種程度——當時,秦國進攻魏國,有人勸告魏王說:“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於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於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氏,以嫪毐勝矣。王以國贊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於骨
髓,王之交最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毐?天下必舍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必報矣。”
這段話大概是什麼意思呢?當今秦國國內,從朝堂到民間,從官吏到百姓,大體分成兩派,不是站在嫪毐一方,就是站在呂不韋一方。如果魏國依附嫪毐,割地送給秦國,屈身尊禮秦國,這些都透過嫪毐來做,那麼嫪毐的功勞將勝過呂不韋。嫪毐是趙太后最寵信的人,如此一來,趙太后必定會深深地感謝魏國,魏國與秦國的關係就會在各國之上。這樣,天下必定會捨棄呂不韋而跟從嫪毐。
這段內幕密談,能說明什麼問題呢?秦王嬴政親政前,依照慣例,秦國的國政先期把持在華陽太后(嬴政養祖母)、夏太后(嬴政親祖母)以及趙太后(嬴政親孃)手裡;秦王政七年,隨著夏太后早死,嬴政親弟弟成蟜叛亂被殺,夏太后這一支外戚勢力基本上就算出局了,因為呂不韋為當朝丞相,趙太后又是嬴政親孃,這一支外戚勢力佔有天然的政治優勢,雖然華陽太后所代表的楚系外戚勢力在秦國的朝堂上根深蒂固,但風頭已經明顯不如趙太后這一支,又或者說,夏太后死後,她這一支的權勢基本上讓趙太后奪過去了,總而言之,自秦王政八年後,秦國的朝堂格局已不是先前的三足鼎立,而成了趙太后這一支處於主導地位,華陽太后這一支稍落下風;具體深入到趙太后這一支,起初呂不韋是核心,但隨著趙太后無限寵信嫪毐,嫪毐封侯後,局面跟著就變了,變成了嫪毐越來越強悍,近乎成了趙太后的權力代言人,相反呂不韋在朝堂上的處境越來越不妙,大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說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產生疑問,嫪毐這個大陰人,不就是趙太后的面首嗎?他怎麼就成當朝最有權勢的人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後世認知中的嫪毐是被刻意扭曲,醜化了的,外戚專政一直是秦朝的一個傳統,真實的嫪毐不是面首這麼簡單,他作為趙太后的權力代言人,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二、注意嫪毐是長信侯,侯爵是秦國最高爵位,非有戰功者不授,嫪毐因為平定成蟜叛亂有功,助嬴政穩固了王權,助趙太后擴充套件了勢力,所以他才會享有那麼高的地位,那麼高的權勢。從某種意義上講,此時的秦王嬴政雖然尚未親政,但畢竟是王,他之所以能容忍嫪毐,實質上是因為他們的核心利益一致,趙太后的權勢,歸根結底在於她是嬴政的親孃,與另兩位太后爭權歸爭權,但穩固嬴政的王位始終還是第一位的。
這麼講,秦國朝堂上的權勢格局就相當微妙了。首先,華陽太后和趙太后以及嫪毐處於爭權的態勢;其次,呂不韋與嫪毐更是爭鋒相對;最後,隨著嬴政一天天臨近親政,他肯定要去關注一個問題,怎樣收回王權,否則親政之後他只是傀儡,因此嫪毐、呂不韋、華陽太后包括他娘趙太后,都是他潛在的政治對手。
從嫪毐的角度看,無限風光的下面,其實是亞歷山大,因為他的敵人太多了,華陽太后這一支是他的敵人,呂不韋是他的敵人,嬴政雖然算不上敵人,但卻是他懼怕的人,因為他與趙太后之間太齷齪,而且趙太后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這事徹底地張揚出去,單一個羞辱君王聲譽,就夠他喝一壺死酒去了。
設想一下,此時的嫪毐該怎麼應對呢?
最一勞永逸,當然風險係數也高到難以預料,那就是獲得趙太后的支援,發動叛亂,幹掉華陽太后和呂不韋,掌控絕對的權力,叫嬴政做一個傀儡秦王。
這種想法,趙太后能支援嗎?
趙太后畢竟是婦人,嫪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了,為了保全嫪毐,保全兩個私生子,保住權力,雖然這個辦法對嬴政是個傷害,但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至於說嫪毐發動叛亂是為了幹掉嬴政,讓自己的兒子當秦王,這是無稽之談,他那倆私生子沒有秦王室血統,想當秦王絕無可能,況且趙太后也不可能支援他去弒子。
然而,心中有危機感,醞釀有想法,但真動手幹,因為風險太大,嫪毐還是要猶豫再三的。
但是,一件意外之事加速了嫪毐叛亂。
就在嬴政快要親政的時候,有一天,嫪毐跟宮中的侍臣們一起喝酒,或許是壓力大,或許純粹就是酒後得意忘形,見有人對自己不敬,他公然叫囂出了這樣一句話:“吾乃秦王假父也,窶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這話的意思是說:老子是秦王乾爹,你們是什麼東西,也敢跟我爭。
能發生爭執,說明侍臣不盡是嫪毐的人,結果可想而知,此事迅速被傳揚開來,嫪毐與趙太后的醜事被徹底揭開了鍋。
在如此敏感的時間,出了這樣的事,嫪毐怕了。他知道,華陽太后這一支外戚勢力以及呂不韋,一定會抓住這個把柄,借嬴政親政,來收拾清算自己;至於嬴政,一旦親政,奇恥大辱,如何能忍,況且這是收回王權的機會。
不動,就是坐以待斃,終於,在嬴政前往雍城舉行冠禮,王族大臣都隨行,都城咸陽為政治空城這一天,嫪毐悍然發動了叛亂。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
很明顯,嫪毐這次叛亂得到了趙太后的支援,否則他拿到王御璽及太后璽,而發動叛亂的藉口很可能是類似清君側,因此嫪毐叛亂得到了咸陽城一大批高官的支援,包括擔任秦宮警衛的衛尉、都城最高軍政長官內史、內廷顧問長官中大夫令、宮內負責弓射兵的武官左戈等等。
這是秦王嬴政一生中最兇險的時刻,但有驚無險,嫪毐叛亂很快被平定,而率兵平定的人也很有意味,排第一位的相國,無疑是呂不韋,排二三位的昌平君、昌文君,都是華陽太后那一支外戚勢力的人。
更具意味的是嫪毐叛亂被平定後,趙太后被幽禁,她與嫪毐生的兩個私生子被摔死;呂不韋遭到問責,先被免去相國,驅逐出京,一年後,嬴政又親自下書,僅僅用三十個字就逼死了呂不韋;昌平君所代表的華陽太后這一支,雖說贏了一局,但後來也不好,僅從昌平君隨後就神秘消失了,便可知道一二。
一場看似荒唐的叛亂,其實牽扯到了秦國的根本,但嬴政最終成了贏家,而且是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