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iss洪自媒體
-
2 # 陳帥養生吧
現在孩子們和我們當年的成長環境可是不一樣了。我記得在我小時候,大部分的爸媽還是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特別嚴厲,要求謙虛,不能張揚等。於是在以謙虛為中心的指導下,輕則個性泯滅,重則膽小怕事。而深受“自卑”困擾的一代人當了爸媽之後,對孩子的自信培養尤其關注,“你很棒”則成了表揚孩子的國民口頭禪。
在樹立孩子自信的問題上,年輕的媽媽們已經頗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經常對他說“你很棒”,甚至爺爺奶奶或者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會對孩子的表現報以寬容的態度。“你很棒”這三個字相信在孩子的生活中已經被重複了很多次,但是孩子的自信可不僅僅是透過這三個字建立起來的,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無意間的舉動可能會摧毀孩子的自信,而這種摧毀的力量往往遠大於“你真棒”帶來的正面引導。
下面五件事情堪稱扼殺孩子自信的始作俑者,
1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小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很多家長也變的非常煩躁,常常會脫口而出:“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哭的話警察會把你捉走!”而往往說出這句話之後孩子並沒有馬上停止哭泣,反而哭的更大聲了,這種行為都會嚴重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變得小心謹慎,膽小怯懦,更談何自信呢?
2對孩子講發洩的話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有很高的期許,恨不得生下來就是一個小天才,於是往往會忍不住用大人的標準去評判孩子,比如在寫作業的問題上,“吼媽吼爸”式陪讀的操作最為窒息,“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都說了好幾遍了,腦子去哪了?”這些對家長來說是一時的發洩情緒,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是終身的,不僅會疏遠親子感情,還會引發孩子焦慮、自我否定等負面情緒,影響以後的性格發展。
3在別人面前貶低孩子
這大概算是中國傳統家長的通病吧,從“謙虛”思想出發,引發的“別人家的孩子”系列成了很多孩子童年的夢魘。“他哪裡聰明瞭,只不過是湊巧而已”之類的話,只會打擊孩子,讓他否定自己、產生不自信的心理。
4強迫孩子分享
家長在讓孩子分享前,首先應徵求孩子的意見,“可以讓弟弟玩你的玩具嗎?”“這本書妹妹很喜歡,你家裡有一本類似的,這本可以送給她嗎?”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千萬不要擅自做主,將孩子的東西交給他人。如果在孩子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做主,會讓孩子有一種連自己的東西都無法保護的無力感,長久以往也會缺乏安全感,也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5過度保護孩子
那些對孩子照顧特別周到的父母,什麼事情都喜歡親歷親為,孩子玩具拼接前要先思考,或者是拼錯了,家長就馬上拿起玩具幫忙拼起來,而不是引導孩子要耐心,一起和他拼玩具。這樣以愛之名剝奪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只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無能。而一個在生活上變得無能的孩子,你別指望他能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有真正的自信。甚至過度的溺愛,更有可能讓孩子長成人見人厭的“熊孩子”。
那麼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
每個寶爸寶媽都喜歡自己的孩子勇敢和自信,但其實父母對孩子自信的深刻影響,打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那孩子們的自信是怎麼形成的呢? 2歲以前,孩子處於全能自戀階段。全能自戀,指的是孩子與別人的邊界不清晰,會產生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這是每個人在嬰兒早期都具備的心理,即嬰兒覺得我是無所不能的,我一動念頭,和我完全渾然一體的世界(其實是媽媽或其他養育者)就會按照我的意願來運轉。
他餓了會自動有人餵飯,該睡覺的時候有人哄著睡覺,他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這種優越感會伴隨孩子的成長,逐漸成為孩子自信的萌芽。自信是後天慢慢培養出來的。如果父母沒有保護好這棵自信的種子,那就很有可能被抹殺掉。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
“媽媽我想去玩雪。”
“不行!外邊太冷了,你會感冒的。”
“媽媽我想幫你洗衣服。”
“不行!你太小了,不會洗衣服”。
“爸爸我想去滑輪滑”
“不行!你會磕到受傷的。”
長此以往,他會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反正有爸爸媽媽在,讓他們去做就好了。自信的種子就此被扼殺在搖籃裡!
家長使用指南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充滿自信和Sunny,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趨利避害”。除了避免上文提到的5種傷害,如果家長還能做到下面4件小事,孩子會有更多的正能量哦。
1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常常會看到小孩莫名其名的煩躁,比如穿鞋的時候自己穿不好,卻會把爸爸媽媽給穿好的鞋踢下來。其實孩子從1歲半到2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快速發展,他開始迫切希望變得獨立。
然而,現實世界會讓他發現成長是個艱難、痛苦的過程。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容易顯得“脾氣怪”。很多父母這時候失去了耐心就採用包辦或者打罵的方法,其實應該知道,他在學著成長,而家長要做的事,就是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表達情緒。
2和正能量的人待在一起
讓孩子和正能量的人待著非常重要。對於小朋友來說可能接觸的人不是很多,大部分是家人。試想一下,一個整天下班垂頭喪氣、吵架拌嘴的父母和一個每天充滿了Sunny、帶孩子一起玩的父母,哪一種家庭對孩子成長更好呢?顯而易見的答案嘛。家長的以身作則,對孩子非常重要。
3給他們小任務
給小朋友們不太難的小任務,讓他們有機會感受到成功和幫助別人的感覺,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比如讓他拿一下爺爺的老花鏡、或者自己整理一下玩具等。不要覺得孩子太小,他們的成長速度是很驚人的哦。
4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他想感受風的溫差,感受雪的愉悅,把白花花的牆壁隨意塗鴉,把家裡翻得亂七八糟……這些都是他在成長中感受到的屬於自己的“成功”。隨著孩子探索範圍的增大,孩子學會了做更多的事情,父母要尊重他的獨立意志,多給孩子選擇權,引導孩子不斷累積成功的體驗,呵護孩子對於事物的好奇與嚮往。
請記得,每一個自信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有愛的家庭,愛孩子,也要愛孩子的爸爸和媽媽。當孩子往前走,他回頭時最渴望看得到的是充滿愛意的眼睛。要讓他相信他值得擁有一切最好的,他才會勇敢追逐自己的人生。
-
3 # 小天課堂
鼓勵和表揚是不矛盾的兩個事情,關鍵是怎麼樣的形式和表述,能夠達到我們給孩子信心的目的。
首先表揚的時候必須要把具體的事物說仔細,不能僅僅只停留在你好棒,你非常好,這種那麼空泛的詞語,比如說要把一個具體的事實陳述出來,比如說今天你做的一件好事,扶奶奶過馬路,這讓媽媽感到非常的自豪,這就是一個具體的表述的表揚的方式。
而鼓勵更著重的是在於引導,接下來應該怎麼樣去做,那這是屬於表揚之後的鼓勵,鼓勵孩子敢於去嘗試新的事物而不失小心翼翼,鼓勵孩子能夠敢於承認錯誤,而不會灰心喪氣。
在提高孩子的信心上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的對錯看得太重要,而在於從每件事情上,揚長避短,畢竟每個人都會有短處,我們要接納幷包容自己的短處,不能因為自己的短處而自卑,這樣才能從另一個方面讓孩子更自信。
-
4 # 點亮夢想慈善會
對於孩子教育主要在於引導,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給予一定的表揚有助於加強他的自信心;在孩子學習處於衝剌或氣妥時給予及時鼓勵,可以堅定他的信心。所以給予孩子及時鼓勵和表揚非常重要!!!
-
5 # 地理私塾館
培養孩子自信方法很多如,適當鼓勵、表揚、尊重。具體講首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平時要注意孩子的自身形象,穿著體面乾淨點,日常活動中適當給點零花錢,同伴有的玩具等儘量也給孩子購點;其次,給孩子涉及一些力所能及的專案,透過專案的完成,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第三 學習上要適時的給孩子幫助,學習成績的好壞有時對孩子的自信心影響很大;第四,給孩子講勵志的故事和名人故事,給孩子樹立榜樣;第五,表揚鼓勵再表揚再鼓勵。
回覆列表
鼓勵還是表揚,看到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先明白表揚和鼓勵的區別。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那麼“聰明”的孩子會這樣去做: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因為人天生愛聽表揚,所以弱的一方為了贏得強勢一方的更多表揚,會自覺不自覺地按對方的期望行事,久而久之,會養成迎合他人或社會預期的性格,從而失去自我,進而失去自由。而鼓勵是一種支援和信任,比如當好朋友幫了自己的忙,我們不會表揚她,而是會感謝她,好朋友升職加薪時,我們不會表揚她,而是會祝賀她,感受她的喜悅。
我們很少會表揚朋友,我們更多的是鼓勵和感謝,因為朋友和我們是獨立平等的關係,我們不想用表揚來對她做評判,進而影響她下一步的表現,簡言之,我們不想操縱她。當你覺得,孩子沒有符合我們的預期,便會責備,批評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為了不受到批評,會一直避開自己不擅長或者不會的事情,被父母的表揚綁架,或者輸不起,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無法面對困難。這時鼓勵是對的。她們現在很需要。而如果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我們能對他們說:謝謝你讓我覺得很開心,我覺得你過去一個月真的很努力,有努力就有收穫,繼續加油哦~那麼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種強大的支援,就是不論自己將來做什麼,父母都會支援我,只要我努力,就能收穫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就像開頭講的,比起錦上添花,孩子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在遇到挫折時,父母能夠告訴他:不是你不行,是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活著還沒有非常努力,只要找到原因,繼續努力,一定會成功的。最壞的結果,即使真的是孩子不行,那也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努力和精力放在自己更擅長的事情上。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為自身的價值而非父母的表揚而努力,煉得一顆不懼挫折和困難時的強大內心。比如說我朋友,在考前跟孩子說“別緊張,你肯定能比上次考得好”,看起來是在鼓勵孩子,但無形中是一遍遍地告訴孩子:“你一定要比上次考得好。”我們無法知道,這句話給孩子施加了多大的壓力!我們可以說,孩子,媽媽只想你前進一步。
曾經有個女孩,因為身體瘦弱,體育課上跑步成績總是落後。知道孩子的困擾後,孩子媽媽沒有鼓勵她說:“孩子,別緊張,你肯定比上次跑得快。”而是告訴她:“孩子,你下一次的目標就是隻追前一名。”只追前一名,這個小目標不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還把目標具體化了,讓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要想讓孩子正確對待考試,家長們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告訴孩子:這一次,你只要前進一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