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易生活家
-
2 # 清鶴唱史
在建國初期,齊國和魯國的勢力相當,井水不犯河水,誰也打不過誰。但是魯國的治國理念是周禮為核心,梵文禮節比較多。對治理東夷地區的效率很低,但是齊國恰恰相反,他們順應民俗,以武力來治理國家。到了西周的時候,齊魯兩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齊國和魯國本質上就是死敵,一山不容二虎,兩方經常打打殺殺,但是也沒有太大的矛盾
魯國內戰不斷,不變法成為小國魯國在桓公,莊公和僖公的時候十分強盛,但是在僖公往後的300多年裡,魯國內政太亂,以三桓為代表的卿家和魯國朝廷爭權奪利,這兩方的戰爭直接導致了魯國兵力銳減。從這以後,齊魯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春秋末期的時候。齊國已經對滅魯國有了很大的信心。但是魯國卻攀上了吳越這隻高枝,借吳越之力,打了齊國。
雖然這樣苟延殘喘了很多年。但是在戰國初期的時候,七雄變法,中山國宋國,也曾是個小霸主,但是隻有齊國原地不動,錯過了變法最佳時機,這個時候的魯國已經成為春秋時代的弱國。和齊國,楚國相比,這就是蜉蝣和大樹的區別。魯國被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魯國很幸運逃過一劫本應該在這個時就滅亡的魯國,卻是很幸運,齊國忙著在外征戰,佔取霸主之位。齊國的死對頭就是魏國和秦國,魯國倒是很安慰。所以在很多歷史記載中,魯國打仗的描述寥寥無幾。
此時的魯國已經被齊國搞得一塌糊塗。戰國中後期,五個國家聯合攻打齊國,齊國元氣大傷,緩和後閉關鎖國,不問世事。這時候魯國也少了一個敵人,僥倖逃過了一劫。
楚國和魯國的關係楚國的發家可以是一個奇蹟,從方圓只有50裡的小城,侵略佔領周圍小國,變成了方圓5000裡的大國。楚國隨著不斷的侵略戰令兼併了十多個小國,勢力範圍幾乎擴張到了淮河流域。
戰國初期楚國滅掉了越國,佔領了淮北地區。隨著齊國滅掉了宋國,五國又聯合攻打齊國,淮北又回到了楚國手裡,楚國和魯國做了100多年的鄰居。
楚國滅魯國隨後沒幾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古都。漢水地區絕大部分成為了秦國的領地。楚王逃到了河南。開始將重心轉移到淮河流域。
秦昭襄王45年,楚國攻打魯國,取得了徐州地區佔據了淮河領域的全部地盤,楚國要重點經營江淮地區。但魯國大部分地區還在淮河流域內,尤其是濟寧。為了國防安全,為了國家的安全,魯國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楚國不得不把魯國給滅掉,沒過多久楚國就滅了魯國
個人認為路過背面的原因就是繁文禮節太多。不把重心放在擴張疆土之上,搞那些沒有用的繁文禮節,如果也只能自認倒黴。如果魯國在這700多年的時間內,花一點兒心思放在爭霸上面,魯國也不會成為當時最弱的國家。
-
3 # 時光隧道2019
魯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魯國的第一代國君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魯國也是孔子的故鄉。伯禽下傳九代到武公九年時,魯國發生變故,直到後來周宣王立魯孝公為止。
孝公下傳兩代到隱公、桓公時,魯國再次發生政變。桓公之後到魯莊公時期,魯國多次與齊國發生戰爭。莊公兒子愍公、釐公時期,魯發生慶父之亂。釐公下傳兩代到宣公時,襄仲殺嫡立庶,從此三桓強盛。宣公下傳三代到昭公時期,三桓發兵攻擊魯君,魯國公室從此名存實亡。 昭公之後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國外客死他鄉。
魯悼公以後魯國漸漸衰落,到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時,魯國被楚國滅亡。魯國在周朝一共存活了790年,歷經34位君王。
-
4 # 水清山藍
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考烈王所滅,與此同時,東周國和泗上諸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除戰國七雄外僅存的衛國也已名存實亡,自貶為君。秦國正式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步伐。
魯國的滅亡:魯國共34代國君,歷時790年,在春秋戰國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算是很“長壽”的國家了,但是魯國也難逃一劫。據史書記載,當時秦國正與三晉混戰,無暇顧及楚國,楚國趁此機會出兵位於齊國南邊的泗上諸國,魯國在所難免,就此滅亡。
魯國衰落的原因:春秋初期,魯國遠不像現在這樣弱不禁風,相反,身為姬姓諸侯。當時的魯國意氣風發,當頂峰時期,魯國還與齊國爭奪山東霸主,但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想當霸主就必須有優秀的領導,可在魯僖公之後的時間,魯國各家勢力爭權奪利,漸漸與齊國拉開差距,淪為了二流小國。到了春秋晚期,魯國周圍強敵環繞,齊國軍隊時時大軍壓境,奪走了魯國一半以上的領土,可憐的魯國只能借吳越之力征伐齊國,此時的魯國,如果再想擴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魯國的地理位置:魯國位於泗上地區,是如今的山東南部,此地區雖然富饒,但無險可守,且屬於兵家必爭之地。身在要地的魯國,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擴充地盤,還在不斷內鬥,等到自己緩過神來,早已沒有擴張的機會了。
別國紛紛變法,唯獨魯國說“NO”轉眼就到了戰國,天下諸侯已經滅亡大半,剩下的國家,有的為了侵略別國,有的為了防止別國侵略,都紛紛走向了變法的道路。如魏國的西門豹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各國都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再把目光轉向魯國,這貨現在還在唯我獨尊,繼續當著少數派。我實在是不理解魯國怎麼想的,魯國難道沒有人才嗎?當然有。
秦開,出身魯國秦氏,戰國時期將領。早年在東胡做人質,很受東胡的信任,通曉民情風俗。燕昭王即位後,秦開逃歸燕國。後於公元前300年大破東胡,迫使北退千餘里,還曾渡過遼水進攻箕式北韓,直達今北韓境內的博陵古城為界,取地兩千餘里。燕國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修築長城。
魯國這個國家,能活到戰國晚期,不得不說是個奇蹟,但魯國為歷史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孔子、孟子等優秀的思想家均出自魯國,如今山東省可能因此才被稱為“魯”吧!
-
5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魯國衰敗的原因,以及徹底滅亡的近況。魯宣公在位十八年就去世了,兒子黑肱繼位,這就是成公。宣公想除掉三桓的勢力,和晉國謀劃討伐三桓。正巧宣公去世,季文子怨恨襄仲,歸父就逃到了齊國。成公二年春天,齊國佔領了魯國的隆邑。夏天,成公和晉國郤克在鞍地打敗齊頃公,齊國再次歸還侵佔的魯國的領土。四年,成公去晉國,晉景公不敬重魯國。魯國想離開晉國而和楚國聯合,有幾個臣子勸阻,成公才沒這樣做。十年,成公到晉國去。正好晉景公去世,晉國便留成公送葬魯國對這件事很忌諱,所以一直都隱瞞著這件事。
到了成公即位的第十五個年頭,魯國開始在鍾離和吳王壽夢會盟。成公在位十八年後去世,兒子午繼位,這就是襄公。這時襄公才三歲。襄公元年,晉國立悼公為君。去年冬天,晉國欒書弒殺他的國君厲公。四年,襄公朝見晉君。五年,季文子去世。他的妻妾從沒有穿過絲綢衣服,馬棚裡的馬匹也從沒有吃過粟糧,府中沒有金玉這類寶物,但他卻是成功地連續輔佐三位國君的丞相。君子們都說:“季文子真是廉潔忠誠啊!”魯國和晉國聯合攻伐鄭國。晉悼公在衛國的祖廟中給襄公舉行加冠禮,季武子隨從襄公,輔助行禮。襄公即位的第十一年,三桓氏把公室的軍隊分為三軍。魯國一天天衰敗下來,再也不能恢復到周公時的輝煌狀況了。
昭公即位三十二年之後在乾侯去世。這時魯國更加衰落。華人擁立昭公的弟弟宋為國君,這就是定公。定公登位,趙簡子問史官蔡墨說:“季氏會滅亡嗎?”蔡墨對答說:“不會滅亡。季友對魯國有大功勞,被封在酇邑,官居上卿,到文子武子,世代擴充他們的基業。魯文公去世,襄仲殺嫡子立庶子,於是魯國國君喪失國家大權。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陽虎出於私憤,囚禁了季桓子,季桓子和陽虎簽訂盟約,才放了他。七年,齊國討伐魯國,奪取了鄆邑,把鄆邑作為魯國陽虎的封邑讓他處理政務。八年,陽虎想把三桓的嫡子全部殺害,改立和他關係好的庶子取代嫡子;想把季桓子載殺死在車上,季桓子施展詭計得以逃脫。
三桓聯合攻打陽虎,陽虎佔據陽關。九年,魯國攻打陽虎,陽虎逃往齊國,不久投奔晉國趙氏。十年,定公和齊景公在夾谷會盟,孔子代行相職。齊國想趁機襲擊魯國國君,孔子依據禮儀一階階地登上臺,齊侯畏懼,取消了襲擊念頭,歸還了侵佔的魯國土地並且道歉。十二年,定公派仲由毀壞三桓的城牆,沒收他們的武器。孟氏抗拒毀城的命令,定公派兵討伐他,沒有取得勝利就中止了。季桓子接受齊國贈送的歌姬舞女,孔子氣得離開魯國。十五年,定公去世,兒子將繼位,這就是哀公。哀公即位之後正趕上吳王夫差國力強大,率兵討伐齊國,他們到達繒地之後,就向魯國索要牛、羊、豬祭品一百套。
季康子派子貢勸說吳王夫差和太宰伯嚭,用禮節道義使他們折服。吳王說:“我是身上刺了花紋的蠻夷人,你們不應該用禮儀來要求我。”但最後還是停止了索求。哀公即位的第二十七年春天,季康子去世。哀公憂慮三桓作亂,想借諸侯的力量繳了他們的武裝,三桓也怕哀公發難,所以君臣間的嫌隙越來越深。哀公到陵阪遊玩,在街衢上遇到孟武伯,說:“我能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不知道”。八月,哀公前往陘氏。三桓攻打哀公,哀公逃奔衛國,又離開衛國,投奔鄒國,最終到達越國。魯華人迎接哀公,哀公重新回國時,死在有山氏家裡。兒子寧繼位,這就是悼公。
-
6 # 北辰飛雪
“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但魯國的“三分公室”、“四分公室”,許多人可能就不熟悉了。
在春秋權力不斷下放的背景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逐漸轉變為“自諸侯出”、“自大夫出”。原本和齊國一樣強大的魯國,被“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後,公室逐漸衰微,甚至國君都被驅逐出去,魯國也自然衰亡,最終被楚國滅掉。
魯國“三分公室”的背景公元前694年,魯桓公去世,子魯莊公即位。魯莊公有三個弟弟,他們以及他們的後代,相繼掌握了魯國的政權。
莊公有三弟,長曰慶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慶父的後代為孟孫氏,叔牙的後代為叔孫氏,季友的後代季孫氏。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子孫後代,所以稱為“三桓”。
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周天子和各諸侯還是全國武裝力量的軍事統帥。但到了春秋晚期,除了吳、越等國,其他諸侯國的軍權進一步下移,落到了卿大夫的手中,公室地位日趨卑微。
這些卿大夫戰時擔任軍事主帥,以此奠定他們不可動搖的地位。而且,透過戰爭,他們還可以大發橫財,其私人財富迅速增加。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卿大夫自然便要從國君手中爭奪政權。而爭奪政權的關鍵,便是把軍權掌控在手中。
因此這些卿大夫甚至誅殺公室,而讓自己的兒子擔任大夫,從而擔任軍隊中的各級職位,以此來控制軍隊。魯國也無法逆轉這個趨勢,最終被孟孫叔、叔孫氏、季孫氏瓜分了魯國的權力。
魯國“三分公室”、“四分公室”的過程魯莊公病得很嚴重,便想把國君人選定下來。當魯莊公問弟弟叔牙時,叔牙卻說:“慶父在,可為嗣,君何憂?”叔牙不想莊公把國君之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弟弟,這樣他也有做國君的機會,魯莊公對此很憂慮。
因此,魯莊公又試探季友的態度,季友請立莊公之子斑。當莊公把叔牙的反應說了之後,季友讓莊公派人用鴆酒毒死叔牙。
飲此則有後奉祀;不然,死且無後。叔牙於是飲鴆酒而死,魯國立叔牙兒子為叔孫氏。魯莊公死後,季友輔政,但慶父卻趁機發難。後來,慶父之亂被平定,季友掌握了政權,季孫氏首先得勢。在季友的建議下,魯僖公立慶父後人為孟孫氏。
到了公元前562年,“三桓”做三軍。原本由國君掌控的上、下兩軍,被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瓜分,三家各掌一軍。二十五年後,“三桓”又合三軍為二軍,季孫氏獨掌一軍,孟孫氏、叔孫氏各掌半軍。
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除此之外,“三桓”還在經濟上不斷擴張私田,使得公室的收入大幅度減少。他們改變了自西周以來的井田制,承認私田的合法性,不論是公田、私田都需交稅。當初季孫氏首先改變田地收稅政策,其力量得到快速加強,才能在三軍改二軍的過程中,獨自掌握一軍。
其他兩家眼看新的稅收政策如此有效,便也紛紛效仿。如此一來,魯國公室不僅完全喪失了軍權,經濟上也要依靠“三桓”的支援。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魯國公室和“三桓”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魯哀公甚至想借助越國來驅逐“三桓”。
(魯哀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但是最終結果卻是失敗了,魯哀公甚至不得不逃出魯國。到了魯悼公時,“三桓勝利,魯如小諸國,卑於三桓之家。”卿大夫尾大不掉,把國君完全架空。“政在私門”,國君形同虛設,魯國自然也就衰敗了。這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趨勢,軍事領導權不斷下移。
魯國的衰亡魯國國君被架空,由原先可以和齊國匹敵的大國衰落為小諸侯國。在稱霸兼併的趨勢下,魯國只得依附於其他大國。但無論稱霸也好,兼併也好,都是大國對小國的壓榨和無窮索取。魯國從此之後,只能淪為大國的附庸,國君深陷“三桓”專權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趁秦、趙相持於長平之時,滅掉魯國,遷魯頃公於下邑。公元249年,魯頃公去世,魯祀絕。
綜上所述,春秋期間曾強盛一時的魯國,最終走上了衰亡的道路,是因為魯國死守周禮,拘泥不化,沒有利用自身有利的戰略地位爭霸。然而軍權下放的趨勢卻是不可逆轉,等到“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後,魯國便陷入公室和“三桓”奪權的泥潭,再也沒有機會進行改革強國,只能依附於其他強大諸侯,自然是越來越衰敗。魯國最終被楚國滅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回覆列表
魯國衰敗滅亡的原因:魯宣公在位十八年就去世了,兒子黑肱繼位,這就是成公。宣公想除掉三桓的勢力,和晉國謀劃討伐三桓。正巧宣公去世,季文子怨恨襄仲,歸父就逃到了齊國。成公二年春天,齊國佔領了魯國的隆邑。夏天,成公和晉國郤克在鞍地打敗齊頃公,齊國再次歸還侵佔的魯國的領土。四年,成公去晉國,晉景公不敬重魯國。魯國想離開晉國而和楚國聯合,有幾個臣子勸阻,成公才沒這樣做。十年,成公到晉國去。正好晉景公去世,晉國便留成公送葬魯國對這件事很忌諱,所以一直都隱瞞著這件事。到了成公即位的第十五個年頭,魯國開始在鍾離和吳王壽夢會盟。成公在位十八年後去世,兒子午繼位,這就是襄公。這時襄公才三歲。襄公元年,晉國立悼公為君。去年冬天,晉國欒書弒殺他的國君厲公。四年,襄公朝見晉君。五年,季文子去世。他的妻妾從沒有穿過絲綢衣服,馬棚裡的馬匹也從沒有吃過粟糧,府中沒有金玉這類寶物,但他卻是成功地連續輔佐三位國君的丞相。君子們都說:“季文子真是廉潔忠誠啊!”魯國和晉國聯合攻伐鄭國。晉悼公在衛國的祖廟中給襄公舉行加冠禮,季武子隨從襄公,輔助行禮。襄公即位的第十一年,三桓氏把公室的軍隊分為三軍。魯國一天天衰敗下來,再也不能恢復到周公時的輝煌狀況了。昭公即位三十二年之後在乾侯去世。這時魯國更加衰落。華人擁立昭公的弟弟宋為國君,這就是定公。定公登位,趙簡子問史官蔡墨說:“季氏會滅亡嗎?”蔡墨對答說:“不會滅亡。季友對魯國有大功勞,被封在酇邑,官居上卿,到文子武子,世代擴充他們的基業。魯文公去世,襄仲殺嫡子立庶子,於是魯國國君喪失國家大權。定公五年,季平子去世。陽虎出於私憤,囚禁了季桓子,季桓子和陽虎簽訂盟約,才放了他。七年,齊國討伐魯國,奪取了鄆邑,把鄆邑作為魯國陽虎的封邑讓他處理政務。八年,陽虎想把三桓的嫡子全部殺害,改立和他關係好的庶子取代嫡子;想把季桓子載殺死在車上,季桓子施展詭計得以逃脫。三桓聯合攻打陽虎,陽虎佔據陽關。九年,魯國攻打陽虎,陽虎逃往齊國,不久投奔晉國趙氏。十年,定公和齊景公在夾谷會盟,孔子代行相職。齊國想趁機襲擊魯國國君,孔子依據禮儀一階階地登上臺,齊侯畏懼,取消了襲擊念頭,歸還了侵佔的魯國土地並且道歉。十二年,定公派仲由毀壞三桓的城牆,沒收他們的武器。孟氏抗拒毀城的命令,定公派兵討伐他,沒有取得勝利就中止了。季桓子接受齊國贈送的歌姬舞女,孔子氣得離開魯國。十五年,定公去世,兒子將繼位,這就是哀公。哀公即位之後正趕上吳王夫差國力強大,率兵討伐齊國,他們到達繒地之後,就向魯國索要牛、羊、豬祭品一百套。季康子派子貢勸說吳王夫差和太宰伯嚭,用禮節道義使他們折服。吳王說:“我是身上刺了花紋的蠻夷人,你們不應該用禮儀來要求我。”但最後還是停止了索求。哀公即位的第二十七年春天,季康子去世。哀公憂慮三桓作亂,想借諸侯的力量繳了他們的武裝,三桓也怕哀公發難,所以君臣間的嫌隙越來越深。哀公到陵阪遊玩,在街衢上遇到孟武伯,說:“我能善終嗎?”孟武伯回答說:“不知道”。八月,哀公前往陘氏。三桓攻打哀公,哀公逃奔衛國,又離開衛國,投奔鄒國,最終到達越國。魯華人迎接哀公,哀公重新回國時,死在有山氏家裡。兒子寧繼位,這就是悼公。悼公的時候,三桓強盛,魯君猶如一個很小的諸侯,勢力比三桓之家卑弱得多。悼公在位三十七年,悼公去世之後,兒子嘉繼位,這就是元公。後來一直傳到平公。這時候六國的國君都已稱王。又過了些年,頃公即位。二十四年,楚考烈王滅掉魯國。頃公逃跑,徙居在國外的小邑,成了平民百姓,魯國宗廟的祭祀滅絕。頃公死在柯邑。魯國從周公起,直到頃公,總共三十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