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的傳人之青龍
-
2 # 楓墨園
這個問題特別重要,有的人寫了很多年都沒有入門,但是科班出身的寫出來就感覺有書卷氣。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大概是從一開始就沒分清楚書法和寫字的區別。下面根據自己學書歷程分享一點心得體會吧 :
第一 : 不要把書法當成寫字,寫字是技巧,書法是文化。學書法不能想當然的去寫,要精準臨帖,這樣才能慢慢感受到書家的用筆、結體、章法、思想等。
第二 : 多瞭解一下書法史,這樣就不會無頭緒。當你明白了書法風格的形成、發現和成熟,在臨帖時就會注意到更多細節。在書法學習中真的是「差之毫釐 謬以千里」,比如一個勾的大小和方圓、牽絲的進出方向。
第三 : 增強欣賞書法水平,多看看書論和題跋。一般剛開始學習書法時多喜歡工整俊美的楷書,對豪放派行書和草書欣賞不來。當歷史把他奉為精品,大家都說好,而自己感覺不出來時,多是因為自己底蘊不夠(以後學書時間越長,你就會感覺它真的很好,即使自己不鐘意那個書風)。
第四 : 路子要對,不要怕慢。當我們每學習一個新技能時都不習慣,因為沒有思維和肌肉組織群記憶。對於書法學習,一開始就要把執筆、運筆、坐姿徹底搞清楚,好的習慣正確的架子受益終生。田蘊章老師講座中一句話很值得細品“一個經驗豐富的書法老師,從遠出看你寫字的姿勢和架子大概就知道你寫到什麼程度~” 文人骨子裡的那種儒雅和派頭絕對是模仿不來的,通俗點解釋 : 你可以看央視老版《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現代的古裝片裡面的文人做比較,前者一看就是儒雅範,現代劇中就是裝腔作勢的感覺。
第五 : 要開闊眼界,不要把自己束縛在一家之言裡。找準自己喜歡和努力的方向,接下來就是學習、臨帖、總結、請教、改正,再學習,一個良性迴圈。
-
3 # 您貴姓文創
1,臨摹100次,必能頓悟。
2,臨帖為主,臨碑為輔。
3,臨帖遇瓶頸,就換左手寫,就能找到初心。
-
4 # 弘仁書院
就本人的學術經驗而言,我有對你有以下建議。
首先,要找對人。找一位明師,你不是名師。書法相對於來說寫字,不想那麼簡單,所以首先要找一個好老師,有的人覺得書法有什麼難的,拿起一本字帖就開始學習了。其實不然。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學習書法也一樣。有了好老師的正確輔導,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要選對帖。自古至今,書法碑帖浩瀚如雨。篆隸草楷行要一見鍾情。拿出這些字型的代表字帖,放在眼前,哪一本最讓你心生激動和歡喜。建議就選哪一本貼。個人建議從篆書學起。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個人建議從清朝小篆學起,比如王福安的【說文部首】
再次,勿三心二意。先守住一帖,深入學習。學書法就像談戀愛,如果三天兩頭換女朋友,不但談不成男女朋友,反而會毀了自己的形象。學習書法也一樣。要專一守一本帖,就像打井一樣,選定一個地方深入打下去才會見到清泉,我們很多人,往往都是淺嘗輒止。學習了好多年書法,也沒見有所成就。
第四,關於臨摹的經驗。①初學者可以選擇摹帖,分為單鉤和雙鉤法。單鉤就是用硬筆先畫出字的整體筆畫位置然後描摹。窗鉤就是用筆勾畫出筆畫和字形的輪廓,然後進行填墨描摹。
②入門之後主要是對臨。對臨時建議不要抄帖,否則費時費力徒勞無果。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A.碑刻要選擇字口清晰的帖。
B.帖中挑出簡單常用字。
C.精臨建議選出相對清晰的一段兒。
最後,要堅持下去。學書法最忌一曝十寒。很多人做不成一件事情,往往是缺乏了堅持。鐵杵磨成針,水滴石穿這樣的故事我就不再多舉例了。所以選對一本帖之後,就應該堅持學下去。
綜上所述,跟對人,選對帖,勿三心二意,按照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不光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還必將在書法上有所成就。
-
5 # 經唐
對於書法,人們現在來越來越重視了,特別對於中小學生,作為教書法五年的老師,我認為:
一,找一個很專業的老師
找一個專業的老師很重要,他引領著你前進,一路的陪伴,途中肯定有磕磕絆絆,曲直多彎 ,這時就需要一個很好的領路人——專業書法老師。
二,有一個很好的方法
不同的老師在教學上都有不同的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這叫做個性化,因此要找準一個適合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方法很重要。
三,要堅持
練字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字一個堅持的過程,很多有名的書法家潛身練字好幾年,有的甚至幾十年,在實踐中沉澱,在實踐中提升。量的積累是質變化的前提。
四,要有自己的悟性
中國漢字這麼多,漢字中不可能每一個字都會講到,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悟了。結合老師所教的練字方法,在潛意識形成“看——寫——比——改——形——神”的學習過程。
-
6 # 覺己利他
學習書法最主要的陷阱是眼高手低,最容易讓人失去信心!書法學可是一個循徐漸近的過程,多臨貼多看影片,把自己的練習都儲存好!當自己快沒信心堅持的時候,把以前的練習紙拿出來比較,你會看見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信心。還有就是每天動動筆少寫一點,也好過斷斷續續寫!希望對你有幫助!
-
7 # 青春麥田
練書法的姿勢不強調了,說一說方法論。
(此圖出土於敦煌,這是唐朝人練字本)
首先,要有信心,你看上圖古人的字,估計自己寫了一點看不下去,不寫了。
要知道書法和國畫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對線條的把控,都有自身的規律。
書法的結構是筋骨,線條筆畫是血肉,這樣的組合才能有神韻。
其實任何東西都有貫通的規律,就是理論—實踐—修改理論—變革的一個過程。書法就是讀帖—臨帖—讀帖—臨帖的不斷往復的過程。
這個意思就是練字書法必須要讀帖、背貼,將一個字的全貌刻在腦子裡,必須完整的呈現,在田字格的哪一個位置,每一筆落在何處,都在腦子裡記住,下筆就是還原的過程,佈局的過程。寫出來的字有雛形後,對比字帖,尋找差距,概括總結,繼續讀帖,找準差距,重新臨帖。
其次,從寫大字入手,別寫小楷。
師傅臨進門,修行在個人。從古至今,個人努力與真實體驗才是真的。疫情帖最近很火,民間自有高手,只要真心喜歡,就能寫好,古人臨帖一天不落,執著才有成就。
-
8 # 小林探花
我斷斷續續練習書法大概有很多年了,但從未曾試過系統學習或經名師指導,能堅持下來全憑出自內心的喜愛。
如果說在練習書法中有什麼建議,我倒是可以把自己習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諸位書法同好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一旦決定學習書法之後,就認認真真找一個好的老師,讓老師指導你正確的握筆姿勢,教你結字基礎,行筆方法等等入門知識。我因練書法時沒有老師教導,在行筆結字方面流於江湖體,但誤入岐途經年已經成形,想改變太難了;
三、保持對書法始終如一的喜愛。只有將書法當成自己的愛人,你才能堅持下來,不會因為偶然的挫折而放棄,所謂“書法虐我千百遍,我待書法如初戀”,唯有如此,才能屢敗屢戰終得有成;
四、拋棄成名成家的妄念,以平常心視之。很多書法愛好者一旦字寫得有模有樣便開始心生成名成家的念頭,此念一起便是煩惱的開始,只要稍有不順便心浮氣躁,更甚者竟會萬念俱灰,了無生趣。其實我們練書法只不過象別人喜歡金錢美女,象別人喜歡抽菸喝酒一樣,愛好罷了。練習書法的終極,無非是成全自己而已。
-
9 # 老包遊天下
我喜歡寫隸書,寫的也不好。已經很久不寫了,我覺得如果想寫好書法的話,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決心。用心去寫,用心體會。
-
10 # 憤怒的0927
1:找到自己喜歡的字型
2:找一套自己能看到我進去的練字課程
3:按課程堅持定期練
4:參加交流活動
5:找人比試
-
11 # 明月壇主
導讀:
入木三分,方顯書法功力到位。練習書法忌諱三點,“飄”就是漂浮,手腕無力,手指輕撫,手鬆弛。“止”有一點進步就會自喜,自己感覺良好,進步動力減退。“濫”就是什麼字型都想練,誰的字帖都敢臨,什麼場合都能寫。克服三點弊端,書法精盡,水到渠成便成自然。
一、優選和自己字跡相近的字帖描臨除非,你是小學生,剛剛學寫字,如果不是,那最好選擇一種與你已經成型的字型相近的名家字帖,臨摹揣度,反覆觀察,找準名家運筆技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不完全拘泥於名家書法技巧練字貴在順暢。也就是說,字越寫越順手,提筆就來,字形不抖,間架結構美感自如,這是練字的最高境界。你有時會看到現場直播,凡是一筆成字,或一氣呵成的,那就是高手。
三、書法精進中要平衡心態水滿則溢。書法的練習永無止境,沒有哪個人敢說自己的書法最好。始終堅守自己的初心,記住練字的目的是陶冶情操、修心養性。撐起兩根窮骨頭,養活一團春意思。不可有功利之心,記住:書法無價,你心永恆。
結語:自隨人體,刻意難求。一定要從自己的基礎起步,見賢思齊,時刻修正。除了養性修為,能自成一體,方是練習書法之正道。以上感悟,謹供參考。
-
12 # 櫻花7334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世上無難事,只怕用心人,只要你有興趣、你就會用百倍的熱情鑽研它,學習它。小學一年級是孩子入門寫字最關鍵、也是最佳的入口,這個時候,父母,老師要給孩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書寫觀。比如:寫好中國字、做好華人。又如: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讓人賞心悅目等諸多道理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只是萬里長征邁開了第一步。
2、寫字的姿勢、握筆的字姿勢,眼睛與書本的距離等。坐如鐘,站如松。好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3、練習書法不在多,雖在精。指導孩子每天只練2~3個字,由簡單筆畫到成型的字,由簡到難,要有耐信,信心。鍛鍊孩子的毅力與自信。
4、臨摹:也是練習書法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記的上初、高中時我常常模仿不同老師的寫字風格,而且惟妙惟肖,不僅在紙上,有時還在衣服上,手揣在褲兜裡都在模仿,但不千篇一律,而是取其精華,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毫不誇張地說:“就是自成一沠。
5、堅持:練習書法只有堅持不懈,才會越來越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書法家王羲之也是靠堅持不懈練習才會有了後來入木三分的書法功底,何況普通人,人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你只管努力,功到自然成。
6、悟性十天賦:長期的練習,不僅要用手,更要用眼去觀察。用眼去看字的間架結構,筆畫的比例,收縮自如,再用心去悟書法的奧妙,為什麼人家寫得那樣得體自如,自己的不足自己慢慢去揣磨——相信,終有一天,你會看到自已的進步。加油吧!熱愛生活的你一定會寫岀一款漂亮的字。
-
13 # 貴畢小陽生活記
1、初學書法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練習,有多少時間就用多少時間,最好要在短時間內解決書法的基本的筆法問題,比如筆畫的寫法一定要學習紮實,不要拖得太久,因為這些事可以很快學會的。
2、學會了基本的筆畫以後,時間就可以自由一點了,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了,因為接下來要解決的是結構問題,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需要慢慢的去理解和積累。
3、如果學習了書法,就不要太長的時間不寫,最少也要一週練習上一次,一次保持在2個小時以上,中間隔的時間太長容易放棄,也體會不到書法學習帶來的快樂。
具體要練習多長時間就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吧,越多越好,我只能給你說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學習時間的底線。
-
14 # 哥也瘋狂
中國漢字流傳發展幾千年,書法更是漢字文化中令人稱道的一門藝術。從先秦到近代的名家名帖,名碑,以及甲骨文.金文.竹木簡牘.寫經等等,都可以體現中國古典書法藝術的浩瀚與博大精深。
我介紹五種基本的字型:
第一種篆書,它是中國古代秦始皇時使用的文字,字很難認,它的字型瘦長圓滑,到了現代除了篆刻和一些書法作品要使用之外,一般不常用。
第二種隸書,中國古代漢朝時期使用的文字,他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它的字型比較偏,筆畫講究一波三折。
第三種楷書,楷書也叫真書,正楷。楷書就是我們現在書本上的字,很工整,很規範。我們學習書法一般從這種字型開始的。
第四種草書,有些書法家的字龍飛鳳舞,非常潦草,但不要以為是真的潦草,那種字型本來就是這樣的,它叫草書。
第五種行書,這種字型就是把楷書寫得快一點。現在的人寫字,一般都用這種字型,既好用又快捷。
練習首先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執筆姿勢要正確,先練基本筆畫,先練楷,在練行,三練草。每天練習兩頁,兩月見效。
-
15 # 愛吃零食的夏瑤
感謝邀請,但是說真的這個我不清楚,我沒有練過書法,我的字寫的還不如狗爬,鬼畫符一樣,上學的時候父母說不好好讀書以後沒出息當時不相信,現在我信了但是已經晚了,我現在也是像當初父母教育我一樣告訴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們和當初的我一樣聽不懂,我打算疫情結束就送孩子去學習書法,起碼字如其人。技多不壓身嘛!
我雖然字寫的不好看但一樣不影響我吹牛和找物件
-
16 # 浩子咯咯
1、學習書法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字型變漂亮起來。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書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堅持,可以修心養性,有人說,字如其人。
3、郭沫若先生曾經就寫好字的問題,講過一段精闢的話:“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範,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
學書法的步驟安排:
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臺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佈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感謝
-
17 # 振海吖
無論哪一行哪一業,若想幹好了,都少不了悟性這兩個字,就研習書法而言,一個人對書法的悟性高自然是好事,幾乎每一個前輩都強調過悟性的重要成分,沒有一定的悟性,寫出的字必然會顯得呆板死滯,其結果也頂多成為一位抄字先生或者叫寫字匠,與藝術這兩個字便離了十萬八千里。
悟性從哪裡來?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是天才,對書法的悟性不會從孃胎裡帶來,也絕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那麼就只得從實踐中來,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臨習優秀的好碑帖中來。如此,持之以恆對於一個研習書法的人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只有在不斷的進步中逐漸地開悟。
研習書法比悟性重要的是堅持,比堅持更重要的便是修養了,因為一幅書法作品最忌諱的就是滿紙俗氣。黃庭堅說的那句書法人皆知的話:唯俗不可醫。“俗”真的不可醫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原意是說若想避免一個“俗”,單純的靠提高書寫技術是解決不了的。黃庭堅給出的藥方是:讀書可以醫俗。
讀書就可以醫“俗”?我看也不盡然。若要醫“俗”,有必要搞清楚什麼是“俗”。花裡胡哨的字——“俗”;輕佻的筆畫——“俗”;畫蛇添足的形體——“俗”;千篇一律追隨流行時風的模樣——“俗”??“俗”是一種自我的、賣弄的、華而不實的東西,俗還特別喜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除去這些惡俗的東西,僅僅靠多點書也不一定能夠解決,從古至今飽讀詩書卻下筆俗氣的大有人在,黃庭堅的老師周越就是一例,黃說跟著他學了二十年仍俗氣未脫,可見其俗之入骨,黃後來不得不改換門庭。既然能做黃庭堅二十年的先生,你能說周越不是滿腹經綸之人?
由此我們說,只是簡單地說讀書可以醫俗是不盡然的,至少這種說法是不夠精準的。所以說讀書只能算作是前提,重要的是透過讀書能夠真正提高自己的修養,去除世俗的雜念,要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是要入骨、是革命,使心靈得到提升淨化,唯有如此才可脫俗。相(字)由心生,只有心靈無了“俗”,字才能不沾“俗”氣。
例,黃說跟著他學了二十年仍俗氣未脫,可見其俗之入骨,黃後來不得不改換門庭。既然能做黃庭堅二十年的先生,你能說周越不是滿腹經綸之人?
回覆列表
穩紮穩打練好基本功,同時練習呼吸平穩,提升腕力,增強承受力和靈活性,用心感受,達到心神一致,方可練就一手好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