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我在橫店的一千零一夜

    山東有一個叫支付寶的人,生於一九六七年,當馬雲的支付寶推廣到千家萬戶時,他覺得不公平。於是他找到阿里巴巴理論,阿里也藉此大力宣傳了支付寶一回,於是授權並扶持山東這個農民在山東開網站,這個叫支付寶的人後來生意做得很有名氣。可見一個人的名字跟運氣還真關聯。希望支付寶致富後不要忘記他的父親,當年給他取了個發財致富的名字。

  • 2 # 人間溫暖符

    這個最著名的當然要屬了凡四訓的作者的故事啦。撰寫《了凡四訓》的袁了凡從甘於宿命、抗爭宿命到擺脫宿命的奮鬥經歷,感動了諸多名流大儒。了凡四訓非常的好,我覺得每一個華人應該讀。

    袁了凡開始不叫袁了凡,叫袁黃,號學海。

    明朝萬曆年間,他出生於浙江嘉善。

    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病逝了。

    母親對他說:“你放棄考科舉功名吧,去學醫,學醫能賺錢,還能救濟別人。”

    袁黃說:“可我很想讀書啊!”

    母親說:“學醫是你父親從前的心願。”

    袁黃只好從命:“那好吧!”

    17歲那年,袁黃在慈雲寺擺攤賣草藥。

    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走過來,躬身說:“你不應該學醫,你是仕途中人。現在改行讀書,明年可以中秀才。”

    袁黃不信:“您是誰啊?”

    老者說:“我姓孔,乃《邵子神數》傳人。”

    袁黃一下從地上蹦了起來。

    邵子,那可是宋朝第一神運算元。

    袁黃鞠了一躬:“您可以跟我一起回家嗎?”

    袁黃把孔先生帶回家,

    把他給自己算命的事告訴母親。

    母親半信半疑,對孔先生說:

    “那你算算袁黃小時候的事情。”

    孔先生一算,竟算得分毫不差。

    母親跪服,立馬將袁黃送進了學館。

    第二年,袁黃一趕考,果然中了秀才。

    連名次都跟孔先生預測的一模一樣:

    “在縣上考試的排名是第十四名,

    在市上考試的排名是第七十一名。”

    母親驚呆了,對袁黃說:“趕緊去請孔先生。”

    02

    母親對孔先生說:“請您再給袁黃算算將來!”

    孔先生一番推算後,對袁黃說:

    “你哪一年可以考第幾名,

    哪一年可以稟生補缺,

    哪一年可以提拔當貢生。

    當貢生後會去四川某縣當縣令,

    三年半後,你便回到家鄉。

    在53歲這年八月初十丑時,

    你將壽終正寢,終身無子嗣。”

    短命無子的命數,袁黃很不喜歡,也拒絕相信。

    但他還是把這個命數,一一記了下來。

    令人稱奇的是,以後每次考試的結果,

    都與孔先生所算的絲毫不差。

    但獨獨有一樁事似乎有些不準。

    孔先生說:“你補稟生後,每月去領俸米時記個數,領到91石5鬥時,你就會升級,成為貢生。”

    可是,當袁黃領到70多石的時候,

    一位姓屠的提學,看他品學兼優,決定提拔他當貢生。

    袁黃暗喜:“看來孔先生算的也不全準。”

    誰知道,姓屠的提學不久就離開了,

    代理提學不同意提拔袁黃,擱置了決定。

    再後來,一位姓殷的先生又來當了提學,

    讀到袁黃論文,覺得“見識廣博,思想深刻”,

    立馬將袁黃從秀才提拔為貢生。

    提拔之時,袁黃剛好領俸91石5鬥。

    這一下,袁黃徹底相信了命數:

    “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

    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強求。

    命裡沒有的,怎麼努力都得不到;

    命裡有的,不用努力,自然就會有。”

    03

    袁黃從此唉聲嘆氣,心如死灰。

    當貢生後,他按規定到北京國子監讀書。

    在北京一年,他整天靜坐,也不讀書了。

    “命就如此了,努力也沒有用。”

    一年後,他轉回南京國子監讀書。

    未進國子監前,他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

    與禪師對座一室,三日不眠。

    禪師暗暗稱奇:如此定力,真是了得。

    於是禪師問:“凡夫不能成為聖人是因為心中多妄念,你三日沒有妄念,是什麼原因?”

    袁黃回答:“我一生吉凶禍福,都被孔先生算定了,命由天定,還有什麼好想呢?”

    禪師笑了:“我還以為你是一位豪傑,原來也只是一個凡夫。”

    袁黃蒙了:“此話怎講?”

    禪師說:“凡夫因為不能無心,所以被陰陽氣數所束縛。一個人如果誠心竭力,為善不倦,數就拘他不得。反過來,如果肆無忌憚,怙惡不悛,數也保他不住。你二十年來被孔公算定,一毫都不曾轉變,豈不就是凡夫嗎?”

    袁黃問:“你是說定數也可以逃脫嗎?”

    禪師說:“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袁黃拜倒於地:“請師傅教我擺脫命數之法。”

    禪師拿了一本《功過格》遞給他:“每晚將一天的存心行事,反省檢點,按格記功過。每至月底,總結一次,將功抵過,多餘的就可作為善行了。”

    04

    拜別禪師,袁黃回到家裡,

    跪在佛前懺悔,並做了一道疏文,

    立誓先行三千善事,求登科第。

    那一天,袁黃將自己的號改為“了凡”。

    “將凡夫之見,一掃而光,是為了凡。”

    從此以後,他每天都活得小心謹慎,

    “即便在無人之處,也常怕得罪天地鬼神。碰到討厭我、毀謗我的,我也安然接受。”

    一年後,袁了凡到禮部參加科考。

    孔先生算的命,袁了凡應考第三名,

    “結果沒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一名。”

    接下來,孔先生算的命又失靈了,

    孔先生沒算袁了凡會考中舉人,

    哪知秋天鄉試,他竟然中了舉人。

    “雲谷禪師說: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話我更加相信了。”袁黃說。

    十年後,袁了凡完成了三千善事。

    他又跪在佛前懺悔,做了一道疏文,

    僅僅過了一年,袁了凡便夢想成真,

    夫人順利產下一子,起名天啟。

    袁了凡做善事從此便更加用心。

    他的《功過格》,每天至少“日行一善”。

    僅僅兩年,三千善事又已完成。

    他又跪在佛前懺悔,再次做了疏文,

    三年之後,袁了凡竟然真的中了進士,

    很快,吏部就補他去做了寶坻縣縣令。

    一上任,袁了凡便備了一個小冊子,“我將這本小冊子取名為‘治心篇’。害怕自己做官心起邪念,因此要治心”。

    每天早晨起來,坐堂審案時,

    袁了凡便將《治心篇》交給看門的人,

    將其所行善事惡事,不管大小,一一記錄。

    到了晚上,他再翻閱記錄,閉門治心。

    05

    袁了凡雖然堅持日行一善,

    但夫人卻整天愁眉苦臉:“你許諾做一萬件善事,可衙門裡沒什麼善事可做,什麼時候才做得完啊?”

    那天晚上,袁了凡做了一個夢。

    夢裡遇到一位天神,他對天神說:“我很慚愧,一萬件善事很難完成。”

    天神說:“現在寶坻百姓過得很艱苦,你只要給他們減糧減稅,便足以抵一萬件善事了。”

    第二天,袁了凡便立即下基層考察實情。

    寶坻縣的田,每畝要收銀兩分三釐七毫,

    瞭解百姓負擔後,他覺得應下調至一分四釐六毫。

    於是上書朝廷,懇請減免賦稅以充養民力。

    朝廷同意其請求,並取締了各種額外攤派。

    全縣百姓為此雀躍歡呼,奔走相告。

    此舉,在明代歷史上被稱為“減糧善政”。

    當時寶坻常鬧水災,袁了凡便興修水利。

    將三汊河疏通,築堤壩抵擋水患侵襲。

    他還親自帶領百姓沿海岸堤壩種植柳樹,

    將連綿不斷的海堤變成了一道綠色屏障。

    400年前的寶坻,多是一文不值的鹽鹼地。

    地裡,只適合生長水稗草和蘆葦。

    但袁了凡竟然異想天開:改造鹽鹼地種水稻。

    挖溝通河,調埂作田,引入良種……

    三年實踐,他竟然真的種出了黃澄澄的稻子。

    隨後,袁了凡又帶領百姓進行了一系列農業試驗,

    並編寫了天津地區第一部農業專著《寶坻勸農書》。

    “自從來了袁知縣,寶坻生活變了天。”

    寶坻百姓,逢人就誇袁了凡。

    1588年,是袁了凡53歲之年。

    孔先生曾算命——他會死於此年八月初十。

    八月初十終於來了,又終於走了。

    “我無病無痛,竟然一點事都沒有。”

    06

    1592年,了凡被提升為兵部主事。

    當時日本正侵佔北韓,北韓請求大明出兵支援。

    兵部右侍郎宋應昌舉薦袁了凡為軍中參贊,

    協同提督李如松領兵東征,擊潰倭寇。

    李如松對倭寇謊稱出使北韓是來封貢的,

    倭寇信以為真,李如松乘其不備,

    不宣而戰,於平壤大敗倭寇。

    平壤之役中,李如松割敵首級報功,

    袁了凡堅決反對,兩人發生爭吵,

    李如松一怒之下,獨自引兵東去。

    倭寇賊心不死,多次反攻,均被袁了凡擊潰。

    而李如松打了勝仗,驕傲輕敵,被日寇擊敗。

    李想推卸責任,遂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

    朝廷不明真相,遂讓袁了凡停職返鄉。

    盡心盡職,卻遭如此“待遇”,

    袁了凡嘴上不說,心裡還是覺得有些冤屈。

    可沒想到北韓王竟奏報朝廷,說明了原委。

    袁了凡因禍得福,被追授為“尚寶司少卿”。

    此時,袁了凡年事已高,便決定回家養老。

    頤養天年中,他覺得自己一生甚是傳奇,

    便決定將抗爭宿命的經歷寫下來,訓誡後人。

    於是他撰寫了四篇文章:“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他將這四篇文章命名為“戒子文”。

    後因廣為流傳,大家將其稱為《了凡四訓》。

    08

    130年後,一名叫曾國藩的青年,

    讀罷《了凡四訓》後,豁然驚醒。

    遂將自己的號改為“滌生”。

    “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汙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

    他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了凡四訓》就這樣影響了一代一代華人,

    因為而被譽為“中國三大善書”之一。

    “世人只知穴在山,不知穴在心田間;

    好山好穴世間有,不是其人尋不見。

    我看富貴人家墳,往往葬時皆貧賤;

    待到富貴力可求,人事盡時天理變。”

    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

    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

    而是一個人的“心田”,

    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

  • 3 # 數星星234

    不過在中國最看重的就是“姓”,一個“姓”可以追溯到他的祖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與“姓”有關的歷史故事。他因“戲”犯死罪,卻因“姓”得福,皇帝還說:這個“姓”得罪不起!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主人公名叫孔尚任,是一個比較有才華的男子,說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他寫了一部很有名的戲《桃花扇》,我們到現在都將《桃花扇》列為經典之作,受很多學者喜愛。但是當時孔尚任差點因為這部戲掉了腦袋。這部戲描寫的不僅僅的愛情裡的悲歡離合,而是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愛情悲歡離合為主線,從側面體現出了明末南京的真實社會情況,也同時揭露了國家衰亡的原因,讚揚一些對國家忠貞的英雄,有懷念明朝之感。這部戲後來被康熙知道了,這位剛剛建立起清朝的皇帝怎麼可能讓老百姓有這種反清復明的念頭呢?孔尚任這戲在宣揚這些思想,皇帝怎麼忍得了,這罪不僅是死罪,還要滅九族呢?於是康熙讓官員將寫《桃花扇》的作者抓起來,後來問其姓名才知道是孔尚任寫的,皇帝聽完這“姓”嚇了一跳,趕緊讓人放了他,官員不解,皇帝說:這“姓”得罪不起!為何皇帝聽了姓“孔”就將孔尚任無罪釋放了呢?其實孔尚任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孫,而孔子又是儒家創始人,好幾代皇帝都推崇儒術,所以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來很深的影響,可以說是農民的一種信仰。那時候清朝皇帝屬於外族,他統治的人都是漢族,一個滿族人想要統治漢族人,其實很難,但是從他們的信仰中找一個就很好統治了。再說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去治理國家好過用逼的手段讓農民信服,康熙就是明白了這一點才會以“仁義”之心將孔尚任無罪釋放。孔尚任也是因為自己的“姓”的福,躲過了一次大災難,試想要是他不姓孔,估計不是他自己的腦袋落地,連帶家人的腦袋也會落地

  • 4 # 陰陽異聞錄

    自從科舉制創立以來,寒門學子終於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到底是封建社會,最終的一切排名,還得由皇帝點頭才行,所以就會衍生諸多變數,比如最無奈的因為名字失之交臂的例子

    1、孫日恭。

    這是個明朝才子,生活在永樂年間,永樂大帝做了什麼事,大家都知道,把侄兒的皇位給奪了嘛。每次科舉放榜之前,內閣學士都會呈遞一份奏章給皇帝,俗稱小金榜,以後會存於宮中,用於區分放榜的金榜。

    古代的漢字順序,是由上往下的,當時的主考官收了榜眼的一塊祖傳玉佩,就耍了點小心思,將孫日恭的名字,故意寫得貼近一些,“日”+“恭”,便是個“暴”字。

    永樂帝第一眼果真看成了孫暴,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可是永樂帝做了虧心事啊,最忌諱暴君的暴字,大筆一揮,該由榜眼刑寬做了狀元。

    2、吳情。

    嘉靖慶年間,有個考生叫吳汝威,先是十年寒窗,到了27歲才中舉人,然後三次進士考試,皆名落孫山。這其實在把功名看得比天高的古代很常見,54歲的范進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吳汝威一想,不對啊,自己的才情這麼高,一定是衝煞了,就給自己改了名兒,改成了吳情。

    沒想到,第四次考試中,吳情一路過關斬將,不僅取得了殿試資格,還在殿試中名列榜首,傳臚唱名時,嘉靖帝說了句:“天下豈有無情狀元。”

    於是,吳情與狀元失之交臂。

    4、王國鈞。

    同治七年,王國鈞高中狀元,他的名字很有寓意,取自白居易的詩作,意思為:國鈞者,國家重任也。但是連線他的姓氏,就諧音為:亡國君。

    這可是大忌諱,特別是滿清當時,國力式微,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撒丫子不幹了,據說是很生氣,差點把他給宰了!

  • 5 # 茶與閒談

    中國歷史上最後的狀元和榜眼。

    1904年,清廷舉辦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殿試,經過主考大臣的精挑細選,選定了部分考生的試卷,呈送慈禧太后(當時實際掌權者)御筆欽點。

    故事就發生在慈禧太后閱卷之時,故事的主角分別是末代狀元劉春霖和末代榜眼朱汝珍。按照主考大臣給試卷的排序,朱汝珍排在首位,劉春霖排在第二位。慈禧太后看了主考列為頭名的試卷,內心基本是滿意的,不出意外基本上就是狀元了。但是當太后看到文章最後的落款時,心中升起一股無明業火。原來這位考生名叫朱汝珍,是廣東清遠人,慈禧太后一見到“珍”字,難免會想起那個讓她討厭的珍妃,況且珍妃也是被她下令溺斃的,又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鬧維新的康有為、梁啟超也是廣東人,心中難免不悅,因此狀元及第就與朱汝珍無緣了。

    當慈禧太后翻開第二份試卷時,首先對其工整的字跡大加讚許,當看到考生的名字之後,更是心中大喜。直隸考生劉春霖,當時的朝局內憂外患,慈禧太后渴望老天爺能夠普降甘霖,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劉春霖的名字正可謂是恰到好處。於是慈禧太后御筆一揮,欽點劉春霖為狀元,朱汝珍屈居榜眼。

    朱汝珍雖丟了狀元的名號,但卻為清朝服務的最久,辛亥革命之後仍然以南書房行走的身份留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朱汝珍直言絕不吃民國飯,一生署款從不用"民國"二字。如此地忠於清廷,不知如果慈禧太后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劉春霖頂著狀元的名號,在抗佔期間多有蒙難,日本人佔領北平之後,曾想借用劉春霖狀元的影響力,邀請其出任北平市長,被劉春霖嚴詞拒絕。日寇惱羞成怒,遂命人抄了劉春霖的家,且將家中藏書及字畫洗劫一空。後來經多方斡旋,日寇歸還了房子和家財,但此事對劉春霖打擊很大。從此閉門謝客,以詩詞為伴。其氣節受人敬仰。

  • 6 # 我不知道的世界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已經79歲了。雖然貴為天子,畢竟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乾隆時時感到精力不濟,身體疲倦。但他也像民間的老人一樣,愛感情用事,遇事好圖個吉利。當年五月中旬殿試畢,閱卷大臣照例將擬好了名次的頭十本卷子呈送乾隆帝御批欽定。他腦子裡一邊翻騰著“我老了,快不行了”的念頭,一邊審閱試卷。他覺得名次擬得還可以,就拆開密封,一個個地檢視姓名。當看到第十名為胡長齡時,“長齡”二字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而“胡”姓則可理解為漢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而乾隆正好又是北方的女真人,乾隆便笑著說:“胡人就長齡啊!”順手就將胡長齡的卷子抽到了最前面。在場的閱卷大臣們理解皇上的心情,也都不說二話。於是,胡長齡這個江南通州才子,便因名得福,一躍而成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狀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邊炸雞柳、炸雞叉骨的做法有哪些,配料都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