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由拍案驚奇
-
2 # 再言春秋
結論:
吳曦之所以造反, 並非是吳曦一人的責任,南宋政府是脫不了干係的。可是再怎麼樣,他也不能出賣國家利益,與敵人勾結。所以他造反後不久,就被手下愛國之心尚存的將士殺掉了。
導語:俗話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從吳玠、吳璘到吳挺,吳家可以說是兩代忠良,他們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浴血疆場,國家也給了他們相應的回報,吳玠、吳璘兄弟二人都名列南宋七王。吳家在川蜀的戰場上,一次又一次的抵擋住了金軍的鐵騎。可是他們沒有想到,讓其蒙羞的竟是自家後人。
進入吳曦的世界,看看他的人生過程作為吳璘的孫子,吳曦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16歲的他就被任命為中郎將,這個時候他寸功未立,全憑藉的祖父的廕庇。初期的他也有著報效國家的夢想,憑藉軍功他一步步的得到了晉升。慶元六年,35歲的吳曦因為修建宋光宗陵寢有功而被升為太尉。開禧元年,南宋的宰相韓侂冑再次啟動北伐計劃,吳曦趁機返還蜀地。回到蜀地後的他,進行了一系列的謀劃,掌握了蜀地的財政大權。這個時候,蜀地的兵權與財權都由吳曦一人所掌管,可以說達到了吳曦人生的巔峰。開禧二年,心懷異志的吳曦開始與金國秘密書信來往,謀劃反宋大計。他揹著手下人暗中與金人勾結,在得到金人的支援後,吳曦公開了自己的造反計劃,叛宋稱王。吳曦的叛宋只是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援,當時蜀地中人對吳曦的叛宋反對者甚多,就連他的兒子對此都非常不滿。開禧三年,其手下楊巨源等人就把他殺掉了。本是忠義之後的吳曦,為什麼升起了反宋之心呢?韓侂冑想要重啟北伐大計,可是當時的朝中無人可用,放眼望去只剩下了吳曦一人。而吳曦既是忠良之後,本身也立有戰功,韓侂冑基於信任,給予了吳曦軍政財一體的大權。而南宋朝廷因為缺乏可以形成戰鬥力的部隊,所以無法對吳曦產生制約。在吳曦根據地的“川蜀”一代,更無人可以構成對吳曦的威脅。這一大的形勢格局為吳曦創造了造反的條件。宋朝從建國之初就是重文輕武,武將即便是有功都不被重視,在他之前就有抗金名將岳飛的冤死。而吳曦本人雖然是吳璘的後人,但是能力與祖父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再加上朝廷上層胡亂指揮,吳曦在同金軍的作戰中不僅沒有獲勝,還打了大敗仗。他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擔憂,吳曦的造反有一定意義上的自保需要。金國對吳曦非常的重視。金國為了自身的利益出發,當然是樂的看到宋朝內部大亂。因此金國給吳曦開出了一個比較優厚的條件。金遣吳端持詔書、金印至罝口,封曦蜀王,曦密受之。吳曦看到這個條件之後,也覺得如果選擇造反的話,要比為南宋王朝盡忠強。因此,吳曦以國家利益與金人勾結,陰遣客姚淮源獻關外階、成、和、鳳四州於金。雙方在利益上達成共識後,吳曦反叛南宋。吳曦造反失敗的原因吳曦的造反缺乏通盤的考慮。雖說南宋的力量不強,可是當時金國也沒有了攻打北宋時候的力量。根本無法對吳曦形成實際意義上的幫助,能做的只有口頭表示。吳曦的個人能力不足,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上,吳曦都不及他的先輩。他的造反只是一場鬧劇。當他殺掉那些忠臣義士之後,其殘暴也顯露無疑。並非所有人都願意與這個叛國者一條路走到黑。所以,他造反不久,就被他原來的手下殺掉了。興州合江倉官楊巨源倡義討逆,未有以發,遂與隨軍轉運安丙共謀誅曦。會李好義與兄好古、李貴等皆有謀,交相結納。二月甲戌夜,漏盡,巨源、好義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門以入。李貴即曦室斬其首,裂其屍。結語:吳曦的造反有朝廷本身對其過於信任,缺乏節制有關,也離不開吳曦對自己前途的擔憂。但更大的因素還是吳曦喪失了應有的國家大義。他最終的失敗,除了本人的能力不足外,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人願意與這個出賣國家利益的人同流合汙。只要是稍微有一點氣節的人都會把祖國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畫外音:一門竟出兩名臣,伯仲同心拒敵人。莫怪蜀民崇食報,迄今廟貌尚如新。這是蔡東藩先生在《宋史演義》中對吳玠、吳璘兩兄弟的評價。如此忠義的兄弟,死後竟然有後人背叛國家,真是為兩兄弟感到悲嘆。
參考資料:
《宋史》
-
3 # 小龍女5505
吳曦枉為名將之子忠臣之後,卻野心膨脹叛國謀反,自立為蜀王,置祖宗忠義於不顧、背棄臣節叛君叛國,最終大逆不道不得人心終以失敗慘死而告終。可他的謀反叛國卻毀了其祖父、父親一世忠臣之名,令祖宗蒙羞。既是不忠之臣,更是不孝子孫,永遠被後世唾罵遺臭萬年。
-
4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吳曦是南宋七王之一吳璘的孫子,祖父吳璘死後被追封為信王,是南宋著名軍事將領。吳曦也因此而獲得朝廷器重。
不過他的反叛,其實跟宰相韓侂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韓侂冑希望透過北伐掌握南宋所有權力,而吳曦趁此機會依附於韓侂冑,成為幫助韓侂冑奪權的重要人物。
韓侂冑對吳曦的信任有些莫名其妙,以至於吳曦在蜀地地位越來越高,一直做到了四川地區的軍政一把手,而且有了隨機應變的權力,從而才具備了反叛的資格。
01韓侂冑和吳曦之間的關係,屬於相輔相成。其實韓侂冑的出現,無疑是給備受壓迫的南宋朝廷打了一劑雞血。因為南宋朝廷一直以來都沒有切實的北伐計劃,總是在唱口號,可實力上卻不允許。所以久而久之,沒有人再提起北伐的事情,民族情緒相當低落。
會韓侂冑謀開邊,曦潛畜異志,因附侂胄求還蜀。樞密何澹覺其意,力沮之。陳自強納曦厚賂,陰贊侂胄,遂命曦興州駐紥御前諸軍都統制,兼知興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從政郎朱不棄上侂胄書,謂曦不可主西師,侂胄不報。曦至鎮,譖副都統制王大節,罷之,更不除副帥,而兵權悉歸於曦。---《宋史》
這個時候韓侂冑卻高舉北伐旗幟,他力主北伐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要奪取南宋的全部權利。不過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當時南宋臣子們的主張是和而不是戰。
所以面臨重重困難的韓侂冑,其實並不如意。這個時候吳曦以三代忠良的身份,力挺韓侂冑,支援韓侂冑掌權,並且強烈支援北伐。
這可把韓侂冑高興壞了,多幾個吳曦這樣的忠良之後,韓侂冑想要掌權自然就不是什麼問題。所以為了拉攏南宋其他忠良之後,韓侂冑開始大力提拔吳曦。吳曦的升遷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有了韓侂冑這麼一個大靠山,吳曦的仕途不會太差。可是他自己也沒想到,韓侂冑對自己居然如此信任。在軍事上,韓侂冑幾乎完全放權,吳曦逐漸成為了四川地區的領袖人物。韓侂冑的意圖當然是明瞭的,他認為吳曦是自己人,完全可以託付兵權。兵權在吳曦手裡,那就等於是在他韓侂冑手裡。而吳曦這邊也沒有閒著,一再強調自己的立場,支援韓侂冑北伐。
所以這是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在這一關係中,韓侂冑成了個傻大個,認為吳曦是自己人。而吳曦則順坡下驢,假裝成為韓侂冑的親信,從而奪取了四川的實際控制權。
02韓侂冑北伐沒有成效,金人暗中與吳曦勾結。韓侂冑和吳曦之間的關係,維持的時間並不長。自從韓侂冑將四川所有軍政大權都交給吳曦以後,吳曦完全具備了獨立的條件。
金人犯西和,王喜、魯翼拒之。戰方急,曦傳令退保黑谷,軍遂潰。乃焚河池,退壁青野原。曦時已布腹心於金,將士未之知,猶力戰,敵人竊笑之。曦退壁魚關,招集忠義,厚賜以收眾心。興元都統制毋思以重兵守大散關,曦因撤驀關之戍,敵由版閘谷繞出思後,思遁。金遂陷大散關,曦退屯罝口。舉人陳國飾投匭上書,言曦必叛,侂胄不省。---《宋史》
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朝中不少大臣都上書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曦的權力過大,完全沒有朝廷的節制,將來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宋朝最擔心的,就是地方武將造反的事情。岳飛被殺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奇怪的是,韓侂冑對此置若罔聞。
吳曦欣喜之餘,必須要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如今他就是被放在了風口浪尖之上,雖說有巨大的權力在手裡,可是吳曦也遭到了不少非議。這個時候韓侂冑發動了北伐,很顯然,吳曦作為四川地區的軍事領袖,自然承擔了四川地區的北伐重任。韓侂冑一直催促吳曦進兵,可是吳曦部隊卻按兵不動。為此韓侂冑請程松作為吳曦的頂頭上司前往四川督戰,結果程松的衛兵都被換掉,而吳曦此刻正在幫助金人圍困宋軍。這一驚人的發現並沒有傳出去,吳曦在四川的行動非常詭異。他一方面派人前去和金人商談議和事宜,一方面在四川地區招募忠義之士前來抗金。
如此一來,韓侂冑這邊認為吳曦還在抗金,而金人那邊已經和吳曦達成了協議。金人冊封吳曦為蜀王,使得他真正成為了蜀地的最高統治者。
這是多少英雄人物,夢寐以求的事情。吳曦當然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所以他不顧手下人的反對,公然稱王。
03吳家80年的忠義毀於一旦,吳曦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吳曦稱王的事情很快在南宋傳開,韓侂冑為此背脊發涼,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其實這就是一場賭博,無限制的信任之下,要麼會出現為你賣命的人,要麼就是在養虎為患。
很顯然這次韓侂冑是徹底賭輸了,因為吳曦的叛亂,使得韓侂冑北伐的部署全部被打亂。金人有了吳曦在四川地區的策應,所以他們才集中兵力前往的東南地區,圍攻南宋主力。
最終韓侂冑的這次北伐活動以失敗而告終,而吳曦是罪魁禍首,為此韓侂冑甚至打算承認吳曦蜀王的事實,希望他不要投降金人。當時吳曦自稱蜀王,公然成為了金人的附屬國,甚至留起了金人的小辮子。
興州合江倉官楊巨源倡義討逆,未有以發,遂與隨軍轉運安丙共謀誅曦。會李好義與兄好古、李貴等皆有謀,交相結納。二月甲戌夜,漏盡,巨源、好義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門以入。李貴即曦室斬其首,裂其屍。丙分遣將士收其二子及叔父柄、弟晫、從弟晛、賊黨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誅之。時吳端猶臥後閣,亦伏誅。徐景望、趙富、吳曉、董鎮、郭榮、祿禧等皆在外,遣人就誅之。函曦首獻於朝。---《宋史》
這使得當時蜀地的忠義之士憤怒不已,他們看清了吳曦的嘴臉,知道之前的所有號召都是騙人的,所以他們打算合謀殺掉吳曦。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合謀誅殺吳曦事件,就這麼爆發了。以楊巨源、安丙、李好義兄弟、李貴等人為首的多股力量一起衝入了吳曦的宮殿,李貴當場斬殺吳曦。
吳曦被殺以後,吳曦的軍事勢力完全瓦解。南宋再次得到了四川的控制權。到了清算的時候,宋寧宗並沒有誅殺吳家滿門,畢竟吳曦的爺爺吳璘對國家是有功勞的。所以朝廷只是殺了吳曦的妻兒,將吳曦的兄弟們貶為奴僕,吳家的子孫負責祭祀吳璘,免於責罰。
總結:吳曦的叛亂,歸咎於韓侂冑的放權。信任永遠都是相對的,不管是面對什麼樣的人,因為權力這東西就跟指環王裡的魔戒一樣,是有魔力的。
一旦有人深陷其中,自然會變得失控。如果這個時候你再沒有相應的人前去約束的話,那對這些人來說,可就無法無天了。
韓侂冑顯然是百分之百地放權吳曦,卻沒有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等到吳曦坐穩江山以後,他才想著派個人去監督,卻為時已晚了。
所以吳曦的反叛,韓侂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相對的權力永遠都是合適的,為什麼中山先生要求三權分立?
就是不希望權力失去制衡,他在卸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將國會可以限制大總統的命令寫進了憲法之中,目的就是為了限制某些人的權力。
參考資料:《宋史》
-
5 # 天晴愛睡覺
造反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吳曦老鐵靠祖輩父輩的裙帶關係被重用,本人是個戰五渣,金國兵雄馬壯,老鐵害怕就搖白旗了。
第二,宋朝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自封皇帝,一直就是猜忌武將、殘害武將。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是一樣,被整死的多著呢。
拿咱們熟人來說,北宋有狄青,南宋有岳飛,吳曦要是打敗仗,估計也沒得好死。
第三,忠誠是有代價的,任何人都會背叛,只要開的價碼誘人!很明顯:金朝開的價錢,吳曦老鐵很滿意
失敗原因就一個:
吳曦是個廢物,即沒有流芳千古,也沒有遺臭萬年,我剛才去度娘才知道有這個廢物存在
回覆列表
吳曦的背叛,發生在南宋開禧二年,也就是公元1206年,當時的南宋朝廷正在宰相韓侂冑的主持之下,對金國發起全面進攻。
韓侂冑與南宋朝野上下都指望著吳曦兵力強盛的川陝軍能夠給這次開禧北伐帶來最好訊息的時候,吳曦卻正式的投降金國了。
那麼,“南宋名將吳璘的孫子吳曦為什麼造反,又為什麼失敗?”要回答這個問題,子由以為,南宋名將的孫子只能說明吳曦的爺爺吳璘是有功於宋朝的著名將領,但是,這並不能證明吳璘的孫子吳曦就一定是絕對終於宋室江山的忠臣良將。
但是,當時吳曦的突然背叛,使得南宋朝廷組織的這場開禧北伐當即就功敗垂成,而吳曦的陣前投敵,也坑了最信任、欣賞他的上司、此時執掌南宋權柄的宰相韓侂冑。
吳曦之所以能夠成為南宋一朝開禧年間深受朝廷借重的軍政重要人物,的的確確是借了其父、祖的光亮,以父祖之功,蔭補入仕做官的。
當宰相韓侂冑決意北伐之時,首先任命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興州駐紮御前諸軍統制,兼知興州、利州西路安撫使。
如此受上司器重,前途大好的吳曦,怎麼就會起了悖逆之心的呢?
一,朝廷對其過於器重,缺乏制衡吳曦當時手中掌握的軍事力量實際上已經過於強大,可以說手中軍權過重。
首先,吳曦軍權過重,周邊宋軍力量對其缺乏制衡。
當吳曦接過其父祖所掌握的全部軍事力量的時候,他所直接指揮的興州地區的軍事實力就變成一側性強大,做為這一地區的第二軍政長官,吳曦直接掌握的軍兵總數達到了6萬人之多,而環繞在吳曦軍隊周圍的其它川陝軍隊則良莠不齊,多數為後勤部隊和老弱殘兵。
也就是說,在大戰到來之際,朝廷也知道,川陝地區的宋軍只能指望吳曦的軍隊,他周圍的宋軍根本就形不成基本的戰力。
二,宰相韓侂冑對其過於信任開禧二年三月,南宋朝廷準備北伐,此時的宰相韓侂冑急於功成,索性把川陝地區的財稅權利給了吳曦,而在此之前,這一地區財稅的權利一直是由南宋宗室親王來負責掌管的,這樣,才形成政、財分開,互相牽制的關係。
可是,性急的宰相韓侂冑在吳曦的軍權已經過大的時候,竟然把財稅權也給了他。
不但如此,時過一月,韓侂冑又下令以吳曦兼任陝西、河東招撫使,到此,吳曦儼然是這一地區的主宰了。
三,吳曦的隱憂雖然韓侂冑的信任使得吳曦一時之間變得炙手可熱,可吳曦也明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道理。強悍的金軍可不是泥捏紙紮的人偶,做為開禧北伐的主要一路軍事力量的統領,吳曦有明顯的畏敵如虎的情緒。
果然,開禧北伐一開始,吳曦的軍兵就遭遇金兵的打擊,受挫之後,吳曦惶惶不可終日,他知道,在宋朝,有著對武將的戒備和重責的習慣,
四,宋朝一貫對武將刻薄,吳曦憂懼軍事失敗帶來災禍開禧北伐後,吳曦在軍事上遭到了失敗。這使他心生畏懼。
據《金史》記載,吳曦的軍兵雖然軍力很強,但是剛一開戰,就被金軍連挫數陣,損兵折將,吳曦負責鎮守的軍事防線也被金軍突破,吳曦只能憑險退守。
此時做為敗軍之將的吳曦,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向朝廷交賬了。
五,金國誘降條件的吸引力就在吳曦心思不定之時,金國對他開出了價碼和條件,而且,這封信甚至以岳飛的下場舉例,勸吳曦與金國合作,自統川陝,自立為王,金國直接送來了金印給吳曦,然後指天發誓,不用吳曦出兵,只要按兵不動,川陝之地即為吳曦所有,將來佔有全部宋境,移交給吳曦,仿照宋高宗趙構故事,冊封吳曦為帝,敦促吳曦,早定大計。
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吳曦的心理防線終於全部崩潰了,答應了金國的要求,背叛了朝廷。
至於吳曦的失敗,實際上也很簡單,首先,吳曦的背叛行為是不得人心的,當他決意投降的時候起,很多部下就已經不再圍繞在他的周圍,另外,吳曦這個人心雄萬夫,可軍事素質卻極差,在大號的形勢之下,一個像樣的勝仗也沒有。政治策略上就更是愚不可及,當時的金國已經難以支撐,所以一再與他講和,愚蠢的吳曦竟然在這個時候選擇投降金國,接受金人的空頭冊封,為虛名而招實禍,以至於做了41天的蜀王,就被人刺殺肢解,其家族都受到連累,他的皇帝夢也只是夢幻般的一瞬,但是,在其名字下,史冊中,是永遠抹不掉的背叛者的標記。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異議請聯絡本人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