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的告白DaisyWu
-
2 # 藍蓮花茜茜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的理想的親子關係第一是平等,第二是信任,第三是誠實。平等,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我們不能拿出天生領導者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的與孩子交流。信任,我們要從內心信任孩子,允許他犯錯,給他時間給他空間去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讓他感受到你的信任。誠實,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有的事就不和他說,可能他還不懂,但他有知道實情的權利。總之,毫無障礙的交流是一切好的親子關係的開端,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努力,加油。
-
3 # 美好的月牙
小時候多陪陪他、多抱抱他、多親親他,每天給他講故事、陪他玩遊戲
長大了陪他看同一本書、看同一部電影,每年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儘量多的參與彼此的活動中
-
4 # 懷舊的寶媽
說實話,之前從沒想過,我想要收穫一種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感謝這個問題,讓我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
究竟,親子關係表現如何才算是最好呢?也許,一千人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我認為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彼此包容、相互尊重、真心接納。我包容孩子的小情緒、孩子包容我偶爾的發脾氣;我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選擇,孩子尊重我的獨立空間,互不打擾;我真心接納孩子的全部,他可以不完美,孩子能接納我的全部,媽媽並不是一個樣樣精通的超人。
希望,我能朝著包容、尊重、真心接納這樣的親子關係前行,希望,不管孩子多大,他都可以敞開心扉,把我當做知心朋友一般,傾訴所有的心事……
-
5 # 江買華
每個父母都渴望自己既是孩子的良師,亦是孩子的益友,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事與願違。尤其生活在這個科學資訊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拼命的工作賺錢,把絕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工作與應酬上,面對孩子的質問,還堂而皇之的告訴他,我之所以做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讓你擁有更好的生活,所以,你不應該抱怨,反而要感恩……這時候,孩子的一句反問往往讓你無言以對:你所謂的給我最好的這一切,是我想要的嗎?我想一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吃飯,節假日一起出去爬爬山、打打球、逛逛街,我想在我學習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是家教或者學習機,我想在我生病的時候,你們能陪在我身邊,告訴我別害怕……
所謂的最好的未必是孩子最需要的,工作再忙再累,請你花點時間,好好陪陪孩子,任何物質上的滿足都是無法代替親情的。
有一種傷害,總在無聲無息中悄然而至,那是孩子肚子餓時與一堆零食做伴;那是孩子瞌睡時隨便倒在沙發上;更是孩子找你時,隨便幾塊錢或者手機就打發了……這些父母當時都在幹嘛呢?他們正忙著打麻將、鬥地主……不可否認,這種現象很多人身邊時有發生,各種隱蔽的娛樂場所比比皆是,那些沉迷於此的父母,寧可把時間花在這裡,也不願意多陪陪孩子,更有甚者輸了錢還對孩子發脾氣……卻從不會去看看孩子那雙渴望的眼睛。這種環境下的親子關係,往往只有表面的和諧,孩子對父母的認知是:我還不如麻將重要,至少麻將經常被爸媽抱在手上,反覆撫摸,如果我是麻將就好了。
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是天使,帶給我們幸福美滿,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與期待,也讓家庭生活更加和諧美好,父母忙著建設家庭與事業的同時,又不忘對孩子各方面的教養與陪伴,不會萬事包辦,該放手時讓他獨自去飛,教會他真善美以及生存的本領,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他都能在時代的洪流中游刃有餘……似兄弟、似姐妹、似良師、更是心靈的港灣。
每個人不是生來冷漠,只是沒有人在他沮喪與失望的時候,為他心中點亮一盞明燈。孩子生來只是純真與無邪,是我們為他以後的人生藍圖畫上各種色彩,家庭的養育與父母息息相關,而和諧的親子關係便是你為他畫上的第一筆,愛他,就給他不反感的愛與自由,牽引他走向屬於他的光彩人生。#讀《父母的格局》有感#
-
6 # 愛講故事的月亮媽媽
很多粑粑麻麻都覺得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無法控制,不聽話。實際上,此時不聽話的寶寶所做的一切正式他們的工作,而粑粑麻麻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兒,就覺得不可理解。我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今天倒是想了想。
既然說親子關係,自然包括兩個主體,一個是父母親一個是孩子,或者是祖孫。他們兩者之間,什麼樣的關係最好,其實就是讓彼此舒服,看見對方發自內心地微笑,感覺和對方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幸福的。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曾經說過,不要去討厭你的任何一位教師,如果你討厭他們,說明他們也討厭你。因為這種關係都是互相的。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還不明白。現在想想,可能就是一個情感的傳達。
先說說我們家。老大在兩週之前都是我和老公兩個人帶,直到二胎,孩子的姥姥姥爺才過來幫忙。老人帶孩子肯定很辛苦,但是帶了大半年,孩子依舊不喜歡和姥姥姥爺玩兒。只要爸爸媽媽在家,就不讓姥姥姥爺陪同。這是為什麼呢?最簡單的,和誰在一起舒服自然就選擇誰啦(我們家帶孩子的方式比較順著孩子的)!所以,就是成人放下架子,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所有的一切就不會那麼糾結,也就變得理所應當了。
-
7 # 月牙兒萍
我理想中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即是長輩,又是朋友,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也可以放低姿態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幸運的是,我就是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父母對於我,是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雖然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但是我這一路走來,我覺得很快樂,很幸福。
如今的社會 ,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優秀,各個方面不落人之後。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成長環境、性格特質等各不相同,所以學習不拔尖不代表體育不出色,沒有音樂細胞不代表沒有繪畫天分。父母不要拿自己的一套標準去套牢我們的孩子,放輕鬆。不糾結、不抓狂的狀態,分分鐘讓父母變的更讓孩子喜歡,更有利於我們親子關係的建立。
父母應該知道,雖然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不代表父母的一切做法、想法都是對的,不能要求孩子一概遵從。而且,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常記心中。就如同我們要求孩子做事情不拖拉、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 ,但我們自己卻不要求自己做到,孩子怎麼能好好改正一些行為呢?
父母做好對孩子的陪伴,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僅是呆在孩子身邊,還要有互動,孩子會感受的到父母的愛。不要妄想用你給孩子買了什麼玩具、你給了孩子多少錢來代替這種陪伴,真的不一樣。
我們做父母,沒有經驗,但是可以透過一些途徑獲得知識。不管是書本,還是親子課堂,或者是網路,只要肯學,總會有辦法。
其實親子關係中的每一個話題都可以延伸很多,我水平有限,就先寫這些吧。讓我們一起加油,共同為如何做好父母而努力!
-
8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對於很多已身為人母的女性來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恐怕是她們最關心的了。在現代社會,女性對孩子教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超男性。對孩子教育成效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
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相處型別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分類,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或後果?
心理專家介紹,母親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模式可大致分為溺愛型(包括大包大攬的直升機型和僕人式的順從型)、冷漠型、粗暴型、朋友型和專制型幾類,很多母親是一到兩種親子型別的混合體。從諮詢案例來看,溺愛型的母親是最多的,佔到70%—80%,其次是專制型的佔到30%—40%,簡單粗暴型和朋友型均佔20%—30%,冷漠型佔10%—20%。
1.母親角色:僕人 子女性格:無法擔責、不抗壓 典型案例 17歲少年還和媽媽睡一起 小澤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在別人眼中,他已經是個大小夥子了,但在母親孟女士眼中,他永遠都需要她的呵護。雖然小澤已經17歲了,但晚上依然和媽媽睡在一個房間,並且連洗澡、穿衣、脫衣也由媽媽代勞,甚至小澤在廁所小便的時候,媽媽也不允許他關門。 雖然已經17歲的小澤身體早已出現了一些“性”表現,但依然抵不住對媽媽的依賴,並且心理年齡只有兩三歲。 型別分析:心理專家分析,這類母親本身沒有安全感,就把自己的驚嚇轉移到孩子身上,並且把情感也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依賴孩子,把孩子纏住,讓孩子長不大,不能離開母親。其實,在潛意識裡,這是不想和孩子分離,是自己焦慮情緒的一種反應。表面看是愛孩子,實際上是想把孩子永遠圈在自己的身邊。 專家意見:母親首先要認識到自己要把孩子培養成人,而不是培養成孩子。孩子如果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母親就等於扼殺生命,搭上的是孩子的未來、快樂、健康、獨立…… 這類母親要弄清楚自己的做法是由於哪種心理問題,如果心理問題嚴重,可以找專業醫生幫自己搞清楚。這種相處模式下的子女,會變得依賴、不抗壓、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以自我為中心、生活無序、無法承擔責任、容易大吵大鬧、孤僻。在將來戀愛、結婚後,也會出現很多異常,比如對方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自殘等。尤其生育之後,還曾經出現離家出走逃避責任的狀況。
2.母親角色:武則天 子女性格:服從、依賴、叛逆、敵意 典型案例 媽媽太專制,女兒想換媽 孫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安排女兒悅悅一天的行程,週末悅悅也睡不成懶覺,有6個培訓班等著她。面對媽媽的專制,上小學三年級的悅悅變得叛逆起來:媽媽越不讓幹什麼,她偏偏幹什麼。不僅畫濃妝、穿名牌,還和一個初中生談起了戀愛。悅悅還經常對爸爸唸叨:“給我換個媽媽吧。” 型別分析:孫女士作為全職媽媽,生活的重心集中於家庭和孩子,她感覺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類母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自己對孩子具有絕對的權力,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都需要她嚴格把關。孩子如不順從,她們就會大發雷霆直至孩子屈服。這樣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要麼服從、依賴母親,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麼反抗,對母親產生敵意。專家意見:專制型母親應該首先理解家長的含義,生了孩子的母親未必具備教育孩子的家長資格。克服自己過分強烈的控制慾,克服“厭惡喪失心理”(討厭喪失自己的理念和價值觀,從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發展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
3.母親角色:好朋友 子女性格:獨立、有主見、謙和、善解人意 典型案例 家裡的決定會徵求女兒意見 姜女士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沒把她當成孩子看待,遇到家裡有什麼事情需要做出決定時,姜女士都會徵求女兒的意見,即使女兒的意見很幼稚,很不現實,姜女士也從未有過嘲笑或發怒,而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讓女兒提出意見,並且允許女兒與她爭論。 姜女士說,贏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方法,最簡單、最管用的就是幫他們守住秘密,孩子們會把守住秘密的人當做朋友。 型別分析:專家表示,沒有絕對完美的親子相處模式,但在有利於孩子成長方面,這種朋友式的相處模式是最健康的。 專家意見:很多家長說自己明白要和孩子做朋友,但總是做不到,這可能與家長本身成長過程的家庭模式有關。 專家提醒家長,孩子在一定範圍內的叛逆、調皮還是好的,但如果太出格,那就是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現了問題,不是真正的民主了。不過,家長不能將之歸罪於對孩子的民主管理,因為民主不是不管,民主的本身是包含管理的,不能把民主和嬌慣孩子攪和在一起。
4.母親角色:魯智深子 女性格:自卑、懦弱 典型案例“最倒黴的事就是生了你” 上小學二年級的秀秀是一個過分乖巧的女孩,在家裡,沒有媽媽的允許,她不敢隨便出門;在餐桌上,看到好吃的菜,也要看媽媽的臉色才敢吃;放學後,如果老師拖堂,她會因害怕無法按時回家而焦慮不安……一次,秀秀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把她拖進了小屋,從下午四點一直教訓她到晚上八點,第三天秀秀的屁股還不敢坐凳子。媽媽還曾經對秀秀說,“這一輩子最倒黴的事就是生了你”。 型別分析:專家分析,秀秀媽是個典型的暴力型母親,這類母親多有完美主義傾向,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這類母親還缺乏平等思維,認為自己對孩子可以隨意打罵。這樣的教育方式下,一類孩子會把自己的不滿情緒向外釋放,變得乖戾、對他人充滿仇恨、有暴力傾向;另一類孩子會把這種不滿情緒壓向內心世界,從而變得自卑、自閉,甚至產生內疚和罪惡感。專家意見:母親要學會用無私的愛來接納孩子、肯定孩子,允許孩子不完美,寬容孩子的錯誤。
5.母親角色:路人甲 子女性格:冷漠、消極 典型案例“我和媽媽比陌生人還陌生” 晶晶上五年級了,但幾乎沒和媽媽說過一句心裡話,母女倆獨處時,彼此都感覺很彆扭,兩人的關係比陌生人還陌生。“我多想媽媽高興了就親親我,抱抱我。”晶晶曾經直接問媽媽“怎麼做才能讓你高興”。因為和媽媽關係不好,晶晶變得自閉,缺乏自信,對人際關係非常敏感,難以交上朋友。 型別分析:心理專家分析,郭女士是典型的冷漠型母親,她忽視、不關心孩子,在孩子心中不像母親,更像一個“路人甲”。這類母親一般幼年時期缺乏親情和關注,像郭女士就是年幼時一直被家人視為“賠錢貨”而受到忽視,在她有了女兒後,她只能複製當年父母的做法。冷漠的母親,會導致孩子形成冷漠、消極、孤僻的個性。 專家意見:這類母親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心理現狀,確實有心結的可以去諮詢一下心理醫生。把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納入日程,利用飯桌時間、睡前時間和孩子聊聊學校的事,談談自己的見聞。督促自己多關心愛護孩子。 -
9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隨時掌握分寸。
客體關係大師溫尼科特說:足夠好的母親,是該進則進,該退則退。“需要母親的時候她一定在,這是至關重要的。同樣重要的是,不再被兒童需要的時候她就後退。也就是說,在生命早期,母親完全適應嬰兒,然後逐步去除適應,鼓勵兒童自己獨立。”
任何關係都是隨時間的推移而發展、變化的,好的親子關係也是這樣,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分寸。
從嬰兒出生到半歲,是嬰兒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嬰兒和母親是共生的,嬰兒並未意識到自己離開了母體,所以在她需要母親的乳汁時,媽媽要及時地出現,滿足她的全能自戀,才能讓嬰兒感覺是安全的。在安全的環境嬰兒才能發展自己。溫尼科特說:夠好的母親是促進性的環境,適應嬰兒的需要和成熟的過程是母親的責任。她創造了一個物理和心理的空間,在其中,嬰兒受到保護卻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保護。
半歲以後,嬰兒開始爬行,這個時候開始有了活動的和思維的自主性,開始和母親分離,從這個時候開始,母親要滿足孩子獨立的需求,並且允許孩子離開,做他自己。在生活中很多母親不能真正放手,總是幫孩子做好一切,殊不知,這其實是傷害了孩子的自主能力。
曾經有一個男生,上了大學還是離不開母親的照顧,甚至不會自己穿衣服,母親辭了工作在大學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來照顧他,一切都好。直到他跟理想的女孩子約會時,也帶著自己的母親照顧自己,給自己剝蝦、給自己鋪餐巾,甚至允許母親把飯喂到自己的嘴裡……前來約會的女生大吃一驚:原來你是一個離開你媽就活不了的廢物!嚇得立馬逃之夭夭。
這就是母親不放手、不讓孩子獨立的結果。
所以,半歲之後,好的親子關係是母親漸漸退出孩子的世界。就象龍應臺說的:你和孩子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調整親子之間的距離,該進則進,該退則退。
-
10 # 育兒育己共成長
記得蔡穎卿在其著作《在愛裡相遇》有一句話描述了一種親子關係最為美妙,“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他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
而如今,有一部分父母在孩子最需要父母之愛的時候遠離他們,造成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在他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父母卻看不到他們的情感需求,要求他們要懂事。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他們與父母之間沒有親暱的關係,形同路人,不會與父母談心,造成兩代人的隔閡。
因此,我認為最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適合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在孩子的成長早期,父母要盡到責任,用心的陪伴他們,一起做遊戲,講故事,為良好的親子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而等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父母就要慢慢的退出管教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相處,做到心與心的溝通,龍應臺也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看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是的,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給予的應該是支援而不是阻礙,不要限制他們的發展,允許他們按照內心的自我自由的發展。
-
11 # 育兒網
情感聯絡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才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1.每天12個擁抱
人類每天需要4個擁抱來生存,8個擁抱來維持生活,12次擁抱才能成長。早晨的第一件事,晚上最後一件事就是擁抱孩子。當你說再見的時候,當你下班回到家的時候,請給予寶寶一個溫暖的擁抱。
2.玩耍
歡笑可以透過刺激體內啡肽從而建立起情感聯絡。讓笑聲成為一種習慣,也會幫助孩子擺脫那些讓他感到不安和焦慮的情緒。遊戲也有助於培養寶寶們的合作精神。
3.和孩子互動時關掉電子產品
關掉手機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即使在汽車裡,也要關掉汽車裡的音樂,與孩子對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情感連線方式。
4.為孩子騰出時間
如果你是個上班族的話,每天安排一定時間陪伴孩子。在那段時間裡,只要傾注你的愛給他,就能讓他感受到關愛。
5.鼓勵情感發洩
孩子需要表達他的情感。記住,你是他所信任的人,他可以與你一起哭泣,用你的方式呼吸,互相理解。在寶寶哭鬧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是養育孩子最關鍵的部分之一。
6.傾聽與共情
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尊重孩子,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它會幫助你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也有助與調節自己的情緒。
7.放慢腳步
每一次交流都是情感聯絡的機會。慢下來,與孩子分享在一起的歡樂時刻:當你幫他洗手的時候,一起感受水的清涼,聞他的頭髮,聽他的笑聲。看著他的眼睛,敞開心扉,分享那份偉大的愛。
8.睡前陪伴
花些時間與孩子依偎在黑暗中。你會驚奇地發現你和孩子的關係是如何加深的。
9.全身心投入
孩子的童年稍縱即逝,當你和你的孩子互動時,全身心的投入。因為你會發現那些都是和孩子一起創造的美好回憶。
-
12 # 蒙歌先生
現在的中國面臨的親子關係可以用“相互扶持,卻無從選擇”的狀態。
計劃生育的三個發展階段畢竟大家知道有很多在計劃經濟的時代,國家提出的是“為國家生一個,為黨生一個,為自己生一個”,的鼓勵多生育的階段,那時候的親子關係在乎的是養兒防老。
提倡在兩代人的代際關係上實現反哺模式,但是後來開始出現人口劇增的時代,於是國家開始提倡計劃生育,過去朗朗上口的計劃生育的標語寫著:農村家庭想要富,少生孩子多種樹。但是很多貧困家庭依然沉浸在多生孩子的世界裡,於是鬧出的超生游擊隊等等反映現實的影視作品。這時候的政策是“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
如今,二胎時代正式放開,這個時候的政策導向是“休想政府幫你養老”。
相互扶持,卻無從選擇但是看看如今的親子關係的呈現,已經是到了計劃生育實行的最壞的階段,飛漲的物價水平,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很多家庭毫無抵抗風險能力,一個勞動力重病或者發生意外,整個家庭陷入囹圄,無法解脫。90後很多是獨生子女,童年時代享受了家中小皇帝的待遇之後,如今成長為二十多歲的家庭主要勞動力,兩個獨生子女結婚後上面是雙方父母需要撫養和照顧,加上巨大的工作壓力,過的也是非常不容易,年輕人忙於工作希望得到父母買房首付的支援,父母年邁之後希望得到兒女的親情陪伴和金錢資助。但是雙方都不容易,雖然是相互扶持著,但是卻同時無法選擇。
-
13 # 將夢畫在牆上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或者在一起見面時就會將談話的議題自然而然地地轉向家庭和他們的孩子身上。下面是一些談話的片言隻語: “我家的那位每天都在我耳邊聒噪,說我從來都不陪她,她好寂寞!” “在家裡待著心裡好煩,兩個人在一起就是針尖對麥芒地吵架。” “我正是羨慕死你的孩子了。我家的一凡(女兒名)讀書不好,讓我心老是為她擔著。也不知道這個孩子將來的出路是什麼
你不又來了!每次我只要跟你一打電話,你就拼命地抱怨、數落你的兒子。你煩不煩!以後你再老是提起孩子,我就不給你打電話了!” 可見家庭與孩子(特別是孩子)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佔的份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福的家庭卻各有不同。”人們期盼著家庭幸福美滿、期盼孩子的茁壯成長。但期盼歸期盼,在實際操作上,還是出現了許多我們不願看到的小小家庭悲劇 場景一:一對夫婦在教他們5歲大的女兒許晶玩新買來的電子遊戲。小晶開始玩的時候,他們都急不可耐地要“幫幫”她,他倆一個說東,一個說西,相互矛盾。 這邊廂,媽媽谷敏一個勁兒地催促:“往右,往右──停住,停住,快停!”她越說越著急,而小晶咬著嘴唇,瞪大雙眼,直盯著螢幕,努力照著媽媽的話做。 那邊廂,爸爸許維剛卻粗聲粗氣地直喊:“你看看,沒按對,往左按,快往左按!”
這時,谷敏無可奈何地翻了翻白眼,衝孩子大叫:“停住,停住!” 小晶對爸爸媽媽的話無所適從,繃著臉,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地望著他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而這時,許維剛和谷敏卻爭吵起來,絲毫沒有注意到小晶已快要哭了。谷敏怒氣衝衝地說道:“她按得太慢了
家庭是情感習得的啟蒙學校,在這個關係親密的熔爐裡,家庭成員學會認識自己、觀察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如何看待自己的情感、如何作出反應、怎樣理解及表達自己的希望和擔心。這種情感學習透過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而且也透過父母處理自己的情感問題及夫妻間情感交流時所樹立的榜樣來進行。
-
14 # 積木育兒
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才是最完美的狀態呢?下面給大家提供四個緯度來參考看看:
第一個緯度叫做撫育,好的親子關係一定是需要好好養護,比如小的時候給他唱歌,肢體接觸,哄他開心等等。照顧生活,照顧飲食,讓孩子感覺到,你會照顧我,而且持續保持肢體接觸,比如小時候要抱抱他,大一點要經常拍拍他,再大一點還要拉拉手。這是關於撫育的緯度。
第二個緯度是結構,我們很多時候把結構會叫做規則,所以在任何的親子關係中間,你一定要知道,家長是制定規則的人,家長是堅持規則的人,所有的活動在你的框架中間產生和進行,會讓整個事情有序,孩子會覺得有一個依託而不是靠他來掌控,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優秀的撫育方式一定包括說有好的結構,有好的規則,而且規則最好是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商量制定的。
第三個緯度叫做參與。參與緯度是說,看起來說我要把寶寶養育得很好,也有規則,可是如果孩子做事,你永遠沒有參與。你在做你的,他在做他的,那個關係一定不會好。所以他在做事的時候,你做事的時候,你們兩個是有聯絡的,你是能參與到他的生活中間,而不是放任他的,這個也是重要的。
還有一個最後的緯度,這個緯度很多人都會忘掉他,叫做挑戰。挑戰的緯度是說,不會僅僅是說把他養大養好就夠了,你要實時給他設定一些目標,設定一些要求,這個要求既不能太高,高到太有挫敗感,又不能太低,低到他覺得無所謂。所以這個挑戰要是恰當的,讓他既能夠滿足自己體現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又能夠得到勝任的感覺。
這四個緯度能做好,就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親子關係狀態。
我們經常可以回過頭來審視一下咱們自己的親子關係狀態,我相信每個父母一定有一些是擅長,有一些不擅長,那麼就查漏補缺,讓這四個緯度保持動態均衡的發展就好。
-
15 # 諾媽家有男寶
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大學,他還能時不時想到父母,給你們來一個電話,聊聊家常,哪怕只是問一句:“爸媽,你們吃飯了嗎?”這才是最融洽,最親密、最完美的親子關係。
一個孩子,家在他心裡有多重,跟他從小能夠在家裡得到的感情有多少深直接相關。一個原生家庭帶給孩子是溫暖還是涼意,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孩子對家牽掛的程度。
我記得自己剛讀大學那會,大學的生活,給了我無比的新鮮感與興奮感,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放出籠子的小鳥暢快自由。
一個寢室8個人,大家都是頭一回出來獨立生活,但表現出來的狀態卻各有差異。那時候,我無法理解與接受,室友中為什麼有幾個人,會天天掐時間給父母打電話聊天?並且在開學初那幾天,甚至說著說著就哭了。
她們對家的那份思念,我無從體會。我也學著她們的樣打電話回家,在“吃過飯了嗎?”之後,電話聽筒安靜的瘮人,我不知道說什麼,電話那頭的父母也不知道說什麼,於是匆匆結束通話,再不想多說一句。
後來,漸漸地,我明白了,也開始羨慕。因為她們從小生活在被父母關愛的生活環境裡,她們的父母會抽空來學校看望,只要看父母那麼笑盈盈,充滿溫柔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孩子,就能夠知道,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有多親密!她們甚至還可以在父母面前繼續撒嬌……
再回望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忙於生計奔波的父母,何來這樣的心思與精力?我們的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懂事!
當一個孩子漸漸習慣了被父母忽略,那麼與此同時,家在他心裡的砝碼也漸漸輕了起來。一個孩子未來的路走得有多遠,與他心裡是不是有家,是兩個概念。他可以遠在天涯,卻時時掛念父母,他或許近在咫尺,卻冷若冰霜。
孩子無疑是要成長並離開父母生活的,而讓他學會未來牽掛父母的,正是從小培養的親密的親子關係,以及在平常生活裡的儀式感——讓孩子從小擁有拿起電話的習慣和能力。而這個,極其需要父母有意無意的培養。
-
16 # 心生領界
我認為是保持和尊重孩子獨立成長,並適當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就很難得。
曾 雪(Iris Zeng)
法學碩士
“七巧板”兒童生命發展專案講師
-
17 # 陌小寶的成長故事
應該是亦師亦友吧!
師:管教,監督,引導的角色。保持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長輩形象,讓孩子心有敬畏。
友:統一和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世界,想孩子一樣和他們學習、玩耍。以朋友的視角和他們交流,理解他們的想法。保留和孩子平等交流的空間。
隨著孩子生理、心理的不斷成長,他們的獨立意識會越來越強。除了苛責,還有更多的應該是理解!
-
18 # 燕小谷
你陪她長大,她陪你變老!
時而像朋友,時而像老闆和僱員,時而護士和病人,時而像平行四邊形(你注視著我,我關注著你),最後我就是你家長!
回覆列表
感謝悟空問答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樣的親子關係是最好的?其實在我看來,親子關係沒有最好,只有合適不合適,父母孩子之間有一個彼此愉悅的相處關係。首先,互相尊重,不僅要教會孩子尊重長輩尊重他人,也要尊重父母;同時,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需要獲得尊重。其次,互相信任,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相信父母了,就會對父母敞開心扉,沒有隱瞞。這樣,親子關係就會進入良性迴圈,越來越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