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紫駿
-
2 # 秋水長天H
首先,樣板戲就是現代京劇。現代京劇一般指新中國成立以後反映現實生活的劇目。
京劇樣板戲作為現代京劇的經典,尤其是“八大樣板戲",的確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首先,它集中了當時最好的編劇、導演、演員和舞美工作者,在唱腔、舞蹈、音樂、舞美上精益求精,"十年磨一戲“,儘可能的精雕細刻。在此過程中,文學家(如詩人聞捷、作家汪曾祺等)受命為“樣板戲“劇本精煉臺詞、潤色;于會泳之於管絃樂隊;李德倫之於交響樂;殷承宗之於鋼琴伴奏,都以各自藝術種類的資本,為樣板戲這一藝術工程服務。
就其總體藝術而言,"樣板戲“較之前的京劇唱腔、對白等,確實有創新和成功之處。如《智取威虎山》,揚子榮這個人物的唱腔設計,幾乎超越了"流派“、“行當“,直至今日,這些唱段還是百聽不厭。
其次,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其它文藝形式相對凋零,只有京劇樣板戲一枝獨秀,有“八億人民八臺戲”之說。
那時,電影上放的、舞臺上演的、收音機裡播的、連環畫裡畫的幾乎都是八個樣板戲。對於唱段、臺詞人們大都耳熟能詳、如數家珍。
如今,傳統戲曲日漸式微,人們不象樣板戲時代那樣廣泛而深入地接觸京劇,自然感覺如今的京劇沒有樣板戲"字音清亮"。
感謝閱讀!
-
3 # 丁迎勝
樣板戲是京劇進行了政治化的改革的藝術加工,以附合廣大人民群群眾的口味,成為一種普及的文化藝術,使得人人能看懂,聽懂,好學,好記,有人提議讓國家組建現代京劇團唱樣板戲,我認為好是好,可是要錢的,目前國字負擔較重,急需錢搞經濟建設,中國並不富裕,世界人均排名仍然靠後,中國有這方專長的人多的是,可以自己組織演出,拍片上影片,只要有節目肯定有觀眾。
-
4 # 聽竹齋
那就沒折了。何為現代京劇?文革中“樣板戲”只是眾多現代戲的所謂“樣板”而已。聽不懂現代京劇更談不上傳統京劇了。
-
5 # 童趣兩無猜
因為樣板劇不是京劇,是地方戲, 歌舞劇,快板,大鼓,二人轉,拉場戲,摻雜著叫賣聲,數來寶,集一身的大雜燴!
-
6 # 翰林藝客
革命樣板戲集全國演職創作人員之精華,動用所有力量全力以赴編排的經典。其唱段可以說一字一句反覆推敲選定,又根據當時大革命氣氛,把傳統唱腔進行大膽改革。在人物刻劃上同樣下了一番苦工,在演奏上同樣如此精雕細琢,佈景道具背幕在製作上也是鬼斧神工。百年經典,無法超越。而傳統劇目依舊按老風格演唱。所以又如何同樣板戲比較?吾作為一個舞臺美術師,只是管孔之見,不喜勿噴。謝謝
-
7 # 弗學漫話
大膽改革,不斷嘗試
推陳出新,精益求精
政治掛帥,資源豐富
天時地利人和也。
-
8 # 小蠻腰視界
京腔京韻有自身特色,特別臺詞不同於平常或舞臺對白。京劇有“千斤唸白四兩唱”之說,可見京韻不可能是日常對話。
而“樣板”戲是已經改造過丶又有十年之久的反覆播放,能不聽懂?
-
9 # 昌國7504
“現代京劇聽不懂,為什麼沒有(樣板戲)字音清亮?”
題主此題有兩層意思:第一現代京劇聽不懂;第二樣板戲字音清亮。
先說第一層意思:
京劇起源於崑曲及其他北方戲種,經過京劇大師的多年提練及昇華,形成了當代京劇。京劇對於北方人來說,其唸白與唱腔是聽得懂的,只不過南方人聽起來要吃力得多。
再說第二層意思:
樣板戲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產生的特定的京劇藝術;它是在傳統京劇的基礎上,揉合了一些音樂原素,在唸白上力求大眾化,讓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聽得懂;在唱腔設計上力求精益求精。創作人員大多數集中了當時京劇界的精華創編人員及演員。
樣板戲中的幾大唱段,包括老旦,鬚生,旦角的唱腔,在藝術及京劇唱腔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有些臺詞,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都在引用。
綜上:京劇藝術是經過多年提練的,一門群眾喜聞樂唱的藝術,由其在北方地區,這門藝術巳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了。至於在唸白及唱腔設計上更加的藝術化,大眾化,就是京劇界的大師們思索的事情了。
(插圖系網上收集,侵刪)
-
10 # 老頭156934080
答:你弄混了,你說的是老京戲聽不懂,不是現代京劇,所謂的老京戲,也就是那些戲迷票友們,被吹捧的國翠,他們的唱腔,都是從那些梅派,丘派等大師們傳承下來的,從來沒有創新發展過,所以,我認為7O多年前的京戲藝術,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現代人聽不懂不是新鮮事。
而現代京劇,就是文革期間,根據老京戲改革發展起來的,在改革了老京戲中,對唱腔和對白的京腔,完全採取了普通話的語言,進行對白和唱腔,略帶點老京戲的味道,所以,從唱腔到對白,人們都完全聽得懂。
革命現代京劇,剛開始是有黨中央推行的《沙家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三塊樣板戲開始的,最後發展到比較有名得八塊,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如:《海港》,《龍江頌》,《寄襲白虎團》等。總之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在我們建國後岀生的50後的人們中,深受歡迎,老京戲在解放前,出生的人們中比較喜歡。
-
11 # 手機使用者69658654335
傳統京劇現下看者無幾國粹已岌岌可危一些高層戲迷們還沉迷在帝王將相之中如果京劇再不接地氣將象一些小劇種一樣無前途可言
-
12 # 晚亭與落霞同暉
首先要明確的回答,這是個人的欣賞水平問題!
京劇的歷史雖遠不及秦腔、豫劇那麼長,至今也僅二百多年,但做為國粹是其他地方劇種難以忘其項背。
京劇的角色和越劇相反,劇中人物最初卻由男人扮演。所以誕生了象梅蘭芳先生這樣舉世聞名的男旦。更有譚家八代相傳。
京劇講的是唱唸坐打,其中最吃功夫的就是唱,包括唸白,這叫上口和韻白,均來自當初徽、楚地區的口音。
但樣板戲的推廣,打破了這一規律。高門大嗓、字正腔圓誠為主題。
待文革結束恢復傳統劇目時,猛一下還真有點不適應。但幾十年過去,人們才真正懂得什麼叫國粹。
在多媒體發達的今天,做為國粹的京劇也面臨著挑戰,華人有理由更有義務保護國粹京劇能健康的發展、傳承下去!
-
13 # 遠山視點
所謂現代京劇沒有什麼實際界限。現在的京劇很少有創新,不是《三岔口》就是《群英會》,偶爾有新創作的京劇也實在不敢恭維,說句得罪人的話,沒法聽。
所謂現代京劇是指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初,那個火熱的年代,創作出的反映現代生活的京劇作品。如《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龍江頌》等八個樣板戲。這幾部京劇作品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優秀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非常高。這些作品精雕細琢,任何一部拿出來都堪稱經典。特別重要的是唱做唸白,都是普通話的形式表現,對傳統京劇的唸白的特有腔調進行改革,人人都能聽的懂,唸白和唱腔都具有現代氣息,藝術性高,在哪個年代非常受歡迎。當時的京劇小四扇劇照,相當於現在的藝術照吧,每到春節期間,家家牆上都貼滿這些劇照。郭建光、李玉和、阿慶嫂、李鐵梅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楊子榮的英雄形象,打份入時,英勇威武,一段打虎上山的音樂,讓觀眾激情四射,感染力極強。幾部京劇唱腔的設計非常優美,鏗鏘有力,反映了那個激情年代人們的特有面貌。
幾部現代京劇的唱詞、唸白也寫的極好。下面節選《沙家浜》第四場"智鬥"中的片段供大家欣賞:
阿慶嫂:(白)胡司令,這麼點小事兒,您別淨掛在嘴邊上,當時我也是急中生智,事過之後您猜怎麼著?
胡傳魁:(白)怎麼著?
阿慶嫂:(白)我還是真有點後怕呀。參謀長,煙不好,請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唱)這個女人那,不尋常。
阿慶嫂:(唱)刁德一有什麼鬼心腸?
胡傳魁:(唱)這小刁一點面子也不講。
阿慶嫂:(唱)這草包倒是一堵擋風的牆。
刁德一:(唱)她態度不卑又不亢。
阿慶嫂:(唱)他神情不陰又不陽。
胡傳魁:(唱)刁德一,搞得什麼鬼花樣。
阿慶嫂:(唱)他們到底姓蔣還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側擊將她訪。
阿慶嫂:(唱)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
刁德一:(白)阿慶嫂,(唱)適才聽得司令講,阿慶嫂真是不尋常。我佩服你沉著機靈有膽量,競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槍。若無有抗日救國的好思想,焉能夠舍已救人不慌張。
阿慶嫂:(唱)參謀長休要謬誇獎,舍已救人不敢當。開茶館,盼興旺,江湖義氣笫一樁。司令常來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樹好乘涼。也是司令洪福廣,方能遇難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軍久在沙家浜,這棵大樹好乘涼。你與他們常來往,想必是安排照應更周祥。
阿慶嫂:(唱)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逄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有什麼周祥不周祥。
巜沙家浜》唱白都是口語化,淺顯而意義深厚,老少皆宜,雅俗共賞。這一場,阿慶嫂,刁德一,胡傳魁三人互動,機智詼諧,把阿慶嫂的機敏和刁德一的陰險刻畫的入木三分,躍然紙上。京劇《沙家浜》深受到廣大觀眾喜愛。否則恐怕也沒有現在的沙家浜旅遊景點。再聽聽下面一段: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
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
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
那怕是,火海刀山也撲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
迎來春色換人間!
隨著優美的打虎上的音樂,圓號的雄渾而輕柔的音調,人物還未出場,穿林海跨雪原的唱腔便響起。時而戰馬嘶鳴,時而風急雪吼,繼而槍聲響起,在這緊張優美的音樂中,楊子榮精彩亮相。只見他皮大衣,緊束腰,雪地靴,英姿勃勃,氣勢沖霄。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沒有不崇拜楊子榮的,以至於今天楊子榮熱仍然不減。這個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經久不衰。這就是那個時代京劇的力量,經典的東西總是永存的。
-
14 # 慈祥老人14
樣板戲已達頂峰,真的是難以超越。現在的戲劇,不可能集那麼多頂尖優秀戲曲高手,也就出不了那種膾灸人口的典型作品
-
15 # 玉堂行佛人
提問者應該是提的現在唱的京劇聽不懂,沒有樣板戲字音清亮吧!
現在唱的京劇,都是傳統劇目和傳統流派唱腔,是中國戲曲的國粹,也是屬於“陽春白雪",和者較寡。傳統京劇,有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還有馬連良、餘叔巖、言菊朋、高慶奎“四大鬚生”,此外,老旦、淨、醜、生等行當中還有一些代表性藝術家,如龔雲甫、金少山、葉盛章、姜妙香、葉盛蘭以及女鬚生孟小冬等等,可以說是流派紛呈,人才輩出,唱唸做打,無一不能。傳統劇目有1300多個,常演的有三、四百個,盛極大半個世紀。”文革“時期,傳統京劇停演了10年。改革開放後又全面恢復,也有所傳承和創新,但由於唱歌、跳舞、電視綜藝、電視劇、電影等佔了文化娛樂的主導地位,近10年又有智慧手機的廣泛普及與應用,整個戲曲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傳統京劇作為國劇,也處同樣境地。
京劇樣板戲是屬於現代京劇,就藝術角度而言,確實在唱腔方面比傳統京劇有了較大突破和創新,顯得字音清亮,朗朗上口。這是其一。樣板戲演的是工農兵的現實生活,唱詞也容易聽懂,加上演員個個精挑細選,咬學準確,吐詞清晰,老百姓容易接受和聽懂。這是其二。更重要的是,在”文革“時期,幾個京劇樣板戲,從國家院團到地方劇團都在演,又拍成電影上映,還在工廠、學校等基層普及樣板戲唱段教學,其普及率可以說是達到空前絕後的水平,男女老少都會隨口哼上幾句。這是其三。正是這三個原因,至今在K丅Ⅴ歌廳,依然有人會像唱流行歌曲一樣,唱上幾段樣板戲過下癮。
所以,京劇在保留少數優秀傳統劇目的同時,必須走改革創新之路,才能得到振興和發展。
-
16 # 五未子55555
你所講的現代京劇聽不懂中的"現代"應為"現在"!而樣板戲才稱為"現代京劇樣板戲"!也稱"革命樣板戲",八個樣板戲中,京劇有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杜娟山,奇襲白虎團。以後各劇種都唱,叫"移植革命樣板戲",那時候,男女老幼差不多都會來二段!和現在的古裝京劇比,樣板戲在唱腔,道白,吐字,唱唸做打等方面都進行提煉和改革,尤其是唱腔,吐字,道白做了較大改革,所以通俗易懂!而現在的傳統古裝戲則不然,它是自然傳承,一招一式,程式化,稱為"國粹″!對不感興趣的人來說,很難聽懂而不被接受,這也就不奇怪了!
-
17 # 手機使用者52714318561
文化界一幫現代的老爺們,喜歡歌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古裝戲,因為他們是一個階級。歌頌工農兵普通大眾的革命樣板戲他們仇視。
-
18 # 亞清
最不好聽的就是京戲,雖說它是國劇,一個字能拖幾公里長,啊啊啊啊啊啊啊,能把演員憋死!所以從不聽京劇,只聽豫劇黃梅戲越劇
-
19 # 許科雲
現代京劇聽不懂為什麼沒有(樣板戲)字音清亮?
答:你知道為什麼樣板戲聽得懂而傳統京劇就聽不懂呢?這裡的訣竅就是:
1⃣️何為"樣板"?就是正規統一的典範,那就從念唱做打上實行改革,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最主要使你一聽就懂的是樣板戲採用的是全標準的普通話,幾十年來,全國一直推廣普通話,如今老少皆懂普通話,這樣板戲再重放一遍,你就感到特別清楚,因為普通話的吐字清晰,乾淨利落,樣板戲沒有地方語音摻雜。
樣板戲的唱詞作得很有韻律,她的曲也譜得好,融進了歌曲歌劇地方戲旋律,她是照著詞作的曲,你欣賞幾句:李玉和唱的
提籃小賣拾煤渣,擔水劈柴全靠她,
裡裡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阿慶嫂唱的: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這"涼"字拖腔就是幾十拍,這氣息都要掌握好的!
你若不會唱,只要用普通話試讀一下,會唱的人一聽,你這朗誦純粹是唱的西皮腔調。這就是先詞後曲的長處,而傳統京劇的腔調是死模式,演員或文場會一段唱腔,填上詞就演起來。而樣板戲的京劇精髓腔板不變,但每段曲沒有相同的曲譜和過門,它的拖腔都根據戲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變化而有歌劇腔的輕重緩急,時而慢時而特快再放慢等變化。象小常寶唱的《八年前⋯》,李勇奇唱的《這些兵⋯》,我也教學生唱京劇,這裡面的情感變化要靠閱歷才能領悟和投入,ta比傳統京劇難多了!
2⃣️傳統京劇為什麼有聽不懂的地方,京劇前身是徽班進京,經過二百多年的不斷髮展提高,梅蘭芳先生功不可沒,但京劇融進了崑劇和秦腔的精華,假聲高亢帶有地方口音,北京語話,兒話音嚴重,師傅教徒弟以口傳為主,不唱簡譜,包括過門都是唱的腔調,比如:35i35i,嘴裡就哼:當勾兒丁勾兒燈勾兒,比如在道白或唱詞中遇到"書"字要讀"續"XU、遇到三更天要讀"三金天",所以這些地方語音在傳統京劇中就象越劇一樣讓外行人就聽不懂!ta的唸白假聲聲腔誇張化,現代人聽懂的不多。
3⃣️傳統京劇演的多是帝王將相,ta的存在只代表沒有失傳,但固步自封、而樣板戲塑造的是工農兵,歌頌的百姓,口語道白改革了傳統的尾聲而通俗易懂!
-
20 # 宗明
京劇現代戲包括文革時期的京劇樣板戲,對白用普通話,唱腔也用普通話發音咬字吐字,與唱歌的發音咬字吐字差不多。比較容易聽懂,真正要聽明白,無論聽唱京劇還是聽歌劇或唱歌,還是要看唱詞或舞臺上打出的字幕。
京劇起源於漢劇和徽劇,即湖北和安徽的地方戲。特別是京劇創始人余三勝等是湖北鄂東北和安徽晥西地區人。他們的在戲中的發音咬字吐字帶有濃厚的鄂東方言語音,形成一種土味和古拙的味道被北京觀眾和宮廷的達官貴人喜歡,成為京劇對白、唱腔發音咬字吐字的規範。就是人們說的京劇的韻味。
傳統京劇或老戲,唱腔對白都採用鄂東方音聽起來沒有普通話或京音明白好懂。人們說京劇是京腔京韻,其實只有少數源於北京的京劇始祖創演的京劇是京腔京韻。大多數京劇劇目是由來自漢劇徽劇,唱腔對白採用的是鄂東音的湖廣音韻。
京劇本來不姓京。一些漢劇和徽劇唱腔許多外行的人聽起來和京劇就差不多。
現許多京劇藝人大多集中在華北地區,缺少湖廣音的語言環境,靠死記什麼上口字、字頭字腹字尾,唱起來唸起來沒有京劇那特有的古拙老味道和特有的韻味,懂京劇的觀眾不喜歡聽,普通觀眾又聽不懂也不喜歡。
京劇唱腔唸白多采用詩的表達方式,使京劇極富詩意,如同中國畫的寫意,又如中國的茶文化,需要慢慢的品,反覆的品。
文革時期是舉全國之力打造京劇樣板戲。現沒有了那個條件。京劇創作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縕和豐富的戲曲音樂積累的創作人員。需要金字塔式的人才結構,現京劇包括舞臺藝術都不景氣,塔基小了,塔自然也高不了。
回覆列表
洋板戲雖然是強烈的意識形態,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但是以國家的物力財力,調動全國之英才,十年打磨八部戲,如果剔除那些公式化,臉譜化,高大全的政治宣傳,一招一式,一腔一調,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十分精緻的。
現代京劇從物力財力上,從人才的反覆選撥和淘汰上做得到嗎?
飾演孤膽英雄楊子榮的童祥苓白天批鬥晚上排戲,也曾想換人,但唱唸做打全國也尋不到比他更精湛的,只好讓他戴罪立功了。
李玉和的扮演者全國一等的京劇演員李少春同志,因為個子不算高,有欠偉大威猛工人階級的形象,換上他的門生長得魁梧的浩亮。
……
如此等等,不是現代一般的劇團能做到的。更甭說那個時代的人的敬業性丶無私奉獻精神了。更甭說精雕細琢十年磨一劍了。
快餐時代,泡沫文化,全民向錢看,在這樣的大環境裡,無論是京劇還是別劇甚至其他,如果仍是用洋板戲的敬業精神和模式,他們喝西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