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育兒知識分享

    【為什麼有些小朋友愛『咬手指頭』?】

    根本原因☞肝鬱脾虛,肝木鬱則克脾土,脾土一虛,就會不自覺地產生啃東西手指頭的衝動。

    因為脾主四肢,肝其華在爪,肝木一鬱,小孩自身就會有疏肝的衝動,咬指甲,能夠疏洩一部分肝鬱。

  • 2 # 小小肉爸爸育兒經

    從小有啃指甲行為的孩子,長大了一般有兩種結局:

    1、自我克服,解決心理問題,遺留生理習慣2、心理嬌弱,容易誘發心理疾病,生理習慣也很難改

    愛“啃指甲”並不是好習慣,媽媽要學會冷熱雙向巧應對,找尋背後原因

    對於孩子啃指甲的行為,有的家長認為無所謂,沒關係,偶爾干預一下,便不太當回事了。也有的家長如臨大敵,眼睛總是盯著孩子,一旦發現孩子啃指甲,就嚴厲制止。

    其實兩種行為都欠妥當,我們要冷熱結合,但也要用對地方,該冷的時候冷,該熱的時候熱。

    1、冷處理

    一旦發現孩子有啃指甲的行為時,作為家長,要從內心給予理解,想到行為背後有原因。

    避免用過激的方法對待孩子,訓斥或者嚇唬都不可取,更不能時時盯著孩子。家長激烈的制止行為和言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啃指甲的問題,反而會因為啃指甲讓孩子背上心理包袱。

    在沒有弄清楚原因之前,儘量先採取冷處理,多觀察,少說話。

    2、熱關注

    既然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不能自以為沒關係,便聽之任之,隨他去了。要多關注孩子,觀察他大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行為。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做孩子的心理實驗時,發現孩子們在感覺緊張,或置身於一些有壓力的場合時,往往會出現啃指甲,甚至咬衣角,眨眼睛等不經意間的行為,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焦慮。

    與人說話時,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甚至不自覺做出一些下意識的小動作,這是人們都容易出現的問題,成年人可以自控,孩子自控能力差,就容易啃指甲,咬手指頭等。

    其實孩子是因為自卑,緊張,需要透過這些行為,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從而獲得戰勝自我的勇氣。

    有的孩子,獨處的時候也會啃指甲,還有的專門躲起來,偷偷地啃指甲。

    沒有特別的原因,不分場合,任何時候都啃,就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生理問題,比如微量元素缺乏。醫學經驗總結,體內缺乏微量元素鋅的孩子,就愛啃指甲。

    發現孩子長期有“啃指甲”的行為習慣後,要學會兩“排除”,四“策略”

    一:排除生理性原因

    科學研究發現,當孩子缺少微量元素後,會出現啃指甲的行為,是因為他們體內的微量元素不能滿足自身的正常需求,所以才會透過啃指甲的行為,試圖為自己的身體進行補充。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一個身體微量元素的相關檢查,如果確實存在缺乏的問題,遵從相關醫囑進行食療或藥補即可。

    二:排除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果孩子啃指甲,刻意眨眼等行為的產生源於一些心理因素,那麼長此以往,的確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

    1、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據不完全統計,有百分之三十多的兒童抑鬱症患者,在出現抑鬱症狀前,都有過類似咬指甲的行為。

    2、影響孩子Sunny個性的形成

    一個開朗、Sunny的孩子都比較善於表達自我。如果長期壓抑,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發洩,情感得不到表達和抒發,孩子的個性會越來越古怪,不利於良好個性的形成。

    三:選擇正確應對策略

    排除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主要問題,接下來就需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採取一定的策略,慢慢陪孩子一起克服並改正。

    1、多陪伴,多溝通

    據相關資料統計,出現啃指甲等行為的孩子,在早期育兒中,家長的陪伴都比較少。所以給予孩子陪伴,與孩子多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大前提。

    2、發現啃指甲,巧妙引開注意力

    在生活中,發現孩子有啃指甲等行為的時候,不要大聲訓斥,也儘量不要大篇幅說教,這很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最好的辦法是透過玩具、做遊戲等其它事情,巧妙地引開孩子的注意力。

    3、帶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讓孩子的生活充滿色彩和樂趣,要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社群、幼兒園的活動。多鼓勵他們走出去,與同齡的小朋友們玩耍。

    4、找相關的專家進行干預治療

    如果透過你自己的努力,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就要找相關的專家,進行干預治療。

    家長不要抱著速戰速決的想法,要克服自身的焦慮,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陪著孩子一點點地改變,去成長。有些孩子的行為是階段性的,慢慢就會變好。

  • 3 # 兒科醫生小愛

    幼兒啃指甲的現象比較常見,有些孩子上小學了還是很啃指甲,指甲基本不用剪,全都被孩子啃掉了。孩子的指甲被啃的光禿禿,有時指甲邊的肉都啃傷了,甚至導致指甲周圍出血、感染,但孩子依然忍不住要啃,讓家長們也比較擔心。孩子啃指甲,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小愛醫生細細道來。

    孩子啃指甲常見的原因:微量元素缺乏。當孩子體內鋅、鐵等微量元素缺乏時,會出現異食癖,如吃指甲、牆皮、紙屑等,多伴有偏食、挑食、食慾不振等症狀,建議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異常行為習慣。啃指甲往往是孩子內心緊不安、焦慮、煩躁、抑鬱、憂慮、壓力、孤獨等些消極情緒的表現。當寶寶缺乏安全感時,可能透過啃手指來獲得一些心靈安慰,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習慣會慢慢消失。也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到了五六歲還在啃指甲,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改變這個習慣了。幫助孩子糾正啃指甲的方法:首先,家長要表現得對孩子啃指甲不要過於關注,避免反覆強調,反而加劇了他的緊張不安,啃指甲會變得更頻繁。另外,孩子若有微量元素缺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給予補充。注意觀察孩子,看孩子一般在什麼時候啃指甲,如果他習慣邊看電視邊嘴指甲,可以讓孩子手裡拿個他喜歡的玩具等,來分散他的注意力。當寶寶的指甲長了或高低不平時,家長要及時給寶寶修剪指甲,防止因指甲帶來的不舒服促使這種行為。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後才出現了這個習慣,說明孩子在幼兒園可能比較緊張。最好和老師溝通,反映他的情況並建議老師多關照他,多表揚和鼓勵他,讓他逐漸消除這種緊張的情緒。在糾正孩子啃指甲時,家長的態度很重要,要極度有耐心、冷靜,不要恐嚇、打罵孩子,更不能使用強制手段,這樣只會使孩子更壓抑、焦慮、不安,加重啃指甲的習慣。父母工作忙、親子交流少、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被其它小朋友孤立、家庭氣氛緊張等,都可以使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儘量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和孩子做遊戲、聊聊天,讓他說說一天來最開心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分享,並給孩子一些心理疏導。
  • 4 # 雨露育兒

    孩子咬指甲是缺鋅的一種表現。

    因為發現了會被說,孩子總是會偷偷的揹著大人咬。

    而且是間斷經常的咬。

    有的形成了習慣,即使不缺鋅也會咬。

    我的一個鄰居就跟我說過,他兒子二十幾了,還把指甲咬的禿禿的。看電視坐在那,他會有意無意的,自然而然的就把手放在嘴裡咬指甲,十個指甲沒有一個是完整的。

    我家兩孩子,二寶不會,大寶就是這樣的。

    醫生說是缺微量元素鋅。

    我們孩子正常吃的是葡萄糖酸鈣口服液。

    還有動物肝臟,豬肉,牛肉含鋅較高。還有魚類貝類。

    不缺鋅了再加以糾正,孩子就不會咬指甲了。

  • 5 # 貴陽垚垚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啃咬指甲是小時候吸吮期不夠,或者缺少關愛。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偏差。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大多是心裡上的原因。碰到事情難以處理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出現焦慮情緒,在形為上出現咬指甲,還其他方式,咬指甲只是其中的一種表達方式。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要讓孩子放鬆,不要特意關注咬指甲這個形為,轉移注意力,減輕咬指甲的關注度。家長一定要鼓勵讚美和陪伴孩子。鼓勵是讓孩子知道自己不錯,是有能力的人,是家長認證的好孩子,給予孩子自信,有了自信焦慮感就會下降。

  • 6 # 道須臾

    我閨女也一樣,以前定時給她剪指甲,等上幼兒園以後有時候忘記剪了,等想起時一看,腳指甲和手指甲都不長,一問才知道她平時自己用嘴啃了,或者有時候指甲劈了,她自己撕掉了!應該好多小孩都這樣,指甲小點的孩子可能會吃掉,但是大點的孩子應該不會吃。現在晚上小孩睡著了都會檢查下,長了就減掉

  • 7 # 陳清雨

    老話說:人閒長指甲、心閒長頭髮用在小孩身上真是再合適不過啦!

    小孩子嘛精力旺盛、一天到晚到處跑到處摸,加之小孩子指甲比較軟。多半都在日常玩耍中磨損了或者斷裂了。

    我家孩子也是如此,自從他開始獨立行走,我就沒給他剪過指甲。每天到處跑到處摸,玩兒石子玩兒沙子。水泥牆上地上到處摸。那能長得出指甲才怪呢!

    當然如果沒有以上因素、你就要注意下孩子是不是營養不均衡缺鈣,或者是缺一些微量元素什麼的。最好是醫院檢查一下,那樣大人才能放心你說呢!

  • 8 # 嬰語說

    一、破解指甲“消失”之謎

    1、可能是其他人幫忙修剪的

    父母要回顧孩子每天接觸的人,並向其諮詢是否有幫忙剪過孩子的指甲。我家就發生過這種情況,由於我嫁的比較近,經常週末回孃家,大寶的舅舅就很喜歡給大寶剪指甲。

    另外4歲的小朋友應該已經上幼兒園了,很多幼兒園有專門的生活老師負責孩子的身體整理衛生,有可能幫孩子修剪過指甲。

    2、孩子自己啃的要如何確定

    日常觀察孩子的指甲,如果是用指甲刀剪的,指甲肩呈平滑圓潤狀,看上去比較正常。如果是孩子自己啃的,指甲會呈現坑坑窪窪,不規則狀,有稜紋。孩子無意識啃指甲,還會啃咬手指頭上的死皮,導致指甲溝破損,從外觀形態也可以很明顯區分出剪的指甲和“啃”的指甲上的區別。

    當確定好孩子指甲“消失”之謎,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如果是別人幫忙剪的,寶媽們就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平時多注意孩子的指甲,及時修剪,總是麻煩別人會給人留下孩子和父母都不注意衛生的印象。如果是孩子啃的指甲,就要引起家長重視了。

    二、如果發現孩子“啃手指”行為,該如何處理?

    1、認清啃手指的危害

    4歲出現啃指甲現象,說明已經呈現出“癮”狀,長此以往,手指會變得光禿禿的,不但外觀不好看,而且還有很多害處。

    (1)不衛生

    孩子是透過手指來接觸外界的事物,而手指上的指甲是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是細菌的溫床。認真觀察孩子的手指,如果不及時洗手,就會看到黑色的汙垢,咬指甲就等於吃汙垢,吃細菌。很容易引起孩子腹痛,拉肚子,以及其他消化道疾病。

    (2)導致口腔、手指畸形

    4歲的孩子牙床還能脆弱,長期咬指甲會導致牙齒無序生長,影響二次換牙。另外對於孩子的指甲,會導致甲床變短,甲床就是指甲和手指連線的部分,如果長期咬指甲,甲床會不斷變短。即使以後克服了咬指甲的習慣,甲床也恢復不過來了,所以改變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宜早不宜晚。

    (3)產生“社交恐懼”

    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不止家庭關係了,也開始有了社會外交的啟蒙“幼兒園社交”,如果這時孩子的手指長相怪異,就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甚至歧視。畸形手指會讓孩子處於孤立的狀態,並對群體社交活動產生恐懼。

    (4)“癮性”擴大

    當孩子的咬手指甲習慣沒得到改善,孩子的指甲在無數次的摧殘下,會變禿,產生疼痛感,孩子就會把咬指甲的“癮性”轉移擴大,開始發展為睡覺時咬被子、做作業時咬鉛筆等。

    2、尋找啃手指的原因

    啃指甲行為百害而無一利,輕者導致手指、口腔外在畸形,重則影響孩子內心健康發展,但引起啃指甲的誘因卻是多樣性的,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是不同原因導致的:

    (1)口唇期的延續

    心理學家費羅伊德將人格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口唇期、肛欲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0-2歲的寶寶從出生開始,最初就是透過口腔的允吸、吞嚥等動作來滿足喝奶、飲食的需要,口腔活動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快感和滿足感。當孩子的出現渴望依靠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到嘴巴上允吸,也就是嬰兒期的允吸手指行為,一般孩子3歲以後,口唇期過了就不會咬手指,而有些孩子的口唇期一直延續下來,並漸漸發展為“啃指甲”。

    (2)無處安放的小手

    有很多孩子啃手指的行為都發生在無需用手的活動中,比如看電視時、看書時。每個小孩都或多或少有“多動症”的潛質,當這些行為發生時,孩子的小手無處安放,就自然的用咬手指來緩解手指的“無措感”。

    (3)分離焦慮

    前面有提到,孩子在嬰幼兒期會透過口腔活動來獲得滿足感,四歲的孩子上幼兒園後,進行了人生的第一個轉變,由“家庭中的人”變為“社會中的人”,幼兒園生活讓孩子與父母經歷了一個較大的距離和時間上的分離。當孩子處在焦慮中,又找不到父母發洩的時候,就會透過啃指甲來緩解內心的焦慮。這時的孩子,渴望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和依靠。

    3、找對方法、對策

    很多家長一聽到啃手指會上癮,就已經開始害怕孩子沒法改掉這個壞毛病,其實方法還是有的,父母們不要向孩子的壞習慣妥協,一味縱容就等於害了孩子。

    (1)替代法

    心理學家查爾斯·都希格《習慣的力量》寫道:“習慣不能被消除,卻能被替代”可見尋找一個替代品是改變習慣的最佳途徑。

    孩子咬指甲,經常是無意識的行為,不自覺地把無所事事的小手放到了嘴巴里啃,所以父母們可以利用其它的物品,來佔用孩子的手指,替換了孩子啃手指的行為。

    比如:孩子看電視時,拿個小玩具讓孩子抱著,或者拿個指尖玩具讓孩子拿著玩。當孩子手指上有東西時就會減少啃手指的行為發生。

    (2)照片激勵法

    照片激勵法可以運用到很多場合,具體做法就是把孩子啃過的手指拍成照片,然後貼在床頭,每天告訴孩子如果不啃手指,手指就會變得漂亮,並且和孩子約定,下週我們都不要啃手指,到時把變漂亮的手指拍成照片,也貼起來,好不好。孩子在照片的激勵下,為了貼上好看的照片,每天會進行心理暗示,漸漸地也就減少了啃手指的次數。

    (3)恐懼療法

    很多家長聽說過很多種“恐懼療法”,比如塗辣椒水、指甲油等,讓孩子不敢把手放到嘴裡,其實並不是非常推薦這種做法,因為孩子啃指甲,也會把手指上的外層面板也啃破皮,也就等於在傷口上塗辣椒水,孩子一般受不了。而指甲油很多都含有有害化學物質,萬一吃進肚子得不償失。

    這裡推薦一種“蓮子心”恐懼療法,就是用大量蓮子心泡水,苦味越重越好,然後告訴孩子手指被你咬成這樣,需要吃藥治療,然後給孩子喝蓮子心水,喝一次就好對治療咬手指的藥產生恐懼,這時告訴孩子,如果不咬手指就不用喝藥了,孩子在恐懼下也會減少咬手指次數。

    (4)轉移注意力法

    顧名思義,轉移孩子注意力,多和孩子玩一些動手的活動,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減少了啃手指的機會。比如,和孩子玩拼圖、搭積木、樂高等遊戲,益智又鍛鍊手指靈活度

    (5)緩解孩子焦慮

    如果咬手指是發生在孩子焦慮,無助時,就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了。幼兒園裡,家長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引導孩子融入到班級集體活動。平時節假日約上一些孩子同學的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出去遊玩、野餐等,拉近孩子們之間的感情。讓孩子愛上團隊集體活動,愛上幼兒園生活,消除孩子上幼兒園產生的“分離焦慮”,啃指甲的行為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養成幫孩子剪指甲的好習慣

    家長也應該留心觀察孩子指甲生長情況,每週幫孩子剪一次指甲,當孩子看到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指甲,內心自然歡喜,就會抑制住啃的衝動。特別注意的是剪指甲時,可以做成無心之狀,好習慣養成,啃指甲行為自然就過渡過去了,不再發生。

    結語:父母們發現孩子沒有指甲時,不要過分指責孩子,適時反思自己,是否給予孩子的關愛有所缺失,多給孩子一些陪伴,改變一個習慣不是一日之功,讓我們用愛來鑄就孩子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打仗的時候,士氣和戰爭的正義性真的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