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蹤歷史腳步
-
2 # 青黛撫煙雨
那只是一種表象,實質原因是日本人看到了整個晚清時期,國家機器的癱瘓,政府的無能與退讓,失去了康乾時期作為雄性霸主對於領地的的那種佔有慾,奴性的上升,國家科技停滯不前,高失業率和高文盲普及率,這樣的國家佔有著世界上最富饒的資源,就如同掉了牙又餓的骨瘦如柴的獅子趴在一塊大肥肉上,誰不想把肉搶來順便把獅子趕跑?如果順利,順手把獅子也吃了
-
3 # 漂亮獅城
清朝的賠款只是給日本的國家機器提供了財源而已,是一種助力,也是日本野心膨脹的一個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日本的野心膨脹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日本脫亞入歐之後,整體模仿西方列強,引入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和工業成果,還包括軍事變革,再加上日本自古就是黷武國家,武士道精神不是這200年內出現在日本的,日本一直都是軍國主義國家,只不過之前沒有這個詞而已!
瞭解日本戰國曆史就知道,也就是應仁之亂之後的安土桃山時代!日本戰國時期空前殘酷,經常大規模屠殺,特別是織田信長,是真正的魔王!所以,日本一直都是黷武國家,也許現在也是!
在甲午戰爭之前的日本雖然也有徵服中國的野心,比如豐臣秀吉時期,但那以失敗告終,之後德川幕府閉關鎖國幾百年,沒有能力進攻中國!
直到明治維新,日本依靠全面西化所獲得的強大國力,才敢於反抗中國,打敗中國,直到輕視中國!反過來想想,為什麼那個時候中國有四億人,有這麼多的錢,卻被日本打敗?問題是出在錢嗎?不是!問題是出在工業化!
日本憑藉工業能力,不但打敗滿清,而且打敗俄國,在青島打敗德軍,在香港打敗英國,在越南打敗法國,並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工業化!日本是憑藉工業力量,再加上清朝的賠款輔助,野心才越來越大!
-
4 # 千里不流行
甲午戰敗、清朝的鉅額賠款,確實加快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與步伐。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這個問題,一是從心理上、另一個從客觀事實上。首先-甲午中日戰爭,日本開始並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戰勝當時號稱亞洲第一艦隊的北洋水師,為此在戰爭初期日本做了充足實力儲備,從皇室到民間都為籌備強大的日本海軍做了犧牲給予了財力支援,並且當時日本當局在民間成功操作了對中矛盾。這位後來甲午戰勝中國打下了物質與精神基礎。甲午中方戰敗後,當時日本再次成功操作了“列強幹涉還遼”事件,讓日本民間再次仇視中國,將此事件包裝為“外國實力侵犯日本合法權利”,並用“臥薪嚐膽”安撫日本民間,這為後來的反撲埋下了禍根。另外-日本當局當局拿到中方的3億兩賠款後,利用這邊直接發展了教育與軍事工業,這也為後期侵略中國奠定物質基礎,儲備了人才與軍事實力。所以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完全可以認為賠款讓日本人或者說是日本當局更加膨脹,助長了日本輕視中國,侵略中的氣焰!
-
5 # 小虎幾
說到底就是清朝封閉無有走出卋界,不知外國科學發展到怎樣,國家落後,國防更不用說了,連小國都想吃掉你,何況賠款。
-
6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經濟學界認為,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經濟發展的轉折點,大清的賠款造就了日本經濟的起飛。這個觀點似乎有些道理。但實際上,這筆賠款與日本經濟的起飛無關,相反,它成為日本後來慘敗的伏筆。
日本的工業化程序十分迅速
從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程序來看,早期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端於18世紀70年代,以英中國產業革命為標誌。
這種傳統工業化主要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8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以前,第二個階段是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
此後,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實現了工業化,歷時接近或超過一個世紀,工業化程序最長的已有200多年曆史。
相反,日本的工業化程序就被大幅度縮短了,其工業化時間不超過50年,到20世紀80年代就完成了發達國家100多年走完的工業化歷程。
日本的工業化程序為什麼如此快速?其工業化究竟是靠什麼支撐的?張宇燕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迅速且順利的工業化,是靠了來自清朝的戰爭賠款。
據張宇燕先生的估算,馬關賠款等於日本兩年多的國民收入,“如果把全部賠款加在一起,則大體相當於日本三四年的國民收入。這意味著即使日本人全都不工作,他們也能夠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過上三四年。”(張宇燕《說服自我》)
日本學者的研究表明:“透過甲午戰爭,日本獲得了數額龐大的賠償,如按明治二十八年(1896年)的財政收入計算,這筆賠款相當於4年零2個月的財政收入”,“日本把這筆賠款一部分用於軍備擴張和振興工業,一部分儲存到倫敦銀行作為日本保有的外幣,在實行著金本位的列國之間通行,成功地匯入了一種新的金融制度。”(加藤佑三《東亞近代史》)
根據張宇燕等人的觀點,甲午戰爭後10年內,日本的公司數量由2884家增至8895家,資本由25000萬日元增至93000萬日元。
在甲午戰爭前日本的資本總額只相當於清廷賠款的一半,透過侵略,一夜之間它翻了兩番。鉅額賠款使日本能在1897年改銀本位制為金本位制,使日本的金融市場獲得了國際競爭力。
為何與甲午賠款無關
但是,“大清的賠款造就了日本經濟的起飛”這種說法缺乏證據。
第一,日本從清廷所取得的償金,用於陸軍擴充費為5700萬日元,海軍擴充費為13900萬日元,臨時軍事費為7900萬日元,發展軍艦水雷艇補充基金為3000萬日元,共30500萬日元,佔償金總數的85%。(石井寬治《日清戰後經營》)
也就是說,日本拿到賠款之後並沒有用來發展經濟,沒有用於改善經濟發展的環境,更沒有用於改善國民的生活,而是拿它來擴軍,只有一部分拿來建了一家鋼鐵廠。
19世紀末日本街景
透過甲午戰爭,日本第一次真正地嚐到了發動侵略戰爭的甜頭,更加刺激了它對外擴張的野心。於是,日本政府便大力擴張軍備,為發動新的戰爭做準備。
早在馬關議和期間,日本陸軍大臣山縣有朋大將即提出,以“擴大利益線,稱霸東洋”為目的,把師團編制加以擴大,以便作為戰略單位使用。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發生後,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打敗俄國遠東軍隊的擴軍計劃,把師團的建制翻一番,即在原有的6個師團的基礎上再增加6個師團,並迅速擴大炮兵和騎兵,使其成為能夠適應近代化戰爭的軍隊。
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大將也提出了龐大的擴充海軍的計劃。“其目標是要在德國或法國同俄國聯合起來時,用以擊沉這兩個國家能夠聯合派到東方來的艦隊。”(藤村道生《日清戰爭》)
將賠款用於軍事擴張而不是用來發展經濟,導致日本後來侵略別國卻被迫無條件投降。
第二,如果說清廷的賠款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那麼,甲午戰爭之後的一段時期應該是日本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但是,統計資料並不支援這種觀點。
日本1886年的人均國民收人只相當於英國(1765-1785年)的60%、美國(1834-1843年)的29%、德國(1850-1859年)的45%。
日本的實際GNP由1885年的38.52億日元增加到1940年228.48億日元,55年中增加近5倍,年平均增長3.29%;同期內,日本的實際人均GNP值則由1885年的101日元增至1940年的318日元,55年間增加2倍多,年均增長率2.1%。這個增長速度並不驚人。
第三,眾所周知,日本的工業化,開始於二戰之後,完成於20世紀80年代。工業化的實現過程伴隨著經濟的迅猛增長,特別是1956-1973年這一期間,日本實際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迅猛的經濟增長態勢,被譽為“經濟奇蹟”。
日本的“經濟奇蹟”或者說日本的經濟起飛,顯然不能跟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清廷賠款相聯絡,因為這個時間跨度太大,將近50年。而且,二戰末期,日本的經濟非常蕭條,瀕臨崩潰。
雖然日本曾經獲得了鉅額的甲午戰爭賠款,在二戰後這樣的衰敗基礎上,那些賠款早已“隨風而逝”了。
廣島核爆後的廢墟
二戰末期,包括慘遭原子彈襲擊的廣島、長崎在內,日本全國共有119個城市化為廢墟,毀於戰火的住房達236萬棟,900萬人流離失所。近一半的工業裝置、道路、橋樑、港灣設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工礦業生產量急劇下降。
1945年農業歉收,大米產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釀成了嚴重的糧食危機。由於物資極度缺乏,貨幣發行量激增,通貨膨脹日甚一日。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費物資的黑市價格暴漲為官價的30倍到60倍。經濟上的混亂狀況一直持續到1947年。
二戰後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因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日本經濟為什麼得到快速增長?
一方面,美國和日本採取的諸多措施以及北韓戰爭等契機,促使日本經濟得到快速恢復,為後來的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一再削減日本對美國的戰爭賠償,到1954年5月乾脆一筆勾銷,已拆遷的工業裝置也全部發還。此外,美國還向日本提供恢復生產急需的資金和物資。
從1949年到1951年,美國以“佔領地區救濟基金”和“佔領地區經濟復興基金”名義,向日本提供的貸款和美援物資達23億美元。“道奇整頓”使日本政府的財政收入在1949年度首次由赤字轉為盈餘,貨幣發行量趨於減少,物價水平開始下降,猖獗一時的通貨膨脹得到了緩和,為爾後的經濟恢復創造了必要的前提。
北韓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日本大量採購軍火和給養等,日本從提供商品和勞務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為1.49億美元,1953年猛增為8.09億。戰爭期間合計為24.7億美元,佔同期日本出口總額的一半。
在上述種種舉措的作用下,1956年,日本《經濟白皮書》正式宣佈:“現在已不再是‘戰後’,我們現在面臨著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局面,在恢復中求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後的發展要靠實現現代化。”
另一方面,日本經濟得到恢復之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被稱為開發主義的政策,其基本特徵是促進國家視為必要的產業,並以該產業為導向去誘導民間企業。具體講,即確定優先產業,制定發展該產業的計劃,並動員有關技術的發展。
在產業的選擇上,日本拋棄了戰前那種軍需產業,而以和平產業為主要扶植物件。在經濟恢復以後,日本首先選擇家電產業作為扶植產業。
家電產業直接引進歐美的先進技術,並進行了改進。家電產業的增長,一是普及了耐用消費品;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被稱為“陰影下勞動”的主力軍家庭主婦的生活時間;三是形成了大眾消費品市場。
開發主義政策的實施,使日本經濟得到迅猛發展。1967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和法國,1968年又趕上聯邦德國、蘇聯,國民生產總值(GNP)躍居世界第二位。
-
7 # 竹影臨風
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中~日甲午海戰的失敗,清政府迫於日本的壓力
,屈辱的簽署了中日《馬關條約》。先後給日本賠銀二點九五億兩。相當於日本全年財政的幾百倍。這和我們生活的小圈子是同一個道理,饉於溫飽的時候,自然安於現狀,平凡度日。一旦有錢了,便會產生新的想法。所謂溫飽思淫慾。人一旦被慾望支配了,便也扭曲了靈魂。和野獸無異,與畜牲齊名。於是我們的老先人發明了一個詞叫慾壑難填。正是這個欲助長了本就不安分日本人的野心。他們用從中國掠來的錢,提出一大部分用於海軍的建設,從西方列強的手裡買來更多的堅船利炮。因為他己從這上面嚐到了甜頭。這把劍磨快了,會給他們的慾望增加新的動力,帶來更大的前所未有的豐厚利益。其次是發展經濟。利用從中國得來的錢,擴建工廠改善民生,招引外資,與國際接軌,以亞洲老大的身份環視世界。最後用掠奪來的錢興教辦學,建立世界知名度極高的學府。在華人飢寒交迫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他們竟然用從中國掠來的錢使他們的孑民百分之八十脫盲。正是有了這種種賴以為計的支撐點,澎漲便是他們必然的產物。在華人固步自封的麻庳思想下,日本便悄然澎漲到喪心病狂的程度,以至醞釀了之後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
再狡猾的狐狸終逃不過獵人明亮的眼睛,再無恥的行徑終難擺脫正義的審判。最終,他們還是在華人自強,自醒,自立的高度覺醒下,黯然失色。因為,華人民站起來了。
-
8 # 股玩家
清朝賠款給日本人是日本野心膨脹的原因嗎?
對於這個問題,先表明自己的觀點:清朝賠款給日本是日本野心加速膨脹的原因之一,但日本野心膨脹是多種歷史因素和事件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日本在明治維新初期就制定了“開拓萬里波濤,布皇恩於四方”的擴張政策,而且甲午戰爭之前就已經制定了對擴張的大陸政策:“先佔臺灣,再佔北韓,再佔中國東北,然後是全中國,最後是全世界”,這就是日本野心膨脹的開始。
其次:制定擴張政策後,日本第一個動作就是挑戰清朝,甲午戰爭勝利後,獲得了2.3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當時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8000W兩,因此日本一次性收穫了相當於近3年財政收入的賠款,並把其中的大部分賠款用來擴軍,尤其是擴充海軍(具體賠款金額和賠款用途見下圖),同時一部分用來發展本國經濟,如1997年開始建設的八幡制鐵所一下子把日本的鋼產量提升了一個量級。最重要的,完成了大陸計劃的第一步。
再次:真正促使日本野心膨脹的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透過日俄戰爭,日本最終實現了大陸計劃的第二步,即佔領北韓,並取得了南滿的控制權,等於控制了半個東北。同時這場戰爭雖然日本是慘勝,而且沒有得到任何賠款,但刺激了日本的對外擴張之心,也為後來挑戰美英埋下了伏筆。
最後:日本後來繼續擴張,並在918事變後事實上佔領了東北,實現了大陸計劃的第三步,但最終倒在了第四步上。1937年發動發動對華戰爭,深陷戰爭泥潭,此時卻發動太平洋戰爭挑戰英美,等於是大陸計劃第四步和第五步同時操作,結果淪為慘敗的命運。
因此清朝甲午戰爭賠款是日本野心膨脹的原因,但不是最根本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只是眾多歷史因素中的一環,最根本的還是日本民族的侵略性和日本所處的現實環境所致。
-
9 # 咖好玾
清朝的賠款只是一個助推器,日本真正的野心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已經進入了一條不歸路,就算他們不侵侵擾清朝也會侵擾其他的一些國家能夠尋找自己有可乘之機的這麼一個機會,可是清朝讓他們看到了一筆意外之財,就是說一個像飛揚一樣的這麼一個角色,他們拿到這筆錢以後就加速的推動了他們的一個野心計劃,所以這一塊來講的話啊,應該說清朝無論是有沒有日本都會走向必然會走向那麼一條路,只是清朝有了之後呢,他們是撿到了一個寶。
-
10 # 知識補充帝
戰爭賠款,失敗一方賠錢給勝利一方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問題在於日本打贏了,就實力來說清朝還是有能力打贏的。但透過這件事讓日本明白了清朝的弊端。給日本壯膽
-
11 # 不沉的經遠
甲午戰爭賠款確實極大的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從此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甲午戰爭爆發以後,清政府在各個戰場上連續遭到慘敗,不得不向日本乞和。而日本提出的條件非常苛刻,在《馬關條約》除了逼迫清政府割讓大片領土外,還要求賠償軍費2億兩白銀。此後根據《遼南條約》,日本又索取了3000萬兩贖遼費。而在賠款交清前,日本將駐軍威海衛作為抵押,這每年的駐軍費50萬兩,也要清政府支付。
除了這些條約規定的賠款外,日本還藉口清政府交付的賠款成色不足,要求額外補足,又索取了1325萬兩。而當時白銀價格一直在下跌,日本又要求按照當時牌價折算成英鎊支付,結果又賺取了差價大約1500萬兩。
以上各項累計,日本實際共獲得了賠款25970萬兩白銀,摺合38950萬日元。而在整個甲午戰爭期間,日本算上攻打臺灣等總費用,不過開支了20047.6萬日元。因此等於淨賺了18902.4萬日元。此外日本在戰爭期間繳獲的物資和現金總額也達到了11980萬日元。因此日本實際獲利30882.4萬日元。
而在1893年,日本的財政總收入只有89042210日圓,透過這次戰爭,日本得到了大約3年財政總收入的收益。日本財經領袖井上馨伯爵評價說“無論政府和私人,都產生了一種無限富有的感覺”。
正是因為甲午戰爭賠款讓日本一夜暴富,此後日本舉國上下把發動戰爭當作了一種有利可圖的行為,軍國主義勢力日益壯大,從此走上了不斷的侵略之路,直到在二戰中被擊敗才停下腳步。所以甲午賠款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
回覆列表
個人觀點,三個原因:
一、害怕京城不保,逃亡內地,局勢失控,各地乘機造反,危及清朝根本統治;
二、對英法聯軍作戰時,沙俄乘火打劫,割佔外東北;陝甘回亂時,新疆被浩罕佔領;中法戰爭時,日本又在北韓搞鬼。清政府害怕再打下去,其他列強要在背後捅刀子;
三、若堅決不屈服,要和日本打到底,那一定要依靠漢族軍閥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因為八旗子弟已經完全墮落無用了,但重用漢人恰恰是清皇室最擔心的事!自太平天國以來,清政府對湘、淮二系是不得不用,但又不敢用人不疑,當時漢人已在朝廷中掌握了很大權力,要是依靠他們堅決抗日,只怕日本戰敗,漢人軍閥的威望和實力也要壓倒朝廷了!這一點不是笑話:在甲午戰爭中,李鴻章就發牢騷說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甚至北洋海軍覆沒後,還曾出現這樣的事:南洋海軍致函日海軍,說其中有些軍艦是南洋暫借給北洋的,請歸還云云。當時被國際上引為笑談。可見,北洋陸海軍在前線作戰,得不到朝廷全力支援!
綜合這三條,清政府屈辱求和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