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月14日,海信集團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佈,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後,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於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12
回覆列表
  • 1 # 牛科技

    在中國市場,東芝早已是過去式,無論是筆記本還是電視,都沒有獲得很好的市場聲量和市場佔有率,儘管東芝系列產品曾經屬於高階產品,比如膝上型電腦和電視這塊。

    在大家電領域,中國市場早期被海外品牌把持,尤其是日韓品牌,在其中佔有重要的角色,發揮著相當大的話語權。在一大批中國產家電品牌的聯合攻勢下,中國產品牌的產品優勢很快凸顯出來,更便宜,進步更快,體驗更好等等,都是影響消費者最終購買決策的。

    以東芝為代表的海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集體衰落,並不是意味著他們公司或產品本身出現重大問題。這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衰落都是要共同的原因的。一方面,在新環境下,中國產品牌異常努力,整體上進步都是很快的,而且中國產品牌更懂中國市場,產品策略和營銷打法更為接地氣。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海外品牌不夠重視中國市場,無論是產品的針對性最佳化,還是營銷推廣和售後支撐,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且大多數海外品牌都犯過這個錯誤,有的及早醒悟,有的仍是執迷不悟,最終被市場拋棄。

    三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早年間,三星手機和LG手機同為中國手機市場的主流品牌,同樣有著不夠重視中國市場的問題,後來三星調整策略,加大對產品的最佳化工作和中國市場的營銷投放工作。現在再來看,LG手機和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表現又是如何呢?

    好在日本的這些公司大多有著比較好的技術專利儲備,即使產品在消費市場份額下滑,公司的價值依然存在,這也是海信收購東芝的最大動機,富士康收購夏普也是如此。

  • 2 # 愛範兒

    海信,這家國內知名的電器生產廠商相信大家都有所聽聞。表面上看,海信只是一家國內的普通電器生產企業,但從全球發展局勢看,這是一家在全球市場份額比三星、夏普、索尼三家海外企業的總和還要多的中國產廠商。如今,又有一家日本廠商的業務被海信收購,那就是東芝。

    據 CNBC 報道,臺北時間 11 月 14 日,海信集團旗下的海信電器正式宣佈將以 129 億日元(約 1.13 億美元)正式收購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的 95% 股權,東芝將繼續持有 5% 的股權,該交易將於 2018 年 2 月完成購入。

    說起東芝這個企業,不禁讓人想起 90 年代「Made in Japan」的索尼、東芝、日立、三洋、松下等幾家日本知名大廠在全球家電市場的輝煌,日本電器產品的廣告更是在當年街知巷聞。

    如今,當年叱吒全球家電市場的日本巨頭企業已輝煌不再。三洋電機已被海爾家電收購;三洋電視也被長虹公司所收購;夏普接受臺灣鴻海收購,成為了鴻海的子公司;聯想於前年收購日本 NEC 的 90% 股份,以及富士通個人電腦的 51% 的股權。一次次的收購交易,不難看出中國產家電企業正在這 10 年內飛速發展。

    實際上,這次也並非是東芝首次與國內企業進行交易。早在 2016 年 3 月,美的集團宣佈以 537 億日元(約 4.73 億美元)購入「東芝家電業務」的 80.1% 股權 ,並獲得了 5000 項技術專利轉讓以及 40 年的品牌使用權。從美的面向全球發展的角度看,這次收購無疑是值得的。

    誠然,海信電視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連續 13 年穩居第一,飽和的國內市場現狀已經讓中國產家電廠商之間從激烈的競爭變成了一場拉鋸戰。近年,海信籍著在北美市場託管夏普電視業務,成功加快全球戰略部署。與此同時,海信也在近年逐漸從國內轉戰到了國際市場,在美洲、澳洲、非洲、歐洲發展迅猛,成功躋身進入「全球第三」的位置,而在國內、澳洲、南非市場更是贏得了市場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海信收購東芝電視業務,除了得到東芝電視的專利技術外,也得到了包括東芝商用顯示器、廣告顯示器的相關產品的製造專利以及東芝的技術研發團隊。有著東芝的專利加持,又能加快全球市場的戰略部署,海信的這次收購可以說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

  • 3 # 老爸的修行

    11月14日,海信宣佈將昔日家電領域的偶像東芝,納入麾下。以7.53億人民幣,購入95%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

    從此,海信將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這次收購的金額並不高,比起這幾年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大手筆來說,規模真的很小。但是,卻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

    要知道,在大家的認知中,日系品牌家用電器長期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幾十年的風光,今日已然不再了。

    東芝真的是缺錢了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估計80前的人們一定記得這個廣告語。

    東芝的技術優勢還在,不過現在真的缺錢。2006年東芝集團開始涉足核電領域,不料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使得核電發展進入冰河期,日本政府當即關停國內所有核電站。因此,東芝核能業務全面潰敗,高額虧損 。這一變化,讓東芝陷入困境,為了緩解現金壓力,頻頻出售資產。

    2016年4月至12月財報,東芝淨虧損約合人民幣580億元!而此時,東芝的西屋電器公司申請了破產保護。

    今年10月有訊息稱,東芝有意將快閃記憶體晶片子公司作價175億美元出售給貝恩資本。

    早在2015年末,東芝就把印度尼西亞的工廠和洗衣機生產製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築資產以2500萬美元出售給創維集團。

    2016年,東芝把以洗衣機、冰箱等子公司出售給了美的集團。

    海信,再下一城,東芝家電帝國從此不再。

    中國製造正在轉身成為中國智造!

    之前,中國電子製造業往往是出錢出低,外資出技術。隨著我們的技術創新突破,慢慢開始國際先進製造技術齊平,甚至在很多領域開始成為領導者。

    這才是如今海外四處收購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對方不賣給你,你依然可以創新突破的時候,才有人把好東西賣給你。

    我們,在技術領域真的越來越走在世界的前列了。文化,教育繼續加油!

  • 4 # 數說科技數碼

    早在半年前就有訊息稱東芝因為鉅虧或出售電視業務,海信是潛在購買方,現在雙方正式宣佈了該訊息,東芝電視將股權的95%正式轉讓給海信,海信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業務,並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事實上這不是東芝首次出售家電業務,去年美的514億日元收購了東芝80%的白色家電業務股權,並獲得了40年的品牌授權,這次再次出售電視業務,看來日子真得是越來越不好過了。

    對於海信來說,為了加快全球市場佈局,2015年託管了夏普的北美電視業務,收購東芝電視後將進一步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海信集團Quattroporte、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表示,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加快國際化程序。

  • 5 # 瀚海觀察

    說到日本製造業企業,相信大家心中都會湧現一些大名鼎鼎的名字,比如說松下、日立、東芝、夏普、三洋、三菱等等,這些企業在製造業可謂是大名鼎鼎,其生產的產品在中國上個世紀80、90年代是讓人搶購的搶手貨。然而,二十年的時間不到,這些日本製造的著名企業卻不得不陷入了賣身潮。

    前一段時間,三洋、夏普紛紛賣身,而今天輪到東芝了,2017年11月14日,日本東芝株式會社為了免遭退市被迫出售擁有百年曆史的電視業務。是的,中國海信集團僅以129億日元的價格就收購了東芝電視的一攬子業務和全球範圍內40年的品牌授權。11月18日,有媒體報道,資金短缺的東芝此前表示,正考慮出售PC業務,以加強資產負債表,避免被交易所摘牌。而聯想也對東芝的PC業務表示了興趣。之後事情又有些翻轉,日本東芝宣佈尚未與任何一家公司洽談出售PC業務,PC業務只佔東芝業務的很小一部分。

    一、巨人遲暮的日本東芝

    說到日本製造,那麼東芝無疑是一塊巨大的牌匾,作為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東芝在世界家電領域可以說是一個超級巨頭,而他背後的三井集團更是日本財閥的代表,著名的產業巨擘。

    我們要說東芝,就要首先從其歷史開始說起,東芝公司創建於明治維新之初,1875年7月東芝的創始人田中久重在東京新橋創辦了電信裝置廠,1894年製造了日本第一臺水輪式發電機,其另一個組成部分是藤崗市助和三吉正一在東京的京橋開設白熱舍,1899年白熱舍改名為東京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和芝浦製作所合併,成立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至此東芝正式得名。

    在二戰期間,東芝生產了大量97、95中型坦克、重型機槍、各類山炮,是日本在“二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日本五大軍用企業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芝也是日本侵略各國的一個幫兇。1945年日本戰敗,東芝開始全面轉戰民用領域,為日本開發出第一臺計算機、電飯煲、電視機等等,迅速成為家電領域的一大巨頭,並且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東芝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一個綜合電子電器企業,並且在90年代透過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成功從家電行業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成了日本網際網路的巨頭。旗下的各種產品幾乎涵蓋了家庭從生活到辦公的方方面面,說東芝是一個日本電器製造的代名詞都不過分。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超級巨頭如今卻淪落到賣完半導體賣電視,賣完電視賣電腦的境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要從21世紀初開始說起,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東芝集團開始進行戰略轉型,除了已經很有優勢的家用電器和計算機制造業務之後,東芝開始希望進入核電領域,在這個巨大的市場有所斬獲。於是2006年2月東芝以54億美元的3倍溢價收購了美國的西屋電氣,開始正式進入核電產業。然而,市場上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黑天鵝,2011年日本地震緊接著就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福島核電站的洩露直接導致了核電產業的全球急凍,日本政府立即宣佈關停所有核電站,之後全球各國政府都紛紛選擇下馬核電業務或關停核電站,東芝鉅額下注的核電業務因為這個黑天鵝事件遭到了致命打擊。

    根據經濟觀察網的報道,受核電業務拖累,2015年東芝就爆出了虧損44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虧損,2016年,西屋電氣的鉅額虧損讓東芝當年商譽減損高達61億美元,直接導致2016年東芝資不抵債額高達5529億日元,而最近東芝則直接宣佈,預計在2018年三月底結束的2017財年內公司淨虧損將會達到10億美元,如果東芝不能在2017年扭虧為盈的話,這個上市巨頭具有被退市的風險。

    根據路透社11月18日的報道,東芝公司將在下週一在作出決定,擬從海外投資者手中籌集約50億美元資金,此舉旨在即使公司關鍵業務出售延期情況下也能夠擁有足夠資金,從而避免退市尷尬。會計醜聞曝光、東芝旗下美國核電部門西屋電氣公司破產,令東芝元氣大傷,迫使該公司需在明年3月底以前籌集7500億日元(約合67億美元)資金,從而避免被踢出東京證券交易所。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東芝同意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旗下NAND半導體部門給美國貝恩資本所領導的國際財團,以129.16億日元的價格將電視業務出售給了中國海信集團,再加上前面說的電腦業務的出售,東芝可謂是壯士斷腕了。根據海信電器公告顯示,“交割日預計最早為2018年2月28日”,恰恰在東京證交所強制東芝退市的最後期限之內。

    二、東芝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根據最近的一系列訊息分析,東芝通過出售一系列的業務,採用丟車保帥的手法應該是有把握在2018年3月底之前實現扭虧為盈,避免退市的風險,然而作為一家電器製造業巨頭,把自己最核心的半導體、電視、電腦等業務出售是不是有飲鴆止渴的嫌疑?我們對此還是表示懷疑的,但是無疑這種手法會給東芝贏得寶貴的時間,讓東芝可以更加從容一些進行業務的重構。

    東芝從興起到求生的這一路看過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這就是黑天鵝事件對於企業的影響,我們不妨做一個歷史的假設,假設東芝沒有購買西屋電氣,沒有進軍核電產業,如果這樣的話,東芝現在最多也就是業績增長的不明顯,但是應該還是一個家電領域的巨頭,然而歷史是不能推倒重來的,所以我們也只能看著一代巨頭的苦苦求生。

    那麼,這件事有可能避免嗎?其實是有可能的,核電雖然是一個非常賺錢的業務,但是其業務風險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先例,1986年當時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導致大約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輻射。後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導致32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上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這樣的先例在前,說東芝沒有進行風險評估或者沒有評估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相信是不現實的,但是東芝的做法其實很有日本企業或者日本文化中孤注一擲的特點,就如同當年山本五十六襲擊美國珍珠港一樣,日本文化的決策中往往會帶有一定的賭徒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會讓企業透過一次賭局得到迅速的發展,但也有可能透過一次賭局就全盤皆輸,東芝很不幸碰到了後者。從一個更高的思維角度來說,賭徒思維其實是一個必敗思維,即使是山本五十六賭贏了珍珠港,但同樣在中途島慘敗,因為賭徒一旦賭了就不會輕易鬆手,並不懂得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道理,所以最終結果是久賭必輸。

    所以,中國企業在做戰略決策的時候,要有下定決心決策轉型的勇氣,同樣也要有對沖風險避免孤注一擲的相應安排,世界企業史上凡是長盛不衰的大企業並不是每次決策都能成功,但是一定是每次決策的風險都有足夠的對沖把握,有著及時止損的辦法,投資也是如此,並不存在常勝的投資人,但是成功一定是會及時止損的投資人,希望東芝的案例能給大家更多的啟示,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 6 # 經濟觀察報

    2017年11月14日,日本東芝株式會社擁有百年曆史的電視業務被迫出售。中國海信集團僅以129億日元的價格就收購了東芝電視的業務和全球範圍內40年的品牌授權(暫時不含歐洲、東南亞等地區)。海信電器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佈:東芝將旗下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以下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給海信電器,其餘5%股權仍由東芝保留。

    造成這一形勢的原因是什麼呢?

    早在2010年,如日中天的東芝曾經確立了“2011年度全球售出1800萬臺液晶電視”的目標。然而,就在這一年3月,福島核事故成為了東芝盈虧的分水嶺。

    原來,2006年2月東芝以54億美元接近3倍是溢價收購了美國西屋電氣,開始涉足核電領域。五年後突然爆發的福島核洩露事件使核電產業瞬間掉入低谷,日本政府關停所有的核電站,全球迎來核電站關閉潮。東芝巨資押注的核能業務承受著致命的打擊。

    受核電業務影響,2015 年東芝為有史以來最大虧損年,爆出虧損44億美元,;2016年,西屋電氣的鉅額虧損又讓東芝當年的商譽減損規模高達61億美元,直接導致東芝2016年資不抵債額高達5529億日元。近日日本東芝公開表示,2018年三月底結束的2017財年內,公司將淨虧損大約10億美元。這意味著,如果2017財年不能扭虧,東芝就有退市之虞。

    為了免遭厄運,東芝社長綱川智不得不變賣資產,以改善財務報表。

    2017年4月,媒體接連爆出東芝與中國海信、土耳其Vestel等就出售電視業務進行密談。最終,海信以支付自有資金129.16億日元奪下東芝電視業務。根據當日海信電器公告顯示,“交割日預計最早為2018年2月28日”。恰恰在東京證交所強制東芝退市的最後期限之內。

    無論是對於急於自救的日本東芝,還是飛速崛起中的中國海信來說,或許今天這筆交易都是一個“最佳選擇”。

    一方面,近年來東芝的電視業務在急劇萎縮。相比於鼎盛時期上千萬臺銷量,2016財年TVS公司營業收入僅有27.0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5.68億元人民幣,縮水了數十倍。

    東芝方面坦言,“東芝難以單獨投入更多資源,也難以維持其競爭力的持續提升。為提高TVS的競爭力和企業價值,促進映像業務的持續發展,東芝認為,最佳選擇就是攜手擁有卓越經營能力和雄厚資源的海信。”

    另一方面,對於海信而言,正如海信集團Quattroporte、海信電器董事長劉洪新所說,“收購後,海信將整合雙方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快速提升市場規模,大大加快國際化程序。”

    根據海信電器併購東芝的商業計劃,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公司在電視業務的研發、品牌和營銷的全球佈局,透過整合雙方的研發、供應鏈和全球渠道資源,並在顯示技術上相互取長、相互借力,全面提升公司的全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力。

    “從此次併購中清晰的呈現出梯次大轉移態勢。”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鹹建指出,過去產業鏈分工是中國企業製造、日韓掌控品牌與市場,歐美巨頭掌控核心科技。如今,一方面利潤最低的加工製造環節從中國外遷,向東南亞、非洲等“成本窪地”遷徙,一方面中國企業崛起,透過併購進入到更高層面,開始爭奪全球市場、樹立自有品牌。

    併購當日,根據東芝公佈的中期規劃,東芝將能源、電子元器件、ICT(資訊和通訊技術)解決方案、社會基礎建設作為重點業務領域,併為此集中投入經營資源。

    吳鹹建認為,儘管日本企業在“TO C”的整機消費領域出現大潰退,但也要看到日系企業紛紛轉向上游“TO B”環節、專攻核心部件的技術研發,佔據了整個產業鏈的源頭。崛起中的中國企業在技術研發體系還與之有著很大的差距。

  • 7 # 電商報

    30年河東,30年河西,

    其實根本不需要30年,

    有些變化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東芝賤賣 英雄氣短

    11月14日,海信電器與東芝株式會社聯合宣佈:東芝將向海信轉讓95%的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海信將獲得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同時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次的股權轉讓金額只有129億日元!

    129億元啊,換算成人民幣不到8億,國內隨便一個小微公司的估值都值這個價。

    這個時候,最吃驚的應該是那些還在準備到日本搶貨的人——他們中的很多人赴日旅遊就是為了搶一款東芝的馬桶蓋。

    當然,很多日本人的心情也許更復雜,畢竟到2016年,東芝電視在日本的銷量還是前三名!

    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英雄氣短的東芝還是以不到8億人民幣的價格把自己給賣了!

    再見,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

    十年之前 埋下隱患

    11年前的2006年,東芝的全球擴充套件野心勃勃。時年2月,東芝集團以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著名的西屋電氣,涉足核電領域。

    美國西屋電氣是誰?曾經三次進入全球500強企業,一度也是呼風喚雨的主!

    為了拿下西屋電氣,當時還財大氣粗的東芝以接近3倍溢價加持,最後54億美元的成交額對於正處於上升期的東芝而言,這點小錢相對於它預想到在核電市場上贏回的利潤微不足道。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2011年,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震驚世界,日本政府被迫關停國內所有運營中的核電站。

    東芝的核能業務遭到重創,西屋電氣就此成為集團發展中最大的拖油瓶。

    接下來,東芝決定割腕自求,西屋電氣進入申請破產保護,但每年鉅額經濟損失眼看著就要拖跨整個集團。

    為了避免集團連續虧損而退市,東芝近年來還在不斷變賣資產。

    2015年末,東芝以2500萬美元將印尼的自主彩電生產和二槽式洗衣機生產出售給創維集團。

    2016年,東芝的洗衣機、冰箱等白色家電業務的子公司花落美的集團。

    今年5月,東芝釋出了 2016年4月至12月的財報:淨虧損達9500億日元(人民幣580億元),東芝成為迄今為止日本虧損最大的製造業。

    2017年10月,東芝將公司核心業務——快閃記憶體晶片子公司以2萬億日元(約合175億美元)出售給貝恩資本(成員包括蘋果、戴爾等)。

    貝恩資本創始人、2012年美國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

    現在,東芝的電視業務命歸海信。

    下一步,東芝的電腦業務也將盤點出去。

    如果再退出電腦市場,東芝手上將沒有任何家電產品,昔日的家電巨頭已經山窮水盡,離破產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中國公司 全面崛起

    這幾年,日本企業在全世界範圍內遇到來自中國企業的全面阻擊。

    遙想1995年,當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日本企業有149家,創下了歷年來入圍的最高紀錄,其中排名前4的企業全部都是日本企業,而當年中國只有三家企業入圍!

    但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其實根本不需要30年,有些變化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

    到了2015年,日本上榜的企業只有54家,而中國進入500強的企業達到106家。

    上世紀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東芝,三洋號稱日本家電六巨頭,在全球範圍內,這些公司名稱就是品質的保證。

    2006年,有一本《三井帝國在行動》的書在中國悄然流行,很多人從這本書裡認識到日本財團的可怕統治力,對當時很多中國的創業家而言,要從樣的日本企業身上踩過去,想一想都讓人絕望。

    但是,目前除了索尼還在勉力支撐,日本家電六巨頭中,其他的家電業務幾乎都由中國企業接管了。

    2011年10月,海爾收購了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白電業務。

    2015年,長虹收購了松下旗下三洋在中國大陸的電視業務,並承接了“三洋”品牌電視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2016年,夏普公司接受鴻海精密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4.7億元)注資,成為鴻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聯想以約13億元人民幣(200億日元)收購NEC 90%的股份。

    2017年11月,聯想以178.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收購富士通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

    中國企業的全面崛起和日本企業的江河日下,已是不爭的事實。

    丟掉幻想 國貨自強

    但是在部分華人的心中,他們是跟本看不到日本衰落,中國崛起的大勢的。

    甚至就連在眼前的一些明顯的變化,他們都不願意去感知。

    大的如中國在航空航天上的巨大成就,他們視而不見;小的如中國高鐵輸出到全世界,他們認為理所當然。

    以至於他們中的一些人去日本時,每年都會鬧出一些笑話。比如說,搶馬桶蓋,回國後才知道,原來他們搶得手癱的“價日產馬桶蓋”高後面,不經意地印著這樣一行字:mada in China!

    這些人也不想想,日本六大家電巨頭的業務幾乎都被中國承包了,哪裡還有什麼日本製造?

    而真正的“日本製造”在這裡:

    斯巴魯日產質檢造假30年,安全隱患恐怕永遠都不能解除!

    日本神鋼資料造假,以次充好的惡行爆光,引起全球恐慌!

    日本高鐵在英國的首秀晚點、漏水,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丟盡臉面!

    三菱重工生產的90式主戰坦克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舉行開放日大面積漏油!

    所以,奉勸那些習慣在洋大人面前低頭說話的人抬起頭來,正視中國企業的進步,看清我們超越別人的希望。

    只有我們自己先擺正好心態,世界在我們眼中的樣子才最接近真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唐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襲大風《桃花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