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堯村夫
-
2 # 歷史鑑春秋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氣節令人動容,至今依然鼓舞和激勵著國民的愛國之心。
首先是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面對強敵壓境,作為朝廷重臣,不退縮,不推卸責任,而是振臂一呼,殫精竭慮,百折不回。
其次是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失敗被俘後不偷生,不向敵人低頭俯首,而是慷慨赴死,並以正氣歌傳於世間,成為民族愛國精神的象徵和傑出代表。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 # 峰峰說史
文天祥,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
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南宋在山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隰來勸降。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隰說:「聖駕請回!」趙隰無話可說,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孃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裡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
4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作者的提醒,查閱歷史資料發現今日是文天祥的祭日,向為民族自由獨立的而犧牲的英雄致敬!!!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著有《文山詩集》《正氣歌》等。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於大都就義。
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召集郡中豪傑,有萬餘人。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既然國家撫養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徵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
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訊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於是傾盡家財為軍費。
第二年正月授任臨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樞密使,朝廷派他到元營請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顏在皋亭山談判時據理力爭。元丞相伯顏氣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隨元軍向北到了鎮江。
後來趁夜色逃到真州,輾轉到了高郵,渡海到了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範的軍隊突然抵達,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範,張弘範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範用對待客人的禮節接待他,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皇上,還教別人背叛皇上,能這樣做嗎?”張弘範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範。崖山被攻破之後,張弘範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於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麼願望?”
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願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有人進言,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向南方行了拜禮後死去,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清風拂松柏,清明祭忠魂。繼承英烈的英雄精神,就要涵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
-
5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兩宋的外患,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敵人一個比一個強大。遼僅對宋的北方邊防形成威脅。金滅了北宋,一度揮軍南下,但宋室尚能儲存半壁江山。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元朝蒙古鐵騎南侵時,宋終於逃不了滅亡的命運。不過,南宋末年,宋臣並非全都束手待斃,他們為了保家衛國,或慷慨戰死,或從容就義,其事蹟可歌可泣。
事情發展:
南宋末年,宋臣之英勇抗元者大不乏人。如李庭芝、姜才曾堅守揚州,後被元軍所俘而壯烈犧牲。但當時抗元之慷慨英烈,其功績之卓著者,首推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三人,他們被譽為「宋亡三傑」。文天祥(1236年-1283年),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理宗寶四年進士,名列前茅,後歷任刑部郎官、知瑞贛等州。恭帝德元年(1275年),他在贛州組織義軍北上抗元。次年任右丞相,前往元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輾轉流亡至南方,與張世傑、陸秀夫在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經過連番激戰後,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兵敗被俘,被解見元將張弘範,挺立不拜。弘範與俱入山,要他為書招降張世傑,天祥「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後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正氣歌》,以「生死安足論」之氣概,壯烈就義於燕京。文天祥雖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氣,可謂光耀千古,至今仍為後人所傳頌。 -
6 # 西瓜籽影片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作品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文天祥是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東下,於贛州組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後脫逃至溫州,轉戰於贛、閩、嶺等地,曾收復州縣多處。
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興元年)兵敗被俘,誓死不屈,就義於大都(今北京)。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
-
7 # 福子說歷史
作為南宋最後的一位大英雄,文天祥一生下來就自帶光環:他顏值高,走在街上會讓很多蘿莉、御姐不由自主的犯花痴。儘管顏值越高責任越大,但是很少有人僅僅因為外貌而留名青史。
所以文天祥還有一個大招——文章好。受到父親的影響,文天祥從小就嗜書如命,年紀輕輕便成為了一個智商為260的學霸,19歲便輕鬆拿下廬陵鄉試的第一名。在文天祥參加殿試的時候,他用他的文氏書法,一口氣寫了10000多字。看到這樣優秀的文章,宋理宗和他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立即封他做了狀元。
經過考察,組織又任命他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一下就成為了副廳級領導。在文天祥在位的那些年,他住豪宅、吃盛宴、穿名牌,為了跟老幹部溝通,他還把自己培養成了一個象棋高手。在蒙古軍隊大軍來襲時,很多官員都認為:“惹不起,躲得起!” 而文天祥卻堅決認為應該全軍出擊。皇帝雖然叫理宗,卻不喜歡理人,碰了壁的文天祥始終悶悶不樂,不久便請假回了老家。
大部分官員在發跡後都會迷失自我,今天拜個老師,明天認個乾爹。而文天祥就是這麼非主流,他總是看不慣朝中大臣,權臣董宋臣也經常打他的小報告,幾年之內,文天祥的職務一貶再貶。後來文天祥又把怨氣轉移到了皇帝的小舅子賈似道身上,賈似道更狠,直接讓37歲的文天祥提前退休了。當然沒過多久,朝廷還是再次啟用了他。
德祐元年,蒙古大軍大舉進攻臨安,時任贛州知府的文天祥經過慎重思考,決定變賣家產,積極救國。當他率領兵將到達臨安時,大臣們已跑了一半。無人可用的朝廷便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出城與敵軍談判,敵軍首領說不過他,便將他抓回去關了三年。在這期間,忽必烈也曾親自勸降,但均被拒絕。就這樣,文天祥在大都柴市慷慨就義。
-
8 # 小編虎哥
關注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距今已737年)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進士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
1275年,元軍進邊臨安,宋朝廷下詔徵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人衛。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無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
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無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人廣東。
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招張世傑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
9 # 史海浮沉假行僧
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抗元民族英雄,文學家,政治家。一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千古傳唱。
注:以下引用自《宋史》的皆出自於《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一 少有大志的美男子《宋史》: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諡"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歷朝歷代的人文軼事實在是多如牛毛,後代為前代修史的時候,自然也是惜字如金的,畢竟要寫的人要寫的事兒太多,不僅要以重要的為主,還要越精煉越好。
但儘管如此,脫脫主持編《宋史》的時候,還是把文天祥的樣貌描寫進去了,說明文天祥真的是個眉清目秀,體高膚白的大帥哥!假如生活在當今,恐怕也是器宇軒昂,略勝各種小鮮肉一籌啊。
文天祥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見到學堂里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上,諡號都有一個“忠”字,羨慕之情溢於言表,當即就表示,死後若不能置身於這些忠臣之列,就不是大丈夫!
二 至忠至正的宋賢臣《宋史》: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斬宋臣,以一人心"。蒙古人南下攻宋,皇帝寵信的一個宦官董宋臣就慫恿皇帝遷都,群臣都不敢出面阻止,害怕以後他給自己穿小鞋,但文天祥無所畏懼,不僅上書戳破這層窗戶紙,還直言要皇帝斬殺董宋臣,用以統一人心。
奸相賈似道稱病辭官用以要挾皇帝,文天祥當即發文抨擊諷刺,瞭解過南宋史的大抵都知道,南宋大半時間都是奸相當道,昏君庸主當政,文天祥在那種環境下,這麼明目張膽的得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奸臣,我們“吃瓜”都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太難太難……
北宋先人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文天祥就是這渾濁朝堂的清正之氣!
三 久而彌新的國憤青01 打不死的抗元“小強”
文天祥知道朝內求和意向的人多,果斷處事英勇敢戰的人少,便毅然決然離開朝堂,為國家的抗元大計幾乎奔走了全國。
在江西贛州任知州時,朝廷詔令入京勤王,文天祥痛哭流涕奉詔,招攬義軍,得一萬多人,準備進發臨安。他的朋友勸他,認為這一萬人過去了也不過是群羊戰群狼。文天祥心裡其實知曉自己的斤兩,可僅僅為了報國之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湖南平江,為援救常州,手下的將帥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戰死的戰死,逃亡的逃亡……
在臨安知府任上,謝太后讓文天祥去談判,元軍趁機扣押了他,行軍至鎮江時,文天祥找準機會逃跑了,又到江西去繼續抗元。
後來在潮州,有內奸勾結元軍,才導致文天祥兵敗被俘。
02 百折不撓的民族氣
《宋史》: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被俘之後,在潮陽,南宋降臣張弘範勸降,不降;被押至大都,沿途八天,絕食明志,竟然沒死,而後又才吃飯,存命等轉機。
在京師,王積翁,留夢言等一眾南宋降臣又來紛紛勸降,包括元帝忽必烈,確實也想求有才能之人治國,對文天祥也表達出了足夠的誠意。然而,文天祥都不為所動,慨然赴死!
《宋史》: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臨行前,依然不忘向南跪拜。一句“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響徹天地。乾隆皇帝曾經評價過,有的人的忠誠之心只是出於一時激憤,而文天祥對國家民族的忠義卻是“久而彌勵”,真正的彪炳千秋!
乾隆帝: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結語文天祥是一個極致的人!極致的愛國愛民,沒有摻雜半點渣滓。而這樣的“極致”在任何時代都是寥寥數幾,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死了,可他又還活著!
回覆列表
瞭解他,其實他們家都降元了,他兄弟也是,他又很多*機會,到後來,即使他投降,忽必烈也覺得他沒多少用處了,對文選擇不投降才符合肥忠君愛國的思想。我曾在富春江嚴子陵釣臺瞻仰了謝翱慟哭文天祥的西臺,肅穆的地方。忽必烈其實不肯殺他,甚至要放他,大不了做道士,但漢奸們聽了很害怕,怕以後算賬,就殺了文天祥。可惜,文天祥其實死於漢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