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貓diao魚
-
2 # 建章君
慣性概念最早的建立,是依賴於絕對參考系的。牛頓力學假設了絕對時空觀,認為存在著一種抽象的凌駕於一切參考系的絕對參考系,是一切參考系的參考系,由此假定了存在著絕對的運動度量與絕對的靜止度量。
我們一般所學的慣性定律認為,如果事物不受外力,將保持其自身原有運動狀態,或者保持靜止或者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這兩種方式都認為是事物其固有慣性的體現。也即維持既有的運動方向與速率。
這種牛頓時空觀下對慣性的看法,從目前來看,是不夠完整與準確的。但牛頓力學建立的慣性觀念依然是相當本質的:因為從哲學上來看,這表明了不受外力也即無任何改變原因的話,那麼事物也將不改變其自身。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但問題是這個定律表述的前提是不存在的,因為不存在一種度量事物絕對不受外力的絕對靜止參考系。所以這個定律過於理想化,需要一些修正。
我們可以倒過來認為:若事物受力,一定改變其固有運動狀態。再進一步,我們可以認為:事物變化必有其因。我們不妨可以認定這個哲學上的觀念其實就是慣性的本質。於是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慣性定律的表述進行修正。
從廣義相對論的角度來看,月球環繞地球,地球繞日運動,其實也都是屬於慣性運動的。這樣的慣性運動其實才是真實可見的,不像牛頓力學的慣性運動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理想的思想實驗中。
從廣義相對論出發,個人覺得可以將慣性定律表述為:在引力場環境中,當事物不受其他作用影響時,事物將沿“測地線”運動。
至於問到為何萬物皆有慣性,我想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假如萬物都沒有慣性,那就意味著萬物變化不需要任何原因。而這是荒唐的。
-
3 # mulin30311368
慣性,是物體運動的性質之一——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在光滑的平面上獲得一個初速度,沒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它將沿著這個初速度的方向保持初速度的大小作直線運動,永不停止。
-
4 # 民科尖兵
慣性是指物質對抗變化的惰性。慣性是物質三大基本屬性之一。物質三大基本屬性是佔據空間、具有結構、具有慣性。
萬物歸宗,都是由基礎粒子構成。夸克也好,光子也好,中微子也好,都是由大量的基礎粒子構成的。任何層次的物質,大到宇宙,小到基礎粒子,共同遵循著物質的三大屬性。慣性規定了力的大小,並和空間結構一起規定了力的種類和作用方式。
我認為,空間和慣性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不難掌握。終極宇宙之謎,是基礎粒子的結構。是球,還是弦?是多面體還是泡沫、雲霧?還是我們未曾見過的形態?基礎粒子的結構之謎一旦解開,諸如洛倫茲力等概念的本質便昭然若揭了。
運動不是物質的基礎屬性,但萬物都在運動——這令牛頓苦惱不已。是什麼讓具有慣性的宇宙運動起來的呢?第一個基礎粒子的運動是怎樣產生的呢?天才的牛頓無法在物理及邏輯中找到宇宙第一推動力,竟然轉而尋求上帝的幫助,迷失在了宇宙本質的探索之中。
-
5 # 一凡論道
人類之所以會得出慣性這一概念,是因為人類一直以來就形成了一種觀念:覺得靜止是天然的,而運動是偶然的。
其實恰恰相反,物質的運動才是天然的,而靜止其實是在被兩種力平衡後的結果,我們在地球上由於看到大量被力平衡之後的靜止狀態,所以我們意識裡就天然的以為靜止是理所當然的。
而事實上運動才是事物天然的狀態和本來面目,而慣性,恰恰反應的就是一個物體還沒有被其他力平衡之時的一種狀態
-
6 # 手機使用者前途無亮
慣就是習慣。培養習慣難,改變習慣也難。物質的慣性就是保持原有狀態的能力。越重的車子加速難,減速也難。物質的慣性分為質量慣性和電荷慣性。宇宙設立質量慣性是對抗引力場的,是維持天體軌道穩定的。而電荷慣性是維持微觀世界原子,分子的穩定性的。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什麼是電荷慣性。說到電感大家都知道,當線圈倆端加上電壓要加大其電流時,線圈就會產生反向電勢阻止內部電荷的加速,此時要把線圈剪斷阻止電流的話,又會產生正向電勢對抗電流的減弱。電感就是電荷慣性。電荷自旋也包括在內。一個重物掛在彈簧上就能上下振盪或水平振盪。一個電感器串聯在電容器上就能產生電荷振盪。電容等效於彈簧儲存勢能。電感等效於重物儲存動能。前面我曾說過引力來源於失衡的電力。(因為正反物質能全部湮滅變成電磁波(電場,磁場)所以正反物質在最最基本的層面上必定能夠全部分解成電荷。而引力質量又跟慣性質量相等。所以質量慣性本質應該也是電荷慣性。也就是電感,更確切的說就是真空中的磁感應強度。本文原創
-
7 # 靈遁者國學智慧
等效原理的本質說明
——靈遁者
等效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石,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可是等效原理的本質是什麼?其實這個我在關於“慣性的本源”論述中,已經有提到了。即等效原理的本質就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慣性是由引力決定的。
愛氏說“等效原理”是他一生中最開心的構想,那麼到底具體這個構想是咋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等效原理,尤其是強等效原理,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理論中十分重要,它的重要性首先是被愛因斯坦分別在1911年的《關於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及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中被提出來。
等效原理共兩個不同程度的表述:弱等效原理及強等效原理。它們的區別是什麼?思考一下,往下看。
對此原理,愛因斯坦曾說:“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瞭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等效原理揭示了,在任何一個時空點上都可以選取適當的參考系,使一切物質的運動方程中不再含有引力項,即引力可以區域性地消除。如果認為這種消除了引力的參考系是慣性系,那麼,等效原理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時空點,一定存在區域性慣性系。
伽利略最早注意到,不同物體沿斜面的下滑運動是一樣的,即引力加速度與物體的組成無關。後來牛頓單擺實驗,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牛頓根據單擺週期的測量發現,週期只與擺長有關,而與擺錘的質量和材料無關。這些結果都表明,任何物體的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之比都是一樣的。十九世紀末,匈牙利物理學家厄缶作了更精確的實驗。
根據這個性質,只要選擇適當的參考系,在所有力學方程中,引力與慣性力都可相互抵消掉。這個性質稱為弱等效原理。再進一步推廣,在參考系中,力學方程和一切運動方程中的引力作用都被抵消掉,這就是等效原理,或稱為強等效原理。
等效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基本原理,也是整個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其基本含義是指重力場與以適當加速度運動的參考系是等價的。
先來具體看看弱等效原理:弱等效原理原是指觀測者不能在區域性的區域內分辨出由加速度所產生的慣性力或由物體所產生的引力,而它是由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成正比例這一事實推演出來,這個關係首先是由伽利略及牛頓用一系列的實驗斷定出來。
理解弱等效原理的關鍵是注意“區域性”這個詞。
從牛頓力學來說,質量本身被付予兩種不同的意義:一個從動力學方程式(牛頓第二定律)引入:F=ma,
是指慣性質量,代表著物體運動的慣性,即是物體抵抗運動變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從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可知mG 的M是代表物體引力大小的一個引數,稱作引力質量。至此可從定量分析去理解兩種不同物理量的關係:
從斜面的落體運動分析,可知
由於實驗結果是: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一個常量,所以:mI=mG.但這個實驗的精確度不及單擺那麼高,
由於實驗的結果是:單擺的週期只與擺長有關,而與擺錘的質料無關;所以牛頓以
的精確度於1680年接受了兩者相等{\displaystyle m_{I}=m_{G}\,}liangzhe 的結論。
在牛頓之後,厄阜於1890年25年間,以鉑為基準用八種不同的材料去進行攏扭實驗,去測量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的比例與1的偏離,從實驗的精確度,厄阜的結論是:
到了1962年,迪克改進了厄阜攏扭實驗之精確度至10的負11次方;到了1971年,布拉金斯基及潘洛夫等人又將實驗之精確度推至10的負12次方。因此,在目前的精確度甚高之下,可證實:引力質量等於慣性質量。這個結論是經得起考驗的。
而為什麼這樣,就是我所說的引力是慣性的源泉。這是慣性的本質。也就是說慣性是物體在引力作用下的表現。引力是萬有的,慣性也是萬有的。
愛因斯坦曾說:
引力場中一切物體都具有同一的加速度,這條定律也可表述為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相等,它當時就使我認識到它的全部重要性。我為它的存在感到極為驚奇,並且猜想其中必有一把可以更深入瞭解慣性和引力的鑰匙。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用愛氏的太空船實驗或電梯實驗,來形象說明這種情況。比如說有一個密封的太空船在 +z方向向上加速,其加速度為 9.8ms^{-2},假設密封的太空船內有一個太空人及一個鉛球,該太空人在太空船內拿起一塊鉛球,他感受到鉛球有重量;不單如此,他自己亦感受到自身有重量,他認為這有兩個可能性:一是太空船在太空中正在 +z方向向上(相對於太空人)加速,雖然附近沒有任何星球或重力場,太空人仍會感覺到因鉛球及自身的慣性關係有下墜的傾向,這就是慣性力。另一個可能性是太空船可能停在一顆行星上,其引力場強度是 9.8Nkg^{-1},它利用萬有引力來拉扯著鉛球及自己,使他感到鉛球及自己的重量。這時無論用任何動力學方法,只要引力質量等於慣性質量,是不能分辨引力場強度及加速度的動力學效應;甚至或是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的動力學效應都是不能分辨,其中的兩類觀察者都是能用各自的方式去正碓描述事實,所以這兩種分析方法是等效的,這就是弱等效原理。
強等效原理是指在時空區域的一點內的引力場可用相應的局域慣性參考系去描述,而狹義相對論在其局域慣性參考系中完全成立。
而強等效原理並不能從弱等效原理推演而出,僅僅只是弱等效原理的一個抽象結果。利用廣義相對論幾何方式(時空度規張量、時空曲率張量)去描述引力的基礎即在此原理之上。
由於引力場本身是與引力場源的距離有關,形成了引力場在時空分佈中並不均勻,是不能用一個全域的加速參考系去描述,即是用一個全域的加速參考系去抵消各時空點上的引力。這就是為什麼說,強等效原理是弱等效原理的推廣,但不是推理所得。
但每一點的引力場是有一個相應的引力場強度,可有一個與之相等的加速度(相對於靜止的觀察者)的局域的加速參考系,亦即是局域慣性參考系(相對於加速的觀察者)去描述,即是用一個局域的加速參考系去抵消各相應的時空點上的引力,然後將各個局域慣性參考系的關係統合起來(即是曲率和能動張量的關係),就可對全域的時空作抽述。這是一個思想實驗,現實中不可能的。但這就是弱等效原理和強等效原理的區別。
弱等效原理的論證,一直只是用經典力學的方法去嘗試分辨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並沒有提及用其他方法,如電磁學方法;另外,慣性質量及重力質量的關係能否再用狹義相對論的方式再驗證一次?
畢竟只用上述方法是不足以說明在經典力學不適用的情形下慣性質量及重力質量依然有比例的關係。愛因斯坦於是利用質能關係 E=m_{I}c^2去說明在相對論的效果被考慮的情形下,若果假定一點的引力場(-z方向)及一點的加速參考系(+z方向)的物理學效應完全一樣,那麼不但慣性質量及引力質量依然有比例的關係,而且時間、空間都受到引力場的影響。
愛因斯坦的論證如下:設兩個備有量度儀器的物質體系 S1 和 S2,位於存在重力的慣性參考系 K 之 z 軸上,彼此相隔為 hm ,令 S2 的引力勢比 S1 大 ghm^2s^-2(即是 S1 比 S2 更近引力源)。有一定的能量 E以輻射形式從 S2 發射到 S1。
這時可利用量度儀器去量度 S1 和 S2 的能量,將這些裝置帶到 z軸的同一位置之上去進行比較,結果理應完全一樣。但我們不能先驗地論斷引力場對於輻射傳遞能量的過程沒有影響。
但我們可以用一個均加速、沒有引力的參考系 K" 去代替存在重力的慣性參考系 K 去進行測量。我們用 K" 相對一個沒有加速的 KO 去運動,去分析由 S2 輻射能量至 S1 的過程。
當 S2 輻射能量至 S1 的瞬間,設 K" 相對於 KO 的速度為 0,當時間過去了 h \c,輻射會到達 S1 而 K" 相對於 KO 的速度為v=gh \ c,根據狹義相對論和多普勒效應, S1 所得到的能量不是 {E_{2}, 而是比 E_{2}大的E_{1}。因為K"做均加速運動,根據狹義相對論,當物體的速度越接近光速,越難加速,因此正在做均加速運動的K"的速度必定遠小於光速。E1和E2的關係如下:
所以,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的任何效應都是不能分辨,其中的兩類觀察者都是能用各自的方式去正碓描述事實;而非慣性參考系的效應可以歸於慣性參考系中引力的效應,反之亦然,而這兩種效應是等效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其實除了要理解等效原理的本質——引力是慣性的源泉。引力是時空的性質。這樣才能將等效原理,真正拓展到全域性,也符合引力的全域性性質。
等效原理的概念,其實已經說明了,引力不可能在狹義相對論框架內完整,因為時空必須不是平直的,而且彎曲的。物質分佈的不均,引力場不均,要區域性抵消引力效應的加速運動,不可能是任何地方都相同的。愛氏就是認識到這一點,才將狹義相對論,拓展到廣義相對論。
他建立了一個正確的理論,卻在解釋理論的時候,出現了偏差。也就是時空是彎曲的,時空就是產生引力的根源。我以為時空彎曲是必然,但引力產生的根源是時空。不是時空彎曲,時空彎曲是引力作用的結果。而時空彎曲的結果不是產生引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解,我也說過,如果以這樣時空彎曲,時空幾何化作為引力的本源,必然導致很多東西說不清,道不明。最重要的事,這會導致引力無法量子化。而時空是引力根源的話,在大統一理論的路上,我們需要做的是時空量子化,時空是能量的時空。所以能量本身就是量子化的,只是我們如何去構建一個容納系統。
通讀下來,你會真切體會到,這個世界很奇妙。我們的想象在豐富,也還吃力。致我們神奇的宇宙!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
8 # 胡楨浩
我的猜想:慣性來自於導航波,而導航波是以太和粒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在加速狀態下,粒子需要激發導航波,所以呈現“阻力”即慣性的第一個性質a=F/m。而在勻速狀態下,導航波推動粒子運動,粒子在以太中勻速運動呈現無阻力狀態,即慣性的第二個性質。而引力,我傾向於認為是由於慣性導致的,只是我們無法“看到”流向星球核心的加速以太流。
-
9 # 留白說
很多人在接觸慣性的時候不太理解,慣性到底是不是力?
對此,需要明確,慣性不是力!慣性不是力!慣性不是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此,我們在描述慣性時不能說“由於慣性的作用”或“獲得慣性”,而應該說“具有慣性”,因為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
牛頓將慣性定義為:
慣性,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一種抵抗的現象,它存在於每一物體當中,大小與該物體相當,並儘量使其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論是靜止狀態,或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表現為物體對其運動狀態的阻抗程度,不管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物體的慣性均不會變,也不會消失。
物體受到的合力為零時,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慣性表現為保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當物體受的合力不為零,慣性表現為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在同樣的外力作用下,加速度較小的物體慣性較大,加速度較大的物體慣性較小。
慣性的大小也可以用質量來衡量,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大。
當你坐在車裡,汽車啟動的時候人體會不自覺地向後,汽車剎車地時候則相反,會不自覺地向前衝,這就是你具有慣性的表現,保持啟動時候你的靜止狀態或者剎車時候的運動狀態的屬性。
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概念要解釋一下,要將其與慣性定律作出區別。慣性定律,也就是牛頓第一定律,“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慣性定律是研究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如何運動的問題,它指出了“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原因,而慣性是“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特性。
-
10 # 艾伯史密斯
需要知道的是,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的等價的。
那麼要理解萬物為何有慣性,就是探討萬物為何有質量,這個標準模型可以回答。
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機制認為:該機制利用自發對稱性破缺,來賦予規範玻色子質量。
在2013年3月,歐洲大型強制對撞機,證實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該粒子也被稱之為“上帝粒子”,就是它賦予了萬物質量,使得萬物具有慣性。
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希格斯機制,過了差不多的半個世紀,才被實驗證實,這是非常難得的,他也因此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要深刻理解這個機制,需要去了解標準模型理論。在普通的物理學理論下,是無法研究質量起源的,更無從談及慣性的本質。
-
11 # 黃國敏666666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一切物體在沒️受到外力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這個定律是一種理想狀態,是一種理想模型。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慣性,不論它在什麼狀態:靜止,運動,加速,……,要改變一個物體的慣性,即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它必須要️力的作用,所以說任何萬物都有慣性。
-
12 # 漏風雲客
好多問題都不由地指向宇宙本源上,比如物質質量和組成、四大作用力、為什麼物質速度被限制在光速以下,是什麼規定了宇宙各種規則?目前人類還未解開宇宙本源所以一切回答只是在宇宙本源門外徘徊的腳印而已。要揭開慣性本質其實就是揭開物質質量本質,廣義相對論對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有了更深入的解釋,是質量物體造成周圍時空扭曲而表現出引力,但還是沒有徹底揭開為什麼質量物體會造成時空扭曲。人類一直沒有停歇探尋質量到底是什麼,希格斯粒子的發現只是找到了“”罪魁禍首“”只知道質量主要是它產生的,它是否是最小質量粒子?還是說是由更小基本粒子以特殊構造建起能產生質量特徵的粒子呢?如今還無法求證,因為人類能力有限,對撞機能碎裂的粒子大小有限,就像用月亮撞地球來尋找水分子一樣,即便飛出水分子也沒有能捕獲的儀器探測到它的存在。既然從微觀上無法揭開那就換個角度,宏觀上狹義相對論質能方程E=MC²,直觀告訴我們質量是由能量組成,也可以理解為希格斯粒子是個能量容器,隨物質速度增加而能量增加,對於無參照系而言,能量增加反應的是質量增加,符合質能方程規律。也就是說我們面前的物質“”容器“”已經裝入了一定能量了,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某個速度下嗎?那麼這個速度就是絕對速度?這個問題需要科學家來解開了。
-
13 # 說三追四
慣性屬於一種自然屬性,或稱順性,習性。慣性在物理學中只有透過外力推動才能形成。哲學並不否認慣性的客觀存在,而是強調主觀能動性和慣性的相互作用,在人的意識中慣性是緩慢的個性自殺,人在實際運用中如果不掌握好慣性作用聽之任之就會漾成大禍,甚至自我毀滅……
-
14 # 科學青年
所謂的慣性,是物體保持自己運動狀態的的一種趨勢,
慣性不是一種力。如果原先這個物體是勻速運動的,那麼慣性就會趨向於維持它的這種運動,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麼慣性就會使得它保持靜止的狀態。比如下圖嘩啦圈的類似慣性運動。
慣性定律也稱為牛頓第一定律當沒有作用力施加在物體上的時候,運動的物體將繼續做勻速的直線運動,而靜止的物體則會依然保持靜止的狀態。而無論要改變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需要有力的作用。
由於力是物體之間的作用結果,所以慣性不是力。慣性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公交車剎車的一瞬間,所有人還會保持繼續前進的趨勢,從而身體前傾。
-
15 # 聊天選手九段
客觀的世界是由物和物質組成的,物是原有的自然的,物質是由兩種以上自然物結合的新增的另一種物質,這種物質也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的。所有物質均有慣性運動的屬性,所有慣性的屬性均是不規則慣性運動的。宇宙空間沒有足夠的直線運動的物和物質。只要有一定的外動力……物的重心就會徧移和轉移,偏移和轉移的過程中,依據物的質量會產生新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時空也會出現曲線運動的形式。曲線運動的形式是無窮大的,這就是物質的起源,宇宙的形成。
-
16 # 地震博士
慣性就是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
萬物皆有慣性,主要是物體有質量。而世界上所有物體都有質量,因而必有慣性!也體現了萬物都阻礙運動狀態改變!
如上圖所示,在我們猛烈敲擊雞蛋下面的木板時,由於作用時間太短,木板受到一個衝力F,從而產生衝量F*t,必然會改變其動量,根據衝量定理有:
M*V-M*0=Ft,M為木板質量,V為木板的被敲擊以後的末速度,木板初速度為0。
從而使木板迅速離開水杯,雞蛋由於有慣性,即保持其靜止狀態!從而雞蛋沒有隨木板移動,待木板被擊走後,雞蛋所受支援力消失,雞蛋受重力和空氣阻力,但空氣阻力遠小於重力,因此雞蛋做向下加速運動,從而落入杯子!
可見,慣性這種物體固有的基本性質,和物體的質量有密切的關係,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上圖中,如果把雞蛋換成乒乓球,乒乓球由於質量小、慣性也小就有可能被木板走。
-
17 # 千里馬205493806
慣性是宇宙的本性。宇宙的根本屬性是”無始無終”。慣性是宇宙的永恆性和無限性在一切具體事物上共性的體現。牛頓的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總保持勻速直線狀態或靜止狀態,”也被稱為慣性定律。慣性是物質運動表現出來一種基本屬性。物體的慣性與本身的質量M有關係,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同時,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運動速度也有關係,物體運動的速度v越大,物體運動時體現出的慣性力,也越大。物體運動時所體現出來慣性和它的動量成正比。動量(質量X速度)→→慣性。
-
18 # 蕊香益人
慣性具有三種:1種是被它物吸引,在吸引中不處於第三方力(外力)的干撓下的力對於被吸引物來說在相對上保持所受力的不變時――在平滑上的鋼球上方一個“勻速運動的磁鐵”對鋼球的吸引力,對於鋼球來說是慣性力;2種是相反的排斥,相對於1種來說;3種是運動中的物體,在自身中相對區域性抽象靜止不變表象
什麼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不敢苟同,光粒子的質量大嗎!在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上,我們怎麼有背影(陰暗),而是沒有象無影燈下四周光亮!?――在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上應該穿透身體仍然光鮮才是。我理解應該是施力物越大,受力物越小,在距離越小下加上“……”慣性才越大
宇宙中真的有勻速直線,那宇宙本身不管相對約內秉還是整體的統一都是直線,別無它二
-
19 # 半個熱鬧
慣性的本質就是能量守恆,這是個宇宙基本定律,原因可能涉及到統一場理論,不過很遺憾,愛因斯坦晚年一直在研究,可惜以失敗告終
回覆列表
換一個角度來看,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我認為是本質上是關係裡面的預期(成本收益預期)的確定性延續、路徑依賴,也就是不知道諸多選擇中哪一個是更好的,總要嘗試才能知道對錯優劣,但是嘗試意味著風險,於是預設選擇熟悉的那一個吧
但是在涉及到光的最小時間原理上,費曼的解釋是:光的無數條路徑,經過相互干涉,最終呈現出來的是最小時間的那一條路徑結果,也就是說光不需要嘗試,光一下子就知道所有路徑選擇的優劣比較結果了
放到物理學語境下,我認為慣性的本質,來自於物質處於時空世界觀中,因為有了時間與空間,才有先後之分、中心邊緣之分,因此無法實現光那樣的路徑干涉,因此為了降低風險,對抗不確定性,通常會產生路徑依賴,這就是所謂的慣性
慣性也是來自於動量守恆,而動量守恆,就是意味著能量在時間上的對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