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寧市智慧金牛網路

    一、承包期內,耕地必徵用,應當給予補償。二、按土地法規定,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徵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三、可查當地省政府制定的徵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

  • 2 # 紅城茶香

    以下是關於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敬請關注,但願能給你提供幫助:

    1、土地承包合同的約定解除(也叫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雙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在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終止土地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又分為兩種:

    一是事後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即在土地承包合同成立後,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根據《合同法》規定,合同依法成立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合同法》也規定了

    自願原則這一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則。根據資源原則,當事人不僅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也享有協議解除合同的權利。因此,土地承包合同成立後,在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當事人可以協商;在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解除合同。事後協議解除原來的合同,因為當事人雙方在合同成立後達成的解除合同的協議,是一個新的合同,這個新的合同的內容是終止原合同的權利義務。新合同一旦成立,原合同即告解除。

    二是約定將來享有解除權,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即當事人雙方在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或者在訂立合同後,另行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在土地承包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出現了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時,約定的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可以行使解除權,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

    2、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定解除。指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沒有履行或沒有未履行完畢前,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解除條件出現時,行使解除權而使合同關係消滅。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定,結合《農業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農村法律,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承包合同。

    一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目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遇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通常指天災人禍之類的事實,例如重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颱風、洪水等)或者突發的社會事件。不可抗力往往導致當事人不能履行土地承包合同的義務。從而引起土地承包合同的不能實現。

    “合同目的”是當事人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時所想要得到的結果,這種結果通常表現為一種經濟利益。如,由於洪水或地震的爆發,致使已簽訂魚塘承包合同的魚塘被沖毀或破壞,導致承包合同全部無法履行,雙方的經濟目的不能實現。在此,洪水爆發即為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土地承包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並不是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過失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有權行使解除權。

    二是在土地承包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義務。這種情稱為預期違約,是指履行期限到來前的違約,又先期違約,它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預期違約。明示的預期違約指土地承包合同履行期限到來前,一方當事人在無正常的理由情況下,向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的。“明確表示”是以肯定的方式明白告訴對方,往往以發出正式通知的形式作出;默示的預期違約指在履行期限到來前,一方當事人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義務,但以自己的行為或現狀表明其將不會或不能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的,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是指一方當事人透過自己的行為讓對方當事人有確切的證據預見其在履行期限屆滿時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主要義務,如土地承包合同中,以過了栽種季節,但承包人還未栽種,其行為已表明他不會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上交義務。

    三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是指當事人一方能夠履行合同,沒有正當理由而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後不履行合同主要義務。

    四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目的。由於一方的違約行為會嚴重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致使其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的目的,因此法律規定另一方當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權,這種解除權的行使可以不經催告。

    五是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4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即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村的農民承包經營,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承包經營,屬於鄉(鎮)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該鄉(鎮)的農民承包經營。如果承包方的家庭成員全部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或者全部遷徙並落戶外地的,則該承包方的家庭成員,當然不能享有對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此需要解除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但對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該農村集體機關年紀組織的土地則不能適用)。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做了區別規定,即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按照承包方的意思,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如果承包方全家遷取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如果“農轉非”戶或者遷徙戶還有個別成員仍是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並有足夠的耕種和經營原承包土地的能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成員又沒有意見,在承包期屆滿前,可以不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六是承包方喪失勞動能力,無力繼續耕種或者經營土地,本人自願放棄土地承包權的。

    七是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內死亡,且無第一順序繼承人承包的,可以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承包人承包經營的土地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承包人沒有所有權,但在承包機關內應的期限內享有使用權。因此,承包人如果死亡,其繼承人不能繼承承包人的土地,但是根據《農業法》第13條第4款的規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意見》的通知第6條規定:“承包人以個人名義承包的土地(包括耕地、荒地、果園、茶園、桑園等)、山嶺、草園、灘塗、水面及集體所有的畜禽、水利設施、農機具等,如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承包合同由繼承人繼續履行,直到承包合同到期。為保護集體資產的促進生產發展,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業性承包專案,如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中只有不滿16週歲的子女,或者只有不能辨認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集體可收回承包專案,重新公開發包。但死者‘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由發包方或接續承包合同者給予合理補償,其補償作為遺產,依法繼承。“

    八是承包方在承包期內,違反法律政策的規定和承包合同的約定,閒置、荒蕪承包的荒地,由發包方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所發包的耕地。

    九是承包方進行破壞性或掠奪性生產經營,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如:破壞承包土地的地力;亂砍濫伐承包山林;亂開濫採承包地的礦產;為了承包果園的短期收益而破壞果樹的長期生長。

    十是承包方隨意改變土地用途,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承包方只能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約定的範圍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或者漁業生產,不能擅自改變用途,不得在承包土地上建房、起土、造磚等,否則經勸阻無效,發包方有權解除合同。

    十一是由於國家建設需要,承包方所承包的土地全部被依法徵用或批准佔用的。

    十二是承包指標所依據的國家定購任務或稅收、價格等發生重大變化而嚴重影響一方利益的。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24條規定:“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不得因承辦人或者負責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體經濟組織的分立或者合併而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發生合併、分立時,應由變更後的當事人承擔或者分別承擔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義務,享有原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並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

  • 3 # 雲旅壯鄉

    1、土地承包合同的約定解除(也叫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雙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在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終止土地承包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又分為兩種:1是事後協議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即在土地承包合同成立後,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根據《合同法》規定,合同依法成立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合同法》也規定了

    自願原則這一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則。根據資源原則,當事人不僅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也享有協議解除合同的權利。因此,土地承包合同成立後,在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當事人可以協商;在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解除合同。事後協議解除原來的合同,因為當事人雙方在合同成立後達成的解除合同的協議,是一個新的合同,這個新的合同的內容是終止原合同的權利義務。新合同一旦成立,原合同即告解除。

    二是約定將來享有解除權,解除土地承包合同。即當事人雙方在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或者在訂立合同後,另行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在土地承包合同成立以後,沒有履行或沒有完全履行之前,出現了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時,約定的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可以行使解除權,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

    2、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定解除。指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沒有履行或沒有未履行完畢前,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的解除條件出現時,行使解除權而使合同關係消滅。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定,結合《農業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農村法律,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承包合同。

    一是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目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遇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通常指天災人禍之類的事實,例如重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颱風、洪水等)或者突發的社會事件。不可抗力往往導致當事人不能履行土地承包合同的義務。從而引起土地承包合同的不能實現。

    “合同目的”是當事人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時所想要得到的結果,這種結果通常表現為一種經濟利益。如,由於洪水或地震的爆發,致使已簽訂魚塘承包合同的魚塘被沖毀或破壞,導致承包合同全部無法履行,雙方的經濟目的不能實現。在此,洪水爆發即為不可抗力。

    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土地承包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並不是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過失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方當事人都有權行使解除權。

    2是在土地承包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義務。這種情稱為預期違約,是指履行期限到來前的違約,又先期違約,它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預期違約。明示的預期違約指土地承包合同履行期限到來前,一方當事人在無正常的理由情況下,向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的。“明確表示”是以肯定的方式明白告訴對方,往往以發出正式通知的形式作出;默示的預期違約指在履行期限到來前,一方當事人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的主要義務,但以自己的行為或現狀表明其將不會或不能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的,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是指一方當事人透過自己的行為讓對方當事人有確切的證據預見其在履行期限屆滿時將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主要義務,如土地承包合同中,以過了栽種季節,但承包人還未栽種,其行為已表明他不會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上交義務。

    3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主要義務是指當事人一方能夠履行合同,沒有正當理由而在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後不履行合同主要義務。

    四是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土地承包合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目的。由於一方的違約行為會嚴重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致使其不能實現土地承包合同的目的,因此法律規定另一方當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權,這種解除權的行使可以不經催告。

    五是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4條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即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村的農民承包經營,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承包經營,屬於鄉(鎮)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該鄉(鎮)的農民承包經營。如果承包方的家庭成員全部由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或者全部遷徙並落戶外地的,則該承包方的家庭成員,當然不能享有對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因此需要解除土地承包經營合同(但對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該農村集體機關年紀組織的土地則不能適用)。但《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做了區別規定,即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小城鎮落戶的,應按照承包方的意思,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允許其依法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如果承包方全家遷取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發包方可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如果“農轉非”戶或者遷徙戶還有個別成員仍是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並有足夠的耕種和經營原承包土地的能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成員又沒有意見,在承包期屆滿前,可以不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六是承包方喪失勞動能力,無力繼續耕種或者經營土地,本人自願放棄土地承包權的。

    七是承包人在承包期限內死亡,且無第一順序繼承人承包的,可以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承包人承包經營的土地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承包人沒有所有權,但在承包機關內應的期限內享有使用權。因此,承包人如果死亡,其繼承人不能繼承承包人的土地,但是根據《農業法》第13條第4款的規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意見》的通知第6條規定:“承包人以個人名義承包的土地(包括耕地、荒地、果園、茶園、桑園等)、山嶺、草園、灘塗、水面及集體所有的畜禽、水利設施、農機具等,如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承包合同由繼承人繼續履行,直到承包合同到期。為保護集體資產的促進生產發展,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業性承包專案,如第一順序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中只有不滿16週歲的子女,或者只有不能辨認或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集體可收回承包專案,重新公開發包。但死者‘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由發包方或接續承包合同者給予合理補償,其補償作為遺產,依法繼承。“

    八是承包方在承包期內,違反法律政策的規定和承包合同的約定,閒置、荒蕪承包的荒地,由發包方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所發包的耕地。

    九是承包方進行破壞性或掠奪性生產經營,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如:破壞承包土地的地力;亂砍濫伐承包山林;亂開濫採承包地的礦產;為了承包果園的短期收益而破壞果樹的長期生長。

    十是承包方隨意改變土地用途,經發包方勸阻無效的。承包方只能按照土地承包合同約定的範圍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或者漁業生產,不能擅自改變用途,不得在承包土地上建房、起土、造磚等,否則經勸阻無效,發包方有權解除合同。

    十一是由於國家建設需要,承包方所承包的土地全部被依法徵用或批准佔用的。

    十二是承包指標所依據的國家定購任務或稅收、價格等發生重大變化而嚴重影響一方利益的。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24條規定:“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不得因承辦人或者負責人的變動而變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體經濟組織的分立或者合併而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發生合併、分立時,應由變更後的當事人承擔或者分別承擔原土地承包合同規定的義務,享有原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並及時通知另一方當事人。

  • 4 # 盆景小神哥

    那要看是哪一方提出終止合同,根據國家《合同法》,甲乙雙方在合同期未滿。哪一方提出終止合同,造成的損失由提出終止合同的一方承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和之國篇章御田的死讓你感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