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嗨皮小趙
-
2 # 認知心理研究者
1、學習習慣決定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個觀點太片面了,其實心理學還有一個名字叫“認知障礙”的因素,來自基因,而且很多學習輕鬆的孩子往往一多半是天賦,文化課方面突出,但是也有體音美方面的天賦學生。2、鼓勵孩子去努力學習努力是學不好理科的,理科的方法不科學容易導致學習效率非常低下。3、孩子不能堅持到底是意志力薄弱身體對痛苦的忍耐力就是意志力,但是比身體更強大的是精神上的,我們稱為“信仰”4、智商不重要,情商對孩子更重要這個問題成立的前提是智商98%以上的人擁有相近智商,論重要性當然是智商了,相等智商下,智商才不重要。5、注意力越集中,聽課效果越好傳統的誤區,注意力集中會有利於聚合思維發展,但是越放鬆,發散思維越好,特別是創造力。6、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都是孩子的問題這是家長推諉責任的說法,孩子的學習習慣來自家長,甚至遺傳也是家長。和孩子生氣說明這個成年人也是孩子的水平。
-
3 # 葉二三
一句話:用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教育。
無論是“教育”還是“管教”重要的是“教”,而不是提要求。
孩子通常把“限制”“嚴要求”認定為“在管我”而不是“為我好”。
居高臨下的權威教育,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距離,有話也不和父母說。導致父母越來越不瞭解孩子,最後無奈來一句:現在孩子如何如何......
家庭教育的誤區有很多,而這些誤區是導致“望子成龍卻成蟲”的罪魁禍首。
-
4 # 物理小金魚
從家長的自身來看的話,很多自己觀念上的理解存在著誤區,造成對自己孩子教育上的誤區,會促使孩子受到的家庭教育很落後、很失敗,這是一定要引起每個家長注意的。
一、理念比方法重要
大多數人在頭腦中一直沒有一種穩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對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貫性和長遠觀點。我們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夠支撐孩子一生的哲學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獲得的只是一鱗半爪的破碎的東西。成功從父母開始,就是從父母的理念開始,理念比方法重要一萬倍!二、興趣比知識重要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學,而達到這個境界只有一條途徑:興趣。興趣是什麼,興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慾望,就是好奇心,知識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知識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力量,知識也不會自動地改變命運,出色地使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求知途徑是:興趣――愛好――痴迷,父母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孩子走到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脫穎而出的優勢,優勢就是人生大勢,沒有優勢那就等著平庸。三、狀態比能力重要
一旦衰弱或生病,你的眼神、聲音、動作、食慾全變了,而一旦恢復,又神清氣爽,理想的雲帆又高懸起來,這就是狀態。能力不重要,如何出色地發揮能力才重要啊!
許多兒童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天真靈氣,活潑、浪漫、歡笑在他們身上已不復在在。作業本前磨蹭,奧數班上瞌睡,鋼琴課上發呆,現在的中小學生三分之一以上厭學,是他們智力不行嗎?不,是他們根本就不在學習的狀態!嘮叨、逼迫、打罵、諷刺、父母之間的爭吵早讓孩子蔫了,孩子既不能吸收,也不能發揮,完全是一種病態。不在狀態,奢談什麼成長,什麼未來!
孩子狀態好,比什麼都重要。狀態好,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學什麼都事半功倍!四、品德比分數重要
中國傳統的教育,“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首當其衝就是成人,一切從修身開始,這是人生最低目標。能力、專業、學識主要是幫助我們解決做事的問題,但不解決做人的問題。人格中個體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愛勞動,社會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為博愛。我們的孩子得到太多免費的東西了,於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價值,最終人生沒了價值。
勞動往往是中國大多數父母最看不到的地方,中國父母能看到的就是“作業做沒做”“考了多少分”。
孩子在家裡有適量的家務勞動,孩子才會懂得來之不易,懂得珍惜,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品行出眾。大城市很多孩子這方面比較缺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務勞動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有,最主要是要培養孩子的一種責任感和生活能力。不懂得分配時間、做事高效、學會生活的孩子,往往學習上效率也比較低。
-
5 # 素心飛舞
林清玄在他的一篇文字裡說到,三流的家長給予孩子金錢;二流的家長給予孩子能力;一流的家長給予理念。的確,理念的影響力巨大,我們很多時候做事情都會基於一種理念,也就是所謂的思維。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結果決定影響力。那如何走出家庭教育誤區?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我的看法:
1、要給孩子好的理念,首先我們父母自己要求上進。多閱讀多觀察,如此身體力行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好的榜樣去追尋,也更容易和孩子溝通。
2、給孩子一個好的習慣。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20年的教齡了。根據我的觀察,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幾乎都是生活習慣不是很好的,只是很致命,直接決定了學習中的習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鑑於這一點,我女兒小的時候,我很注重她生活中的習慣培養,我相信,給予孩子一個好的習慣,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3、做孩子最好的朋友。好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還是半個好的心理輔導老師。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如今,青春期的女兒,幾乎沒有叛逆期,因為我和她之間非常容易溝通。我理解她,她也理解我。我想,這十幾年我的心血,在我和她之間的相處和溝通上,都明明白白的顯示了出來了。
-
6 # 兩個寶兒的沁媽咪
首先回答,或許很多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還有的甚至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訓言。
由於文化程度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很多父母走進了家庭教育的誤區。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家長怎麼做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一、必須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要開展好家庭教育,還必須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規律,按規律施教,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庭教育的規律性主要是由具體的家庭結構特點所決定的,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家教方法,但以下四個基本規律適用於任何家庭。
1、愛教相融。
即家庭教育必須是關愛與教育相結合,只有在愛中施教,教中融愛,兩者迴圈反覆,不斷昇華,才能使家長與子女之間進一步增進了解,縮小距離,加深感情。
孩子們才能在愛的氛圍裡輕鬆、愉快地學習成長。
2、嚴慈相濟。
家長在施教過程中必須做到嚴格要求與疼愛相結合,對待孩子的行為要是非分明,獎懲有度。
在維護家長權威的同時,要體現長輩的仁愛和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權利,使之既規範了孩子的言行舉止,又不影響其身心健康。
3、言傳身教。
兒童行為受暗示性很強,他們特別能夠模仿與自己親近並在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長者的言行。
因此,家長必須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處處嚴以律己,身體力行。
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不準孩子做的,自己應帶頭不做。
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師表,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淵博的學識來影響和教育孩子,使其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4、身心的發展與學知識相結合。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什麼知識都傳授給孩子,因而四處求購八方打聽能讓孩子變聰明的靈丹妙藥,熱衷於所謂超前教育,而這種急於求成的做法對兒童的成長成才是百害無益的。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身心健康與認識能力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因此,教育子女只能按照其身心的發育情況,採取循循善誘、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
二、家庭教育要堅持“七要”。1、要重視家長的自我教育。
在一個家庭裡,只有父母能自己教育自己時,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榜樣,一切關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都將變成空談。
2、要創設民主、和諧、學習為主的家庭氣氛。
最佳化教育環境,注意家庭的親和性(情感雙向交流,教育和諧有序)。
3、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從瞭解入手,傾聽他的意見,理解他們的感受,寬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千方百計幫助他成功。
4、要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措施、教育協調一致以及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5、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由低而高,由近及遠,由表及裡,嚴而有情,嚴得合理。
6、要讓孩子自立自強。
因為家庭越保護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賴越無能。
7、要進行適量的挫折教育。
使孩子日後養成克服困難的勇氣。
三、加強與班主任老師的聯絡。班主任是聯絡學校與家庭的紐帶,爭取和依靠班主任老師配合工作是搞好家教的一個重要方法。
家長要十分重視班主任老師的家訪、家長會、家庭聯絡卡等與家長的溝通聯絡,及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實施教育活動,防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
建議家長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育:
(1)儘量地多表揚孩子;(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
(3)經常給孩子制訂幾個易於達到的小目標;(4)刺激孩子的學習慾望;
(5)幫助孩子樹立學習信心;(6)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
(7)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教師;(8)定好家庭學習規矩,並且自始至終地執行,以形成良好的學習、作息習慣;
(9)引導孩子善於提出問題;(10)要使孩子重視上學,重視功課,儘量避免因一些家庭問題導致孩子缺課的情況發生。
-
7 # 積極家庭教育
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學生卻又不小差距,其實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差距,是家長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差距實際上更多體現在家長的認知觀念裡:
誤區1:“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 家長為了孩子好好學習,包辦了家裡的一切事務,並且竭盡全力地提供後勤保障和供應,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觀念,學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經歷,,但不是全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要學會處事、學會合作、學會健體。
誤區2:父母極端期待心理導致了急功近利的行為。 爸爸媽媽面對升學及就業壓力,不少家長急於求成。孩子出了問題非打即罵,一味責怪孩子過錯。家長成為老師的“助教”,課外又給孩子佈置大量作業與習題,盲目“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快速學習方案”、“神童培養計劃”,結果是事與願違。
誤區3:父母盲目攀比心理引發“無個性化”的教育 。 家長常常用“別人家孩子”的優良表現來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背後實際上是家長攀比心理在作怪,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自己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常常帶來是孩子的個性扭曲。 誤區4:父母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 尤其是在農村,有的孩子是揹負著家庭中三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大學夢想,使孩子不堪重負,並且會產生逆反心理。
誤區5: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學習。 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瞭解是透過考多少分、排名多少來確認的。孩子考好家長就高興,考不好就進行指責、挖苦,對孩子學習的一些細節問題卻一無所知。
誤區6: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標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 家庭教育的落腳點應該是孩子未來的幸福。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精神的培養,使孩子有良好的習慣、堅定的意志、堅忍不拔的毅力,具備這些精神品格的孩子永遠也不會輸。
總之,家庭教育是一個與孩子心理溝通的過程,家庭教育是以親子關係為中心展開的教育。家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獨立的個性,學習興趣,良好行為的開端,家庭教育的使命是完善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的塑造。
-
8 # 育兒網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會誤入一些育兒誤區,傷害到寶寶。作為家長,不管關係親疏,大家一定要及時制止不當行為,保護好寶寶。
✘ 隨意喂寶寶吃東西
孩子還小,隨意喂他們吃東西存在很大的隱患:
其一,可致異物卡喉。嬰幼兒吞嚥發射發育還不成熟,食物誤入氣管的事件屢見不鮮。一旦發生異物卡喉窒息,數分鐘內可導致大腦出現不可逆損傷,甚至死亡。
其二,易引起過敏。花生、核桃等堅果、水產品是常見的過敏原。若隨意餵食,可能會引起寶寶過敏,甚至危及寶寶人身安全。
另外,還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吃別人東西是好的行為”的錯誤認知,形成隨便吃他人食物的不良習慣,這會使得被拐賣、意外中毒等風險增加。
✘ 逗孩子喝酒
小孩子肝臟發育和代謝功能還不成熟,即便酒度數很低,酒精進入體內也容易淤積引起中毒。一旦過量可造成昏迷等重症,嚴重影響腦部發育。
✘ 怕寶寶冷給他穿太多衣服
由於心臟力量若、血壓低,寶寶手腳溫度較大人而言比較低。所以僅靠手腳溫度判斷寶寶冷不冷不合適。而且寶寶被捂得太厲害,容易煩躁,睡不安穩,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捂出痱子、溼疹,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徵。
✘ 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相比成人,寶寶腦袋的體積和重量長全身比例大。而且,他們的頸部肌肉嬌嫩,對腦袋的支撐力有限。所以,對寶Bora說,猛烈搖晃或高拋都很危險,容易引起腦震盪,甚至造成視網膜毛細血管充血、視網膜脫落,腦挫裂。
✘ 喚醒熟睡中寶寶把尿
一些老人擔心寶寶熟睡時尿床,每隔一段時間就把寶寶抱起來把尿,此時寶寶被弄醒往往哭鬧起來。其實,高質量睡眠更重要。大家不妨給寶寶選用優質的尿不溼,就不要擔心寶寶紅屁股、尿床。況且,把尿危害多多,不僅對寶寶脊椎會使嬌嫩的肛門括約肌受損,也不利於髖關節的發育,容易引起脫肛、肛裂等情況。再有,寶寶睡得好好的突然被拎起來尿尿,也不利於心理健康。
-
9 # 侯媽家庭教育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的提升,現在的家庭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這是好的現象,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受用一生,但有些父母操之過急,急於求成,造成家庭教育存在著許多誤區1.忽視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影響,好的家庭氛圍,父母恩愛,關係融洽,孩子性格開朗2.忽視父母作為榜樣的力量,孩子天生就愛模仿3.過份溺愛孩子,對孩子一切包辦,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養成自私的性格,也是害了孩子4.過分重視分數,沒有關注孩子全面發展5.許多父母有“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思想,不管孩子有沒有愛好,強行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興趣班,對孩子造成心理負擔
-
10 # 有娃家長學校
現在中國很普遍的一個教育現狀是:父母為了孩子花大量的錢給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但是很少有父母捨得花錢讓自己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句名言: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我就覺得不寒而慄。”
所以說,比起孩子,其實父母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人,因為父母是和孩子相處最多的人,父母時時在給孩子做榜樣,孩子在無意中也不停的在模仿父母。
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比如繪畫、音樂、書法等等,但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的品格教育。
試想一個人他技能高超,品格不行,那麼他可能會高智商犯罪,而一個擁有良好品格的孩子,比如說他自信、樂觀、勇敢、情商高、誠實等等,那麼他的技能也一定不會差到那去。
所以,說家庭教育中首先最應該學習的是父母,而在孩子的培養中,品格培養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
之前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在參加學習完一輪家長課後,她回家果斷停掉了孩子的所有興趣班,她把這些時間用來和孩子一起共讀書,有時候講講《論語》,有時候看看少兒繪本,在陪伴孩子讀書的這個過程中,不僅修復了斷裂的親子關係,也讓孩子愛上了讀書,孩子長時間咬手指的問題也在兩個月內得到了緩解,當她終於幫孩子減指甲的那一天,她感慨萬千,以前一直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她對孩子百般指責批評,沒有一點成效,結果當她自己開始改變了一點時,沒想到孩子改變了那麼多。
當時聽她這樣說,特別感動,我想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因為愛孩子,所以願意自己去改變。
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父母為了孩子走進學習的課堂,這個過程中他們一點點的改變,卻讓孩子變的越來越自信,所以說想要孩子越來越好,父母首先要去改變自己。
回覆列表
孩子存在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的教育存在問題。
這個道理是非常淺顯易懂的,但是,有相當多的家長沒有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內在含義。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錯誤地把自己的價值觀、經驗以及方法強加給了孩子,最終導致孩子出現了厭學、逆反、迷戀網咖、早戀、自閉、抑鬱等心理與行為方面的偏差。

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八大“精神軟體”:動手能力、理財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時間自我管理能力、行為自我管理能力、選擇的能力、行動力、學習能力。
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長首先要走出家庭教育觀念上的誤區,要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來培養”。
什麼叫做“真正的人”呢?所謂“真正的人”,就是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擁有全面發展的能力,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的人。而要把孩子培養成“真正的人”,家長就必須做到“在人格上尊重孩子,在能力上幫助孩子”,並且掌握一套正確的育兒思維模式,這是重中之重。
我們成年人必須知道,人是環境的產物,你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家長的責任是很大的。
首先,家長應該重點培養孩子成為有自信、自尊、上進、有責任感、熱愛學習、有良好的習慣的人。其次,家長要在八大綜合能力方面重點培養孩子。這八大“精神軟體”是孩子學會做人的根本;這八大能力是孩子學會做事,將來適應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怎麼培養這八大綜合能力呢?
首先家長要會教育寶寶,也就是家長必須有一套正確的育兒思維模式;其次家長要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多主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
透過勞動去培養寶寶,如果孩子連勞動都不會,那麼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是不可思議的。
在這八大能力中,我結合自己教育女兒的方法講一講對孩子“選擇能力”的培養。記得有一次,我的女兒想要買一雙鞋,我和她在出發前,就為她圈定了一個價格範圍:不超過60塊錢。只要在這個價格範圍內的鞋,女兒都可以自己選擇。我和她到了商場之後,我看中了一雙鞋,她也看中了一雙鞋。
女兒就問我的意見,我說,我看中了那雙藍色的了,但我會尊重你的意見,讓你來選擇。最後,女兒買了她挑中的那雙。說句實在話,我女兒自己選擇的那雙鞋真的不怎麼好看,但你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她。付了款之後,我對女兒說,你選的這雙鞋不錯。
以我多年的家庭教育經驗,那些急功近利,只把關注的目光放在孩子的學習上,百般溺愛和嬌生慣養孩子的家長,是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人”來的,最後都會被貼上“問題寶寶”,原因就是家長不具備正確的育兒思維模式,不懂怎麼教育寶寶。

打個比方,孩子就像一棵樹,樹冠是知識體系,樹幹是身體部分,樹根是心靈,如果沒有正確的育兒思維模式,這棵樹是不可能成為參天大樹的。
小樹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是要經歷風雨寒冷等考驗的,而且它也渴望這些考驗。如果把這棵小樹苗種在溫室中,它只會成為供別人欣賞的苗,永遠成不了大樹。
90%以上的孩子認為“父母無休無止地嘮叨”和“空洞地講道理”,是最讓他們頭疼和煩惱的事情。
家長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走出教育方法上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要透過講道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家長朋友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孩子最不愛聽家長們講道理,孩子們不是不明白道理,而是經歷和體驗太少,沒有按照道理去做的強烈願望。
家長不停地講道理,只是一種枯燥、機械的說教,不但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疏遠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傷害了親情,使孩子變得麻木不仁,甚至逆反。
家長朋友請記住,無論孩子的現狀怎樣,我們都要明白教育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千萬別衝動、意氣用事。孩子的很多問題根源在家長身上。

第二個誤區是強迫孩子學習。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父母非常著急,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們一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一顆上進的心,不是他們不想成績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
孩子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家長不懂得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習慣,如何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何克服學習障礙等。這裡我要說明一點,學習障礙包括多種,比如書寫障礙、表述障礙、思維障礙等。
許多家長因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給孩子報了許多補課班,看著孩子學習,幾乎把孩子所有的時間都擠滿了。但是這種方法只治標根本不治本,不可能真正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終反而會使孩子的學習效率下降,出現厭學的傾向。
家長朋友們,教育孩子是件系統工程,需要正確的思維模式,需要智慧和方法,合理的給孩子安排學習時間,讓學習時間和玩的時間合理分配。
因為對孩子們來說,學習和玩同樣重要,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服口服地學習,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
第三個誤區是用批評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做了錯事就應該批評,否則會養成壞習慣。家長的目的是好的,但方法出現了偏差。用批評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是不可能真正達到目的的。
真正幫助孩子改掉缺點的方式是“亮點原則”。也就是學會看到孩子的優點,給他們做積極的肯定和認同,使孩子做人的價值得到昇華,積極的因素得到提升,進而產生一種想改變自己的強烈願望。
因為每個人都想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好的一面,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同,而父母使用正確的確認、鼓勵、表揚等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尊心得到滿足的同時,做人的自信心也得到提升。這樣他看到自己的缺點都不順眼,孩子會努力“偽裝”自己,最後,形成良好的習慣,改掉自己的不足。
愛是偉大的武器,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那麼,你就多一些耐心,不要輕易地傷害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方法的家長。

第四個誤區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
幾乎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家長的本意是想告訴孩子,“你還需要加油、努力”,想讓孩子產生一些危機感。但是,孩子接受到的資訊卻是家長愛別的孩子,不愛他了;家長信任別的孩子,不信任他了;別的孩子行,自己卻不行等等相反的資訊。
舉個例子,有個父親問孩子:“你看人家小明,學習多好,每次考試都90多分,你每次都七八十分;小明是班幹部,你卻不是。你怎麼什麼都不如小明呢?”孩子起初會很難過,默不作聲,後來孩子眼睛一亮,反問父親,“爸爸,你看小明的爸爸是局長,你卻是個科長,你怎麼什麼都比不上小明的爸爸呢?”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道理很簡單,但為什麼我們成人在對孩子教育時總犯這樣低階的錯誤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考慮比較之後的後果,只是想透過比較,發洩自己對孩子現狀的不滿。
家長朋友們,這樣的比較對孩子成長不利,還有可能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失去學習的動力。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記住這樣的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的教育方法的家長。
如果您真的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優秀的孩子,那麼,請您用心來做好“優秀家長的十個標準”
1、保持平和的心態;
2、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溝通渠道;
3、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4、家長熱愛學習;
5、學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6、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一切以孩子為主;
7、幫助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8、制定做事的規劃,並堅持原則;
9、學會鼓勵、表揚孩子;
10、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