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生活久了,真的會越來越像麼?
有關專家把12對夫妻的年輕時候和年老時候的照片蒐集起來。這些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25年以上。然後讓74名大學生志願者分為兩組去看這些夫妻的照片。一組去判斷這些人面部特徵的相似性,另外一組去判斷他們結婚的可能性。結果研究者非常吃驚的發現,如果是剛剛結婚的夫妻的照片,志願者們對於他們結婚的可能性以及兩人容貌的相似性的判斷基本上不靠譜。僅僅比隨機亂猜好一點。但是對於結婚25年之後的照片則不一樣了,至少在統計學上,這些毫不知情的志願者的確能夠更好的從照片當中找出最可能是夫妻的照片。
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呢?
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對這種現象有很多的解釋,一種解釋是長期生活在一起,共同的地理環境,飲食習慣會讓兩者驅動。比如在試驗中,一對夫妻來自亞利桑那州,那裡的Sunny和乾燥氣候讓這對夫妻的膚色顯得比較深,臉上皺紋也比較多。長期生活在一起喜歡高脂肪食物的兩人,臉上的脂肪也會顯得比較多。很多心細的志願者可以透過這樣一些蛛絲馬跡找出最可能的夫妻。這很可能是夫妻相的一種解釋。
另外一些解釋則更為複雜。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前,法國的物理學家依色瑞魏恩堡Israel Waynbaum就曾經指出,長期做出特定的表情會影響到面部肌肉的發育特徵,而神經系統的活動肯定又會表現在面部的表情上面,時間長了,比如樂觀、開朗、抑鬱、憤怒等情緒就會逐漸轉化成了特定的相貌了。一對夫妻如果相互影響,大家都喜歡做出樂觀的表情,幾十年之後,兩個人就會都有一張樂觀開朗的臉。
不過魏恩堡的理論僅僅是一種假說,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為什麼就會更容易出現共同的表情呢?看到自己配偶經常做出表情自己也會做出類似的表情嗎?這個問題如果不從神經機理上獲得解決,這個理論依然是一個假說而已。
映象神經元的出現
這個問題到了20世紀末,才有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的科學家裡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的一個發現解決。裡佐拉蒂在一次試驗中發現恆河猴的運動皮質當中有部分神經細胞在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會放電。最開始他認為這些細胞就是和進食運動有關的細胞。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神經細胞,不但在看到別的猴子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會放電,甚至在看到人類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也會出現放電。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靈長目的運動皮質當中,都有這樣一些神經元。他能夠在看到別人做某種動作的時候伴隨著這種動作一起放電。
對於面部的運動,很早的時候嬰兒就會對朝夕相處的人的特定表情做出反應。
當你整天看到配偶的各種表情的時候,實際上你的大腦皮質裡面對應的一些和表情運動的神經元也在進行相應的活動,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就是這樣進行著類似的運動神經元的相互放電,直到幾十年之後,被別人觀察出來,這就成了“夫妻相”。
映象神經元的出現還有更加深刻的進化上的意義。在映象神經元出現之前,所有動物都智慧透過基因來進行各種生存技能的傳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算是某些動物在生存活動的時候偶然習得一些新的技能,這樣一些技能也會伴隨著動物的死去而消失,它的後代依然需要從頭學習。但是從靈長目開始,映象神經元使得各種後天習得的神經活動可以透過動物之間的相互模仿流傳下去。各種複雜的發音模式,細微的表情,乃至使用木棍和石器,都可能透過映象神經元從一個個體傳到另外一個個體。只要這種活動有利於個體的生存,就可能透過同樣群落裡面的其它動物儲存下去,和兩個個體之間有沒有血緣關係無關。隨著這種刻畫在神經系統裡面的資訊逐漸積累,靈長目動物獲得了遺傳進化之外的另外一種進化途徑——文化和行為的進化。
透過映象神經元,越來越多的神經活動慢慢傳遞下去。這種傳遞反過來使得人類的神經系統活動模式更加複雜,直到人類開始有了語言,有了文字。語言和文字聲音影象各種媒體又使得更加複雜的資訊長期儲存並且持續流傳,這些流傳下來的資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自身和人類周圍的世界。
夫妻相是一個很小的神經生物學現象,但是它的背後則是整個人類行為進化的基礎。
兩個人生活久了,真的會越來越像麼?
有關專家把12對夫妻的年輕時候和年老時候的照片蒐集起來。這些夫妻都在一起生活了25年以上。然後讓74名大學生志願者分為兩組去看這些夫妻的照片。一組去判斷這些人面部特徵的相似性,另外一組去判斷他們結婚的可能性。結果研究者非常吃驚的發現,如果是剛剛結婚的夫妻的照片,志願者們對於他們結婚的可能性以及兩人容貌的相似性的判斷基本上不靠譜。僅僅比隨機亂猜好一點。但是對於結婚25年之後的照片則不一樣了,至少在統計學上,這些毫不知情的志願者的確能夠更好的從照片當中找出最可能是夫妻的照片。
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呢?
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對這種現象有很多的解釋,一種解釋是長期生活在一起,共同的地理環境,飲食習慣會讓兩者驅動。比如在試驗中,一對夫妻來自亞利桑那州,那裡的Sunny和乾燥氣候讓這對夫妻的膚色顯得比較深,臉上皺紋也比較多。長期生活在一起喜歡高脂肪食物的兩人,臉上的脂肪也會顯得比較多。很多心細的志願者可以透過這樣一些蛛絲馬跡找出最可能的夫妻。這很可能是夫妻相的一種解釋。
另外一些解釋則更為複雜。大約在一個世紀以前,法國的物理學家依色瑞魏恩堡Israel Waynbaum就曾經指出,長期做出特定的表情會影響到面部肌肉的發育特徵,而神經系統的活動肯定又會表現在面部的表情上面,時間長了,比如樂觀、開朗、抑鬱、憤怒等情緒就會逐漸轉化成了特定的相貌了。一對夫妻如果相互影響,大家都喜歡做出樂觀的表情,幾十年之後,兩個人就會都有一張樂觀開朗的臉。
不過魏恩堡的理論僅僅是一種假說,兩個人生活在一起為什麼就會更容易出現共同的表情呢?看到自己配偶經常做出表情自己也會做出類似的表情嗎?這個問題如果不從神經機理上獲得解決,這個理論依然是一個假說而已。
映象神經元的出現
這個問題到了20世紀末,才有義大利帕爾馬大學的科學家裡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的一個發現解決。裡佐拉蒂在一次試驗中發現恆河猴的運動皮質當中有部分神經細胞在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會放電。最開始他認為這些細胞就是和進食運動有關的細胞。但是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神經細胞,不但在看到別的猴子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會放電,甚至在看到人類把食物往嘴裡送的時候也會出現放電。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靈長目的運動皮質當中,都有這樣一些神經元。他能夠在看到別人做某種動作的時候伴隨著這種動作一起放電。
對於面部的運動,很早的時候嬰兒就會對朝夕相處的人的特定表情做出反應。
當你整天看到配偶的各種表情的時候,實際上你的大腦皮質裡面對應的一些和表情運動的神經元也在進行相應的活動,朝夕相處的兩個人,就是這樣進行著類似的運動神經元的相互放電,直到幾十年之後,被別人觀察出來,這就成了“夫妻相”。
映象神經元的出現還有更加深刻的進化上的意義。在映象神經元出現之前,所有動物都智慧透過基因來進行各種生存技能的傳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就算是某些動物在生存活動的時候偶然習得一些新的技能,這樣一些技能也會伴隨著動物的死去而消失,它的後代依然需要從頭學習。但是從靈長目開始,映象神經元使得各種後天習得的神經活動可以透過動物之間的相互模仿流傳下去。各種複雜的發音模式,細微的表情,乃至使用木棍和石器,都可能透過映象神經元從一個個體傳到另外一個個體。只要這種活動有利於個體的生存,就可能透過同樣群落裡面的其它動物儲存下去,和兩個個體之間有沒有血緣關係無關。隨著這種刻畫在神經系統裡面的資訊逐漸積累,靈長目動物獲得了遺傳進化之外的另外一種進化途徑——文化和行為的進化。
透過映象神經元,越來越多的神經活動慢慢傳遞下去。這種傳遞反過來使得人類的神經系統活動模式更加複雜,直到人類開始有了語言,有了文字。語言和文字聲音影象各種媒體又使得更加複雜的資訊長期儲存並且持續流傳,這些流傳下來的資訊深刻地改變著人類自身和人類周圍的世界。
夫妻相是一個很小的神經生物學現象,但是它的背後則是整個人類行為進化的基礎。